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萨尔图区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4.27

关于萨尔图区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研报告

友谊社区工作站

近年来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广大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呼声的不断高涨,伴随打造新型社区的现实需要,对志愿者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做好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如何完善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建设,强化社区功能、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已经成为重要课题。

一、我区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萨尔图区原有9个街道,改革后扩展为14个社区工作站,目前登记在册的社区志愿者有 名,志愿者人数约占辖区常住居民总数的10%左右。20xx年之前,志愿服务类型比较单一,仅涉猎助老助残、法律宣讲等,20xx年之后根据工作实际和居民需要,又相继组建了精神文明建设巡访、学校讲师团、科普宣传讲师团、爱心调解志愿队等多支队伍,各社区也围绕百姓和社区需求,组建了医疗服务队、治安维稳巡逻志愿队、减灾宣讲志愿队等志愿者服务队。据统计,目前助老助残志愿服务队维稳巡逻志愿队、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关爱老年人志愿服务团队、春风党员志愿服务团队、爱心调解志愿服务团队、助残扶贫志愿服务团队、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团队均在14支以上,每支队伍人数平均达到 45人。

经过调研,社区志愿者总队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从不定型、全能型逐渐向针对型、需求型发展,逐渐形成了“劳务奉献”“智 1

力服务”“应急救助”三种类型的队伍。志愿者们充分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以及社会各项公益性活动,涌现了武振杰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志愿者活动已逐步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和实现精神“富民强区”纵深推进的一个“品牌”。主要体现为三个“有力增强”:

1、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着眼于“便民”、“利民”,各社区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区、共建或辖区单位的志愿者开展教育培训讲座等服务活动,服务项目涉及比较广,包括: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美容美发、法律法规、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其面向特殊人群和公益性的特点,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公共管理功能。志愿者们对安全、卫生综治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为社区落实整改措施及区各相关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小区维稳服务队负责巡视居民区,承担了社区稳定工作,积极维护社区治安环境;交通文明志愿者积极协助交巡警、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宣传文明出行;不少社区还组织居民成立了护绿队、绿色环保队,积极协助社区以及辖区单位参与公共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3、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着眼于帮助弱势群体,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志愿者广泛与困难家庭、优抚对象、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结对帮困,积极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效实现了社会保障功能在社区的延伸,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2

二、社区志愿者工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活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距离新型社区建设的更高要求面前还有差距,社区志愿者工作顺应形势的能力尚待提高。从目前来看,制约和影响志愿者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职服务匮乏,缺乏统一管理。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和协调统筹,导致志愿者分队称谓繁多、档案重置。目前,社区就有科普、法制宣传、环保、交通值勤、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等志愿者队伍20支以上,这些志愿者队伍由社区不同部门以及单位自行组建,从登记注册到工作记录都存在大量重复性,平时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组织,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另外,没有专职志愿管理者,造成志愿服务不定时,不长效,不规范。

2、机构管理散乱,缺乏机制保证。目前,社区志愿服务还停留在搞活动的阶段,短期性、随意性强。主要表现为:(1)没有系统规划,没有严格培训,对志愿服务理念模糊不清(2)没有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反馈机制,缺乏对志愿服务行为的认同和肯定;(3)虽然建立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采集机制,服务需求反馈不佳,购买服务实现不了。(4)没有建立志愿者约束激励机制,志愿者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志愿服务不仅仅靠志愿者的高风亮节,仍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3、各种宣传无力,缺乏正面引导。近年来志愿者活动花样繁多, 3

但忽视了典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对志愿者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个人鲜有及时、持续、系统的宣传报道,宣传的手段还较为单一,时间上也缺乏连续性,影响了典型作用的发挥。

4、群众参与面窄,缺乏活动载体。尽管社区几年来相继开展了各种各样志愿者活动,各社区也有社区课堂等一批活动载体和阵地,但仅限于特定人群,很多志愿者都是老面孔,真正适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并不多,志愿者活动的能量还有进一步挖掘释放的空间。

