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群综合计划技术

时间:2024.4.20

项目群综合计划技术

孔海峰

摘要:项目群内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项目群计划影响因素众多,科学合理的项目群计划是项目群管理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来项目群综合计划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项目群 综合计划 约束条件 资源平衡

1.项目群计划的意义

项目群是一组有共同战略目标的,或共同交付成果的项目,项目群中的项目通常以某种方式紧密联系,像使用共同的资源,有依存关系,或支持同一个战略目标。工程项目群的突出特点是投资巨大、参与人员众多,影响因素众多,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影响关系。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针对项目群管理需要的工作计划,将很快陷入混乱的状态,在这里,至少可以举出以下五种缺点。

(1)资源瓶颈。对如行政中心和新项目筹建处的项目群管理者,可获取资源有限,包括可利用资金、专业管理人员、可提供的施工条件等,在项目群内各个项目同时实施时,如缺乏计划,各个项目对资源的需求组织可能没有计划或者额度远超过组织可以争取到的最大额度。

(2)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在项目群实施过程中,资源应优先分配给优先等级高、合适的项目,在每个项目中,正确的分配资源意味着要将资源分配给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对于项目群中的每个项目,如果不使用关键线路法,资源可能会被分配至非关键线路上,导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3)50:1的循环关系。由于项目或者项目内部活动的实施顺序先后颠倒或实施项目活动的方法不正确,已经完成的工作需要重新返工或者无法再完成。这样使原来成本为1元的工作需要50元才能够完成[1]。。

(4)掷来掷去现象。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预先没有沟通、协调,也没有制定项目群计划、资源分配和预算等,在项目群实施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5)工作漏项。由于项目群规模巨大,包含项目众多,没有良好的工作结构分解,可能会导致没有人知道还需要作哪些工作,那些工作已完成,导致实施过程中工作漏项或返工。

2.项目群计划的特征

虽然,传统项目管理理论针对项目时间管理提出了大量成熟的项目计划方法和技术,如WBS、关键路径法、前导图法、计划评审技术等等,并且大量的项目管理软件均可以有效、快速的制定项目计划。但是,项目群计划计划具有其特殊性。

(1)项目群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明确的资源限制条件和明确的时间节点要求,项目群计划属于时间和资源同时受限型计划,必须同时满足资源及时间限制要求;

(2)项目群所属各个项目之间存在互相制约、影响,因此,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在项目群层面进行协调,项目群管理者对计划的参与层次相对深入和细致。工程项目群一般规模大、工期长、项目数量众多、参与工程建设的监理和施工承包商多。任何一家监理和施工承包商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和施工内容都仅仅是项目群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而且业主在设备、物资供应及标段交接和协调上的介人,形成了进度计划管理的复杂关系。施工承包商在编制分标段进度计划时,受其自身利益及职责范围的限制,除原则上按合同规定实施并保证实现合同确定的阶段目标和工程项目完工时间外,在具体作业安排上、公共资源使用上是不会考虑对其他施工承包商的影响的。也就是说各施工承包商的工程进度计划在监理协调之后,尚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工程进度计划在空间上、时间上和资源使用上的交叉和冲突矛盾。为满足项目群总体进度计划要求,项目群管理者需要站在项目群的高度,不但在项目内部进行综合平衡,而且按照项目群总体战略和目标,分析项目群各个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平衡。

(3)由于工程项目群复杂的层次和结构,以及其规模巨大、涉及具体项目数量众多、参与单位广泛等特点,项目群工作计划种类繁多、层次各异,针对项目群的实施具有不同层次的组织和管理,这就决定了项目群管理和工作计划具有不同的层次,各个层级的计划围绕项目群目标而展开,具体落实不同层次的管理工作。需要对计划进行组织和管理,否则将会陷入数据的海洋而无所适从。

3.项目群综合计划基本思路

项目群管理者关注和控制的焦点更多的是需要对群体内各个项目范围、时间、成本进行界定和计划。对于项目群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的基本区别就在于管理者可以根据项目群总体实施情况和项目群总体战略对所属各个项目的范围、时间以及成本进行部分调整和细化,整合项目范围、时间、成本进行综合协调。

按照综合集成管理原理和方法,项目群计划应该综合反映群体内各个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成本及范围,每个项目的关键数据都应被计划和跟踪。同时,各个项目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之间具有内在的关系,项目群综合计划强调从项目群整体和组织战略角度出发,将项目以及工作计划放在整个组织环境包括项目群内外部环境进行考察、计划和跟踪。

项目群综合计划具体内容包括:项目群总体战略规划、项目群总体实施计划、各项目总实施计划、各承包单位承包项目总实施计划、资源保障计划、资金平衡计划、材料、设备到货计划等等。以某项目群为例,项目群由八个建筑组成一个行政中心区域,参与设计、施工、监理、咨询顾问等超过100家,高峰期现场实施人员上万人,平均月投资额接近1亿人民币,业主负责整个区域的组织和实施,利用综合计划技术,项目群综合计划体系如附图1。

项目群综合计划包含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次的项目计划是整个群组工程的总计划目标,第二层次的项目计划是各单个建设项目计划目标,第三个层次,项目各部分具体实施计划。各个层次有机结合,形成项目群计划的完整体系。

具体来说,第一层次计划由项目群管理者根据项目群战略目标制定,计划内容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分解和明确,计划应根据高层给定的进度目标和要求、资源限制条件、以及相关技术逻辑关系、物理条件限制,合理安排各项目具体时间安排、作业顺序以及重大节点安排等。

第二层次计划由组织根据项目群计划安排的内容主要是单个建设项目工程目标控制计划,包括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第二层次的计划是第一层计划实现的基础,只有第二层次计划完成才能保证第一层次计划的实现。这一层次计划在项目群总体计划所确定的项目具体时间和节点目标的细化和深化;

第三个层次计划为项目各部分具体实施计划,由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完成,主要针对各自所承包范围的项目工作进行计划和具体安排。

附图1 项目群综合计划

4.项目群综合计划制定的原则

制定项目群综合实施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满足项目群的约束条件,对于项目群管理,其限制和约束条件较单个项目管理具有其复杂性,以下是项目群常见约束条件:

(1)项目群目标约束。由于群体性项目部门或某些项目可以独立发挥其使用功能,因此,项目群战略目标往往会对某些具体项目提出具体完成和交付时间要求,如行政中心项目群业主群体内各个单体项目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竣工时间表。项目群工作的开展必须围绕这些目标进行及开展;

(2)技术或逻辑约束。这些约束通常涉及项目以及项目活动所必需遵守的次序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地面建筑与地下建筑必须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对季节性要求比较强的项目如绿化工程等必须安排在相应得时间段进行,超出这些时间段有可能增加难度或影响项目的成功;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具有明确的先后逻辑关系,即主体结构施工须待基础工程完成后进行,只有完成主体才可以进行装饰装修。

(3)物理约束。如场地等自然条件限制使得某些项目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竞争性或相关性,如相邻建筑施工工作面首先相互影响,必须安装一定的优先次序进行;相邻基坑开挖须按照开挖深度、支护方式、基坑形式综合考虑;同时,由于工作面的限制,工作班组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往往受到限制;

(4)资源约束。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中,普遍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和假定的工作时间并不能解决资源的用量和平衡问题,工作时间的估计和网络计划时间的完成是在假定项目可以随时获得必要的和充分的资源情况下给出的。但是,对于项目群而言,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原材料、设备等是有限的,项目群内部各个项目常常共享某些资源,资源分配发生在各个项目之间,需要单个项目和其它项目之间协调,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项目以及资项目之间合理分配,使得效益最大化。

