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培训心得

时间:2024.4.29

红旗渠精神培训心得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xx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一小块土地上,曾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境,就有5次。 六十年代的林县吃水难,难于上青天,那时的林县人风行一句话:一辈子咱只洗三次脸,生下来洗次脸,娶亲时洗次脸,死时最后洗次脸。世代的穷苦,工程的艰巨,使林县人根本没有奢望每天都吃上水、用上水。我是一个在农村出生的孩子,所以一直觉得对百姓的贫苦感同身受,但是听到在缺水的林县一辈子只洗三次脸这种事情还是非常震撼。

培训的时候,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民国初年,任村桑耳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十几里的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担水。而在腊月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在半路迎到了挑满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脚一滑,一桶水全洒在了地上。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发现了上吊自杀的新媳妇??这一桶水摧毁了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全部勇气和希望。

正是在这么严峻的背景下,才让林县人坚定信念,让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建红旗渠。

当红旗渠上马的时候,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险恶施工条件等重重困难,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指责,甚至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不少人说,在这崇山峻岭中修渠,简直是异想天开。有人甚至对杨贵说,这个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对此,杨贵没有退缩,他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山开渠不止。

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杨贵和县委一班人不但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林县历史的重大决策,而且“干”字当头,身先士卒,在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克时艰,真正同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难能可贵的是,县委一班人带领林县人修渠10年,动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但从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也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丝一毫的钱粮物资。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 产 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 产 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6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 产 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

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抵御的诱惑也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


第二篇: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

摘要: 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林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拿出“劈开太行山,

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这种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投入十万人,历时十年,建成了合计总长1525.6公里的“人工天河”。彻底改变了林县缺水问题,带动了林县经济的发展。红旗渠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影响着林县的子孙后代,影响着全中国,影响着世界。当今社会弘扬红旗渠精神,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红旗渠;干旱缺水;水利建设;精神;

位于太行山上的红旗渠,开凿于悬崖峭壁上,引浊漳河水进入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的奇迹,被誉为“人造天河”、“中国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始建于19xx年2月,竣工于19xx年7月,林县人民经过10年奋战,“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80个,总长26公里;架设渡槽155座,总长6.5公里,共挖砌土石方1700多万立方米,才建成了如此奇迹。它总长1525.6公里,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其中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沿渠还建有大小各异的水库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计兴利库容6000余立方米。利用红旗渠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区共有干、支渠道595条。

仅仅凭借一双手,耗费十年时间,甚至付出许多生命的代价,在太行山陡峭坚硬的悬崖上开凿了一条今天令人叹为观止的“人工天河”。那么四十年前那样一群平凡的人们,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惜耗费十年时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偏偏要在这样坚硬的悬崖上,开凿数千公里的人工天河呢?

这要从林县人民“惜水如命”说起。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如此平凡,随处可见。但是对于林县人民来说水时何等的珍贵。据说林县人民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时一次,结婚时一次,死后洗一次,可见水的珍贵。由于缺水,他们那里还有这样的奇怪现象,也就是谈婚论嫁时,择偶的标准不是别的,就是水。俗话说“不图你的万贯家产,就图你有水

洗脸”,像因为一桶水拆散一桩婚事,男方因为缺水娶不来媳妇等等,这些事在林县都是司空见惯的。还有十九世纪初,当时林县有一个村子叫桑耳庄村,村里的人都要跑八里山路到一个叫黄崖泉的地方挑水吃,由于干旱,泉水只有筷子那么粗,可是来这里挑水的人越来越多,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汉为了春节能吃上水,就起五更爬上黄崖泉去挑水,可是到那里以后发现挑水的人已经排成一条长龙,等挑到水回家时天已经黑了。由于天色已晚,到了村口儿媳已经早早的在那等着了。儿媳将灯笼给公公,自己挑着水。但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水洒了。他们难过的回了家,看着包好的饺子没水下锅,心里难过极了。儿媳有愧又恨,最后悬梁自尽了。

一挑水,一条人命,在我们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问题,是在林县已经不足为奇了。翻开林县的县志,不难看出,从明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19xx年中,林县出现较大旱情100多次,大旱绝收38,1640年、1769年、1835年、1877年都曾发生过人相食的惨事。19xx年华北大旱,加上日寇扫荡,国民党抢掠,全县10800户逃荒,饿死1650人。解放前四十万人中,有28万人常年翻山越岭到几里甚至20里以外去挑水吃。特别是光绪两年到四年,曾有这样的记载“自两年以来 , 岁已不丰; 三年春日无雨 , 麦未种 ;四年春始雨 ,谷禾才生;受饥 , 人相食”。仅仅记载清光绪元年到四年的荒年碑就有30多通,其中有一块这样记载:“大旱之年,颗粒无收;柿叶甘土,俱当饭餐;幼女出卖,一两串钱;人吃人肉,遍地不安;皇上放赈,人死万千;荒年如此,刻碑流传······”。

