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时间:2024.4.30

第一单元分析

第一组课文,热情的欢迎我们去沐浴大山的晨曦,去欣赏山里学校的美景,去认识山里的孩子,去感受山里孩子学习的快乐。这是《山里的孩子》向我们展现的画面。《雪儿》让学生目睹“我”和“雪儿”相互关心的一段难忘经历。在《小萝卜头》中,了解“小萝卜头”的生活环境,重点体会他对自由的向往。走进《一座铜像》认识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看他是怎样机智果断的护城,由此产生敬重、爱戴之情。还要与《日记两则》中的孩子热情相识,跟随他观察孵小鸡的过程,从而激起写日记的欲望。

     “积累与运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自学、自悟,去发现学习语言、妙用语言的乐趣,通过自主阅读实践,学习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丰富,通过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写,了解日记的方法,学习些日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作文练习。

学习本组课文,要会读生字,会写生字,要多读书,抓住语言文字好好品读,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读懂课文。

1. 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向我们描绘了坐落在优美环境中的山间校园,孩子们在学校里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写出了孩子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蓬勃朝气。

目的要求: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参观学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5)

1、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者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

2、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请大家一起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      真情表白:

我爱校园的————————————,因为——————————————————————————。

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4.梳理问题:(1)学校的环境美吗?(2)孩子们快乐吗?(3)“山间的 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15)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学校    铺路    教室  

顿时    春笋    红旗

茁壮    红领巾   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校”和“郊”“拔”和“拨”“铺”和“葡”

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

“顿时”“茁壮” “拔地而起”的意思。

读带有词语“顿时”“茁壮”“拔地而起”的句子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交流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0)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坐落在————————————。————,飘者歌声。——————,荡着笑语。————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山里的孩子——,———————。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

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总结、对比

3、初步学习了课文后,还有什么问题?

三、熟读课文

1、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1、我们的学校

                     位置

                     环境

                     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2、全班齐读全文。 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练习用“顿时”“茁壮”造句。

全班齐读全文。

 3、回忆上节没有解决的问题:(1)学校的环境美吗?(2)孩子们快乐吗?(3)“山间的 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是什么意思?

过渡:这一节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二、潜心批注,自我探究(5)

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这些问题批注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三、解疑合探(15)

感悟学校环境的优美。

1、读1、2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画出学校的方位、环境图,画出学校“门前翠竹掩蔽,屋后山溪跳跃”的美丽景象。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学校很美?

4、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感悟孩子们的快乐学习。

(1)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拿起我们的画笔画一画我们的学校,看一看谁画的最漂亮。

6、过渡: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7、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4到7自然段。展示你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课文中“琅琅书声”表现了山里的孩子勤奋学习的情景,门前屋后孩子们的歌声与笑语在幽静中透着欢乐。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学习的快乐。

小结:(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

合探四

8、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春笋”“闪闪的红领巾”指谁?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都指山里的少先队员,

他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三、质疑再探(5)

1、课前问题解决了吗?

2、还有那些问题?预设:学校真有这么美吗?

四、运用拓展(2)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同学们,你想设计一道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

3、教师补充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大山里的学校,感受了山里孩子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用优美的语言也写一写自己的学校吧。

板书设计:             

        我们的学校{ 环境——优美秀丽

                    孩子们——幸福快乐

2.雪儿  

教材简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雪儿>>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故事:一只受伤的白鸽----“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                                                   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鸟情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轻音乐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二、初读感知,自主质疑:(2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提醒“脏”是多音字,“缀”是翘舌音。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班内交流)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你想知道了什么问题?

三、疏通文意,读文质疑:(5分钟)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2.雪儿

                      养伤

                      放飞

               第二课时

温故导入,梳理问题:(5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和爸爸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二.潜心批读,自我探究(8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语句边想画面,边体会情感做批注:

(1)雪儿受伤后,我和爸爸怎样对待雪儿?

(2)雪儿伤好后,我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解疑合探:(18分钟)

 (一)学习课文2、3小结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生读、画、师巡视)

  2、交流。

  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小黑板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2)指名读。(3)挑战读。(4)齐读。

出示句子: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感激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此时的“我”会想到什么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小结:为了让雪儿快乐,“我”虽然不舍却把雪儿放回蓝天,望着远去的雪儿 ,“我”的心里十分快慰。

四.质疑再探:(4分钟)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班内交流探究)

    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质疑再探(5)

1、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雪儿还会回来吗?

四、拓展延伸,自主测试:(4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

作业预设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    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3.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治疗→养伤→放飞   爱

3、小萝卜头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叙述小萝卜头捉住一只小虫又把它放飞的事,表达了它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感受他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图上画的是谁?他的外貌是怎样的?他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上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简介人物: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他和弟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成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烈士的儿子。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全班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

师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听故事,看书,网上查询……)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2.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20分钟)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并找出形近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易错的字。

“哀”和“衷”“熟”和“热”“激”的组成。

(2)出示词语

白鸽    弄脏    哀伤

取名    熟悉    任何

艰难险阻    传递    弧线    感激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 指名读

②学生相互评价。

③ 齐读

理解词语,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查字词典  

联系上下文等。)

“艰难险阻”“传递”“感激”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理解“弧线”

(3).交流读书收获:

指名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互相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提示:课文记叙了一天,小萝卜头在走廊上————小虫,————小虫,————小虫的事情。

理清课文思路:看群山——捉小虫——放小虫

(学生相互补充)师相机教给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   发现虫子

捕捉虫子

放飞虫子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5分钟)

  1.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继续去了解这个我们的小英雄。

2.学生回忆上节没解决的问题,师梳理

1).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二、潜心批注,自我探究。(10)

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以上问题批注自己的体会。

三、解疑合探:(20分钟)

1、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会想什么。

想象一个从来就在牢房里生活的孩子,听说山的那边是家的方向,他会说什么呢?(指名回答)

教师从中点拨。

指导朗读,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2、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小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逐渐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从中体会他对自由的向往。

4.出示小黑板: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若有所思 )地停住了手。

  读句子他可能怎样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5、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没能像小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哪信息?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从“放“抓”“踮”“看”等词语体会他的内心。

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根据课文回答,

(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

(3)全班交流,讨论。(4)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感受。“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学习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不同的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自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

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

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反复读,相互评一评,看谁读的好)

小结:课文主要写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事,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三.质疑再探:(5)

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预设:小萝卜头为什么被关进了监狱?

四、拓展延伸,自主测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

作业预设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发现虫子

:          {渴望自由

捕捉虫子

放飞虫子

4、 一座铜像

教材分析:

新教材第4课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课文,它讲述的是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的传说故事,主要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铜像雕塑:撒尿的小孩。

    故事先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铜像引入,再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比利时反侵略胜利后的一幕。

    目标要求:

    1、在阅读中独立学习八个生字:调、侵、略、炸、迸、涸、屹、瞻,重点理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写话练习。

    3、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阅读中自主学习八个生字:调、侵、略、炸、迸、涸、屹、瞻,重点理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尝试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塑像由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及手段

    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5分钟)

    1.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如果有人为了人民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会敬佩他,并尊称他为--“英雄”(板: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还有一些小英雄(板:小)。他们年龄虽小,但其品质和行为同样让人敬佩。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于比利时的小英雄,他就是第29课《一座铜像》中的小主人公--于连。(板书课题)

   3、出示于连的铜像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于连。

   出示文中句子: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自读,指名读,读出可爱的样子。)

 4、看到题目你心中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为什么为他塑造一座铜像?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小于连急中生智,(板: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百姓的性命。

三 、潜心批注,自我探究(5)

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并思考上面两个问题,画出相应的句子,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自学

四、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A、同桌交流

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B、班级交流

(一)交流第一个问题

出示: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

指名读句子,体会于连的外貌特点。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出示: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小黑板)

  (随机指名读,女生读,师生配合读)

   2、那当时的情况到底有多么紧急呢?(“急”下加点)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学生读,找句子,读一读)

 (1)出示: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自由读一读,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

   A、同学们请看,演示试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随机板书:浓烈、迸跳、长 粗、滋滋)

   B、小于连经过院子时,发现导火线上的火星迸跳着,燃烧的速度多快呀!女生读这段话。

小于连发现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情况十分紧急,男生再读这一段。

小于连发现滋滋燃烧着的导火线居然连着市政厅的大火药库,爆炸一触即发。情况万分危急,齐读这一段。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心急的怦怦直跳……你们呢?

于连和我们一样,他急得心怦怦直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像火烧了眉毛似的,急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再读。

   4、就在这紧急关头,于连想出了好办法。“智”就是好办法的意思。于连到底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排除了险情呢?(板:排除险情)--(板:用小便浇)

   A、其实,在此之前,于连还想了几个办法。分别是哪几个办法?为什么行不通呢?(板:下沟踩用水浇喊人)(喊人为什么来不及呢?人都在哪里呢?你从哪句句子中可以看出?)

   B、“用小便浇”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和下沟比,它不用下沟(把板书擦掉),和用水浇比,它不用去别处打水(擦),和喊人比,它节约了时间(擦),而且,小便这样东西“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真是一个方便的好办法。

   C、让我们配合读于连想办法排除险情的句子。这可怎么办呢?沟又窄又深--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喊人吧--小于连急中生智--布鲁塞尔城--全城老百姓—

师:像小于连这样面对紧急情况不慌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急中生智。(齐读)

   4、相信小于连那机智、勇敢的举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也一定想把于连的故事说给身边的朋友们听。下面我们就根据板书把于连挽救城市的全过程讲一讲。先请同学自己准备一下。(指名复述)

   5、如果导火线上的火花没有浇灭,那城市将会被毁、老百姓将会妻离子散,那是多么凄惨的事呀,幸运的是,小于连用它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他用他的机智保住了布鲁塞尔,全城的老百姓得救了,看,美丽的布鲁塞尔风景依旧。

  (布鲁塞尔城的美景,配乐)

正是因为有了小于连,美丽的布鲁塞尔城保住了,正是他,才使闻名于世的滑铁卢古战场得以幸存,正是他,才使老百姓免于苦难,正是他,才使布鲁塞尔成为欧洲最美的风景城市,使之被誉为欧洲的首都。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让学生看插图,了解当时的紧急情况。

  (二)学习第四节

   1、引读第四节:于连用自己的爱国、勇敢、机智、果断的品质挽救了布鲁塞尔城市,不仅成了布鲁塞尔的小英雄,而且也是世界闻名的小英雄,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因此——(学生齐读第四节)

   2、教学生字(“屹”、“瞻”)并理解字意。

屹:(1)出示多媒体辅助理解(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2)用“屹立”练习说话。(出示图片)

瞻:(1)换部首你能说出什么字?(檐、蟾)

   (2)瞻仰∶恭敬地看。你还能说出一些表示看的词语吗?

(仰望、俯视、打量、欣赏、观察、眺望、注视)

    3、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4、师总结:是啊,今天凡是了解了小于连故事的小朋友,都会敬佩他的机智、勇敢。

三、质疑再探

1、课文读到这里,这两个问题都明白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旁批在书本右边。

2、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预设:

(1)面对危险时小于连为什么能够这样机智?

(2)还有别的办法吗?      

五、审视文本,放胆质疑(8分钟)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设:

六、拓展延伸,自主测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

作业预设

1、美丽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请你做个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铜像的来历。

    2、五百多年以来,小英雄的塑像一直屹立在布鲁塞尔,他调皮可爱的形象吸引着

每一位来到那里的人,很多人主动地为小英雄带来了合适的服装,据不完全的统计他已经穿过四百多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喜爱他的人送给他的服装了。老师鼓励大家为小英雄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4.一座铜像

于连  急中生智

                         发现险情                       

排除险情

                   

 5.日记两则  

教材分析:

这是两则观察日记。在第一则日记中,小作者详细观察到鸡妈妈跟平常不一样。在第二则日记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小鸡努力破壳而出的过程。说明了小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感受了生命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根据文旁的批注,试着独立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方法。

3.试着自己阅读,边读边批注学习体会和悟到的表达方法。

4、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产生写日记的愿望和兴趣。试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重点:

1、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写日记的方法,试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难点:

日记的格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小鸡等小动物繁殖的过程。

3、收集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5分钟)

   1、大家知道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故事吧!爱迪生小时侯就喜欢观察,长大了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我们身边,就有像爱迪生一样遇事好奇、喜欢观察、乐于探究的同学。今天我们学习的《日记两则》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

2、师板书课题后,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提什么问题吗?(预设:1、怎样写日记?2、《日记两则》的内容是什么?)

(随老师的谈话,激发学生观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    春风送暖

傻孩子    孵小鸡

拨开    剥去    艰难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指名读,评价,及时纠错。

(4)齐读。

(5)读了第一则日记,你明白了什么?

注意日记的格式(要写清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情况),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6)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暖“和缓”“拨”和“拔”“艰”和“银”

    重点理解

“艰难”的意思。(学习用换词语的方法进行。)

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观察:仔细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喙:鸟禽的嘴。

7)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3、用换词语的方法。

(8)指名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5.日记两则

傻      孵     拨      剥    媚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记两则》,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上节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1)怎样写好观察日记?(2)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2、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怎样写好日记?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3、学生自读自悟,并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25分钟)

(1)组织小组交流第一个问题。怎样写日记?

(学生交流:日记可以不写题目;在文章的第一行写事情发生的日期、星期、天气;内容是记一天之中发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2)全班讨论: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指生交流:说出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句子,并谈体会。)

(3)理解外婆说的话。“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

同桌交流,重点要知道:凭自己努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这个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第一则日记写我到外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看见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第二则写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小结:小鸡出壳这么一件小事原来也这么有趣!看了日记,我仿佛听见了“嗒嗒”的吸壳的声音。仿佛看见了小鸡那尖尖的嘴、湿漉漉的脑袋……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笔,把他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出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是因为他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到这里,自读提示的问题解决了吗?你心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了吗?