第二,达到资源平衡和优化[1]。由于组织资源有限,管理者需要在单个项目和其它项目之间的协调,组织必须建立一套管理体系,以便有效的在具有不同优先级、资源要求、活动集合和风险的多个项目中对资源进行分配和进度安排。通过调节各个项目、子项目、子子项目的开竣工时间安排、持续时间、资源投入强度等进行优化,最终达到以下状态:

(1)资源在项目间合理配置,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降低资源的峰值需求,项目群整个实施周期所需资源减少;

(3)资源需求波动减少;

第三,要能反映项目群组参与各方的实际情况,包括业主的支付及管理能力、项目管理、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能力

第四,计划要有一定的弹性。由于项目群牵涉项目众多,规模巨大,因此存在大量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影响因素多,受政策影响、领导意图、组织战略等的影响较大,项目群组计划的调整在所难免,所以计划应留有余地,有相应的弹性。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A.德沃克斯著,张莉译,全面项目控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美)克利福德·格雷,埃里克·拉森著.徐涛等译,项目管理教程(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OO5;


第二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

课题申请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年九月

第一章 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依据《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关于“开发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中国民航建设与发展规划,实施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的综合应用与示范工程。项目充分利用现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等方面的最新技术,面向我国飞行繁忙地区的航班高效运行和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保障的重大应用需求,从航空导航与监视、航班运行与通用航空服务、空管综合验证平台等三方面,建立一批空中交通管理的技术标准,突破基于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机场综合交通态势监视、航班协同运行控制、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协同空管系统的验证及飞行校验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先进空管技术装备,并在飞行繁忙地区和通用航空低空飞行区域分别开展面向公共运输航空和面向通用航空的协同空管系统综合示范与测试验证。

二、项目研究内容

(1)基于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

面向精密进近着陆引导需求,重点研究机载多模式进近引导接收机技术、GNSS地基增强技术和终端区PBN进近引导技术,研制兼容GPS、Galileo和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等多星座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并在民航典型飞行繁忙机场终端区进行应用示范。

(2)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

- 2 -

针对繁忙飞行终端区管制间隔缩小对机场交通精确监视技术的迫切需求,研制由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和高级场面活动目标引导与控制系统联合组成的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对机场周围空域及场面实施全面、可信的监视,达到机场场面10米的监视精度,并在民航典型飞行繁忙机场进行应用示范。

(3)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

建立面向民航全系统(空管、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航班对象信息共享数据结构模型,研究航路(航线)网络规划、空域扇区与终端区动态设计、航班对象信息共享与交换等关键技术,开展民航广域信息管理验证与评估系统的综合集成与开发,构建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和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航班的分钟级准确控制,并在民航典型管制空域进行应用示范。

(4)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系统

面向我国未来通用航空发展的需求,突破通用航空多源监视、通用航空运行支持和灾备支持、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目视航图制作等关键技术,构建通用航空运行和灾备支持系统框架,研发数字化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和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工程系统,并在通用航空低空飞行区域进行应用示范。

(5)协同空管验证及飞行校验系统

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相关标准,研究空管通信、导航、监视等各类新技术设备和飞行程序的飞行校验技术,研制机载校验设备自动标校系统,研制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机载协同空管飞行校验平台,并在民航典型机场进行应用示范。

- 3 -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本项目设臵了13个课题,包括: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三、申请管理

1、本项目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具体承办。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

- 4 -

势承担单位。

四、资金来源

项目国家拨款22000万元。同时要求申报单位提供配套资金49500万元。

五、实施期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4年(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

六、申请资格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12个法人单位,其中企业和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分别不超过6个。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2、申报课题的企业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申报企业应出具银行资信等级和资产负债证明。

申报企业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属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转制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 5 -

(2)企业技术需求与课题的目标一致;

(3)企业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

(4)企业承担的任务,在完成时有能力在本企业进行应用和转化;

(5)有稳定的研发投入,常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或稳定的科研队伍和人才,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任务书确定的资金及其它条件;

(6)通过课题的实施,能够与其他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与知识产权联盟,能将课题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

3、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4、成果查新证明须由有资质的国家或部省级查新单位出具。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龄不超过56周岁(截止到20xx年1月),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每年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2、所有参与课题申请人员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

- 6 -

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的规格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同时附上电子版。

3、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4、相关附件材料包括:

(1)申请函;

(2)申请单位?人?资格审查文件;

(3)申请单位承诺函;

(4)申请单位资信证明;

(5)申请单位自筹资金保证书;

(6)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7)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

(8)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

(9)成果查新证明(必须由国家或部省级权威部门出具)

(10)申请材料一览表。

5、申请文件一式20份,正本1份,副本19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 7 -

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课题申请指南》可从科技部网站(http://www./)上直接下载。

7、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20xx年10月20日17时。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面交或邮寄的申请文件。邮寄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申请文件受理单位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寄送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2号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科技办

邮政编码:100022

联 系 人:李欣

联系电话:010-87786932 010-87786936 139xxxxxxxx

八、课题管理

1、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民航局签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2、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3、课题执行期间,民航局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有权终止合同。

4、课题完成后,民航局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 8 -

第二章 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1: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总体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我国民用航空运输系统对先进协同空管技术的重大应用需求,研究民航协同空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和运行概念,制定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为我国新一代国家空管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1、民航协同空管系统的运行概念

依据国际民航组织《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结合我国民航空管部门、机场、航空公司等单位对先进协同空管系统运行的实际需求,分析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运行模式,研究和提出我国民航协同空管系统的运行概念体系。

2、民航协同空管系统总体技术框架

以民航协同空管系统的运行概念为基础,结合空管技术理论研究和技术装备研发的最新成果,研究和制定基于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系统、协同空管验证及飞行校验系统等协同空管核心系统的技术方案,构建面向飞行繁忙地区航班飞行和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行的协同空管系统总体技术框架。

3、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总体方案

研究协同空管核心系统间的接口规范、运行流程、测试验证方案,论证飞行繁忙区域、通用航空机场等典型示范地点选取的可行性,提

- 9 -

出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基于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系统、协同空管验证及飞行校验系统的应用示范要求。组织实施针对以上五个系统的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的综合应用示范。

二、考核指标

1、制定《民航协同空管系统的运行概念》。

2、制定《民航协同空管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

3、制定《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

4、组织实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包括:

(1)在典型机场进行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协同飞行校验、机场场面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的专项应用示范,实现I类精密进近着陆引导和III级机场场面交通监视与引导能力;

(2)在典型管制中心进行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的专项应用示范,具备分钟级的精确航班动态控制能力,提高机场航班放行工作效率和减小航班延误率;

(3)在典型通用航空机场和飞行区域进行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支持系统的应用示范,具备针对通用航空飞行器的多源综合监视、飞行情报服务、综合运行支持等能力。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 10 -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800 万元。

课题2: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传统导航方式无法支持终端区灵活、高密度运行等突出问题,突破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总体设计、终端区PBN进近引导和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测试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GNSS机载多模导航接收机和机载终端区PBN进近飞行引导设备的工程样机,实施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示范应用,推进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民航组织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为保障地形和气象条件复杂机场以及飞行密集机场的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

1、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总体设计

发展终端区PBN导航系统中GNSS导航性能、飞机导航能力和ATM环境评估等关键技术;基于终端区PBN导航的要求,结合具体应用环境,研究系统指标分配以及功能和接口优化,设计终端区PBN导航系统的总体方案。

2、终端区PBN进近引导技术

研究地形复杂机场中基于GNSS的RNP进近技术、复杂环境中的连续下降运行(CDO)技术、基于PBN的终端区灵活运行技术等,研发终端区PBN进近引导飞行程序设计平台。

- 11 -

3、GNSS机载多模导航接收机的工程样机

建立GNSS机载多模导航接收机体系结构,研究GNSS机载最优选星技术,研究面向双故障假设的机载GNSS故障检测与排除技术,研制GNSS机载多模导航接收机的工程样机。

