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时间:2024.4.20

1、冷流体给热系数数据表:

说明:

体积流量qv(m3/h);冷空气进口温度t1(℃);冷空气出口温度t2(℃);空气进口蒸汽温度T1(℃);空气出口蒸汽温度T2(℃);冷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tm(℃);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cp(J/kg·℃);空气的平均密度ρ(kg/m3);空气在换热管内的质量流量qm(kg/h),换热器的传热速率Q(W);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等于蒸汽的平均温度tw(℃);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度差△tm(℃);管内换热面积Ai(㎡);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αi(W/(㎡·℃));空气的热导率λ(W/(M·℃));空气的粘度μ(10-6Pa·s);空气在换热管内的流速u(m/s);空气的努塞尔数Nu无因次;空气的雷诺数Re(103) 无因次;空气的普朗特数Pr无因次。

公式:

由数据可知:随着流量的增加,冷流体的给热系数逐渐增大。

2、冷流体给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Nu=ARemPr0.4,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将实验数据作线性拟合,得一直线,斜率为m,截距为lnA。作图如下:

由数据可知:lnA=-4.29756,则A=0.0136;m=0.87862


第二篇:六、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化 工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实  验  名  称: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学          院:       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日          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水蒸气在换热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并判断冷凝类型;

2、测定空气(或水)在圆直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αi

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

4、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空气或水,水蒸气冷凝放热以加热空气或水,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有如下关系式:

VρCp (t 2 -t 1 )=αiA i (tw-t)m   

式中:V—被加热流体体积流量,m3/s;

      Cp—被加热流体平均比热,J/(kg.℃);

      t1、t2—被加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ρ—被加热流体密度,kg/m3

      A i—内管的外壁、内壁的传热面积,m2

(tw-t)m—内壁与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T-Tw)m=[(T1-Tw1)- (T2-Tw2)]/ ln[(T1-Tw1)/ (T2-Tw2)]

式中,T1、T2—蒸汽进、出口温度,℃;

      (T-Tw)m—水蒸气与外壁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即λ值很大,且管壁厚度很薄时,可认为

T w1 = t w1 , T w2 = t w2 ,即为所测得的该点的壁温。

2、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ui=AReimPrin

其中:Nui i*d ii    Reii *d i *u ii    Pri= CPiii

物性数据λi,CP i,ρi,μi可根据定性温度tm查得。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准数 Pri变化不大,可以认为为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

Nui=AReimPri0.4

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i与Nui,然后用回归方法确定A和m的值。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在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

                        ln(Nu/Pr0.4)=lnA + mlnRe  

三、实验装置图与流程

1、实验装置及说明

该装置为套管换热器(见图1),空气走管内,蒸汽走环隙,外管11/2玻璃管,内管为φ25×2mm紫铜管,有效长度为1.2m。空气进出口温度和壁温分别由铂电阻测量,测壁温的两支铂电阻用导热绝缘胶固定在管外壁,孔板流量计的压差通过压力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由表头显示,其单位为kPa。孔板流量计的孔板d0=20mm。蒸汽发生器的加热功率为1500W(额定电压220V)。

2、设备及仪器规格

(1)、紫铜管规格:管径φ20×1.5mm,管长L 1000mm

(2)、外套玻璃管规格:管径φ100×5mm,管长L 1000mm

(3)、压力表规格:0~0.1Mpa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总电源空气开关,打开仪表及巡检仪电源开关,给仪表上电。

