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西井中学 董海玲
自我校开展学案教学实验以来,全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与尝试,总结了诸多经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布鲁纳曾在小组规模研究的总结中建议,一般以4-6人为宜。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的交流互助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
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等职务,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其他人员同样各有其具体职责。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同时各人员职责也可根据需要轮换,以提高执行力。
(2)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由于同组成员是异质分组,一些学生思维较慢,因而习惯于做旁观者,而很少主动参与,也很少举手发言。因此一方面在小组中要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发言人员的频率,由小组长询问发言少的同学,在他们准备好的情况下,让他们先讲,另一方面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要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渐喜欢参与,敢于发言。
(3)培养学生学会尊重、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汇报时常常会出现课堂嘈杂,插嘴,无法安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要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组员或小组汇报时,不打
断、不讲话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对别人的观点要多加肯定、多加赞赏。同时,要教育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倾听,并认真思考分析,求同存异,以取长补短,要避免因观点不同而进行无休止的争吵,进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创设恰当的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科学巧妙的引导,教师要结合
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情境”,一般来说,可以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如我们政治学科每节课开始之前的“时事播报”活动;可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如在讲到八年级思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中,对于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我设计了讨论“花了300元钱买的一双皮鞋,穿了不到一个星期就断底了,真倒霉”,面对这种情况,你的选择是什么?这种类型题目通过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把兴趣内化成动力,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和能力,教学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四、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调控
(1)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调控。或通过设定教学目标,把握学习方向,通过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感知,思考,归纳,或通过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行为,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或通过对小组完成任务的显性或隐形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调
控学习的进程。
(2)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加强调控,还要注意对游离的学生进行提醒,对偏离方向的学生进行点拨,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呈现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梳理,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把问题呈现清楚,把握问题讨论的程度,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达标。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必须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除了明白合作学习是作为有效学习的一种策略外,更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有效合作学习方面下功夫,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教学内容为落脚点,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才会更加充满活力。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与传统教学组织
形式相比,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提高
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
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
实际
上普遍存在着
“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
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
、
“旁听”的被动地位。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制订出了
《小
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它真正的内在
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
合作能力,
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
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
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
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
一种常见的形式。
2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
础上建构新知识、
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
小组
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
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
。
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通
过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
会讨论解决问题,
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以友好的方
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五、研究内容
1
、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探索出具体的小组合 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实验;
2
、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训练学生的合作技 能。
3
、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发展。
六、研究方法
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调查法)
调查的内容:
(
1
)
、在课堂上,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吗?
(
2
)你认为合
作学习对于你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大吗?
(
3
)
、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怎样
表现?
(
4
)
、
你们小组的组员分工明确吗?如果分工明确,
你愿意承担小组里的
什么角色?
(二)实施阶段
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
↓
确定专题研究的主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
拟定研究计划(确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具体方案) ↓
实施行动(实施具体方案,观察、反思)
↓
总结评价研究结果(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方法) ↓
进入第二循环行动研究
(三)总结阶段:
(
1
)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
2
)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
研究报告。
(
3
)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八、研究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实验近二年来,
课题组根据实验方案,
实验
内容及操作步骤,
已顺利完成了阶段性实验任务,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1
.小组合作学习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的
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使每一个
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
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独立性增强,自学能力提高了;中 等生得到锻炼;
学困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处
于积极主动参与状态中,堂堂课有收获,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
.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
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
相互协
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
九、研究后的思考
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实验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 问题,如
1
、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教师不 能充分考虑、
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
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手段
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 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 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
往往扮演了一种帮
助的角色,
困难学生成了听众,
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
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目前,
这项研究尚未结束,
这一教学方法还很不完善,
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
找出差距,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
十、参考文献
[1]
叶
澜
.
《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2]
王坦著
.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年
[3]
王坦、高艳
.
《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
《教育探索》
1996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