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时间:2024.5.9

第4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4-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能,也是金属的一种加工方法。大多数金属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所以获得广泛应用。塑性变形不仅可以改变金属的外型,而且能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结构。为了消除塑性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工之后或加工过程中,通常对材料加热,使其内部组织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过程。

一、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晶格发生弹性伸长或歪扭

塑性变形—晶粒被拉长或压扁,变形不可恢复

塑性变形和断裂—随着应力的增大,当超过强度极限,试件开始不均匀塑性变形,出现“颈缩” 到K点后发生断裂。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两种:

1 滑移

金属中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发生相对的滑动位移现象。

⑴滑移带:滑移后滑移面产生高低不一的台阶,实际由滑移线组成。

滑移沿晶体中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进行{体心立方晶格(110)晶面、[111]晶向},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原子结合力最弱,滑移阻力小。

⑵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体心、面心立方晶格有12个滑移系(6×2、4×3),密排六方有三个(1×3),面心比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塑性变形更好,因为滑移方向对滑移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

⑶滑移临界切应力:滑移与正应力无关,与切应力有关,使

滑移开动的最小切应力为临界切应力。

⑷滑移时晶体的转动:滑移时晶体以滑移面的法线为转轴转动,滑移方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趋于一致。

⑸滑移机理:滑移是位错移动的结果,不等于刚性移动。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位错沿滑移面的运动。最初人们认为晶体的两部分做整体滑动,按刚性计算的切应力值比实际测到的大几个数量级。

2 孪生

金属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一定晶面(孪生面)沿一定方向(孪生方向)发生切变,切变部分叫孪生带简称孪晶。孪晶面两侧晶体形成镜面对称。孪生引起晶格变化,同样与切应力有关。容易发生滑移的(体心、面心立方)晶格,不容易发生孪生。

孪生与滑移比较:

⑴孪生通过晶格切变改变晶格位向,滑移不改变晶格位向; ⑵孪生所需的切应力比滑移大的多;

⑶孪生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小于一个原子间距,滑移时滑移面两侧的相对位移量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二、多晶体(实际金属)的塑性变形

1晶粒和晶界在变形中的作用

多晶体塑性变形是晶界和晶粒起作用

⑴晶界—附近有较高的塑性变形抗力,晶格排列紊乱,杂质原子较多,增大晶格畸变,滑移时位错阻力较大,能使变形抗力增大,强度硬度增大。

⑵晶粒—细晶粒金属不仅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这是因为单位体积中晶粒数多,金属的总变形量分布在更多的晶粒中,晶粒间变形不均匀性减小了;晶粒内部和晶界变形量差

减小,晶粒间变形会比较均匀,所以减小了应力集中,推迟了裂纹形成和扩展,使金属在断裂前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断裂时需要消耗较大的功,因此韧性也较好。

2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金属中每个晶粒的位向不同,变形在不同晶粒中逐批发生,相互协调,是不均匀塑性变形过程,只有多个滑移系才能保证变形的连续性。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与外力成45度夹角的晶粒先发生滑移变形。

软位向—加载时受最大切应力位向(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与外力成45度夹角)的晶粒。

硬位向—加载时受最小切应力位向(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与外力平行或垂直)的晶粒。

1.多晶体中, 由于晶界上原子排列不很规则, 阻碍位错的运动, 使变形抗力增大。金属晶粒越细,晶界越多,变形抗力越大,金属的强度就越大。

2.多晶体中每个晶粒位向不一致。一些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接近于最大切应力方向(称晶粒处于软位向), 另一些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相差较大(称晶粒处于硬位向)。在发生滑移时,软位向晶粒先开始。当位错在晶界受阻逐渐堆积时,其它晶粒发生滑移。因此多晶体变形时晶粒分批地逐步地变形,变形分散在材料各处。晶粒越细,金属的变形越分散,减少了应力集中,推迟裂纹的形成和发展,使金属在断裂之前可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因此使金属的塑性提高。 由于细晶粒金属的强度较高,塑性较好,所以断裂时需要消耗较大的功,因而韧性也较好。因此细晶强化是金属的一种很重要的强韧化手段。