4、机载终端区PBN进近飞行引导设备的工程样机

面向PBN应用需求,突破机载综合导航性能监测与告警技术,研究飞机综合实时导航性能评估、RNP进近飞行的侧向和垂直引导等技术,研制机载终端区PBN进近飞行引导设备的工程样机。

5、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集成测试与评估

面向终端区PBN导航需求,研究飞机导航信号接收能力和飞行性能保持能力评估技术、终端区PBN飞行程序的超障评估技术等,开展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的集成、测试和评估,建立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标准体系。

6、基于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应用示范

完成基于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的应用示范,对终端区PBN进近引导技术、机载多模导航接收机工程样机、机载终端区PBN进近飞行引导设备、GNSS地基增强系统进行示范验证。

二、考核指标

1、研制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导航系统的工程样机二套(每套工程样机含一台GNSS机载多模式导航接收机和一台机载终端区PBN进近飞行引导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具备支持基于GBAS的PBN进近引导的能力;

- 12 -

(2)可满足最高至RNP 0.3运行需求;

(3)符合ICAO Doc 9613、Doc 8168标准;

(4)GNSS机载多模导航接收机技术指标:

1) 兼容GPS、Galileo和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2) 频点:

? GPS:L1、L2C

? Galileo:E1、E5a

? BD:B1、B2

3) 通道数:> 36;

4) GNSS故障检测与排除功能:

? 可检测和排除同时发生故障的卫星数:不少于2个 ? 告警限:556 m(水平)

? 故障检测和排除时间:< 10 s

5) 接收和处理地基增强信号能力:

? 接收和处理所有类型GBAS地面系统广播报文

? 报文错误率:< 10-3

? 报文处理时间:< 1 s

6) 符合ARINC 755、756、RTCA DO-245、DO-246、DO-253

标准规定。

(5)机载终端区PBN进近飞行引导设备技术指标:

1) 容限完好性(实际导航误差超过允许容限而系统未发出告

警的概率):低于10-5每飞行小时;

2) 预计到达时间精度(指定航路点预计到达时间的误差):

- 13 -

低于到达该航路点飞行时间的1%;

3) 具备定义水平和垂直飞行路径能力,包括航段类型、航路点和路径属性(高度、速度、位臵和时间);

4) 符合RTCA DO-283、DO-236标准。

2、研发终端区PBN进近引导飞行程序设计平台一套,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1)具备基于GNSS的RNP进近飞行程序(包括起始进近航段、中间进近航段、最后进近航段、复飞航段)的设计功能;

(2)所设计的飞行程序符合ICAO Doc 9613、Doc 8168;

(3)单航段保护区生成时间:< 30 s。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在民航典型机场开展基于GNSS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的应用示范;

4、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3项;

5、申请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10项,申请相关的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34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

- 14 -

课题3:GNSS地基增强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面向高精度、高完好性和高可用性的精密进近着陆引导需求,重点研究GNSS地基增强总体技术、多频点GNSS地基增强处理技术、多系统GNSS地基增强完好性技术等,研制多频点、多系统GNSS地基增强系统地面工程样机,为飞行器在复杂地形和繁忙空域环境中的高精密进近着陆引导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1、GNSS地基增强系统总体设计

研究系统指标分配、接口设计、集成测试等技术,构建GNSS地基增强系统的总体方案。

2、多频点GNSS地基增强处理技术

研究多频观测值的载波平滑滤波、多频点电离层延迟计算和多频点定位误差包络处理技术,建立多频点差分参数定义和数值规范。

3、多系统GNSS地基增强完好性技术

建立多系统GNSS地基增强风险模型,研究多系统GNSS地基增强完好性风险分配技术,提出多系统GNSS地基增强完好性监测方法、完好性参数定义和数值规范。

4、GNSS地基增强系统地面工程样机

研制GNSS空间信号接收与监测、差分与完好性处理和无线数据广播与监测等设备,开发地基增强和完好性监测软件,构建GNSS地基增强系统地面工程样机。

5、GNSS地基增强系统验证评估与应用示范

- 15 -

设计多频点、多系统GNSS地基增强验证评估体系,搭建动态导航信号和干扰信号模拟技术平台,实现GBAS地面工程样机的验证评估,支持GBAS的应用示范。

二、考核指标

1、按照ICAO GNSS SARPs标准要求,研制GNSS地基增强系统地面工程样机一套,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系统指标:

1)监测频点至少包括:GPS L1、L2C,GALILEO E1、E5a和BD B1、B2等;

2)精度:水平16米,垂直4米(95%);

3)告警门限:水平40米,垂直10米;

4)告警时间:6秒;

5)完好性:1-2×10ˉ7/每次进近;

6)连续性:1-8×10ˉ6/15秒;

7)可用性:0.999;

8)服务范围:23海里。

(2)系统设计规范符合 RTCA标准包括:《最小系统性能标准(RTCA/DO-245A)》、《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档(RTCA/DO-246D)》;

(3)系统包括:4套监测接收机及天线,2台数据处理机以及2台发布设备;

1)监测接收机及天线技术指标:

? 监测接收频点: GPS L1、L2C,GALILEO E1、E5a

- 16 -

和BD B1、B2;

? 通道数:72;

? 伪距测量精度:≤10cm RMS;

? 载波相位测量精度:≤0.01周 RMS;

? 测量时刻准确度:≤0.1ms;

? 通道一致性:≤0.01 ns;

? 通道时延标定不确定度:≤0.3ns RMS;

? 窄带干扰检测及抗干扰能力(干信比):≥60dB;

? 多径检测及抑制能力:能抑制90%的多径信号。

2)数据处理机技术指标:

? 数据差分精度(95%):≤70cm;

? 数据完好性:满足指标情况下,可用性不低于0.999;

? 数据处理时延:≤200ms;

? 数据更新率:2Hz;

? 主备机切换时间:≤100ms。

3)发布设备技术指标:

? 数据发送处理时延: 小于 40ms;

? 数据发射更新率: 2Hz;

? 电台指标: 数据速率: 31.5Kbits/s;

天线极化:椭圆极化天线。

(4)设备研制符合《关于机载电子硬件的设计保证指南(RTCA/DO-254)》、《软件完好性保证指南(RTCA/ DO-278&DO-178B )》,兼容地基增强系统相关的FAA TSO文件要求。

- 17 -

2、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按照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精密导航系统的整体集成要求和进度安排,完成典型机场GNSS地基增强系统的应用示范。

3、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1项。

4、申请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5项,申请相关的软件著作权2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2900万元。

课题4: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机场终端区PBN导航和局域增强系统对高性能卫星导航信号监测接收的需求,研制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重点突破基于数字波束合成的多星座卫星导航信号集成监测技术,解决卫星导航信号监测接收的高精度测量、抗干扰、抗多径等技术瓶颈问题,为基于多星座GNSS的终端区PBN系统的集成应用示范提供关键设备和技术支持。

- 18 -

1、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总体技术

研究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指标分配、接口设计、集成测试等技术。

2、数字多波束导航信号实时跟踪技术

研究数字多波束的可控合成技术,研究基于数字多波束的卫星导航信号实时跟踪接收技术。

3、高精度导航信号测量技术

研究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的通道一致性保持技术,研究天线相位中心高精度测量与修正技术,研究高精度伪距与载波相位测量技术。

4、抗干扰与抗多径技术

研究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对各类干扰的抑制技术,研究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对多径信号的抑制技术。

5、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工程样机

研究GNSS空间信号接收、数字多波束合成和信号处理等设备实现技术,并研制完整的工程样机。

6、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的应用示范

研究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的应用示范方法,支持基于GNSS的终端区PBN系统的统一集成,配合搭建应用示范环境,并实现对工程样机功能的示范验证。

