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时间:2024.5.1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陈有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恩格斯于1877~1878年写成的著作《反杜林论》中的三章编写而成。其重要性不逊于《共 产 党宣言》和《资本论》。这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是恩格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形成机制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原因及实现途径的经典文献;是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原因的揭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书中恩格斯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质的飞跃。完成这一飞跃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巨大理论功绩, 也是他们在哲学、政治经济学领域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结果。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 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个重要论断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共三部分,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丰富的内容。本书第一部分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

理论来源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思格斯说:“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 这个方法的制定, 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具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价值学说, 是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结果。而剩余价值的发现, 无论在经济学领域还是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格斯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 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义愤填膺地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但是他们却不能明白指出这种剥削在哪里和怎样发生。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及其实质。马克思正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 发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以及未来新社会的特征, 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部分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

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恩格斯在第一部分中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已有所暴露而又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他们只是抨击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没有能够进一步洞悉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因而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

第二部分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这两个伟大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它们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恩格斯在本书第二章的开头,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两处概括性表述。他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马克思

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 产 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谈起的。恩格斯说:“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 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 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 因此, 对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要到生产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在第三部分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从本书第三章的论述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九条:

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5、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6、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7、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8、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

9、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出发点,从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角度分析得出来的,应该说都是有科学根据的预测。它集中地表达了先进的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是我们共 产 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即使在当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意义。社会主义的发展必将战胜资本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并且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只有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 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用恩格斯的话来说, 人才能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从空

想变成现实,走向科学,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虽然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是对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 、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3]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 伍德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概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5] 马知明.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纪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101周年[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03)

[6] 徐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论意义

[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7] 张绪文. 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4)

[8] 颜晓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方法论转变[J]. 新疆社会科学. 2001(06)


第二篇: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内容讲解

一、写作背景

本书是 1880 年由《反杜林论》中的《概论》和第三篇的第一、二章改编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它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马克思在 1880 年给该书写的《法文版导言》中称它是《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恩格斯写《反杜林论》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批判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杜林提出系统的假社会主义理论和和改革社会的实践计划,攻击和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他打着革命的旗号,披着科学的外衣,在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内引起严重的思想混乱。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几乎都成了他的信徒,甚至连党的领导人倍倍尔也受其迷惑。杜林还同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勾结妄图分裂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另组新党。杜林的反动理论学说在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给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维护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团结统一,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抽出两年时间写了《反杜林论》一书,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同时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使之成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作为一部“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列宁) 《反杜林论》问世两年后,恩格斯将其中的若干章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反击法国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进攻,帮助法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该书不仅推动了法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而且在欧洲各国无产阶级中广泛流传。在短短的 10 年间就译成欧洲 10 多种文字,成为当时传播最广、影响很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它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有重大作用。

二、中心思想

本文批判了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各种矛盾,找出解决矛盾方法,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全面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三、内容讲解

本文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线索,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全文共 3 章。

第一章着重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本章共 28 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理论来源,(第 1 段)

1

1 、科学社会主义(即现代社会主义),从其内容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科学反映,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进行考察的结果。

2 、科学社会主义就其思想理论来源来说,是从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材料出发的,批判地吸取了它们的合理内容。按照恩格斯观点,三大空想 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中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永远不能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635 页)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 2 — 8 段)

1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起源于 16 世纪,它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

( 1 )第一个时期,是 16 — 17 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家庭手工业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他们有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绘,即乌托邦主义,在这种理想社会里,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没有财产的私有观念,没有剥削,没有贫困。

英国大革命时期的平等派指“真正,平等派”又称“掘地派”,是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左派的代表。 1649 年 4 月 8 日,这一派别的几名成员开始在塞雷郡的科布汉镇附近的圣乔治山丘上挖掘土地,集体耕种。故得名“掘地派”代表城乡贫民阶层的利益。他们要求社会政治平等,财产平等,主张消灭土地私有制,宣传原始的共产主义思想,并企图通过集体开垦公有土地来实现这种理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杰腊德 · 温斯坦莱。