§4-2 合金的塑性变形

工业上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多数为合金,按组成相的不同可分为单相固溶体和多相固溶体,它们变形各有不同的特点。

一、单相固溶体塑性变形与固溶强化

单相固溶体的组织与纯金属基本相同,塑性变形与多晶体纯金属相似,具有相同的变形方式和特点,不同的是溶质原子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即固溶强化)。

二、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和弥散强化

两个组成相以上的合金发生塑性变形时,变形能力除取决于基本相的性质外,还取决于第二相的性质、数量、大小、形状、分布等,第二相大多是硬而脆的化合物,例如Fe3C。第二相(弥散分布)的存在使合金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即弥散强化)

§4-3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 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1 晶粒变形

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组织的变化和金属外形变化大致相同。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拔细或压扁,形成纤维组织,使金属性能产生各向异性,沿纤维方向的强度和塑性高于沿垂直方向的。外形变形程度越大,晶粒形状改变也越大。

2 亚结构的形成

金属大量变形之后,晶粒碎化形成位向略有差异的亚晶粒,亚晶粒越多,亚晶界也越多,位错密度就越大,增加了金属塑性变形抗力,是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

3 变形织构的产生

金属中的晶粒一般无规则排列,宏观性能表现各向同性;当经受一定方向大量变形之后,如拔丝、轧制等单向变形时,晶体会发生转动,造成晶粒位向趋于一致表现出各向异性,这种变形后的有序化结构(择优取向)叫变形织构。拔丝产生的织构叫丝织构,轧制产生的织构叫板织构。 织构不利处:对存在板织构的板材冲压时,使器皿壁厚不均匀和产生“制耳”现象。 织构组织有利处:变压器铁芯硅钢,晶格为体心立方沿〈100〉晶向最易磁化。因此采用〈100〉织构的硅钢片制作,并使其〈100〉晶向平行于磁场方向,变压器铁心磁导率明显增加,磁滞损耗降低,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减轻了设备的重量。

二、塑性变形对性能的影响

1 加工硬化

金属塑性变形之后,位错密度明显增大。强度、硬度明显提高;塑性、韧性不断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金属塑性变形之后,强度、硬度、耐磨性明显提高。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如铜、铝、不锈钢等单相合金,可以用加工硬化提高强度称形变强化。加工硬化是工程结构瞬间过载的安全保证,能防止短时超载引起的突然断裂。 2 对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经过塑性变形后,晶格发生畸变、空位和位错密度增加,使电阻率增大、导磁率下降;变形提高了内能,原子活力增大,容易扩散,耐腐蚀下降,造成应力腐蚀。 金属强度与位错密度关系

金属的位错密度在退火状态下,10~10/cm,强度最低,682

提高和降低位错密度强度都能提高。降低位错密度增加金属强度不是主要方向(现在只能制出“金属须”);增大位错密度特别是加工硬化提高金属强度是主要方向。

3 残余内应力

残余内应力是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变形不均匀产生的。

经过塑性变形,外力对金属做的功90%以上变成热随温度升高散发了。只有10%残存在金属内部,转变成应力使金属内能增加。

第一种 宏观内应力;金属表面与心部、这部分与那部分变形不均匀。(不超过1%)使工件尺寸不稳定引起工件开裂。 第二种 微观内应力;相邻晶粒或晶粒内不同部位变形不均匀。使金属产生晶间腐蚀。 以上是由于变形不均匀,零件在切削加工后发生的变形 第三种:畸变内应力;由于位错等缺陷造成。占残余内应力的90%。这种应力产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有时内应力是有益的,如对齿轮表面淬火、喷丸处理。

§4-4 回复与再结晶

塑性变形后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自发回复到变形前的组织状态的倾向,这种转变一般不易进行。但加热后,发生回复、再结晶、晶粒长。