二、考核指标

1、按照我国民航有关标准要求,研制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

- 19 -

收系统的工程样机一套,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1)可完成北斗二号、GPS和GALILEO等卫星导航信号的集成监测接收;

2)最大同时观测卫星数:36颗;

3)频点:GPS 系统L1和L2、Galileo系统 E1和E5、北斗系统B1和B2;

4)能够输出伪距、载波相位、导航电文、载噪比、多普勒等;

5)能够对观测的空间导航卫星进行实时多目标自适应跟踪;

6)能够对空间干扰信号进行监测,并上报干扰信号状态;

7)具有天线相位中心自校准能力;

8)具有通道一致性实时在线校准能力;

9)具有信号质量监测(SQM)功能;

10)测距精度:≤0.5ns;时延稳定性:≤0.3ns(24小时);载波测量精度:0.01周;

11)具有对干扰的抑制能力(干信比),单干扰大于67dB,多干扰大于60dB;

12)具有90%的多径抑制能力;

13)数据更新速率:2Hz和5Hz;

14)数据输出格式符合NMEA-0183 V2.3;

15)系统符合RTCA DO-278 Level 2和DO-254 Level A标准要求。

2、制定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1项;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

- 20 -

范的总体实施方案,按照GNSS地基增强系统的整体集成要求和进度安排,完成典型机场GNSS多波束监测接收系统的应用示范;

4、申请相关技术发明专利3项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以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3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600万元。

课题5: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繁忙机场场面活动全天时、全天候监视的迫切需求,突破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的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原型样机,在典型机场开展试验验证与系统测试,为繁忙机场场面活动提供有效的监视技术手段,以提高机场场面运行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1、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总体设计

研究机场环境对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的要求,进行系统参数、功能的优化和接口的优化设计工作,提出高可靠、实用性的雷达系统总体方案。

- 21 -

2、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工程样机研制与试验验证

开展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天馈线与伺服设计,宽带、大动态、数字化接收机设计,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实时信号处理设计,信息融合设计工作并完成系统的集成和指标试验验证。

3、机场场面监视雷达应用

完成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与空管一、二次雷达、气象雷达、MDS等信息融合技术研究,完成应用示范。

二、考核指标

1、研制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工程样机一套,具备在16mm/h降雨情况下对机场地面目标进行有效探测的能力,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雷达工作频段:Ku波段

(2)覆盖范围:

距离:>3公里(σ=2m2);

方位:360°;

(3)天线转速:≥60转/分钟;

(4)距离分辨率:优于3米;

(5)方位分辨率:优于0.35°;

(6)目标定位精度:优于10米。

2、完成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设计和应用研究,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相关标准;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按照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的整体集成要

- 22 -

求和进度安排,在国内典型机场完成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的示范验证;

4、制定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1项;

5、申请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5项,申请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相关的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13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3000万元。

课题6:机场(III级)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突破机场场面高精度综合监视、高可靠性冲突检测、高效率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场III级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应用示范验证系统,构筑符合我国民航空管发展需要的场面综合交通态势监视技术体系,形成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大幅度提高我国繁忙机场场面运行管理的安全、效率水平。

1、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总体技术

研究适应我国机场运行需求的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架构,提出系统的总体技术性能指标要求,研究和制定相关系统技术标准与运

- 23 -

行规范,开展机场综合交通与引导系统的集成应用与示范验证技术研究。

2、机场综合监视技术及系统

开展协同与非协同目标综合监视技术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点定位系统(MLAT)、视频增强监视系统(EVS)、差分GPS系统,开展多源异构监视数据融合算法研究及系统开发,实现对机场场面航空器和车辆全覆盖、高精度监视能力。

3、机场活动目标避撞技术及系统

开展基于高精度监视的场面冲突告警与解脱算法,研制开发对场面交通各类冲突、危险及入侵进行实时检测、告警,并提出解脱建议的应用系统;研究针对机场航空器和车辆的最佳路径规划算法,为其提供最合理的免冲突路径,研制开发手动、半自动、自动路径规划应用系统。

4、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集成技术

开展集成机场综合监视、控制、路由和引导等功能的人机界面技术研究,研究集成塔台席位系统(ITWP)技术、机载和车载显示终端电子活动地图(EMM)技术,为管制员、飞行员、驾驶员等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使用者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工具。

5、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实时仿真技术

研究人在环路的实时仿真技术,开发包括机载系统和设备仿真能力,具备管制员、飞行员等人为环节的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实时仿真平台,对本课题开展的核心技术、关键算法和运行程序进行实时仿真验证。

- 24 -

6、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示范验证

研究由场面监视雷达、场面综合监视系统、场面综合引导系统组成的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的集成技术,开展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的示范验证。

二、考核指标

1、完成我国机场场面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体系架构和总体技术、系统运行验证技术与方法研究,制定4项以上相关系统标准和运行程序规范。

2、研制场面综合交通监视系统一套。系统具备对协同与非协同目标(包括航空器与车辆)高精度监视以及多源异构监视数据融合能力,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MLAT监视系统工程样机一套,包括20个以上远端站,具备处理A/C/S模式应答信号能力,技术性能指标满足ED-117标准。

(2)DGPS车辆监视系统一套,具备监视200辆车辆的能力,目标定位精度优于10米;

(3)EVS非协同目标监视系统一套,具备多通道高清视频无缝融合能力,视频监视视角 > 180度,目标定位精度优于10米;

(4)多源监视数据融合系统具备接入SMR/MLAT/ADS-B/DGPS /EVS等监视系统数据能力,综合监视性能指标满足ICAO DOC-9830规范。

3、完成场面活动目标避撞技术研究,研制具备目标冲突检测告警与解脱功能、免冲突路由计划功能的应用系统一套。主要技术指标

- 25 -

如下:

(1)系统检测和识别概率 > 99.9%;

(2)虚警概率 < 10-3;

其他技术性能指标满足ICAO DOC-9830规范要求。

4、完成机场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的集成技术和人机界面技术研究,研制集成塔台席位系统一套,具备机场及终端区实时交通态势显示、具备手写能力的电子进程单功能,以及冲突告警、路由计划、气象数据、灯光引导控制等显示和交互功能的。技术性能指标满足ICAO DOC-9830规范要求。

5、研制人在环路的全视景场面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仿真系统平台一套,具备对机场实时运行模拟、本课题涉及算法和程序仿真、运行结果分析评估的能力。

6、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在国内典型机场完成机场场面III级综合交通监视与引导系统应用示范,系统功能和技术性能指标满足ICAO DOC-9830规范相关要求。

7、申请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5项以上、软件著作权10个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7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

- 26 -

6500万元。

课题7:民航广域信息管理技术与平台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面向民航空管部门、航空公司和机场对全系统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迫切需求,突破民航广域信息管理(SWIM)的多元异构信息的系统互联和数据交换关键技术,研究民航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安全、松耦合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技术,建立SWIM验证与评估平台,为实现民航统一场景认知和协同空管提供核心技术和平台。

1、SWIM技术体系架构和空管运行信息数据结构模型研究 建立SWIM运行概念模型、逻辑体系结构模型和物理体系结构模型,构建SWIM技术体系架构;研究多元异构的空管运行信息分类和元数据描述方法,建立空管运行信息共享的数据结构模型,包括信息的结构模型、生成模型、更新模型以及网络传输模型等。

2、面向民航全系统的SWIM空管运行信息共享与交换研究 研究面向多元异构信息的系统互联和数据交换的空管运行信息统一信息交换格式规范;针对空管运行的静态和动态数据,研究其在空管、航空公司、机场等运行系统之间的封装规范和交换机制,建立SWIM运行概念下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一致性管理机制。

