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有机学习的技巧

时间:2024.4.20

思维导图-有机学习的技巧

勉强的学习者

你们可能对这种人很熟悉,每天他从6点开始,一直勤奋地学习到午夜。6点钟,他走到书桌前,慎重地安排好每件事,这样学习时就可以按部就班。物品各就各位,他再次谨慎地把物品清理一次。然后他想起早上还没有来的及细看的报纸。是的,他得学习了,但是在安定下心来干完手头工作前,最好把这样的琐事处理一下。

于是他离开书桌,拿起报纸浏览,并且又发现有太多趣闻值得一看。看完后,他又注意到娱乐版。这时,他认为今晚最好该作第一次休息了-也许8点钟到8点30分之间有个不错的半小时的电视节目。

他从报纸上查到了那个节目,节目事实上从7点就开始了。

他安慰自己说:“好了,今天我够辛苦了,节目刚开始不久,我也该放松一下,这样我才能定下心来看书。”接着的节目他原先想像的要有趣的多,所以等他回书桌旁时,已经是7点45分了。

但他仍在桌旁转来转去,泰然地敲着书。突然他想起该给一个朋友打个电话,这也像报纸上的趣闻一样,最好在正儿八经的的学习开始前,先处理一下。

与朋友在电话里谈得很投入,时间又比预计的长,然后这位无畏的学习者回桌旁,表上的时针一指向8点30分。

到现在,他真的坐下来了,翻开书,决心好好看看。他也真的开始看书(通常是第一页)。没一会儿,他突然感到又饥又渴,这真糟糕,如果花太多时间去弄吃的,喝的,那么他就没法集中看书,他影响学习了。

吃点快餐显然是唯一解决的办法。一有这么个念头,头脑里立刻展开一个以美食为中心的心智图,脑中充斥着愈来愈多的美味,于是快餐最终变成了盛宴。

扫除这最后一个障碍,他又回到桌旁,想着再没什么会干扰学习了。于是又盯着第一页书的前两行?? 胃沉甸甸的,肚子一阵胀痛,睡意也袭来,此时还是看半小时的节目好,等看完节目,食物也该消化完了,也休息好了,就可以真正下决心来看书了。

12点钟,我们看见这位在电视机前沉入梦乡的学习者。这时,如果有人走进房间,惊醒了他,他马上想到,事情还不太糟,毕竟他休息好了,也吃好了,还看了一些有趣的节目,又跟朋友保持着联络,看了今天的报纸,一切障碍都清除了,那么明天早上6点?? 学习恐惧症

以上看来好笑,但其中包含的意义都很深远严肃。

一方面,它令人振奋,这个人人都有过的经历证实了那些久被怀疑的事实:人人都有创造与发明的能力。没有必要去担忧的这些能力。在这位勉强的学习者身上,他的创造力只是应用的不当。为了避免学习,他为自己编造了花样翻新的种种理由。而这恰好又证明,每个人都有创造的天赋,只是要应用到正途!

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也包含了令人沮丧的一面。它让我们看到我们在面对学习教材时所体验到的,那种很普遍的畏惧感。(目前,人们更注意强调知识、信息,而不是人,结果人们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当今,信息与知识的爆炸令人目眩,但是个人能力问题仍在被忽视。要想适应目前的形势,他该掌握的不是更多的“硬性的事实”,而是处理知识及学习知识的新方法——即用其天赋去学习、思考、记忆、创造及解决问题的新方式。)

这种勉强与恐惧源自考试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孩子们被强制学习学校选定的教材。他们都知道,教材比故事书、小说难多了,而且还意味着大量的作业。他们还知

道,将会有许多的考试来检验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材书太难,让人沮丧,还意味着作业,也让人可怕。他们直觉地认为:他们不可能读好书、记好笔记、并将所有的一切都记住。

在三个难题中,考试是最可怕的。我们已经知道了,恐惧会干扰大脑正常的工作。所以,很多人在考试时几乎难以下笔,尽管他们对课本的复习很彻底。有些人完全可能解答一些题目,但是他们的思维停顿了,所学的知识几乎全都遗忘。还有一些极端的情况,人们看到他们整整两个小时奋笔疾书,以为在忙着答题,拿过试卷,却发现满纸不过是反反复复写着姓名或某个词语。

