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早唐

时间:2024.5.2

说说早唐、中唐筛查的心得体会。附国妇婴筛查流程 唐筛分为:

早期11w-13w(头臀径46-84mm为佳)时的血清筛查+彩超(主要检查“NT”B超,即检查颈项半透明层或称颈后皮下透明区),结合年龄、体重、孕周、鼻骨发育等情况诊断;

中期16w--18w的抽血筛查,化验孕妇血液中的甲型胎儿蛋白(AFP)、人类绒毛膜性腺激素(β-hCG)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年龄等数据,计算出风险性比率。

早唐筛查有检查早干预早和准确率高(90%左右)的优点;

中唐筛查准确率较低(60%左右),已经退出了很多原先有此项检查的医院检查项目。

根据国际多个产前诊断中心的大量病例研究发现,早唐筛查相较中唐筛查,减少了漏检率,降低了假阳性率。

个人觉得中唐的准确率低导致很多假风险、假阳性的结果,

会使很多麻麻徒增害怕担忧,

且羊水穿刺存在1%的流产风险,又要等到18w-20w进行,期间的等待和挣扎实在难熬。

所以个人建议,尽早预约早期唐筛。

如上海只有国妇婴、红房子、长妇婴、一妇婴等几家最专业高级别的医院有此项检查,

但要注意个别医院如红房子等需在本院建大卡才能预约,

而我去的国妇婴已经紧缺到需提前4-5w才能预约到。

筛查结果就算存在风险诊断,还可多次复查,来决定是否继续做中唐和羊水穿刺。

毕竟穿刺有98%准确率,是诊断唐氏综合症的最准确手段。

另有一种新型的“无创基因检测DNA抽血筛查”,

所称的90%准确率尚未获得医学界认可,还在实验创新阶段。

其实我非常希望此手段能被认可,因为就算费用昂贵,

但只需抽血分析DNA就能确诊的话比羊水穿刺要低风险的多啊~

医学快快发展,让麻麻们都少受些折磨和纠结吧!


第二篇:说唐之二 开皇大业


说唐之二 开皇大业 甲骨文里,“皇”是太阳神的本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晚唐诗人李商隐一句绝叹,成为大唐帝国末世的挽歌,从那以后,人们就开始用太阳来比拟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唐。开启如中天骄阳的伟大事业,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隋。中国历史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循环,统一六国的是秦,结束南北朝分裂的是隋,可是,过去的问题都还在它们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动荡,并最终毁灭了这两个短命的王朝。只有经过调整以后,汉、唐才享受到它们结出的甘美果实。然而,汉因秦制,唐因隋制,又有谁能忽视秦和隋的伟大呢?外国人曾经编撰过一部《世界一百名人录》,里面入选的中国人中,有一位正是大隋的开国皇帝文帝杨坚,注意,里面并没有唐朝的皇帝。书的编撰者有他的理由:杨坚是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段政治社会形态的科举制度的创始人,也许他做皇帝并没有李世民成功,但他是先行者和开创者,他更伟大。我们是不能不承认这位编撰者的话是有道理的。开皇二十年,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出现了科举制度,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家强大,对隋文的评价也远比秦的始皇帝要好,甚至一般的意见是,如果他不是选了一个糟得不能再糟的继承人,他也可以算一种“完美帝王”了。当然,另外还是希望他能再有学问一点,再宽宏大量一点,再听得进谏言一点,再不那么“惜仓廪而不惜百姓”一点,再……隋文是靠篡位起家的。篡位,这在今天看来是个可笑的名词,是死脑筋的古代人的道德观的产物。曹操本来是个英雄,东汉本来就是一副该死相,凭什么就用“篡位”这样卑污的名义套在他的身上?不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司马氏篡掉曹魏,很多人还是挺瞧不起司马一家子的。南北朝篡乱相继,一个篡一个,也是乱世特有的风景线吧。李氏父子还是隋的重臣呢,凭什么他们就可以不叫“篡位”?难道是后人势利吗?后人确实“势利”,可也不完全是。东汉也许真是该死的样子了,可它就是在当时的不少人心目中还没有完全死,曹操以“臣子”的身份取代它,人们总是要说“这是篡位”啊!司马氏更不必说。南北朝的篡乱相继,是残酷而且疯狂的,被人诟病也不希奇。唐无论如何,是等到隋朝确实没有什么指望了以后才兴兵的,这里不能不佩服李渊的忍性,不过是后话,暂不提。隋文则的确是篡位起家。杨坚是北周重臣,北周,前章讲到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朝代。北周武帝不用说是很了不起的帝王,但他的儿子周宣帝就不那么争气了。不过,周宣帝没当几年皇

