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

时间:2024.5.2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 狭义教育的含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

教育。

2、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3、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4、 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5、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 在中国,一般认为正是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8、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9、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

考试的依据。 10、 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学校系统,主要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

庙学校和文士学校四大类。 11、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诲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指:文法、修

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2、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1、 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

律的科学。

2、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充分体现: (1)“性相近,习相远也”; (2)“有教无类”;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博学于文,约之有礼”;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4、苏格拉底倡导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思想,这种思想在教育史上是第一次提出。 6、1632年,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7、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一书,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教育理论专著,人们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及其理论称为“传统教育派”。

8、美国教育家杜威,19xx年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9、克鲁普斯卡妮1017年出版《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是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

10、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影响较大的一本结构完善的教育理论著作,被誉为“当代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 11、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19xx年出版的《新教育大纲》。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性有哪些?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1 / 9

(4) 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对经济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有哪些?

(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的手段; (4)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1、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 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包括: (1)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 教育形式个别化;

(3) 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 (4) 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1、 学校文化的含义: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

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 学校文化从其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3、 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4、 学校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5、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6、 学生文化的特征:

(1)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

育工作,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2)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

可操之过急;

(3)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

矢地进行教育,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4)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

育,做到综合育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要因材施教。

2 / 9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 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有哪些?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

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3) 教学目标(最低层次)。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主管和客观依据?) (1)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

(3)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 教育是如何使人类的地位得到提升? (1) 发现人的价值; (2) 发挥人的力量; (3) 发掘人的潜力; (4) 发展人的个性。

第四章 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2、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1)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 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3、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 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 教室的教学目标。 4、 教育目标:

(1) 教育目的(最高层次); (2) 培养目标(中间层次);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义务教育法》——19xx年;《教师法》——19xx年;《教育法》——19xx年。 2、素质教育的含义?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 学生

1、 学生的本质属性:

(1) 学生是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

特的创造价值。

(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2、 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1) 受完法定教育年限;(2)学习权;(3)公正评价权。

第二节 教师

1、 教师的含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 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

3 / 9

(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1)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

要求,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

(2) 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教师在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

较广博的文化素养。

(3)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1.敬业;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包括【a.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b.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c.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成功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a.了解学生的能力;b.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c.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论述)

1、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a.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以培养学生为己任,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性。

b.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成功条件。 教育所要培养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

c.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簇成学生

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 (2) 人格上平等关系;

a.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b.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

第六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 广义课程的含义: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及课程安排。在我国,课

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 课程的分类:

(1) 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3、 学校课程的含义: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4、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 课程理论。

第二节 课程目标

1、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 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科学的研究。

第三节 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的含义:

4 / 9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列活动。

2、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 教学计划的含义: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

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涉及其他教材的依据。

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2) 教学大纲的含义: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

刚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一般由两部分构成:a.说明部分;b.本文部分。

(3) 教科书+讲义=教材

第四节 课程实施

1、 课程实施的含义: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 课程实施的结构是什么?/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什么?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1) 安排课程表;

(2) 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 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

(4) 选择并确定与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5) 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 (6) 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 3、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2)迁移性原则;(3)生理适宜原则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4、 教学模式的含义:

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

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 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 教学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

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4、 教学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1)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的基础和实践; (3) 教学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 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

(1)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的含义: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

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2、 教学过程的理论: (1)《中庸》对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始用认识论的原理来分析教学过程;

5 / 9

(3)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尝试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3、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 4、 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原则的含义: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

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中“不陵节而施”】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联系法;(6)实验法。 5、什么叫讲授法?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让我们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2) 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第八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2、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

业成绩考察与评定。 3、 备课的内容有哪些? (1) 钻研教材; (2) 了解学生;

(3)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a.教学进度计划;b.课题计划;c.课时计划) 4、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科。 5、 综合课的结构/基本组成部分。【论述】

(1) 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 (2) 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了解学生的接收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 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巩固,

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

(5) 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

工作的能力。

6、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 目标明确。是指教师明确一堂课的目的要求。

6 / 9

(2) 突出重点。教师在一节课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

(3) 内容正确。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只有内容正确,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4) 方法得当。是指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

