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时间:2024.4.2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 时代性 前瞻性 城市化 乡村景观 新农村建设

正文: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八大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 产 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二、城市与新农村概述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是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城镇发展的均衡性,强调城市、农村、大城镇、小城镇都能协调发展。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随着城市开发与扩展, 周边村镇迅速实现城市化。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数量增长了4倍多,城市面积也拓展了4倍,目前,中国城市数量近700座,城市化率已达到34.9%。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三、新农村城镇化建设

城市有城市的历史与功能,所以形成城市的肌理和布局方式,乡村有乡村的历史与功能,因此形成乡村的布局模式,同样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新农村建设中 ,我们不能照搬城市的建筑形式、街道布局、河道处理方式,防止出现类似城市的美化运动。长期从事城市与国土及景观规划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很早就呼吁在城市化和城镇建设中应避免形式主义的“城市化妆”行为,专门辑文呼吁“警惕暴发户意识下城市美化运动”。在中国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发展战略论坛上,俞孔坚提醒人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可能被部分急于追求政绩的乡镇干部简单理解为“宽马路,大洋房”,这可能给五千年的中国乡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可逆的“破坏性建设”。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把城市建成生态化、人性化的宜居城市,而不是把乡村建成城市。城镇内有完善的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便利的、合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体系、劳动保障等都可以有效的惠及每一位农民,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业能力以及人口素质。让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新农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和园林景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目前依托农业资源

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并且呈现多元化发展。一些诸如“农家乐”的新的旅游区相继出现,主题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历经多年的发展,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将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

4.1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系统

在乡村里,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林地资源,几千年不断的开垦,使中国土地生态异常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历史上,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乡民往往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城镇化对土地的侵占又将使这种人地关系矛盾更加突出。在中国广大乡村,在漫长的人地共生体的互动和演化过程中,生态安全格局往往和乡土文化遗产景观相叠加而存在,如村落背后的“龙山”,村落前面和边上的“风水池”和“水口”,都是关键的生态景观,也是村落民间信仰的重要依托,因而往往得到时代村民的保护。所谓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对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包括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以及中国过去已经建立的防护林体系等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连续完整的网络。中国乡村的山水格局、生态景观、乡土文化遗产和草根信仰体系,是中国乡土聚落“天地—人—自然”和谐的基础。

4.2新农村乡村景观

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平凡的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极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艺术形象,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我国大地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景观区域。根据多学科的综合观点,从空间分布和时间演进的角度上,乡村景观是一种格局,是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干扰的记录,一方面反映着现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其年代久远,也是人类景观中最具历史价值的遗产。景观包括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因此,乡村景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

4.3新农村旅游景观建设

随着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

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应大力加强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大陆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所以,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传统,根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编制。规划的内容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延续原有乡村特色,保护整体景观;体现景观生态、景观资源化和景观美学原则,突出重点,明确时序、适当超前。坚守乡村文化、民族文化精神,承认差异,宽容差异,倡导个性。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而言要弘扬出自我特色。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4.4新农村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机遇和策略,因此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产业化工程等等,被视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社会学家把新农村建设当作缩小城乡差别、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建立公平、民主社会的机遇,因此呼吁乡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民为主体的地方组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建设者则籍此以推进乡村的城市化建设、以村镇整治为重点,将城市设施扩展到农村,因此便派大量城市规划师和工程师,带着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豪迈与壮阔,把一个个美丽的蓝图强加给广大乡村,大到土地利用规划和山河整治,小到农民房的设计,等等。各种视角的讨论可谓多如牛毛,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开发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保护好村落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维护草根信仰体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旧的村落不应被彻底铲平,也不应完全被城市化,而是通过一定的景观格局来使村落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生命过程得以延续和再生。


第二篇: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指明着力加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农村文化 作用 困境 途径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1]因此,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为方向,以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为主导,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一)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利于突破传统文化中的家族阈限,增强农村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以血缘、宗族为中枢的社会运行模式,十分强调“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普遍以家庭为背景进行农业生产。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促进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家族式经济的发展,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这种以一种社会性的“个体”因素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的家族式的经济模式就成为一种阻碍。它对满足自身经济利益的过分注重,使得它对于群体利益往往漠不关心,甚至会以牺牲社会群体利益的方式来满足“个体”利益,以至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不合理现象依然在当今中国农村中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农民个人之间的交流,影响了农村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因此,发展农村先进文化,转变中国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文化思维来打破传统家族文化观念的阈限和传统因循守旧的保守思维,让农民走出固有的个人空间,学会与他人交流,关注集体利益,从而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合力,提高他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大力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精神的形成,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发展活力。

