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时间:2024.4.20

昆明出口加工区围网内标准厂房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昆明出口加工区围网内标准厂房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编 写 单  位:

项 目 负  责:

技 术 负  责:

执        笔:

审        核:

审        定:

校        核:

总 工 程  师:

院        长:

提交单位:

提交日期:


目   录

1.前言. 1

1.1 拟建场地位置及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与技术标准. 2

1.3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概况. 4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

2.1 地形地貌. 6

2.2 地质构造. 8

2.3 地基土. 8

2.4 地下水. 11

2.5 土的胀缩性. 16

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6

3.1 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16

3.2 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价. 16

3.3 地震效应评价. 19

3.4 地基均匀性评价. 20

3.5 基础持力层与基础型式分析. 21

3.6 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23

4、基坑工程评价. 23

4.1 基坑开挖地段地层结构. 24

4.2 基坑开挖支护及地下水控制. 25

4.3 地下室抗浮评价. 27

4.4 基坑开挖及监测. 28

4.5 基坑施工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分析. 28

5、结论与建议. 29

5.1 结 论. 29

5.2 建 议. 30

6、附表(与报告正文合订)

7、附件(与报告正文合订)

8、附图


1.前言

1.1 拟建场地位置及工程概况

受******************委托,由*************对其拟建的“**********************8厂房”工程建设场地进行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工程场地位于*********************,拟建场地北侧为**************食堂,场地南侧为市政道路,场地西侧为***********,场地东侧为已建物流仓库,周边市政道路发达,公共交通方便。目前场地均被填土覆盖,填土上部为杂草,地形较为平缓,施工条件较好。

规划建设净地面积7093.29m2,净用地面积6533.37m2,道路面积559.92m2,地上建筑面积11933.04 m2,地下建筑面积3019.25 m2,建筑占地面积1988.84 m2,建筑密度30.44%,容积率1.83。

规划建筑主要包括6F酒店一幢含一层地下室,框架剪力墙结构;6F标准厂房一幢含一层地下室,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23.85m。

整个场地均含1层地下室。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据项目工程建筑规模和特征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年版)第3.1.4条规定,综合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之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1.2 勘察目的任务与技术标准

1.2.1 勘察目的、任务

勘察目的: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对拟建设工程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场地岩土进行初步分析、评价,提供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所需岩土工程资料。

本次勘察具体任务为:

(1)查明场地范围内的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2)查明场地内地基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和工程特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提供抗浮验算的地下水位,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埋藏河道、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5)提供各主要土层的渗透系数、基坑开挖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预测地基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变形特征,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7)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8)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9)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采用桩基时,应查明可液化土和特殊岩土的分布及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10)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基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1)对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

(12)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和图件。

1.2.2 技术标准

勘察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包括: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年版);

(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8)《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2011;

(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1)《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GB50112-2013;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

1.3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概况

1.3.1 勘察方法及采用的技术手段

勘察方法:遵循上述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相互验证,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并充分利用本场地初勘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真、精心编制勘察成果报告。

勘察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工程地质钻探、工程地质测试(即标准贯入试验、抽水试验)、采样与室内测试(包括常规土工试验、固结快剪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土的膨胀性试验、土颗粒大小分析、有机质含量分析、水质分析、土质分析)及勘察点工程测量。

1.3.2 勘察工作概况

(1)工作布置

依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平面布置图、设计方对本项目的勘察要求及相关项目工程资料,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建筑物边线、轴线及角点布设,勘探孔深度按拟建多层建筑桩基方案设计要求考虑。

酒店部分共布置勘察钻孔6个,控制性钻孔3个,孔深35.0m,一般性钻孔3个,孔深30m;厂房部分公布置勘察钻孔12个,控制性钻孔4个,孔深35.0m,一般性钻孔8个,孔深30.0m;基坑部分在充分利用建筑物钻孔的同时另布置勘察钻孔12个,孔深20.0~25.0m。

各勘察钻孔的平面布置和各钻孔控制深度,详见附图1。

(2)工作量

勘察工作由昆明分院负责组织实施,并编写、制印勘察成果报告。室内土、水测试由我院测试研究所完成。

本次勘察于20##年1月5日勘察设备、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并于20##年1月6日对勘察点进行定位放线,完成勘察点测量30个,自20##年1月6日勘察各项外业工作正式开始,至20##年1月14日结束,所投入的钻探设备为2台套,勘察历时10天,全部完成详勘布设的30个钻孔,土工试验于20##年2月2日结束,所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详见插表1及附表2。

