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存储实验报告

时间:2024.4.18

湖北文理学院

 网络存储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计科1211     

姓    名:     ***       

学    号:    ***   

任课教师:     李学峰       

            20##年11月16日

实验01  Windows 2003的磁盘阵列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做磁盘阵列的条件和方法。

2.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0的方法。

3. 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1的方法。

4. 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5的方法。

5. 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恢复磁盘阵列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0

2. 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1

3. 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5

4. 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恢复磁盘阵列数据

三、实验原理

(一)磁盘阵列RAID技术的概述

RAID是一种磁盘容错技术,由两块以上的硬盘构成冗余,当某一块硬盘出现物理损坏时,换一块同型号的硬盘即可自行恢复数据。RAID有RAID0、RAID1、RAID5等。RAID技术是要有硬件来支持的,即常说的RAID卡,如果没RAID卡或RAID芯片,还想做RAID,那就要使用软件RAID技术,微软Windows系统只有服务器版本才支持软件RAID技术,如Windows Server 2003等。

(二)带区卷(RAID0)

带区卷是将多个(2-32个)物理磁盘上的容量相同的空余空间组合成一个卷。需要注意的是,带区卷中的所有成员,其容量必须相同,而且是来自不同的物理磁盘。带区卷是Windows 2003所有磁盘管理功能中,运行速度最快的卷,但带区卷不具有扩展容量的功能。它在保存数据时将所有的数据按照64KB分成一块,这些大小为64KB的数据块被分散存放于组成带区卷的各个硬盘中。

(三)镜像卷(RAID1)

镜像卷是单一卷的两份相同的拷贝,每一份在一个硬盘上。它提供容错能力,又称为RAID1技术。

RAID1的原理是在两个硬盘之间建立完全的镜像,即所有数据会被同时存放到两个物理硬盘上,当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使用另一个磁盘内的数据,因此,它具备容错的功能。但它的磁盘利用率不高,只有50%。

四、实验设备

1.一台装有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的虚拟机。

2.虚拟网卡一块,类型为“网桥模式”。

3.虚拟硬盘五块。

五、实验步骤

(一)组建RAID实验的环境

(二)初始化新添加的硬盘

(三)带区卷(RAID0的实现)

(四)磁盘阵列(RAID1的实现)

(五)带奇偶校验的带区卷(RAID5的实现)

(六)磁盘阵列数据的恢复

六、实验体会

在这次试验中我知道了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 “软件阵列”与 “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Server/Server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

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1、RAID5; 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

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

的I960芯片, HPT370A/372、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实验02  Linux下实现RAID磁盘阵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Linux环境下做磁盘阵列的条件和方法。

2.掌握在Linux环境下实现RAID0、RAID 1、RAID 5的方法。

3. 掌握在Linux环境下实现恢复磁盘阵列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在Linux环境下实现RAID0、RAID 1、RAID 5

2. 在Linux环境下实现恢复磁盘阵列数据

三、实验过程

1.在VM中新建了三块200M的硬盘.用于实验.

2.安装mdadm软件包.

3.用fdisk命令初始化三块新硬盘

4.RAID1磁盘阵列的硬盘使用情况.

5.开始创建磁盘阵列.

6.格式化阵列磁盘.

7.下面新建目录.用于实验.

8.下面可以基本验证RAID1配置是否成功.

9.下面编辑mdadm.conf配置文件.

10.编辑rc.local文件,添加命令使RAID1能开机自动运行.

11.下面将第三块磁盘删除,模拟磁盘阵列出现故障.

12.开机重新启动linux.挂载阵列设备

13.到此RAID1磁盘阵列配置成功.

四、实验体会

在这次试验中我知道了在Linux系统中目前以MD (Multiple Devices)虚拟块设备的方式实现软件RAID,利用多个底层的块设备虚拟出一个新的虚拟块设备,并且利用条带化(stripping)技术将数据块均匀分布到多个磁盘上来提高虚拟设备的读写性能,利用不同的数据冗余算法来保护用户数据不会因为某个块设备的故障而完全丢失,而且还能在设备被替换后将丢失的数据恢复到新的设备上。