(预设:1、为什么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2、小动物的繁殖方法还有哪些?)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字词巩固、语言积累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

   小练笔:写一则日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体会。)

板书设计:

              芦花鸡--孵小鸡

第一则{ 小作者-感兴趣 

5、日记两则

             第二则   仔细观察{   看到  想到  }小鸡出 

积累与运用(一)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运用”有六个方面的练习。“温故知新”有一项练习,再现了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引导孩子自读发现“说”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语海拾贝”编排的俗语让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增加有关健康的生活小知识。“点击成语”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并且懂得道理。“口语交际”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安排的是班里的新变化,环境和人的变化,孩子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阅读园地”为学生感受爱心的付出和学习写日记提供感性材料,让孩子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看了题目,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预设:1、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什么叫谚语?有什么作用?3、“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4、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写了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前四部分,学到了那些知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3、拓展联系,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 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用“叫、道、告诉”练习说话。并再举些表示说话的词如(喊、嚷、告诉、嘱咐、唠叨、叮咛等)

(二)语海拾贝(15分钟)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可适当解释:什么叫谚语?并举例子:“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   组织交流。

3、   组织背诵

4、组织交流。  自读谚语

5、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谚语。

7、拓展练习,交流收集的类似谚语。

(三、)点击成语(10分钟)

1、组织练读。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成语故事

4、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

(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各抒己见。)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5、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6、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

练习用“狐假虎威”说话。

   (四、)自主识字园地

    1、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读短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交流阅读收获,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举例让学生理解文中讲的道理。

摘抄、背诵文中好词佳句。

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谈感受。)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和“揠苗助长”相似的还有那些

四、运用拓展

作业我做主: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一

1、 温故知新

2、 语海拾贝

3、 点击成语

4、自主阅读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说夏天》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10分钟

1、回忆描写夏天的词语,谈谈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2、教师激励,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教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

(2)学生提出问题。预设: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发现。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对有关夏天图片和景物介绍,听的同学专心听

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 全班交流。

(1)抽生在全班交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借助文字材料、图片等进行介绍。

(2)互动交流。对别人介绍的夏天提出疑问,畅谈收获,有相同看法的给予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3)集体评议,谁的介绍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评出最佳表现者。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预设:夏天的阳光、风、雨和春、秋、冬季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运用5分钟

把你喜欢的夏天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可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优美的话。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说夏天

  

                  第三课时 习作百花园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同学们,我们升如新的年级。班里又有了新的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教师激励,引出话题。看习作要求提问题。预设: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变化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的变化,听的同学专心听,

2、畅谈新学期的新见闻。

3、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3、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

4、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自学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5、理解“新变化”, 回忆、观察“新变化”,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指导学生要有层次说。)

6、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教师要巡视,个别指导,特别是学困生。)

三质疑再探10分钟

     1:你会写出新变化吗?能表现新变化的特点吗?还有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各班召开谈新变化的队会  

 2写写自己在新学期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我的新老师(新课本、新同桌、、、、、、)

1、 同桌互说

2、 习作要求

3、 练习写作

4、 动笔修改

第一单元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zuò  luò   jiào  shì   yǎn  bì     dì tīng   sā niào

(       )  (      )   (     )  (     )  (      )

dùn  shí hóng  qí   gǎn dòng    wēn nuǎn    kàng  jī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暮(    )   廊(    )   馆(    )   若(    )

幕(    )   朗(    )   管(    )   苦(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半( )半( )    ( )出( )归    ( )旧( )新

有( )有( )    ( )先( )后     大( )小( )

深( )浅( )    ( )躲( )藏     一( )一( )

四.选词填空。

  困难   艰苦   艰难

1.(  )的革命岁月,战士们靠毅力打败了敌人。

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克服(  )勇往直前。

2.他拄着拐杖(  )地走着。

五.修改病句。

1.在小组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2.老师总是经常对我说:“要细心些!”

3.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佳节。

六.乱句重组。

(  )许多人来拜弈秋为师,学习下围棋。

(  )从前,有个下围棋的人,棋艺很高,名叫弈秋。

(  )难道说他的智力不如人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做事不专心。

(  )另一个呢,好象在听,但心里总想着天上飞过的大雁。

(  )这个思想开小差的人,棋艺远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同学。

(  )他收了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学得很专心,很认真,很刻苦。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沿着深沟往前(  ),(  )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小于连(  ),(  )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  )。

.填空。

a所填的词都是表示(  )。

b所填的词可以看出(  )。

2.雪儿是一只(    ),因为它能(                  ),所以被人们称为“   ”。

3.小萝卜头捉住小虫后为什么又把它放了?是因为不喜欢它吗?

4.“狐假虎威”一词中的“假”的意思是(   ),这个词通常用来比喻(   )。

八.阅读。

日记一则

20##年4月1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上午,我去人民公园玩,一只十分惹人喜爱的大蝴蝶出现在我的眼前。瞧,它全身穿着五彩的外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绚丽。它好象在故意招引我,扑扇着一对大翅膀,忽儿高飞,忽儿低落,仿佛在说:“瞧,我多美丽,我是万蝶之王,你喜欢我吗?

  我下定决心要捉住它,于是俯下身子,弓着腰,蹑手蹑脚地紧跟在它后面,眼睛紧盯着它。心里想:哼,你别狂,你马上就哟啊成为我的“俘虏”了。

 近了,更近了,我一下子扑了过去,双手一合,把这只蝴蝶捉住了,“哈哈!”我乐得跳了起来。

1.大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2.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年(   )月(    )日。地点在(    )。

3.把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挑出来,画上“——”。

4.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单元分析

这一组教材,你一定会发现它是围绕景物来写。你看,那壮丽的《瀑布》让人震撼,那雄伟的《乐山大佛》让人赞叹,那神奇的《西藏高原》令人向往,那可爱的《家乡红橘》令人垂涎。。。。。。。多么迷人的风光啊!学习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生活的美好!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教学中要充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认识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能背诵《瀑布》、《家乡的红橘》部分段落,能自觉地积累美词佳句,秒段,将学到知识用于生活之中,实践只中,从而丰富语言积累,感受阅读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6.瀑布

      教材分析: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诗歌。全诗语句优美简洁,比喻形象生动,从声音、颜色、形状三个方面展示了瀑布的美丽与壮观。其形象生动的比喻及融入其中的真情又为这首诗增添了无尽的美感与韵味。此外,本诗采用了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能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这种表达方式,同时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习作表达水平。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 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5分钟)

   1.(出示瀑布图片)

   师:多美的瀑布呀!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近瀑布,去听听瀑布的声音,看一看瀑布的雄姿。(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20分钟)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

   (2)自由识记生字词。 教师范读

   (3)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诗。(随机指导)男女分读  分组读  拍手读  击掌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指名评价。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读错的指导纠正。

   (3)交流记字方法,师重点指导:叠。仰

   (4)理解词语:叠叠、仰望。

   .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段落多读几遍。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6、瀑布

                        声音

                        形状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瀑布》这一课,读了课文,你能提出哪些不理解的问题?生自主质疑。

   2.师梳理归纳,预设:

   瀑布的声音、样子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瀑布的?

   3.学生自读探究(出示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出批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感受瀑布的声音。刚才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思考的非常认真。那么瀑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1)指名回答,大屏出示: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2)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比较两组句子哪句好,为什么?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好像浪涌上岸滩,又像风吹过松林。

   (4)播放瀑布、浪涌沙滩、风吹松林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比较,想想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5)指导朗读,表现瀑布声势浩大。

   (6)作者在哪儿听到瀑布的声音?2)出示文字片: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要点: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

   2.感受瀑布的颜色。

   (1)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颜色的?作者是在哪儿欣赏瀑布的?从“啊”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读去体会)

   (2)作者在远处看到的瀑布是什么颜色?他把瀑布比作什么?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可文中为什么却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C结合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

   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指导读出惊喜的语气。(师范读后,生读,生评)

   3.感受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生想象: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注意评价)

填空:有风时,瀑布像(         );无风时,瀑布像(                   )。

   4.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瀑布?你从哪些词看出来?

   三、质疑再探(7分钟)

   1、课文学到这里,自读提示中的问题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心中又产生哪些新的问题?

   预设:瀑布的声音还会有哪些?瀑布的样子呢?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8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

   (2)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3、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

   (1)选词填空

 一道 一道道   一阵 一阵阵  一朵 一朵朵  

 一(  )闪电     一(  )白银

 一(  )风      一(  )歌声

   一(  )浪花     一(  )浪花

   (2)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4)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板书设计: 

   浪涌     风吹    (声)

              (远)                         热爱大自然

瀑布        青山     白银    (色)      

                 (近)                         热爱生活   

               屏  烟  雾  尘   (形)

7、乐山大佛

   教材分析: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伟、神奇的乐山大佛就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情感自然真实。学习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大佛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5)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出示乐山大佛图片)在四川西南岷江边上,有一座和山一样高的大佛,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它的雄伟、神奇。

   2.板书题目,齐读两遍.

   二、初读感知(25)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

   (2)自由识记生字词。

   (3)读通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写出乐山大佛的大,是祖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即时指名评价。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读错的指导纠正。  

   波涛汹涌  淹没  侵犯  宏大  技艺  破坏  避免 

   冲刷 凿成 雕像 情不自禁 赞叹 智慧

   (3)交流记字方法。

   (4)理解"石匠、凿、世界奇景、情不自禁、赞叹"在课文中的意思。

   3.理清思路:课文讲了什么?读了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10)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2、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乐山 一尊 石匠 凿成 雕像 

   脚趾 端坐情不自禁 赞叹 智慧  

   第二课

   一、设疑自探(5)

   1.导课:(出示乐山大佛图片)同学们,这座巍巍端坐的大佛,吸引了无数的游客,看到图片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预设:

   a 乐山大佛有什么特点?

   b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祖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3. 潜心批注,自我探究。(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

   4.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25)

   (一)感悟乐山大佛的特点。     

   1.读了课文,你觉得乐山大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大)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乐山大佛的大,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横线,认真读一读。

   3. 交流感受: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表现大佛的宏大。)

   4.重点体会“越是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引导学生思考:

   a.什么是“威严”?

   b.从“似乎”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修造这么高大?从中你体会到大佛什么特点?

   c.从这句话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朗读第二段:你认为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乐山大佛的宏大?哪些词语应重读?为什么?

   指名读,学生评议,学生自由读——有感情地读——想象读(想象自己是作者,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乐山大佛的赞美之情)。

   6.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体验、品读之后,总结:

   是啊!大佛真的如作者感叹的那样“头顶蓝天,足踏大地”“凛然不可侵犯”。

   (二)感悟乐山大佛 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1.过渡句: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①生找出过渡句,引导学生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②生用“不仅……也是……”说一句话。

    ③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a.引导学生抓住排水管道“既……又……”,结合句子理解乐山大佛设计的巧妙。

   从设计的巧妙看出石匠的智慧,技艺的结晶又怎样理解呢?

   b.请学生用“既……又……”说句话。

   ④教师有感情地描述,激发情感,学生朗诵。

   多么神奇、威严的大佛,竟然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禁不住击掌叫好。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伟大的工程,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民!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大声朗读吧!

   ⑤生自由朗读,注意有感情。指名读,师生评议。

   2.如此宏大,如此神奇的大佛已经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千多年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鼓励学生大胆畅谈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

   1.过渡: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出这么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呢?

   2.指名读第一段。小组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从乐山大佛坐落的位置和海通和尚及石匠们凿成乐山大佛的经过中你体会到什么?

   3.想象当时的情景,教师适度补充有关资料,交流自己的体会。

   4.小结:是呀,难怪作者这样称赞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多么骄傲!让我们大声朗读课文,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质疑再探(5)

   1、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理解或感兴趣的的问题吗?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

 1.学生自主测试:

   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一两个作业题,同桌互测。

 2、教师补充题:

   a自主积累:把描写水流湍急的词句抄写下来。

   b除了乐山大佛,我国还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和名胜古迹。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请同学们课余时间收集资料。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宏大的艺术珍品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7.乐山大佛    身高:71米    头长:14.7米

                 眼长:3.3米   耳长:6.2米       

   脚宽:8.5米              

  

                智慧与技艺结晶  排水通道的设计

8、家乡的红橘

教材分析:

关于家乡,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她的一山一水总是那么令人牵挂。或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或是淳朴的父老乡亲,或是独特的风味小吃!《家乡的红橘》一文就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让我们也随着那深情的笔触一起去品味吧!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2、学习本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5)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红橘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25)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勾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新词你理解了哪些?用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5、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6、把握大意。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       ),接着写四五月时的(            ),再写秋天的(   ),最后写(     )的成熟的果子。

三、熟读课文(10)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 、设疑自探(5)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自主质疑,师梳理出本节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出示自探提示: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 。

生借助自探提示进行自学,师巡视辅导。

二、解疑合探(25)

(一)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二)全班交流。

1、体会橘子树叶的可爱。

(1)作者用哪些词来写橘子树的叶子可爱?把它们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学生汇报: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

(2)理解“茂盛”的意思。

(3)指导朗读、背诵。让我们想象一下:绿得发亮的叶子是那么坚定有力地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美啊!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2、体会橘子花的可爱。

(1)勾画出写花骨朵特点的词。

米粒大小、洁白、形状像茉莉、一簇簇、指甲那样大、香气。

(2)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3)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

 (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香味)

(4)指导朗读、背诵。

师: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描写多么细腻。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                                 (抽读、评价、教师范读、齐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真的看到那洁白、朴素的花骨朵,仿佛真的闻到了那醉人的香味。

师: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学生背、师引背、齐背。)

 3、体会果子的可爱。

(1)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2)理解:肥实。

(3)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过渡: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

4、感悟橘子丰收的情景。  

(1)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师:对,你看作者观察多细,想象多美啊!在写这些丰硕的果实时,用了“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师:红橘不但样子可爱,而且味道甜美,令人舒畅,让我们仔细读读。 (指名朗读)    

  师:闭上眼睛,想象橘园丰收的景象。然后请你描述你想象中的情景。

(2)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自背、抽背、引背、齐背)

过渡: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外地客人来到我们家乡,你准备向客人怎样介绍家乡的红橘。先说给同桌听,再在全班介绍。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种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三、质疑再探(5)

1、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课文内容,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作者怎么这么了解红橘?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自编题。

(2)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在班级交流、测试。

2、教师补充题:模仿第5段写一种水果,注意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8 家乡的红橘   

      春天的橘叶:茂盛、闪着绿油油的光

  四五月橘子花:不声不响一簇簇

   秋天青色果实:压弯枝头

    果子成熟了:像小灯笼 让人喜爱

                              

9、西藏高原

教材分析

    或许你没有去过西藏,但你一定听过一些富有高原风情的歌曲。它们激起了多少人对那片神秘而神圣的土地的向往与追求。而今,当我们伴着优美的文字,听着动人的旋律,一同走进西藏高原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天是那样蓝,湖泊那样大,资源那样丰富。原来它不仅神奇美丽,还很富饶可爱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批注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2、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藏高原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5)

1、播放歌曲《走进西藏》,优美的旋律勾起多少人美好的回忆,激起多少人对那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

2、教师简介,并让学生欣赏图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25)

 1.自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决。

2、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经验,学习生字词。

3、认读下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皑皑雪峰  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

 富饶可爱  草毯    哺育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4、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经验。

5、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6、再次轻声读课文,思考:

A、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西藏高原? (学生也许会概括的讲美丽富饶,也许会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来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B、作者是怎样评价西藏高原的?

