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福利院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时间:2024.4.20

                                                                                              马关县福利院地基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一、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受委托,对其拟建的马关县福利院地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本公司接受勘察任务后,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及详细勘察要求规范进行勘察,并与马关县民政局签订了勘察合同。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查明地场内地质成因,地基压缩层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空间展布、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特征值fak、桩周摩阻力极限值qSk、桩端阻力极限值qpk等。

2、查明地基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判明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基础有无腐蚀性等水文地质条件。

3、查明有无滑坡、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采空等不良地质现象,并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4、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5、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6、提出地基基础、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的建议。

7、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方案建议。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工程重要性为三级,综合本次勘察等级为丙级。                                                                                                                                                                                                                                                                                                                                                                                                                                                                                                                                                                                                                                                                                                                                                                                                                                                                                                                                                                                                                                                                                                                                                                                                                                                                                                                                                                                            

二、建设工程概况

勘察场地位于马关县城以西,国门中学后侧的斜坡地带。场地内拟建敬老院、托老所、单元楼、附属用房,老年活动室及数幢联排别墅等。场地内所有建筑均为低层建筑,别墅层高两层半,框架结构,其余各建筑层高三至四层,均为框架结构,上部荷载1200—3000KN不等,联排别墅上部单轴最大荷载为1500KN,其余各建筑最大荷载为3000KN。由于本场地为坡地场地,场地内各建筑均采用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以⑤层中风化泥灰岩为桩尖持力层,桩深5—6米,进入持力层一倍桩径以上。由于勘察期间场地未能整平,其各幢建筑室外±0.00m规划局未能提供,但从整个场地来看,由于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各幢建筑物应以所处位置标高确定,各建筑室外±0.00m大致为:敬老院、托老所为1311.70m、活动室1305.80m、单元楼1303.50m。

三、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勘察任务书要求,本次勘察以回旋钻进、原位测试,取样等综合确定本场地地基内各岩土层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各岩土层的地质成因、地下水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本次勘察布孔按甲方提供“马关县福利院总平面布置图”按马关城建坐标进行布孔,各钻孔采用全站仪按钻孔孔口坐标进行布孔,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其高程水准点引自场地边公路路面已知高程点(地形图测量点为B944),该点绝对标高为1320.15m,场地内各孔口高程均引用该处高程点,采用全站仪测量。本次勘察布孔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4.1.15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的规定。本次勘察勘探点间距按20—30米的间距进行布孔,共布钻孔施工50个。勘探孔深度按GB50021—2001规范4.9.3条要求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直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米;控制性勘探孔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本工程拟采用中风化泥灰岩为桩端持力层,本场地中风化泥灰岩埋深一般在3—6米,一般性钻孔孔深不低于8米,控制性勘探孔孔深不低于12米,已满足勘察规范要求。

(一)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1

(二)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按下列规范及标准进行:

1、《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

2、《勘察合同》;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标准》JGJ87—8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5007-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三)勘察进程

1、准备工作:20##年8月18日—20##年8月19日

2、野外作业:20##年8月20日—20##年9月26日

3、资料整编:20##年10月2日—20##年10月7日

4、提交报告:20##年10月8日

四、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场地位于马关县城以西,现国门中学后面的斜坡地带。勘察期间,场地均为旱地,未整平,场地起伏变化较大,地形坡度5—250,整个场地北高南低,为坡地场地。最高点为场地北侧公路边其绝对标高为1324m,最低点为国门中学围墙边其绝对标高为1298.50m,相对高25.50米。建筑地段位于马关盆地内,地基由第四系及下伏晚第三系湖积泥灰岩构成,盆地基底为灰岩。场地周边均为斜坡地带,勘察期间本场地未进行开挖回填,场地保持其原始地形地 565 6 56   6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无滑坡、泥石流、采空等的不良地质作用。

五、场地各岩土层的分布、性质、结构和风化情况

在钻孔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由第四系及其下伏晚第三系湖积泥灰岩构成。经分析对比,从上而下分为五个岩性层。现分述如下;

岩性分层描述表                              表2

本地基中各岩土层分布均匀稳定,属于均匀地基。(详见地层统计表2)。

六、场地地下水情况

本场地内无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七、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根据原位测试、相邻工程载荷板试验及土工试验结果,其各岩土层参数选用见表3;