实验03  LVM逻辑卷管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LVM 创建磁盘分区的方法。

2、掌握利用Disk Druid 中的LVM 创建磁盘分区的方法。

二、项目背景

某企业在Linux 服务器中新增了一块硬盘/dev/sdb,要求Linux 系统的分区能自动调整磁盘容量。请使用fdisk 命令在新建/dev/sdb1、/dev/sdb2、/dev/sdb3 和/dev/sdb4 为LVM 类型,并在这四个分区上创建物理卷、卷组和逻辑卷。最后将逻辑卷挂载。

三、实验内容

1.物理卷、卷组、逻辑卷的创建;卷组、逻辑卷的管理。

2.LVM命令

四、实验步骤

1.创建LVM 分区

(1)在虚拟机上添加4块硬盘;(假设这4块硬盘分别是sdc、sdd、ade、sdf)

(2)利用fdisk 命令对硬盘进行初始化在/dev/sdc,(可以参考上一个实验)如下所示:

(3)建立物理卷

(4)建立卷组

(5)建立逻辑卷

2. LVM 逻辑卷的管理

(1)增加新的物理卷到卷组

(2)逻辑卷容量的动态调整

(3)删除逻辑卷-卷组-物理卷 (必需按照先后顺序来执行删除)

3.物理卷、卷组和逻辑卷的检查

(1)物理卷的检查

(2)卷组的检查

(3)逻辑卷的检查

五、实验体会

在这次试验中我知道了LVM是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简称,它是Linux环境下对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LVM是建立在硬盘和分区之上,文件系统之下的一个逻辑层,来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通过LVM系统管理员可以轻松管理磁盘分区,如:将若干个磁盘分区连接为一个整块的卷组(volume group),形成一个存储池。管理员可以在卷组上随意创建逻辑卷组(logical volumes),并进一步在逻辑卷组上创建文件系统。管理员通过LVM可以方便的调整存储卷组的大小,并且可以对磁盘存储按照组的方式进行命名、管理和分配,例如按照使用用途进行定义: “ development ” 和 “ sales ”,而不是使用物理磁盘名“ sda ”和“sdb”。而且当系统添加了新的磁盘,通过LVM管理员就不必将磁盘的文件移动到新的磁盘上以充分利用新的存储空间,而是直接扩展文件系统跨越磁盘即可。

实验04  配置磁盘配额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磁盘配额的工作原理

2、掌握Windows环境下磁盘配额的配置方法。

3、掌握Linux环境下磁盘配额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Windows环境下,设置磁盘配额,并验证;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实验04 磁盘配额-Windows”。

1.启用磁盘配额

2.设置默认的的配额

3.设置个人配额项

2.在Linux环境下,设置磁盘配额,并验证。

1.创建myquota用户,对此用户设置磁盘配额。

2.创建一个逻辑分区,对此分区设置配额。

3.创建文件sda6的挂载点

4.使用quotacheck命令生成配置磁盘配置的数据库文件,若selinux开启的话会提示权限不够,通过setenforce 0临时关掉selinux就可以了,quotacheck执行成功可以看到/quota/下面多了两个文件。然后通过quotaon /quota/启动对应文件系统上的磁盘配额功能。

5.通过edquota -u myquota配置用户myquota对这个磁盘分区的使用配额。还可以通过

edquota -g groupname 对groupname这个组设定配额

验证:

1.测试之前要给myquota这个用户对/quota目录写权限。

对文件的个数进行测试:

对可以使用的容量大小测试:

2.切换root用户使用repquota -a 可以查看当前各磁盘配额的使用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myquota用户已经达到了磁盘使用的最大容量限制。

3.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户触发软限制时,grace time就会倒计时,在这个时间(默认是7天)没有耗尽之前,若用户还不清理磁盘使之符合软限制的要求,则软限制就会变成硬限制,这个时间叫宽限期。可以通过edquota -t设置这个时间,分别设置容量和文件数量的宽限期。

三、实验体会

在这次试验中我知道了磁盘配额就是管理员可以为用户所能使用的磁盘空间进行配额限制,每一用户只能使用最大配额范围内的磁盘空间。设置磁盘配额后,可以对每一个用户的磁盘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控制,通过监测可以标识出超过配额报警阈值和配额限制的用户,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磁盘配额管理功能的提供,使得管理员可以方便合理地为用户分配存储资源,可以限制指定账户能够使用的磁盘空间,这样可以避免因某个用户的过度使用磁盘空间造成其他用户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影响系统运行避免由于磁盘空间使用的失控可能造成的系统崩溃,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实验05  linuxNF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FS的工作机制;

2.掌握Linux下,NFS的安装、配置、状态查看等基本操作;