三、熟读课文:(10)

1、用"-----  "画出中心句,想一想它有什么用?

2用"﹏﹏﹏   "画出文章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

三.学生自己布置作业(5分钟)

作业预设:

1.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拓词解意

  2.练习书写小组评比.

  3.积累好词,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

1、听写词语:

琢磨  矿藏  载重  草毯  哺育  富饶

透蓝透蓝  皑皑雪峰 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

2、出示重点句:

祖国的西藏, 真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

3、齐读这句话,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1)西藏高原的富饶可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文中都描写了高原上哪些优美的风景?

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教师适度照顾学困生有效地自学。

二、解疑合探(25)

(一)感受西藏高原优美的风景: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看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优美的风景?你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

2、指生汇报:

a、师出示:"那光洁的蓝天,象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

指生读,指生评读.

b、同桌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这一段有两个比喻句:

第一句:把光洁的蓝天比作蓝宝石。

第二句:把光洁的蓝天比作蓝缎子。

c、假如你站在高原上,目睹这样的蓝天,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d、作家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影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

e、带着对蓝天的喜爱之情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大家尽情地去感受去遐想.

f、指生评读,全班齐读。

谁还想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3、品读课文2--4自然段,整体感受西藏高原上优美的风景.

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离你很近……又好像离你很远……”

总结课文3-5自然段写了高原的美,通过这几方面写的:天空  湖泊、鲜花美丽    森林

(二)、了解西藏丰富的资源

1、它的资源丰富体现在文中哪些段落中?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并和同桌说说高原上都有哪些可供利用的资源?

讨论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西藏高原的富饶?

2、你想到这里生活吗?为什么?

(三)、感悟写作目的:

1、齐读最后一段话

2、说话练习:我喜欢西藏高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我想到这里来,因为_____________.

3、师小结.

三、质疑再探(5)

1、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

1.根据课文内容自编1-2道题,同桌互测.

2、教师补充题:假如此刻你正站在西藏高原上,欣赏着你喜欢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呢?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

月考卷子

一. 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Zhuo  zhuang    hong qi    ming mei  zou lang 

 Wen nuan   fu xiao ji   da  gai   chong die

2比一比,再组词

 弧 (     )  拨 (    )熟  (     )馆  (     )

 孤 (     )  拔 (    )热  (     )管  (     )

3多音字组         

      shan       bao      sa         bao

  

   扇{       薄       撒       剥

         shan     bo       sa         bo

4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感动   感激   快慰   安慰

   (1)教师节那天,村里人去看望王老师,他(   )极了。

   (2)妈妈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很(  )。

   (3)这次没考好,爸爸反而鼓励了我,我感到很(  )。

   (4)望着在蓝天上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我心理十分(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声音     (     )           (        )

        (       )           (     )的日子     (        )地说话

6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对号

(1)小萝卜头把虫子放飞,是因为他不喜欢虫子。(   )

(2)小鸡自己把壳啄破出来才能活,我们帮不了他(  )

(3)写日记可以不写日期(  )

(4)“狐假虎威”是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   )

7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春捂秋冻,——

(2)————,————日日好天空。

(3)当清脆的上课另声响起,同学们像————教室,一双双眼睛在——,一对对耳朵在——,顿时——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对话,和——絮语。

(4)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   

八.仔细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1)他双手抓住比他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这句话是写———正在——————,从句字中可以看出——————。

(2)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感激,有像在向我祝福。

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我和雪儿之间——————,表达了作者——————————————————————。

九.读短文,完成题目。

   给儿子的信(节选)

   你走了,但你种(    )下的那些花却留在这里,并在(持续、继续、连续)生长,我望这他们,不由的(快乐、愉快、高兴)地想到,我的小儿子留下了一件(美好、美丽、很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随时随地,在你整个的一生中,给人们留下的全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和对你的美好回忆,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变的轻松愉快。

   那时,你会感到大家都需要你,而这种感觉将会赋予你一颗(充满、充实、充足)的心。应该懂的,给(  )予别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1)划去括号中用的不合适的词。(4分)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完成以下题目。(3分)

A、种的另一个读音是——,组词——。

   B、给的另一个读音是——,组词——。

(3)这篇短文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主要讲——————————————————————。而父亲希望他能————————————————。(3分)

(4)划曲线的句子你读懂了吗?谈谈你的想法。(4分)

————————————————————————————————————————————————。

十.习作(30分)

   题目:日记一则

   ————————————————————————————————————————————————————————————————————————————————————————————————————————————————————————————————————————————————————————————————————————————————————————————————————————————————————————————————————————————

10. 写给云

教材分析

   给云》是一首抒情的儿歌,儿歌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赋予白云以生命。文中以孩子对云说话的形式,表现了云的美丽、奇妙、变化多端、自由自在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孩子对白云的羡慕,对白云的喜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2、联系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云的喜爱及愿做自由福的云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由自在,体会作者对云的喜爱及愿做自由幸福的云的愿望。

教具准备

1、课文配乐朗读的磁带。

2、鼓励学生留心观察,体会大自然神奇与美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

1、孩子们,天上的云变化多端,你们注意过天上的云吗?有些什么发现吗?你想对云说些什么吗?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写给云》。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①诗人对云说了什么?

②为什么要写给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正确。

配乐诵读不仅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更通过音乐传递感情,把握主题。

⑵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

⑶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把课文读正确。

⑷初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4、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⑴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诗人对云说了什么?为什么要写给云?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⑵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发现疑难之处,及时指导。

二、解疑合探(20)

1、感悟云的自由自在,变化多端。

①交流第1小节。读了这一节,你体会到什么?

②出示句子:

“你想变小就变小,你想变大就变大,变小,小得像块手帕,变大,大得无边无际……为你把框框画”。

谁愿意读一读,作者怎样写云的?

③是啊,云想变小就变小,想变大就变大,它是多么的自由。从这句话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云的自由自在,变化多端)

④交流2、3小节 ,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云想变小就变小,想变大就变大,那么它还可以变成什么?我们一起学习2、3小节。

⑤谁能说一说,这两节中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同桌交流,然后师生相互交流。

⑥云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即使变成猪八戒,小狗熊,也没人笑话,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成为雨就成为雨,想成为雪就成为雪,我们可以感受到云的什么?      (自由自在,变化多端)

⑦多好呀!云儿想变什么就变什么,愿做什么就做什么,它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下面,大家自由读一读。(感知拟人手法的好处)

2、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配乐诵读不仅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更通过音乐传递感情,把握主题。

①自读课文最后一节:啊,让我也变成一朵云,一朵自由幸福的云吧!

②体会作者感情:云是那么自由幸福,连作者也向往这种自由幸福的生活。

③此时此刻,你是否和作者一样,感受到云儿的可爱,大自然的神奇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吧。(感情朗读全文)

④面对云朵,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呢?(鼓励学生面对白云说出自己的感受,愿望。)

三、质疑再探(5)

1、课文学到这里,课前提出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人在蓝天上,为你把框框画。”“没有人要你老老实实,变成‘聪明’的傻瓜。” “没有人用好多‘安排’、‘计划’,把你变成机器娃娃……”和云相比,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烦恼?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

1、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出几道测试题。

2、教师补充题:

请同学们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节或一首小诗,向白云表达自己感受或愿望。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想变大就变大,想变小就变小

10.写给云  { 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自由幸福

         愿做什么就做什么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的读音,体会汉字的奇妙。

2.能主动积累和运用美词佳句,体会意思。

3.欣赏美词佳句,为习作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1. 巩固多音字的读音,体会汉字的奇妙。

2. 了解并会运用比喻句。

3. 丰富语言积累,感受阅读乐趣。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15分钟)

1.读懂题意,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自己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3.拓展联系,学着书本上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体会多音字的意思和比喻句的运用。(多举例子,加深理解)

二.语海拾贝(15分钟)

1.自由读诗句。

读一读,记一记。

2.小组讨论,体会句意。

3. 组织背诵。

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好。

三.开心一刻(10分钟)

1.自由读读,在笑声中加深对反义词的认识。

..你还知道哪些令你开心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二

1. 温故知新

2. 语海拾贝

3. 开心一刻

                       第二课时

一、综合性学习(20分钟)

指名读题,明确区分。

1. 再次熟悉本单元课文,了解神奇的西部风光,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家乡的特点,拟出介绍的要点。

3. 了解怎样做一个导游,学着介绍自己的家乡。(不必一一详细介绍,可有所选择)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4. 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了解,建议没有资料的孩子换位思考,以小客人的身份向小导游提问,以此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5. 最后评选最佳小导游、小游客。

二、自主阅读园地(20分钟)

1.借助拼音读段落、短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短文,想一想,你喜欢小女孩吗?

为什么?

3.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预设:再过五年,这些树种会怎样?十年呢?二十年呢?

4.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并介绍给小伙伴。

5.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语句。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二

1.综合性学习

2.自主阅读园地

                    

                 第三课时      

 一、习作要求

家乡多么可爱!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我们朝夕相伴,让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这次习作你可以把自己当小导游时向别人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写你最熟悉最喜欢的家乡美景特产。。。。。。。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嗨, 你们好!我是南阳市五小的学生,我早听说西峡是一个远近闻明的旅游胜地,有名的景点达十多处,还有许多珍贵的特产呢!十一黄金周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全班同学都想到西峡游玩一番,哪个景点最好玩,最有意思呢?你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景点或有名的特产吗?

   2、回顾课文,渗透方法

师:同学们,南阳市的小朋友想让我们干什么?(板书:风景、特产)是啊,我们都是西峡的小主人,你们想向他们介绍家乡的什么?

什么是特产?西峡有哪四大特产?

生:我想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因为那里。。。。。。

师:同学们,龙潭沟的瀑布美丽壮观,中原第一漂惊险刺激,猕猴桃味道鲜美,你如果就这样三言两语的介绍,会有吸引力吗?那么,怎么才能把你认为最好玩的景点最有名的特产介绍清楚,吸引八方游客呢?第二单元的课文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大屏示题目)看到这些熟悉的课文,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

生答,师补充:(我们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打比方的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或特产)

《西藏高原》一课,我们懂得了介绍一个景点,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写,才会更清楚,更吸引人。

3、看录像,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的收获可不少!今天 ,老师把西峡的风光和特产也带到了课堂上,你们想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

师:同学们,看到你最喜欢的景点了吗?再看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出示猕猴桃、香菇实物)怎样才能把你们最喜欢的景点或特产介绍清楚,而切有吸引力?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说的最好,最吸引人。

出示猕猴桃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按藤、花、果的时间顺序说生长过程。

(1)班内交流,指名说,指生评,师板书(细观察)

   (2)介绍特产,师板书(抓特点,写清楚)

4、写一写

同学们,大家都有话要说,南阳市的小朋友会听不清楚的,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和本子,把自己最想说的景点或特产写在纸上。

5、读一读 ,评一评

指三名同学读,(不同内容,不同写法)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看录像,结束

同学们,老师也祝原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做到:细观察,抓特点,写清楚。使自己的文章越写越棒,有信心吗?

板书设计:

景点

   细观察

   可爱的西峡  ====  抓特点

   特产  写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评讲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把家乡的美景或特产描写了出来,如家乡的猕猴桃、家乡的苹果、美丽的龙潭沟等。有的还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景的喜爱和好奇。老师从你们的作文里感受到新学期孩子们的变化!从学生的习作来看,本次习作学生的文章基本上比较令人满意。

成功之处:

1、大多数学生习作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话,有的还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有乔飞红、张胜)

    2、习作内容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陈晓、李力)

3、注意做到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意思表达清楚。4、学生都能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5、能按时间顺序写出了特产的生长过程,思路清晰。

优秀习作选读:读任江南同学的习作。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美景描写没有抓住特点。

(有陈亦学生)

2、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有薛玉学生)

3、个别学生文章句子不通顺,内容不具体,语言平淡。

(有崔佳)

补救措施:

评讲之后,星期天在日记本上再次练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特产的文章。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形近字组词。

瀑(   )    涌(   )   坚(  )    拔 (    )

   暴(   )    勇(   )   尘(  )    拨(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  )流湍(  )    大(  )小(  )   争(  )斗( )   波(  )汹( )   竞( )开( )

三.选词填空。

   1.伟大     高大

(1)河边长着一棵(   )的白杨树。

(2)雷锋同志(  )的共产主义精神鼓舞我们前进。

2.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  )橘花星星点点,(   )阵阵香气会扑来。

   (2)(   )小明生病了,(  )他请假了。

四.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2.我们一定要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3.全体同学们都集中在操场上。

   4.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舞台上。

五.课内阅读。

西藏高原不仅----,而且----。这里有----,有----,还有----。森林里的----很多,有的直径竟达----。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一条船可以载-----。

1.按原文填空。

2.用====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你喜欢西藏高原吗?写出理由。

六.读一读,做一做。

   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云层上,又飘浮着朵朵大小不一的云朵,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段话抓住了白云的——特点进行描写,把云比做——。——.——和——。

2.这段话围扰哪句话写?用============画出来。

七.请你搜集家乡风景名胜或特产的相关资料,然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吧!