一、回复

加热温度较低时,变形金属发生回复过程。

回复过程,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明显变化,加工硬化后强度、硬度基本不变(保持加工硬化),塑性略有回升,内应力、电阻明显下降,因为晶格畸变消除了(去应力退火)。例如钨在400度退火1小时强度、硬度不变,残余内应力消

除70%。 T回=0.25T熔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

当加热至较高温度时(原子活动能力增强了),变形金属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新晶粒(晶格形式不变)重新生核成长。再结晶的金属,显微组织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强度、硬度显著下降,塑性、韧性重新提高,加工硬化现象消除了,便于进一步加工,但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晶粒进一步长大,强度、硬度重新下降。 2 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只有经过冷加工和塑性变形的金属才会有再结晶,再结晶有一个初始温度称再结晶温度(指开始再结晶温度),生产上规定1小时内能完成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T再结晶=0.4T熔点

金属预先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低越;加少量合金元素再结晶温度升高。

最低再结晶温度—当变形度达到一定大小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趋于某一稳定值。再结晶退火温度比最低再结晶温度高100-200℃

3 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在变形晶粒恢复后如果再加热或延长加热时间晶粒发生明显长大,实际上是经过晶界迁移晶粒互相吞并实现的。晶界迁移晶粒异常粗大塑性、韧性下降,这是焊接不希望看到的。晶粒长大是降低能量的自发过程。只要温度够,就不可避免。晶粒长大也称第二次再结晶,对力学性能不利。

再结晶退火(加热)时的温度越高,退火后的晶粒就越大。

变形度越大,变形越均匀,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细。 §4-5 金属的热加工

一、 热加工和冷加工的区别

热加工和冷加工不是以金属的加工温度划分,而是以再结晶温度划界。

1热加工: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叫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气孔焊合提高精密度;可使晶粒细化提高力学性能;可形成所谓热加工“纤维组织”(流线),力学性能各向异性。不引起加工硬化。

2冷加工: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叫冷加工。如低碳钢的冷轧、冷拔、冷冲等。

铁的再结晶温度450度,400度以下就叫冷加工;铅锡是低熔点金属,铅的最低再结晶温度-7℃,低于室温。它们在室温下的加工属于热加工,是所谓“不硬化金属”。

由于加工温度处于再结晶温度以下, 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不会伴随再结晶过程。因此冷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即是前面的所述塑性变形的影响规律。

二、 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消除铸态组织缺陷

使钢锭中气孔、缩孔焊合,消除铸态的疏松、晶内偏析、粗大柱状晶;使晶粒破碎促进扩散和再结晶晶核形成。减轻甚至消除树枝晶偏析和改善夹杂物、第二相的分布等;明显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韧性和塑性。

2 细化晶粒

晶粒数目增多、尺寸减小,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加工能打碎铸态金属中的粗大树枝晶和柱状晶,并通过再结晶获得等轴细晶粒,而使金属的机械性能全面提高。

3 形成锻造流线

锻造曲轴的合理流线分布,可保证曲轴工作时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与流线一致,而外加剪切应力或冲击力与流线垂直,使曲轴不易断裂。切削加工制成的曲轴,其流线分布不合理,易沿轴肩发生断裂。

4 形成带状组织

热扎低碳钢时,钢中P和F沿轧制方向呈带状或层状分布,形成带状组织,破坏钢的力学性能。通过正火处理可以消除。钢中含磷较高,磷偏析引起的带状组织高温扩散退火消除。


第二篇:第六章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何谓滑移和孪生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某些晶面和晶向发生滑动

孪生: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某些晶面和晶向作均匀切变

指出三种典型结构金属晶体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1. 面心立方金属:密排面??密排晶向4?3?12个滑移系,塑性较好 1112. 体心立方金属:密排面?110?密排晶向6?2?12个滑移系,塑性较好