3.掌握使用NFS实现文件共享的基本方法及操作。

二、实验基本操作

1NFS服务器的启动与停止

1、查询服务器状态

2、启动服务器

3、停止服务器

4、设置服务器的开机启动状态

2.  showmount命令

1、showmount命令的帮助信息

2、显示主机的NFS服务器信息

3、显示NFS服务器的输入目录列表

4、显示NFS服务器中被挂载的共享目录

5、显示NFS服务器的客户机与被挂载的目录

3.   exportfs命令

1、重新输出共享目录

2、停止输出所有目录

3、输入(启用)所有目录

4.   Linux中配置使用NFS客户端

  1、显示NFS服务器的输出

  2、挂载NFS服务器中的共享目录

  3、显示当前主机挂载的NFS共享目录

  4、卸载系统中已挂载的NFS共享目录

  5、系统启动时自动挂在NFS文件系统

三、实验体会

在这次试验中我知道了NFS的配置都保存在/etc/exports文件中,它是共享资源的访问控制列表,不仅可以在此新建共享资源,同时也能对访问共享资源的客户端进行权限管理。在/etc/exports文件中,特别要注意“空格”的使用,除了共享目录和共享主机,以及多台共享主机之间,用到空格,其余地方都不可使用空格。客户端client对/home目录具有读、写权限。client对/home目录只具有读权限(这是系统对所有客户端的默认值)。而除client之外的其他客户端对/home目录具有读、写权限。

实验06 LinuxWindows互访----Samba服务器配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amba配置文件的基本构成。 

2.掌握在Linux中利用Samba进行资源共享的方法。

3.学会Samba配置文件的构建方法。

4.掌握从Windows访问Linux中共享文件的配置方法;

5.掌握从Linux访问Windows中共享文件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

Samba是一个工具套件,可以让用户在UNIX系统上实现SMB(Session Message Block)协议,或者称之为NETBIOS/LanManager协议。

SMB协议通常被Windows系列用来实现磁盘和打印机共享。

在Linux上安装Samba服务,可以实现Linux与Windows系统的文件共享和打印机共享。

三、实验内容

(一) 从Windows访问Linux

1、安装Samba服务

(1)检测本地是否安装Samba服务,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机已经安装了samba服务。

(2)如果没有安装,请放入第二张光盘,然后进行安装

2、配置共享型Samba服务器

所谓共享型Samba服务器就是无需身份验证,类似匿名的FTP。

(1)备份samba配置文件,养成一个好习惯,配置任何服务的时候最好将原配置文件做一下备份

(2)创建共享目录及修改访问权限

(3)编辑配置文件 vi /etc/samba/smb.conf,在文件底部复制[myshare]内容,然后修改如下

(4)启动samba服务

(5)查看本机Linux的IP地址

(6)打开Windows客户端搜索192.168.140.134地址

(7)测试写入权限,新建一个写入成功啦!!!!!.txt

3、配置用户型samba服务器

所谓用户型samba服务器,就是用户登陆时提供身份验证,未经允许的用户是不能进行访问的。

(1)还原smb配置文件,停止smb服务

(2)编辑smb.conf,设置安全级别为user级别

(3)启用samba验证密码

(4)设置一个只允许user1访问的共享

(5)添加系统用户

(6)添加samba用户

(7)启动samba服务器

(8)客户端搜索samba服务器,以user1身份登陆

(9)可以看到user1目录与myshare目录,并可以访问myshare目录

(10)删除刚才默认的链接(在Windows命令窗口)

(11)以user2身份登陆,无法访问myshare共享

(二) 从Linux访问Windows

1、Windows共享ABC目录,并开启guest用户

2、列出Windows服务器里的所有共享目录

3、查看Windows服务器的ABC目录里的文件

4、将Windows服务器的ABC共享目录挂载到\mnt目录下

四、实验体会

在这次试验中我知道了samba包括两个服务器守护进程,smbd和nmbd。这两个进程各司其职,功用不同:smbd是samba服务的内核,是建立对话、验证用户、提供文件系统和打印服务的基础,负责硬盘驱动器和打印机的共享。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这个进程来进行文件和打印机共享;nmbd实现的是网络浏览,使得samba服务器显示在windows的网络邻居中,同时允许用户浏览可用资源。它负责NETBIOS信息的管理和传递,使得windows的用户可以在Explorer中使用“\\serverip”来访问samba的共享文件。


