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时间:2024.4.1

福建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建筑与规划      城市规划    专业

设计题目:     福安市新农村规划        

                (上白石镇郑家山村)   

学生姓名:   白智辉  学号: 0807103217

起讫日期:        2012.2.132012.3.11   

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于苏建   龚海钢  黄莉芸 

20##年3月11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结合毕业设计课题任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本人撰写文献综述如下:

一、    概述

1.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必须从战略高度考察其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明确其战略思路和主要内容,给出其战略重点与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进行的,它与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农民向工人转变,村民向市民转变;农民人均占有土地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着眼于这一趋势来思考和谋划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随着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农业和农村发展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这种条件下建设新农村,必须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定势,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依靠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这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比较现实的路径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及销售,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流动整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理解

新农村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新农村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镇土地,协调城镇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镇规划是建设城镇和管理城镇的基本依据,是确保城镇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镇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小城镇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是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也是政府管理、调控和指导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小城镇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保证,小城镇建设必须要有规划指导,按规划建设。小城镇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要求,统筹安排,合理开发利用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布置各项建设,实现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镇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城镇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它通过对城镇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镇的发展。城镇规划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对城镇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实现的。
    新农村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小城镇发展和建设的方针及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区域规划,在调查了解小城镇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小城镇体系;合理地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规模;确定小城镇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小城镇土地;综合部署小城镇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及战备防灾等各项建设;协调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实现小城镇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①从小城镇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小城镇空间资源;②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小城镇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③确保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④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小城镇发展目标相一致;⑤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小城镇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

二、    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探索

1.新农村规划的理论依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新”在哪里,也就很明确了: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

2.新农村规划的编制方法探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从规划属性讲是政府属性的专项规划,体现政府在该领域的战略意图、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的职责、义务。从时段上讲是一种中长期的规划,一般是五年,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同时展望到20##年,与小康规划相衔接。从规划编制的基本步骤讲,一是成立规划起草的组织机构,下设具体的工作班子,抽调专人组成一个精干的编写班子。在我们调研中,有农口牵头的,有发改委牵头的,最好有一位县上主要领导挂帅,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协调作战。二是做好前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中正确认识现状和发展阶段,要吃透市情、县情、乡情,找出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存本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明确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基本设想,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为保证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的实现,要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四是提出编制大纲,并广泛征求意见进行编制。五是反复论证,并通过组织程序审批。六是规划的实施。七是规划的中期评估。这是一般规划的编制过程,比较具体的专项规划可以合并进行。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1、规划的内容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要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为编制而编制,真正体现发展思路,反映重大问题,增强规划的操作性、可行性和有用性。尤其是县乡发展规划,更要将规划的操作性放在重要位置,突出一个“实”字。
    2、规划要尽量体现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对不同收入水平、自然条件、区域主体功能,相应要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不要一刀切,齐步走。
    3、要区分政府与其它主体的职责。属政府职责内的问题,要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体制环境、政策环境,主要阐述发展趋势和政府的战略意图,对确需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尽可能明确政府的责任、义务。解决从农民最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重点和任务,如直接影响生产生活的,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领域为主。对以农民为主体的问题,则要反映出市场经济发挥的作用和农民自力更生的作用。
    4、规划工作的透明度。规划编制过程要成为一个集思广益、凝集智慧、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的过程,要体现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使大家都来了解规划、认知规划,进而实践规划。
    5、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改变各级各类规划间相互独立、衔接协调不力的状况,形成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张规划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边界清晰、衔接协调的关系。我们在做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加强了与全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小康建设规划、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的衔接。县、乡新农村建设规划一方面要与省级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本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和保护规划、“十一五”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农村道路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不要出现各自为政,单打一的局面。
    6、规划实施的评估。规划实施评估是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五年规划的第3年)经过系统、客现、公正、科学的评估,才能对规划实施效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修改、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出现偏差及时修正。            

三、    案例——磻溪镇赤溪村村庄规划

1.村庄综述

赤溪村是磻溪镇辖下的一个少数民族村,位于磻溪镇东南部,全村现有人口1800多人,其中畲族人口超过700人。

赤溪村是一座绿色的村庄,森林覆盖率达90%,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茶叶竹木、淡水养殖、水利矿藏等资源的生态村。

赤溪村地处杨家溪上游,是太峔山风景名胜区重要的山、川景观资源集中区,境内及周边地区汇聚瀑布、奇石、青山、碧水、庙宇等众多旅游景点,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前往游玩,给赤溪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是一座发展中的旅游新村。

赤溪,这个曾经的“全国扶贫第一村”,如今依托山水资源,致力于打造旅游新村,打开山门,喜迎各方宾客。

2.规划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通过对赤溪建设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明确庙赤溪村庄建设规划的规划原则和目标与定位。

同时,规划从现状条件分析入手,通过现场调查和基础数据的分析,了解现状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和产业发展概况,找出赤溪村在村庄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目标为指引,以问题为突破,提出具体的村庄布点原则,合理预测村庄人口数量,对各村民组进行整合,形成合理村庄布点体系;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空间布局方案。

统筹安排主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并提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对策,确定保护村庄生态环境原则和措施;中心村建设规划中提出总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同时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线规划,来引导村庄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3.规划的方案构思

1、村域发展规划

规划至20##年全村形成“一主一辅”的村庄布点体系,“一主”即中心村,要加快公共设施配套,提高村庄建设水平与标准,营造特色明显、配套完善的旅游综合服务村,人口规模约为1900人;“一辅“指湖里村,人口规模约150人,要发挥邻近旅游点的区位优势,就近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规划期内,要加快除湖里村外的13个自然村的搬迁工程,重点集聚到中心村,以壮大中心村发展规模,同时节约全村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集中力量建设中心村。

规划村域形成“一村两溪三区”的村域结构。“一村”指中心村,集聚全村绝大部分人口,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水平;通过对村庄入口景观区营造、交通网络梳理、建筑整治全面提升村庄形象。“两溪”指村域的九鲤溪和下山溪,是赤溪村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依托。“三区”是根据资源特点和发展职能的不同对村域空间进行界定,包括北部的农林涵养区,重点发展种植业;南部的运动休闲区,以发展参与性强的活动为特色的旅游发展区;西部的生态体验区以发展自然、探险、寻幽为特点的旅游发展区。