勘察钻孔的孔口标高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孔口坐标为1987年昆明市城市坐标系统,由建设方提供的2个控制点(位于场地西北侧顺通大道上)引测而得。

控制点坐标:JGQ1:X=2564563.21,Y=895228.71,H=1916.701;

            JGQ2:X=2563572.85,Y=895488.89,H=1904.863。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插表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昆明断陷盆地东部边缘,场地北侧为昆明出口加工区食堂,场地南侧为市政道路,场地西侧为顺通大道,场地东侧为已建物流仓库,属山前冲洪积缓坡台地地貌。场地原为长满杂草的空地,勘察期间,场区经人工整平,整个场地相对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为1906.51~1907.85m,最大相对高差1.34m。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照片1~3。

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照片1:

*

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照片2:

*

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照片3:

*

2.2 地质构造

据《1/20万昆明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拟建场地区域上位于 “川滇经向构造带”东部,普渡河断裂纵贯全区,为纬向、经向、华夏系及山字型构造复合交接部位。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工程场地位于黑龙潭~官渡断裂与白邑~横冲断裂之间,区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故地质构造对拟建建筑物的影响极小,勘察场地地壳稳定分级为次稳定区。

2.3 地基土

勘察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按场地地基土成因类型、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可划分为3个单元层8个亚层及4个透镜状土体。岩芯照片见照片1~2:

岩芯照片1:

*

岩芯照片2:

*

各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活动层(Qml):

1耕植土:灰褐、褐红色,结构松散,欠固结,由粘性土混碎石组成松散,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厚度0.30~0.40m,平均0.38m。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2素填土:灰、灰褐、褐红,稍湿,可塑~硬塑,局部坚硬,主要由粘性土混碎石颗粒组成,局部地段上部为素混凝土地坪,为近期填土,结构松散、欠固结,力学性质不均匀。整块场地均有分布,其下部为薄层耕植土,厚度较小,性状与填土相近,将其并入填土层。

(2)第四系洪积层(Qal+pl):

1粉质粘土:灰、灰褐、褐红夹浅灰色,可塑~硬塑,局部坚硬,中等压缩性,压缩系数a1-2=0.27MPa-1,标贯试验锤击数Nk=7.50击。顶板埋深0.00~0.40m,厚度0.50~3.60m,平均厚4.55m。整块场地均有分布。

1a粉质粘土:灰、灰兰色,软塑~可塑,高等压缩性,压缩系数a1-2=0.51MPa-1,标贯试验锤击数Nk=2.67击。顶板埋深0.50~3.70m,厚度0.70~3.70m,平均厚度1.89m。呈透镜状分布于②1层粉质粘土中。

1b粉土:灰、灰兰、灰黄色,中密,中等压缩性(a1-2=0.15MPa-1)。粘粒含量百分率8.00~16.30%,平均13.47%,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中等。顶板埋深1.30~5.60m,厚度0.90~3.30m,平均厚度2.06m。呈透镜状分布于②1层粉质粘土中。

2粉质粘土:灰、灰兰、浅灰黄色,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压缩系数a1-2=0.30MPa-1,标贯试验锤击数Nk=7.27击。顶板埋深1.90~7.40m,厚度1.70~5.80m,平均厚度5.11m。整块场地均有分布。

2a粉土:灰兰、灰黄色,中密,中等压缩性(a1-2=0.17MPa-1)。粘粒含量百分率6.8~16.20%,平均12.07%,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中等。顶板埋深3.30~11.90m,厚度0.50~1.80m,平均厚度0.91m。呈透镜状分布于②2层粉质粘土中。

3粉质粘土:灰黄、浅灰黄色,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压缩系数a1-2=0.28MPa-1,标贯试验锤击数Nk=7.27击。顶板埋深8.50~15.30,厚度0.60~6.20m,平均厚度3.49m。整块场地均有分布。

3a粉土:灰黄色,中密,中等压缩性(a1-2=0.17MPa-1)。粘粒含量百分率9.80~13.10%,平均11.77%,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中等。顶板埋深9.90~14.00m,厚度0.60~1.30m,平均厚度1.01m。呈透镜状分布于②3层粉质粘土中。

(3)第四系冲湖积层(Qal+l):