3、SWIM安全服务技术研究

针对空管全系统跨域、跨层数据传输和共享安全,研究能提供认证、授权、审计等安全管理措施的SWIM安全服务框架,以满足民

- 27 -

航全系统多认证模式、多级自适应访问控制要求;研究SWIM安全性评估技术和信息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方法,为协同空管系统提供信息安全技术解决方案。

4、民航广域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研制

研制符合SWIM接口、信息封装和交换规范的SWIM网关硬件,构建民航广域管理信息管理平台,包括数据交换管理模块、接口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和服务管理模块;实现航班对象、监视数据、流量数据和空域结构数据等空管主要运行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5、民航广域管理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示范

采用高可靠双机互备运行模式,选择典型管制空域和空管信息数据类型,对民航广域管理信息管理平台,包括SWIM网关硬件、数据交换管理子系统、接口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和服务管理模块子系统等进行集成验证与应用示范。

二、考核指标

1、研制可业务化运行的民航广域信息管理应用平台一套,包括SWIM网关硬件、数据交换管理子系统、接口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和服务管理模块子系统各四套,用户为空管、航空公司和机场,实现民航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安全、松耦合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功能。平台具体技术指标:

(1)支持空管主要运行数据类型的共享与交换

1) 基本数据类型包括:

? 航班计划、航班执行、进离场信息、航迹等航班对象数

- 28 -

据;

? 一次雷达、二次雷达、场监雷达、ADS-B等监视数据; ? 飞行流量、空域容量、流量控制等流量数据;

? 航路(航线)、管制区、飞行情报区、终端区等空域结构数据。

2) 扩展数据类型包括:

? 航行情报数据;

? 航空气象数据。

(2)可接入的业务系统包括飞行计划处理系统、航班放行管理系统、自动化系统、场面监视系统、流量管理系统和空域管理系统等,可扩展接入的业务系统包括航行情报信息系统、航空气象信息系统等;

(3)可同时支持50个管制单位、20个机场和20家航空公司之间的空管运行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4)提供标准的服务接口,支持JMS、HTTP等协议;

(5)数据传输成功率:≥ 99.99%;

(6)平台响应时间(不考虑网络时延、外部系统处理时延):强实时数据 ≤ 2s,弱实时数据 ≤ 10s,非实时数据 ≤ 15s;

(7)可支持用户数:

1) 并发用户数≥ 200;

2) 同时在线用户数≥ 1000。

(8)SWIM网关硬件:

1) 提供符合SWIM接口、信息封装和交换规范功能;

- 29 -

2) 提供100/1000Mbps网络接口;

3) 网络接口数:≥ 10个;

4) 数据延时:强实时数据 ≤ 1s,弱实时数据 ≤ 5s,非实时数据 ≤ 10s。

2、民航广域信息管理技术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民航局的相关技术标准。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按照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的整体集成要求和进度安排,在民航典型管制区域完成民航广域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的示范验证。

4、制定与SWIM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4项。

5、申请SWIM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5项,申请SWIM相关技术与平台相关的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13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5000万元。

课题8: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平台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 30 -

为满足民航飞行繁忙地区对空域资源灵活使用的迫切需求,突破航路(航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空域扇区动态设计和空域综合性能评估等技术,研制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平台,为动态配臵空域资源、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实现空域资源与飞行流量的协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手段。

1、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平台总体设计

研究适应我国空域管理体制和空域运行特点的空域资源动态设计与评估技术架构,提出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平台的总体技术方案,制定平台与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的接口规范,开展平台集成应用与示范验证研究。

2、航路(航线)网络规划与设计技术

研究航路(航线)网络动态设计与优化技术、航路导航服务网络规划技术和航路(航线)网络流量的动态分配技术,实现对空域资源和空中交通流量的动态均衡与优化配臵。

3、空域扇区及终端区动态设计技术

分析通信导航监视设施、空域运行方式、交通流分布特征等对空域容量的影响机理,研究空域扇区的动态划分与合并技术,提出基于扇区交通复杂度的空域管制扇区优化配臵方法,研究飞行密集终端区的动态设计技术,提出终端区进离场航线的优化设计方法。

4、空域运行综合评估技术

建立反映空域运行安全性和效能的空域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合考虑系统技术风险和管制运行风险的空域综合碰撞风险评估技术,研究机场、终端区、航路、区域等不同空域单元的空域运行

- 31 -

容量评估技术。

5、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平台

研制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平台,实现全国航路(航线)网络动态规划与设计、空域扇区动态配臵、终端区优化设计以及空域运行容量和空域运行安全的综合评估。

二、考核指标

1、研制可业务化运行的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平台一套,其中包括空域运行数据处理系统一套、航路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一套、空域扇区及终端区动态设计系统二套、空域运行综合评估系统二套。具备全国航路(航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空域扇区动态配臵、终端区优化设计、空域运行安全评估和容量评估等功能,用户涵盖全国各地区空域管理部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提供空域静态数据与空域运行动态数据的智能接口,支持AFTN报文、ACARS报文、雷达数据、ADS-B数据等空域运行动态信息的融合处理;

(2)支持50个以上空域管制扇区的优化配臵,配臵时间小于10分钟;

(3)支持终端区内30条以上航路航线的优化设计,设计时间小于5分钟;

(4)建立综合考虑空域运行安全与运行容量的评估指标体系;

(5)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可视化和集成化的空域动态规划与管理。

- 32 -

2、航路(航线)和终端区设计技术符合ICAO Doc 8168、Doc 9378、Doc 9689、Doc 9371等标准和我国空域管理有关规定。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按照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的整体集成要求和进度安排,在民航局空管局进行安装部署,针对典型空域完成示范验证。

4、申请空域动态设计与评估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5项,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600 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

课题9: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

一、研究内容

突破空中交通态势演化和协同调度技术、空中交通运行性能评估和概念验证技术,研制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构建面向航班全生命周期的全国飞行流量协同决策和管理体系,提供分钟级的航班时隙分配能力,实现对航班运行的准确控制,以提高航班飞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

- 33 -

1、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分析我国民航飞行量增长和分布特征,建立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总体设计方法,按照服务层、运行层、技术层、基础设施层分层交互进行设计,提出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空中交通态势演化和协同调度技术

研究基于航班四维航迹意图识别和动态修正,面向不同层次空域单元的空中交通实时性能和趋势分析方法,开展繁忙区域汇聚冲突自动预测,建立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共同参与的实时航班协同调配技术。

3、空中交通运行性能评估和概念验证技术

规划全国航班运行性能指标体系,构建运行多维历史数据集,针对历史数据进行运行模式自动识别、影响因素推导和瓶颈定位技术研究,建立空中交通运行性能评估技术;设计空中交通运行概念验证流程,研究空中交通运行的运行模型,提出验证评估方法,建立空中交通运行性能概念验证技术。

4、基于协同决策的飞行流量调配系统

设计协同决策指令技术,建立协同式流量管理应用系统架构,开发基于协同决策的飞行流量调配系统,实现空域容量的预先分配和航班运行的实时调度,建立基于协同决策的飞行流量调配系统。

5、空中交通运行性能评估和概念验证系统

设计和实施空中交通运行数据接入和多维数据集构建机制,建立历史运行数据仓库,开发空中交通运行性能评估和概念验证系统,实现对运行性能的事后分析和运行概念的验证。

- 34 -

6、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

研究航班数字化起飞放行(DCL)和数字化自动航站情报服务(D-ATIS)的技术构架、数据流协议设计和应用流程设计,实现基于ACARS的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

7、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集成和验证测试

实现基于协同决策的飞行流量调配系统、空中交通运行性能评估和概念验证系统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的测试数据采集、测试用例构建、功能验证、性能验证和可靠性测试。