2、村庄建设规划

1、村庄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堡一站”的功能布局结构。“一堡”为居住区,重点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水平,改善村庄面貌,使其成为赤溪村民安居乐业的村堡;“一站”为旅游服务区,以现状下山溪驿站为基础,集中力量打造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吃、住、娱、购等全方位服务,成为国外游客都心生向往的驿站。

2、村庄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借助九鲤溪公路建设,将过境交通从长安新街剥离;同时在村庄外围,结合城墙修建机动车道,满足村庄机动车出行需求,以达到人车分流;将现状长安新街改造为商业步行街;村庄内部其它道路以步行功能为主。

居住区设置4个机动车入口,并在入口区通过广场、门楼等形成入口景观区,为满足旅游停车和村庄车辆停放合理安排停车设施。

3、村庄绿化景观规划

通过对现状环境景观的解读,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引导要求。可总结为:垒石为界、中心广场、入口游园、茶竹间植。

垒石为界——由于傍溪而居,取材方便,在调研中发现赤溪村及小溪村一些古民居点或古官道等多处均出现了卵石垒筑的用于各种功能的石墙。规划中引此低矮卵石墙作为限制空间的屏障,限定了建筑空间的拓展范围,避免了无序扩建。

中心广场——在新用地区的几何中心预留一中心广场,以满足村民交往、集会、晒谷、休憩等需求。

入口游园——在步行街及杜家堡的入口处以及沿石墙入口处设立各具特色的小游园,将居住、公建、游憩用地良好结合。

茶竹间植——适当保留现有茶园、竹林,使其融入村居景观中。使住宅、田园浑然一体。

建筑风貌上控制四大风貌区,即杜家堡传统建筑风貌区、步行街休闲建筑风貌区、下山溪驿站现代建筑风貌区、新村建筑风貌区。

4、村庄市政设施规划

供水:水源取自该村西北山涧的山涧水,通过在山涧修建小型砼拦河坝,将水引至岸边沉砂池,然后,由一根DN75mm的输水管输送至净水处理设施。一体化净水设施位于中心村所在地的西面附近山坡上,水经处理后,依靠重力自流供往各用水点,出水总管管径为DN75mm,给水管网按枝状进行布置。排水:排水体制:新区建设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整治改建区域能分则分,难度较大的可暂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要留有今后条件具备时改造为分流制的余地。污水管密切结合地形及建筑布局和规划竖向标高进行布置,就近将各建筑污水排入污水管中,以减少输送管长度。雨水:雨水系统密切结合排山洪系统及地形、竖向标高进行布置,将区内各地块内的雨水组织后排放。规划区内雨水考虑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除。靠山坡的地块,有设挡土墙的,在挡土墙里侧设截洪沟,用以拦截从山坡分水线内下来的雨水。供电:在现有配电室的基础上增加配电设施。普及固定电话,传输线路实现宽带传输、一线多用;移动电话信号应覆盖全村域;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光纤化,覆盖整个村庄。

5、村庄综合防灾规划

防洪:规划采用直排方式,将雨洪水直排入周边溪流,沿溪岸地势较低的采用填高处理,提高用地标高以满足防洪要求。针对区外来水,特别是规划区周边山体来水,布设排洪沟进行排除,各排洪沟起点均设在现状山谷山坡来水汇集点处,将山洪通过排洪沟汇入溪流。消防:通过合理布局以及按照消防规范合理布置消防设施。抗震减灾规划:完善路网结构及其疏散体系,增设中心疏散场地,对生命线工程进行一级设防。人防工程规划:按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统一规划、重点建设、综合开发和注重效益”原则布置人防工事。

6、村庄环境建设规划

    1.环卫设施建设

在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公共设施等的出入口附近设置废物箱。依据服务半径设置15处垃圾收集点,垃圾分类存放,每天有专职保洁员统一收集、分类,实行集中倾倒,日产日清,保证垃圾池整洁及与周围环境卫生条件相协调。公厕均为水冲式,并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在两片区中心广场位置共规划公厕2座。

2.环卫措施

搞好村庄园林绿化建设,营造绿色空间。加快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村内排水管道,严禁随地排放污水。村民应改厕、改厨、改圈,改善生活环境,粪便污水经三格式化粪池预处理,严禁将粪便污水直接排入门前排水沟。加强管理,合理设置规范化的垃圾分类场所,做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美化村庄环境。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生产,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7、近期建设规划

疏通道路网络,在有交通需要的地段,在建筑允许的情况下打通车行通道,建筑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打通人行通道。

现状建筑质量中等以上的建筑,除非为了特殊的交通需要,原则上予以保留;

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及以下的建筑,原则上应予以拆除;但当此类建筑不影响交通且对居住室内外空间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近期可以予以保留,远期逐步拆除。

改善人居环境,对现状公共地段进行环境改造,创造优美的绿色空间。

改善居住建筑外部空间,尽量保证户与户之间的建筑间距。

积极引导有需要、有条件的住宅建筑进行功能置换,尽量减少拆迁量,避免重复建设。

.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的思路初探

1、对不同村庄类型制定相应的规划要求

    村庄的类型划分可根据村庄区位条件,村庄的主导产业及其现状的资源条件进行划分。事实上,绝大多数村庄并不一定可以准确的被定义为某种特定的村庄类型,多种类型特征混合是我国村庄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村庄规划不可以教条地照搬村庄类型的界定和相应的规划要求,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多种村庄类型的规划要求编制规划。在确定好村庄类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目标和构思,作为空间布局规划的依据。

2、村庄建设与产业引导相结合

    发展乡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村庄规划的内涵决不应局限在风貌整治、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物质规划层面,应将村庄建设与产业引导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村庄产业特点,总结村庄产业发展需求,具有针对性地建设相关设施,促进村庄传统农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根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例如,以旅游为主的村庄根据其资源条件,结合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部分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村庄经济的发展,形成村庄自身的“造血”功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