1粉质粘土:兰灰、深灰色,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压缩系数a1-2=0.26MPa-1,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标贯试验锤击数Nk=9.60击。整块场地均有分布,顶板埋深13.30~17.20m,厚度4.50~11.60m,平均厚度8.76m。整块场地均有分布。

2泥炭质土:灰黑、黑色,软塑~可塑状,高压缩性(a1-2=0.75MPa-1)。有机质含量14.39~54.86%,平均36.96%,局部相变为有机质土,含未完全腐烂植物碎屑。顶板埋深21.60~26.50m,厚度0.90~2.10m,平均厚度1.35m。整块场地均有分布。

3粉质粘土:兰灰色,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压缩系数a1-2=0.22MPa-1,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标贯试验锤击数Nk=9.67击。整块场地均有分布,顶板埋深13.30~17.20m,厚度4.50~11.60m,平均揭露厚度5.30m。整块场地均有分布。

2.4 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①2素填土、②1b、②2a、②3a粉土层,其次为②1、②1a、②2、②3、③1

3层粉质粘土层,场地内分布的③2泥炭质土层亦含一定量的孔隙水,本场地内揭露的地基土以粘性土为主,相对隔水层为②1、②1a、②2、②3、③1、③3层,由于粉土层主要分布于粘性土层中,因此场地内地下水的透水性均较弱,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差,富水性小,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及区域径流侧向补给,总体由南向北产生缓慢迳流,并向深部下渗运移。

本次勘察期间处于旱季,场地内钻孔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终孔后混合水位)在1.30~2.50m之间,稳定水位高程为1904.88~1905.55m。场地浅层土体以粘性土为主,均为弱透水层,勘察场地区地下水自然排泄条件较差,雨季强降雨时地下水位极易在地表形成暂时性水位,由此推断场地地下水的水位变幅在2.0~3.0m左右,场地现状地坪标高为1906.51~1907.85m,而本场地地势与周边道路及周边地势相当,因此建议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时,设计抗浮水位可按1904.50m考虑。

勘察期间在基坑范围的ZK2、ZK14号孔中,对7 m以上的①2、②1、②1a、②1b、②2等土层地下水进行简易混合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资料显示,场地上部土层渗透系数K=0.333~0.368m/d,影响半径R=8.08~9.96m,抽水试验成果见插表2-1。

抽水试验成果表

                                                            插表2-1

勘察场地地下水位埋深1.3~2.5m,地下水位标高1906.51~1907.85m,拟建工程多层建筑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主要处于地下水中,浅部处于地下水水位之上,因此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取地下水水样和浅层土样进行腐蚀性分析,并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年版)第12.2节之规定进行场地土、水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对编号ZK102、编号ZK172的浅层土所取土样进行腐蚀性分析的分析成果: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根据对ZK2、ZK12孔中采取2组水样作水质简分析的分析成果: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拟建建筑物基础设计时,应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和《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的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见插表2-2、2-3。

          

土腐蚀性评价表

                                               插表:2-2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

                                                 插表:2-3

2.5 土的胀缩性

本次勘察对拟建场地内5m以上浅层地基土选取6组样品进行膨胀性试验,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分析,②1层粉质粘土和②1a层粉质粘土均无膨胀潜势(δcf<40%),故可不考虑场地内浅层土的膨胀性对拟建建筑及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3.1 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出口加工区内,属山前冲洪积缓坡台地地貌,场地地形较平坦、开阔,工程区内及附近较大范围内无高陡边坡或临空面分布,钻探揭露深度内地下亦无古河道、暗埋的河、塘、浜、沟、穴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

据拟建工程特性,结合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场地区交通便利、工程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场地属稳定场地,采用适宜的基础型式及必要的结构处理措施后,适宜本工程建设。

3.2 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价

3.2.1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勘察采用标贯、静力触探、室内常规岩土试验等测试手段获取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对上述成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回归修正。

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选取原则:

(1)天然密度、孔隙比、天然含水量、液性指数、压缩系数、标贯试验依据数理统计的算术平均值选取。

(2)抗剪强度、压缩模量依据数理统计的算术平均值进行回归修正后选取。

(3)地基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依据常规土工试验成果及原位测试成果及地区性经验综合确定。

3.2.2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野外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成果资料,各地基土层的岩土工程特性评价如下:

(1)①1层耕植土:γ=16.50KN/m3,结构松散,欠固结,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不可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2)①2层素填土:γ=18.90KN/m3,为周边建筑施工开挖未完成固结的新近堆积土,均匀性差,土层厚度及强度变化较大,未经处理不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3) ②1粉质粘土:γ=19.73KN/m3,a1-2=0.27MPa-1,Es1-2=7.25MPa,中压缩性;直接剪切试验Ck=23.40kPa,φk=16.32°;三轴剪切试验Ck=31.18kPa,φk=2.87°;标准贯入试验N=6.00~9.00击,平均7.50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不宜作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4)②1a粉质粘土:γ=19.09KN/m3,a1-2=0.51MPa-1,Es1-2=3.73MPa,高压缩性;直接剪切试验Ck=14.70kPa,φk=9.02°;三轴剪切试验Ck=8.97kPa,φk=2.31°;标准贯入试验N=2.00~3.00击,平均2.67击;承载力特征值fak=90kPa。不可作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5)②1b粉土:γ=20.40KN/m3,a1-2=0.15MPa-1,Es1-2=10.62MPa,中压缩性;直剪试验Ck=5.00kPa,φk=15.00°;标准贯入试验N=9.00~13.00击,平均11.20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不宜作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6)②2粉质粘土:γ=19.61KN/m3,a1-2=0.30MPa-1,Es1-2=6.51MPa,中压缩性;直接剪切试验Ck=23.19kPa,φk=16.09°;三轴剪切试验Ck=21.64kPa,φk=3.39°;标准贯入试验N=6.00~9.00击,平均7.27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可作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7)②2b粉土:γ=19.97KN/m3,a1-2=0.17MPa-1,Es1-2=9.90MPa,中压缩性;直剪试验Ck=3.29kPa,φk=14.56°;标准贯入试验N=11.00~14.00击,平均11.50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45kPa。不宜作建筑物浅基础和桩基础持力层。

(8)②3粉质粘土:γ=20.17KN/m3,a1-2=0.28MPa-1,Es1-2=6.21MPa,中压缩性;直接剪切试验Ck=23.68kPa,φk=15.64°;标准贯入试验N=7.00~11.00击,平均9.73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65kPa。可作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9)②3b粉土:γ=19.40KN/m3,a1-2=0.17MPa-1,Es1-2=10.02MPa,中压缩性;直剪试验Ck=3.29kPa,φk=20.44°;标准贯入试验N=12.00~13.00击,平均12.50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不宜作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10)③1粉质粘土:γ=20.06KN/m3,a1-2=0.26MPa-1,Es1-2=7.32MPa,中压缩性;直接剪切试验Ck=28.63kPa,φk=14.26°;标准贯入试验N=8.00~12.00击,平均9.60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70kPa。可作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11)③2泥炭质土:γ=13.53KN/m3,a1-2=0.75MPa-1,Es1-2=6.80MPa,高压缩性;直剪试验Ck=14.80kPa,φk=6.35°;标准贯入试验N=3.00~6.00击,平均4.33击;承载力特征值fak=90kPa。该层埋深大,含水率高,桩基设计时应考虑为软弱层并进行下卧软弱层验算。不可作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12)③3粉质粘土:γ=19.27KN/m3,a1-2=0.22MPa-1,Es1-2=9.21MPa,中压缩性;直接剪切试验Ck=21.56kPa,φk=10.42°;标准贯入试验N=8.00~11.00击,平均9.67击;承载力特征值fak=165kPa。可作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

3.3 地震效应评价

3.3.1建筑抗震地段

场地内存在②1a层粉质粘土、③2炭质土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属软弱土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10版)第4.1.1条表4.1.1,该建筑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3.2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临近场地波速测试报告(《昆明经开区进出口加工区配套学校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10.9编制,该场地位于拟建场地西南侧约120米),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99.5m/s;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及区域地质报告,该场地覆盖层厚度>50.0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10)版表4.1.3及表4.1.6,综合判定该场地属中软场地土,Ⅲ类建筑场地类别。

3.3.3.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10版)附录A,昆明属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3.3.4、饱和砂土液化判别

场地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分有②1b、②2a、②3a层粉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属饱和砂土。各土层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分别为:8.00~16.30%;6.80~16.20%;9.80~13.10%,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版第4.3.3条规定,初判局部为液化土,经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进一步判别为不液化,综合判定,该场地内地基土为不液化土(详见插表3)。