八、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一)、场地的均匀性、稳定性和适宜性

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地基均匀,层位较齐全,属于均匀地基。勘察期间本场地无滑坡、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采空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但本场地属于坡地场地,场地内泥灰岩倾向与坡向一致,如进行大面积的开挖或回填,易产生滑坡,所以在进行场地开挖回填之前应作好边坡支护处理措施(可采用抗滑桩或挡土墙)。

(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可知马关地区为VI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属于第一组。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从场地土的性质判定,本场地属于中软场地,场地类别为II类。本场地属于坡地场地,四周均为斜坡,属于对抗震设防不利地段。

(三)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分析评价

1、①层耕土,松散、承载力低、层厚0.30—0.40m,平均层厚0.30米。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2、②层淤泥质粘土,高压缩性,软塑状,层厚0.50—1.30米,平均0.98m。承载力达80kpa,承载力较小,层厚较小,不能作为本工程基础持力层。

3、③层粘土,中等压缩性,可塑状,层厚1.40—3.90米,平均2.83m。承载力达160kpa,可作低荷载、低层建筑物持力层,不宜作为重荷载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

4、④层强风化泥灰岩,为极软岩,其承载力达 280kpa,层厚0.40—0.80米,平均0.58米,承载力较大,在埋深较浅的地方可作为浅基础持力层供选择。

5、⑤层中风化泥灰岩强度较高,层厚较大,承载力较高,当场地整平后在埋深较小的地方可作为浅基础持力层,在埋深较大的地方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九、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场内地层情况基础类型建议如下:

本工程层高三至四层,框架结构,上部荷载不大,但由于本场地为坡地场地,经开挖回填后易产生滑移,场地内稳定岩性层为⑤层中风化泥灰岩,建议本场内所有建筑均采用⑤层中风化泥灰岩为基础持力层,场地整平后,按各幢建筑所处位置视各建筑所处位置中风化泥灰岩埋深情况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在中风化泥灰岩埋深较浅的地方采用独立柱基,基础埋深进入持力层不小于0.50米以上。在中风化泥岩岩埋深较大的地方采用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桩深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倍桩径以上。

采用桩基方案设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本报告建议的桩端阻力极限值是根据地区经验所得到的数值,设计时应根据本幢工程现场载荷板作相应的调整。

(2)桩基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在现场核实施工条件,核实相应的桩尖标高。

十、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和监控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1、本场地内淤泥质粘土含大量的有机质,易产生有害气体,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期间一定要作好通风措施,人员下洞之前要用鸡进行试验,以确保人员安全。

2、由于本场地上部各岩土层不稳定,所以在人工挖孔时应作好护壁措施。

十一、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勘察工作,现已查明场地内的土体结构,各土层的深度、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特征值fak,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等,现结论和建议如下:

(1)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内岩土体由第四系其下晚第三系湖积泥灰岩构成,从上至下共划分为五个岩性层,即①层填土、②层淤泥质粘土、③层粘土、④层强风化泥灰岩、⑤层中风化泥灰岩。

(2)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详见下表3。

(3)本场地内无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4)本场地为坡地场地,其下部泥灰岩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场地内最稳定的岩性层为⑤层中风化泥灰岩,其上部各岩土层在开挖回填,斜坡失去极限平衡状态后易产生滑移,所以场地内各建筑建议均采用⑤层中风化泥灰岩为基础持力层,场地整平后,中风化泥灰岩埋深较浅的地方采用独立柱基,基础埋深进入持力层不小于0.50米,中风化泥灰岩埋深较大的地方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桩深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倍桩径。

(5)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可知马关地区为VI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属于第一组。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从场地土的性质判定,本场地属于中软场地,场地类别为II类。本场地属于坡地场地,四周均为斜坡,属于对抗震设防不利地段。

(6)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地基均匀,层位较齐全,属于均匀地基。勘察期间本场地无滑坡、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采空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但本场地属于坡地场地,场地内泥灰岩倾向与坡向一致,如进行大面积的开挖或回填,易产生滑坡,所以在进行场地开挖回填之前应作好边坡支护处理措施(可采用抗滑桩或挡土墙)。

                


第二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1 概述

1.1 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区域属于崇左市大新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5′?107°09′,北纬22°36′?22°56′,拟建项目路线起于大新县雷平乡,与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相接,经勘圩、排塘、硕龙至下雷,路线全长约60Km,附加硕龙支线3.7 Km。

本项目于二○##年五月至二○##年七月进行了现场勘察,并于二○##年七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1.2.1勘察目的

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1.2.2主要任务

(1)查明拟建项目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场地要素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2)查明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地质结构及其分布特征,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设计参数,并作出定量评价。

