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调研报告

时间:2024.4.13

茶室设计调研报告

                              09建筑学1班  郭浩文  12号

茶室,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室或者只称席。茶室内设壁龛、地炉。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茶室渊源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至宋代,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还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席间出现。而在明代茶艺行家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更是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

调研对象:  陶然轩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58号

(陶然轩正门)

建筑设计风格:

因为跟随沙面建筑群的风格, 陶然轩的建筑外观设计是采用欧式设计, 而内部责是传统中国设计。走进里面给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这与沙面给人的感觉不谋而合。里面相对时尚的元素并不多,你看左边的夜景图就知道了,挂满灯笼的,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如果加了太现代时尚的东西好像有点格格不入吧。这里相对适合中年或以上的人群还有少数斯文传统的年轻人群消费。

平面布局:

因为是私人的商店,并不能找到其标准的CAD平面设计图,所以也就大致凭感觉说一下了。

平面布局感觉比较合理,能满足各项使用的要求,相互间不会造成阻碍。而且各自的一桌人能感受到那么点个人空间的感觉。人流组织也相对合理,进出的路都有条理,而且过道设计允许2人同时通过,因而暂没发现人档人,人阻人的现象出现。因为品茶是一种享受而不像快餐式的一味儿追求速度,因而虽然服务区与客席区并不是百分百的紧凑,但服务区对客席区的供应也是很方便的。而且两个分区关系合理,不会出现不该出现的东西在客席区。

因为作为客人的缘故,因而对其库房的参观是不足的,那些地方并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的。所以只有大致的观察了一下。库房是离厨房较近的地方,如果处于客席区是看不大的,这样就不会出现不雅观的情况。付货柜台是做得比较方便的,服务员把餐饮从那送到客人的手里并不需要几经波折,而是很方便地完成工作。

后勤和货流的组织肯定是合理的,就像平常很多的餐馆一样,都存在小后门用来进货用的,因而不会对客席区产生任何影响。  下(沙面街景 塑像)

建筑周边空间的环境设计就是沙面,给人一种舒适,宁静的感觉,让人非常向往。整洁平静的街道,配合上欧式建筑群,是一个很特殊而又很吸引人的地方,更是一个非常棒的地方,相信去过沙面的人都会有这个感觉。

结构布置应该是合理的,因为并不拥有很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只有大概地感觉,上下两层的主要承重结构对齐,就像一般普通的两层楼房。其实也是因为这个茶室并不是特地建设出来当茶室的,而是老板租下来开业的而已,所以其实楼房没什么太有特色的设计,就跟普通的楼房一样。

跟住照片也能看得出,陶然轩是两层的茶室,所以楼梯是肯定的存在。位置方面感觉不大好说,不过也就是挺方便的,也挺美观。

(PS:因为茶室服务员不允许拍照,因而只有建筑外观和街道环境的照片)


第二篇:调查报告


投资与建筑艺术

——北京市长城脚下的公社建筑调研报

(20xx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设计艺术门类学科实地调研)

调研人员:唐琳云

时间:2006.10.30——2006.11.08 地点:北京市北部山区“水关长城”附近

调查内容:

[1] 长城脚下公社考察概况

[2] 投资

[3] 建筑艺术

[4] 参观时对长城脚下公社现状的思考思绪

﹡在这样基础设施很差的条件下建设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的可行性,以及其建设意图

﹡社区现有运行模式,经济支柱及可实现的推广模式 ﹡社区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社区建筑特点建筑环境及维护、修缮、附属设施、后勤保障、建筑小品

﹡公社的阶级性质

﹡坡地上的风景,山谷里的建筑

[5] 调研总结

调研目的:

在掌握充分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思考长城脚下的公社建筑群是如何在新概念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引出建筑与建筑环境的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

考察方法:

实地:第一,在集体购得门票的情况下,跟随导游先对社区环境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接触,粗略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第二,深入细致的对每号别墅进行观察,综合采集需要的材料;第三,从当地购得或索取相关介绍性的图片和书目。

网络: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评论和论文图片,仔细思考总结。

主要考察结果简述:

商业是建筑最有效的推动手段,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亚洲12名不是很知名的建筑师在张欣的投资下进行个人创作的建筑群。各具特色,从故宫的建筑来看,从北京的建筑来看,从中国的建筑现状来看,我在长城脚下公社看到了中国10到20年后的建筑面貌。开始的理解是,这些建筑只是迎合了高档的消费需求,存在很大的现实意义上的缺陷和对建筑