8、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应用示范

对基于协同决策的飞行流量调配系统、空中交通运行性能评估和概念验证系统、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民航广域信息管理系统、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系统进行集成应用与示范验证。

二、考核指标

1、研制可业务化运行的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包括一套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包括中心数据处理系统一套,基于协同决策的飞行流量调配应用系统、空中交通运行性能评估和概念验证应用系统各四套)和五套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系统具备分钟级的航班时隙分配能力,用户涵盖管制部门、航空公司和机场,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实时处理全国预先飞行计划及其变化信息、AFTN报文、ACARS报文、气象报文、两个或更多区域管制中心雷达系统综合航迹输出(主备用均可);

- 35 -

(2)AFTN报文、ACARS报文、气象报文处理能力均 >1000 份/分钟 、可同时处理2000架以上航班的综合航迹信息,所有报文、监视信息和航班计划的自动相关正确率>95%,流量控制信息、气象信息和航班自动相关正确率>90%;

(3)实现未来6小时的流量运行态势构建,能够检索全国所有扇区、航路、航路点、机场的态势信息,态势信息应当融合流量发展趋势、容量信息、流量控制信息、航班运行状态、气象信息;

(4)同时监控100个扇区的流量容量冲突情况,可监控200个机场的流量运行态势;

(5)流量调配方案的生成时间不高于5分钟,协同运行控制时隙窗口精确到1-5分钟;

(6)系统最小并发用户数>100,查询请求系统平均响应时间<30秒(不考虑网络延迟);

(7)性能瓶颈分析和概念验证时间粒度为5-10分钟,能够根据航班运行情况智能识别各种运行模式(包括航路改变、空中等待、地面延误等),定位由于不同影响因素(空域结构变化、恶劣天气、流量控制等)造成的性能瓶颈;

(8)能够模拟全国航班运行,提供计划信息、AFTN报文信息、容量信息、流量信息,按照用户定义的运行概念进行控制调度,通过运行性能指标进行结果度量、能够模拟运行时间>2小时,模拟航班运行>3000架次/ 小时;

(9)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内通信延迟时间 < 3秒,服务能力>60架次/小时机场;

- 36 -

(10) 航班数字化放行(DCL)时间精确到1分钟;

(11) 数字化自动航站情报服务(D-AITS)单份气象报文接收时间应小于1秒,单份气象报文处理时间应小于1秒;

(12) 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具备系统冗余热备功能,系统可用性 > 99.9%。

2、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符合Eurocae ED85A、Eurocae ED89A、AEEC618、AEEC 620、AEEC 622、AEEC 623、MH/T 4007等标准,符合ICAO和国内颁布的相关运行标准及规范。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完成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的示范验证:

(1)中心数据处理系统部署在民航局空管局,应用系统在民航局空管局运行中心、3个以上地区空管局运行中心进行分布式部署;

(2)航空飞行数字化指挥调度需在5个以上主要机场塔台投入运行。

4、制定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3项。

5、申请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5项,申请相关的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400 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

- 37 -

5700万元。

课题10: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我国未来通用航空发展的需求,突破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各类数据采集、集成、处理、综合分析与发布、目视航图自动化制作等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开展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应用示范,为我国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总体设计

研究适合我国民航不同空域类型、不同管制条件下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模式,设计并提出基于先进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制图技术,支持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低空航行通告服务、目视航图制作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和系统开发方案。

2、通用航空飞行情报多源数据综合集成与分析技术

针对通用航空气象数据、航行通告信息的种类和业务特点,研究通用航空飞行情报信息涉及的数据种类、特点、来源和更新机制,设计适合我国飞行情报数据管理特点的数据集成和管理技术方案,制定多源飞行情报数据的数据结构模型,研发多源航空飞行情报信息融合、集成管理、处理与分析的高可信算法。

3、通用航空目视航图符号系统与可视化表达

根据通用航空目视航图的特点,设计基于先进地图代数理论的通

- 38 -

用航空目视航图符号系统方案,发展通用航空目视航图数据的时空和目标特性的一体化表达技术,研发满足通用航空飞行需求的目视航图符号库系统。

4、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系统

基于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数据集成、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等关键技术,设计和开发高可信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软件系统,支撑无人值守情况下快速自动完成通用航空飞行情报的发布等服务。

5、目视航图自动化制图系统

依据航图可视化和目视航图出版等规范与要求,突破各类目视航图特征表达与制作工艺等关键技术,研发符合我国通用航空飞行需求、符合相关国际和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目视航图自动化制图系统软件,开发满足我国通用航空飞行需求的目视航图符号库系统,支撑目视航图编辑、排版、出版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6、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测试与示范应用

对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数据融合处理、发布系统、目视航图制作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开展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的应用示范。

二、考核指标

1、研制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系统一套,具备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数据集成、管理、处理与情报发布等能力,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气象及飞行情报信息包含气象信息、航行信息、通信导航

- 39 -

监视设备覆盖信息、空域运行信息等,并满足ICAO Annex 3、Annex

4、Annex 11、Annex 14、Annex 15的相关要求;

(2)自动融合处理各类气象报文、航行通告报文、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及空域结构基础数据,报文处理速度小于1秒/条,融合处理速度为2-3秒/次;

(3)具备无人值守、自动应答的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能力,无人值守自动应答发布响应速度小于5秒/次;系统同时在线用户不少于200人,并发用户不少于100人;海量数据的图形缩放、漫游平滑、快速刷新响应达到实时要求;

(4)系统具有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和可视化建模环境,并支持用户专业模型的内嵌式链接。

2、研制通用航空目视航图制作系统一套,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系统具备各类目视航图(终端区航图、直升机航路图等)专业制作能力,能实现通用航空目视航图制作相关数据的管理与动态更新;目视航图配色、制图出版等满足民航相关标准要求;

(2)提供完整、可扩展的矢量目视航图符号库,符合ICAO和FAA制作标准,并满足我国民航要求;

(3)具备TB级的目视航图基础数据、地标及障碍物数据的管理能力;基础地理数据的内容和精度原则上不低于1:25万,目视航图电子地形数据精度达到1:5万;并提供更新机制;

(4)目视航图障碍物数据精度满足ICAO Annex 15要求;建立飞行区完整可用的人工障碍物数据库,并提供动态更新机制;

(5)地图显示图形缩放、漫游平滑,最大刷新响应时间≤2秒;

- 40 -

(6)兼容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系统的数据格式,自动读取相关制图数据,可提供实时的电子目视航图资料;

(7)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便于推广应用。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总体设计与集成方案,在我国低空试点飞行区域完成通用航空气象及飞行情报处理与发布系统、目视航图制作系统的示范验证。

4、制定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1项。

5、申请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相关的软件著作权10项,申请相关的发明专利5项。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1400 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1900万元。

课题11: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军民航在应急条件下对多种类航空器飞行动态的监视需求,研究高机动、高可靠性、多功能、智能化、高数据率的机动航管雷达技术,研制满足对中低空和航路进行监视的高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

- 41 -

统工程样机,进行系统的典型应用示范。

1、高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统总体设计技术

研究高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的总体设计技术,满足高机动、多功能、高可靠性和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要求,解决机动航管雷达的快速自动架设问题,提高整机的任务可靠性。

2、高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统原型样机研制

研究天馈线系统的自动展开与拆收技术,研制适应高机动应急航管雷达的自动展开式天馈线系统;研制适应高机动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机、大动态数字接收机、大功率全固态发射机、高机动自动架拆伺服控制等分系统。研究机动航管雷达信息与ADS-B信息的匹配和综合处理技术,实现ATC或应急指挥中心对雷达的远程遥控功能;完成高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统工程样机研制。