帝就得病而死,就算他再怎么不争气和胡闹,他还没有足够的时间使国家受到伤害,他死的时候,北周依旧是强大而了不起的。只是因为,周宣帝的儿子周静帝年纪太小,是一个只有九岁的小孩,于是作为这个小孩外公的杨坚就借着辅政的机会篡掉了北周,说一个“篡”字也不是随便说的。何况杨坚甚至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劳。杨氏的地位,全靠杨坚的父亲的战功,而杨坚,在他成为皇帝以前,长期都没有什么作为。如果说杨坚能坐稳皇位是靠的他的本事,至少他坐上皇位靠的是好运气。“篡乱之易,自古无如隋文者也”。历史学家们共同的感慨,也不是随便感慨的。这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杨坚的皇位很不稳固。首先,在关陇集团,算起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他父亲也只做到大将军,还不是一顶一的顶级人物。其次,杨坚在成为皇帝以前没什么功勋,只是运气比别人好一些罢了。这么一来,服气杨坚做皇帝的昔日的同僚很少,暗中怀有野心的反而很多。所以隋文在历史上留下的是刻薄猜忌的名声,杀掉的“老朋友”也不少,是不能全怪他的,他不能不猜忌,不能不刻薄,否则,早被人欺负到头上了。也因此,明明出身关陇集团,杨氏父子却一直致力于企图摆脱关陇集团的影响,隋炀后来很多为人诟病的政策,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结果给政权的稳固性带来很大的伤害。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隋炀之乱,实始于隋文”,也不是没根据的乱说。其实就是科举制度,也是隋文帝在期望摆脱他的贵族同僚们的愿望下搞起来的。然则总体来说,隋文是明智而很有能力的,他把平衡做得还不错,虽然在试图摆脱关陇集团,可他也没有走得极端,虽然有些“惜仓廪不惜百姓”,他也没有弄一大堆花样出来造成社会动荡。前章也讲到过,两晋南北朝最主要的矛盾,胡汉之分在北周是被解决了,民族融合已经完成了,所以隋朝无论在统一天下上,还是后来的文治武功上,都没有很大的障碍(这一点比秦幸福多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也造就了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盛世的开端,开皇已成--直到杨广的登基。杨广一生,的而且确地做了很多“大业”。他也不是个笨蛋而是个极端聪明的人,怎么看他怎么该是个汉武之流的面相,怎么就弄到和秦二世一样的可怜地步了呢?这是某种社会的必然,但也是他个性的必然。还是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隋炀的时代,虽然可能是有点多余。杨广,其母独孤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悍的皇后。据说,当杨坚和他父亲的上司的女儿结婚的时候,两人曾一起发誓,除了自己的正妻,杨坚不能和其他任何女子