功能的误导。

长城脚下公社建筑依地势地形,(张欣同志召集)12位亚洲建筑设计师的个性的表达, 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最终形成了长城脚下公社的雏形。在媒体和经济运作的情况下形成了现在以大型会议、酒店和别墅用房为主要功能和经济收入的长城脚下公社的一期的11栋别墅群。为了满足需要,二期建设对一期的建筑的复制,扩大了原有规模,现已接近完工。

结论和建议简述:

投资使得建筑不再是大师的专利,不再是大师独有的形式和风格。更加重要的是他发掘了大量的前卫建筑人才,给了建筑艺术家一个很好的生存条件。

商业投资是建筑艺术大众化的最有效的推广方式。 建筑艺术要求建筑不仅要很好的与环境的融合、宜人的使用空间还要有可具观赏性的建筑体量和外观感觉。建筑应该与所处环境在互相融合基础上对环境起到提升作用,以刺激促进共同发展。现代建筑应吸收其最本质的建筑思想,应从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考虑人们最本质上的心理需求。

长城脚下的公社考察概况:

北京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完成了最浪漫城市的变

迁,2008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进一步加大了其大规模开发的脚步。与紫荆城大约建在同时期的北京北部郊外的长城,据说是在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造物。虽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旅游资源,但万里长城的附近几乎没有 大型宾馆和饭店。在位于高地,草木繁茂,夏季可以成为避暑胜地的长城脚下,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注意到了它作为休闲地的价值。于20xx年在北京西北约80公里、八达岭长城脚下购买了大面积的土地,开发了前所未闻的别墅地。由此而来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吸引了无数旅游观众的目光。

北京市长城脚下的公社是北京最大的开发商于20xx年在万里长城脚下开发的、由亚洲12位著名建筑师设计的12幢别墅,其作为现代建筑文化获得了高度的评价。20xx年作为第二期开发,从别墅地到高级休闲饭店展示了它新的发展。一般地说,这是分布在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1幢高级大型别墅地,但这些别墅是代表了亚洲9个国家的著名建筑师在基本无条件的情况下,按照个人的喜好设计建造的。中国大陆的张永和先生、安东先生、崔恺先生,中国香港的张智强先生、严讯奇先生,中国台湾的间学易先生,泰国的堪尼卡,新加坡的陈家毅,韩国的承孝相,日本的隈研吾、坂茂、古屋诚章,根据自己的主题设计了建筑物。10万美元的设计费,当地建筑材料的选用,11位建筑师的设想创造,前卫的建筑作品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投资:

投资者:张欣,19xx年到香港小电器厂打工,19xx年到英国牛津读高中,之后就读于萨塞思大学和剑桥大学,19xx年开始接触建筑,在经过6年的启蒙和学习后就以一种鄙视的态度看待对大师建筑的重复。

投资环境:投资地点的选择,选在八达岭长城脚下这个旅游地点的附近,考虑了此地作为建筑群的以后的发展,也考虑了建筑艺术家会陷入一种惯用的思维习惯,因此,她强调新的东西,新的机会,艺术家新生的精彩内容,而不是对以往的重复和模仿。给出一个新的,原有的,人迹罕至的空间,让建筑师换一种媒介和手段,提供新生的机会,这便是推动艺术的起点。

投资对象:张欣在选择建筑师时并不是请用了大师级的人物,而是亚洲的12为前卫的年轻建筑师,这样有利于他们各自的个性的发挥和对建筑艺术的新的诠释和补充。

建筑艺术:

社区的12栋建筑总的建筑环境分析:

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北部郊区八达岭高速公路水关出口,向里约500米。

调查报告

交通:八达岭高速公路直通长城脚下公社,交通便捷。

图(01)

地貌:山地丘陵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地气候明显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非常漂亮,大山包围的3个山谷地形鲜明突出,周遍的景致蔚为壮观,位于绵延于俊俏山脉的长城边界,山坡上有着美丽的树林,天然树木,石头,以及残存的人工构筑物。

人文环境:

西方的成长和扩张打破了中国的沉着,“西化”对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进行着不断的撞击。新世纪最重要的现象和最具有潜力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发展。

长城脚下的公社位于北京有名的旅游地带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除了长城这个突出的地方文化外,外来文化占有一定的分量,本土文化为少许村民住宅和田园。

调查报告

12栋艺术建筑:

图(02)

长城脚下的公社社区建筑的

总体特点概括是形式多样,依地形而卧,零星分布,每栋建筑自身和环境构成完美的风景,同时建筑每栋建筑又可以成为其他建筑的配景。恰巧是众建筑师之个性的释放,所以单就建筑来讲,其风格各异,特点不一。抽取了两例简要谈

