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著读后感

时间:2024.3.3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涞水县三坡学区马各庄小学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先生的办学心愿。

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得到爱。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当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爱奉献给孩子,用爱来灌注自己的事业,才是我们能真正给予学生的最好的东西。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也正因为如此,教育和培养好儿童,成了我们的千秋大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教师要做到“有 1

教无类”,在教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一位学生应是同样重的砝码。也就是说,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些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对他们“另眼相待”。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多年的教学使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好动的学生,让他们单独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确实是强其所难。为了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伤自尊心、学有所得,我让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积极参班级管里,但是他们具有表演的才能,此时我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演。这样使这些学生有了收获,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

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 2

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 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民办教育更应如此。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学校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都可以称之为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可以说是事 3

关教育成败。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会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在集体中得到教师接纳的学生,往往积极乐观,充满信心,容易产生于社会、集体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观。相反,一个在集体面前遭到教师另眼相看的学生,则会在学习、生活上心灰意懒,在行为上违规、违纪。因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爱、接纳。

一、接纳一切学生。

教育不是单纯的精英教育,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因而,我们要接纳一切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是学生进步的支柱,发展的希望。作为教师,不仅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鼓励,而是要能正确对待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缺点。我班上有一位学生,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从小缺乏教养,十分顽皮,成绩又差,但在体育方面非常突出。我在众多的缺点后面终于发现他这个优点,并以此鼓励、引导,推荐他担任体育委员,帮助他确立做一个有文化的合格学生的志向。通过反复做细致的工作,这位学生最后评上了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成绩也达到了良好的水平。如果只抓学生的缺点,那师生心理对恃是在所难免的,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就会变得更困难。

二、接纳学生应该是全面的。

接纳学生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要选择适当的问题,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信心,要善于用各种机智方法作一些引导和启示。即使学生是在回答不下去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努力,相信在下一次回答中成功,尽力避免“后进生”在公众场合处于尴尬境地。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不仅表现在课堂 4

上等公共场合,还渗透到日常与学生的随意接触中。通过平时的拉家常、交流信息,是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他们不仅能体会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还能揣摩教师的一些自己未曾注意的非言语行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他们都会有特殊的涵义。我班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你好久没有对我微笑了,也没有提问我了,是不是由于我那次迟到了。老师,我一定向鲁迅先生学习,保证以后天天早到校。”其实,我不是故意不理他。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对学生的情绪影响都是很大的,这需要我们时时保持一份爱心,去接纳、关心每一位学生。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每次听到这首歌,心中都会不由地产生那份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无数次弯腰,无数次微笑,他们不辞辛劳地守护着身边的小天使,给他们爱的呵护,心的抚慰。多年来,我一直被感动着,并默默许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今天梦想终于成真了,我兴奋地高声呼喊: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我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莘莘学子,但喜悦之时,我担心稚嫩的我无力面对时刻的挑战,害怕缺乏经验的我无法马上胜任繁杂的教育工作。我开始彷徨,我渴望鼓励与帮助。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久的新教师,我开始摸索,开始前进,开始自己人生中一次新的征程。

一提到教育与爱,在小学的生活中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幼儿“像妈妈一样的关怀”,和蔼可亲地对待幼儿,其实,教育意义上的爱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护,教育与爱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教育”。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不断的给予孩子不同的爱,要时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权力的象征,教师没有权力禁止孩子做一些 5

事,也没有权力收回你的爱或挖制其程度。在对待孩子们的同时,不要偏激地理解你的爱,不要认为爱孩子是规定,是任务,而是要从内心真正理解后再去爱,这样的爱才是最真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老师要反思自己一天工作中对孩子的爱是不是最真的,有哪些不足,这样以便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

细细的体会后,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上,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原则,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否则必辱使命。我们要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做到乐教勤业。我明白了教师就是为人师表,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有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我们要热爱学生,因为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没有牛顿那样伟大,不敢奢望能有他那样的成就,但我想,这些成功的经验,至少能给我们青年教师一个较高的起点,缩短了我们探索真理的路途。身处新时代,就得与时俱进,应当有新的信念,新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校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自己不落后!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要健康地成长就要遵循这几个规律。职业理想是成功的要素,要把个人的奉献与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教育理念是成长的关键,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成长的基本要素,教育实施能力是成长的核心要素,环境是成长的外部要素。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工作态度,组织教育能力和人际关系。作为青年教师要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尊重前辈,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同时还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 6