3、采用适应村庄社会特征的空间组织形式

   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的空间聚居是我国村庄的一个典型社会特征,表现在村庄空间上就是同姓、同宗或者具有血缘关系的农民更喜欢集中居住,居民彼此熟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传承家族传统。村庄规划应重视对村庄社会关系与空间布局关系的梳理,在原有布局基础上,采用村庄—住宅组族—院落的方式组织村庄空间,同时,在建设新村时,也应注意延续旧村空间肌理,以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尊重村庄院生态特征的空间设计

    村庄是不同于城市的人类聚居形态,其传统风貌与空间肌理表达了地域文化特征、社会结构、自然环境特点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村庄规划对村庄空间形态、布局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尊重村庄所在地域的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河流水系等环境要素,延续村庄原有空间结构与外观风貌,引导新村建设在空间布局建筑组合方式、建筑形式、色彩等各个方面与旧村相协调,将新村与旧村融合成有机的整体,从何使村庄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自然环境特色得以传承。

    除此之外,村庄的空间设计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是其中两种重要途径,一方面结合以乡土树种、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塑造村庄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另一方面通过村庄与农家乐、田园风光游等乡村旅游项目的结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村庄景观。

5、重视村庄特色空间的塑造

    村庄的特色空间主要指村庄标志性的街巷空间、滨水空间、村口空间等公共,是村庄历史文化、乡风民俗生态环境等特征的集中反映。街巷空间可结合现状条件,采用商业街巷、水巷、历史街巷等多种形式,组织富有地域特色的街巷系统;滨水空间主要是在现有水系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组织、尽量保持自然岸线,注重临水住宅,公建的设计和水空间节点的设计,形成村庄的公共活动空间,村口空间可以通过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和自然环境等形成村庄入口的公共空间,起到村庄入口的提示作用,形成村庄标志性景观区域。

6、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并重

    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新农村建设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统筹协调,因此,村庄规划不但需要对村庄近期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虑,也要兼顾村庄长远发展的需要,配套相应的公共政策。具体而言,村庄规划首先应对农民需求进行分析,分清主次、轻重和缓急,编制规划方案时必须统筹兼顾,分布解决村庄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近期建设,应详细罗列建设项目和投资测算,对于长远发展进行规划控制和投资估算,合理分配资源,并制定配套公共政策,通过政府侧重监督、村庄主导实施的方式,从整体上协调村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7、加强村庄规划的公众参与力度

    公众参与一向是我国规划的“短板”,村庄规划作为时效性,实施性要求很高的规划类型,更应加强农民的参与力度,并且要贯穿始终。在规划编制前期,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的形式,倾听村庄居民的生活需求、发展远景,并通过专业的分析与整理,形成村庄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在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后,通过规划公示、宣讲的方式,让村庄居民了解村庄未来的蓝图,并及时总结反馈意见,修改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符合当地村民意愿的村庄规划。

五、结语

    总体而言,村庄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等原则,在对村庄现状条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庄现有资源条件,根据村庄特点,灵活运用产业引导、空间设计、公共政策等规划方法,引导村庄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从本质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开展和深化。

    在中国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传承文化的国家,各地都具有着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逐渐上升为国家重要的体制建设任务,所以在这个大的系统下,身为设计师的我们必须掌握充分的知识理论体系,灵活的学习成功的规划作品,在具有强大的知识体系支撑的情况下灵活的运用各地的特色文化打造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创建出舒适的生活,工作,游憩的宜居村庄,完善社会主义城乡统筹体制改革,落实社会主义事业的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凌云;胡宏 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思考[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24)

[2]王富更 村庄规划若干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6(03)

[3]Aitchison.C;Macleod,N.E;Shaw,S.J Leisure and Tourism Landscapes,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ies.2000

[4][美]埃弗里特罗吉斯, 拉伯尔T伯德格, 王晓毅, 王地宁译.乡村社会变迁[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13.

[5]吴敬学. 韩国的 新村运动[J]. 中国改革, 2005, (12).

[6]郑甲苏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之探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10)

[7]李山水 韩国新村运动又有新进展 2007

[8]李翠竹 论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9)

[9]李洁,孙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阈下黑龙江煤炭城市研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6).

[10]绍爱云、赵辉编。《新农村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11]浦善新编,《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

[12]陈建为编,《中外景观新农村规划与设计》:(中外景观20##年12月)

[13]朱新芳编,《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思考》:现代拧业科学20##年04期

[14]汤敏建,《村庄规划与实施》:中华书局出版社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方法:

一、      课题任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课题任务

本组毕业设计课题为《福安市上白石镇郑家山村村庄规划》,郑家山村地处上白石镇东部,104国道贯穿而过,现有225户900多人,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级试点示范村。通过本次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协调,优化村庄产业结构,引导居民合理科学利用土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与生产能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发展条件、村庄产业结构体系、村庄土地布局结构,村庄人口规模预测,村庄民俗文化传承、村庄配套设施体系,村庄生态体系的建设,村貌的整治规划以及村庄住宅房屋改造及规划,村庄近期发展资金预测及步骤。

二、      研究课题所存在的问题

1、     村庄发展条件分析及其与上位规划衔接

历史上,郑家山村有着自身的文化体系,有着较强的管理体制,被评为宁德市级,福安市“文明村”市小康明星村,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在1997年题字“积极探索山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赠与郑家山党支部。在上位规划中,郑家山为农业型的中心村,所以郑家山在比其他村具有更强的政治、经济契机。针对这类村庄的规划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所特有的政策及其区位优势,是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村庄产业结构转型

郑家山村由于具有特定的政策优势,自身有着较好的农业资源优势,在规划中如何能够协调各种因素而创造出适合村庄发展的产业结构。

3、     台地村庄现状的整治与利用

由于郑家山村地势陡峭,高差较大,村庄发展起来受到村庄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建设起来对建设条件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4、     如何在保证村庄居住条件下传承村庄民俗文化

郑家山村有着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及其民俗文化传统,故在村庄建设中,如何能在保证村庄良好居民环境的条件下进行郑家山历史文脉传承。