生下小孩。后来杨坚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也曾骄傲地说:以前的君王的儿子们经常为了争夺皇位互相残杀,而他的几个儿子全是一母同胞,肯定会和睦相处--这当然只是个笑话。独孤皇后在政治上对杨坚影响也不小,当杨坚篡位的时候,她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当杨坚成为皇帝治理天下的时候,独孤甚至每天都在朝堂外等候她的丈夫,同时时刻对朝中的大小事务产生影响。杨坚对他这位妻子,应该是很深的感情和很深的畏惧和很深的不满兼具吧!男人,而且是在那个时代的男人,对不能再宠幸别的女人这件事,杨坚是不那么心甘情愿的。于是就有那么一次,皇帝对一个姓尉迟的宫女有了好感,皇后便命人杀死宫女,皇帝大怒,又无可奈何,居然一个人冲出家(宫)门,跑到荒山野外去生闷气,把大臣们吓个半死,做好做歹才把可怜的皇帝大人劝了回来。又有那么一次,文帝的重臣死了发妻,皇帝皇后要给他介绍一个续弦,他推辞了。不久,这位重臣的小妾怀孕,皇后知道后极不快,说了他一大堆坏话。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独孤皇后其实并不是“强悍”,而是“可怜”吧!正是所谓在那个男人主导的世界里,为了维护做为女人的个性和尊严,最后化身为鬼的可怜女子而已。独孤也有四个儿子,她最喜欢的是诸子中聪明最露的次子杨广。开皇八年,基本上稳定了国内的文帝发大军南征,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使命。大军主帅,或曰,名义上的主帅,是文帝刚刚年满弱冠的次子杨广。战争进行地十分顺利,割据江南的南陈很快被灭,中国在经过三百年动乱后终于再次统一在一起。杨广于次役中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主帅,但他的表现仍为大家称道,并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杨广显然是不满居于他那个看来个性平凡的长兄杨勇之下的,在这次战役中,他得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助力,就是军事才能杰出、深得文帝信任的杨素(杨素正是平南之役真正的主帅)。照历史书的标准说法,杨广是靠虚伪的表现战胜他的哥哥夺取太子之位。首先,文帝喜欢节俭,独孤皇后则很在乎别人好色不好色。而杨勇生活奢华,和自己的正妻关系很差,却十分宠爱一个小妾。于是杨广故意让家里布置地十分简朴,甚至让琴弦积满灰尘以示其生活朴素。又装做不好女色,和自己的正妻萧氏感情极好的样子。这就很得文帝和独孤的欢心了。其次,杨广对手下也是“假惺惺”地示好,让人认为他是一个很照顾下属,能和手下同甘共苦的主子,比如说,出去打猎,下雨了,见很多人没带雨具,杨广也就不穿戴蓑衣斗笠。杨素全力支持杨广做太子,很带动了一批官员