在这种恐惧心理的压迫下,孩子们有两种情况:要么坚持学习,正视恐惧心理;要么放弃学习,准备面临另一些后果。如果坚持学习,而且仍然很糟糕,他只能向别人证实,自己是“无能的 ”、“傻瓜”、“白痴”、“笨蛋”。而事实上,他之所以糟糕,不是自己笨,而是这种教育体制不合理。

如果他放弃学习,情况又不相同,尽管考试不及格,他却能安慰自己,他之所以考糟了,是因为他没有学习,也对这些玩意不感兴趣。

他是通过以下方式使自己放松的:

1、他回避了考试及对学习所必须的自尊的伤害。

2、为不及格找借口。

3、他在孩子群里赢得了自尊,因为只有他最抗击这一切。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孩子往往成为孩子王。

我们同样发现,即便那些坚持学习的孩子中,有些也保留着与放弃学习的孩子同样的心理。他们也会找借口,原谅自己只得了80-90分而不是满分。

新旧学习方法对比

以上所述的状况,无法让每个与之有关的人都满意。他们提出了种种理由,但导致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结果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要求人们掌握学习技巧及知识的方式都不正确。

孩子们被包围在太过庞杂、混乱的各种功课与训练中,他们得学习、背诵、理解阵势庞然的一大堆名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动物学、植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地理、三角学、古生物学等的教科书。有的是大量的日期、理论、事实、姓名及一般常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包围在各种知识的海洋中,被给予、被灌输——学生只是简单地被给予,努力去吸收、去记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太关注每门功课包容的知识,也太注重以简化的顺序或预先调整的形式,比如标准试卷或正式论文,让学生反馈这些知识。这种方法也反映到中学、大学、高等学院及教材中推介为标准的学习方法中。这种方法往往以不变应万变。不同功课的学习都认为可以用相同方法进行。如,人们普遍建议,课本需通读三遍才会有全面的理解。这是其中一个简单的方法,但即便是一些更高级的方法也是很僵化的,简单的学习方法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中一再被重复。

很显然,诸如以上这些方法并不能成功地应用到每一门功课中,文学评论与高等教学的学习方法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合理地学习,我们必须注重方法,而不应强行以同样的方法套用到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去。首先,学习者本人应该是中心。以此为出发点向外延展,而不该让他被书本、公式、考试所包围。首先要致力于教授学习者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教他一些注入眼的工作方式、记忆的特点、如何思考、如何做笔记、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等。

有人提醒道:当今社会,我们周围的几乎每件东西,包括最简单的机器都有说明手册、操作指南。但对于万物中最完善、最复杂、最重要的人类大脑而言,却没有任何说明。我们也需要有自己大脑的“操作手册”,告诉自己如何启动自身高级的生物电脑。思维导图便是我

们大脑使用手册。

如果我们转变重心,从强调知识转为强调个人应如何吸收自己想要的信息、知识,那么,前

面所述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人们将致力于学习与记忆那些有趣而又必要的任何一种知

识。知识不再是“被教”或“被填塞”,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在自己认

为必要的情况下寻求帮助与指导。(在新的教育体系中,重心转移,不再只注重灌输各种知识,

而首先教他了解自己的一切——如何学习、思考、记忆、创造、解决问题等。)这种方式的另

一长处是,使教与学双方都更轻松、更愉快,因而更见成效。这种关注个人及能力的方式的

另一长处是,使教与学双方都更轻松、更愉快,因而更见成效。这种关注个人及能力的方法

最终可以将学习摆正到一个更合理的位置上去。 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

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缩写为MMOST)分为准备与应用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四个

小部分。

准备 浏览

限时与定量

与主题有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与主题有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应用 总览 预习

选读

复习

首先提请注意的是,尽管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着,但并不指其重要性的先后顺序,

这个顺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调换的,而且据教材的需要会有增删。 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准备

这一部分包括:

·浏览

·限时与定量

·与主题有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提问与确定目标 浏览

在其它工作开始之前,对于要看的书或杂志看一下或浏览一下是很重要的。但必须是随意的,

快捷的,一页页跳着看,找出对书的大致感觉。注意书的框架与结构、难度水平、图解与说

明的比率、结论的位置、文章的概要及总结部分等。总之,其方式要像到书店选购书、或在

图书馆找书、挑书时一样。总结部分等。总之,其方式要像到书店选购书、或在图书馆找书、

挑书时一样。 限时与定量

这两项计划可以同时决定,因为二者的原理是相同的。

坐下来看书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决定看书时间的长短,及在这个时间阅读的篇幅与数