5、     如何科学合理进行村庄土地利用

郑家山村由于村庄所特有的地形,故在村庄建设用地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规划中如何布局村庄建设用地才能使得用地满足村庄发展要求

6、     如何协调外部环境与村庄建设之间的关系

郑家山村处于山坡村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规划中如何能够将村庄建设与外部景观体系融合。

三、      新农村规划拟采用的方法

1.文献调查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经逐步走上了日程,在新农村规划中会存在着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面对陌生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各个渠道获取知识以寻求解决方案,所以可以通过文献的调查法,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学习优秀的处理手法及方式,使得新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及其赋予本次编制工作深厚的理论依据。

2.实地调研法

实地调研是新农村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作为规划设计师,对村庄现状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规划成果的质量和可行性。只有深入了这个村庄才能渗透村貌,地形,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建筑类型,才能了解村民的规划意象和规划要求。

3.案例分析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师,就必须学会总结前人设计成果的得失与优劣。所以在本次规划中,要对相类似的新农村规划进行分析总结,抓住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情况,明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到更加的完善。

四、        预期成果

在满足上白石镇镇域规划的前提下,充分的利用了各种政治契机及其自然优势,完成了郑家山村产业转型,在充分合理的土地利用下打造良好的村庄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与生产效率,通过与周边环境及其自身地貌特征的紧密结合,打造沿104国道一道靓丽的村庄及其景观形态,在远期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旅游为辅的高品质、宜居村庄。

                                                                                            


第二篇:开题报告


哈尔滨商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同等学力)

题目:

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前景分析

院 、 系: 工商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 行政管理

研究师: 孙东生 教授 生: 孙 勇

年 级: 2003级

开题报告日期:20xx年12月17日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家族企业制度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学者指出,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但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管理学家很少给予关注,人们在这个领域所达到的认识也是模糊和朦胧。我认为,一种企业制度总是与它所存在的那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联系的,在某种社会环境下,家族企业一定有其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和发展前景,否则是不可能获得普遍发展的。

我将源于家族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研究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发展前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论题的目的和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有利于找到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的衔接点

从学理背景看,家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几千年家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积淀对企业的组织与经营行为、对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重视对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包括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加深对华人企业组织制度形式与组织行为以及与社会经济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变迁关系的认识,可以引发我们去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规则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规则的衔接点、结合点,进而可以从学理上探讨富有效率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言,家族企业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的衔接点是由二者的区别、过渡的制约因素、最优过渡方式等方面的分析论证构成。

2.纠正“家族企业是低效率的组织”的片面认识

早期管理学家,大多给予家族企业消极的评价,认为现代工业和传统家庭

- 1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是相互抵触的,传统的中国家庭制度下孕育出的裙带关系对高效率的工业制度是一最大的障碍。

后期管理学家,有一些对家族企业持积极态度。认为家族式组织和企业网络是亚洲经济组织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本身是效率中性的,即家族式组织不一定是低效率的,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比市场或科层更有效率和竞争力。家族企业不是落伍的代名词, 家族成员的参与常常是创业最需要的低成本组织资源;家族成员更易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从而更易进行合作;家族企业的性质更能保证企业领导的权威,有更强的凝聚力。作为一种企业制度的家族制, 更适合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

后期,还有一些学者既肯定家族企业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的积极意义,又注意分析其消极的一面。对海外华人家族企业深有研究的雷丁从纵向合作、横向合作、控制、适应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华人家族企业组织形式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华人家族企业既是一种高效的工具,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根源。 李新春指出,19xx年以来,大陆的家庭制度不是限制、而是大大地加速了改革和为改革做出了贡献,但是家族内外有别的伦理关系会造成企业组织内部的帮派体系和组织内耗,因此,也可能出现效率低下的状况 。有的人简要概括为一句话“成也家族,败也家族”。

认识在争论中会更加深刻,脱离片面。

3.进一步分析中国的“泛家族企业”

简单地说,泛家族企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族”范围的扩大,对于家族成员的认定不再只是局限具有血亲关系的狭义的家族圈子内,而是扩展到以“五缘文化”为基础来认定,即所谓的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换言之,指以宗族亲戚、邻里乡党、宗教信仰、同行同学和物质媒介等为五根纽带结合成的社会人际关系,这种对于“家族”成员认定依据的放大导致了家族的泛化;泛家族企业的第二个表现是家族文化的影响力及作用范围逐渐延伸至家族以外,如家族的运行规则、家族伦理等在家族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会表

- 2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现出来。

中国家文化之重要,是因为它不只是给家庭或家族提供一套规则,而是把它泛化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家族以外的社群、机构,包括企业或国家都可视为“家”的扩大。因此,泛家族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突出特征。中西方的“家”的概念中,家族规则与家族企业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共性特征十分突出,如亲情规则、内外有别、家长权威等。但把家族观念、家族制度、家族行为规则泛化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却是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一个基本点,正是华人企业的组织行为的奥秘深蕴其中。台湾著名学者杨国枢曾对泛家族主义作了长期的极有意义的探讨,他对泛家族主义作了简明而准确的描述:在传统社会内,在家族中的生活经验与习惯常是中国人惟一的一套团体或组织生活的经验与习惯,因而在参与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活动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家族中的结构形态、关系模式及处事方式推广、概化或带入这些非家族性的团体或组织。也就是说,在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中,中国人会比照家族主义的取向而进行。此后,杨国枢又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研究,认为中国人是经由刺激类化的途径将家族的组织特征、人际特征及行为特征推广到家族以外的团体。台湾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杨国枢的分析。刘兆明等的研究发现,在台湾非家族企业中,甚至在位于工业化都会区的大企业中,其企业文化也包含了以下现象:(1 )组织领导有意无意都会形成家长式的权威,且将此种权威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之上;( 2)组织内强调家庭气氛,特别重视和谐,鼓励团队精神,形成组织是个大家庭或大家都是一家人的一体感;(3 )组织内形成类似家庭伦理中之长幼与辈分,并建立私人感情以维持此种特殊伦理关系;(4)依关系亲疏形成组织内的差序格局, 进而导致以组织领导为中心的内团体,使组织内的层级化更为明显,大陆学者樊江春也揭示企业单位中充满类似家族的文化特色及组织功能。