3.3.5特殊地基土

(1)软弱土层震陷判定

场地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②1a层粉质粘土和③2层泥炭质土等软弱土,软~可塑状,高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fak分别为90KPa、90KPa,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年版第5.7.11条之条文说明(表5.5)中提出的8度抗震设防烈度软土震陷临界承载力持征值(>100KPa)和临界等效剪切波速(Vse>140m/s),地基土承载力持征值或剪切波速大于上述二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震陷影响。由于②1a层粉质粘土和③2层泥炭质土承载力特征值<100KPa,建筑设计时应考虑软土震陷影响,采取必要的地基结构处理措施。

(2)填土

拟建场地分布有①层第四系人类活动土层(包括①1耕植土、①2素填土),为欠固结土体、结构松散、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为不良土体,会引起建筑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破坏。

3.4 地基均匀性评价

本场地揭露的地基土以洪积、湖积相粉质粘土、泥炭质土及粉土互层或夹层为主,呈现典型的洪、湖积相多韵律交替沉积特征,地基土岩性、岩相变化大,同一地层局部偏软或坚硬,力学变异系数较大,地基土持力层底面坡度普遍大于10%,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8.2.4条,判定为不均匀地基。

由于本场地地基不均匀,桩基摩擦段及持力层、下卧层段亦存在力学强度较低的泥炭质土,且各岩土层空间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将导致不同部位单桩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各基桩沉降量存在较大差异,基础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3.5 基础持力层与基础型式分析

3.5.1基础持力层

本场地在勘探揭露范围内地基土结构以力学强度较高的②2、②3、③1、③3层粉质粘土为主,分布较稳定且厚度大,埋深较适中,③1、③3层粉质粘土间夹③2层泥炭质土,其间的粉土层分布不稳定且厚度变化大,不均匀,于力学强度较高的粘性土中。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②2、②3、③1、③3分布较稳定,且力学强度相近(fak=150~170kPa),可考虑联合作为多层建筑浅基础或桩基础持力层,但受③2层泥炭质土(高压缩性软土)的影响,需进行下卧层验算。

根据对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工程特性、土层结构及土体力学强度等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建筑物规模、类型、层高及荷载要求等特点,对场地内拟建的多层建筑基础持力层建议如下:

拟建的6F酒店及标准厂房的上部荷载相对较小,浅部分布②2、②3层粉质粘土力学强度较高,在充分考虑承载力、变形特性不均匀及厚度变化大的前提下,可考虑利用②2、②3层粉质粘土作天然基础持力层,若选用浅基础型式,则应按规范考虑基础的埋置深度及软弱下卧层③2层泥炭质土等软弱土震陷影响,在满足变形验算要求的条件下,方可采用浅基础,同时应对浅基础作浅层荷载试验;拟建建筑也可采用桩基础型式,选用静压预制管桩,可以选择②3、③1、③3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③2层位于基础受力压缩范围段时应进行相应的下卧层验算,不满足要求时桩基应穿越不利地层,防止力学强度相差较大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建筑损坏。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及桩基参数建议值见插表4。

3.5.2建筑物基础型式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结合场地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对拟建建筑基础型式建议如下:

(1)一层地下室

地下室的基坑开挖约5.0m,根据设计提供的±0.00标高推算,基坑开挖后基底主要为②1、②2层粉质粘土,地基土力学强度较高,地下室地段宜优选筏板基础或十字交叉梁基础,以②1、②2层粉质粘土为基础持力层;桩基则以②3、③1、③2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2)多层建筑

拟建酒店(7F)和厂房宜采用静压预制管桩,选用②3、③1、③3层粉质粘土作桩端持力层,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按桩径400mm,桩长18.0m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1442~1585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表见附表6。

桩尖应进入持力层≥2倍桩径为宜,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倍桩径,桩基础施工中,应注意桩底标高控制,应保证桩尖不进入泥炭质土层中。设计时应考虑桩长径比满足规范要求,并按规范要求布置足够数量的试桩点,工程桩设计应根据试桩结果确定。

本场地桩周存在②1a层粉质粘土、③2层泥炭质土等软弱土层及较厚的素填土地段,若邻近桩侧地面承受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时,桩周软土沉降可能产生桩侧负摩阻力,设计时在计算桩基承载力时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