第三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揭示了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自然景观和奇异现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读中引发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善于观察自然,乐于积累知识、敢于大胆想象的学习热情。《可爱的大熊猫》把国宝大熊猫憨态可掬、贪吃好喝的滑稽样子刻画的栩栩如生,《植物的睡眠》以生动鲜活的例子讲述了植物奇特的睡眠现象,《会“呼吸”的 公路》介绍了科技新发展为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做出的贡献,《山行》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意境高远的秋天山林美竟图画,《地球清洁工》以童话的形式描述了生物界清洁工。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以拟人化手法,采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知识深入前出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易学易读,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渎课文,自主学习,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具体 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訾议和词义,同时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大胆张开想象,运用多渠道资源理解课文。

在着5篇课文中,要认识绳子,会写绳子。“积累与运用”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自主发现新知识。积累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在阅读中巩固语言知识。在口语交际中,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在快乐阅读中学会写通知。

11.可爱的大熊猫

  

   教材分析:

   《可爱的大熊猫》这篇课文介绍了国宝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课文先向人们介绍了国宝大熊猫的外形特点,突出了大熊猫珍奇、可爱的特点。接着重点叙述的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在生活习性的叙述中突出了它们的“贪吃、好喝”的特点。而这两段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可适当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培养关爱动物之情。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文录音。

   2、学生课前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3、大熊猫图片及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

   引导孩子从具体描写中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5)

   1、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那我们去看看大熊猫吧。出示大熊猫图片。

   2、大熊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爱)板书:可爱。你了解大熊猫的哪些特点?能给大家说说吗?

   3、过渡: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熊猫王国去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10)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课文。(不要刻意的解决生字,随学生的生成。读一自然段相机解决这一自然段生字新词识记)

   2、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读下列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解决生字词障碍。

    检查:A.(1) 出示小黑板:

    肢    略    扯     撕     食

    耗    克 程     鹿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是否正确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记住这些字?(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3)怎样提醒大家不写错?(如:“ 略”)

   (4)找出“扯”的形近字,分别组词。

   B.小黑板出示)敏捷、 扯掉 和睦等

   4、指名汇报用什么方法理解词义,交流学习经验。

   5、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真不错,课文能够读正确、读通顺了,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6、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可爱的地方? (同桌相互流。)认真读课文,你能发现课文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让生从课题出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熟读课文(10)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可爱的大熊猫》这篇课文,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吗?(出示生字卡片)

   2、读了课文,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预设: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大熊猫的很可爱?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大熊猫的可爱?用不同的符号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15) 

   1、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相互倾听,纠正和补充。  

   2、全班交流汇报。

   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在你的眼中,你认为大熊猫哪些地方可爱?

   根据学生现场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

   感悟大熊猫样子的可爱。

   课文是怎样写出大熊猫的样子的?指名朗读第一段,要读出大熊猫的可爱。看书上的插图。

   感悟大熊猫吃箭竹的可爱。大熊猫的可爱。

   (1)(课件播放大熊猫吃箭竹的画面)孩子们,这就是大熊猫在吃箭竹。

   板书:吃箭竹。

   (2)大熊猫是怎样吃的呢?同学们边读边勾画出大熊猫吃竹子的动作、神态。边读边想象,在想象的空间里再现大熊猫贪吃的模样。

   (3)大熊猫一天要吃多少箭竹呢?齐读句子。

   “十千克”是多少?(运用数学课的知识进行形象的换算比较,从而从食量大的角度理解“贪吃”)

   (4)喜欢这部分的同学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你知道第二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体现了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5)读得多好呀,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让学生比赛朗读和背诵。

   感悟大熊猫喝水的可爱。

   (1)大熊猫一般在哪些地方喝水呢?板书:喝水。它们在那里又是怎样喝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你最喜欢大熊猫在什么地方喝水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播放相关的课件:大熊猫在小溪旁,边喝边听泉水声。

   你知道第二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体现了大熊猫的什么特点?

   感悟大熊猫的淘气。

   (1)大熊猫和你们一样,也有淘气的时候,板书:淘气。他是怎样淘气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淘气时的样子吧。(课件播放:大熊猫偷吃食物的画面)

   (2)齐读。

   3、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配音乐、解说词)通过课文的学习以及这些图片的欣赏,你想说些什么?

   (1)关爱大熊猫,热爱大自然﹗

   (2)保护大熊猫,从保护环境做起﹗

   (3)向一切破坏环境的人说“不”﹗

   (4)节约每一份零花钱,为保护大熊献一份爱心

   三、 质疑再探 (5)

   1、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2、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大胆地提出来。

   预设:目前,我国在保护大熊猫方面做了那些工作?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 运用拓展(5)

   1、学生自编题

   (1)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出一两道测试题考一考同桌。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梳理有价值的自测题,在全班交流。

   2、教师补充题(预设)

   (1)实践

   大熊猫很可爱,它被称作我国的国宝。课后去搜集有关大熊猫的图片,看看谁搜集的图片最可爱。

   (2)小练笔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可爱的动物,你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一写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它的样子,也可以写它吃东西时的样子,也可以写它的淘气,也可以把这几个方面全写完。写好后自己修改修改,并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换看看,谁写的小动物可爱。

   3、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相信大家对大熊猫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谁能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互评互补,师归纳总结)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抓住大熊猫的形象、动作、性情几方面描写了大熊猫的可爱。希望同学们保护大熊猫,保护动物。

   板书设计

              可爱的大熊猫

   样子

                吃箭竹

                喝水

                  淘气        逗人喜爱

                          和平友好的使者  

12.植物的睡眠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通过描述植物也需要睡眠这一现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求兴趣。整篇课文由一个简明的提问引入介绍,然后从合欢树这一典型的植物睡眠现象推及到一般植物的睡眠。全文语言朴实、亲切,将枯燥的科普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有趣。既能丰富学生的见识,又能激发他们探求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运用识字能力,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的书写生字及所组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3、对植物界的神奇充满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词,识记新词及其意思。

2、了解植物是怎么睡觉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植物睡眠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质疑(5)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是奇妙无比,植物在晚上也要睡觉。你不相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展示植物睡眠的资料并加以简短的解说)

3、师:大自然是多么的神秘!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植物的睡眠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植物的睡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哪些植物会睡觉?

  (2)植物是怎样睡觉的?

二、初读感知(25)

1、出示自探提示

默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决。(学生自学)

2、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写在黑板上,并有针对性地检查读课文情况。

3、班级汇报

(1)我是注音小能手。

   组   典   例   娇   昼   规   授

(2)我的理解最正确。

   典型     引诱    规律    酣睡    娇柔

“幕”  “典” “ 柔”  “昼”比较复杂让学生说记忆的方法,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上部分不能写得太大,要给下部分留出空                   间,这样才好看。

(3)我是朗读小能手。

 指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矫正。

(4)通过初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5)了解课文大意。

填空

课文写了——  ——  ——  ——  ——  ——六种植物的睡眠,读后感到————————————————————。

指导学生朗读

三、熟读课文(10)

1、熟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植物的睡眠》。默写上节课学习的生词,同桌互相检查。

典型   规律    引诱    酣睡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指名评价)

3、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预设:

   (1)哪些植物有睡眠的习惯?

   (2)这些植物是怎样睡觉的?

4、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介绍了哪些植物,它们是怎样睡觉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

5、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点拨。掌握学情,留足时间,特别关注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20)

   (一)同桌交流: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要相互倾听,取长补短。

   (二)班级汇报。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A、感悟植物叶子的睡眠。

 (1)指名回答哪些植物的叶子是怎样睡眠的?

    (板书:合欢树、红三叶草、花生……)

 (2)生交流植物的叶子睡眠的句子。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品读感悟。

a、“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有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的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

b、“它们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张开着,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

①读句子,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②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抓住“夜幕降临”感悟合欢树的叶子闭合的时间。抓住“无数的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理解合欢树睡眠的过程及呈现的特征。抓住“傍晚”、“张开”、“闭合”等词语感悟红三叶草睡眠的现象。这一句还是比喻句,让学生体会。

③师指导朗读,注意自读与他读相结合。

B、感受植物花朵的睡眠。

  (1)指名回答有哪些植物的花朵也要睡觉?

   (板书:睡莲花、蒲公英、胡萝卜、晚香玉……)

  (2)生交流植物的花朵睡眠的句子。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品读感悟。

C、“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日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每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d、“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

e、“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①读句子你先从中感悟到什么?

②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抓住“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绽放”、“苏醒”、“闭拢”、“竖起来闭合”、“垂下头来”等重点词语感悟花朵睡眠的时间、过程和样子。)其实“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绽放”、 “闭拢”还是两对反义词。

③师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感情来。

C、感悟植物睡眠的姿态。

   ①指名说一说植物睡眠的样子是否相同?

   ②师生交流(师板书)

          合欢树     小羽片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

      红三叶草   慢慢向上关闭

      睡   莲    闭拢花瓣

      蒲公英     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像鸡毛帚

      胡萝卜花   垂下头来 打瞌睡

      ……

(三)师小结:

师:看来,不仅植物的叶子会睡眠,它们的花朵也有会睡眠,睡眠的时间、姿势也各不相同。那么,植物这些奇妙的现象,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启发学生表达感悟:你是怎样理解“它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这句话的。

(仔细观察)

师:对,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相信同学们会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三、质疑再探(5)

1、课文学到这儿,课前的问题你都懂了吗?还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大胆提出来。

预设:

1)、为什么有些植物不睡眠?

   2)、哪些植物不睡眠?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10)

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植物睡眠的例子。

1、学生自编习题:

(1)你想给你自己或同桌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编题)

(2)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师补充练习题:

    一、读一读,比一比。

  组 (   )  幕 (   ) 娇 (   )

祖 (   )  暮(   ) 骄 (    )

二、结合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合欢树的叶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把无数的小羽片就成对成对的折合关闭。

 舒展——(  )  平坦——(  )

折合——(  )  关闭——(  )

2、这就是植物水面的典型现象,以上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

典型——(  )   常见——(  )

三、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1、我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我们发现一些植物易发生奇妙的变化。

———————————————————————

2、植物的睡眠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植物的睡眠是一个科学之谜。

———————————————————————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植物的睡眠

   叶子:合欢树   红三叶草   花生   …… 

     

       花朵: 睡莲    蒲公英    晚香玉   胡萝卜……

13、会呼吸的公路

          

这是一篇科普读物,写的是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了空气污染。因此,科学家们创造发明了清除汽车尾气的方法——让公路会“呼吸”,也就是利用公路两旁的土壤来帮助清除汽车尾气,使人们重新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办法。唤起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办法。唤起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审题质疑:(5分钟

1. 谈话导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呼吸吗?那谁能给大家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我们人类,动物,植物都会呼吸,这些我们都习以为常了。那么,你们知道公路会呼吸吗?(生答)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种会“呼吸”的公路。

2、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1)、什么是公路的呼吸?

        (2)、为什么“呼吸”带上引号?

        (3)、会“呼吸”的公路是怎样呼吸的?

(4)公路的呼吸有什么作用?                                    

二、 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在黑板上板书。

对课文中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师领读。

3、认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创造 污染 质量 有效 复杂 布置

“创”的左边是“仓”,不是“仑”,“效”的右边不能写错。

  4、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新词你理解了哪些?用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5、默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会“呼吸”的公路?

学生自己选感兴趣的句子自由读。

6、教师总结:通过自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公路不像人和动物的呼吸,而是一种清除空气污染的方法,因此呼吸要加上引号。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    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会“呼吸”的公路》这一课。请同学

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预设:公路是怎样“呼吸”的?

公路的呼吸有什么作用?   

2、   潜心批注,自读探究。

(1) 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借助课文右边的批注,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随时批注在课文右边的空白处。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25分钟)

(一)、同桌交流

       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 班级汇报

       (课件出示汽车排放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资料)

1、看了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了我们的健康,你知道是尾气中的哪种物质在作怪吗?

  3、了解什么是“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但它是植物的肥料。)

  4、针对汽车排放尾气危害人类健康的现象,科学家采用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其中有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就是让公路“呼吸”,那么公路是怎样呼吸的呢?你能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出示:这种技术并不复杂,只需在公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布置一个通气口,用鼓风机将汽车排出的尾气吹进周围的土壤。

  5、从图上你看懂了公路是怎样呼吸的吗?

同桌或几个小伙伴一起互相讨论,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6、指导朗读: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介绍得真清楚!哪位同学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

7、科学家们想出的这种办法,是怎样把氮氧化物变废为宝的呢?

出示:在那里,氮氧化物一部分被吸附在无数细微的土壤颗粒表面,另一部分被土壤中的水分溶解。溶解在水中的氮氧化物还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变成肥料呢!

  8、   请同学们默读这几句话,试一试,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氮氧化物一部分被(         );另一部分被(        ),

         变成(       )。空气不仅清新了,还有了肥料,这真是一个(         )的好办法。让学生画出公路呼吸示意图

9、指导朗读:科学家们真是聪明啊!他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带着自豪之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10、总结:“公路”呼吸能清除一些污染物,能净化空气。让学生交流资料,了解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和环保措施。

11、 科学家们发明了这一举两得的方法,你们还有哪些好办法能清洁空气,保护环境?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前提出的问题都弄明白了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预设:(1)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科学家都采用了哪些有效的办法?

(2)土壤中的微生物是什么?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学生自编题

      (1)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出一两道测试题考考同桌。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3)教师梳理有价值的自测题,在班级交流。

2、教师补充题。

       预设:(1)上网或查阅有关的图书资料,了解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和环保措施。

         (2)关心社区的环境建设,为社区的环保出主意,想办法。可以提建议,可以搞设计……: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科学家们运用智慧改造我们生活的环境。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也作一名合格的环保卫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板书设计:

13、会“呼吸“的公路

                     

 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

尾气   通气口  土壤  {   

 溶解变成肥料

14、山行

                   

教材分析:

   秋是一首歌,秋是一幅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秋天,赞叹秋景,描绘秋色。唐代诗人漫步山间,写下了入目之秋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品读诗歌,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细致的观察、绚丽的色彩、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色,突出了秋色中的春意,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同学们喜欢秋天吗?你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同诗人杜牧一同走进秋天,来欣赏一下深秋的山林美景。

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等生字。介绍作者。

学习这首诗歌,你认为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过渡:学习一首古诗,我们既要弄懂它的意思,又要体会诗人的情感,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

潜心批注,自主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品读诗句,你在诗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情?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随时批注自己的体会。

   5、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

   (一)合探诗句意思。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

        预设:“寒山”、“生”、“坐”、“红于”分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展开想像经秋霜打过的枫林还会像什么?(火焰  晚霞  …….)