量。

限时定量阅读的理论依据是完形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家发现:人脑有完善事物的强烈倾

向——当我们还是幼儿时,都有学习语言、以便用它来帮助我们感知或形成对周围环境的完

整认识的欲。

在学习中,限时定量能立即给我们指出时间与数量的范围及终点或目标。同时还有另一长处,能使我们将所学的内容正确地连结起来,不致散乱和不相关。

让我们以听演讲为例。一个好的演讲者,在详述一大堆难懂的论题前,往往会先告知演讲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并说明每个论题所需的时间。因为有了向导,知道什么时间完成哪些内容,自然而然地听众会发现更容易跟上他的演讲节奏。

记号,以明确读书量。使自己在指定范围内前后参阅。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消除那种潜在的莫名的

建议在确定的开始与结束部分的前后,夹一张大纸做记号,以明确读书量。使自己在指定范围内前后参阅。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消除那种潜在的莫名的恐惧感。如果事先没有做任何计划,,一头扎进一本厚厚的书中,读者不由会有压迫感,时刻想着最后必须看完的页码。每次一坐下来,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还有厚厚好几百页书要看。因而不断有种真真切切的恐惧与压迫感。相反,如果在安排好的、一定的时间内,合理安排看几页书,他会潜意识地自我暗示,任务很轻松,而且肯定能完成,因而最终能坚持看完书。二者在情感与取得的成绩上都将不 同。

限时定量阅读,还与读者的体力分布有关。

想象一下,你决定看两本小说,尽管有了些进展,头半小时感到很吃力,但从这个时侯开始,你会发现,理解力开始提高,进展越来越顺。

这时,你是否应该靠在椅背上,稍作休息?

或者是以这种新的和更好的节奏继续学习,直到这股冲劲消失?

被调查者中90%以上会继续,而在少数休息的人中劝导别人也休息的更为数极少。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时最好的做法是休息一下。对于这一点,尽管理解能力会继续提高,但如果不休息,对已理解内容的记忆量即会下降,学习时间持续20—50分钟,然后适量安排休息,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学生为应付高考而连续学习5小时,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早该过时了。理解与记忆并不同步,他们中的许多人未能通过考试也印证了这一点。

有很多理由说明,休息本身也是很重要的:

1、休息让身体得到体力调整和精神放松。在学习中,

松弛紧张感是很有用的。

2、使理解与记忆的步调保持最和谐的节奏。

3、使我们找出所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使之有机联系起来,而不是纯粹为学习而学习。记忆随时间增加而减少,在每次休息时,我们对刚学习内容的记忆将会增加,并在随后的学习中仍处于顶峰状态。这就意味着:不仅学习时间安排得当可以增加记忆,而且休息时间安排得当,更能使记忆量增加。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可在每次学习的开头和结尾,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并预习将要阅读的知识。

虽然我们花了很大篇幅来解释阅读时限与限量的必要性,但作出这一决定本身却极其简单,当你快浏览完毕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也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

与主题有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确定了学习任务之后,接下来尽快写出你对这个主题所了解的一切。做这一练习时,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分钟。应该以关键字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作注释。

这一练习的目的,是要使注意力集中,避免精神涣散,并“设置”良好的精神状态。“设置”这一术语指的是使大脑集中于重要的而不是琐碎的知识上。在你花了2分钟时间从记忆

库中搜寻有关信息后,你将会更多地考虑学习材料,而不会再去想随后要吃的草莓冰淇淋。从这一练习的时间限制为2分钟来看,很明显,模型中不可能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知识—-2分钟练习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激活存储系统,并使大脑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上。有人会问:“我对主题一无所知与知道得很多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对于主题有关的知识了解很多,那么应该用5分钟的时间勾画出一个模型,它包括了主要的分支、理论、姓名等,并且与主题连接起来。因为脑比手快,所以在写的过程中,内容之间的一些较小的联系也会被心灵的眼睛“看见”,那么好的精神状态与方向就能调整出来了。