对杨广忠心。最后杨广向他母亲哭诉,说他哥哥要杀他,独孤皇后再转告文帝,终废杨勇而立杨广。不过这里说一点闲话,杨广和他的正妻萧氏的感情倒确实很好,虽然杨广很好色。萧皇后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后,甚至可以用“中国的辛蒂瑞娜(就是灰姑娘啦)”来形容她哦。因为萧皇后,论身份本是南北朝梁的公主,梁是在衰落后自动向隋“皈依”的,因此在隋的地位也不低。而萧皇后,史载因为出生的时间不对,所以从小就被父亲抛弃了,在舅舅家长大。舅舅家很穷,她也就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后来文帝要在萧家这个望族给自己的次子选妃子,按当时的习惯,要萧家的女孩子们来做铜人,谁做成了就选谁。结果没一个人做得成,萧家这才想起还有个女儿在外面。后来当然就是萧皇后被接了回来做成了铜人,成为杨广的妻子--可惜,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从此王子公主在一起快乐生活”的童话啊!做上太子后过了约两年,独孤皇后病逝。文帝死了老婆,大解放,立刻开始宠爱两个十分年轻的美女,结果就是自己的身体也搞垮掉,在废太子的第四个年头病死。人们相信,文帝死前,杨广露出好色的真面目,向他的年轻的继母之一献殷情,偏偏那位夫人很传统,不但不肯,反而去告了杨广一状。文帝气极,又想反悔了。紧急关头,杨素当机立断,纠集杨广的党人,截下文帝派去传招杨勇的使节,派人包围宫廷,把服侍文帝的宫人赶了出去,不久,就传出了文帝逝世的消息。而杨勇一家也在同一时间被杀光,坐上皇位,杨广再干掉自己的小弟弟,稳固了他的江山。即位后,杨广做的事就太多了。他整顿了隋的官制,裁汰了大量冗官。他大肆营造洛阳,命名为东都,又修扬州,命名为江都,从此离开长安,十四年的皇帝生涯中,在京城长安待的日子还不到一年。他耀武突厥,四方游幸,排场极其豪华,对地方的供应要求十分苛刻。他决定修造大运河,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征高丽,试图使当时中国附近这个唯一“不听话”的小国臣服。所有这一切,最终使隋的基业摇动,人心离乱,天下纷扰。而杨广似乎对任何意见都听不进去,对他的手下大臣也和他父亲一样猜忌。于是,普通的民众起来造反了,高级的官僚也起来造反了,四方本来臣服的外族也蠢蠢欲动了。第一次征高丽,数十万大军大同江口惨败,长白山人王薄做“勿向辽东浪死歌”带动了天下的“群贼”纷起;第二次征高丽,在后方负责后勤的杨素之子杨玄感叛乱,响应之众,若不是杨玄感在战略上犯了个大错误,杨广大概就在辽东回不来了;第三次征高丽,带着

后宫三千佳丽游行般同行的隋军被本来臣服的突厥忽然发兵围困于雁门关,好不容易解围回来,杨广拒绝了所有人的意见,放弃了他的一切,决定前往江都,长安和洛阳被交给他的两个未成年的孙子镇守,因为杨广的太子早逝,他对其他的成年的儿子又十分不信任,不是逼死了,就是在软禁中。隋朝的气数,到此在当时的人和后代的历史学家看来,是已经完全断绝。有决定性的一系列背叛发生了,其中包括李氏父子的太原起兵。杨广则在江都醉生梦死,被思乡和日益不满的禁卫军在他最宠幸的大臣宇文兄弟率领造反杀死,包括他的儿子们。萧皇后用几块薄木板装殓了她的丈夫孩子。叛军后来被夏·窦建德所灭,窦建德和突厥交接,把萧皇后和杨广的一个遗腹孙子送到突厥去投靠嫁到突厥的隋义成公主。最后,在唐贞观四年灭东突厥后,六十多岁的萧皇后才得以返回中国。后世有这样一个观点,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李世民和杨广是同一性质的人。他们都出身最高级的大官僚家族,都是比长兄耀眼聪明比长兄更得母亲宠爱的次子,都少年成名,都以军功起家并靠这个把长兄害死坐上皇位,都多才多艺,都……--唯一的区别就是,杨广在前李世民在后,杨广才是李世民终身最有意义的一个镜子。无论怎么样,每当大臣们提起隋炀帝,本来还在发脾气不肯听意见的李世民就没脾气了。这也是李渊一直不愿意把李世民立为太子的一个很具决定性的因素,李渊不愿意成为第二个隋文帝。这没错,不过,就算本质是一样的,杨广和李世民也有其他很多的不同点,决定了他们一个是失败者,一个是成功者。第一,杨广不懂军事,李世民是真正的军事天才。虽然同样以军功起家,但他们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杨广是开皇八年隋灭南陈统一中国的主帅,不过,只是名义上的主帅,实质上的主帅是杨素。而简单的一点,没有任何记载杨广在战场上提供过任何有意义的意见,也没有做出过任何有意义的决定。让他做主帅,那是因为象杨素这样的外人,如果立了统一天下那么大的战功,就问题严重了,因此一定要一个皇帝的儿子来做幌子。并且,南陈也是非常虚弱的,本来当时就是南方不如北方,战斗力根本不能比,再加上南陈也到了腐朽的末日。隋军与其说是在打仗,不如说在行军,哗啦哗啦就开进了江南,完全没有值得叙述的硬仗。而这,就是杨广的军功,想想其实蛮可怜的。这是个很不利的军功,它造成了如此多的错觉,最后造成了最大的不幸。隋文帝和大臣们以为杨广还真有什么战争上的本事,使他能成功解决杨勇成为新皇帝。最糟糕