(3)查明各隧道隧址区地质、地震情况、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各方案的比选论证及隧道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4)查明场地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5)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进行必要的地震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6)提供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1.2.3工作依据

1.2.3.1 规范、规程及技术资料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51-93)。

(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12)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1.2.3.2 已有技术成果

北京中咨路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西雷平至下雷公路可研报告》。

1.3 勘探点的布设与勘察方法

1.3.1勘探点的布设

(1)  一般路基勘探点

一般路基结合小桥涵位置布设勘探点,每处小桥涵布置1个勘探点孔,在其之间特征路基段增加路基勘探点。勘探方法小桥、盖板涵、高路堤、不良地质路段采用钻探,圆管函、挡土墙地基采用挖探,高边坡路基采用槽探。

(2)  桥梁基础勘探点

桥位勘探采用机械钻探,钻孔沿桥轴线布置在墩台位置。

(3)  隧道勘探

隧道勘探采用机械钻探,每座隧道布置2~3孔,隧道洞口位置各布设1个钻孔,洞身典型位置根据需要布置1孔。

 1.3.2勘察方法

(1) 钻探

采用长沙探矿厂生产的GY-1型液压回转式钻机,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钻进,泥浆或套管护壁,钻孔开孔孔径130mm,终孔孔径110mm。

(2) 取样

采用机械回转式全孔取芯方法,岩芯采取率在粘性土地层中达到90%以上。

(3) 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方法。在粘性土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4) 室内试验

按规范进行室内试验。

    1.4 勘察工作量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共完成勘探孔135个,进尺2233.40m,采取原状土样116件、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次。勘察工作量详见表1。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1

区域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所在区处于云贵高原台地与广西丘陵山区过度的斜坡地带,地貌主要受岩性和构造控制,根据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将项目所在区地貌划分为侵蚀—溶蚀及构造—侵蚀两大地貌类型。

2.1.1.1侵蚀-溶蚀地貌

(1) 峰丛洼地-谷地

分布于明仕河以西至伏龙—福新一线以南与下雷一带,主要由星散状分布的小洼地和簇峰组成,间以深切峡谷为其主要景观。簇峰标高一般700?750m,地层主要由中泥盆统石灰岩、白云岩等组成,谷底、洼地标高一般400?500m,洼地中一般有厚度不大的坡积粘性土夹碎块覆盖,具有消水漏斗或溶井,是降雨集中渗漏的通道。

(2) 峰林谷地

分布于明仕河以东,主要表现为山峰似树林立,间以发育的谷地,洼地少见。峰顶标高一般550?650m,地层主要由中泥盆统石灰岩、白云岩等组成,谷底标高一般300?450m,坡积、洪积粘土覆盖普遍。谷地两边常为地下河出口的汇流带,溶井、溶潭、漏斗分布较普遍。

2.1.1.2构造-侵蚀地貌

分布于项目区西北部灯草岭—四城岭一带,构造上处于四城岭背斜,背斜隆起,地形突出,形态特征表现为中低山,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局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山顶标高800?1000m以上,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泥盆系下统的砂岩夹砾岩、泥质页岩等,坡度一般18 ?25°,沟谷切割深度150?200m,切割密度平均3?5条/Km2,地表沟水发育,谷底平均坡降3%,坡脚处普遍为残积、坡积覆盖,厚度约1?3m。

2.1.1.3岩溶个体形态

拟建项目所在区岩溶个体形态发育较全,主要包括有岩溶洼地、岩溶谷地(线状谷地、网状谷地、槽状谷地等)、溶井和溶斗(消水溶井或漏斗、溢洪溶井或漏斗)、水平溶洞(长期充水溶洞、季节性充水溶洞、不充水溶洞等)。

2.1.2气象

拟建项目所在区位于云贵高原台地的前缘,属季风型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终年少见霜雪。常年平均气温19.1?21.3°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5 °C,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C,一月最低平均气温10.9°C,七月最高平均气温25.1°C,年平均降雨量1810.4mm,历年最大降雨量2704.4mm,历年最小降雨量1060.2mm,降雨季节一般在5?9月,其降雨量约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77%,历年平均蒸发量1201.1mm,最大1370.8mm,最小1022.9mm。

2.1.3水系

拟建项目所在区地表水系不甚发育,较大的地表河流仅有黑水河,系由两条小河在念底附近汇合而成,往东南注入右江,年平均流量83.7m3/s,最大流量150m3/s,最小流量35.5m3/s,洪水期为6?8月,平水期为5、9、10三个月,枯水期为1?4月、11、12等六个月。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地层岩性