2、打开仪表台上的风机电源开关,让风机工作,同时打开冷流体入口阀门,让套管换热器里充有一定量的空气。

3、打开冷凝水出口阀,注意只开一定的开度,开的太大会让换热桶里的蒸汽跑掉,关的太小会使换热玻璃管里的蒸汽压力集聚而产生玻璃管炸裂。

4、在做实验前,应将蒸汽发生器到实验装置之间管道中的冷凝水排除,否则夹带冷凝水的蒸汽会损坏压力表及压力变送器。具体排除冷凝水的

方法是:关闭蒸汽进口阀门,打开装置下面的排冷凝水阀门,让蒸汽压力把管道中的冷凝水带走。

5、刚开始通入蒸汽时,要仔细调节蒸汽进口阀门的开度,让蒸汽徐徐流入换热器中,逐渐加热,由“冷态”转变为“热态”,不得少于10分钟,以防止玻璃管因突然受热、受压而爆裂。

6、当一切准备好后,打开蒸汽进口阀,蒸汽压力调到 0.01Mpa ,并保持蒸汽压力不变。可通过调节排不凝性气体阀以及蒸汽进口阀来实现。

7、可通过调节空气的进口阀手动调节空气流流量,改变冷流体的流量到一定值,等稳定后记录实验数值;改变不同流量,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实验数值。

8、记录6组实验数据,完成实验,关闭蒸汽进口阀与冷流体进口阀,关闭仪表电源和风机。

9、关闭蒸汽发生器。

五、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套管换热器内管输以一定量的冷流体后,方可开启蒸汽阀门,且必须在排除蒸汽管线上原先积存的凝结水后,方可把蒸汽通入套管换热器中。

   2、刚开始通入蒸汽时,要仔细调节蒸汽的开度,让蒸汽徐徐流入换热器中,逐渐加热,由“冷态”转变为“热态”,不得少于10分钟,以防止玻璃管内因受热、受压而爆裂。

   3、操作过程中,蒸汽压力一般控制在0.02MPa(表压)以下,否则造成玻璃管爆裂和填料损坏。

   4、确定各参数时,必须要在稳定传热状态下,随时注意惰气的排空和压力表读数的调整。

六、实验的原始数据记录

表6-1、实验的数据记录

表6-2、换热器的尺寸

已知:S=πdL=3.14×20×10-3×1000×10-3=0.0628m2

定性温度t=(t1 +t2)/2    壁温tw=(T1+ T2)/2

七、实验数据的处理

表7-1、不同温度下空气的物理常量

1、计算冷空气给热系数α

以第1组为例子:

Q=ρV CP(t2-t1)=1.135×(11/3600)×1005×(62.7-11.8)= 177.41 W

△tm=[(tw-t1)-(tw-t2)]/[ln(tw-t1)/(tw-t2)]=55.83℃

则,α =Q/(A△tm)=177.41/(0.0628×55.83)=50.60W/(m2?℃)

同理可得出其他5组的给热系数α值,如下表:

表7-2、各温度下的冷空气给热系数α值

2、计算冷空气的物理量Nu 、Pr 、u、 Re

以第1组为例子:

Nu=αd/λ=50.60×0.02/0.02732=37.04

Pr=CPμ/λ=1005×1.89×10-5/0.02732=0.695

u=V/(π*d2/4)=(11/3600)/[π×(0.02/2)2]=9.73m/s

Re=(duρ)/μ=0.02×9.73×1.135/(1.89*10-5 )=11686.3

同理可得出其他5组的物理量,如下表:

表7-3、各温度下冷空气的物理量

3、求常数A、m

已知冷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u=ARe m Pr0.4

将其对数简化后的形式为:lnNu/Pr0.4=lnA+mlnRe

则根据表7-3的数据,以lnNu/Pr0.4为纵坐标,lnRe为横坐标,用软件线性拟合得出下图:

图一、lnRe-lnNu/Pr0.4关系图

拟合得一直线:lnNu/Pr0.4=-4.127+0.844lnRe

由此可知,该直线的斜率为0.905,截距为-4.127,

即m=0.844,lnA=-4.127,A=0.01613

八、实验讨论

本次实验使用套管换热器,观察水蒸气和冷空气在管内的逆流流动过程,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实验数据来测定冷空气的对流给热系数α值。实验总体上操作简单,采用电脑读取数据就更加准确。