(5) 表达清晰。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表达清晰,有感染力。教师

要讲普通话,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6) 组织严密。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

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 课堂气氛热烈。一堂好课,既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应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师生都处在积极的状态,双方配合协调,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第二节 教学组织的形成

1、 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

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教学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1)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三节 教学策略

1、 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特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 综合性;(2)可操作性;(3)灵活性;(4)指向性;(5)层次性。 3、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1) 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1、 德育的含义: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 德育的意义:

(1)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 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 德育目标的含义: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4、 我国学校德育内用主要有: (1) 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德育的过程

1、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

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 德育过程通常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

构成。

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

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 德育过程的规律:

(1)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7 / 9

(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规律。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2、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3、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锻炼法:是又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4)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第四节 德育模式

1、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意义

1、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 班级管理的含义: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视线教育目标,是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3、 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

第三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

于专断型;

(2) 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 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四节 班集体的形成

1、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 明确的共同目标; (2) 一定的组织结构;

(3)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2、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8 / 9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论述】 (1) 形成阶段。

一个班从刚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阶段: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2) 班集体的培养。

a.确定性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是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e.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悟性低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第五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 班主任的含义: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 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a.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b.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c.争取和运用佳通及社会的教育力量。

4、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5、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传递;(2)控制;(3)激励;(4)情感交流 6、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7、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9 / 9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证证明格式

附件3教师资格证证明样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年月专业普通全日制教育学历中师专科本科毕业20xx年月该同志在我局申办教师资格证经审核该同志的申报材料符合教师资格证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定条件任教...

教师资格证资料填写范本(包括申请表、品德鉴定表和体检表)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需提交以下基本材料(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二份;(表附下)(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式一份;(3)学历证书(应届毕业生由毕业学校教务处出具学业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各一…

学籍证明范本(教师资格证)

附件学籍证明兹有学生性别年月出生身份证号学号是我校院专业的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专科研究生在校学生该生于年月入学学制年若该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达到学校相关要求将于年月业取得毕业证书特此证明大学学院学籍管理部门盖章...

教师资格证思想品德鉴定表填写样本

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编号本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说明1表中第13栏由申请人填写第411栏由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或者所在乡镇街道填写其中第8栏也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或警署填写2编号由教师资格认定机关填写3填写字迹...

教师资格证申请书范文

共享资料教师资格证申请书范文本人树立教师理想已有十年之久十年之中挫折失败皆未使我动摇心中有个信念相信不放弃总有希望相信理想不会抛弃苦心追求他的人所以我坚持到了现在本人在校期间严以律己遵规守纪积极上进先后担任学习...

教师资格证认定申请表(样本)

附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姓名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申请资格种类填表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填表说明一本人简历栏目从本人小学毕业后填起二所学专业名称按毕业证书专业填写三申请任教学科名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或者省...

教师资格证认定申请表(样本)

附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姓名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申请资格种类填表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填表说明一本人简历栏目从本人小学毕业后填起二所学专业名称按毕业证书专业填写三申请任教学科名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或者省...

最新教师资格证申请模板

申请市教育局我是大学20届学院专业应届毕业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理和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我已具备申请中学教师资格的条件现申请教师资格认定请受理为盼此致敬礼申请人年月日

教师资格证备课纸格式

备课纸从20xx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的考试情况来看考场里面打印出来的备课纸上只印了考生基本信息的栏目并没有印教学目标之类的格子后面都是空白备课纸后面的空白部分要按照如下标准的教案格式编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ba-vilfi教师资格证说课范本

我们打败了敌人我们把敌人打败了说课范文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第册第章第节1本节课分个部分内容分别是2本节课贯穿了以后的...

最新教师资格证申请思想品德鉴定表

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编号本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说明1表中第13栏由申请人填写第411栏由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或者所在乡镇街道填写其中第8栏也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或警署填写2编号由教师资格认定机关填写3填写字迹...

上海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考试范文:买土豆的故事

上海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考试范文买土豆的故事上海教师考试网制作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xnshu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rn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

教师资格证范本(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