拟建项目所在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等,其中以泥盆系分布最广,石炭系次之,寒武系零星分布,第四系仅在较大的岩溶谷地中分布:

(1)寒武系(∈)

零星分布于四城岭、灯草岭一带,主要发育上统(∈3),岩性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夹页岩,厚度264?877m。

(2)泥盆系(D):上、中、下三统发育齐全。

泥盆系下统郁江组(D1y):岩性为杂色粉砂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夹泥页岩、泥质灰岩夹白云岩、灰岩等,厚度3?303m。

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D2d):岩性为浅灰、灰黑色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呈条带状分布,厚度222m。

泥盆系上统榴江组(D3l):岩性以浅灰、深灰色中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局部为白云岩、燧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硅质岩,厚度168?326m。

(3)石炭系(C):主要分布于下雷以西及太平以东等地。

石炭系下统(C1):包括岩关阶(C1y)与大塘阶(C1d), 岩性以浅灰、深灰色中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局部为白云岩、燧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硅质岩,厚度200?374m。

石炭系中统(C2):包括大埔组(C2d)与黄龙组(C2h),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厚度40?293m。

石炭系上统(C3):为灰白、浅灰、深灰至灰黑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厚度224?716m。

(3)第四系(Q)

分布于较大的岩溶谷地的地表,为褐黄色粘土、亚粘土,局部小河岸边夹有砂卵石层,厚度15?20m。

2.2.2地质构造

拟建项目所在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的西南部“德保小三字型”构造带的前弧东翼,主要由四城岭背斜与相关断裂构造组成。

(1)四城岭背斜

分布于四城岭—灯草岭,背斜轴向NE56°,轴线略显向北凸出的弧形弯曲,具压扭性特征,背斜成短轴状,长35Km。核部由寒武系构造基底组成,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与其接触,轴部岩层倾角25?50°,两翼10?20°,并有与主轴平行的次级褶皱与其伴生,其西南端与北西向黑水河断裂成反接关系,且受该断裂将其西断块向南东错动3Km。

(2)四城岭断层

位于四城岭东南松山—火龙岭一带,断裂走向NE50°,并向东偏转呈舒缓波状,略呈向北凸出的弧形,倾向南,切割寒武系地层,与四城岭背斜轴线近似平行排列,具压扭性特征,断裂长度15Km。

(3)芭兰—板烟断裂

为走向NE50?90°的弧形正断层,与德保三字型东翼成斜接,与北西向构造成反接,并受北西向断裂错开成数段,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50°,角砾岩发育,局张扭性特征,断裂长度30Km。

(4)黑水河断裂

沿黑水河分布于那岸—下雷—湖润一带,断裂走向NW45?50°,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延伸,断层面倾向背东,倾角45?80°,破碎带宽60?300m,有倾斜和水平擦痕,角砾岩呈次糜棱状,具有反斜扭动的压扭性特征,断裂长度110Km。

2.2.3地震活动特征

广西地震属于频度不高、强度不大、震带不多和震源浅的区域。广西地震主要分布于桂西和桂东南等地,拟建项目所在区处于广西西南部,地震频度相对较高,使局部地区的地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公元228年以来至今,广西共记录了有感地震350次以上,其中≥5级的地震有23次,最大的一次为1936年4月1日的灵山地震,震级6.75级。随着时间的增加,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有增大的趋势。近百年以来,区内>4.75级地震和70年代以来3.0级以上的地震,展布方向呈北西向,主要分布于北西向的右江活动断裂带、南丹—昆仑关活动断裂,其北西向活动断裂是区内主要的孕震和发震的构造带。

区内地震震源深度浅,均小于20Km,属于浅源地震,故地震产生的地面效应较强烈而波及面较小。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项目所在区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35s,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地震烈度为Ⅵ度。

3 工程地质条件

3.1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根据拟建项目区岩土体组合关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出条件等所形成的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为坚硬?半坚硬碳酸盐岩类型、坚硬?半坚硬碎屑岩工程质类型及松散堆积岩工程地质类型等三大类。

3.1.1坚硬?半坚硬碳酸盐岩类

(1)坚硬碳酸盐岩类:

广泛分布于项目区峰丛与峰林洼地、谷地,地层包括D2d1、D3、D3a-b、C1-2等强?中等岩溶化的石灰岩、白云岩组,岩性包括灰岩、白云质灰岩、碎石结核灰岩及白云岩等,岩石坚硬,抗压强度高,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60?137.0Mpa,岩石不易风化,但易溶蚀。