(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落后文化的影响,农民在生活富裕后,满足于小富及安,满足于传统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在经济上表现出不思进取,日常生活中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现象随处可见等。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陈去旧,革除弊端,消除愚昧迷信的宿命论思想,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促使农村发展紧跟现化化发展的潮流,变传统意义上的旧式农民为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农民。

(三)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发展的关键在农民,而农民的发展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不仅教育水平比较低,而且缺乏对科学教育基础性地位的认识,认为农民反正是一辈子都离不开土地,就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风调雨顺就会有好收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创造持不屑态度。而当今社会是个科技

的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运用所产生的巨大效用已是有目共睹,世界的农业生产已经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若是中国农民还是抱着旧观念不放的话,则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以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知识,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这样,就能以农民文化知识的提高为铺垫,促进整个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现化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农业比重的下降和农民数量的减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发展城镇化并不仅限于硬件设施上进行城市化的改造,正如现代化的实现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一样,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农民具备城镇化思维,具备城镇化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就是要提升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变革他们传统的思维模式,造就具有城镇化文化理念的现代农民,加速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农村向城镇的转型。

二、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虽然发展农村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已被普遍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

(一)、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中国农村中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中国现存的文化样式是农业文明的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农业文化。因此,当代中国农民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既体现出农业文化中过于保守实用而缺乏激情,始终以家庭、宗族为活动基本单元的特点;也体现了斤斤计较、锱铢必争的小农意识。当传统文化中的腐朽因素与现代社会发展中不良文化相结合,扩大了中国农业文化中的腐朽因素,使得原有的小农意识益发突显,表现为盲目攀比成风、封建迷信盛行、赌博等低俗文化泛滥。

(二)、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使农村文化发展与城市文化发展相脱节。中国在传统农业经济的转型中与世界经济接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这一过程产生了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文化不可避免出现了城乡差别,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发展脱节,城市人瞧不起农村人,农村人不明白城市人,造成两种文化理解与交流上的“鸿沟”,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作为强势文化,以一种外源性的文化形态,进入农民的生活,又使农民产生了与自身经济发展相异的文化,盲目地模仿城市生活却是“四不象”,既丢弃了自身文化特点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根基。

(三)、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影响了农村文化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资源、教育设施还不健全,农民教育水平低,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还不平等,使得农民群体中的知识分子少,而城市中的知识分子又不愿意下乡,于是,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2%,小学及以下的占9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同时,教育的高消费又使得广大农民望而却步,许多人家让孩子念完初中、高中就不错了,大学免谈。科学的缺乏更加深了思想的贫瘠、文化的落后。即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农村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它依旧贫困,科技依然滞后,鲜有改变,镰刀割麦、老牛犁地随处可见。许多农村孩子千辛万苦上了大学,也只是以此为跳板为官为仕,毕业后大都去城市工作,很少有回到农村的,更不用说城里人愿意下乡了。这些成为了农村文化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只能是口号与侈谈。

(四)、全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农村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在东西部农村发展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在优势经济后盾的推动下,使本地区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的文化水平、精神状态也得到相应提高,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个人收入的提高。而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因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农村文化

教育的落后与无力,无形间又加剧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从而形成了文化发展中的“马太效应”。

更多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20xx年寒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口号标语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口号标语1追求卓越自强不息自主创新德才兼备2厚德载物奋发图强爱党敬民甘于奉献3明德修身奉献为乐戒骄戒躁创新求佳4争优创先争当有志青年创新实践谱写青春风采5塑自我之格应时代之召以常人之心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口号标语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口号标语1追求卓越自强不息自主创新德才兼备2厚德载物奋发图强爱党敬民甘于奉献3明德修身奉献为乐戒骄戒躁创新求佳4争优创先争当有志青年创新实践谱写青春风采5塑自我之格应时代之召以常人之心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1同创全国文明城区共建奉贤美好家园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弘扬健康文明和谐新风尚3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弘扬贤文化共筑中国梦4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观念弘扬诚信风尚5深化文明餐桌行动倡导勤俭节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1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3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践行社会主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2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共同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1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呼唤莫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1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知行统一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立足中华优秀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口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口号1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2大力弘扬诚信包容实干自强的林甸精神3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构建和...

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

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现代化新农村3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5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6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经济...

新农村建设标语口号

新农村建设标语口号1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2开发新能源享受新生活3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民生活4户户倡树新风人人遵守公德5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6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7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8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标语(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