在一个个真实而又震撼的故事当中,我们可能会想林县为什么会缺水到如此程度,难道这个地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难道就没有什么河流吗? 事实是这样的:林县境内有淇河、洹河、淅河和漳河四条河流。但是这几条河都是过境河,有的县城东部刚刚露头,一闪就过去了。而且这几条河流都是季节性河流,大部分是没有水的。打井呢?也不行,这是由林县的地质结构造成的。林县的地质结构造成了它的蓄水能力差,导致了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很深,打井直到200多米的深度才出水,而且水量很小,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挖蓄水池呢?也不行。由于当地雨量分配严重不均,像七八月份汛期的时候降水量可能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二还要多,其它十个月才占不到三分之一。由于山高坡陡,水很快就流走了。即便是蓄到水,也很快就蒸发掉了。可见这种方案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林县每年因远道担水误工达480万个,占农业总投工的30%。由于十年九旱,粮食产量很低。长期以来林县形成了单一的农耕生产方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林县人民迫切希望改变十年九旱、落后贫穷的生活现状。

林县人民也一直为改变这种生活现状努力着,他们很早就开始兴修水利了。早在公元1268年,在元朝潞安巡抚李汉卿的主持下,林县人民历时3年修成天平渠,一举解决了林县县城的吃水问题。明朝万历二十年,当时林县县令谢思聪发动群众,历时四年时间修成宽一尺多,长十八余里的石槽渠。800年来,林县人民修渠不止。4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谢公渠依然在发挥它的作用。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努力,缺水的困境也得到了改善,为什么还会有后来的十万人走进太行山,耗费十年时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偏偏要在陡峭坚硬的太行山修建人工天河呢?

那是因为19xx年大旱,渠无水可引,蓄水池无水可蓄。如果不兴修水渠,不解决老百姓的这个实际问题,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为了造福群众,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以人民为己任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依然决定发动广大群众,兴修引漳入林工程。想法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要用锤头、铁锨、双手在悬崖绝壁上开挖几千公里渠道及建造几千座附属建筑物并非易事。而且对于当时的林县来说在如此的社会背景、地理位置和艰难的经济条件下,兴修如此庞大的工程简直是天方夜谭!

首先,由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19xx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国际上形势严峻,国民经济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当时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国内的大工程全部下马,来减轻农民的负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依靠国家的支援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要从山西引漳河水入林县必须征得山西省的同意,在当时那样缺水的年代,无疑是从别人口袋里拿东西,必然不易。就算人家同意了,引水渠也必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引水当中必须削平一千多个山头,凿通两百多个隧洞,长度1500多公里。那么如此庞大的工程,当时有没有现代化的工具,怎么来实现呢?显然难于上青天!

再次,林县的经济实力怎么可能支撑如此庞大的工程。从林县的财政收入看,林县的财政收入是非常微薄的,而当时的工程预算是7000万左右。这对林县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当时的林县技术员非常的少,连测量人员在内才30多人。测量仪器也非常简陋,只有两台水平仪。而在悬崖峭壁上修建如此长的水渠,没有精密的测量很难保证能将水引过来。而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工程的失败。是人民的付出付之东流。这个责任谁来承担!种种困难没有吓倒林县的干部和群众。他们依然于19xx年2月开工了。几万人的修渠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进太行山······