( 2 )第二个时期, 是 18 世纪的手工工场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他们不但要求每个人的政治平等,而且要求消灭阶级差别,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人人平等自由、按需分配的共和国。因此恩格斯称他们的理论是“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 3 )第三个时期,是 19 世纪初产业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 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

2 、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的群众运动的直接产物,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学说和纲领直接代表早期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而且他们本人就是直接从伟大群众运动中产生的革命鼓动家,组织者和领袖人物。

(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功绩及其根本缺陷 (第 9 — 28 段)

1 、三在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1 )一方面,它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有所暴露而又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一点决定了它们的学说是不完备、不成熟的。 ( 2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在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已经破产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

“理性王国”是法国 18 世纪启蒙学者反封建的旗帜和武器,认为理性是思维和认识的最高形式,而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原则是合乎理性的,是永恒的普遍的。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启蒙学者“理性王国”的资产阶级实质,指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学者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恩格斯阐明了两者的理性王国“是有天壤之别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启蒙学者“指出的各种原则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正是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为了满足被压迫阶级的需要,想出各种各样的体系并且力求探寻一种革新的科学。”

2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

第一,对圣西门思想的评述

圣西门( 1760 — 1825 年)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他是一个博学而富有政治远见的思想家。他在 1802 年就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贵族、市民等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斗争。恩格斯高度赞扬这一见解,认为这在当时是“极为天才发现。”圣西门还提出了“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的思想。圣西门给政治下了一个定义: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主张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即表达“废除国家”的思想。

第二,对傅立叶思想的评述

傅立叶( 1771 — 1858 )是杰出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出身于富商家庭,他长期从事商业活动,所以对资本主义商业内幕了解得非常清楚,这对他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他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积累了感性材料,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是他的学说中最主要和最有价值的内容,在他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资本主义的讽刺和批判的火花。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批评家,还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之一。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复活的奴隶制。”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贫困是由于生产过剩产生的,这表明他已经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他第一次提出了“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思想。傅立叶社会历史观的贡献在于,他辩证地把人类社会 看作是产生和灭亡,并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上升和下降时期。

第三,对欧文思想的评述。

欧文( 1771 — 1858 )是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通过办一个工厂这种纯粹营业的方式,并通过所谓商业计算的果实产生的,他始终都保持着这种实践的性质。他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欧文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他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他是最先提出工人有权享有自己全部劳动产品的人。他试图通过实验,清除资本主义的弊病,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对立、人人平等和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新社会,欧文还采取了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些措施:一是组织了合作社,二是组织了劳动市场,直接用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进行商品交换。他的这些措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不能成功的。 “他组织了劳动市场” 1832 年 9 月,欧文在伦敦创办了第一个这样的交换市场,在这里,生产者把产品交给市场,市场经管人先确定将来的产品在生产上所用的原材料的价格和所需的劳动时间,然后按照对这些产品所估计的“劳动小时数”发给生产者相应数量的劳动券,生产者 3

可以凭劳动券,随时从市场换取与其“劳动的价值”相等的所需产品。欧文的劳动交换市场只勉强维持了两件,不得不 1834 年关闭。

“蒲鲁东的交换银行”,蒲鲁东把信用改革看作是医治一切社会弊病的万应灵药,提出根据股份公司的原则创办“交换银行”方案设想通过交换银行,对小生产的产品实行无货币的交换。在 1848 — 1849 年法国革命时期,他进行了组织交换银行的尝试。他的人民银行于 1849 年 1 月 31 日在巴黎成立,但在开始正常工农业

活动之前就破产了,并于同年 4 月 12 日宣告关闭。

3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功绩

( 1 )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抨击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基础,为启发工人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 2 )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一些正确的猜测,在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出现了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某些合理因素。

( 3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积极的主张。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制订了比较完整的未来美好社会蓝图。如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协作制度”,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它们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作了思想准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理论来源,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对它批判继承和革命改造的基础上创立的。