第二篇:网络存储


网络存储系统基础介绍

如今的网络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各类信息资源的积累加剧了其膨胀性,人们对数据审视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不单单只是安全存储的数据,更把它们当成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而且网络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处理模式。对数据传输、管理、维护、虚拟化等等要求,都意识着对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对存储体系结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不管网络发展到何种阶段,用户最终需要的是数据。网络上大量的数据需要存储,如何才能简便、快速、安全地存储这些数据呢?这对存储系统的容量和速度提出了空前的要求。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方式(这种方式是将RAID硬盘阵列直接安装到网络系统的服务器上),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从原来的?服务器中心?模式转换为以?数据为中心?的NAS和SAN上。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了解网络存储系统:

(一)直接连网存储(NAS)

(二)区域存储网络(SAN)

(三)IP SAN

(四)NAS与SNA的比较

(五)NAS与SNA的统一

(六)网络存储系统市场趋势

通过下面的讲解,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系统性的认识。随着市场对网络存储设备的需求,大量厂商对这块市场早已做大量的工夫,网络技术的发展,产品也是层出不穷。再下篇文章中我会对市场的主流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和讲评。

(一)直接连网存储(NAS)

NAS的全称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译为直接连网存储。在NAS存储结构中,存储系统不再通过I/O总线附属于某个特定的服务器或客户机,它完全独立于网络中的主服务器,可以看作是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也就是说,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访问已不再需要文件服务器的干预,允许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进行直接的数据访问。在LAN环境下,NAS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之间的共享。

一个NAS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的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 NAS 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NFS格式和CIFS格式等等。NAS 系统可以根据服务器或者客户端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对内在文件的管理。

此外,与传统的将RAID硬盘阵列安装到通用服务器上的方法相比,NAS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NAS系统简化了通用服务器不适用的计算功能,仅仅为数据存储而设计,降低了成本。并且,NAS系统中还专门优化了系统硬软件体系结构,其多线程、多任务的网络操作内核特别适合于处理来自网络的I/O请求,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数据传输速率也更高。

其次,由于是专用的硬件软件构造的专用服务器,不会占用网络主服务器的系统资源,不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任何软件,不用关闭网络上的主服务器,就可以为网络增加存储设备。安装、使用更为方便。并且,NAS系统可以直接通过Hub或交换机连到网络上,是一种即插即用的网络设备。

再次,由于独立于主服务器之外,因此对主服务器没有任何需求。如此可以可大大降低主服务器的投资成本。

最后,NAS具有更好的扩展性,灵活性。存储设备不会受无地理位置的拘束,在不同地点都可以通过物理连接和网络连接连起来 。

二)区域存储网络(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 ,中文翻译为区域存储网络,是一种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我们可以通过SAN基础架构,更清晰了解它。

通过互连光纤通道交换机构造的高速网,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所有的存储设备,让多个主机访问存储设备跟各主机间互相访问一样方便。

这些互连的交换机形成了SAN的核心——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也就是FC技术,FC是ANSI为网络和通道I/O接口建立的一个标准集成。

而光纤通道协议是SAN的另外一个本质特征,SNA就是利用光纤通道协议上加载SCSI协议来达到可靠的快级数据传输,它主要支持HIP PI、IPI、SCSI、IP、ATM等多种高级协议。

SNA的最大特性是将网络和设备的通讯协议与传输物理介质隔离开。 这样多种协议可在同一物理连接上同时传送,高性能存储体和宽带网络使用单I/O接口使得系统成本和复杂程度大大降低。如通过将多台大型交换机连接在一起,能够构建可提供数百个端口的SAN,适应增长型企业不断剧增的信息存储容量的需要。

并且光纤通道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主要有:点到点(Link)、仲裁环(FC-AL)、交换式网络结构(FC-XS)。 SAN凭借着FC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诸多优势:

首先,在一些关键应用中,传输块级数据要求必须使用SAN——尤其是多个服务器共同向大型存储设备进行读取。由于在数据传输时被分成小段,使SAN对服务器处理的依赖较少,可以有效地传送爆发性的块数据,SAN的性能及可靠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其次,利用光纤通道速度快的优势通过局域网,SAN可以实现远程灾难恢复。一般地,使用E3信道,SAN可以在不降低性能的同时将部件间的距离增加至150km。