按照县委部署,总指挥部将渠首到分水岭70多公里的干渠任务打桩立界,全部分配到15个公社。3.7万名民工挤在峡谷、山村,

一是缺少住房,二是道路不畅,天气寒冷,困难重重,尽管山西省平顺县沿渠社队群众腾出230间房子,但队伍压境,房子远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毫无怨言,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几个布蓬撑起来,就是指挥干军万马的总营帐,三个石头支起来,就是烧锅煮饭的伙房。有的住山洞,睡席棚,有的住在山崖下,白天到山上割草,夜里铺在石板上便是“床”。有的村庄优先照顾妇女,搭起席棚先让她们栖身。城北大队40多名妇女挤着坐在一个席棚里,被子潮湿,不能挨身,好天到阳光下晒晒还好过,就怕阴天晒不成。泽下公社几个村的民工住在山沟里,啃着冷窝头,喝着山泉水,两天没吃上热饭,谁都没发牢骚。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数万林县人民团结奋进、克服重重困难,风餐露宿的苦干了十年,这是何等的魄力与毅力!这其中又包含多少辛酸与悲痛!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都没有使林县人民屈服、退缩······ 红旗渠成功修建的关键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旗渠工程规模大,又逢国民经济的困难时期,国家给予的援助很少。广大干部群众就自力更生:缺少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就地取材烧制;没有水泥,自办水泥厂。同时,总指挥部还办机械厂、荆编厂、车辆修配厂等。修渠大军十分注意勤俭节约,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身体力行。在建渠过程中,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自己建造了大部分材料。其中水泥自己制造了5170吨,占总量的77.1%;炸药自己制造了1215吨,占总量的44.3%;石灰自己烧制了14.5万吨,占总量的100%,节约投资232万元;工具坏了自己修,节约投资113.36万元;技术革新节省投资797万元,以上共节约款1293.9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7.9%。” 条件是艰苦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林县人民正是靠着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共 产 党的带领下,铸成了这条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建成通水40年来,共引水8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000万亩次,增产粮食15.9亿公斤,年均净创效益4000多万元,40年来共创效益17亿元,相当于建渠总投资的23倍。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能工巧匠,为改革开放后林州儿女出太行搞建筑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现,它的修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林州的经济发展,而且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红旗渠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

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在如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有的人心浮气躁,有的人急功近利,但每个人必须铭记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常的生活中,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用整整一代人的青春、鲜血和生命筑就的,是一个艰苦时代不屈不饶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集中体现。在21世纪的今天,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各有差别,大都平凡而普通。只要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胸怀理想,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会树起良好形象。自古以来,中原儿女就有吃苦耐劳、朴实肯干、勇于担当、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孜孜以求、永不放弃。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已经融入每个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克难攻坚、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牢记红旗渠精神,在工作中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创先争优。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路上的主人。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一定要接过红旗渠精神的火炬,让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回顾历史激发斗志,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意,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安定团结的生活局面,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现实工作中去,从而加速现代化的进程. 发扬抗日的斗志,鼓舞中华人民,珍惜今天的劳动成果,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工作与学习当中.,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机遇是什么?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我们要有勇气战胜各种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中,不掉队,并迎头赶上,需要我们“永久奋斗”,绝不可半途而废。

2012.5.30 听风

更多相关推荐: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弘扬红旗渠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吉庆坤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需要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20世纪60年代安阳地区的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5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修建红旗渠...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重走红旗渠,感悟群众路线——学教活动之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第二批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安排部署下,单位内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从理论上对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有了全面的认识,对群众路线…

学习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殷都区财政局王清近期我局学习了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精神是20万林县民工在半个世纪前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

学习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三种精神心得体会三月三日我公司开展了学习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活动焦裕禄同志是中国共 产 党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在担任县委书记的日子里为了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带领...

红旗渠精神学习体会

弘扬红旗渠精神我为教育事业添光彩前寨学校徐广文众所周知有一条渠点燃了人们生的渴望带给了人们幸福点缀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扬起了林州的美名它就是中国第二奇迹世界第八大奇迹扬名天下的红旗渠铁锤叮当叮当的砸铁链哗啦哗啦的响...

观看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观看红旗渠的心得体会20xx年8月27日局党委为深入开展六讲六比两带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前去参观红旗渠由于个人家庭原因无法参加我感到非常遗憾为了深入体会红旗渠精神我在8月28日再次观看红旗渠电影记录片领会到那条幸...

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星转斗移岁月沧桑红旗渠开始建设至今已45年红旗渠建设开始叫引漳入林工程动工于19xx年2月竣工于19xx年7月林县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战了十年时间克服...

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参观红旗渠的心得体会星转斗移岁月沧桑红旗渠开始建设至今已45年红旗渠建设开始叫引漳入林工程动工于19xx年2月竣工于19xx年7月林县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奋战了十年时间克服...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

走近红旗渠感受时代精神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

观看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观看红旗渠的心得体会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xx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

学习三种精神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发扬深入基层率先垂范不怕困难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发扬大胆创新科学决策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发扬开拓进取团队合作坚韧不拔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愚公移山精神简称三种精神为我们落实贯彻工作会议精神圆...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