3.6 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当采用静压预制桩时,尤其是对密集的桩群来说,在透水性能较差的细粒土中采用静压预制桩,由于挤土效应的影响,会引起较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导致土体隆起、水平位移及桩间土破坏等,并波及到较大的范围,建议在打桩前预打沙袋井,严格控制沉桩速率等。

当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时,桩基施工产生大量的弃土、泥浆,应选择另外场地集中堆放,弃土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对周围道路的污染,同时弃土堆放应避免形成高陡边坡,堆放场地选择应与周边建筑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同时,应加强岩土工程监测工作,加强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地表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基坑工程评价

本场地内建筑下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面积为6694.25m2,基坑开挖深度约5.0m,基坑北侧为已建成的出口加工区食堂,西侧和南侧为城市道路,东侧为物流仓库,基坑施工将对周边产生较大影响,根据钻探揭露地基土情况,地基土以可塑~硬塑状粘性土为主,局部分布有软弱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因此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8.7.2条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3.1.3条之规定,地下室基坑的工程安全等级属于二级,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4.1 基坑开挖地段地层结构

勘察成果资料表明本场地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结构及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1.①1层耕植土和①2层素填土,结构较松散,力学强度低,开挖易垮塌;

2.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侧壁允许的自立高度按下式进行验算:

公式:

式中:z0----允许自立高度(m);

      c-----侧壁土体粘聚力(KPa);

γ----侧壁土体的天然重度(KN/m3);

*----侧壁土体内摩擦角(°)。

根据计算结果自然状态下,②1层粉质粘土自立高度为3.2m,②1a层粉质粘土自立高度为1.9m,②1b层粉土自立高度为0.6m,②2层粉质粘土自立高度为3.1m,②2a层粉土自立高度为0.4m。

3.②1、②2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力学强度较高,中等压缩性,自稳能力较好;

4.基坑开挖后基底局部地段②1b、②2a层粉土接近坑底或出露于坑底,由于场地内地下水较丰富,粉土层为本场地内的相对富水层,易使基坑底产生涌水、流沙等破坏基底稳定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勘察场地的基坑开挖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壁在自然状态下总体自稳能力较好,饱水状态下局部有②1a层粉质粘土和②1b、②2a层粉土分布区段的坑壁自稳能力较差,具体的工程参数及空间展布见插表4-1

基坑开挖段、支护段地层结构及其力学参数一览表  插表4-1

4.2 基坑开挖支护及地下水控制

本场地周边邻近已建建(构)筑物,基坑北侧为出口加工区食堂,西侧和南侧紧邻市政道路,东侧为物流仓库。基坑开挖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壁在旱季时自稳能力较好,雨季饱水则自稳能力较差。

开挖段揭露的地层结构以力学强度低的②1a软塑状粉质粘土及力学强度较高的②1、②2粉质粘土层为主。基坑破坏模式:一方面坑壁揭露的①层填土土质较松散,易产生坍(垮)塌;另一方面坑壁、坑底揭露②1a层软塑状粉质粘土因扰动触变等因素易产生侧向挤出或滑移,导致浅部②1、②2粉质粘土及其上的①层素填土变形开裂,坑壁带产生坍(垮)塌、滑移破坏。

根据本次勘察钻孔内地下水位埋深在1.30~2.50m之间,稳定水位高程为1904.88~1905.55m,基坑开挖将揭露地下水,根据钻孔混合抽水试验结果,场地上部土层综合渗透系数K=0.333~0.368m/d,影响半径R=8.08~9.96m,疏干量为48.1~60.2m3/d。

综上所述,基坑开挖段地层主要以弱透水层为主,自然状态下自稳能力较好,饱水状态下自稳能力较差,宜采取支挡方式开挖。由于本基坑开挖深度较小,基坑若在旱季施工时(11月至次年4月)可采用放坡开挖方式,建议放坡以1:0.75~1:1的坡比为宜,设计时也可考虑采用部分放坡开挖+局部支挡的支护方式;若在雨季开挖施工时应进行必要的支挡措施,可考虑浅部放坡+底部支挡的支护方式;由于本场地浅层土体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土体力学强度较高,坑壁支挡措施可选择土钉墙、混凝土挡墙或排桩支护等措施。

基坑开挖时,因场地内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现地表下1.30~2.50m)。为防止基坑降水(井点大量抽水)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保证地下室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在基坑开挖前做好防渗帷幕。防渗帷幕可选择水泥土搅拌桩或高压喷射注浆法。以水泥土深层搅拌桩相互搭接形成的防渗连续墙为宜,应进行信息化施工,监测基坑外水位变化情况,当坑外水位下降过大时,可抽水回灌,以保证周边建(构)筑物安全。