   3、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提出来,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4、诗中描写了几种事物?这些事物在作者的笔下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并指导看课文插图

   5、指名说,其他学生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诗句的意思。

   边读边想像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二)体会古诗情感。

   1、你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那些词语或诗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朗读,读出深秋景色的美丽,读出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3、过渡:其实,不仅杜牧,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枫叶,赞叹枫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段,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1)、啊,我终于找到了一片最红最红的枫叶!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它的样子也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

(2)、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叶,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三、质疑再探

   1、古诗学完了,自探提示中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作者是在去哪儿的途中,发现了这一处美景?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

(1)、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出一两道测试题考考同桌。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3)、教师梳理有价值的自测题,在班级交流。

 2、教师补充题

 (1)、出示杜牧的诗歌:

         《清明》、《江南春》、《泊秦淮》摘抄这三首诗,课外背诵。

 (2)、收集关于赞颂枫叶的名言佳句。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14、山行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对秋天景物的喜爱

          停车、  枫林

          霜叶

 15、地球清洁工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采用拟人的写法,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海鸥、小鲫鱼、乌鸦、小蚯蚓和屎壳郎为地球各个地方清除污染物的情况,告诉学生小海鸥等动物都有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物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喜欢读这个知识性童话故事,知道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做地球清洁工的。有对自然、对生物观察探究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与小伙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重点:

  1、知道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做地球清洁工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海鸥、鲫鱼、乌鸦、蚯蚓、屎壳郎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一张招聘通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一)导入新课,自主设疑。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洁工是干什么的吗?是啊!正是有了清洁工,我们才能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他们的功劳真大啊!其实,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好多动物清洁工呢!它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为地球的环境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地球清洁工》,相信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们一定会大开眼界的。(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引导生大胆质疑。

3、教师梳理问题,确定探究重点。

预设:

(1)、有哪些地球清洁工?

(2)、它们是怎样为地球做清洁工作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理解 (5)

(一)课前同学们自己初读了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好,现在我请3位同学来读课文,(相机指名:请你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读第二三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明白了吗?开始。)

(二)指名读课文。(不要刻意的解决生字,随学生的生成。读一自然段相机解决这一自然段生字新词识记)

(三)真不错,课文能够读正确、读通顺了,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主要讲了谁做了什么事呢?请你来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指生说,教师小结:介绍了海鸥、小鲫鱼、乌鸦、小蚯蚓和屎壳郎为地球各个地方清除污染物的情况。

四、提示引路,自读探究。(5)

1、出示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中有哪些地球清洁工?(2)、它们是如何为地球做清洁工作?在课文中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五、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同桌交流读书收获,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汇报

1、交流问题(1)

 师:都有哪些小动物想当清洁工啊?

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老师边将这些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课文中除了写这几个动物前来应聘外,还写了一个动物,是谁?它是干什么的?(大猩猩,它是主考官)

师:看来这次招聘会由它来负责。动物们能不能被环境保护站招聘上,由它说了算。这么多小动物抢着说话,这种情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什么?(七嘴八舌)

师:小动物们这样积极,看来都有真本领。让我们再好好读一读小动物的话,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本领?读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话读给同桌听。

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读。

2、解决问题(2)

(一)交流小海鸥如何做清洁工作。

1)师:仔细读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是第一个发言的?(海鸥)谁愿意把海鸥的话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可是好像不太自信,既然积极地来报名,就应该相信自己能行,我来给你读一遍,你听听对你有没有帮助?(范读)

    师:“最合适”,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字呀?(因为觉得除了自己,别人都不合适)

    师:你觉得你清理起来比别人更快,更干净是吗?你这么自信,难怪第一个来应聘。谁还想做个自信的小海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交流小蚯蚓、小鲫鱼如何做清洁工作。

1)、师:谁愿意再读读别的动物的话。(生读小鲫鱼的话)

           师:这个小鲫鱼也说自己最合适,也挺自信的嘛!谁还想读自己选的内容?

2)生读蚯蚓的话。

出示句子:

大猩猩说完,四面环视了一下,发现小蚯蚓默默不语地站在角落里于是他说:“小蚯蚓在这里等了半天了,我们就让他来说说吧!”

“我呀,能在地下将生活垃圾制造成肥料,让植物长得更茁壮,你们看,我做地下清洁工合适吗?”小蚯蚓细声细气地说。

 “默默不语”是什么意思?小蚯蚓为什么默默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用“默默不语”说一句话?

师引导:想一想,它平时生活在哪儿?面对这么多伙伴说话为什么会不习惯?(小蚯蚓平时生活在地下,它很少和其他小动物玩。)

谁能把小蚯蚓的话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过渡:别看小蚯蚓整天呆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它的本领还真大呢!谁愿意读读小乌鸦的话?

(抽生读)看来长得漂亮不漂亮并不代表有没有本领,能够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美。谁还想读小乌鸦的话?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生站起来读。

(三)交流屎壳郎、乌鸦如何做清洁工作。

1)出示屎壳郎的话 :

“是啊我能把牧场的羊粪、牛粪滚成粪球,然后再把它们埋在地下,既清理了地面,又能充分利用肥料,我做清洁工难道不行吗?”

2)指生读屎壳郎的话。

3)师引导:屎壳郎在说本领前还说了一句话。是什么?(也写上我的名字)一上来就让主考官写上自己的名字,生怕别人把自己的名字拉下了,想想该怎样读这句话?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屎壳郎真有个性。可有一个小动物却对屎壳郎有点不信任,是谁?

4)指导有感情的读。请读一读它的话,想一想,它是用什么语气来说的。(指生读、生分角色朗读)屎壳郎对小乌鸦的话服气吗?(不服气)那就用不服气的语气来读屎壳郎的话。            

5)师引导:牛羊粪不是肥料吗?为什么要埋到地底下?(抽生说)原来不把牛羊粪便埋到地底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你们觉得屎壳郎说得有道理吗?

   难怪它这么自信,乌鸦只是因为屎壳郎长得黑不溜秋就怀疑它能不能当清洁工,它这样做对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6)相信小乌鸦在你们的劝说下,一定不会再以貌取人了。请大家再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仔细体会小动物的语言和神态。分角色再读课文,体会这些清洁工为地球环保作的贡献。

(四)巩固延伸,强化认识。

   师:通过大家朗读,我知道你们已经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非常了解了,动物环境保护站准备开一个招聘会(出示招聘通知),让那些有本领的小动物来当清洁工,现在你喜欢哪种小动物,你就代表那种小动物来参加招聘会。

  A、确定主考官。主考官应先问问小动物们有什么本领,再问问它们应聘什么职位。等考完后再告诉它们有没有被聘上。

  B、学生分组,小组的每个成员把小动物的本领说一说,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参加招聘会。

  C、开招聘会。

  教师:注意说话要有礼貌,要是没礼貌,别人就不会聘你。另外别紧张,要自信,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敢相信你,说话的时候声音要洪亮,要把话说清楚。(学生表演)

  教师:招聘会圆满地结束了,经过这些小动物们辛勤地努力,我们的地球变了样,请看:(出示环境课件)江河湖海多么清澈;宽广的草原空气清新,牛羊成群;植物没有病虫危害,长得多么茂盛啊!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预设:还知道哪些小生物也是地球清洁工?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同学们,你想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

2、教师补充题: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为地球的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呢?请搜集一些关于动物与保护地球环境的资料,再和同学交流。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15、地球清洁工

小海鸥         海洋清洁工

小鲫鱼         淡水清洁工         保护环境 

乌鸦           地面清洁工                

小蚯蚓         地下清洁工       地球明天更美好   

屎壳郎         牧场清洁工

积累与运用三

                     

教材分析:这次积累与运用包括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级击成语,口语交际,自主阅读园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并能将反文句变成陈述句。体会每组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表达方法的不同

2、能主动积累名人警句、成语故事。

3、能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交流。

4、能读懂故事,明白写通知的要求。

5、能读懂短文,明白短文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句子意思,背诵名人名句

难点:学写通知

教学准备:

搜集身边的奇特有趣的现象

搜集学校发的通知,看看通知上写了什么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自己默读一、二、三部分,你想提出那些问题?预设:1、两组句子说法不一样,但意思一样,为什么?2、“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前三部分,学到了那些知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老师先举例子,让学生真正理解。

2.试一试,学着书上的样子,各写两组句子。

3.反馈学生写的句子

4小结:(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意思相同)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意思相同)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体会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

3、比一比,谁能记得又好又快。

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

比赛激趣。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一读,看看“揠苗助长”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你能说出别的成语故事吗?

自由读,加深认识。

同桌互说成语故事,

全班交流。此处也可以让学生编写后续进行练笔。

(四)、自主阅读园地

1、借助拼音读短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读了短文你知道会植树造林的鸟是怎样植树造林的?小牛都征到了哪些朋友?

4、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好词佳句并介绍给小伙伴。

读短文,勾画

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思考回答

交流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和“揠苗助长”相似的还有那些成语

四、运用拓展

作业我做主: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发现》

一、复习课文,设疑自探10分钟

1、回忆本组课文内容,谈谈收获体会。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2、教师激励,引出话题。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发现。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的发现,听的同学专心听,边听边想谁的发现对你有启发,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评出本组中最优秀的学生。

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

学会说,听

2、集中交流,评议提高。

(1)抽生在全班交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借助文字材料、图片等进行介绍。

(2)互动交流。对别人介绍的发现提出疑问,畅谈收获,有相同看法的给予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3)集体评议,谁的介绍最令你满意,评出最佳发现者。

 介绍。

交流评议。

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问题吗?预设:除了这些发现,生活中还有什么新发现?

四、拓展运用,推进互动。5分钟

(1)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发现。如:像公路会“呼吸”那样,设计保护环境的新方法,设计环保作业本。

(2)展示自己的创新发现并介绍特点作用。

(3)评出最佳设计奖,发给勤观察、爱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同学。

结合实际,设计。

展示特别的地方。

评选

:           第三课时

            ————学写通知

要求:读故事,写通知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同学们,虎大王要开百兽大会,让跑得快的小梅花鹿去通知大家,小梅花鹿会怎样通知大家呢?

学生自由发言

自读课文,教师梳理问题 预设:怎样写通知?

学生自探,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读2——5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甲:没有通知开会的时间

学生乙:尽管有时间,不具体也不行

学生丙:开会的时间要具体、明确

2.读6——7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通知干什么。

学生仿照上面解决问题

3小结:梅花鹿发通知这件事,告诉了我们发通知要有具体时间、地点、参加者、干什么(强调:这几样缺一不可。)

强调:在右下角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名字,在这些下面写上发通知的日期。

三、质疑再探10分钟

 1.你会写通知吗?还有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

 3.请你按通知的格式,替梅花鹿写一个通知

                        通知

       明天上午10时,在山后森林广场开百兽大会,请大家做好准备,准时参加。

                                                                   虎大王

                                                  10月17日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各班召开谈新变化的队会,请你替学校写一个通知

 2.自己写一个通知

第四课时

作文评讲

从学生的习作来看,本次习作学生写的通知基本上令人满意。

成功之处:

1、大多数学生通知格式正确,内容清楚。(乔飞、曹孟、赵代银学生)

2、学生都能认真修改自己的通知。

3、能按要求去写。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通知的内容拉杂。

(有杨旭、将叶楚)

2、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有郭静、王淼等学生)

3、个别学生句子不通顺,别人看不明白。

(有杨帅、杨智等学生)

通知格式正确不正确。(刘泽阳、王峰)

补救措施:

评讲之后,星期天在日记本上再次练习写一篇通知。

第三单元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Wei lan  gan kai  zhi yi  qing xin  he long 

Hao qi   gong shi  zhen qi  guo cheng  zi jue

二:比一比,再组词

凝(  )组(  )即(  )距(  )

疑 (  )宜(  )既(  )拒(  )

三:词语搭配连线

倾斜的    公路   迅速地   观察

陡峭的    沼泽   优美地   闪过

平坦的    山路   忘情地   舞蹈

泥泞的    角度   仔细地   唱歌

四:选词填空

       改进     改正   改革

1:(    )开放是一项重要国策。

2:自从(   )了生产方法,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3:小明(    )了缺点,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五: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填上序号。

   (   )村前有条小河,河上有条小桥。

   (    )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我爱家乡的小桥。

   (    )我家在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里。

(     )人们来来往往,十分方便。

(     )小桥是用一块块长的条石铺成的。

六:默写《山行》并回答问题

   ——————    ——————

  ——————     ——————

  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题目的意思是——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从——一句可以看出来。

  全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和平友好的使者”指的是——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2.在《地球清洁工》一文中,我们了解到海洋清洁工是—,淡水清洁工是——,地面清洁工是——,地下清洁工是——,小动物们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3.《山行》诗中“坐”的意思是——,诗的前两句意思是——

八:培优阅读

                盼下雨

  上个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把新雨伞,是黄色的。伞顶上有两只高高竖着的兔子耳朵,过漂亮啊!于是我天天盼下雨,因为下雨就能用上新雨伞了,那该多好啊。

   今天真的下雨啦,你看,豆大的雨点“噼噼啪啪”地往下掉,我心理不知道有多高兴,我撑着漂亮的新雨伞,快活地向学校走去。

   1.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用——标出

   2.我为什么盼着下雨

   3.我的雨伞是什么样的

   4.用…….因为…….写一句话

   5.读句子,选正确答案

      我心理不知道有多高兴

    A我心理不高兴(      )

    B我心理不知道高不高兴(          )

    C我心理很高兴(        )

           二.运动的植物

      自然界真是千奇百怪,连植物也做起运动。舞草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小草,但当人们对他讲话或唱歌时,他的小叶片就会左右舞动,像小姑娘听到你的声音翩翩起舞。有一种小草,当有人轻轻碰到他时,他的叶子就会下垂,小叶片还会合闭,好象害羞的小姑娘,他的名字叫含羞草。白睡莲随着太阳落下,花朵渐渐关闭,仿佛花晚上也要睡觉。植物世界里还有这样的植物,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

   1.用——画出比喻句

   2.用只要——就造句

   3.短文围绕——着句话写,介绍了——、——、——着三种植物

 4.你还知道那些特殊的植物

十:习作

     写一写家乡的特产或风景           

   

第四单元分析

本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这条小鱼在乎》让我们感受到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温暖》体现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小读者》通过写小姑娘给杂志的编辑提意见,表现出了小姑娘的认真;《威尔逊出游》反映了威尔逊通过实践和母亲的启发所得到的收获。《最好的礼物》会让我们感受到教练与贝利间的真挚情感。

   课文的课后题注重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题目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重视积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后题的设计,还注重了与课文内容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

   《积累与运用》继续由“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等几大块组成。“温故知新”除复习本单元知识外,还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海拾贝”选编了名言名句,让学生积累。“口语交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易于交际的鲜活话题和有趣情景。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要重视积累,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积累好词佳句,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

16、这条小鱼在乎

 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在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先生在海边散步,看见一个小男孩拾回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男孩告诉先生“这条小鱼在乎”。全文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那个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生命的关爱,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抄写课文中喜欢的词语,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2、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救小鱼的善良,从中明白要关爱生命和关心他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

2、搜集关爱生命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境导入,审题质疑(10分钟)

出示图片:从这幅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这条小鱼在乎(板书)

(1) 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2)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课文讲了什么事情?2.这条小鱼在乎什么?)