若所知甚少,那么花2分钟时间写出你所知道的事项,并加上其它看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与主题有关的信息。这将使读者能尽可能地贴近主题,并防止他们在这种情形下感到不知所措。

这种方法不仅能立即在学习中应用,并且只要用模型知识不断操练,你将会受益无穷。首先,通过收集,可获得自己感兴趣领域最近和最新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切实地了解自己到底知道些什么,而不是让自己永远处于不了解自己到底知道些什么的尴尬状态——“我就要说出来了”,但却说不出来的综合症。另外,这种反复进行的回忆与综合练习,在那些需要能力的场合——如考试、即兴演讲、回答现场提问时,将 起很大作用。

这5分钟的练习结束后,马上转入下一步。

提问与确定目标

对某个主题知识有了最新的思维导图之后,建议下一步确定自己到底想从书中得到什么。这包括你在阅读时想得到答案的那些问题。提问应围绕你的目标、并像做知识笔记一样以关键词与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很多人做这部分工作时,宁愿用不同彩笔在现有的思维导图上添加问题而不愿重新画图。

这种练习与以上记录信息的练习一样,也是为了调整好精神状态。其时间也不要超过5分钟,你可以边读边增加问题。

为说明这一点,让我们做个试验,将一群年龄、教育程度、能力都相当的被实验者分为两组,每组给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时间。但是,告诉A组,他们将被全面测试,看看他们对书上所有内容的了解,请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告诉B组,他们只测试贯穿书本的两三个主题,也请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

事实上,两组都要就主要内容进行测试,但看来好像B

组是就主要问题进行测试,对A组不太公平。

可能也有人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似乎B组在主要问题的测试上要强些,而A组在其它内容的测试上强些,但两组的最终得分可能是相同的。

令人惊异的是,B组不仅在有关主题的问题上得分高,就是其它内容的测试上得分也高,故而总分比A组高出许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主要问题与目标像一些巨大的钩子,将所有其它信息也拉拢了。换句话说,这些主要问题与目标起着中心联系的作用,使得其它信息的获取变得容易。 而A组被指示去获取一切,反而没有了明确的中心来连接信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漫无目标地摸索。这种情形就像一个人有太多的可选项,反倒让他没了主意;或者是相反,想抓住一切反而一无所获。

可以看出,提问与确定目标,像前面的章节所述的那样,当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其背后的理论之后,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必须强调的是,这些问题与目标确立越准确,那么读者在下一步应用部分中会做得越好。

思维导圈有机学习技巧——应用

这一部分包括:

.总览

·预习

·选读

·复习

总览

人们使用学习书本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大多数人在接触新课文时,都是从第一页开始阅读。建议不要从第一页开始阅读新学习的材料,以下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假如你是一个拼板游戏爱好者,朋友来了拿着一个大盒子,盒上包着纸系着绳,她说这是送给你的礼物,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漂亮,最复杂的拼板游戏”。你谢了她,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你迫不及待地想投身到游戏中去。

以下是列出的步骤:

1 回到屋子;

2 解开绳子;

3 打开包装纸;

4 去掉绳子与包装纸;

5 看盒子上的图案;

6 看说明书,注意拼板数目与尺寸;

7 估量完成的时间;

8 计划休息与吃饭的时间;

9 找一个大小合适的平板放拼板;

10 打开盒子;

11 把盒中的东西倒在平板上或一个专门的盘子里;

]2 再检查拼板数与说明书上是否相符;

13 将所有拼板放到左上角;

14 找出边、角板;

15 按颜色分类;

16 拼入最显而易见的部分;

17 再继续拼人;

18 留下难的(因为随着整体图案越来越清浙,及拼入的板的数目不断增加,那些难拼的板子越容易通过上下结构找到相应的位置);

19 继续,直到完成;

20 庆祝!

