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感想跟体会

时间:2024.4.20

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感想和体会

---宗派主义与中国宪政史

在本学期的中国法制史中,老师讲了中国法制在历史上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法治及法制思想和它们对中国法律发展进程的特殊影响。 在分析“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老师讲到了中国宗派主义对中国宪政的影响,总的来说,宗派主义对中国宪政弊大于利,“宪政意义上的权利制衡演变成派系之间的斗争”,“个人之间的恩怨凌驾于政党的利益与目标之上,政党之间的斗争又凌驾于国家的利益与目标之上”,“中国宪政运动中的派系斗争不仅使得宪政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而且久而久之也动摇了人们心中的宪政信念以及对宪政追求的决心”。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但从字面上来看,这些说法毋庸臵疑是正确的,从历史与法制发展的大致走向来讲,宗派主义确实不利于宪政在中国的发展,久而久之,势必成为阻碍中国宪政发展及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绊脚石。但是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考虑,宗派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应该也产生过一些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法制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哲学家们曾说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每一个问题,存在即合理,如果一个事物在其整个过程中没有对好的事物起到过一丝一毫的推进作用,那我想它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宪政的实质就是规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它要求对政治权利加以限制,防止政治权利被某一部分人滥用来侵犯人权和自由。宪政是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宪政也被称为“立宪政体”和“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如以上所述,关于宪政这个概念的说法多种多样,但是其中的关键是“宪法”、“民主”、“规制政府权力”、“保障人民权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宪政的本质就是人民可以通过制定宪法以及宪法的实施来保障自己的权利,而不是机械地听从于政府及其制定的法律的安排。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体系各个方面剧烈的变更,其中政权体系的变更应该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因为新生的阶级只有利用政权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政权变更势必会引起法律的改变,在中国法制历史上的公布成文法运动既是其中一例。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生的资产阶级诞生了,但是封建社会中的君主制度和家长制度严重压抑了新生思想

的萌生和发展,封建社会中重在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制度也完全不能保护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对其还有抑制作用。随着矛盾的加深,用暴力革命来夺取政权,制定法律和宪法来保护权益在各国的封建社会后期如火如荼地进行开来。宪政的源起大概如此。 中国是世界上封建社会时期经历最长时间的国家,封建君主制和家长制深入人心,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消除,中国封建法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宪政运动在中国举步维艰,使得后来宪政的发展复杂而曲折。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进步人士为了挽救中国,发现了宪政这一条救国之路,随之积极开展了中国的宪政之路。清政府在内忧外困之下,被迫推行新政,清末的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清政府的所谓宪政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给中国广大人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宪政教育,“宪政”这个词自此在中国真正实现了深入人心,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才得以顺利进行。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资产阶级宪政在中国难以实现,一直到19xx年五四运动中国宪政运动揭开了一个新篇章,真正意义的宪政运动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直到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宪政运动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保障下得以顺利的发展。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的宪政运动并不是通过社会本身的发展自主发生的,而是在外来力量的压迫下本国的进步分子探寻救国之路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宪政运动的过程中,虽然遭受到封建宗族的反对和抵制,但是也得到过进步宗派的支持。像康有为、梁启超等进步人士本身就臵身于一个特定的宗派之中,他们或是基于对宗派腐朽思想的反对,或是本身受到过宗派中一些进步思想的熏陶而去寻找先进的救国思想理论,并把这种思想在宗派中宣扬使之得到广泛传播,由此看来,宗派主义在此时未必没有骑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为以后中国轰轰烈烈的宪政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在中国法制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变动中,都可以看到宗派主义的身影,先进的思想通过宗派自上而下严密的组织形式顺利地传播开来。所以我认为,宗派对中国宪政和法律运动虽然游过很大的负面作用,但是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甚至间接或直接的推动作用。其实可以这样来看,在每一个新的时期到来之时,例如封建社会初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初期,新生 的宗派或者前一时期的进步宗派对新生阶段各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会起到正面推动的作用,但是往往在这个时代阶段发展成熟已至发展到末期时,这些宗派又会变为新的政权运动的阻碍力量,然后又有相应的阶层力量产生来推动新的政权运动,历史就这样循环往复的前进着。