归纳问题并板书。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0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将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②.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③.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①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说说有哪些字难记难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

指名分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① 理解词语?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评一评,补一补)

讲了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把一些困在浅水洼的小鱼扔回大海的事。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5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5分钟)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师小结:是的,本文主要讲了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把一些困在浅水洼的小鱼扔回大海的事。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顾上节课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预设:这条小鱼在乎什么?板、小鱼在乎什么?)

小男孩明知道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救?板:救不过来还要救?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5分钟)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相关的语句。

2.教师巡视,点拨。

三、解疑合探(20分钟)

1.那么课题中“这条小鱼”(板书小鱼)你认为指的是哪儿的小鱼?(一场暴风雨过后,现在小鱼又在哪呢? )

浅水洼里的小鱼现在情况怎样呢?文中是怎么写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鱼的句子.用“——”画出:

(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大海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了。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就会干死。)教师巡视

(一)交流反馈:

①提问学生,找到了吗?(手势示意)请读一读。

对,就是这几句话。(出示小黑板句子)

②同学们,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四字成语,谁能帮助老师提醒大家? “近在咫尺”(板书:近在咫尺)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咫”字,你发现它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 (对,由“尺”和“只”组成,“咫”是个形声字。)

(2)那请同学们猜猜“咫尺”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3)哦,“咫尺”就是形容距离很近。那“近在咫尺”的意思就是(            )也可以找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③那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图片,(相机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你认为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哪儿近在咫尺呢?大海就是小鱼的家,也可以说小鱼离什么“近在咫尺”?(多指名,回答时把话说完整)

④有了家,就有了幸福生活,就有了生的希望,也可以说小鱼离什么近在咫尺?(多指名)

⑤是呀,这些小鱼离生的希望近在咫尺,让我们一起把“近在咫尺”这个词语送回这几句话,齐读:(它们被困在……干死)

⑥请同学们再用心读一读这几句话边读边展开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交流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少找5人。相机找第6人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

⑦是呀,眼看大海近在咫尺,可就是回不去板书:回不去)。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多么着急呀。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条小鱼,此时你会怎么想?怎样说?

老师也想读读这句话,可以吗?  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   谢谢你对老师的鼓励,

a.你可以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b.谁还想读这句话?(指名读)

c.引导谈话:假如你是被困的小鱼,此时你是什么心情?你会怎样想呢?

你读出了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着急。(或者说听了你的读,我只感受到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一丁点着急。)小鱼危在旦夕你能不能读得更着急点呢?

同学们,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不仅着急,而且他们多么盼望能回到大海的怀抱呀,谁还想读这句话?

(二)读得多好呀,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已经感受到你们十分牵挂这些被困在浅水洼里,面临死亡的小鱼。在这时候,小男孩出现了,他看到这些被困在浅水洼里会怎么想?怎样说?

小男孩是怎么做的?(板书小男孩), 小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

交流反馈:

1、找到了吗?请你来读。( 噢,你也找到了,是这句话吗?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 请同学们用横线把这句话画下来, 同学们齐读。

2、出示句子:

他边走边看,不停地在每个水洼旁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范读,突出几个动词,问:听了老师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板书:走  弯  捡    扔)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能把这种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么?)

(指名读。 评读  生齐读。)

3、同学们,从这些带点的词语中,我们感受到小男孩救小鱼时多认真,多费力,辛苦。多细心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谁还想读?

4、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学生互动评价)  你能把这种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5、谁还想读?   这么多同学都愿意读呀,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

6、小男孩明知道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救呢?同桌俩分角色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体会小男孩的心理。(班内分角色朗读)

7、这样做谁在乎呢?(引导个性回答)此环节灵活处理。

同学们,这样做谁在乎呢?或者(是的,这条小鱼在乎)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回答---------读(屏幕出示,并暗示学生齐读)

 “这条小鱼在乎!”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8、那么,你认为浅水洼里的小鱼都在乎什么呢?(个性化回答,4—5人)(同学们读懂了这么多的在乎真不错!)

9、师引读:成百上千的小鱼凭小男孩一个人的力量是捡不完的,但他还是尽力地捡着,扔着。因为他知道──读

师引读: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因为他知道──读(生读)带手势

10、同学们,小男孩在乎的仅仅是一条小鱼吗?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示意齐读: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1、成百上千的小鱼他都在乎,因为他知道:示意齐读: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2、鱼儿在乎自己的生命,小男孩也在乎鱼儿的生命,所以他才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每一个小生命,善待每一个小生命,(板书关爱生命、善待生命)

13、同学们,小男孩善意的行为给了小鱼第二次生命,(放课件,群鱼在大海畅游的情景,音乐伴奏)获救的小鱼回到了大海,瞧:他们多激动多快活呀! 结束放映后问:此时,如果你就是其中一条获救的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指名3-5位)

(三).课外结合,提升认识

师讲述丹顶鹤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

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师小结:因为爱,(画心型)女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因为爱,小男孩才会去关爱、善待每一条小生命。

那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其他小生命呢?谁愿意说一说?(生讲述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小生命的故事。)

四.审视文本,放胆质疑(5分钟)

1.想一想,这节课提出的问题弄明白了吗?

2.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呢?(三分钟)

预设:那位先生为什么不帮助小男孩呢?

五.自主测试,巩固运用(5分钟)

1.假如你就是一条被小男孩救起的鱼儿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以小鱼的口气写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2.教师梳理有价值的自测题,在班级交流。

板书设计:

16、这条小鱼在乎

小鱼    近在咫尺   回不去

小男孩   走  弯  捡    扔

善待    关爱生命

 

三年级期中测试

   

一、 看拼音写词语。

Zhuó  zhuàng       āi  shāng       xiāo  hào     zǒu  láng   

(        )       (       )         (       )     (      )           

fù    dān         ruǎn   ruò      huā bàn        fù  ráo     

(       )          (       )       (       )     (      )          

二、 照样子写词语。

1、例:弯弯曲曲(   AABB式)

————       —————       ————       —————

2、例:争先恐后(含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3、沉甸甸(ABB)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补充词语。

(     )地而起        (     )假虎威           (    )苗助长

(     )在咫尺-       (      )水千山          波(   )汹涌

 连(    )带跳          (     )流湍急        不 (   )不(   )

5、形近字组词

效(    )     技(    )     坑(     )       难(      )

校(    )     枝(     )    抗(     )       摊(      )

三、 按要求写句子。

1、 秋天,橘子挂满了枝头。(运用比喻的手法。)

2、 保护环境难道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吗?

3、 那银光闪闪的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用像写一句话。)

4、 王子怎么能轻易认输呢?(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5、 小姑娘扑闪着一双眼睛,望着桌上的稿件。(把句子写生动。)

四、 根据提示,在“——”上填入恰当的名句。

1、 几场秋雨下来,天气一下子变冷了许多,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谚语。)

2、 “5.12”地震后,从电视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灾区的(道路非常难走),连步行过一个人都很难,正如古诗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做一个爱思考,敢于提问的孩子,正如一位伟人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句名言。)

4、 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满地石乱走。

5、 博学多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想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瀑布这首诗中描写瀑布声音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它身子(     )的,尾巴(     )的,皮毛(     )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      )。头上长着一对(        )的黑耳朵,还有两个(      )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3、 他边(   )边(   ),(    )的在每个水洼旁(     )去,捡起里面的小鱼,(    )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4、 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巧,_____-,______一簇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大起眼。

六、 用带括号的字造句。

                                                                                       

1、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的结晶。

七、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这首诗中描写深秋枫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炉火烧的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感到暖烘烘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读了《会呼吸的公路》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小鱼在乎》,你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男孩。

八、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了走廊上。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起来伸手捉住了它。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从口袋里摸出一只空火柴盒,丢出铁窗给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小虫子在盒子里不安的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呀,你飞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唯恐——(      )          瞥见——(     )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3、读划横线的句子,小萝卜头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小萝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拓展。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突然耳朵聋了;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突然眼瞎了。孩子们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公平。

      一天,他们遇见了一位老人。老人比划着对耳聋的孩子说:“耳朵坏了,但眼睛明亮,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又对眼瞎的孩子说:“眼睛坏了,但耳朵灵敏,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他们心里一亮,开始了新的追求。

     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们可以避开干扰,更加专注。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正像老人对他们说的:“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只要努力,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在短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

  (      )——(      )             (        )——(       )

2、老人对孩子说了什么,使他们开始了新的追求?用“————”画出来。

3、老人所说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写通知。

   今天(12月25日)下午三点学校要举行圣诞活动,请全体同学在舞台前集合。请你为教导处发通知。

                       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乐园。

     升入三年级了,班上一定又有新变化。如搬进了新教室,转来了新同学,换了新老师,新同桌……请选一项写一写。

三年级期中考试卷

    

一、 我会组词语。

拔(       )    缓(       )   孵(       )   狠(       )

拨(       )    暖(       )   卵(       )   艰(       )

状(       )    敢(       )   弧(       )   浇(       )

壮(       )    取(       )   孤(       )   烧(       )

二、 拼拼写写我能行!

xue  xiao        ling  jin     zhuo  zhuang    ai  shang

(        )   红 (       )     (           )   (        )

ren  he        ming  mei       gan   ji      xi  yin

(      )       (        )      (       )     (      )

wei  ruo       wen  nuan

(       )      (         )

三、 我是公正的小法官,对的下面划“——”。

湍急(duan  tuan)  西藏(zang  cang) 矿藏(zang  cang)

大佛(fo    fu)    仿佛(fo    fu)   载重(zai   zai)

四、 句子训练营。(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生动)

例:泉水的水泡像一串串珍珠闪着五彩的光。

1.平静的湖面像(                                             )。

2.夜空中的弯月亮像(                                         )。

3.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                                       )。

五、你能把下面的俗语补充完整吗?

1.春捂秋冻,(                )。

2.(           ),(           ),日日好天空。

3. (                         ),十场秋雨要穿棉。

4.立秋核桃白露梨,(                      )。

六、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学校,坐落在(      )的怀抱,一半在(      ),一半在(      )。从校门口铺出的(             ),(               ),伸到(                     )。

2.山溪里,飘着(    )。竹林间,荡着(    )。

3.青青的竹子,(        );(       ),拔地而起。

4.我多么向往外面那(      )的春光啊!

5.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       )。

6.小萝卜头两手轻轻(    )那只小虫,(     )伤害了它。

7.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       )涌上岸滩,又像(       )吹过松林。

8.乐山大佛(    )是一件(    )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    )与(    )的结晶。

9.春天来了,经受了(           )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     )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10.一川碎石大如斗,(        )。(      ),难于上青天。我还知道写景的诗句:(                      )。

七、说一说,写一写。

同学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不知不觉地走来了,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八、阅读大舞台。

               (一)家乡的红橘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      ),(       ),而橘子树却(      )地长出来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   )□(   )□(   )□(   )□一簇簇藏在枝叶间  (         )的□不大起眼。但是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1. 将文段补充完整。

2. 在□ 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 这段话共有(  )句话,第(  )句是描写橘子树的花骨朵的,第(  )句是描写橘子树花的香气的。

          

                (二)家乡的小河

我们的村庄坐落在山脚下,有一条蜿(wan) 蜒(yan)的小河,流过村子的东、南、西三面,形成一个月牙形河床,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哗哗的流水像与村民们在窃窃私语,有说不完的话。郁郁葱葱的树木簇拥在小河的两岸,最引人注目的是披着金黄色阳光的一排排垂柳,在微风的吹动下,像一个个苗条的仙女,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摆动这细长的手臂,翩翩起舞。树下芳草如茵,零零星星地点缀着红的、黄的、白的野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缀着彩色图案的绿缎子。

在小河的最窄处,横跨着一座石拱桥。桥上有两个弧形石栏。石拱桥像腰带一样系在那里,把小河装扮得更加婀娜多姿。站在山顶上,远望小河的流水,像银带,似月牙。

小河日夜不停地流淌着,给小山村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欢乐。

1. 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写2个)

郁郁葱葱(AABB式)(                            )

窃窃私语(AABC式)(                            )

2. 从文中的哪句话你能感受到小河与村民是朋友?请用“————”在文中划出

3. 短文中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          ),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抄写在下面。

4.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5.有不少诗人在诗句中写到柳树或赞美柳树,请将你知道的这样的诗写下来,至少写一首,不会写的字可以注音。

九、习作乐园。

    家乡多么可爱啊!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我们朝夕相伴,现在正值秋天,你的家乡又有哪些变化了呢?请你以“家乡的秋天”为题,赞美一下你们家乡的秋天吧!字数在300字左右。

三年级期中测试卷(二)

一、 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四枝(     )         传受(     )          刻服(     )

过呈(     )         点型(     )          有校(     )

二、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撕     扯      消   耗       氧   气         秩   序          垃   圾

三、照样子写词语。(至少三个)

例:沉甸甸

————————————————————————————————————

三、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争着抢在别人前头,唯恐落后。(              )

 2、形容各种鲜花争相显示自己的新奇艳丽。(              )

 3、不说话,不出声。(              )

四、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可意思不能变哟!