谈我对建筑方面的理解。 图(03)

调查报告

竹屋:

设计:隈研吾(日本)

建筑材料:竹子,混泥土

面积:716平方米,两层

结构形式:钢结构/混泥土

该建筑设计源于对日本茶室庭院,在中国很受欢迎,“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中国的饮茶方式及相应的茶舍、茶室及茶馆建筑自古就呈现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本在引进中国茶文化后,不仅鲜寓道于茶,滚发成了日本特有的“茶道”,并因此衍生出了富有特色的日本茶室建筑。茶在与宗教,特别是与 图(04) 禅宗思想结合之后,

调查报告

发生了大的质变,产生了飞跃。以禅宗的思想去理解日本的

茶室建筑,不仅能感受到素朴的茶室独到的美感,更能体会出蕴于其中的理想和生命力。日本茶室建筑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连接门廊和茶室的雨道(露地)组成,因其外形与日本农家的草庵相同,且只使用土、砂、木、竹、麦千等材料外表亦不加任何修饰而又有“茅屋”“空之屋”等称呼。茶室包括许多特有的构造如壁龛,须跪行而入的小入口及“墙底窗”,不对称的结构体系等 ,这些独特的设计手法也都有各自深刻的禅意。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这种审美观 图(05) 亦是具有禅宗色彩的道教理想的体现和结晶。可以说.茶室里永远避免重复。这也体现出禅宗里“无常”的思想。在无限变化的时空中,所有人事间的交会都是绝无仅有的特殊存在,因此茶道中讲究“一期一会”

调查报告

。这也使茶室成为暂时的建筑,有其固定的年

限。从这个意义上讲,茶室的身体本身仅是荒野里的一间小屋,一个用长在周围的野草扎起来的简易避难所,这些野草随时都会因为被松绑而回到原来的荒野里去,茶室中的无常由茅草屋顶,纤细脆弱的支柱、没有份量的竹子来支撑,由表面上漫不经心地选择的平凡材料来表现。茶室中的永恒仅存在于精神之中,这种精神具体到这个简单的环境中.用自己精美的微光来美化周围的一切。

这祥美妙的意境首先需要柔和的光线,而室内的色彩也必须淡雅。因此,看似粗陋的茶室窗户,加上小天窗,使光线可从各个角度射进来。 图(06) 为表现互相的美感,茶室窗户的构造极具特色分为“墙底窗”和“连子窗”两种。“墙底窗,源于日本农家,由于茶室的墙壁由砂掺土掺稻秸抹

调查报告

成,内部须有一个由竹棍,叶茎组成的固定架作为墙底。因

调查报告

此于抹灰时,故意留下一部分,称为“墙底窗”。另一种“连子窗”的原型由木条做成被导入茶室后改用竹棍为材料,比墙底窗可开得大一些。用于茶室的大面积采光。窗户的大小和形状也尽量避免重复,因此茶室中的窗户大小不一,高矮不齐。另外,面积越小的茶室窗户开得越多,这是为了给人一种开阔感。同时体现“将大化小,将小化大,力求中和”的茶道精神。室内外质朴淡稚的色彩需要从天顶到地板的所有材料都现出其纯净的本色,这使茶室的天棚和地基也都与众不同,茶室的天棚由树叶竹片做成,并设计得有高有低,

高顶

棚的

下面

是客

人坐

的地

方,

低顶

棚的

下面是主人点茶之处, 图(07) 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有的茶室还直接科用房顶的内侧,不加顶棚,更增添了简素质朴的风格。茶室的基础为追求安定感,亦有别于一般日式建筑为利于建筑本身通风而将整个建筑体略为架高的做法。茶室

调查报告

基地采用全着地建筑法,在条室底部的四周逐一塞上石头,或在石头上加一根竹子或一块木板以便于房体透气。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采用的石头要求用自然石,不加切磨。

土宅:

设计:张永和

建筑面积:449平方米,2层 图(08)

建筑材料:木材,夯土

结构形式:木筐架结构/夯土墙

又名:山水间、二分宅

位于别墅的最高处,依山就势,一

分为二将山谷拥抱其中, 图(09) 形成半自然的半建筑的

调查报告

庭院围合,将风景尽收宅内。一溪水通过庭院,在门厅玻璃

地下面缓缓流过。人们进入门厅同时也意味着从溪上走过。自然的空间、景色和人造建筑空间和景观再次融合为一体。 两栋互成角度的分开实体围合庭院,其间用玻璃体连接。山水间是灵活多变的: 图(10) (11)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互成角度的两翼可