再次,SAN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较高传输的光纤通道连接方式,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这样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网内。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SAN的管理是集中而且高效的。用户可以在线添加/删除设备、动态调整存储网络以及将异构设备统一成存储池等。

这里重点强调FC SAN一个弱点,这个缺陷主要是它的物理机理决定的,它无法使存储设备随它在网络上运行,从而无法满足应用前端对存储数据“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要求。FC SAN的物理布线有限,不超过50KM。这样容易形成存储“孤岛”现象。

(三)IP SAN

数据的急剧倍增,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压力,并开始将存储系统从直接连接存储(DAS)向区域存储网络(SAN)迁移,SAN无疑是理想的选择,从上文介绍的优势,我们知道它可以提升灵活性、改善资产利用率和加大关键业务数据保护能力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FC SAN基于FC技术,其成本以及管理难度都让众多中小企业望尘莫及。

另一方面,由于 SAN本身技术的局限,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与应用网络的异构性,出现了“孤岛”现象。很多专家就认为,应该寻求一种新的方式,以与应用网络相同的体系架构、技术标准去构造存储网。而从技术构造还是经济成分角度分析,SAN就成了理想的对象。

为此,以IP网络起家的网络厂商巨头Cisco和IBM联手,专门研究与开发iSCSI技术标准。于是,一种新兴的、既降低成本又简化管理是IP SAN技术应运而生。

IP SAN通过结合iSICI和千兆以太网的优势,不仅提供了FC SAN的强大的稳定性和功能,还省掉了FC不菲的成本,简化了设计、管理与维护,降低了各种费用和总体拥有成本,从而成为数据量高速增长企业的新选择。

目前主流的三种IP存储方案包括: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s Interface,简称iSCSI)、互联网光纤通道协议(Internet Fibre Channel Protocol,简称iFCP)和基于IP的光纤通道(FCIP)方案。

虽然三种IP存储方案都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可管理性好、距离适中、以及对以太网技术熟悉。而基于IP存储技术的SAN,兼具了FC SAN的高性能和NAS的文件共享优势,为新的数据应用方式提供了更加先进的结构平台。在多种SAN孤岛互连技术解决方案中,IP SAN也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四)NAS与SNA的比较

我们看到的SNA和NAS,无非就是字母顺序颠倒,而且随着网络存储的发展和应用,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下一节我们会谈谈他们统一的趋势。

NAS与SAN的本质区别在于以太网与FC,两者的命运系于TCP/IP协议。这些本质区别是从网络架构来说的。现在主要还是介绍他们之间性能的一些差别,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比较:

文件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看出,NAS和SAN最大的区别就在于NAS有文件操作和管理系统。SAN结构中,文件管理系统(FS)还是分别在每一个应用服务器上;而NAS则是每个应用服务器通过网络共享协议(如:NFS、CIFS)使用同一个文件管理系统。

异构下的文件共享

由于NSA有存储操作系统,而SAN却没有这样的系统功能,反而具有数据功能,从这些意思上看,SAN是独立出一个数据存储网络,网络内部的数据传输率很快,但操作系统仍停留在服务器端,用户不是在直接访问SAN的网络,因此这就造成SAN在异构环境下不能实现文件共享。SAN是只能独享的数据存储库,NAS是共享与独享兼顾的数据存储库。

数据备份方式

NAS没有解决与文件服务器相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备份过程中的带宽消耗。与将备份数据流从LAN中转移出去的SAN不同,NAS仍使用网络进行备份和恢复。NAS 的一个缺点是它将存储事务由并行SCSI连接转移到了网络上。也就是说LAN除了必须处理正常的最终用户传输流外,还必须处理包括备份操作的存储磁盘请求。

文件读写实现

NAS采用了NFS沟通Unix阵营和CIFS沟通NT与Unix,这也反映了NAS是基于操作系统的“文件级”读写操作,访问请求是根据“文件句柄+偏移量”得出。句柄是比进程还要小的单元,通常用作进程之间通信、资源定位等。SAN中计算机和存储间的接口是底层的块协议,它按照协议头的“块地址+偏移地址”来定位。从这点说,SAN天生具有存储异构整合的存储虚拟化功能。

(五)NAS与SNA的统一

比较两者的优势,总的来说,SAN对于高容量块状级数据传输具有明显的优势,而NAS则更加适合文件级别上的数据处理,而实际上SAN和NAS之间的特点是互相补充的存储技术。