根据线性拟合得出的图7-1,图形基本上符合线性关系,但扔存在一定的误差。造成这些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

(1)、实验读取的各条件下的温度示数显示有波动,不够准确就对△tm的计算有影响,实验时,每组间隔时间要保持5分钟,以保证温度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2)、测第一组温度数据时,过于急读而使等待的时间短了,使得换热器内没有真正达到“热态”,就会影响后面5组的数据准确性。

(3)、采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式拟合获得常数A、m的值,在这个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计算误差。

九、思考题

1、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冷流体和蒸汽是并流时,传热温度差小于逆流时传热温度差,在相同进出口温度下,逆流传热效果大于并流传热效果。

2、蒸汽冷凝过程中,若存在不冷凝气体,对传热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不凝性气体会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使制冷量降低。并且不凝性气体会滞留在冷凝器的上部管路内,致使实际冷凝面积减小,冷凝负荷增大,冷凝压力升高,从而制冷量会降低。而且由于冷凝压力的升高致使排气压力升高,还会减少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应把握好空气的进入,和空气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及时排走冷凝水?

冷凝水不及时排走,附着在管外壁上,增加了热阻,降低传热速率。在外管最低处设置排水口,及时排走冷凝水。

4、实验中,所测得的壁温是靠近蒸气侧还是冷流体侧温度?为什么?

靠近蒸气温度;因为蒸气冷凝传热膜系数远大于空气膜系数。

5、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有&影响?

基本无影响。因为α∝(ρ2gλ3r/μd0△t)1/4,当蒸汽压强增加时,r 和△t均增加,其它参数不变,故 (ρ2gλ3r/μd0△t)1/4变化不大,所以认为蒸汽压强对α关联式无影响。

更多相关推荐:
空气-水蒸气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程名称化工原理二实验项目名称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2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3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水蒸气在换热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并判断冷凝类型2测定空气或水在圆直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i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4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二...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1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2测定空气或水在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3测定蒸汽在水平管外冷凝给热系数4掌握热电阻偶测温方法5掌握计算机自动控制调节流量的方法6掌握涡轮流量传感器和智能流量积算...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冷凝给热系数0及冷流体空气或水在圆直水平管内的强制对流给热系数i2观察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状况3掌握热电阻测温方法4掌握计算机自动控制调...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yao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姓名号同组者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名称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水蒸气在换热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并判断冷凝类型2测定空气在圆直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i...

实验五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5对流给热系数测定51实验目的1测定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冷凝给热系数0及冷流体空气或水在圆直水平管内的强制对流给热系数i2观察水蒸汽在圆直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状况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52实验原理521串联传热过程冷...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_实验报告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取序1作为计算实例实验数据空气进口温度t1347空气出口温度t2786空气进口处蒸汽温度T11087空气出口处蒸汽温度T110873空气流量V200mh数据处理空气进口密度105t451...

给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计算公式空气进口处密度105t1245103t112916空气质量流量msV空气流速u4Vd22给热系数K的计算计算公式空气定性温度t平均t1t2t60空气比热Cp1005...

实验三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空气-水蒸气体系)

实验三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空气-水蒸气体系),内容附图。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

五数据处理1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已知D0018mL1mA005652m2误差比较大是因为实验数据的温差及Re数没有全在要求的范围内用该准数式误差会比较大还有就是测第一组数据时等待时间不足可能没有真正达到热态2A和...

测定空气的导热系数报告

测定干燥空气的导热系数五数据记录及处理1实验条件1测量室参数热线长度l1810cm热线00C时电阻值R04053热线直径D100192mm测量室内直径D21522mm2实验室参数室温t23250CT227315...

仿真实验之导热系数的测定

浙江海洋学院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导热系数的测定鲁晓东数学与应用数学B10数学于祥雨迟云强10060110810060110620xx927实验目的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

对流给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