泛家族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对华人企业组织行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网络的差序格局的社会。这个网络

- 3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像个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也就是说,愈往外推,关系的紧密程度和信任程度是递减的。

关系网是起决定作用的,关系网是理解海外华人社会与经济生活所必须注意的基本情况,中国人的家族企业通过复杂的外界网络扩大交易与势力。在何梦笔和陈吉元主持的研究项目中,胡必亮通过对湖北、山西、陕西、广东、浙江五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典型调查研究,发现“关系”规则对乡镇企业经济资源的组织表现出了十分明确的积极作用,在市场规则、行政规则并存的环境中,“关系”规则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游戏规则”。

只有对中国家族企业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泛家族企业有透彻了解。

4.基于中国国情,探索企业发展

由于我国受长期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德治优于法治思想较深,企业对信任度的重视高于对制度管理的重视,家族企业的长存性和泛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但是,工业化或现代化的历史研究也表明:在落后的经济中,报酬多根据至亲关系、地位和性别来分配;安排经济职务多根据特殊主义(亲情规则)的标准;而在发达经济中,专业技能越来越决定着劳动的报酬,用人的标准更多的是能力而不是特殊的社会关系。因此,随着现代化过程的进展,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分工合作体系在一国和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扩展和繁复,家族企业能否突破家族封闭的圈子,能否超越亲情熟识这种人格化社会网络交易而进入非人格化的制度性交易,能否从非规范的管理向现代企业的科层制管理转化,对一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道格拉斯·诺斯指出:从人格化交换到非人格化交换的转变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按照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对美国企业管理革命的研究,上述转变的主要特征是:由一群支薪的中、高层经理来管理企业并协调在其控制下的各单位的工作,使管理层级制本身变成企业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

- 4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也就是使企业超越了工作于其间的个人或集团的限制,而成为经理式企业、现代化的大企业,使之成为支配主要经济部门、甚至改变整个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 从钱德勒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起初的家族小企业在各种压力下,自身的财务资本不足,不得不通过兼并、合并的方式扩展企业规模;二是引入非家族的专业经理人员进入企业,逐步使他们掌握经营控制权,使企业成为支配美国主要经济活动的现代意义上的经理式企业。因此,这种转变的实质内容主要就是家族企业与社会财务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本等因素融合的过程。

二、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中国家族企业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从张厚义等编写的《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中数据可见,私营企业中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主要是因为与业主的家族关系而被选用的,家族企业在中国盛行。管理人员与企业主有亲属关系的占29.5%,此外管理人员还有与企业主有邻居关系、朋友关系、或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纯粹社会招聘的则不足半数。企业主选用管理人员的标准是43.1%靠关系密切,32.2%看是否老实忠厚,21.8%看技术,1.0%看是否有业务关系网,0.8%是关系户,1.0%是其他情况。

有数据显示,已上市的私营企业中,康美药业由马兴田家族控股66.38%,太太药业由朱保国家族控股74.18%,广东榕泰由杨启昭家族控股67.19%。中国家族企业特点主要有三:一是企业成长时间短。即使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也只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而19xx年6月颁发《中国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前,国家对私营企业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家族企业并没有合法地位。因而家族企业真正迅速发展,也只有10多年的时间。二是企业规模小。从狭缝中成长起来,市场空间不大,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创业者的勤俭积累和辛勤培育。虽然企业发展需要引进优秀人才,但总体而言,家族企业的规模

- 5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还没有大到完全超出创业企业家个人管理半径之外。三是缺乏股权稀释和两权分离的制度环境。“黄河集团职业经理人背叛事件”无疑又给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家提了个醒。

(二)外国家族企业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事实上,迄今为止,家族企业制度不仅在家庭价值观浓厚的泛东亚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中占据无可置疑的主流地位,而且即使是在崇尚个人理性、社会信息传递渠道通达、规范的欧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里,家族经营的企业也仍然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之一。据Shanker、Astrachan和Kunzt等人的统计,中小家族经营企业每年所创造的财富占美国GDP的12%和德国GDP的66%,其所吸纳的劳动力则占美国适龄劳力的15%、德国的75%和英国的50%。

目前发达市场经济中究竟有多少家族企业,问题不是很容易回答。较为公认的看法是,世界500强中家族企业占三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美国,80%多的企业为家族所有,在欧洲,这一百分比为52%(荷兰)到80%(德国与奥地利)之间。一项最近的研究指出,若以持有20%(10%)的股份作为控制一个公司的标志,在27个国家和地区19xx年底按市值排到最大的20家上市公司中,没有控制性股东的公司只占36.4%(24.1%),而家族控制的公司占30%(34.8%)。在这27个国家和地区市值最小的10家上市公司中(市值小于5亿美元的除外),若以持投20%(10%)作为控制性股东的标志,没有控制性股东的公司占23.7%(10.7%),家族控制的公司占45.2%(52.5%)。在家族控制的公司中,家族成员参与高级管理的至少占69%。家族控制仍然是现代企业中公司控制的主导形式。从欧洲13国股权结构比例中,也能看出家族持股的大比例程度。奥地利家族持股53.37%,大众持股4.04%,国家持股14.81%;比利时家族持股61.03%,大众持股7.69%,国家持股2.69%;芬兰家族持股61.13%,大众持股13.95%,国家持股15.12%;法国家族持股70.41%,大众持股6.26%,国家持股5.20%;德国家族持股71.73%,大众持股4.40%,国家持股5.23%;爱尔兰家族持股28.86%,大众持股23.19%,国家持股1.45%;意大利家族持

- 6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股65.12%,大众持股5.29%,国家持股9.98%;挪威家族持股47.17%,大众持股15.48%,国家持股11.81%;葡萄牙家族持股71.18%,大众持股2.30%,国家持股5.75%;西班牙家族持股67.36%,大众持股11.08%,国家持股4.20%;瑞典家族持股58.16%,大众持股10.20,国家持股7.20%;瑞士家族持股54.63%,大众持股17.29%,国家持股7.59%;英国家族持股41.14%,大众持股22.12%,国家持股0.22%。