对于用户而言,通过NAS可以更好的处理文件级信息而不占用应用服务器的CPU资源,并且NAS可以经济地解决存储容量不足的问题,但性能上难以获得满意;对于关键事物应用而言,需要大量的存储容量和高性能的传输模式,则SAN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但这两种结构,都存在人们所呼吁的“信息孤岛”的现象,之前认为SAN的诞生使得NAS信息孤岛可以共享,随着对网络存储的种种要求,SAN也到达了另一种“孤岛”的现象。因此对SAN的互连的呼声与日俱增。

一些其他的信息技术趋势也已经驱使NAS与SNA的融合采用。如一些分散式的应用和用户要求访问相同的数据;对提供更高的性能、高可靠性和更低的拥有成本的专有系统的高增长要求,等等。

目前,居于这种趋势,众多厂商纷纷推出了融合NAS和SAN的存储解决方案。虽然每个方案都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看,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SAN+NAS网关”;另一种是“NetApp统一存储系统”。 SAN+NAS网关

NAS网关通过IP网络连接到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上,架起一座连接NAS与SAN网络的桥梁。NAS网关也就相当于SAN网络之间的相连的“接口”,网关间可以连接以太网交换机形成NAS网络。这样,一个“SAN+NAS网关”既可提供文件系统共享,有可以提供高容量块级的综合应用。因此NAS和SAN融合可以说是帮助用户较全面地解决了网络存储的应用问题。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缺点,在整个这样的系统中,有可能存在两套不同的NAS网关,这就造成管理的复杂程度加剧,并且彼此之间的空间无法进行有效利用。 因此,人们也提出NAS网关只是NAS和SAN的融合这个概念的入门基础的概念。

NAS网关通过IP连接客户机可以以文件的方式访问SAN上的块级存储。他主要通过标准的文件共享协议(如NFS和CIFS)来处理来自客户机的请求。

当NAS网关收到请求后,就把该请求转换为向SAN中的存储阵列发出的块数据请求。存储阵列处理完请求后,把处理结果发回给网关。这时NAS网关将块信息转换为文件数据,再发给客户机。要是把NAS与IP网络连接的NAS网关连接在一台光纤交换机上,那么NAS网关就可以访问连接多个存储阵列的SAN网络了。

NAS网关由于支持不同的SAN连接设备,可以组成多层存储,并且使用已有的管理工具管理SAN数据,因而优化和延长了存储资源的使用寿命。

(五)NAS与SNA的统一

NetApp统一存储系统

真正的NAS和SAN的融合就是这单台存储既可以当NAS也可以当SAN存储设备来用,其中的主要区别在于是用网线还是用光纤。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NetApp应该说做得很不错!

在这里,有必要向大家解释前面所提到的SAN与NAS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说法。

之前有一段时间,NAS完全表示利用IP的文件传送,而SAN则表示光纤通道。后来在NAS厂商Network Appliance的努力,NAS设备增添了光纤通道和iSCSI功能后,NAS看起来就很像SAN了。而SAN也由于本身的局限,也基于iSCSI技术标准开发了IP SAN。业界就有这样一句话就体现着这一特点,“……也许披着SAN外衣的NAS真的应该被认为是SAN。”而想区别可能就是决定于NAS与SAN混合结构中所采用的协议了:IP、光纤通道,或者iSCSI。

目前NetApp的引以为豪四条产品线,体现出统一化网络存储理念。这种实现方式和在SAN+NAS网关正好相反,不是SAN到NAS的支持,而是NAS到SAN的支持,既在原有的NAS基础上,增加对FCP协议的支持。

对于NAS本身具有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来说,仅仅是对一个协议的支持。这样,在同一个网络存储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卡完成对SAN和NAS的同时支持,如通过以太网卡提供NAS的访问服务,而同时又可以通过HBA卡提供SAN的访问服务。同时,可以看到这种实现的模型其管理还是原有的NetApp的产品,因此管理复杂程度没有大幅度改动。换言之,这种统一网络存储也给SAN的存储带来了一种简单化的实现方式。

(六)网络存储系统市场趋势

我们来了解近期存储市场动态:

作为存储第一号人物的EMC公司在国内推出针对低端用户的CLARIION AX100系列产品,它的发布预示着EMC进军国内低端存储市场。在9月上旬就分别推出低阶和中阶的NAS ——Celerra NAS系统。 新款Celerra NS500系统具有整合型以及闸道器的组态,提供一款低成本的入门级方案。此外就是Celerra NS704G NAS闸道器,为一款中阶NAS系统。