3、高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统测试与应用

开展高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统测试,进行系统的典型应用示范。

二、考核指标

1、研制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工程样机一套,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覆盖范围:

距离: ≥100公里(一次雷达,σ=2m2,Pd = 0.8)

≥250公里(二次雷达,Pd = 0.9);

方位: 0~360度;

高度: ≥12000米(一次雷达);≥18000米(二次雷达)。

- 42 -

(2)精度: 距离30米,方位0.05度;

(3)数据率: 15转/分钟;

(4)MTBCF: ≥30000小时;

(5)架拆时间: 15分钟/4人;

(6)雷达兼容ADS-B 1090ES格式数据链,6级气象信息,具有图传上报接口,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可远程遥控,支持无人值守。

2、完成高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统技术和应用研究,符合国际民航(ICAO)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等相关标准。

3、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总体设计与集成方案,按照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系统的整体集成要求和进度安排,在国内典型机场完成机动多功能航管雷达系统的示范验证。

4、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1项。

5、申请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2项,申请相关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700 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2000万元。

- 43 -

课题12: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针对低空空域开放对各类通用航空飞行器可靠监视的迫切需求,研究低空空域航空目标监视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在低空试点飞行区域开展示范验证,以提高通用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1、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通用航空飞行特点,研究对通用航空飞行器实施可靠监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监视通信网络的设计与优化,提出能够对通用航空飞行器进行可靠监视及运行支持的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总体方案。

2、通用航空飞行器多源监视技术与设备

研究基于独立非协同式监视手段与非独立协同式监视手段的综合监视技术,实现对低空空域各类通用航空飞行器的可靠、有效地监视;研制低空监视雷达设备及红外监视设备,并与ADS-B地面设备集成,构建通用航空目标多源监视系统工程样机,实现对合作与非合作的通用航空目标进行可靠监视。

3、通用航空监视信息与飞行计划综合处理系统平台

根据对通用航空目标实施可靠监视的需求,研究多种信息源(多源监视系统、空管雷达、飞行计划等)的异类数据融合、通用航空目标的航迹跟踪与预测、综合告警(低高度告警、冲突告警、重码、非许可区域侵入告警)等技术,开发分布式的通用航空监视信息与飞行

- 44 -

计划综合处理软件平台,具备异类数据融合、飞行数据处理、系统运行状态的记录与回放、系统综合航迹输出等功能。

4、通用航空灾备支持系统

针对通用航空灾备运行保障需求,研制车载多源监视系统工程样机和车载监视信息与飞行计划处理系统工程样机。

5、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示范验证

选择典型通用航空飞行区域,对机动多功能监视雷达、通用航空飞行情报服务系统和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进行集成应用与示范验证。

二、考核指标

1、研发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工程样机一套(包括二套通用航空多源监视系统工程样机、一套通用航空监视信息与飞行计划综合处理系统平台、二套车载多源监视系统工程样机和一套车载监视信息与飞行计划处理系统工程样机)。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系统覆盖范围:≥ 120×120 km2(RCS=0.5m2);

(2)高度覆盖范围:≤ 1000 m;

(3)可监视的非合作目标速度范围:±10~±500m/s;

(4)目标处理能力:综合前400个,综合后200个;

(5)具有可扩展性,支持多种数据格式;

(6)具备系统间信息交换功能: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多系统间以及与空管自动化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功能。

2、通用航空多源监视系统工程样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 45 -

(1)最大作用距离:≥ 45 km(RCS=0.5m2);

(2)可监视的非合作目标速度范围:±10~±500m/s;

(3)数据率:30次/分钟;

(4)非合作目标的监视:

方位测量精度(均方误差)≤ 0.1°;

俯仰测量精度(均方误差)≤ 0.1°;

距离测量精度(均方误差)≤ 15m。

3、通用航空监视信息与飞行计划综合处理系统平台的主要技术指标:

(1)目标处理能力:综合前400个,综合后200个;

(2)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正确率:≥ 90%;

(3)数据率:≥ 30次/分钟;

(4)具备异类数据融合功能;

(5)具备飞行数据处理功能;

(6)具备综合告警(低高度告警、冲突告警、重码、非许可区域侵入告警)处理功能。

4、车载多源监视系统工程样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全部设备集成在单台车上;

(2)架设时间:10分钟/4人;

(3)具备“考核指标2”中的全部技术指标;

(4)具备有线方式及无线方式接入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的能力;

(5)具备自主供电能力。

- 46 -

5、车载监视信息与飞行计划处理系统工程样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全部设备集成在单台车上;

(2)架设时间:10分钟/4人

(3)具备“考核指标3”中的全部技术指标;

(4)具备有线方式及无线方式接入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的能力;

(5)具备自主供电能力。

6、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在典型通用航空机场和飞行区域完成通用航空综合飞行服务系统的示范验证。

7、制定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1~2项;

8、申请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10项,申请相关的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4900万元。

课题13: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与验证系统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 47 -

面向我国空管设备的自主测试、认证、校验的需求,突破飞行校验与验证系统的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与验证系统飞行校验系统工程样机,在典型机场终端区开展测试验证和应用示范。

1、空地协同的飞行测试校验平台总体技术

研究空地协同的空间定位及测试验证技术,提出我国飞行测试校验平台总体技术方案,制定平台与航空器交联规范,开展平台集成应用与示范验证研究。

2、航空导航、监视、通信新技术设备验证及测试校验技术 在已有传统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校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卫星导航着陆系统校验技术、区域导航RNAV校验技术、精密进近雷达校验技术、ADS-B空中监视技术校验方法。

3、机载校验设备自动标校系统

研究机载接收机自动化校准技术,搭建航空导航空间信号仿真系统,研制机载校验设备自动标校系统。

4、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系统

研究多源信号实时采集技术、时空配准技术、实时评估技术和高精度空间定位技术,研制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系统。系统具备我国主用空管设备的飞行校验能力,包括:仪表着陆系统、指点信标、全向信标、测距仪、一/二次雷达、精密近进雷达、航管自动化、精密近进坡度指示、无方向信标、VHF通信、区域导航、卫星导航、卫星着陆系统以及自动相关监视设备。

5、便携式飞行校验系统

- 48 -

研究便携式飞行校验系统,系统不需要对航空器进行改装,能够提供简易飞行校验能力。系统具备一/二次雷达、精密近进雷达、航管自动化及非紧密近进的卫星导航等设备的飞行校验能力。

6、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与验证系统应用示范

完成机载飞行校验系统的装配,对机载飞行校验系统、校验设备自动标校系统和便携式飞行校验系统进行集成应用与示范验证。

二、考核指标

1、研制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系统工程样机一套,符合ICAO Doc 8071 、Annex 10和Annex 14相关要求,兼容FAA 8200标准。工程样机满足入如下技术指标:

(1) 支持总线协议:ARINC429、CSDB、RS232/485/422、GPIB、

1553-B;

(2) 信号类型:射频信号(VHF、UHF、L-Band)、模拟信号、

数字离散信号;

(3) 通道数量:

1) 模拟通道:16;

2) ARINC429通道:32 /16;

3) CSDB通道:8;

4) RS232/485/422:8;

5) GPIB通道:4;

6) 离散信号通道:32。

(4) 数据同步精度:<10ms;

- 49 -

(5) 空间基准:

1) 空间定位误差:<1m;

2) 更新周期: <200ms;

(6) 测量精度:

1) 角度测量精度:±0.2°;

2) 距离测量精度:±0.1 海里;

3) 偏移测量精度:±0.01 DDM;

4) 信号功率测量精度:±2dB;

5) 测姿精度:俯仰:0.02°,横滚:0.02°,方位:0.05°。

(7) 测量范围:

1) VOR测量范围:200 海里;

2) DME测量范围:300 海里;