从东亚地区股权结构比例,可见位于亚洲地区(中国大陆以外)家族持股的大比例情况。印度尼西亚家族持股67.3%,公众持股6.6%,政府持股4.8%,分散型投资机构持股5.9%,分散型企业持股10.8%;马来西亚家族持股42.6%,公众持股16.2%,政府持股34.8%,分散型投资机构持股1.1%,分散型企业持股5.3%;菲律宾家族持股46.4%,公众持股28.5%,政府持股3.2%,分散型投资机构持股8.4%,分散型企业持股13.7%;新加坡家族持股44.8%,公众持股

7.6%,政府持股40.1%,分散型投资机构持股2.7%,分散型企业持股4.8%;泰国家族持股51.9%,公众持股8.2%,国家持股24.1%,分散型投资机构持股

6.3%,分散型企业持股9.5%。

国外家族企业的特点是经历时间较长、规模大小不一、产权较明晰。这里产权明晰有三个层次,一是企业内外产权明晰;二是企业中家族股东与非家族股东间产权明晰;三是家族内部产权明晰。19xx年由创始人亨利·福特等12个合伙人建立的福特汽车公司,最初在公司已付资本2.8万美元中,亨利·福特只占有25.5%的股权。后福特逐步买断了合伙人的股份,到19xx年,福特家族掌握了该公司的全部股权。W·K·凯乐哥和他的哥哥在19xx年开设了Sanitas食品公司,专产谷物薄饼。很快W·K·凯乐哥购买了哥哥的股权,于19xx年筹建了BattleCreek薄饼公司,最后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早餐公司。在H·J·Heinz公司运作20年后,企业的主要创始人Henry Heinz出钱使自己的兄弟和堂兄放弃了这个公司,后经几代家族成员竭力经营,使调味番茄酱家喻户晓。家族成员在经济上的关系十分清楚,并且强调个性的自我实现,带来

- 7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了他们在家族企业工作的正常心态,即使被解雇也不会有异样的感觉,这样较少因为血源关系而使管理受到影响。

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相对发达,股票基本上能成为衡量公司价值和考核经理业绩的指标。在家族成员机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当公司发展稳定成熟后,他们往往通过控股掌握公司控制权,日常经营管理交给职业经理去完成。即便公司由职业经理控制,这些职业经理多是家族信得过的人,而且也是家族成员经营几代之后的事情。19xx年老福特控制该公司后,他的儿子埃德塞尔·福特第二担任总经理。70年代福特家族第三代兄弟牢牢地控制着该公司,亨利·福特第二担任董事长,老二本森·福特是董事、副总经理兼营业委员会主席,老三威廉·福特是董事、副总经理,主管生产和设计。从20xx年5月开始,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孙威廉·克雷·福特上任。最早的杜邦家族企业成立于1802年,到杜邦三表兄19xx年接手正好是一百年历史,其后大半个世纪杜邦家族在公司管理当局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全球最大的牛仔服生产厂商利维·施特劳施公司,目前由列维的第五代侄孙罗伯特·哈斯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执行总裁。19xx年美国人柏蒂·福布斯创办了《福布斯》杂志,19xx年,儿子史蒂夫·福布斯接手公司的经营企业,成为这个家族媒体集团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创业家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仍在管理当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即持续达100年之久。在欧洲,正像瑞士洛桑商学院教授施瓦斯所说:“大部分欧洲企业家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代代相传的巨人。”

(三)研究状况评述

有的认为家族企业就是两代以上企业控股和决策人都属同一家族的企业。这种定义只从决策权的继承性体现企业中的家庭因素,但并未将家庭因素在某一代企业运作中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对某一代家族企业的研究没有实际意义。

有的认为家族企业就是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决策权都归家族所有。笔者认为,这种认识过于笼统绝对,并未将家族企业的全部外延包括进来。

- 8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有的认为家族企业就是某一家族两代以上控制企业所有权的企业。这种观点考虑了家庭因素在某一代家族企业中控制所有权的作用,但所有权的继承性对家族企业管理的研究意义不大,而且完全抛弃了家庭因素在经营权中的作用,笔者认为不符合管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给出的定义,即“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三、 本课题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论文共分为五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从普遍存在的对“家族企业”的五种观点中进行比较分析,明确本论文采用的定义方法,为全论文的明确论述奠定基础;然后,采取列表、举例等方法把“家族企业”与“公众公司”、“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进行区分;最后,确定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是家族企业的社会环境,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环境阐述出家族企业存在的必然。

从政治上讲,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步入到社会主义社会,跨越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建国初期面临一穷二白的状况,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最合理的政治体制,随着生活的好转,计划经济逐步让位于市场经济,家族企业的形成历史刚刚出现。我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法律制度的改变,也体现家族企业正开始萌芽。

从经济环境上讲,依靠家文化的企业是一个人格化的企业,市场则是非人格化的形式,二者的有机融合是由于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初期,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的发育程度还很低,还不可能对经营者作出客观评价,家族企业很难从经理市场上聘得最优经营者,市场不可能对经营者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由非

- 9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家族成员担任企业的经理,其代理成本可能是高昂的,但家族成员间共同的价值取向降低了企业内的委托——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并采取列表、插图的方法分析市场管理、家族管理对经济环境的要求上的区别,说明中国经济现状较适应于家族管理。

从文化环境上讲,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象证明中国是一个重信守义的民族,正视由于历史久远的对“诚信”高度重视,造成对他人的高度防备心理牢固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我们很难步出家族管理的边界。

第三章是家族管理的方式特点,从家族企业的管理优势和家族企业的管理劣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运用大量的家族企业实例、家族企业家的名言、以及家族企业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表,归纳家族企业的管理优势有人物资源不是创业的障碍、决策迅速且具长远性、委托代理成本少、企业凝聚力强四个主要方面。