的是杨广自己也以为自己真的很能打,才那么得意洋洋地东征西讨,而事实却是他一点也不能打,把个军事决策弄得乱七八糟。干出种种白痴型的军事错误,诸如以为“只要人多就能胜”而完全忽略了人多后勤就会很紧张的问题,出战象游行居然把后宫美女全都带上,被围困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抱着小儿子傻哭。结果就是,这些不慎重开始的战争,没有取得好的战果,自然就成了对社会安定的大破坏。相反,李世民是真正在实际战争中锻炼出来的。老毛(毛泽东哦^^)的《点评二十四史》里有一句话:李世民是最会打仗的皇帝。老毛的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就算治国有错误,老毛的军事水准那是一流的,他能这么说,就有很大的事实真实在里面。中国那么多皇帝,那么多“打天下”的开国皇帝,李世民在军事上要顶一个“最”字,可是不容易。其实考察唐初的战争史,李世民的军功是无庸置疑。这些战争,并不是他做幌子由别人代打,而是每一个关键的决定都是李世民自己做出的,甚至在大部分手下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最后证明,李世民是正确的,他取得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战绩。而李世民的对手,也都是身经百战,能打能拼硬仗的角色。倒是当时相对软弱的江南,李世民并没有去亲自参与战斗。这些会在后续的章节里详细讲,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李世民确实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所以李世民做皇帝时也到处对外征服,甚至有不利的时候比如征高丽,但一则战胜的时候很多,于是战争反而对政治稳定有利,二则即使不利,也不会伤害太大。第二,杨广很天真,李世民则有经验得多。杨广是真的天真,而不象有不少人认为的那样“坏”。看看杨广的一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北周最强盛的时候度过的,青年时代,是在他父亲的羽翼下在新兴而强大的隋朝度过的,他看到的,只有成功,很少失败。他接触到的,是他们这么一批精英集团无往不胜的神话,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其实他们很脆弱,在真正愤怒的普通百姓面前。对杨广而言,他既然从来没有见识到过广大普通百姓的力量,他也就仅仅把那些人当作一群愚昧的“蚁民”而已。如果说杨广体验到了什么威胁感受到了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大臣们是不可以信任的”。他亲眼看到父亲凭运气欺负北周的孤儿寡妇登上了皇位,也亲眼看到父亲对昔日的同僚充满猜忌和怀疑,同时那些人也暗暗不服气他的父亲。于是这又造成了一个恶果,那就是杨广听不进去臣子的意见,认为“人臣会来进谏,不过是沽名掉誉罢了”,这何其天真!杨广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营造东都洛阳,有一个目的就