5、多方存在误解,缺乏正确认识。目前,社会上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甚至存在误解,严重影响志愿者工作的持续开展。主要表现为:(1)认为开展志愿者活动是逢场作戏、摆花架子,都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工作宣传的需要,没有实质内容。(2)认为抓志愿者工作没有实际效果,只能增加工作量,忽视了志愿者活动对人素质的内化作用和对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3)由于社会的认可度低志愿者本身 没有荣誉感而言。

三、主要对策及工作设想

加强社区志愿者工作,从长期来看,就是要在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阵地建设、人员配备、管理激励等方面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要在成熟和完善的机制下形成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自我良性运行状态;要使每一位志愿者都乐意在社区内从事服务、贡献力量。现提出如下工作对策和设想:

(一)加强基础建设,专职工作人员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4

1、强化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设。14个社区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构成组织网络,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为服务站负责人,负责本地区志愿者注册登记、信息管理、服务评估,协调和配置社区内的所有公益服务资源,设计和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培育发展本地区层面志愿者队伍等工作。

2、实行志愿者注册登记。依托14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制作颁发志愿者注册登记证,将其作为志愿者身份证明、业绩证明和奖励依据,着力建设一支以注册志愿者为主、管理型志愿者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进而带动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3、强化志愿者信息管理。按照志愿者登记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服务时间等进行分类,实现14个社区资源共享,便于志愿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对接。既避免了信息重复,又方便了信息查阅和组织活动。

(二)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志愿者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发展

1、建立认证反馈机制。志愿服务平台已经推行“小时制”志愿服务认证制度,以完成志愿服务的小时数作为考核注册志愿者的基本标准,需要尽快落实志愿服务证件,志愿者每次服务时需携带志愿者注册登记证,如实在志愿者注册登记证上填写服务内容、服务小时数,并由服务对象或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确认。每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对在本地区注册的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一次认证评定,并报区民政局备案。 5

2、健全招募工作机制。改变以往“拉壮丁”式的招募办法,通过各类宣传阵地,长期刊登志愿者招募启事和登记办法,为志愿参与社区服务的市民提供信息。同时对长期进行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要有力度较大的奖励,例如持志愿服务证件到公共服务大厅办理相关事宜不用取号等。

3、建立培训工作机制。根据志愿者或具体工作需要,对相关志愿者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或其他进修,提升专业服务水平。重点加强志愿者骨干的培训,使之成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者,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对有一技之长的市民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也要加强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4、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一是制定标准,将志愿者服务情况作为各类评优活动(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五好文明家庭”、“优秀党员”、“文明楼组”等)的准入或重要参考条件,以此提高全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每年开展“明星志愿者”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志愿者精神,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以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肯定。三是每年向优秀志愿者所在单位、社区反馈信息,或通过表扬信等形式予以赞扬和肯定,赢得单位重视,激励、鼓舞志愿者本人。

(三)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要着力培育和确定一批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做深做实,并积极推广特色项目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经验,打响志愿服务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服务项目,形成长 6

短项目齐头并进、相互兼顾,同时扩大项目的领域覆盖、人群覆盖,拓宽群众参与面,使每一位志愿者都能“人尽其用,各展所长”。应根据不同社会层面,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项目。

1、社区层面。根据辖区弱势群体人数多的特点以及各项创建任务的需要,重点开展以敬老助残、双拥优抚、帮困助学、司法矫治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义工制度,定点、定时、定人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常态化服务。服务内容由物质支持向精神抚慰转变,突出志愿者服务的公益性、非物质性特点。

2、行业(辖区单位)层面。要发挥辖区行业繁多、服务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开展以美容美发、餐饮服务、摄影摄像、法律援助、金融理财、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充分调动辖区单位的积极性,以扩大影响,创造社会效益为双赢目标,将上述服务引入社区、楼组和家庭,如开办老年食堂、专家诊疗室、法律咨询室、社区理财课堂、市民大讲坛等,让需要帮助的人享受到志愿服务的实惠。