3) ILS测量范围:30 海里。

2、研制便携式飞行校验设备工程样机一套,可装备普通机型,形成卫星导航和监视的简易飞行校验能力,能够提供卫星导航非精密近进、一二次监视雷达、禁飞区、航管自动化空管设备的飞行校验能力。工程样机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1) 双频双天线结构,不需改装航空器;

(2) 校验科目:圆周、径向、近进;

(3) 角度测量精度:±0.2°;

(4) 距离测量精度:±0.1 海里。

3、研制机载校验设备自动标校系统样机一套,系统满足如下指标:

- 50 -

(1) 频率范围:10KHz-2.7GHz;

(2) 动态模拟科目:圆周、径向、近进;

(3) 支持总线协议:ARINC 429、CSDB、RS232/485/422、GPIB;

(4) 角度精度:0.05°;

(5) 角度分辨率:0.01°;

(6) 偏移精度:±0.0034 DDM;

(7) 偏移分辨率:±0.0005 DDM;

(8) 距离精度:±0.01 海里;

(9) 距离分辨率:0.01 海里;

(10) 最远距离:450 海里。

3、完成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与验证技术研究,符合ICAO Doc 8071 、Annex 10和Annex 14相关要求,兼容FAA 8200标准。

4、在民航局的统一组织下,依据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的总体实施方案,在民航典型机场完成飞行校验与验证系统的示范验证。

5、制定我国空地协同的飞行校验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草案)1项。

6、申请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20项,申请相关的软件著作权2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篇以上。

三、实施年限

20xx年至20xx年。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 51 -

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35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13000万元。

- 52 -

第三章 申请文件编制

一、申请函(格式)

根据《课题申请指南》,我单位称及地址)授权全权代表,提报下述内容:

1.我方愿意按照《课题申请指南》中规定的条款和技术经济指标,提供下列文件20份,其中正本1份,副本19份。

(1) 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2) 课题申报书

(3) 有关附件

2.我方愿意向项目组织单位提供任何与该项课题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3.有关本申请的所有正式通讯应致:

地址:邮编: 电话:手机: 法人(或授权代表)姓名:签字:

申请人名称:(公章)

二○一○年 月 日

二、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一)申请单位概况

名称: 电 话: 地址: 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及账号: 单位负责人姓名:

(二)申请单位简况

(联合申请单位在此处须分别对所有规定内容进行详述)

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历史沿革、批准成立部门等);

2.课题负责人的姓名、职称、技术简历、学术水平;

3.参加课题工作的科技人员数量、素质及专业构成;

4.近期从事同类研究或开发项目的名称及成果;

5.承担该课题的主要物质条件和经济状况(包括上年度财务

经营状况)。

1

三、课题申报书格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格式)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年七月

2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课题申报指南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

3.课题申报书用A4纸打印,正本1份,副本19份。

3

课题信息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4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臵、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5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6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

3.课题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配套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1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2 年 月年 月年 月年 月年 月 日 日 日 日 日

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

(盖章)

年 月

3 司(局) 日

十四、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意见

论证专家组负责人(签字)

或科技中介机构(盖章) 负责人(签字)

4 月 日

十五、项目组织单位意见

1.对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结果的意见;

2.对是否选择课题申报单位为课题承担单位的意见;

3.其他说明。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5

四、有关附件(格式)

1、申请单位承诺函

2、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3、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4、申请单位资格声明函

5、申请单位资信证明

6、自筹经费承诺函

7、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

8、申请一览表

6

附件1

申请单位承诺函

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作如下承诺:

1. 完全理解和接受《课题申请指南》的一切规定和要求。

2. 若被选中,我单位将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的

要求和相关规定签署课题任务书,并且严格履行相应义

务。如果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违约行为,则承担违约

责任。

3. 若被选中,本承诺函将成为任务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申请单位代表签字:

申请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7

附件2

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格式)(主持、参加)

(注:由申请方出具,并在本协议中明确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责任)

8

附件3

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9

附件4

申请单位资格声明函

我单位愿意针对上述课题进行申请。申请文件中所有关于申请单位资格的文件、证明、陈述均是真实的、准确的。若有违背,我单位愿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

特此声明!

申请单位代表签字:

申 请 单 位 公 章:

年 月 日

10

附件5

申请单位资信证明(格式)

(注:由银行出具)

11

附件6

自筹经费承诺函

(由多家单位自筹的可分别出具承诺函,注明分别自筹的经费数额)

特此说明。

申请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12

附件7

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

(格式)

13

附件8

申请一览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注:此表单独封装,封面注明申请课题名称并随申请文件一同送达。

申请授权代表(签字):

申请单位全称(盖章)

年 月 日

14

更多相关推荐: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

学号: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项目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二〇20xx年制项目负责人创业计划书模版第一章执行总结1.1项目简介1.2服务简介1.3市场分析1.4营销策略1.5管理策略1.6财务…

宁国市青龙乡中心小学“改薄”项目计划书1

宁国市青龙乡中心小学“全面改薄”项目计划书一、学校名称:宁国市青龙乡中心小学二、建设性质:改建、增添设备三、学校基本情况宁国市青龙乡中心小学位于宁国市青龙乡青龙街道,距离县城10公里,创建于19xx年,是原青龙…

论软件项目计划的制定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例2:论软件项目计划的制定摘要本文讨论了一个作者参与的软件项目的项目计划制订的若干问题.项目所开发的产品是一种智能电子教学设备,该设备可以实时同步地将用户在硬件端的书写内容显示在计算机屏…

项目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一、项目名称:敲开社会的钥匙二、项目内容:1、调查大一大二的课外业余生活时间2、与兼职同学面对面调查。3、编辑《20xx-我们的足迹,我们的梦》。三、项目宗旨:80后?是青涩的苦恼,叛逆的举止,桀骜不…

培训项目计划书-职场关系

Puhuifinance.com总部《职场沟通》课程培训项目计划书经过对总部端各个部门的抽查访谈,拟定培训调研问卷。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总部有如下问题,并对此提出以下解决建议。第一章现有问题:1、部门内沟通:小团…

安徽天籁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书(案例)

安徽天籁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书(案例)安徽天籁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书项目提交人:张锋提交时间:11/1/20xx个人简历:姓名:张锋(安徽天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性别:男年龄:28岁学历:大…

水利项目计划工作汇报

********今、明两年水利项目计划工作汇报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委、区区府高度重视…

制订软件项目计划的方法与策略

制订软件项目计划的方法与策略制订软件项目计划的目的在于建立并维护软件项目各项活动的计划软件项目计划其实就是一个用来协调软件项目中其它所有计划指导项目组对项目进行执行和监控的文件一个好的软件项目计划可为项目的成功...

产品项目计划任务书

计划任务书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起止年月承担单位盖章项目负责人电话主管部门地址邮编年月日一立项依据和目的意义1二研究内容及技术难点2三计划进度和考核指标3四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和效益分析4五项目组成员登记表5六合作形...

项目计划书word模版

文档编号SDP20xx02031文档版本101XXX公司开发部错误未指定书签编号SDP20xx02031版本101文档控制信息基本信息文档标题文档编号文档版本关键词修订人修订时间版本历史版本号100101错误未...

谈谈项目计划的重要性

谈谈项目计划的重要性经常听到有人发出计划没有变化大计划赶不上变化之类的感慨说这话的人肯定是没有做过计划或者是没有认真的做过计划的同志计划和变化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计划变化从何谈起有变化则恰恰证明了计划的重要性...

项目计划管理的六大步骤

项目计划管理的六大步骤一个完善的项目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儿通过六个简单步骤项目经理既可以制定项目计划同时也实现了项目的沟通和控制第一步向关键项目干系人解释项目计划并共同讨论关键因素项目计划是个在项目...

项目计划(7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