 1、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

 2、我做清洁工难道不行吗、

 

  ————————————————————————————————————

1、 植物睡眠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

不仅……而且……

————————————————————————————————————

2、 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

   既……又……

  —————————————————————————————————————

五、 古诗乐园。

《山行》这首诗是_____朝诗人_______写的,“寒山”指____________,“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红于”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这首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可爱的大熊猫》选段,回答问题。

     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十千克左右的箭竹呢。

1、 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 大熊猫吃箭竹好玩,它首先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带点词语造句。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植物。

在非洲,有一种四季常绿的树。如果你在树下点火抽烟,或者点燃一堆篝火,树上便会喷出大量的汁液把火灭掉。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灭火树”。

在菲律宾有一种出“米”的树,叫“西谷椰子树”。它的树干粗直,有三五层楼那样高。它活上一二十年,开过花后就会死去。人们在它没开花时将树砍倒,把茎里的淀粉刮出来,加工成像大米一样的颗粒。

在热带地区,还有一种树,能生出像面包一样的果实。每个果实有三四斤重,放在火上烤烤,会发出阵阵香味,酸里带甜,很像面包的味道。所以,人们叫它“面包树”。一棵面包树,一年里有九个月能结果。树枝、树干、树根上都会长出像足球一样大小的果实。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

1、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 短文向我们介绍了____种奇怪的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短文说明了什么?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 世界上有许多奇怪的树。(    )

(2) 大自然是奇妙的。(    )

(3) 大自然有许多古怪的植物,如:能灭火的树。(    )

4、分别用“_____”、“~~~~”在文中画出“灭火树”和“面包树”名字的由来。

17.温暖

   教材分析: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是雷锋最为著名的宣言之一,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战士小韩的棉裤被硫酸烧了一些小洞,雷锋夜里回来悄悄为小韩补好了棉裤。第二天小韩发现自己的棉裤补好后很惊奇,可谁都说不知道。当小韩得知这件事是班长雷锋做的后,心里非常感动和温暖。课文语言朴实,透过对雷锋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我们能体会到雷锋关心战友、助人为乐和不图回报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鼓励学生美观地书写生字。

   2、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5)

   1.媒体出示句子: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说的话吗?(雷锋)你们了解了雷锋的哪些事迹呢?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资料发言,师适时补充。)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雷锋的一个故事。相信大家学习后对雷锋更深刻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25)

   1.出示自探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文解决。

   2.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障碍并板书。

   3.班级汇报

   (1)我是注音小能手。

   炉     吭      捅          宿       添         烘

   (2)我的理解最正确。

   轻手轻脚     天冷风寒      大惊小怪       暖烘烘 

   (3)我是朗读小能手。

指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4)通过初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5)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熟读课文(10)

   1、读课文,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注意找出雷锋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的词句,读出感情。

   2、收集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雷锋的哪些事?(学生交流,指名评价)

   2.读了课文,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预设:

   (1)雷锋怎样送给别人温暖?

   (2)“温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提示引路,自我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用不同符号画出有关词句,并在书中做出批注。

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

   (一)同桌交流

   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集体交流

   1.体会雷锋关心战友的作风

(1)指名回答雷锋是个怎样的人?(板书: 关爱战友 不图回报)

(2)生交流雷锋关心战友的句子。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品读感悟。

         A.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

             a、 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抓住“轻手轻脚”一词体会雷锋心细、不打扰别人和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c 师指导朗读,注意自读与他评相结合。

         d 试用“轻手轻脚”说一句话。

   B. (1)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洞时,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 ,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2)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洞时,就拿起棉裤给缝补好 ,然后盖在小韩的身上。

   a男女分组读这两句话。

   b 比一比,哪一句更恰当,为什么?(抓住“一针一线”和“轻轻地”体会雷锋心细、能干和关爱战友的品质)

   c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也要注意句子写生动和具体。

   d、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谁愿意读一读?(边读边评议,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突出个性化朗读)

   C.“又是班长。”小韩感动的一下抓住雷锋的手……

   a 自由读句子,想一想加上“又”说明了什么?

   b 展开想象,省略号后面是什么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2.  体会雷锋做好事、不图回报的品质。

   过渡:其实雷锋关心战友和做的好事很多很多,难怪有人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长期坚持做好事,但他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报答他,反而认为这是自己份内的事。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他做好事、不留名、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呢?(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A 课件出示第三段文字。

   a 齐读这段话。

   B 思考: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样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反复阅读感悟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品质)

   c  再读句子,读出感情。(你为什么这样读?相互评一评)

B “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雷锋边说边放下小韩的手,又拿起煤块往炉子里添。

   a 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b 从雷锋的语言和动作中,你有什么体会?(评议结合)

   C 雷锋的行为让你感动吗?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d 再读句子,感悟雷锋的崇高品质。

   3. 体会“温暖”的含义

   (1)自由读最后一段话。

   (2)小韩为什么感到心里暖烘烘的?

   (3)如果我们把课题换成“一件难忘的事”、“补裤子”、“一件好事”等再与“温暖”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讨论交流,分组评议,集体评议)

   (4)教师小结:

   雷锋在冬天给战友补裤子,不仅温暖了战友的身,更温暖了战友的心,这也正是雷锋“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的真实写照。

   4、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1)、学了课文,雷锋的这种精神是不是也应该在我们身上得到发扬呢?

   (2)、课件出示有关雷锋的事迹、图片等。

   三、质疑再探:(5)

   1、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快速默读课文,你还有哪些新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

   1、自主测试:

   (1)学生自编两道题测试一下同桌。(教师要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2)教师收集典型习题在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17、温暖

   轻手轻脚

   关心战友       一针一线

   轻轻地

   不吭声

   不图回报

   小事

22、鲁班造伞的传说

累计课时(75-76)

共享备课:杜花池           审验签字:同意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讲述鲁班造伞的故事,表现了鲁班一心为人们着想,造福人类的优秀品质,同时告诉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懂得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对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学习鲁班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开动脑筋、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学习鲁班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开动脑筋、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

2、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对创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鲁班的其他故事。

2、准备亭子、荷叶、伞的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质疑

   1、我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木匠鲁班,大家听说过吗?你知道鲁班发明过什么?

   2、出示课题:鲁班造伞的传说。

    齐读课题(相机点明:“传说”是在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不一定真有其事,但一般也以一些基本事实为基础。)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探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生字生词。同学们自己初读了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好,现在我请几位同学来读课文,(相机指名:请你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读第二三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明白了吗?开始。)

  2、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练习正确、工整地书写。

  3、积累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鲁班先造了个亭子;然后又受到荷叶的启发,发明创造了能活动的伞;最后继续改进,终于做出了能撑能合的 伞,使人们生活更方便了。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相机处理多音字:  扎{     蒙{  

     3、出示生字词卡片,并指名说说识记方法。

(重点指导:“遮”、“傅”、“劈”的写法。)

     4、出示本课词语,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打量   叶脉  亮堂  收拢)

     5、小练习:

     鲁班为了造福人类,立志造伞。先造了个(      );然后又受到(     )的启发,发明创造了(      );最后继续改进,终于做出了(          ) 的伞,使人们生活更方便了。

三、熟读课文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和感动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把自己觉得难写难记的字词多写几遍。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温故导入

这一节我们将继续学习《鲁班造伞的传说》。回忆上节内容,谁能说说鲁班是如何造伞的呢?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关联词简述鲁班造伞的过程。

2、读了课文,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预设:(1)鲁班为什么造伞?

(2)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鲁班是怎样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造伞的?在文中用符号画出相关语句,并试着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在旁边。

    3、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一)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交流

    1、感悟鲁班造伞的原因。

(1)出示:

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雨天,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

?谁能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请学生朗读,其他孩子闭上眼睛,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全班齐读。

   (2)出示:

    鲁班想:要能做个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雨的东西,该多好啊!

?谁能为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出什么?(鲁班为人类造福,爱动脑。)

?用“既……又……”造句。

2、感受鲁班造伞的艰辛。

(1)交流在造亭子时鲁班是怎样进行思考的。

?读一读有关句子,画一画亭子的样子,想一想亭子的用处。

?出示亭子挂图。

(2)交流由亭子造“伞” 时鲁班是怎样进行思考和观察的。

出示:

     a、可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又轻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哇!可是怎样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为了这事,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引导:从划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带着自己的理解,谁想再读这段话?(指名2-3位)

 b、鲁班拿过荷叶仔细打量,上面一丝丝叶脉引起了他的注意。

师出示荷叶挂图,问:哪是叶脉,有什么用? “仔细打量”说明了什么?

 c、鲁班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找来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儿,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师:你从“亮堂”这个词语中体会出什么?从“赶紧”中体会出什么?

请大家展开想象,努力把这段话补充得更具体,更感人。同桌之间可以先试着说一说。

鲁班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他想:(      )赶紧跑回家,找来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儿,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他又想:(           ),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画出鲁班造“伞”的动作词,加上“首先……然后……最后……”边说边比划鲁班造“伞”的步骤;

试画一画伞的样子。出示伞的挂图与荷叶挂图比较,找出共同点。

(3)展开想象:

鲁班改进伞时他会想:(             )他会这样做:(

     )。                                                                                                                                    

(三)回顾全文,升华认识。

小组讨论:鲁班为什么能成为古代有名的工匠?

生结合鲁班造伞的过程总结。

小节: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

三、质疑再探

   1、回顾一下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默读课文,你还有新的问题要问吗?

预设:鲁班除了造伞,还发明了什么?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

   (1)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出一两道测试题考考同桌。

  (2)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考虑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3)教师梳理有价值的自测题在班级交流。

2、教师补充题:

请生上台讲这个故事,如能将自己的思考及感想加进去则更好。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起因——准备造伞

鲁班造伞        造亭子           善于观察   

的传说    经过  造不活动的伞     勤于动脑

                      改成活动的伞

第四单元分析

本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这条小鱼在乎》让我们感受到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温暖》体现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小读者》通过写小姑娘给杂志的编辑提意见,表现出了小姑娘的认真;《威尔逊出游》反映了威尔逊通过实践和母亲的启发所得到的收获。《最好的礼物》会让我们感受到教练与贝利间的真挚情感。

    课文的课后题注重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题目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重视积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后题的设计,还注重了与课文内容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

   《积累与运用》继续由“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等几大块组成。“温故知新”除复习本单元知识外,还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海拾贝”选编了名言名句,让学生积累。“口语交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易于交际的鲜活话题和有趣情景。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要重视积累,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积累好词佳句,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

积累运用(四)

(累计课时数:69-72)

共享备课(设计者:齐高)   审验签字:(同意   )

简析教材:

本单元包括六大板块: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发现词语中包含的意思相反的两个字。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积累有名的对联。

3、能大胆、声音响亮、清楚地讲述见闻,善于倾听别人谈话。

4、能留心观察或亲身参与游戏,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游戏中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把自己觉得游戏中最好玩的地方写下来。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看了题目,你的心中有哪些疑问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前二部分,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成语,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含有近义词,反义词)

2.交流自己的发现。(找规律,词语中含有近义词,反义词)

3.集体交流成语的意思。

将信将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即又信又不信。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终结。指做事认真,能坚持到底。

一朝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

深入浅出:道理表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

早出晚归:很早就出去,很迟才回家。形容做事十分卖力。

天长地久:同天地一样长久。形容情谊永恒不变。

东躲西藏:东边躲西边藏。形容慌乱地到处躲藏。

4、全班齐读成语。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如:惊天动地.无穷无尽、天南地北、争先恐后)

5、背诵成语并积累成语。

(二)语海拾贝

1、分小组朗读。体会一下,你能说说对子的意思吗?

2、出示句子。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讲一讲有关的故事。

3、找出对子。

发愤对立志     识遍对读尽      天下字对人间书

4、这就是对偶

(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大惊小怪”是不是既有反义又有近义词?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

四、运用拓展(6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对偶句?

出示上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让学生对下联。(4分钟)

五.自主布置作业。

1.在阅读时要注意积累好词佳句。

2.自己积累对偶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分钟)

1、指名用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造句。

2、背诵对偶句。

二.口语交际(36分钟)

1.《威尔逊出游》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指名学生回答。

2、威尔逊的妈妈在出发前发现威尔逊少带东西了,但并没有提醒他,而是在威尔逊回来后“明知故问”地引导他认识自己错在哪儿,明白今后该怎么做。你赞成威尔逊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要求:能大胆、声音响亮、清楚地讲述见闻,善于倾听别人谈话。分两个小组:赞成  和 不赞成

赞成的同学先说:

学生甲:我赞成,威尔逊妈妈这样做是为了让威尔逊在实践自己摸索并积累经验。

学生乙:我赞成,因为威尔逊通过自己的实践,使他会“吃一堑,长一智”。

学生丙:我赞成,因为威尔逊通过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会获取经验教训,今后他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不赞成的同学说:

学生1:我不赞成,因为威尔逊还小,通过自己的实践,使他会吃亏或者会受伤。

学生2:我不赞成,威尔逊还没有长大,妈妈这样做太早,让威尔逊长大在实践自己摸索并积累经验也不迟。

3、你在外出时,你的妈妈又是怎么做的?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4、你希望妈妈怎么做?