(四)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志愿者工作的保障力度

1、注重宣传,打造志愿服务文化。要开展生动鲜活的宣传活动,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宣传,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志愿精神的宣传,开展“寻找身边的志愿者”等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志愿者工作、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良好氛围,推动志愿服务理念的传播、志愿精神的弘扬。

2、条块结合,增强志愿者工作合力。要将志愿者工作作为一项重 7

要的社会事业纳入各部门、社区、单位的工作规划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并切实发挥群团工作优势,支持协助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党政支持、群团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促进志愿服务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3、强力推进,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督导。要强化工作考核评估,定期对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建设、项目建设、机制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巩固工作根基。

4、强调学习,教学相长,切忌闭门造车。目前我们的志愿服务还停留在初始化阶段,没有形成规划和格局,多进行志愿者培训活动,用崭新的理念和成功的案例激活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动力。

5、加大扶持力度,形成链条式服务。

8


第二篇:关于社区综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综治警务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社区综治在保障社区治安,预防和减少社区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对兴义市当前社区综治警务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当前社区综治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效

根据市委、市镇府建设“平安市”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全市20xx年开始在各社区建立警务室,20xx年又发展成为综治警务室,集综治管理、警务服务、人民调解、信访接待于一身,成为综治警务工作进社区的一个重要平台,并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强警务室的建设:一是警务工作制度化。确立社区综治警务室对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全部责任,实行“三员一警”,即社区民警、治保员、调解员和外来人口协管员,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积极落实周例会制度、月警民恳谈制度、督查制度、登记制度、汇报制度、巡查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二是人员配置网格化。将护楼员、日防队、夜巡队、“三车”管理员、义务巡逻员、墙门平安员、义务监督员等群防群治队伍统一归口综治警务室管理使用,并根据治安防范力量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物业保安按每100户居民1名保安的要求配齐配强,增加巡逻时间和次数,并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配套,定点、流动、遥控相呼应的多管齐下、多元互动的社区治安网格化防范体系;三是考核工作规范化。根据各支队伍的工作实际和责任,明确上岗职责,健全考核制度,通过自查自评、群众评议、年终综合考评等形式,实行层层考核。街道对社区综治警务室考核,社区综治警务室对夜巡队、日防队、协管员、“三车”管理员等进行考核。兴义市还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10万元,分三个层次进行奖励,即社区综治警务室、社区治安防范队伍和在创建“平安街道”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20xx年至20xx年的三年间,设立了优秀社区民警、优秀外口协管员、优秀专职调解员等奖项,共奖励了各类先进20余人。

社区综治警务室投入运作以来,收到了明显效果,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肯定,群众纷纷说警察常在身边转,我们的安全感也增强了。社区综治警务室通过民警对社区的巡逻、检查、管理,专职调解员对社区的走访、了解、摸排,治保主任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有效提高了综治工作的强度和密度,社区矛盾纠纷少了,各类案件下降了,不安定因素发现得早了,治安秩序也比以往好了。以白云街道为例,通过综治警务室建设,街道辖区内可防性与可控性纠纷和案件明显下降,各社区均无重特大恶性暴力案件、重特大治安灾害事故发生,各种不安定因素也都在社区的预知和可控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各类案件的发案率与指标数相比都在逐年下降。如20xx年街道刑事发案604起,与同年指标数相比下降13%、其中入室盗窃115起,同比下降25%;20xx年

全年刑案同比也下降18.9%。同时,通过综治警务室这个平台,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被动打击向主动防范,由单一的警务防范向综合治理,由管理为重向服务为主的四大转变,建立起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达到了社区长治久安,群众安居乐业的目的。