这个拼板游戏的步骤也可以直接应用于学习中,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要坚持从第一页开始学习,这正如你在拼板开始时,不必坚持要找到左下角的某个板子,好像只有从那个小角落出发才能一点点拼完。

当我们学习课文,尤其是那些较难的课文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我们辛苦地从头到尾看书前,好好把握内在的东西,我们的“总览”即是完成这项工作的。这好比我们在拼板前先看图,读说明书,找出边、角板一样。这就意味着,在学习文章的上下文时,应迅速翻阅书本,从中找出那些常规印刷字体之外的东西。在此过程中,请注意使用视觉导引物。

一本书在“总览”时应涉及的方面有:

结果 表格 副标题

大意 内容表 日期

结论 旁注 斜体词

空格 图例 图表

词汇表 大写字母 脚注

封底 图片 统计

其作用是让你对书的图解部分有更好的认识,不用浏览全书,只是选择相对容易理解的部分。画出你的思维导图中的中心图象并写出主要分支。

“总览”时,必须用笔或其它视觉导引物,这点非常重要。

让我们解释为什么必须用导引物。若没有辅助物,眼底只留下图案的群体轮廓,拿开图,脑中仅有一个模糊的视觉记忆,而且不断受干扰。人眼的移动轨迹不可能与原图的曲线相同。若使用了视觉导引物,那么眼睛的移动将更接近原来的曲线,记忆也会由于这些因素而强化

1 视觉记忆本身。

2 眼睛移动的视觉记忆更接近原图。

3 胳膊或手追踪图中曲线而移动的记忆。

4 跟踪的节拍与运动的视觉记忆。

通过辅助物的帮助而获得的总体记忆比那些不用辅助物获得的记忆强得多。你们会看到这么个有趣的现象:会计们在看账目的,不约而同地用钢笔沿着一行行、一栏栏的数字划下去,他们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因为没有辅助物,他们的眼睛很难严格按照直线运动。 预习

学习应用的第二部分是预习,涉及“总览”时未涉及的部分,即书本中的文字部分,就像在拼板游戏中将颜色相同的归类一样。

预习时,注意力要集中在各段落、章节甚至全书的开始、结束部分,信息往往集中在这些地方。

研究一篇长的学术论文或一本复杂的课本,可以先看“概要”与“结论”部分。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信息的实质,这正是你要找寻的,这样你就不会费时费力而又不得要领。

获得了文章的实质内容后,下一步很简单,就是检验这些“概要”是否总结了文章的主体。在预习时,可像“总览”时一样,不必看全部内容,只是集中看那些特殊部分。

“总览”后.要预习的内容,在思维导图上再添加相应的信息。

这一章的作用不能忽视。一个牛津的学生花四个月时间拼命看一本500页厚的心理学书。看到450页,他要绝望了,到最后他想“抓住”的信息量太大,不等看完,他已快被信息淹没了。

原来,他是从头看到尾,虽然快看完,却连上——-章讲什么都不清楚口这完全是因为没有看书的概要!如果他一开始就这样做了,那么他会为自己省去近70小时的阅读时间,20小时做笔记的时间,还有几百小时的担忧。

总览与预习时,必须注意有所选择与摒弃。很多人仍然习惯于强行看完书中一切,看书应该像听演讲时——样,演讲者滔滔不绝地讲—些乏味的东西,时而举太多例子,时而离题或犯些错误,而我们听时会有所选择、批评、纠正与忽略。

选读

在总览与预习后,假如要寻找其它信息,则应选读材料,正如拼板游戏的边界与彩色区已拼完后,接着要拼那些遗留区。因为在前面几个阶段中,大部分重要信息已经获取,所以不必再全面阅读。难点或不完全知识点

预读完毕后已经覆盖的部分。当你继续下去的时候,把相关信息填人思维导图中。

我们会注意到,即使在精读阶段结束后,仍会有未完成部分,我们最好避开,跨过那些难点,不要只从一面强行去解决难点。

再联想一下拼板游戏的过程就会清楚为什么要如此:迫使大脑强行找出与难点相应的拼板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就如勉强将板拼人某一块,或用剪刀去剪,这都是徒劳无益的,而且难点对其随后部分的理解并不总是很重要,而撇开不管则有以下诸多益处:

l、如果不急于立刻处理这些难点,大脑潜意识就会有时间集中注意力去解决(大多数读者考试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有些问题一时难于解答,只有在做完其它题目再回头时,答案自己蹦出来,难题显得出奇的简单)。