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当一些学生辍学,是否反思自己将爱洒向他的心间去了呢?有一个乡村女教师为走访学生翻山越岭,不幸摔伤,但第二天又冒雪走访了,她硬是以满腔的爱找回20多个辍学生。我们能否用自己的爱将孩子牢牢留住,不让他们流失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7

8


第二篇:《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读后感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读后感

综文组 冯国英

英国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用睿智的目光完成了一整套概括人类所有知识的“综合哲学”。斯宾塞的教育学说是与哲学观点和社会观点分不开的。他认为教育是“为我们准备完美的生活”他从个人的利益的角度,说明科学知识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今天作为教师的我,在拜读了《教育论》后,有许多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在斯宾塞看来,建立了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不等于说儿童就可以自发地充分发展其心智能力,很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了。在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还必须选择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符合儿童“心智演化的自然过程”。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他1854年发表的论文《智育》一文中,主要内容有:

第一,教育必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即教育要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提倡教学要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识能力。斯宾塞提出的三个具体教学方法,体现了他的“施教的根本原理”。斯宾塞认为,只有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才能使儿童顺利获得科学知识,发展心智能力;只有从分辨事物和动作的大概开始,才能逐渐进到更细致更明晰的分辨;“讲授原理的时候要通过事例,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斯宾塞在教学方法中注重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体来讲,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他主张采用两种途径:(1)“早期的感觉培养”,(2)实行教学,

二者相互前后衔接,相辅相成。他特别提出要给孩子足够的、多样化的刺激和遵循儿童的自身的发展规律。

斯宾塞反对那种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法,大力推崇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外表,又能理解知识的实质;不仅知晓研究的结论,又能了解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这是演绎法所做不到的。在方法论上斯宾塞虽不能辩证对待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关系,但在当时有其重大改革意义。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张自我教育、终身教育。他认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而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每个人的心智必须多少照同样方式取得进步。”因此,“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原则是使学生能正确地教自己”。为此,斯宾塞极力主张自我教育,要求在教育中给学生“讲的应该尽量少些,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增强知识的巩固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这种学习不是离开学校时就停止了,而是终身继续他们在青年时代开始的自我教育”。这一主张对于我们今天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兴趣发展。他坚决主张一切教育要有乐趣。认为判断某教育原则和方法是否“可行称好,关键在于它是否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愉快的兴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所喜欢的智慧活动是对他有益的,不喜欢的就是有害的”。可见,斯宾塞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使笼统的“自然教育”具有更加充实的内容和理性的指导。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在教育过

程中培养心智成长的艺术信条。斯宾塞在教学中通过唤起儿童对问题的兴趣,主张通过自己的活动甚至失败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创造性的萌芽。教师的指导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传授一般的原理、规则,自己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教育思想,对他那个时代乃至今后的教育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体现了时代的、科学的精神,又暴露了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的历史功绩时不应该忽略的方面。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专著读后感

教育专著读后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仅用两天时间就读完了作家王宏甲的著作中国新教育风暴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看得眼睛发胀仍然手不释卷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部类似于长篇报告文学的教育专著作在我的脑海里内心深处留下...

教育著作读后感20篇(2万字)

一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049说实话我才只看完了他的手记一就被其中所记录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动几次不知不觉地热泪盈眶如果说单纯的理论套套谁都懂那么李镇西老师触动读者心弦的则是一个个朴实真挚载满真情的案例记录着他与学生...

教育教学论著读后感

教育教学论著读后感20xx0219203954转载标签教育在这段时间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在...

教育论著读后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涞水县三坡学区马各庄小学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

教育论著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毛泽东同志盛赞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女士则称其是万世师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基础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历久弥新的我把陶行知教育名篇放在案头随手就能翻阅的地方每...

《教育论著百篇》读后感

教育论著百篇读后感周晓礼陶行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

教育著作读后感

教育著作读后感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

教育著作读后感

教育著作读后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拥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但由于理论欠缺不能变成文字使自己好的经验不能与人共享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再加上自己思想作祟我不行人家是名家我不行究其原因说白了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教育理论不足...

教育专著读后感

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

教育名著读后感两篇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

教育专著读后感

教育专著读后感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更是一种享受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时代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喜爱看书的人在减少打游戏聊天的人在增多为了让读书活动轰轰烈烈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我拜读了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代玉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

教育论著读后感(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