?密排晶向201?3?3塑性较差 3. 密排六方金属:室温时?0001并比较其滑移难易程度

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金属晶体中的滑移系越多,则滑移时可供采用的空间位

向也多,塑性也越好

2. 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晶体的滑移系为12个,密排立方结构的金属晶体的滑移

系为3个?0001?,20,所以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晶体更易发生滑移

3. 从此可以看出,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金属的塑性较好,而密排六方金属的塑

性较差

4. 金属塑性的好坏,不只是取决于滑移系的多少,还与滑移面上原子的密排程

度和滑移方向的数目有关

5. 例如??Fe,它的滑移方向不及面心立方金属多,其滑移面上原子密排程度

也比面心立方金属低,因此它的滑移面间距较小,原子间结合力较大,必须在较大的应力作用下才开始滑移,所以它的塑性要比铜铝金银等面心立方金属差些

为何晶体的滑移通常沿着其最密晶面和最密晶向进行

1. 在晶体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上,原子间的结合力最强,而面与面之间的距离

却最大,即密排面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最小,滑移阻力最小,最易于滑移

2. 沿最密晶向滑移的步长最小,这种滑移所需要的切应力最小

何谓加工硬化

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运用位错理论说明细化晶粒可以提高材料强度的原因

通常金属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来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这是因为细晶粒受到外力发生塑性变形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塑性变形较均匀,应力集中较小;此外,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晶界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扩展。故工业上将通过细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运用位错理论说明细化晶粒可以提高材料强度的原因

来自69页北京工业大学2009细晶强化的位错理论

1. 金属多晶体材料塑性变形时,粗大晶粒的晶界处塞积的位错数目多,形成较

大的应力场,能够使相邻晶粒内的位错源启动,使变形继续

2. 相反,细小晶粒的晶界处塞积的位错数目少,要使变形继续,必须施加更大

的外加作用力以激活相邻晶粒内的位错源

3. 因此,细晶材料要发生塑性变形需要更大外部作用力,即晶粒越细小晶体强

度越高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均高于纯溶剂组元的强度,试用位错理论分析之

120页西北工业2009固溶强化机制

131页西北工业2008合金强化机制

真题答案已经整理

何谓弥散强化,用位错理论说明其原因

160页西安理工2009第二相粒子的位错理论强化

以下是百科里的弥散强化

1. 弥散强化指一种通过在均匀材料中加入硬质颗粒的一种材料的强化手段。是

指用不溶于基体金属的超细第二相(强化相)强化的金属材料。为了使第二相在基体金属中分布均匀,通常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第二相一般为高熔点的氧化物或碳化物、氮化物,其强化作用可保持到较高温度。弥散强化是强化效果较大的一种强化合金的方法,很有发展前途。

2. 强化相弥散强化的实质是利用弥散的超细微粒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材

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为此,对弥散强化微粒有如下要求:微粒尺寸要尽可能小(0.01~0.05μm),微粒的间距要达到最佳程度(0.1~0.5μm),在基体中分布要均匀;此外,微粒与基体金属不相互作用,在高温下微粒相互集聚的倾向性要小。这样就能使材料在直至接近熔点的高温下,即采用合金化和热处理已难起强化作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强度。弥散强化相含量一般小于10%。

教材上的

1. 根据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式两种强化机制:位错绕过第二相粒子即弥散强化和

切过第二相粒子即沉淀强化

2. 滑移面上运动的位错遇到第二相发生弯曲,随外加应力增加弯曲加剧,最后

围绕第二相粒子的位错线相遇,正负号位错抵消形成包围粒子的位错环,其余部分位错恢复直线继续前进

合金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一种有效途经,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合金化可以提高材料强度的原因