2、如果回头再攻难点,那么可以从两面思考。除了它明显的优势外,还可以从上下文参照来考虑(正如拼板中难拼的板子),使大脑自动发挥更大优势去填空。

3 、撇开难点,继续向前,可以放松情绪,避免传统 从图43中,我们会注意到,即使在精读阶段结束后,

最后一点附带作用是,它能使学习成为一个更有创造力的过程。

纵观任何一个规律的发展历史,它总是由一系列相当规则的、按逻辑关系连接的小进程组成,这些进程总被一个大的飞跃所打断。

那些“大飞跃”的倡导者们凭直觉感知了这些新的进步(充分运用左右半脑),但随后他们就被嘲弄。伽俐略、爱因斯坦就是如此。当他们——步步解释他们的理论时,别人也慢慢地接受并理解了。一些人早在解释之前,另一些如革新者则接近了他的论断。

“跳出难点”,随后再回头。这样读者可以从“其它”角度考虑问题,信息量也更大,便于问题的解决,而且“难点”对于理解其后的内容往往并不很重要。

以同样的方式,这些革新者跨越大量的有序步骤,以那些最早认识其论断者同样的方式去做。学习者若也能跨越一些小区域的话,那么,他就会有更大的余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天然创造力与理解力。

复习

完成了总览、预习与选读后,若还有内容有待发掘,还有疑问要解答,就有必要复习了,这个阶段就是完成仍未完成的部分,并将那些值得注意的内容重新斟酌一番。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从前认为相关的那些内容只有不到70%虽终会派上用场,然后再进一步完成你的思维导图。

课文笔记与思维导图

笔记主要有两种形式: 1、注释在书上的笔记;

2、不断扩展的思维导图。

一、注释在书上的笔记包括:

l、画线;

2、由课文内容激发的个人体会;

3、重点评注;

4、在重点或值得注意的内容旁画直线;

5、模糊或疑难部分画曲线或波浪线作标记;

6、有疑问部分划问号:

7、精彩部分画感叹号;

8、用自创的符号对那些自己有关的部分作标记;

9、书边的小思维导图。

直线标注重点或值得注意的材料

曲线标注难点或不清楚的材料

若书便宜,可以直接用彩色符号在书上做记号,若书很珍贵,可以用软铅笔做记号,那样对书的损坏就会大大减少。

二、不断扩展的思维导图

当你用思维导图方式表示课文的结构时,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与拼板游戏中一点点按图拼凑的过程很相似。早期阶段,你很难知道哪些是真正值得注意的,所以完美的思维导图往往是在后期阶段完成的。

首先,我们从一个能抓住材料本质的中心图象开始,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外发散,以副主题的标题或主章节的标题为主干,再以此向外延伸第二级,第三级?

边读边扩展思维导图的好处就是能将大量的未定信息具体化,综合化。有了这个不断扩展的思维导图作依据,你就能迅速地回顾、参考已阅读的内容,而不必再重新一点点地翻回头来看。

在进行了基本学习后,思维导图能使你明白什么是主题,哪些仍很混乱,并弄清一个主题与另一个主题在什么地方产生联系,这样,你能保持创意性:将已知的知识融会贯通,认识其与其它部分的相关性,在有争议及混乱部

分做适当的评论,学习最后阶段重把从课文中摘录的笔记以思维导图方式完成,并找出内在联系,以此作为以后学习与复习的基础。

完成这最后阶段,正如做完拼板游戏,你该庆祝一—!这听来很滑稽可笑,但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将完成学习任务与庆祝联系在一起,那么学习将变得更为愉悦,更能热情高涨地完成学习任务。

若学习计划顺利完成,建议保留“主”思维导图,它能概括文章的主干与结构。 连续的复习

除了即时的复习,连续性的复习也很重要,请参照“记忆”—‘章中已讨论过的有关内容进行连续的复习。

很明显,记忆量在学习结束后并不是立刻跌落,而是先上升,再持平,最后陡跌。 在记忆量开始跌落时,立刻复习,使记忆量——直处于顶峰状态,并融会贯通,使之保持一两天,如此类推。,学习记忆量先上升,最后陡跌。在学习后遗忘很快发生,同时 曲线图表明,复习怎样可以把这种遗忘变为有利的情况。