4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的根本缺陷

( 1 )不懂得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因为他们的学说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从原则出发;

( 2 )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不懂得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力量。他们只同情、怜悯无产阶级,不愿依靠无产阶级;

( 3 )找不到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只是希望寄托在某些“天才人物”发出善心来实现社会主义。

正因为如此,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没有出路的,他们的学说“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四)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第 29 段)

1 、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是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人类历史的必然,而看成是个别天才人物偶然发现的“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他们各派互相磨损, 互相调和,得出了一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积极作用的完结。

4

“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指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各种庸俗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主要代表人物,在法国有圣西门主义者勒鲁( 1797 — 1871 )、傅立叶主义者孔西得朗( 1808 — 1893 ),在英国夺欧文主义者布雷( 1809 — 1895 ),此外,还有他一些站在工人之外的各种庸俗社会主义者。

2 、为了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所谓“现实的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只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阶级关系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找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及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和正确道路,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坚实可靠的基础上,成为科学的社会主义。

第二章论证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概述了辩证法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大意义,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全章共 12 个自然段。

(一)唯物辩证法的产生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 1 — 8 段) 在哲学史上,从来就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彼此对立和互相交替。恩格斯概述了从古希腊哲学 18 世纪法国哲学到黑格尔哲学的历史发展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相互交替的复杂过程。

1 、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特点,局限性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产生的必然性。

( 1 )古代辩证法是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

它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确地表述出来,并通过古希腊最博学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丰富和发展的,它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为它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幅由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总画面,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它之所以是原始和朴素的,是因为它是对整个自然界的直观的认识,带有鲜明的自发性和猜测的成份。由于这种局限性,古代辩证法不可避免地为近代形而上学所代替。

( 2 ) 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是同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相联系的。

在欧洲,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是在古代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希腊人那里开始的,到中世纪,在阿拉伯人那里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 15 世纪下半叶才开始”。自然科学从神学和哲学中解放出来,进入搜集材料的阶段,对事物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获得了日益迅速的发展,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这种研究方法给人们留下了静态的分类法,它被英国唯物主义者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从而形成了 17 — 18 世纪在人们思想中占有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局限性及被辩证法战胜的必然性。

( 1 )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5

在形而上学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可见,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考察事物,它的实质是不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与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法是从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方面来考察客观事物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运行的。”因此,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和人类及其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反映,只有用辩证法才能做到,辩证法代替形而上学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3 、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巨大功绩及历史局限性

( 1 )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巨大功绩

黑格尔的最大功绩是恢复了辩证法,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成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提出这个任务,确实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功绩。他的辩证法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42 页) ( 2 )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局限性

恩格斯深刻剖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致命弱点和历史局限性,他指出“黑格尔的体系没有解决向自己提出的这个任务。”因为黑格尔虽然在当时是最博学的人,但是,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限制,首先,受到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其次受到自己时代的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最后,是受他的唯心主义体系所限。他没有完成这一任务。在他那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被弄得“头足倒置了” 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和它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标志着旧哲学的终结。

4 、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及其意义

恩格斯指出:“一旦了解到以往的德国唯心主义是完全荒谬的那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必须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产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首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与以往旧的哲学的唯心史观不同的是,它把唯物辩证法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把社会历史看作人类自身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规律。其次,在自然观方面,针对以往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也有自己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生存在天体上的有机物种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可见,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它也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转变奠定了哲学基础。

(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 9 — 12 段) 1 、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条件,一般原理和重要意义

( 1 )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19 世纪 30 — 40 年代,英法运动不断高涨,先后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武装起义。这些阶级斗争的历史表明:第一,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升到了首要地位。第二,阶级斗争“日益令人信 6

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和谐和人民普遍福利的学说完全是撒谎。”第三,必须重新考虑作为这些事实的理论表现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就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的研究,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产生已成为必然的了。