二、部分社区综治警务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社区综治警务室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但我们调研发现,社区综治警务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警力配置、经费保障、工作人员兼职分心等方面诸多问题。

一是管理多头显弊端。当初综治警务室组建时,负责人为社区民警,加上外地人口协管员和社区治保主任,此时的管理和投入单位主要是辖区公安派出所。自20xx年司法线的专职调解员进入综治警务室以来,综治警务室很多时候还充当了社区调解室的功能,人员的多元化造成相互推诿的现象,造成综治警务室的管理和投入“无人过问”。

二是办公条件艰苦。目前警务室经费主要由社区或街道来解决,加上社区资金本来就紧张,办公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如部分警务室除办公桌椅外连一台电扇都没有,一到夏天房间里面热得象蒸笼,居民来反映情况或者是调处纠纷,在里面都不愿坐,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警力单薄。当前社区民警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不能全身心地沉到社区,有的甚至几天见不到民警到警务室来工作。有居民反映警务室是空架子,尤其是在一些老小区,本来小区治安情况就不是太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由于人员难以真正到位,一些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即使在做也只能是蜻蜓点水。

四是社区治保主任兼职分心。社区治保主任一般都兼管社区其他工作,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精力,使他们难于全身心投入到综治警务室工作上,特别是有的治保主任还抽调去从事其他的工作如拆迁等,往往是照片上墙,工作却有名无实。目前在综治警务室坚持办公比较好的只有外来人口协管员和专职调解员,特别是广大专职调解员,虽然待遇低,工作任务重,但他们没有计较,而是以极高的积极性和认真负责工作态度,承担了大量的综治警务室的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综治警务室建设的建议

一是要明确综治警务室的管理机制。建议政府明确综治警务室日常管理和经费投入等保障机制,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管理部门要重视与支持综治警务室工作,加大对综治警务室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统一配置警务室内部设施,改变目前综治警务室内部配置标准不一,办公条件相差悬殊的问题,整体改善综治警务室的办公条件。 二是要充实和加强警力配置。建议在警力配置上向社区倾斜,保证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在社区工作。引进考核机制,量化社区民警的工作,增强民警考核的客观性、时效性。同时要加强社区民警的培训,把对社区的研究和体察民情作为民警的课题,努力提高他们做社区警务工作和调处各类纠纷的能力,着力提升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如亲和力、说服力、组织能力以及政策水平等。

三是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区立体防范体系。建议将社区的各种治安力量进行再整合,形成群防群治队伍、调委会、治保会,社区警务室、信访工作室、社区矫

正工作室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要拓宽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社区动态和各类不安定因素,做到突出矛盾纠纷超前排查、超前化解。建立接处警与社区调解的“对接”机制,及时化解群众报警中反映的各类民间纠纷,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努力营造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氛围。

一、前段我局社区警务工作的初步探索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局把社区警务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的重要支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5次召开党委会和局务会议研究社区警务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选优配强社区民警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并提高社区民警待遇,大大激发了社区民警工作热情,社区警务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配齐配强社区警力,社区民警全局“公选”。任何工作的好坏,人的因素是关键,社区警务工作也不例外。为切实把我局10个社区民警选好配强,我局党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寻求破解之法。20**年12月6日,我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由局党委全体成员、城区派出所长、社区民警和治安大队长、户政股长,专题讨论如何破解全局社区警务难题,听取基层民警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局党委成员又分别带领机关民警分成4个调研组,深入社区干部和居民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为解决当前警力严重不足,社区民警“专”不起来的问题,我局先是借鉴江华县公安局的经验,返聘了8名退休退养的老民警到社区警务室开展工作。但由于历史久帐太多,繁重的基础工作使这些老民警颇感吃力,且部分老民警已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为此,局党委在认真研究后,决定打破股室、地域界限,在全局范围内公开选拔10名社区民警,克服一切困难、下死决心要把社区民警配成“精锐部队”。并规定,原来的社区民警也可报名参加竞争,如果落选就放到艰苦岗位去接受锻炼。“一石惊起千层浪”,局党委的这一决策,一举打破了多年来社区警务工作“无人管、无人干、干好干坏无得妨”的“三无”僵局。