(2)半坚硬碳酸盐岩类:

以条带状零散分布于下雷以西湖润一带,地层包括D2d、D3l等弱岩溶化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硅质岩等,岩性包括硅质灰岩、扁豆状灰岩夹页岩,岩石软弱相间,遇水后抗压强度降低1?2倍,风化裂隙与层面裂隙发育,易风化,岩溶不发育。

3.1.2坚硬?半坚硬碎屑岩工程质类:

分布于灯草岭—四城岭一带中低山区,组成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泥盆系碎屑岩,岩性包括砂岩夹砾岩、泥质灰岩、泥质页岩等,为坚硬、半坚硬和软弱相间,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易风化,抗压、抗剪强度低,泥岩遇水易软化,遇水后抗压强度普遍降低2?3倍。

3.1.3松散堆积岩工程地质类:

主要分布于岩溶谷地、洼地地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褐黄色粘土、亚粘土,局部小河岸边夹有砂卵石层,结构松散,厚度15?20m。

3.2工程地质结构层的划分及特征

根据外业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本工程岩土体共划分为14个工程地质层,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1填筑土Q4ml:主要为路线与各乡间路道相交处路基,杂色,岩性成份以粘性土、砂、卵砾石为主。

1 耕土Q4ml:主要为水稻田耕地。

1高液限粘土Qel+dl 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范》JTJ051-93定名,适用于路基及小桥、通道、涵洞处的钻孔。沿线填筑土或耕土下均有分布。局部地段表现为低液限粘土,黄褐色,可塑~硬塑,局部呈现坚硬状态。含较多锰质结核。天然含水量29.80%,天然孔隙比2.75,孔隙度46.10%。

2高液限粘土Qel+dl 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范》JTJ051-93定名,适用于路基及小桥、通道、涵洞处的钻孔。主要分布于沿线②1高液限粘土之下。黄褐色,软塑,局部软色,含较多锰质结核,天然含水量为45.1 %,天然孔隙比为1.31,孔隙度为56.6%。

3粘土Qel+dl: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定名,适用于各大、中桥位处的钻孔。主要分布于填筑土或耕土之下。黄褐色,可塑~硬塑。含较多锰质结核。天然含水量35.90%,天然孔隙比1.15,孔隙度为51.9%。

0石灰岩D:全风化,组织机构全部破坏,大部分风化成土状。在钻孔49,钻孔62,钻孔68,钻孔97,钻孔98可见,分布于②1高液限粘土之下。

1石灰岩D:微风化;灰白色;结晶质结构;岩石坚硬,破碎~较破碎,岩芯呈碎块~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岩芯采取率较低。主要分布于②1高液限粘土之下,大部分为机械破碎。

2石灰岩D:微风化;灰白色;结晶质结构;岩石坚硬,完整,钻进平稳,进尺较慢,岩芯呈长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主要分布于②1高液限粘土和③1泥岩之下。

3石灰岩D:微风化;浅灰~粉红色;坚硬,较破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胶结差,铁氧化物浸染,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和碎块状为主,其破碎以溶蚀破碎为主,岩芯采取率很低。

4石灰岩D:微风化;浅灰~粉红色;坚硬,较完整;裂隙发育,铁氧化物浸染,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短柱状为主;采取率较低。

5石灰岩D:硅质,微风化。岩性硬、脆。岩芯多呈短柱状。发育方解石脉。主要分布于。

④溶洞:

 ⑤泥岩:浅灰色。可细分为全风化⑤0、中风化⑤1、弱风化⑤2,只在钻孔4与钻孔19中见。

 3.3水文地质特征

3.3.1水文地质划分

根据项目区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将项目区地下水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1) 碳酸盐岩岩溶水

为拟建项目区分布最广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赋存、运移于峰丛洼地、谷地区与峰林谷地区碳酸盐岩组的管道溶洞、裂隙溶洞和溶洞裂隙中。以暗河、大泉形式的集中径流、排泄为主,以小泉形式的分散径流、排泄次之,出露形式除泉、暗河出口流出地表外,多数是以天窗、溶井、溶潭等不同形式暴露地表,其补给来源主要为降雨补给,其次为地表水补给。