120页西北工业2009固溶强化机制

131页西北工业2008合金强化机制

真题答案已经整理

何谓回复

1. 冷变形金属在低温加热时,其显微组织无可见变化,但其物理、力学性能却

部分恢复到冷变形以前的过程

2. 回复是冷变形材料在退火时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早期阶段,它实质上是一

种通过加热使晶体内部的点缺陷和位错发生运动,从而改变缺陷分布和减少缺陷数量的过程

何谓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被加热到适当温度时,在变形组织内部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变形晶粒,而使形变强化效应完全消除的过程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发生再结晶的驱动力是什么

驱动力:预先冷变形所产生的储存能的降低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发生再结晶的标志是什么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发生回复的机制

1. 回复是冷变形材料在退火时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早期阶段,它实质上是一

种通过加热使晶体内部的点缺陷和位错发生运动,从而改变缺陷分布和减少

缺陷数量的过程。

2. 低温回复?0.1~0.3Tm?时点缺陷的运动:移至晶界位错处消失;空位和间隙原

子相遇而消失;空位聚集起来形成空位对和空位群,点缺陷密度降低

3. 中温回复?0.3~0.5Tm?时位错的滑移:异号位错相遇而抵消,位错缠结重新排

列,位错密度降低

4. 高温回复??0.5Tm?时位错的攀移:位错垂直排列形成亚晶界,多变化形成亚

晶粒,弹性畸变能降低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发生再结晶的相应机制

1. 再结晶形核一个复杂问题:

a) 再结晶的形核是一个复杂问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看法。

b) 最初有人用经典的结晶形核理论来处理再结晶的形核问题,但计算得到

的临界晶核半径过大,与实验结果不符。

c)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再结晶晶核总是在塑性变形引起的最大畸变处形

成,并且回复阶段发生的多边形化是为再结晶形核所作的必要准备。

2. 随着高倍率透射电镜技术的发展,人们根据对不同冷变形度的不同金属材料

发生再结晶时的实验观察,提出了不同的再结晶形核机制:亚晶长大形核机制;晶界突出形核机制

3. ?A?亚晶长大形核机制

a) 亚晶长大形核一般在大的变形度下发生

b) 亚晶长大形核的亚晶:前面曾经指出,在回复阶段,塑性变形所形成的

胞状组织经多边形化后转变为亚晶,其中有些亚晶粒会逐渐长大,发展成为再结晶的晶核。

c) 大量的实验观察证明这种亚晶长大成为再结晶晶核的方式可能有两种 d) 其一为亚晶合并形核,即相邻亚晶粒的某些边界上的位错,通过攀移和

滑移,转移到周围的晶界或亚晶界上,导致原来亚晶界的消失,然后通过原子扩散和位置的凋整,终于使两个或更多个亚晶粒的取向变为一致,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亚晶粒,成为再结晶的晶核,如图7.10A所示,图中的ABC三个亚晶粒合并成一个再结晶晶核

e) 其二为亚晶界移动形核见图7.10B,它是依靠某些局部位错密度很高的亚

晶界的移动,吞并相邻的变形基体和亚晶而成长为再结晶晶核的

4. 再结晶形核时的高能量区:

a) 无论是亚晶合并形核,还是亚晶界移动形核,它们都是依靠消粍周围的

高能量区才能长大成为再结晶晶核的

b) 因此,随着变形度的增大,就会产生更多的高能量区,从而有利于再结

品晶核的形成

5. ?B?晶界突出形核的变形量以及原理图7.10

a) 晶界凸出形核又称为晶界弓出形核

b) 当金属材料的变形量较小(约小于40%)时,再结晶晶核常以这种方式

形成

c) 由于变形度小,所以金属的变形很不均匀,有的晶粒变形度大,位错密

度也大;有的晶粒变形度小,位错密度也小

d) 回复退火后,它们的亚晶粒大小也不同。

e) 当再结晶退火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晶界中的某一段就会向

亚晶粒细小位错密度度髙的一侧弓出,被这段晶界扫过的区域,位错密度下降,成为无畸变的晶体,这就是再结品晶核

f) 此处的结构:前面讲位错密度不同晶粒大小不同后面讲

判断题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第七章

1. 不对。对于冷变形(较大变形量)后的金属,才能通过适当的再结晶退火细化

晶粒。

2. 不对。有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低于室温,因此在室温下的变形也是热变形,

也会发生动态再结晶。

3. 不对。多边化过程中,空位浓度下降、位错重新组合,致使异号位错互相抵

消,位错密度下降,使点阵畸变减轻。

4. 不对。如果在临界变形度下变形的金属,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反而粗化。

5. 不对。再结晶不是相变。因此,它可以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变化。

6. 不对。微量熔质原子的存在(20#钢中WC=0.002),会阻碍金属的再结晶,从

而提高其再结晶温度。

7. 不对。只有再结晶过程才是形核及核长大过程,其驱动力是储存能。

8. 不对。金属的冷变形度较小时,相邻晶粒中才易于出现变形不均匀的情况,

即位错密度不同,越容易出现晶界弓出形核机制。

9. 不对。晶粒正常长大,是在界面曲率作用下发生的均匀长大;反常长大才是

大晶粒吞食小晶粒的不均匀长大。

10. 不对。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一般可阻碍再结晶,也会阻止晶粒长大。

11. 不对。再结晶织构是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一次,二次)过程中形成的织构。

它是在形变织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两种情况,一是保持原有形变织构,二是原有形变织构消失,而代之以新的再结晶织构。

12. 不对。正常晶粒长大是在再结晶完成后继续加热或保温过程中,晶粒发生均

匀长大的过程,而反常晶粒长大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再结晶后的晶粒稳定、存在少数有利长大的晶粒和高温加热),继晶粒正常长大后发生的晶粒不均匀长大过程。

13. 不对。再结晶虽然是形核—长大过程,但晶体点阵类型并未改变,故不是相

变过程。

更多相关推荐: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师琳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材料0803班学号0604080301姓名白卫民同组人许梓龙江彬彬杨曦等实验日期20xx年11月24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

实验三 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三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实验目的认识金属冷变形加工后及经过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性能和特征变化研究形变程度对再结晶退火前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加深对加工硬化现象和回复再结晶的认识二基本原理1金属冷塑性变形后的显微组...

实验二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了解工业纯铁经冷塑性变形后变形量对硬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2研究变形量对工业纯铝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影响二实验原理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时将发生不可恢复的永久...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综合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11材料成型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11320xx203施钢杨勇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xx年07月26日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引言金属塑性变形的...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实验报告书实验名称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杨年级专业及班级姓名13金属材料纪田均13320xx116学号指导老师签名20xx年07月10日指导教师李月婵林碧兰吴玉蓉评定成绩教师评语一实验时间...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名称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类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必填五讨论心得必填一实验目的1了解冷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了解变形度对金属...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下滑移线变形孪晶和退火孪晶特征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3讨论冷加工变形对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观察工业纯铁冷变形滑移线纯锌的变形孪晶...

第八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第八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概述一加工硬化现象当金属与合金在外力作用下应力超过弹性极限以后将发生塑性形变金属在塑性形变过程中组织与性能也将发生变化随着形变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下降金属因塑性形变而...

第6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第6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重点内容体心与面心结构的滑移系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金属热加工的作用基本内容应力应变曲线霍尔配奇关系式单晶体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的本质回复再结晶的概念塑性变形的方式以滑移和孪晶为主...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实验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冷塑性变形对金属及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了解再结晶退火温度对冷塑性变形金属及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了解冷塑性变形程度对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大小的影响二实验内容...

实验22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

实验22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一实验目的1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2试验并比较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3练习焰色反应并熟悉使用金属钠钾的安全措施二实验前应思考的问题1实验中如何配制...

实验5 主族金属

实验5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铋何艳只做了排版表格重新绘制和标点替换学号012301314211实验日期20xx年4月2日实验指导教师周环波摘要Abstrats为了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实验并比较碱土金...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报告(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