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小结

不能将整个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法,看作是一步接一步进行的,而应看作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向学习材料的逼近。它们的顺序是可以调整的。如,在限定看书时间前可以先确定学习任务,在决定看书的时间与任务前,你可以对主题先有所了解,因此与主题有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应该先完成;提问应该是在准备阶段或稍后的任一阶段;如果是数学或物理书的话,书中就不必有概要,因为这样不合适或者会造成多次重复。(一个学生发现,连续四周用提问技巧快速地浏览四章研究生数学,每周25次,比起每次费劲地看一个公式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难点他也是跳过去。)预习可以取消或分成几段;选读与复习显然也可以根据需要

多进行几次,也可以取消。

换句话说,任何主题和每一主题的任何课文或书籍,都能以最适合于它的方式逼近。对于每一本书,你都将带着不论其多么艰涩,你总会获取一些基本知识的认识,去为它选择一些合适和必须的独特方法。

这样,学习就会是一个有个性、相互作用、不断变化与积累经验的过程,而不是刻板的、

没有个性的和乏味的繁重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表面看来,以“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进行阅读似乎反复看书很多次,而实际上,按照这种办法阅读,大部分章节平均只看一次,只是对重点部分进行有效的复习。

相反的,那些似乎“只看一遍”的阅读者,实际上不止阅读一次,而是无数次重复阅读。他认为自己只看一遍书,是因为他每次在吸收一条信息后再吸收另一条。但他没意识到,自己在无数次地回视,反复斟酌难点,故而整体知识结构松散,而且由于复习不充分而容易遗忘,这样每本书或每个章节他往往实际上读了十几次。

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法以让你的大脑越学越轻松的方式,带你轻松、愉快地步入知识的殿堂,并使你从一个勉强的学习者变成一个像爱德华·休斯一样孜孜不倦的好学者,几百本几百本地吞书!

更多相关推荐:
思维导图学习心得

思维导图学习心得思维导图是因为公司要求学习而需要买的一本书但却在我这里的图书馆买不到当我认真读过后最先想到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要非常感谢公司的培训部的大力推荐让无知的我真正找到了一种学习方法能够弥补过...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

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读画出好成绩心得体会被誉为千年巨脑的达芬奇20世纪最伟大创造天才爱因斯坦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者牛顿诺贝尔化学物理双料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等这些天才的思考方式竟然惊人的相似他们记录思考的过程并非我们想...

思维导图学习有感

思维导图学习有感作者邵年华人气回复180发表时间20xx0417204625近两天我在学习思维导图的内容及制作在同事的热心帮助及自身的努力下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张思维导图仔细欣赏自己的作品虽然制作时既不熟练...

思维导图课程个人学习总结及建议

思维导图课程个人学习总结及建议AP0933102陈梦荣刚开始选修思维导图时并没有太多想法,因为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朱老师之前教过我们数据库,我很喜欢朱老师的教学方式。她的课堂能让我轻松愉快地接收知识。因而…

思维导图应用心得体会

浅谈思维导图教学应用心得体会茹佐联校乜晓娥一、背景介绍本次国培中我学习了触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我知道了“思维导图”这个学习的工具。知道学校的教学方面很多都应用了思维导图,然后自己才在网上、书籍和与其他教师的…

思维导图学习心得

学习思维导图的心得很有幸参加公司安排的思维导图的学习在此首先感谢公司提供的此次非常风趣且实用的学习机会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用思维...

学习“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体会

学习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体会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和发展一个人健全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凡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

浅谈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一些体会

浅谈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一些体会南沿村完小高占杰一背景介绍接触思维导图是在我教学课余时间有一次不经意的翻看过一些教学著作在学习过程中我知道了思维导图这个学习的工具但可惜的是只学习了皮毛而又一直未把它应用于自己平时...

思维导图的学习心得 禅城实验高级中学林俊歆

思维导图的学习心得禅城实验高级中学林俊歆我有幸参加禅城区组织的暑期学习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培训班在华师大专家教授指导下学习很轻松也学到了不少实用技术在此感谢区组织的活动和华师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下面我总...

思维导图对于我们进行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卓有成效的帮助

思维导图对于我们进行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卓有成效的帮助如何在我们实际的学习的过程中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下面提供一个思路给大家1把课堂和书本的知识把它们用思维导图整理好或作为学习笔记2临近考试时把学...

关于“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认识与体会

关于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认识与体会一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我认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和发展一个人健全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凡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浙江省平阳县昆阳二小谢贤晓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中我们有很多的主题研究学习板块通过资料的分析查找整理制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

学习思维导图的心得(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