碳酸盐岩岩溶水受含水岩组、构造、地貌等因素影响,其富水程度各不相同。分布于峰丛洼地、谷地区和峰林谷地区的管道岩溶水,以管道形式集中径流、排泄为特点,主要以暗河和大泉为其代表的一种地下水线状富集类型,含水量丰富。分布于四城岭背斜边缘的白云岩组,一般多以溶井、溶潭和中泉的形式出露于谷地中,含水量中等。赋存于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中的岩溶水,以分散性的裂隙式的缓慢补给、径流、排泄为主,出露形式多为小型溶井和小泉,含水量微弱。

 (2) 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四城岭背斜中低山区,地下水赋存于寒武系、泥盆系砂岩、砾岩夹页岩风化裂隙中,以沿裂隙分散缓慢补给、径流、排泄为特征,多以小泉的形式出露在沟谷水的源头或谷坡上残堆积层与基岩接触处,流量多在1l/s以下,含水量弱?中等。

3.3.2地下水化学特征

碳酸盐岩岩溶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为主,基岩裂隙水以HCO3—Ca.Mg型水为主,由于项目区多属峰丛、峰林山区,降雨充沛,地下水循环条件良好,矿化度较低,PH值7.94?8.27。均属低矿化度弱碱性水。

据水质分析结果(附录X),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无腐蚀性,对砼中的钢筋具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无腐蚀性。

3.4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项目所在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岩溶、滑坡、斜坡崩塌等,特殊性岩土主要有弱膨胀土与软弱地基土。

3.4.1岩溶

项目所在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岩溶地区岩性以石炭系、泥盆系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岩溶发育中等?强烈,常见的形态有塌陷、溶斗、落水洞、溶井、地下暗河等,公路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由于地下岩溶水的活动,或因地面的消水洞穴阻塞,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以及隧道涌水等病害,或由于地下洞穴顶板坍塌,引起位于其上的路基及其附属构造物发生坍陷、下沉或开裂。

3.4.2滑坡

项目所在区较大规模滑坡分布较少,在岩溶与非岩溶地层接触处,由于粘土碎块组成的残积坡积层与基岩的接触面,其倾向与岩层和斜坡相同,为顺层坡,由于地下水的影响,路基开挖破坏了斜坡土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平衡状态,易形成滑坡。路基边坡建议采用骨架护坡、挂网混喷及实体护面墙、挡土墙等措施进行防护与支挡。

3.4.3斜坡崩塌

在开挖路基的斜坡部位,斜坡上覆盖的粘土夹残坡积层,顺基岩接触面或与斜坡倾向一致的裂隙面、层面,在路基开挖后,易产生崩塌。

3.4.4弱膨胀土

分布于碳酸盐岩发育区,由碳酸盐岩残积高液限粘土组成,覆盖于强岩溶化岩组之上,具有弱膨胀性,厚度3?8m,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由于土的胀缩作用而产生的地基变形及边坡稳定问题,可采用地基土换填、边坡支挡、护坡,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

3.4.5软弱地基土

分布于洼地、水田地带,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丰富或地表积水,长期受水浸泡,造成土质软化剂有机物淤积。项目区软弱地基土岩性主要以淤泥、淤泥质粘土、饱和粘性土为主,多呈软塑?流塑状,厚度一般0.5?3.5m,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为中?高压缩土,需进行挖除换填处理。

3.5 工程地质分段特征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地貌成因类型、组合形式及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结合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将项目区划分为岩溶工程地质区和非岩溶工程地质区。

3.5.1岩溶工程地质区(Ⅰ)

分布于四城岭背斜东西两侧,可划分为峰丛洼地、谷地工程地质亚区(Ⅰ1)和峰林谷地工程地质亚区(Ⅰ2

(1) 峰丛洼地、谷地工程地质亚区(Ⅰ1

分布于四城岭背斜以东黑水河两岸一带及以西下雷一带,区内几乎全为裸露的石灰岩山区,谷地狭窄,洼地星罗密布,土层薄脊,竖井漏斗等消水洞发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岩溶塌陷、岩崩。

(2) 峰林谷地工程地质亚区(Ⅰ2

分布于明仕河以东南,为半覆盖型山区,谷地宽且较为平坦,第四系覆盖面积广,表层岩溶发育,土层薄、水位浅,其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岩溶塌陷。

3.5.2非岩溶工程地质区(Ⅱ)

分布于四城岭一带中低山区,沟谷发育,切割深度150?200m,坡度较陡(22?27°),地表水发育,残坡积层发育,边坡较陡,岩层软弱相间,易产生坡残积物沿基岩面滑塌现象。