运用资金结构分析和国内外家族企业经营实例,归纳家族企业的管理劣势有物资来源单一、决策易失误、人力资源缺失、不按章行事四个主要方面。

第四章是家族企业的现状,分为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和国外家族企业的现状。

查找大量数据资料,说明中国家族企业正旺盛发展。中国家族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大多经营规模较小、股权集中性较强。

用大量数据资料,说明外国家族企业仍是占大比例的经济组织形式。外国家族企业经历时间较长、规模大小不一、产权较明晰。

第五章是家族企业的前景,从家族企业的理性成因、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特点、家族企业的变迁条件,慢慢过渡到阐述我设想的家族企业变迁方式。

家族企业的理性成因从对“企业组织”定义的科斯范式契约理论的三个误区(企业成员同质、配置资源非人格化、组织公共认识相同)批驳;到引入分工和专业化理论,发现企业组织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组织有婴儿期、青春期和成熟期;再到信息成本理论引入,发现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

- - 10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概念性的阐述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特点。

家族企业的变迁条件,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背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信息流理论四个角度透彻分析,家族企业变迁是必然的、具备时间性的。

家族企业的变迁方式要因企业而宜,本论文只提出几种普遍方式,各家族企业可采取全部方式,也可采取其中部分方式。主要有引入股份制、重视接班人培养、引进外部经理、建立内部人才竞争机制、政府塑造信任环境五种方式。其中运用大量的企业发展实例。

综上,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诚信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本概念的确定

1.1.1定义“家族企业”概念的几种观点

1.1.2笔者采用的定义方法

1.1.3家族企业与公众公司的区别

1.1.4民营企业与家族企业的区别

1.1.5私营企业与家族企业的区别

1.2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社会学家研究家族企业范围

1.2.2历史学家研究家族企业范围

1.2.3从管理学角度研究家族企业范围

1.3研究意义

1.3.1有利于找到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的衔接点

- - 11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3.2纠正“家族企业是低效率的组织”的片面认识

1.3.3有利于进一步分析中国的“泛家族企业”

1.3.4基于中国国情,探索企业发展

第2章 家族企业的社会环境

2.1政治环境

2.1.1建国初期政治环境

2.1.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治环境

2.2经济环境

2.2.1市场交易成本

2.2.2经济信息条件

2.3文化环境

2.3.1民族重视信用

2.3.2家文化浓厚

2.4本章小结

第3章 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特点

3.1家族企业管理的优势

3.1.1人物资本的募集不是创业的障碍

3.1.2决策迅速且具长远性

3.1.3委托代理成本少

3.1.4企业凝聚力强

3.2家族企业管理的劣势

3.2.1物资来源单一

3.2.2决策易失误

3.2.3人力资源的缺失性

3.2.4不按章行事

3.3 本章小结

- - 12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第4章 家族企业的现状

4.1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及分析

4.1.1中国家族企业现状

4.1.2对中国家族企业分析

4.2国外家族企业的现状及分析

4.2.1国外家族企业现状

4.2.2对国外家族企业分析

4.3本章小结

第5章 家族企业的前景

5.1家族企业的理性成因

5.1.1科斯范式的误区

5.1.2分工和专业化理论引入

5.1.3信息成本理论引入

5.2现代企业管理特点

5.3家族企业变迁条件

5.3.1生产力高度发展

5.3.2所有权发生变化

5.3.3社会竞争增大

5.3.4企业自身发展

5.4家族企业变迁方式

5.4.1引入股份制

5.4.2重视接班人的培养

5.4.3引进外部经理

5.4.4建立内部人才竞争机制

5.4.4.1激励外聘经理人员

5.4.4.2妥善安置家族成员和创立元老

- - 13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5.4.4.3对“自家人”与“外人”一视同仁

5.4.4.4建立授权体系

5.4.4.5排行层次管理

5.4.5政府塑造信任环境

5.5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 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方案

从家族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入手,纵观国内外家族企业蓬勃发展现状,客观评价家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经济理论和生产力发展、社会竞争增大、企业自身发展实践,分析家族企业变迁的前景。

(二)进度安排

20xx年3月至5月在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侧重对家族企业理论的研究。

20xx年6月至12月与导师探讨家族企业的研究意义,与导师沟通研究家族企业的方法,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月至3月就“家族企业的理性成因”“家族企业的变迁方式”两大分项发表学术论文,并完成学位论文,做好学位论文答辩。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

真正客观分析家族企业的特点,为家族企业的未来设计开阔式蓝图。

五、 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须的条件及经费

- - 14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经过查找企业档案,确定几个家族式私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通过阅览有关家族企业的书籍和论文,掌握国内外对家族企业的研究现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六、 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

措施

阅览书籍过程中,发现各家学者各有各的道理,自己可能会进入混沌状态难以形成自己理智的中心论点,需要增加实践过程,不断论证,形成自己的完整观点。

七、 参考文献

1. (美)盖尔西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M].经济日报出版社(中译本),1998: 2-3

2. 本网特写.全球最富家族新年喜盈门.,20xx年3月6日

3. 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3

4. 陈其南.家族伦理与经济理性——试论韦伯与中国社会研究[J].当代(台湾),1986,10:

3

5. 程企藩.世界百年企业巨头传[M].九洲图书馆出版社,1996:221

6. 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51-58

7. 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纲要[J].改革,1995,3:3

8. 弗兰西斯·福山(Fukuyama).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

30

9. 哈特〔美〕.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费方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

10. 哈耶克〔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贾湛.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74-86

11. 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3

12. 胡必亮.“关系”规则与资源配置[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3:3

13. 加里·S·贝克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出版社,1996:303

14. 金雪军,余津津.股票期权激励与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0,5:3

15. 金耀基.中国社会与文化[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65

16. 雷丁(G. Redding).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与风格[M].经济出版

社,1999:277

17. 李新春.中国的家族制度与企业组织[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3:3

- - 15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8. 吕天奇.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3,6:33