学生讨论交流。

5、分小组交流,互相听取、补充。

三、小结(1分钟)

今天,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都认为威尔逊的妈妈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实践自己的做法你很赞同,也希望自己的妈妈多给自己锻炼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在独立中获取知识。希望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告诉你的妈妈。她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你们长大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百花园

教学要求:写自己觉得好玩的游戏。

教学重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游戏中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把自己觉得游戏中最好玩的地方写下来。

教学难点:写出游戏的好玩。

教学准备:肥皂水.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范文引路(5)

   老师读《我喜欢的一个游戏》范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写游戏的。

我喜欢的一个游戏

今天,老师带我们到操场上做了一个游戏,就是老鹰捉小鸡。

老师叫我们来到操场上,以小组为单位,数学组长当老鹰,语文组长当鸡妈妈。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开始“战斗”。我们这些“小鸡”跟在“鸡妈妈”后面,“老鹰”张着大口,眼睛冒着绿光,格外凶猛,只见“老鹰”在草地上转了个圈,象在天空打了一个盘旋,随后,便展开“双翅”象我们扑来。

  这可是一只饥饿已久的“老鹰”啊,它“飞”到东,我们就跑到西,他飞到西,我们就跑到东,一局没完,我们就气喘吁吁了,“老鹰”乘此机会,想捉我们,我们就往右一躲,“老鹰”扑了个空,第二次可不象第一次那么傻了,它直往一个地方跑,可最后,它猛的一转身,捉住了一只瘦小瘦小的“小鸡”,小鸡可是“鸡妈妈”的心肝宝贝呀!这只“小鸡”一捉走,剩下的“小鸡”更加惊慌了,我想:“完了,快捉到我了,赶快跑呀。”不光是我,其他的“小鸡 ”也唧唧喳喳的乱叫,仿佛在说:“救命!......”“鸡妈妈”用安慰的语气说:“不用怕,有妈妈在,不会有事的。”“小鸡”们听了,似乎有点放松了。可“老鹰”却得意洋洋的说:“哈哈,怎么样,不行了吧。我 不管你们,我先去饱餐一顿了。”

  第二局开始了,我们提高了警惕,因为有上一局的经验,我们的警惕性似乎升了一级,“老鹰”虽然很厉害,但怎么捉也捉不到。

  今天的游戏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笑声回荡在校园的天空。

二、创设氛围,做游戏(8分钟)

1、同学们吹过泡泡吗?拿出准备好的泡泡水出来一起吹泡泡吧。

2、老师提出要求:这个游戏需要大家互相配合,轮流玩,才能玩的更加开心.所以我们班男孩子最有绅士风度了!让女孩子先玩好不好?男孩子先当小小观察家,等一会再交换玩.好吗?

观察家可是有任务的,出示要求:

(1)小朋友吹泡泡时的样子.

(2)泡泡在在教室飘动的样子或者色彩.

3、女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声中开始游戏,在欢乐的笑声、加油声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4、交换游戏。

二、结束游戏,训练口头说话,相互说一说,补一补。(2分钟)

1、结束游戏,老师小结.

2.回顾吹泡泡情景,练习分层说话.

(1)说说孩子们吹泡泡时的样子。

(2) 泡泡在在教室飘动的样子或者色彩.

谁能把你见到的颜色连起来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看!小泡泡颜色多美啊!有__,有__,有__,还有____.真是__!

(3)练习完整的说话.

三、回顾记忆,训练说话

1、看着同学们吹泡泡的情景,老师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的时光。童年是一首歌,是一幅画。一叶小舟,一池春水,都能填满童年的日子。

2同学们回忆自己平时做过哪些游戏。(相互说一说)           

3、让学生回想自己生活的场景,抓住跟吹泡泡一样有趣的片断,尽量详细的说出来。但凡生活中有趣的事都可以拿来说 ,关键是让学生说出细节 ,说得有趣。 这需要老师临场调控。

4、老师补充一些平时活动的图片资料。

这些照片作为机动.  如果学生思路打不开,出现冷场,再把照片抛出来 。先放出来,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因为这是他们记忆比较深的。

四、自主布置作业(7分钟)

1.回家后跟小伙伴一起玩最喜欢的游戏!

2.把游戏的过程记下来,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3.为学校选一副对联

(2)让学生回想自己生活的场景,抓住跟吹泡泡一样有趣的片断,尽量详细地说出来。但凡生活中有趣的事都可以拿来说 ,关键是让学生说出细节 ,说得有趣。 这需要老师临场调控。

3.老师补充一些平时活动的图片资料。

(这些照片作为机动.  如果学生思路打不开,出现冷场,再把照片抛出来 。先放出来,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因为这是他们记忆比较深的,这个一出来,他们就懒得再挖掘另外一些不易察觉的快乐了。)

还有一个办法 就是学生如果说到这些活动,老师不失时机地给他配上一幅照片 ,既然是比较好的活动,肯定也有学生会说到 。做成一个幻灯片,把很多照片缩小放在一个片子,每张照片做一个链接,点哪个就出来一个全屏的照片 。

五、自主布置作业(7分钟)

1.回家后跟小伙伴一起玩最喜欢的游戏!

2.把游戏的过程记下来!

第四课时

作文评讲

从学生的习作来看,本次习作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游戏,有所经历就有物可写,内容具体,过程详细,比较满意。

成功之处:

1、大多数同学过程比较具体,详细。对吹泡泡时的样子、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如:乔飞鸿的第二段,李遂的好句等。

2、学生都能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

3、能按要求去写。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的内容拉杂。思路不清。

2、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3、个别学生句子不通顺, 让人看不明白。文面太脏。

补救措施:

在课后多参加游戏,把所感记下来。

  第五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传统文化。有民间传说《鲁班造伞的传说》;有寓意深刻的《水滴石穿》.《守株待兔》;有反映古代罗马斗兽活动,表现人狮之情的《奴隶与狮子》;还有脍炙人口的古

诗《枫桥夜泊》。

这些课文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外古代璀璨的文化,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共同的文明和发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从中感受到智慧美.文化美。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热爱人类.尊重历史.尊重

文明的崇高情操。

“积累运用”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温故知新”。在口语交际中安排了“我们都来讲笑话”,意在感受语言的多彩。本单元习作是给材料编童话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具有“节精彩,内容短小,含深刻,想象丰富”发学生编写故事的兴趣。

本单元教材课后问题的设计多在积累与拓展,老师可以借助这些练习题加以拓展,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受,提高学生语

文综合素养。

掌握本单元要求学会的生字。背诵默写古诗《枫桥夜泊》。在单元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积累和运用自己喜欢的

好词佳句以及一些古代诗句,以丰富自己的表达。

23 寓言两则

累计课时:77-78

共享备课 (设计者:周梓  审验签字:同意)

教材分析: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体。本课《寓言两则》中有两个小故事《水滴石穿》和《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也是两个成语故事。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水滴石穿》告诉人们做事要坚持不懈。《守株待兔》告诉人们不要把偶然的收获当成必然所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3、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有积极学习寓言和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了解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导入新课、审题质疑。

1、导课:同学们,大家以前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学生回答)

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水滴石穿)

提醒“滴”的写法,指导读题。

2、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及时归纳、补充,梳理出问题:

预设:(1)《水滴石穿》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水滴石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答案就在课文中,自己读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难记的生字词,把它们画下来,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学会它们。

        2、学生自学。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4、交流: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画出了哪些生字词,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它们?(学生发言)

       5、补充强调:

       “嫌”:它和哪些字字形相近?引导利用形近字识记,示范书写。

       “痒”:形声字,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结构要匀称。

6、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谁做了什么事。)

7、初读课文后,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教师归纳梳理出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预设:小水滴为什么能把石阶滴穿?

  (三)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小水滴为什么能把石阶滴穿?

       (2)《水滴石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同学们可以画出有关语句,也可以把体会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   同桌交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   班级交流。

      1、交流第一个问题,探究水滴石穿的原因。课文中哪些段写出了水滴石穿的意思?

    (1)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水滴石穿的原因?(学生发言,

        请同学补充、评价)

    (2)出示句子:

“一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多少年,雨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一年又一年”、“终于”

把你的感受送进句子中。

      指导朗读这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为什么雨滴需要那么长时间才能滴穿石阶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滴穿石阶很不容易?

     (3)出示课文中石阶与水滴的对话部分。

           a.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b.请同学朗读。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

           c.指导朗读:

               石阶笑着问:“你这是给我洗澡呢?还是给我搔痒?如果是给我洗澡,我嫌这水太少;如果是替我搔痒,我嫌你的力气太小。”

               石阶听后,一阵大笑:“哈哈,把我滴穿?我还从来没听说过水能把石头滴穿。”

读了这两句你觉得水滴和石阶各是什么样的人?(石阶骄傲自大,水滴信心十足)

             读了这两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要读出石阶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语气)

       水滴说:“我既不是给你洗澡,也不是替你搔痒,我是想把你滴穿。”

      (要用平静、自信的语气来读,读出小水滴的信心与恒心)

       d.组织分角色朗读石阶与水滴的对话。(自主评价)

      e.用“是……还是……”造句。

          (4)同学们,对石阶来说,小水滴的力量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水滴最终还是把石阶滴穿了。你想对小水滴说些什么呢?

          (5)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水滴能够把石阶滴穿的根本原因吗?

     (小水滴有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6)想象一下,小水滴把石阶滴穿以后,它们又会有什么对话呢?说一说。

2、交流第二个问题,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1)《水滴石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持之以恒最终成功的经历?联系课文谈体会。(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交流,互受启发。

教师补充小资料:智永是我国古代的书法家。他年复一年地练习书法,光他写坏的毛笔秃笔头堆起来就像座小山,人们称之为“退笔冢”。智永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感动。同学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

(4)你还知道哪些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交流你课前收集的成语。

如:不屈不挠  无坚不摧 功到自然成 积羽沉舟 等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到这里,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预设:

小水滴在滴穿石阶的过程中,有过灰心失望的时候吗?

2、引导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自主测试:

(1)同学们,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呢?引导自主编题(建议同学们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上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和相互解答。

1. 教师补充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将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

(3)写一段话,用上“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23   寓言两则

                                 水滴石穿

                            坚持不懈

                   水滴              滴穿石阶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导入新课、审题质疑。

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寓言两则》中的《水滴石穿》

这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引导大胆质疑,教师及时归纳,梳理问题:

        预设:

            谁在守株待兔?他为什么守株待兔?

             他是怎样守株待兔的?结果呢?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3.组织交流,你用什么办法学会了哪些生字词?互相评价谁的办法好。

        4.强调:“窜”:声调要读准。

        5.你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吗?(说清谁做了什么事)

                 6.同桌交流: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教师引导归纳问题)

     (三)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2)他是怎样守株待兔的?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并在旁边进行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同桌交流: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全班交流

        1. 交流第一个问题,思考农夫守株待兔的原因。

        (1)请同学回答。

               (2)用线画出描写农夫捡起野兔时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3)请同学朗读,找同学评价。

                (4)同学们想一想农夫心里还会想些什么?(鼓励大胆想象,发言)

               (5)“他想着想着就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你是怎样理解“喜滋滋”的?试着用“喜滋滋”说一句话。

              (6)请同学们喜滋滋地读一读刚才画出的写农夫心理活动的语句。

        2.  交流第二个问题,他是怎样守株待兔的?

          (1)请同学回答,再找其他同学补充。

          (2)农夫在守株待兔的时候心情有什么变化?

           填空:刚开始时(心里满怀希望),后来(很失望)。

               (3)你能把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感情变化吗?

          (4)当田里长满了野草,农夫仍然没有等到野兔,这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多请同学说一说)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同学们,假如你来到了田边,看到了守株待兔的农夫,你会对他说些什么?(看看书中插图,说一   说)

         (3)是呀,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不能幻想这样的好事天天都有,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辛勤劳动,才会有收获。

                (4)在现实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守株待兔》中那位农夫的人呢?(说一说,如偶然中奖等)

         (5)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请同学说一说。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到这里,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预设:

当农夫的田里长满了野草,他会后悔吗?他会重新辛勤地劳动吗?

         3.引导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 (5分钟)

         1.自主测试:

         (1)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学的内容呢?引导自主编题。

(建议同学们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上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和相互解答。

2.教师补充作业:

         (1)“水滴石穿”、“守株待兔”都是有故事的成语,搜集类似的成语写下来。

         (2)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等寓言故事书。

3、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农夫:偶然捡兔——天天等待——一无所获

                    (不要把偶然的收获当成必然所得)

第四单元测试

              (累计课时73-74)

一听写词语:

跌伤     白鸽     刊物     稿件     点缀

咫尺     蒸干     参加     难堪     哀伤

二比一比,再组词。

编(  )    困(  )   吸(  )   介(  )

篇(  )    捆(  )   级(  )   价(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艰(  )险(  )      万(  )千(  )     堆(  )如(  )

一本(      )    将( )将( )     (  )师(  )友

(  )心十(  )       近在(  )(   )     兴致(  )(  )

四选词填空。

1、凶猛   猛烈

(1)台风马上就要登陆,风一阵阵(  )地刮着。

(2)狮子是一种(  )的动物。

2、带领   率领

(1)他(  )一个代表团出国访问去了。

(2)老师(  )我们去动物园。

五、画出下面句子中用错的词,把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老师的关怀,使我感到十分温和。             (    )

2、这次考试,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升高了。          (    )

3、老师愿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

4、笼子里的小狗听到响声,连忙向四处遥望。          (    )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战士消灭了敌人。

   战士把敌人消灭了。

1.  邓妈妈补好了周总理的睡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密密层层的树叶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猫抓住了一只老鼠。

七、造句。

只要……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随后……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写词。

    i.        近义词:

超群——            祈祷——              惊奇——

悦耳——            在乎——              完毕——

  ii.        反义词:

温暖——            整齐——              结束——

继续——            咫尺——              赞美——

九、  按顺序排列句子,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又挖了一会儿,它伏下去再用后面的爪子挖沙。

(    )坑挖好了。

(    )海龟选定了一块地方,低下头,用前面的爪子挖沙。

(    )它安静地伏在坑里下蛋。

十、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校园东墙边,有一张乒(pīng)乓(pāng)球台。球台的周围,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    渴)彩声和欢笑声。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也围了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竿    杆)。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zòng)身一跃(yuè)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jié)的猴子,迅速地爬上去。“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操场西墙边,这一组,那一组,玩得多带(劲    经)。

    i.        短文中,括号里的字应选哪个才合适?在下面用“——”画出。

  ii.        短文写了操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活动。

iii.        打乒乓球的地点在_________,玩爬竿的地点在__________,“丢沙包”的地点在___________。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作文。

课间的十分钟十分有趣,请选择课间一项活动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定。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3单元20xx0423153144转载标签分类教学设计叶绍翁宋体诗人夜书所见王维教育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一日期20xx9221027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字体大中小关键字三年级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学生即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怎样学生学会简单辨认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6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思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师赵磊教学反...

三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对老人为什么能做出的准确的判断理解不透彻看到的和推测的结论间为什么有必然的联系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提问只有提到为什么看到树叶上的牙齿印就能推断出骆驼缺了一颗牙齿然后组织学生上黑板画结果太心急了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gt教学反思教学灰雀这一课时主要通过让小组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A(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