二是坚决做到奖惩兑现,奖励措施让人“心动”。社区警务中大量的是基层基础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因此,必须要有激励社区民警扎根社区的工作机制。为此,我局经多次研究,并在社区民警中广泛讨论后,制订了对社区民警工作按照“满意率”、“熟识率”、“发案率”等“七率”来考核的办法。同时,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奖惩规定:20**年,全局社区民警按季度进行考评。考评后,根据考评成绩按每月平均500元/人的标准,由局里统一发放工作补贴。平时,社区民警不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参加具体案件侦办,不下达办案和打击处理指标。年终,局里根据考核情况,对10个社区民警综合排名,第一名奖励1000元,由局党委向县委呈报解决副科级待遇;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奖励800元、500元,并列入后备人才库管理。对小江口、城中等6个辖区人口较多、治安状况较复杂的社区,还可以搞“夫妻社区”、“兄弟社区”。每季度考评后,对社区民警按考评成绩排名,第一次考评排名末位的社区民警,通报批评并诫勉谈话,连续两次排名末位且得分在80分以下的社区民警,调到农村艰苦岗位锻炼。

三是建立责任捆绑制度,领导联系社区“结对子”。今年2月25日,全局10个社区民警选拔出来之后,我局由局领导和政工室、治安大队、户政股等单位负责人按照上级有关社区警务工作的相关规定,对社区民警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并将所有资料汇编成册。局长秦建彪亲自讲授第一堂课,从社区民警的工作任务、职责要求、工作方法等方面,对社区警务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为了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领导,我局党委委员每人联系一个社区警务室,帮助协调民警与社区干部、内保单位的关系,改善社区警务室的工作环境,配备照相机、电话、办公桌椅、档案柜等硬件设施。同时,局机关每个股室也对口联系一个社区

警务室,联系社区的局领导和机关内设单位与社区民警进行捆绑考核,局领导每月至少二天在社区工作,并与社区民警共同承担责任。即社区民警工作任务完成不好被通报,联系的局领导和机关股室一并通报,形成了全局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如今,全局10个社区警务室环境变好了,工作关系理顺了,社区民警发自内心地讲:“社区警务工作虽然辛苦,但工作好搞多了。”

二、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局社区警务工作已经正常运作。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警务的功能发挥不够。社区警务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属性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社区群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也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互通的基层中枢。而现实工作中,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往往只是应付式的等候、登记、处理,没有变被动为主动,没能将社区的警务工作统筹考虑与合理计划,而是简单地按命令执行,局里安排一次行动就搞一下,没有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组织引导功能。

社区民警深入基层广泛收集信息的同时,最大的工作要求是组织指挥一支防控力量。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防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这种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派出所和社区民民警都没有将群防群治这项工作提高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的高度来认识,派出所对群防群治工作没有明确计划、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范围拓展不广。派出所只对专职巡逻队(有的是民兵应急分队)、银行等重点单位的经警还有所联系,对其它群防群治防控力量基本上没有管,没有组织。第三,队伍运作不力。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不够有力,未将其串联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导致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运作无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虽然有了一个警务室,在群众看来有了依靠的场所,但是民警还是单兵作战,缺乏稳固的根基。

(二)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各方参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街道党委、社区干部,在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上及责任归属上还没有真正统一。调查中发现仍有不少社区单位和群众认为社区警务是公安部门一家的事情。对社区警务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往往是碍于民警的“面子”“交情”,都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特别是筹建警务室用房、资金问题上,使社区民警感觉到人单力薄。另一方面,社区民警在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对社区警务工作作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社区民警投身社区的时间不多,与社区群众缺乏多方的信息交流,未能使社区群众真正认识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分担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责任意识不强,群众参与维护治安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社区民警走不出独自承担解决社区违法犯罪问题的怪圈。