是为了消除政治上关陇集团的影响。这正使当时最有活力和力量的关陇集团开始密谋推翻隋朝,本来因为隋朝统一全国和强大,忠诚心是大大加强了的。第二次征高丽,杨玄感在东都洛阳背叛,叛乱平定后回到洛阳,杨广说了一句话“人民太多就要造反,应该多杀几个”,这被看作是残忍,但还不如说是他天真。当杨广说“人太多了”的时候,他想的,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普通民众”,而是那些“不可靠的大臣们”,杨玄感叛乱,只不过增强了他对大臣的不信任感而已。他是看不到下面的民众的。其实杨广的“天真”,在他父亲身上也有所体现。史论隋文“惜仓廪而不惜百姓”,隋文也有忽视普通的“愚民”的倾向,虽然他搞的科举制最终消除了门阀贵族的统治。只不过,隋文老辣得多,他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也看到了西魏北周建立的种种,还能做得比较明智。这一点,李世民当然看得更清楚。他最清楚的就是,隋朝亡了,关陇集团仍旧那么有活力,隋的兵士仍旧那么善战(并不象后代因为“文逸武嬉”亡国),隋的国库仍旧那么充实,可是隋依旧亡了,亡得很悲惨。所以,他很清醒地看到统治集团原来是如此脆弱,很清楚地看到致柔的“水”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这一个清醒的认识,当然是有决定性作用的。而且李世民也就能知道,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全能,实际上是差得远,隋文和隋炀都不喜欢谏言,而唐高和唐宗都不会忽视大臣的意见。当然,李渊没有李世民那么积极鼓励和争求大臣的意见。另外还有一件事,前一点中李世民的军事天才对他能听谏言也有好的作用。他是真的能打,因此他也不象隋文隋炀那么害怕自己的大臣,后面会详细讲,在初唐的政治里,包括象李靖那么有名的名将,也无法想象他能在战场上夺取李世民的皇位。这里只提一个细节,史载,李世民在刚刚登基的时候,见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他问魏征为什么,魏征说“陛下让大家害怕”。原来是因为李世民的样子太“英武”,所以大臣们见了他除了磕头承旨外,哼都不敢多哼两声。结果李世民只好努力展开“微笑攻势”,让大家不要怕他。其实看唐朝流传下来的图画的话,李世民的外表还不如他老子李渊威风,倒有点男生女相的感觉(不要误会,不是长得娘娘腔,男生女相是福相哦,比如象老毛,就是相书里说的典型的有男生女相的特质。总之五官和面相是比较柔和的)。只不过,大部分大臣都是曾经随他出征过,他也保留了很强的军事统帅的气质,而他在战场是近似于神话的存在,这就养成了大臣们在他面前只有低头的份儿,包括本身也是名将的

诸位。只有魏征这种少有的干老头,才敢顶他顶到底,而魏征这种人,却是不可能造反的。第三,杨广没有毅力,李世民却是够忍。记不清是谁了,好象是清朝某人,好象就是康熙还是乾隆?还是其他哪个历史学家?给李世民个性的评价是两个字:“忍酷”。真是精彩的评价。杨广其实也够“酷”,“残酷”的“酷”。他们两个一样,都毫不犹豫地杀了自己的同胞亲兄弟抢来皇位,一个有重大杀父嫌疑,一个逼父退位,在认为子女不适合做继承人时或妨碍到自己的政局时都毫不手软的废和囚。真的是够“酷”,“残酷”的“酷”。可是,李世民还有另一个特性杨广就没有了,那就是“忍”。杨广的早期生活很顺利,他一点辛苦不用,白白捡个大军功。和哥哥争位,大臣帮他,母亲帮他,父亲也很轻易就转移了心意把太子之位给了他。虽说最后隋文反悔,不过没关系,也没有花什么力气就解决了,杨素帮他把一切安排地好好的。这么轻松当上皇帝,杨广一则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二则也不知道挫折为何物。于是,当他把好事坏事都搞砸了以后,要自己去面对重大的挫折和责任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就是典型的“太幸福的孩子长不大”的例子。最后一次征高丽,杨广带了后宫三千佳丽张扬而行,却在雁门关被本来已经归顺的突厥突然发兵围困,好不容易,四方发兵来救了他们的皇帝,突厥也上当撤围。回到洛阳,当时很多人认为时局还是可以拯救的。虽然皇帝被围困,好歹大家都还愿意来救他,说明总体上大家还是愿意忠于隋朝的。就是李世民,后来那么积极劝他父亲造反的,当时他却是很积极地参加营救杨广的军队呢。只要人心没失,隋朝官员也有能力,兵也有战力,国库也充实,怎么会没办法收拾嘛!所以很多人建议杨广返回他做皇帝后几乎没回去过的长安,收拾起关陇人众的忠心,凭强兵富国,自然天下也就渐渐安静了,四方也就渐渐重新臣服了。而让史学家跌破眼镜,很多人认为难以想象的是,杨广在这时候却完全丧失了斗志,什么都不管,一个劲儿任性地去了并不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江都,把大好基业一股脑儿扔在身后,于是隋朝就只有等着灭亡了。有些看法是,在这时候,杨广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对他的大臣和他出身的关陇集团的不信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不管怎么说,他在这一刻的松劲是太没有道理了。这个个性缺陷,对杨广也可以说是致命的。一句话,他还没有长大,不论他当时是否有五十多岁的年纪,而让一个小孩子来承担一个国家的重任,是太重。至少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的身上