3.6 主要构造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3.6.1 K0+950 路柳大桥

中心桩号K0+950,路线跨越雷平黑水河,桥址区由4个工程地质结构层组成。

(1) 表土:黑水河左岸为填筑土①1,杂色,含少量碎石;黑水河右岸为耕土①2

(2) 粘土②1:分布于(1)层表土之下,黄褐色,可塑~硬塑。 [σ0]=180kPa,      [τi]=70kPa。

 (3) 灰岩③1:灰白色,岩石坚硬,较破碎,岩芯呈碎块或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岩芯采取率较低。黑水河东岸分布于粘土②1之下与灰岩③2之下,黑水河西岸分布于粘土②1之下,[σ0]=2500kPa。

(4) 灰岩③2:灰白色,岩石坚硬,完整,钻进平稳,进尺较慢,岩芯呈长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分布于粘土②1之下。[σ0]=3300kPa。

桥梁基础类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灰岩③2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3.6.2 K24+925 明仕中桥

中心桩号K24+925,路线跨越明仕河,桥址区由4个工程地质结构层组成。

(1) 耕土①2:明仕河左右两岸均有分布。

(2) 粘土②3:分布于耕土①2之下,黄褐色,以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含锰质结核。 [σ0]=180kPa,[τi]=70kPa。

(3) 石灰岩③3:微风化;粉红色;坚硬,较破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胶结差,铁氧化物浸染,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和碎块状为主,其破碎以溶蚀破碎为主,岩芯采取率很低。[σ0]=2000kPa。

(4) 石灰岩③4:微风化;浅灰~粉红色;坚硬,较完整;裂隙发育,铁氧化物浸染,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短柱状为主;采取率较低。[σ0]=3000kPa。

桥梁基础类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或墩基础,石灰岩③4,地基强度高,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3.6.3 K35+768 岩应大桥

中心桩号K35+768,桥址区由4个工程地质结构层组成。

(1) 填筑土①1:杂色,不均匀,混较多碎石。沿桥址均有分布,厚度1.20~2.70m。

(2) 粘土②3:黄褐色,以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含锰质结核。分布于填筑土①2之下,厚度7.40~11.20m ,[σ0]=180kPa,[τi]=70kPa。

(3) 石灰岩③3:微风化;粉红色;坚硬,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铁氧化物浸染,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和碎块状为主,其破碎以溶蚀破碎为主,岩芯采取率较低。主要分布于粘土②3 之下,沿桥址均有分布。[σ0]=2000kPa。

(4) 石灰岩③4:微风化;浅灰~粉红色;坚硬,较完整;裂隙发育,铁氧化物浸染,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短柱状为主;采取率较低。分布于石灰岩③3 ,[σ0]=3000kPa。

桥梁基础类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或墩基础,石灰岩③4,地基强度高,可作为桩基持力层,局部可采用石灰岩③3作为持力层。

3.6.4 K42+208 归春河大桥

中心桩号K42+208,桥址区由6个工程地质结构层组成。

(1) 填筑土①1:杂色,不均匀,混较多碎石。分布于归春河两岸,厚度2.30~4.50m。

(2) 石灰岩③0:全风化。组织机构全部破坏,大部分风化成土状。主要在桥址中部分布,厚度2.50~2.80m。[σ0]=200kPa。

(3) 石灰岩③3:微风化;粉红色;坚硬,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铁氧化物浸染,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和碎块状为主,其破碎以溶蚀破碎为主,岩芯采取率较低。主要分布于归春河两岸,填筑土①2之下。[σ0]=2000kPa。

(4)石灰岩③2:微风化;灰白色;结晶质结构;岩石坚硬,完整,钻进平稳,进尺较慢,岩芯呈长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主要分布于归春河右岸与中部,石灰岩③3之下。[σ0]=3300kPa。

(5) 石灰岩③4:微风化;粉红色;坚硬,较完整;裂隙发育,铁氧化物浸染,方解石脉发育;岩芯呈短柱状为主;采取率较低。分布于石灰岩③3之下 ,[σ0]=3000kPa。

(6) 石灰岩③5:硅质,灰黑色;坚硬,性脆;进尺较慢,岩芯呈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主要分布于桥址中部与西部。[σ0]=3500kPa。

桥梁基础类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或墩基础,石灰岩③4,石灰岩③5,地基强度高,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3.6.5 K42+859 下雷河中桥