( 2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唯物史观认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 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3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产生在人类认识史上有着伟大意义,它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历史观中驱逐出去;它找到了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正确道路;它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和伟大意义

( 1 )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武器,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并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也是资本主义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增殖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2 )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意义

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指明了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正确途径,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3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使社会主义不再是建立在理性、正义、平等、永恒真理等等之上的空想,而使它立于现实基础之上。所以,本章最后做出结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本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本章的中心内容是系统地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全书重点,共 36 段。

7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里的反映 (第 1 — 3 段) 1 、只有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 1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两点:

第一,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

第二,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形态中,社会产品分配以及划分阶级和等级都是生产和产品交换决定的,阶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 2 )从以上唯物史观引伸出两个结论:

第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都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即经济关系的变更中去寻找,而不应当在人们头脑里,在永恒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和哲学中去寻找。

第二,用来解决社会弊端的手段,应当从现存的经济关系的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而不是象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头脑里臆造出来。

2 、科学社会主义是客观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 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简言之,它不是从人们头脑里产生的,而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产生的,它是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它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 4 — 21 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1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首要方面是生产的社会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简单商品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从 15 世纪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这三个历史阶段,把分散的小生产变成社会化的大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体现者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所以,产品由个人劳动变成了许多人的共同创造,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

( 2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资本主义生产是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是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成果,但它都不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而被资本家私人占有了。财富越来越多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 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冲突的基础。这一矛盾将随着资本主义方式的发展而日益激化。 8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

(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将生产资料变为资本,作为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手段。而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遭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这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便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市场交换需要进行生产,他们谁也不知道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是否能够收回成本,各自都盲目的进行生产,这样整个

社会生产必然导致生产无政府状态,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强竞争力,而这又使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更加严重。这就形成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商业战争”,指欧洲各大国之间为争夺同印度和美洲通商以及殖民地市场而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最初主要的竞争国家是英国和荷兰。 17 世纪下半叶,英国为争夺战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同荷兰进行了三次战争( 1652 — 1654 、 1665 — 1667 、 1672 — 1674 ),后两次战争,荷兰得到法国的支持。后来决定性的战争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展开。所有这些战争都是以英国取得胜利而结束,到 18 世纪末,在英国手中已经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世界贸易。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资本家必须遵守两条“强制性法令”:不断改进技术和无限扩张生产规模。由于机器的改进,就人为地造成劳动力过剩,形成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即失业大军。改进的机器成了资本家用来对付工人的机器,劳动资料夺走工人手中的生活资料。由于机器的改进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生产无限扩张,造成生产过剩,因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是按算术级数扩张,”这样就造成了经济危机。

( 2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特点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到来的表现是:“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关闭”,工人失业增加,工人 实际收入下降和生活资料缺乏,生产急剧下降。造成社会生产力和产品的大量浪费与破坏。

经济危机的特点是周期性发生的,按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爆发着,差不多每隔 10 年就重复一次。从 1825 年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历过 6 次危机。 ( 3 )经济危机的后果。

9

在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越的生产方式。”总之,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一方面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没有能力驾驭已经发展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表明日益增长的生产力要求清除资本主义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垄断组织的出现,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完备的物质条件

( 1 )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原因

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激烈冲突,迫使资本家在保存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前提下,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原则下,改变生产组织形式,于是产生了垄断组织。 ( 2 )垄断组织形式及其作用

垄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恩格斯概括了当时出现的三种形式:股份公司,托拉斯和资本主义的国有化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托拉斯是国内同类产品的企业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统一规定产量和出售价格,垄断某些商品的产销,以谋取高额利润。

这些垄断组织的出现,部分地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例如大规模的交通机构,即邮政、电报、和铁路等投资大,周期性长的项目是私人资本无力承担的,因而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新的可能性。 ( 3 )垄断组织引起的后果