19. 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J].岭南学刊,

2002,4:55-58

20. 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1920)[M].商务印书馆,1995:296

21. 潘必胜.乡镇企业中的家族经营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1998, 1:3

22. 彭兆荣.华人家族企业的认同、变迁与管理[J].广西民族研究,2001,3:3

23. 石秀印.中国企业家成功的社会网络基础[J].管理世界,1998,6:3

24. 孙早.家族制与中国私营企业的成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10:3

25. 王军武.家族企业不是落后的代名词[J].中国企业家,1999,8:3

26. 王喜刚.家族企业的缺陷与制度创新[J].企业天地,2003,6:21

27.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商务印书馆,1987:

9

28. 杨国枢.海峡两岸直组织与管理[M]. 远流出版公司(台北),1998:19—60

29. 杨国枢.中国人的社会取向:社会互动的观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观念及方法篇

[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95

30. 杨继绳.成也家族,败也家族[J]. 经济参考报,19xx年12月23日

31. 叶银华.家族控股集团、核心企业与报酬互动之研究——台湾与香港证券市场之比较

[J].管理评论(台湾),1999, 2:18

32. 张厚义等.中国私营经济年鉴[M].华文出版社,2000:300

33. 张厚义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

34. 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300

35.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三联书店,2001:3

36.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

37. 郑伯熏.差序格局与华人组织行为[J].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1995,2:3

38.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北京〕经济研究,

1996,6:71-79

39. Alchian A.and Haroid Demsetz.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777-795

40. Anand K., Mendelson H.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 for horizontal multimarket

coordin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1997,43:1609-1627

41. Ballou RH. Reengineering at American Express: the travel service group's work in

progress[J].Interfaces,1995,25:22-29

42. Benjamin R., Wigand R. Electronic markets and virtual value chains in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J]. Sloan Manage Rev,1995,36:62-72

43. Berle A.A.and G.C.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New

- - 16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York:revised edition)[M].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Inc.,1967:3

44. Chami.Ralph. what's different about family businesses [J].Economic inquiry,1999,11:3

45. Claessene, Djankov & Lang. Who Controls East Asian Corporations[M]. World Bank,

2000:99

46. Coase,Ronald.H. The Nature of the Firm[M]. Economics IV,1937:368-405

47. Donckels R.and Frohlick E. Is Family Business Really Different: European Experiences

from Stratos[M]. 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149-160

48. Eisenstadt. Tradition, Change and Modernity[M].New York,1973:209-210

49. Fitz Roy, Felix R, and Dennis Mueller.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Contractual

Organization[M].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1984:24

50. Galbraith J. Designing Complex Organizations[M]. Addison-Wesley,1973:3

51. Geanakoplos J.,Milgrom P. A theory of hierarchies based on limited managerial

attent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1,5:205-225

52. Grossman, Sanford and Hart Oliver.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3

53. Hamilton G. Business Network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M]. Hong Kong,1991:3

54. Hart Oliver and Moore John. 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e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3

55. Holmes S., G. Kelly and Cunningham R. The Small Firm Information Cycle: A

Reappraisal[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1,4:41-53

56. Janson M.A., Wrycza 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trepreneurship: three cases from

Poland International[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999,19:351-367

57. Jaworski B.J., Kohli A.K. Market orientation: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53-70

58. Jensen M.C., Mecking W. Specific and general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M]. In Werin L. Hijkander H.(Eds.), 1992:309-336

59. Jensen Michael.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among corporate managers, shareholders and

director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 3:24

60. Jensen, Michael C. and William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a,1976,3:305-360

61. Johannessen J.A., Olsen B., Olaisen J.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1997,30:96-109

62. Klein S, Kromen JH. IT-enabled co-operations: a resource-based a roach[M]. In G.

Doukidis(Eds.), 1995:43-56

- - 17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63. Knight Frank.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M]. New York: A. M. Kelley,1964:3

64. Kreps, David M. A Course in Microeconomic Theory[M]. Harvester Wheat shelf,1990:3

65. La Porta, Rafaeletal.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 Journal of Finance,

1998,54:471-517

66. Levy. Marion. The Family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M]. New York Octagon

Books,1963:354

67. Lybaert N. The Information Use in a SME: Its Importance and Some Elements of

Influence[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8,10:171-191

68. Max Boisot. Industrial Feudalism and Enterprise Reform-Could the Chinese Use Some

More Bureaucracy[M]. In Warner Malcolm (ed.),1987:3

69. Milgrom P.,Roberts J.D. Economic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M].

Englewood Cliffs NJ.,1992:3

70. Rosen S. The Theory of Equalizing Differences[M]. In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North-Holland,1985:3

71. Williamson, O. 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M]. Implications New

York,1979:3

72. Zeitlin M. Corporate Ownership and Control[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6,

79:1073-1119

- - 18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

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模板(最全面,最实用)

1开题报告方法介绍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

开题报告范例 华科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華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AES高级数据加密标准加解密电路的设计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院系专业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制i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报告要求一课...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从网络游戏产业问题看信息业的新趋势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班级系部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陕西...

开题报告范本

吉首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名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职称填写时间123456

开题报告写法(很全,很有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百度文库资料找了老半天了大四的用得着开题报告方法介绍来源魏帅的日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

开题报告终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4CaOP2O5基固体电解质的锆钛掺杂制备与性能研究20##年8月20日1、研究背景及意义准确、快速、连续地测定铁合金中的控制元素及有害元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当前研究铁合金…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论文题目数字式迎客送客感应式语音门铃一选题背景及依据门铃历史悠久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是电子门铃门铃的类型由有线门铃发展为无线门铃由单纯的音乐门铃发展到对讲门铃遥控门铃可视门铃等随着经济的发展门铃也...

开题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小区垃圾压缩机的设计院系部专业及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20xx年3月18日星期二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345678

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选题意义及可行性分析11选题意义框架结构由于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取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因此广泛应用于学校商场医院及办公类建筑等1小高层高层等现代化建筑的诞生对框架结构的设计及运用又提出...

开题报告(1)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手机充电宝控制电路设计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机电学生姓名李建瑜学号指导老师陈岩日期121班120xx1022420xx年10月25日本报告一式三份一...

开题报告

附件41将此表交指导教师此表按要求装订在论文文本内2

开题报告(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