基坑周边设置深搅防渗墙后,坑内可用明(盲)沟和集水井将地表和坑壁渗入的水体排于场外,但这些水体需经沉淀清澈后再排放,以免对管网设施造成堵塞、污染,导致不良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此外,应在基坑壁外围应设置截水沟,防止降雨时地表水汇入基坑内对基坑造成危害,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4.3 地下室抗浮评价

据钻孔内测量地下水位埋深在1.30~2.50m之间,地下室基础均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室存在抗浮问题。对于直接位于建筑主体结构下的地下室可通过工程桩或基坑临时强排水措施解决,仅在施工期存在临时性的抗浮问题;建筑主体结构以外的地下室部分则存在永久抗浮问题,应设置一定的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抗浮桩、抗浮锚杆的抗拔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本次勘察处于旱季,地下水位埋深在1.30~2.50m之间,稳定水位高程为1904.88~1905.55m,场地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土体以粘性土为主,均为弱透水层,勘察场地区域地下水自然排泄条件较差,雨季强降雨时地下水位极易在地表形成暂时性水位,由此推断场地地下水的水位变幅在2.0~3.0m左右,场地现状地面标高为1906.51~1907.85m,而本场地地势与周边道路及周边地势相近,因此建议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时,设计抗浮水位可按1904.50m考虑。

4.4 基坑开挖及监测

基坑开挖时应遵循:

1.分层开挖、分层支护,不得超挖;

2.基坑周边防止地表水入浸、严格控制超载;

3.揭露到坑底软弱土应及时进行处理或加固;

4.基坑施工必须以缩短基坑暴露时间为原则,减小基坑的后期变形;

5. 基坑开挖后,尽快铺设垫层,以便施工。

基坑监测内容:

1.采用支挡支护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和整体稳定性;

2.进行坑内外土体和场地地坪的变形、沉降观测;

3.开挖形成的临时边坡、堆土场的变形观测;

4.开挖影响范围内的水位、孔隙水压力变化;

认真分析整理监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4.5 基坑施工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分析

本场地周边邻近已建建(构)筑物,基坑北侧为昆明出口加工区食堂,西侧和南侧为市政道路,东侧为物流仓库。基坑开挖坑壁易产生坍(垮)塌使地表产生变形或开裂沉降,具渐进式破坏特点,坑底易产生隆起塑性变形或可能产生渗流破坏,从而对周围建筑、围墙及道路设施等构成破坏影响,需加强支护设计及对地表的监测工作,特别是雨季施工时应更加引起重视,施工过程需安排合理时间段、封尘措施等,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噪音、粉尘污染。

5、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场地位于昆明盆地东部,属山前冲洪积缓坡台地地貌,现状场地地形较平坦、开阔,场地及周边无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场地区交通便利、工程环境条件良好,静力条件下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2)拟建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Ⅲ类建筑场地,本场地属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建筑工程设计应按有关规定设防。

(3)场地内浅层地基土均无膨胀性,建筑设计时可不考虑地基土的膨胀性影响;

(4)本场地20m深度范围内分布的粉土层均为不液化土,可不考虑饱和砂土液化的影响。

(5)场地内分布有②1a软塑状粉质粘土及③2层泥炭质土, 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fak=90 kPa, fak=90 kPa,须考虑软弱土层震陷的影响,其它地层可不考虑软土震陷影响。

(6)场地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基础设计时应采取抗腐措施。

(7)场地地基土结构中等复杂,地基土以湖积相粉质粘土、泥炭质土及粉土互层或夹层为主,地基土岩性、岩相变化大,同一地层局部偏软或坚硬,力学变异系数较大,为不均匀地基。

(8)本场地地下室基础及多层建筑基础持力层在充分考虑不均匀沉降等前提下可采用②2、②3层粉质粘土作天然基础持力层,若采用桩基础时可选择②3、③1、③2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9)地下室基础可选择筏基或桩筏基础型式,多层建筑应结合地下室基础设计采用浅基础或增加桩基础设计;建筑物桩基础可采用静压预制管桩或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10)地下室基坑的工程安全等级属于二级,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开挖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应采取支护措施,旱季施工时可采用放坡开挖,放坡的坡比以1:0.75~1:1为宜,雨季施工时应进行必要的支挡措施,可考虑浅部放坡+底部支挡的支护方式。坑壁支挡措施可选择土钉墙、混凝土挡墙或排桩支护等措施。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高,基坑开挖时应设置竖向止水帷幕,可采用深层水泥土搅拌桩。