第二篇:《中国法制史》心得


中华法系的形成——汉朝法制

——学习《中国法制史》半学期的心得 2010级法本(3)班 林冰倩 学号:128012010120

通过这半个学期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我对中国由先秦时期到隋唐时期的法制发展史有了大概的了解,明白了中国法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而改变的各种形式。而在这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个人对汉朝的法律制度颇有兴趣。要知道,中华法系的形成正是在汉朝时期,而中华历代的主要立法思想“德主刑辅”也是在汉朝提出,因此汉朝法制无疑是中国法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汉朝分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与没落皇族刘秀建立的东汉两汉时期,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虽从封建社会制度和国家基本体质来说,秦汉两朝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汉代对于秦代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说,汉朝法制的特点有:第一,逐步确立“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第二,形成了以律为主体、多种法律形式并用的法律体系;第三,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超越野蛮、走向文明;第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西汉初期的统治者为了使动乱的社会得到稳定,使人心不再惶恐,而采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的黄老思想,并结合了儒家思想作为当时特殊的立法思想。“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等都是西汉初期在立法指导思想发面的主要体现。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踏上了政坛,使得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董仲舒由“天人感应”的国家法律观和“大一统”的秩序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由此,以天人感应为哲学基础,以德主刑辅、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儒家学说,自西汉中期被采纳为官方学说以后,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袭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法律思想。东汉时期章句律学的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汉代法律的儒家化。汉朝统治者以“礼”、“纲常”治理国家,使得当时社会出现较为温和的局面,百姓不再像秦朝时期那样无比压抑的生活,自然提高生活质量,对国家的政局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

两汉的法制经历了从宽简到繁苛的循环发展,即西汉时期删削秦朝繁苛法律,实现了约法省刑;至两汉中期以后,频繁的立法造成了法网严密;东汉时期再次舒缓法紧,但到了东汉后期法律又日益严苛。汉律六十篇的制定、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是汉代立法活动中最为典型的两次改变。汉律六十篇构成了汉朝法律体系中最为稳定的部分,而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使以肉刑为主的奴隶制五刑逐步向以劳役刑为主的封建制五刑过渡。汉朝时期也出现了律、令、科、比等新的法律形式,使当时的法律更系统化。两汉统治者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况而做出相应的立法活动是中国法制的重要进步,为中华法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汉朝的法律制度中,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汉朝规定了“刑事责任年龄”,区别于秦律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汉代以年龄作为确定刑事责任的标准,并且之后一直为后人所用,可见这一变革的科学化;“亲亲得相首匿”制度甚至影响后来的唐朝提出“同居相隐”的法律原则,这也区别于我们当今社会的“作证豁免权”;汉代还提出了“上请”、“恤刑”等法律原则,这都是统治者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做出的改变,有其积极性与远见性。

在司法制度上,汉朝建立了新的司法机关,有中央的廷尉和地方的各行政机关。在诉讼审判制度上,汉朝也成立了“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等新制度,并且许多内容都被后来许多朝代沿用或者作为基础进行一系列改革。

不论是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还是汉朝的立法活动,抑或是汉朝的法律制度,无一不体现汉朝法律的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分析个中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背景,许多学派的不同言论为后来汉代立法提供了思想材料,使得统治者有更多的资源来完善法律体系;第二,对秦代严酷法制的反思,短暂的秦王朝让汉朝统治者进行深刻的反思,于是他们放弃用暴力治国、酷刑治民的措施,而采取较缓和的方式统治国家,他们认识到系统化的法律体系对治国的重要性;第三,汉朝统治者对贤才的渴望与重视,他们倡导言论自由,使得能人志士的那些先进的、积极的思想言论不至于因为胆怯而被埋没,无疑为汉朝法系建立提供更多的参考。当然中华法系能在汉朝形成的原因远不止于此,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淀积,都是值得后代反思和借鉴的。

学习《中国法制史》,让我们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对中国法律的历史性有了整体的了解,相信这对我们立志做一个合格法律人是相当有帮助的。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陈彩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

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联谊完小张丽娜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学习国学大师陈兆杰讲座感想方红兵“人生就是这样,你就是你想要成的那个人,你就是你决定成为的那个人。”陈兆杰教授用这么精辟的一句话概括了人生,那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陈兆杰教授是一个将传统文…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在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童红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研修网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地了解了书中的意思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

浅谈学习国学智慧的体会

学习国学智慧体会上士闻道勤能行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国学在我心目中就是一种可以被称为和血液最相近的存在它固然高深却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我才刚刚踏上这条国学之路便萌生出一种强烈的想法我不要做那种研究了一辈子中华文化仍感觉离自己很远的文弱书生我认为国学...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子曰quot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学习国学心得体会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品读国学经典可以让思想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驰骋深刻领悟人生哲理为你的人生拨开迷雾指明方向因此作为林业局的干部职工我认为...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读国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本职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新的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