依地形的各异在0~360度之间进行任意的变化。

生态:

由中国传统的夯土和木框架构成,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最底的限度。保温隔热性能具佳的夯土墙可形成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质量。其尊重传统但不模仿传统的形式,试图创造出当代中国住宅的新形象。

空间:

从具体设计概念中推导出空间设计,空间旨趣感觉会异乎寻常地敏感、新鲜、细腻、令人振奋;内向空间是其至爱,如庭院或中庭。在空间外边界的明确限定下,其内在空间追求透明性和丰富的层次感。

文化:

对中国传统夯土墙以及木材框架的选用,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尊重。围合的庭院以及院内的柳树流水,都体现的很高的文化底蕴,对传统元素的创造性再利用。

参观时对长城脚下公社现状的思考思绪: ﹡在这样基础设施很差的条件下建设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的可行性,以及其建设意图

最初的想法是长城脚下公社是张欣出资修建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性质的用于个人收藏的高雅艺术,最终的功能只是用于观众参观展出,但是又觉得只是亚洲的建筑师是不是她

的挑战对象只是在亚洲,西萨(Alvaro Siza)或是伊东丰雄(Toyo Ito)这样的大师或许没有受到邀请还是方案没有通过。心里还是有疑团的。

﹡社区现有运行模式,经济支柱及可实现的推广模式 现有社区有酒店式的俱乐部,有高档设施的会所,有豪华的别墅。高投资的特殊项目具有了这些功能足以满足投资者和特殊消费群体的需求。当时想的是,这样的环境和概念在欧美早有形成,而且发展模式更完善,也不缺前卫的艺术创作。为何我的观点恰是张欣当时考虑的重点,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社区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社区现在建项目是即将完工的二期工程,是对一期建筑的复制。据了解,三期工程也将启动。那么对于我这局外人来说我当然会考虑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的未来。在三期、四期……以后,长城脚下的公社还是我现在看到的么?那时候我的感官和内心还会有同样的感受么?那时候看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不是窗外面还是窗,还是墙,还是屋顶,还是玻璃金属,还是人工的花、草、树,修剪修剪再修剪?

﹡社区建筑特点建筑环境及维护、修缮、附属设施、后勤保障、建筑小品

在和导游的交流中发现其实这里真的是很缺水,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就是背山靠水,这里现在的状况最能给以灵气的

只有水了。这里的建筑设备档次很高了,选用的建筑材料不是很独特但维护相当的难和复杂,在加上当地的地形特点和建筑结构特点,建筑的整体维护和结构维护不管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公社的阶级性质

社区建设在很到程度上还是属于实验性的,是在探寻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在寻找艺术家的生存空间还是艺术家在找到“寄主”后的生存状况。面对的是普通大众还是艺术家用与自生自灭的高雅艺术与个性的抒发场所?

﹡坡地上的风景,山谷里的建筑

参观时最被打动的就是这坡地上的风景和山谷里的建筑了,起伏的山峰上薄雾轻挑着灵动的建筑的屋檐就象在VR里面设置了Depth of Field.,那时的微妙心理感觉和等上十几个小时出一张自己满意而又很有成就感的图惟妙惟肖。 ﹡此处是对参观时在晚上整理的思绪的小结,当时的思绪有些乱,我想,在调研报告总结后,提出的、解决的、等待解决的、即将解决的、还有没有误解的或理解不够充分的,剩下的就是没有领悟的都将在下面的调研总结中。

调研总结:

结论收获: 商业是建筑艺术最有效的推动手段。商业化使建筑作品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投资使得建筑艺术和他的生活发生了密

切的关系。这样的艺术就具有社会性,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艺术家就有了很强的创造力和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投资使得建筑艺术表现的不再是大师的专利,不再是大师独有的形式和风格。更加重要的是他发掘了大量的前卫建筑人才,给了建筑艺术家一个很好的生存条件。任何建筑师都可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表现自己的创作。

建筑艺术要求建筑不仅要很好的与环境的融合、宜人的使用空间还要有可具观赏性的建筑体量和外观感觉。建筑应该与所处环境在互相融合基础上对环境起到提升作用,以刺激促进共同发展。