中心桩号K42+85,横跨黑水河,桥址区由3个工程地质结构层组成。

(1) 填筑土①1:杂色,不均匀,混较多碎石。黑水河两岸均有分布,厚度1.70~2.10m。

(2) 灰岩③1:灰白色,岩石坚硬,较破碎,岩芯呈碎块或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岩芯采取率较低。分布于黑水河左岸填筑土①2之下,与溶洞互层,[σ0]=2500kPa。

(3) 灰岩③2:灰白色,岩石坚硬,完整,钻进平稳,进尺较慢,岩芯呈长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黑水河右岸分布于粘土②1之下,黑水河左岸分布于灰岩③1之下。[σ0]=3300kPa。

桥梁基础类型黑水河右岸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石灰岩③4地基强度高,可作为桩基持力层;黑水河左岸建议采用墩基础,石灰岩③1作为持力层。

3.6.6 K48+200 旁屯中桥

中心桩号K48+200,横跨黑水河,桥址区由4个工程地质结构层组成。

(1) 耕土①2:杂色,不均。黑水河两岸均有分布,厚度0.80~1.20m。

(2)  粘土②3:黄褐色,以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含锰质结核。分布于黑水河两岸,耕土①1之下,厚度7.80~9.20m ,[σ0]=180kPa,[τi]=70kPa。

(3) 灰岩③1:灰色,岩石坚硬,较破碎,岩芯呈碎块或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岩芯采取率较低。分布于黑水河两岸,粘土②3之下,[σ0]=2500kPa。

(4) 灰岩③2:灰白色,岩石坚硬,完整,钻进平稳,进尺较慢,岩芯呈长柱状;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填充。分布于黑水河两岸均,灰岩③1之下。[σ0]=3300kPa。

桥梁基础类型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石灰岩③2地基强度高,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3.6.7  小桥涵工程地质条件

本路线共布置小桥13座,小桥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详见“小桥涵工程地质条件表”(图表Ⅻ)。

4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详见“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段说明”(图表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 查明了路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确定公路路线和构造物的设计提供了完备的工程地质资料。

(2) 查明了各大、中、小桥、通道及涵洞等构造物地基的地层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提供了钻孔柱状图及各大、中桥的纵断面图。

 (3)详细查明了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性质、规模,评价了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了治理方案建议。

5.2 建议

(1) 建议路线区的大桥、中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或墩基础,小桥等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或浅埋基础。

 (2) 路基开挖后应认真做好钎探工作,点距宜为3~4m,深度应不小于4m或至基岩面。若手工钎探困难时可代以机械钎探,当遇软弱土层、土洞时应探明其底界和分布范围。

 (3) 场地大部分区段位于相对稳定地段,但存在影响场地稳定的不利因素,如土洞、溶洞、下卧软土、岩体破碎带等,需进行相应的处理。

     (4) 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更多相关推荐: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海口海航基地站坪扩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技术资料1序言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海口海航基地站坪扩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我院于20xx年8月6日开始外业调查与勘探8月12日全部外业结束20x...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工程概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12勘察目的与要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12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样本

一般工勘项目目录及图件文字部分1前言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14勘察方法及工作量115需要说明的问题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21位置地形及地貌222地层223地下水...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勘察工作11拟建工程概况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建局委托其拟建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工作由承担场地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霍邱县宋店镇白莲桥改造工程地质勘察1霍邱县宋店镇白莲桥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1工程概况拟改建的白莲桥位于霍邱县宋店镇新河队因年久失修现已被列为危桥故需拆除重建拟建桥梁设计跨径为110米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名称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编号HGYTS10KC67项目负责人编写编录审定审核院长正文共8页共35页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二O一O年八月十八日目录第一部分文字报告1工程概况2勘察工作3自然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总说明20xx03062209韶关市曲江至南雄高速公路C02合同段K11000K19500工程地质补充勘察超前钻探总说明全长850公里1前言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内是粤湘赣三省的结合部起于韶...

汉源县城XX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详勘报告汉源县XXX工程XX勘察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岩土工程详勘报告汉源县城XXX工程勘察证书XXX川内备案证号XXX工程编号XXX法定代表人XXX技术负责人XXX审定人XXX审核人XXX项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1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某大学逸夫教学二楼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专业班级10勘查1班报告编写所属小组小组成员刘亚郭旺夏国荣赵孝旗丁如玉张炫指导教师游敏老师提交日期20xx年6月20日目录一前言411建筑工程概况412...

塔拉滩光伏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11工程概况共和县塔拉滩光伏发电工程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南部场址区距县城约8km场址范围为N36057394592quotN36058393588E9802439090539E98025390997海拔高程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