(11)基坑设计时应进行抗隆起、突涌、抗渗流和整体稳定性验算,场地雨季抗浮设计地下水位标高按1904.50m考虑。

(12)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及桩基参数建议值见插表4。

5.2 建 议

(1)本场地内存在高孔隙比、高含水率的泥炭质土,建筑基础设计应对其下卧软弱层进行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加大基础埋深或桩基穿越方式处理。

(2)纯地下室基础应优先考虑筏板基础,对于多层建筑位置应考虑桩筏相结合的基础形式。

(3)采用静压预制桩时,由于地基土挤密,可能会发生附近地面隆起、出现超孔隙水压力,影响拟建建筑物的安全,工程桩施工应合理安排沉桩顺序与沉桩速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降低或消散超孔隙水压力。

(4)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时应注意弃土的有序堆放,杜绝弃土、泥浆在场地内乱堆积、流淌。

(5)桩基穿越段分布有③2层的地段时,由于该层力学强度较低、具“三高”特征,且富含有机质,灌注桩设计应考虑混凝土的可凝固性,桩基应考虑软土震陷及桩身负摩擦力的影响。

(6)地基土承载力以静载荷板试验成果为准,工程桩承载力应以试桩结果作为最终依据。

(7)本次勘察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估算,未考虑软土震陷和桩侧负摩阻力的扣减,对于填土及软弱土作为桩周土时,负摩阻力系数可取0.25~0.35。

(8)采用静压预制桩时,工程桩施工宜及时测量其桩顶标高,若发现由于挤土效应地面隆起造成工程桩抬升,应进行复压。

(9)场地周边存在已有建(构)筑物,施工过程需安排合理时间段、封尘措施等,以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噪音、粉尘污染。

(10)基坑应采取支护措施,旱季施工时可采用放坡开挖,放坡的坡比以1:0.75~1:1为宜,雨季施工时可考虑浅部放坡+底部支挡的支护方式。基坑的坑壁支挡措施可选择土钉墙、混凝土挡墙或排桩支护等措施,设计时也可选择其它安全、可靠的支护方式。

(11)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高,基坑开挖时应设置竖向止水帷幕,可采用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建议在基坑底部四周挖排水明沟和集水井抽排地下水,同时在基坑壁外围设置截水沟,防止降雨时地表水汇入基坑内对基坑造成危害。

(12)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铺设垫层、浇筑混凝土,防止暴晒或雨水浸泡而影响基坑稳定性。

(13)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岩土工程监测工作,加强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地表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14)施工中及后期应长期进行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观测。

(15)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时,应通知勘察单位验槽,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日期XXXXXXXX本科课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目录1概述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1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214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32场地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探报告技术资料1序言11工程概况我公司受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委托承担了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食堂拟建场地的详细勘察任务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见表1112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本...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1勘察工作概述211工程概况2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2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2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2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4151勘探点布置原则3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3153完成工作量32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xx年9月承担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规范

DK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勘行业标准105520xxDKD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规范Writingcriterionofreportingforcoalgeology20xx1030发布20xx1130实施国家安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述我院受中国共 产 党山东省委员会老干部局的委托对其拟建的山东省老年人活动中心工程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勘察场地位于济南市马鞍山路11号院内南侧马鞍山路北侧经十一路建筑物为1栋地上6层28米地下2层结构形...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原始资料5平面图和剖面图6测试图表7岩土性质指标的统计与选用8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9文字报告10排印和装帧总则101为统一基本技术要求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实例)

目录1勘察工作概述11工程概况3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3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3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151勘探点布置原则4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4153完成工作量4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5421地形地貌及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求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未经审核审定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得提供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2凡审核审定工作统称为审查必须严格按本要求进行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

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详细的勘察成果应包括内容1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其上应附有基坑开挖边线和周边环境概况2沿基坑边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必要时应绘制垂直边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上宜标明基坑开挖底线34室内试验...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000000000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0000000000勘察院0000年00月工程名称00000000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编号000000000勘察阶段详勘法人代表批准人审定人审核人编写人勘察单位00000000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