垄断组织必然引起两个后果:第一,使资本家变成了专靠剪息票,拿红利的寄生虫,在交易所里进行投机,除此之外,资本家再也没有其他社会职能了。资本家生产方式最初排挤工人现在却排挤资本家了。第二,垄断组织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更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激化了这一矛盾,使它发展到了顶点。

垄断和国有化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但却使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在客观上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便于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利用这种形式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实行社会主义国有化,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 22 — 24 段)

1 、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只有实行现代生产力的社会占有,生产力的这种社会本性客观上要求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才能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相适应。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种历史必然性。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的。

2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这些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突出特点是:先夺取政权,接着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 10

制。生产资料变为国家所有,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基础,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就消灭了无产阶级自己,无产阶级国家便自行消亡了。

3 、阶级的消灭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和阶级的消亡具有历史必然性,取决于一定的经济条件。阶级的产生以生产发展的不足为基础,同样阶级的消灭也必然以生产的高度发展为前提。而要使生产高度发展,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必不可少的。

(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 25 — 27 段)

根据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见,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 、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根本的特征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换活动将不再通过交换劳动产品的形式出现,作为人们的经济关系的一种形式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被消除。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将在全社会范围内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可以直接按劳动时间来计量,而不必采取价值形式。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关系将充分体现,不同的部门,企业和职工之间将由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而不再由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相互联系,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2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生产力获得了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他们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到那时,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全体社会成员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3 、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概念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来的,在本文中,恩格斯又提到这个思想,他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随之消除。”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劳动已经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习惯和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4 、人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恩格斯在强调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同时,很重视精神的发展。所谓“精神的发展”,就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认识了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能十分自觉地、熟练地运用它们来为社会服务,过去作为异已力量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了。“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了。”恩格斯这里说的“必然王国”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王国”指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11

(五)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 28 — 36 段)

对第三章的基本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和总结。

1 、概述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指明了无 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进一步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 、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任务。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使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性质,以指导无产阶级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四、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辉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一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彻底粉碎了“江湖骗子”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猖狂进攻,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巩固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团结和统一,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二)本书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曾指出:“这本小册子摘录了《反杜林论》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指出:“它是每个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本书对于我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了解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意义。它是 150 多年来国际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好教科书之一。是国际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三)本书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恩格斯在全书中阐述的,尤其在第二章所指明的观点,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批判各种假社会主义思潮,满怀信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有重要现实意义。

思考与作业

1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有哪些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

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 、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义的产生? 5 、论述本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意义。

12

更多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一书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二著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三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四页数104五内容概要全书共有3章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政管肖卫1000016927写作背景1880年为了向法国的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当时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帮助法国工人建立革命政党从而更好地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应法国工人党的革...

111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恩格斯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读笔记姓名蒋光英学号20xx0520xx4年级20xx级专业电信职教学院物电学院1摘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者是恩格斯这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历史背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年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处于低潮时...

文章审核中

文章审核中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地理科学09344044梁健彬任何一种理论创立都有其衍生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书中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历史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3531892年英文版导言364这本小册子本来是一本大书的一部分大约在1875年柏林大学非公聘教师欧杜林博士突然大叫大嚷地宣布他改信社会主义不仅向德国公众提出一套详尽的社会主义理...

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姓名宋洪春学号20xx080631班级化学院09级6班专业环境工程关键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大同社会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剩余价值摘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

《社会中的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读书报告

社会中的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乔尔S米格代尔JoelSMigdal现盛顿大学亨利杰克逊国际关系学院罗伯特F菲利普讲座教授师从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先后任职于特拉维夫大学哈佛大学西雅图华...

社会学的想像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读完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我认为该书的主旨就是呼吁社会科学家都应该培养并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能力此书不是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专著而是对学科发展的反思与展望米尔斯很犀利地揭露批判了...

街角社会读书报告

永远的街角20xx117422彭苏平街角社会描写的是位于东城地带的一个意大利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提到贫民区我们的印象是神秘危险和令人忧虑它们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可言然而作者在书的结论部分写道贫民区的问题在于它是一个无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