,也还有很强烈的不成熟的孩子气,不过他个性很好强,不服输这一点似乎已经养成了。不达目的不罢休,太原的故事很有说服力。另外,再提供一个细节:在进军长安的路上,唐军在一个叫张难堡的地方被阻拦,碰上下了好久雨无发进军,而另一方面也有流言说突厥破坏协定要进攻唐军老巢太原。大家都建议李渊先退兵,李世民却认为士气可鼓不可泄,遇到困难要咬着牙顶过去而不是退缩,所以反对退兵。本来这就很能说明李世民的个性的,不过他做的更绝。因为李渊耳朵根子比较软,被大家说说说就决定了退兵。等李世民知道的时候,军队已经开始往回走。李世民去找李建成,说服他同意李世民的意见。李建成同意了,但很能分清他们两兄弟的不同的,是李建成认为军令已下,无可挽回,也只好从众了。李世民却不管,最后终于一个人跑到他老爹哪儿去,不准他进去,他就在他老爹帐外大哭,非把李渊从床上吵起来听他说,最后还是把李渊给劝住了。当然,最后证明李世民是对的。在战场上,正因为李世民是真的自己在打艰苦的战争,软弱和松劲可不行,那只有往死路上走了。在权力争斗中,李世民也很不顺,他老子也很能吸取历史教训,其实是认死理了绝不把皇位传给他的,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灯。没毅力,不够忍光有酷,李世民早被干掉了。唐初武德(高祖的年号是武德)年间的政治斗争,从个人亲情方面来说,对李世民是很糟糕的经历,但从培养一个皇帝的角度而言,却又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说,杨广的个性是孩子般的任性的话,那么,李世民的个性就是真正的“坚毅”。因此,李世民可以放弃自己的地位和脾气来听取大臣的反对意见,杨广在这点是十分固执已见的。而反过来,当困难来临,李世民可以坚持到底,杨广就会被困难打垮。例子还是征高丽,当杨广在征高丽上失败了以后,他的令人失望的表现已经在前面说了。李世民也在晚年亲征高丽,并且同样受到挫折,可他的表现是完全不同,尽管当时也是他生命快要走到尽头,被人们认为“已经开始变昏庸”的时候。可是他做了三件事:一是坚持和退回来的士卒一样破衣敝裳,一直到回到长安才换了身上那件已经破得全是洞洞的皇袍;二是把俘虏的高丽人全部释放,让他们平安返回故乡;三是立刻改变战略,选用了当初大臣们建议的正确的方法,而这样,才能在他死了以后没多久,终于完成灭高丽的任务。高下可见啊!在这个时候,其实李世民一点也没有丧失他作为一个皇帝的判断力和理智的。杨广仍旧是个非常值得叙述的对象,不仅在他和李世民的比较中