建议: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技术资源和潜力就在建筑师周围,它们赋予了中国建筑业一个珍贵的历史机会。如果建筑业能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向其它工业学习,通过研究和合作,将其它工业领域的丰厚的技术资源和潜力及时、果断地向建筑业实行转移,中国建筑工业完全有可能将其半个世纪的技术滞后转变为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中国建筑开发商和建筑师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历史的转机。但是要摆脱开发商一直追奉于开发、建造完全背离时代精神的仿古、仿洋社区,将大量资金和人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建筑装饰堆砌上,这样形成的仅仅是虚伪的守旧的泛滥的没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构筑物,不能只看到其功能方面带来的效益。在物质文化

得到满足的这个时代追求的恰恰就是精神文化,建筑作为一种艺术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仅作为房地产的工具。同时,建筑师不应再囿于行业的自我封闭中,要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和应用,结合建筑师的个性和环境来表现一个具有伟大开创和延伸的建筑时代。建筑开发商或是对建筑推动有影响力的人士和建筑师应该积极地看到这一点。

现代建筑应吸收其最本质的建筑思想,应从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考虑人们最本质上的心理需求。

图表附录:

调查报告

参考资料:

[1] 张永和,《平常建筑》,中国建筑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2] 《长城脚下的公社》 (购于长城脚下的公社)

[3] 张永和,《时间城市、又及超薄城市》,《32》杂志,第1期,小册子建筑/美国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中国河北教育出版社

[4] 勒·科布西埃《走向新建筑》,1923

[5] 《筑学报》(网络资源)

[6] 网络资源:禅宗与日本茶

[7] 图书馆书目查询以及网上建筑论文等

[8] ABBS建筑论坛建筑城市版

附: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参观随笔,2006.11.03晚

更多相关推荐:
茶室调研报告及感想

茶室设计调研报告及感想城规0901储薇薇考察之后搜集的关于茶室设计的资料内容一茶室的设计主体建筑设计视茶室的大小而异一般的有如下设计方案1大型茶室品茶室可由大厅和小室构成茶艺馆在大厅中必须设置茶艺表演台散座在大...

茶室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前言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因此茶叶的展销空间设计是非常苛刻的要结合茶文化的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来设计要将茶和茶文化一并体现在人们面前对各大茶...

茶室设计调研报告

茶室历史: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茶楼调研报告

茶楼调研报告城规10151调研成员赵钏丞华新强杨阳黄佳晨卢鹏飞调研时间20xx1022调研地点贵阳达德小学旧址甲秀楼调研目的通过对茶楼的调研对茶楼实地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关于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进一步了...

茶室调研报告

茶室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xx1112调研地点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浮台茶室指导老师调研学生调研内容浮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滨河路坐落于美丽的府南河畔电视塔下周边购物休闲设施完善有超5星国际大酒店欢乐颂大型购物广...

茶室调研报告

实习报告书专用纸1引言20xx年9月份和10月份我们分别对郁洲公园苏园别墅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两次考察对于我们设计茶室与建筑师之家有着很大的帮助为我们的课程作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参观郁洲公园11郁洲公园...

茶室设计调研报告

茶室设计调研报告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聚集让人停留人们在此交流在此冥想这里就是茶室人们心灵洗涤的地方调研时间20xx10151018调研地点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丽人湖一带及图书馆周边调研内容1校区总规划2茶室选址...

临水茶室调研报告

临水茶室之调研报告一基地调研近日我们小组多次走访东湖公园考察地形我分别对ABC区做具体的分析并选择A区作为我此次临水茶室的建造用地B区位于东湖公园内一斜坡处呈环绕状向水面凸出景观开阔而且景观富有层次感地势相对A...

合肥茶室调研报告

合肥茶楼调研报告姓名张江峰学号1008023010班级艺设3班指导老师张小路前言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

广州茶楼调研报告

广州茶楼调研报告历史茶楼在唐代是茶馆宋代繁荣起来唐代是过路客商休息的地方宋代就成了娱乐的地方明代品茶方式有了变化从点茶到出泡茶馆也繁荣起来清末后茶馆业有所衰落建国后一段时间除了老年茶馆旅游点茶馆外都有衰落90年...

关于茶室内部格局调研报告

关于茶室内部格局的调研报告班级环艺一班姓名王佩亮学号1701100129目录1调研目的2功能配置3内部环境4客人活动5建筑风格调研目的为了玄武湖茶室设计做前期准备特做茶室调研报告了解茶室的内部格局及功能安排功能...

茶艺馆设计调研报告

茶艺馆设计调研报告地段属于街区繁华地段所以设计现代式茶艺馆现代式茶艺馆的风格比较多样化往往根据经营者的志趣爱好并结合房屋的结构依势而建各具特色现代建筑之所以永远走在建筑整体发展的前列体现了建筑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

茶室调研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