(三)社区警务的资源利用不足。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上级机关来解决人财物,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不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没有真正形成社区齐抓共管抓防范的局面。开挖社区资源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警个人的状况。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民警个人素质好、活动能力强、工作自觉性高,利用社区资源的效果就明显一些。从我县10个社区警务室的工作来看,各个警务室工作发展不平衡,如小江口、城中、濂溪等社区民警由原来的所长、副所长担任,工作就较主动,开展得好;而荷叶塘等少数社区由于民警年纪较大,知识结构老化,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是很明显。

(四)社区警务的考核机制激励不够。考核是各项工作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调动和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不仅达不到考核目的,还会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局的情况,一是管理考核部门多,没有形成抓社区民警考核的合力。从工作业务上,治安大队、人口大队都是社区警务的主管部门,从人员关系上,社区民又必须对所属派出所负责,所以派出所也要对社区民警有所考核。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治安大队、人口大队不去考核,认为主管部门主要是业务指导,派出所应对社区民警进行考核;派出所又认为社区民警很多情况需要局里协调,津贴由局时发放,社区民警基本上不参加所里的有关活动,只是挂名在派出所而已,派出所不好对社区民警进行考核。二是考核细则繁琐,不好操作。特别是发案率、防范率、线索提供率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光看绝对数,又不能光看社区人口数,还要考虑社区治安复杂程度,平衡起来很难。三是有些奖励措施不能兑现,影响了民警积极性。

三、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认欠统一。少数社区民警由于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认为社区工作整天跟老百姓打交道,工作见效慢,立功受奖的机会少,对工作产生“厌战”情绪。一些社区民警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一旦下社区后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少数社区民警缺乏锐意进取、开拓创业的精神,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思想,而在工作中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极易引起群众的不满甚至反感。

二是民警能力素质欠平衡。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由于个人的学历、经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所联系社区的治安复杂情况各异,工作成效也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有的民警简单地执行任务、完成基础指标,有的不善于发动群众、组织队伍;有的不适应当前的社区形势,对各项基础工作无从下手。在现实中,突出表现为个人能力素质好的民警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就有特色、有亮点、群众满意度就高;个人素质较差的,工作开展中就阻碍多,群众的怨言也多。最终导致各社区警务工作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三是业务考核机制欠科学。在运行过程中,社区民警反映现行的社区民警考核机制难以科学、合理地衡量民警的工作绩效,分值设置未充分考虑可变因素,难以体现客观公平原则,加之考核办法不够完善,监督调控不力,未能充分调动起民警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民警片面追求易得分的高分值工作,而忽略了难以得分的防范等基础工作的开展。

四、改善社区警务运行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发挥主力军作用,组织社区力量共建社区警务。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要按照派出所工作改革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转变观念,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姿态做社区警务战略的实践者。要坚决克服责任区民警工作制度向社区警务转变中急于求成的心理,正视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循序渐进地推动工作。要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制订社区警务实施的计划和工作目标,避免短期效应、多头指挥,确保社区警务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服务为先、密切警民关系,争取社区居民支持社区警务。推行社区警务的主旨是以预防犯罪和密切警民关系,实现社区警察和社会群众的有机结合。一是社区民警必须花时间、精力搞好细致繁琐的群众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听民声、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成为社区民警每天工作的具体内容。二是必须科学合理地建立职能明确的基层警务体制,提高工作实效,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设置适应社区群众需要的社区警务机构,保证基层足