。现在有一个倾向,我喜欢叫它“历史翻案风”,就是把过去好的说成坏的,坏的说成好的。这其实也确实有助于我们来理解历史,比如提到隋炀帝,要承认他的“大业(大业,炀帝的年号)”并不是吹牛皮,他确实做了很多真正有用的事。比如,裁汰冗官;比如,兴建洛阳;比如,试图削弱门阀贵族的势力;比如,修大运河;比如,耀武突厥;比如,征高丽。裁汰冗官不用说,洛阳对唐朝也很重要,门阀贵族容易腐朽是肯定的,修大运河“利在千秋”,唐最终还不是要灭突厥、征高丽(注意,当时那个高丽的国土主要在现在中国东北境内,而不是朝鲜半岛上)。不过,能把这么多有用的事都做到变成对国家的危害,小杨还真不是普通的“坏皇帝”。这也是,有社会必然的原因,也不排除他个人个性的缺陷的重要作用,不过也可以说小杨的个性缺陷也是社会造成的呢。一切的好处、经验和成果,最后落给了李世民。我们也不必否认吧,任何人都是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继续往上的啊!有的时候想,如果,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小杨的个性上的缺陷少一点,他更明智一点,更坚毅一点,又会有怎样一个历史呢?这样的话,我们知道的李世民,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李世民呢?或者,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个和李靖那样的人齐名的“名将”吧!

更多相关推荐:
项目情况说明范本

各市财政奖励项目资金清算申请材料编写要求规范格式1实施单位及项目名称按照国家下达文件不能有错2项目基本情况要说明包括项目总投资万元技术改造主要内容应与国家下达实施方案严格一致工程建设开始时间主要完成内容竣工时间...

各种证明范本

范文一个人收入证明个人收入证明兹有我公司员工性别身份证号码在我司工作年任职部门职位月收入为人民币元特此证明公司加盖公章年月日个人收入证明兹证明是我公司员工性别身份证号码在部门任职务月收入元一年总收入约为元特此证...

单位工作证明范本

单位工作证明范本工作证明兹有我单位同志身份证号在部门从事工作已有年特此证明单位名称日期加盖单位公章工作证明XXX于200x年x月x月在我单位工作特此证明XXX电脑城二x年x月x日证明xx于xx年xx月xx日到我...

公司名称变更说明范本2

公司名称变更说明城建八建公司本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公司名称由原濮阳市华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变更为河南华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特此说明单位落款年月日

装修情况说明范本

装修情况说明推荐文本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我单位建设单位名称申请项目名称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许可现就项目装修情况说明如下一装修范围本次装饰装修工程范围为房屋产权证产权证号中的栋号产权登记建筑面积平方米实际装修...

情况说明范本

情况说明本人XX身份证号曾于XX年XX月至XX年XX月在XX公司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保因个人原因导致劳动关系档案丢失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与现单位无关特此声明姓名日期

材 料 说 明 范本

材料说明单合同编号地址1水管联塑牌PPR管管径为46分排水为PVC联塑牌2电线佛山禅城牌广州新兴牌多芯铜芯线联塑牌PVC管管径为4分照明线15M2插座线为25M2空调线为4M23弱电安普牌网络线电话线电视线按国...

岗位职责说明书范本

职位工作说明书职位工作说明书

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方案范本

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目录第一节编制依据1第二节工程概况1一工程概况1二文明施工目标2第三节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架构2第四节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保证措施3第五节文明施工管理制度7第六节环境管理方案及保护措施11一环境保护...

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

别墅设计图纸及效果图大全37XXX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日期20xx年5月10日编制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大全目录第一卷XXX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第一章标书综合编制说明4第二章工程概况4第三章公司组织结构图错误未...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年月日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消防工程楼共层地下层地上层楼消防系统包括自动报警系统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上述系统分别分布在楼的地下层地上层层楼高度为M系...

路面施工方案范本1

石灰稳定土基层路拌法施工1材料要求土灰除满足规范要求外施工中控制点为1石灰应符合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并过筛10MM筛孔2消石灰存放时间宜控制在2个月以内3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2准备下承层1沉...

说明范本(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