IBM在六月份就宣布推出了全新的中低端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以更低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用户解决数据存储和保护问题,提高业务连续性和有效性。

在9月上旬,宣布将发表中型企业建立SAN的低价磁碟服务器。

一款是DS300采用了ISCSI介面,也就是以先有的Gigabit Ethernet高速以太网网络协议为基础,因此可以比传统采用FC SAN还要便宜。这套服务器拥有Ultra 320 ISCSI硬碟,电池备份快取及电源供应。IBM表示,该系统起价2995美元。IBM此举也反映出,由于储存系统的软、硬体厂商试图降低成本以吸引中小企业。

另一款是5.25寸高的DS400——一套2GB光纤通道的储存系统,起价为5254美元。

另外一方面IBM还帮助Emulex推出入门级FC SAN交换机,而且双方协议有IBM销售一款定制版本的交换机。

HP向中国市场推出了HP StorageWorks MSA1500产品,旨在为用提供灵活的存储解决方案来进行数据分类存储管理。

MSA1500是一款采用2Gb光纤通道的SAN存储系统,利用现有的SCSI驱动器机柜和HP Storage Works MSA1000控制器技术,可以集成低成本的惠普SATA硬盘驱动器和机柜。 这种结构为用户提供了低成本、高容量的存储系统。

日立公司于今年五月份宣布,为Thunder 9500V系列模块存储系统推出SATA混插选项。它能够被添加到现有的Thunder 9500V系统中,从而在同一系统内实现兼具高速光纤通道和更低成本SATA磁盘优势的分层存储解决方案 。

从上面的动态了解,各大存储厂商都瞄准了中小企业。

其实从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存储市场一批新起的用户。在存储市场中,他们目前数量虽小,影响甚微,但是他们确实满满成为主导存储市场变局的一群新用户,同时又恰恰是国内存储厂商们的希望所在。

就目前来讲,国内用户对存储设备的需求极其旺盛,比如浪潮,推出存储产品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签下了几十定单,客户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当然,对于中小企业市场,利润不高,这可能是之前各大厂商视而不见的缘故,但市场需求量,其中的商机、潜力日益明朗。不管国外国内,都想率先抢占中小企业市场。

更多相关推荐:
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

1绪论11项目的背景及意义我校以亚运村小营的校本部为中心共有14个校区辐射分布在北京市城近郊区每个校区的网络单独来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园区网基本都实现了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的网络连接各校区的园区网以校本部校区为中...

网络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网络设备组装与配置20xx年6月5日黄河科技学院实训报告第I页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在信息化风起云涌的今天企业内部网络的搭建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可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网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网络信息技...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内容附图。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号0604305015姓名杨宁班级06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刘海雄实验名称IE及Outlook设置与应用实验目的使学生学会设置和使用IE浏览器以及outlook收发邮件实验内容与...

计算机网络实训报告

信息工程系综合实训报告姓名:XXXX学号:0000000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训地点:指导教师:XXXXX20xx年x月x日目录一、项目简介及客户需求........................错误!未定义书…

网络实验报告--常用网络命令

计算机网络课程-常用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网络监测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课程设计II报告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题目专业信息安全学生姓名赢猛班级学号Q11010330指导教师孙国梓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日期20xx年1月7日课程设计II报告网络服务监测系统一课...

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开课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网络管理实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课...

实验报告_网络基本概念

实验一网络基本概念姓名学号实验班号42机器号3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Windows环境下网络配置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网络命令的功能并能够检测基本的网络问题熟练掌握Windows环境下用户配...

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小组成绩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网络工具实践应用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网络工具应用实践实验报告1实验概要用PC对下面几个常见的网络命令进行测试分析和诊断PingIpConfigNbtstat2实验环...

网络嗅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Sniffer嗅探器工具的使用方法实现FTPHTTP数据包的捕捉掌握对捕获数据包的分析方法了解FTPHTTP数据包的数据结构和连接过程了解FTPHTTP协议明文传输的特性以建立安全意识二实验原理网...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姓名学号班级实验题目网络文件传输实验目的了解网络文件传输的方法了解FTP协议基础学习使用WinSock实现网络文件的传输了解点对点P2P网络文件传输的方法学习使用WinSock实现P2P...

网络实验报告(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