够的警力,使社区民警与群众进行零距离的接触。社区警务运作要灵活、有弹性,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给民警一定的自主权。社区民警要围绕中心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提高民警在社区的出现率,加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强群众安全感。三是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社区群众的承认与支持。为群众提供服务,不光体现在民警警容风纪、行为举止和文明用语上,更重要的是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安定,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上。社区警务要求社区民警是多面手,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妥善处理广泛的与社区相关的各种治安问题,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群防为本、发挥特殊功能,发动社区群众投身社区警务。社会治安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社区,公安工作必须立足于社区。而加强群防群治网络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发扬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的群众路线,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提高公安机关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以取得党委、政府对社区警务建设的支持。社区民警要紧紧依靠社区党组织,动员社区各方力量,构筑新型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并从规范组织、制度建设,目标任务,生活报酬等方面入手,加以认真落实,使这支队伍在社区防控工作中做到有能力收集社区信息,有实力维护治安稳定。

(四)因地制宜、利用有价资源,发挥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在推行社区警务,维护治安工作中,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号召发动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代替的。因此,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服从中争取理解,在服务中求得支持,依靠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首先,利用传播媒介宣传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吸引力。社区作为社会最基层的一个细胞群,是各种矛盾的汇聚点,社区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行业,改革和发展中几乎所有的举措和结果都会在社区集中反映出来。因此,吸引社区居民参与遏制犯罪,维护治安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向群众宣传社区警务建设在维护治安秩序中的意义和作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增强社区单位和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社区各阶层的支持。其次,利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内容,提高凝聚力。社区民警应根据社区治安环境、复杂程度、人员状况等特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使群众介入社区警务,使社区警务融入社区。第三,利用个体能力开发社区警务资源,提高战斗力。各地在社区中发掘治安资源时,必须教育民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只有民警的素质提高了,形象好了,为民服务工作到位了,才能使公众对民警产生认同、依赖和信任感,从而达到感情上的融洽和思想上的沟通。

更多相关推荐:
志愿工作总结报告

聊管城理大学学院“小雏菊”青年志愿服务队20xx—20xx第一学期工作总结聊大管理学院“小雏菊”青年志愿者协会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为是一个旨在培养青年的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社团。经过近几年…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总结报告

我们以爱心奉献社会,真情温暖人心为口号,以奉献、友爱、互助、进取为志愿原则,以爱心奉献他人,全心服务社会为宗旨,探求适合当代青年志愿者的发展道路,将知识赋予到活动、工作中去,提升组织存在的价值。青年志愿者协会纲…

青年志愿者活动总结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团体,是优化大学生活,丰富大学生内涵,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团体。我们在这将近一年里通过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了全院师生面前,也赢得了一…

局志愿者工作总结

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青年。志愿者的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而在当今社会,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

志愿者述职报告(1)

述职报告尊敬各位领导,同事们,您们好!首先感谢院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这次机会。20xx年x月,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按照团委对大学生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单位的需要,我有幸被分配到了…

校内志愿者20xx年工作报告及展望

校内志愿者20xx年工作报告及展望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XX内蒙古工业大学各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校院团委的领导与关怀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坚持以立足...

志愿者活动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报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青协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青少年活动中心西财志愿者团队工作总结志愿者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针对社区青少年的志愿者活动这是我们队万春青少年中心志愿者团队工作的理解从我们经济学院青协刚刚接到这...

在木木县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在木木县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贺词团市委权益部部长20xx年12月5日各位代表志愿者朋友们在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形势下木木县...

汉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报告(正式)

服务社会引领新风推动汉中青年志愿者事业新发展在汉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贾晓伟20xx年11月22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今年是汉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三周年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

20xx志愿者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公共管理系调研时间20xx年10月对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发展工作的建议公共管理系志愿者服务调研报告公共管理系志愿者服务队自20xx年以来始终坚持以学院学生社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共建互助共享为主题围绕服务学生服...

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

强基础抓建设展志愿风采激情满怀文明规范做服务冶金材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代文荣同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志愿者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冶金材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代文荣受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

社区志愿者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嘉定镇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研报告志愿者工作课题组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丰富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努力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水平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嘉定镇街道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广大市民群...

志愿者工作报告(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