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时间:2024.3.3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0145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学 时 数:    24     学 分 数:     1.5      

1.课程类别: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的:巩固学生生物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中学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本大纲共编写实验内容包括17个实验,43学时,其中必做实验7个,16学时,选做实验10个27学时。根据教学计划,本实验课程应开设10个,计24学时,除了开设必作实验7个,16学时,约占总学时的67%外;应根据情况选做实验3个,共8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3%。

实验大纲中验证性实验16个,共40学时,占总学时的93.02%,综合性实验1个,共3学时,占总学时的6.98% 。

实验学时安排

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重点难点:重点: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难点:蛋白质和氨基酸几种鉴定方法的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实验内容:观察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重点难点:重点:纸层析法的操作方法。难点:对影响Rf 值主要因素的控制。

教学要求:了解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掌握纸层析法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制备扩展剂,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三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重点难点:重点: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难点:测定蛋白质等电点时,各种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的准确性。

教学要求: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掌握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实验内容: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观察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实验四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重点难点:重点:醋酸纤维薄膜的电泳操作技术。难点:加样量。

教学要求:了解电泳的一般原理;理解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的电泳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五  酪蛋白的制备及分离

重点难点:重点: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方法。难点:将牛乳的PH值调整至酪蛋白的等电点。

教学要求:了解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理解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掌握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方法。

实验内容: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

   实验六  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

重点难点:重点: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难点:微量滴定法基本操作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含量的意义;掌握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实验内容: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

实验七  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重点难点:重点:鉴定核糖核酸组分的方法。难点: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

教学要求:了解核糖核酸组分;理解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的原理;掌握鉴定核糖核酸组分的方法。

实验内容:RNA的提取,RNA的水解及组分鉴定。

实验八  菜花(花椰菜)中核酸的分离和鉴定

重点难点:重点:从菜花中分离核酸的方法,RNA 、DNA的定性检定 。难点:从菜花中分离核酸的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核酸分离时除去小分子物质和脂类物质的原因;理解菜花中核酸的分离和鉴定原理;掌握从菜花中分离核酸的方法,RNA 、DNA的定性检定。

实验内容:核酸的分离,RNA、DNA的定性检定。

实验九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核苷酸

重点难点:重点:核糖核苷酸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方法。难点:核糖核苷酸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核糖核酸碱水解的方法;理解核糖核酸碱水解的原理;掌握核糖核苷酸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核糖核苷酸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十 薄层层析法分离AMP、ADP、ATP

重点难点:重点:薄层层析法的操作方法, 应用DEAE—纤维素薄层层析分离鉴定核苷酸。难点:应用DEAE—纤维素薄层层析分离鉴定核苷酸。

教学要求:了解薄层层析法的优点;理解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薄层层析法的操作方法,应用DEAE—纤维素薄层层析分离鉴定核苷酸。

实验内容:薄层层析法分离AMP、ADP和ATP。

实验十一 酶的特性

重点难点:重点:温度、pH等对酶活力的影响。难点:反应条件的控制。

教学要求:了解酶的特性;理解温度、pH等影响酶活力的原理;掌握温度、pH等对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内容: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十二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重点难点:重点:维生素C定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难点: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维生素C的生理意义;理解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的优缺点;掌握维生素C定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十三  肌糖的酵解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检定糖酵解作用的原理和方法。难点:检定糖酵解作用的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糖酵解作用在糖代谢过程中的地位;理解糖酵解作用在糖代谢过程中的生理意义;掌握检定糖酵解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制备肌肉糜,肌肉糜的糖酵解、乳酸的测定。

实验十四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重点难点:重点: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掌握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种子发芽,酶液提取,酶活力测定并计算。

实验十五 发酵过程中无机磷的利用

重点难点:重点:定磷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难点:定磷法的操作技术。

教学要求:了解发酵过程中无机磷的作用;理解发酵过程中无机磷的消耗;掌握定磷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标准曲线制定,酵母发酵,无机磷的测定。

实验十六 脂肪酸的β一氧化

重点难点:重点:脂肪酸的β—氧化______酮体的生成及测定。难点:酮体的测定。

教学要求:了解三氯乙酸在此实验中的作用;理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掌握脂肪酸的β—氧化_____酮体的生成及测定。

实验内容:肝脏匀浆的制备,酮体的生成和测定。

实验十七 血液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重点难点:重点: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难点:转氨酶活力测定的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掌握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绘制标准曲线,酶活力的测定。

附录:

1.考核:技能考试占50%,笔试占30%,实验报告占20%。

2.建议教材:王秀奇等编.《基础生物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参考教材:[1] 赵亚华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2] 李建武等.《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生化I


1、何谓危急值?发现危急值如何报告。

危急值:指某些检测结果出现了可能会危机患者生命的极限值

不受医生申请方式的限制,只要出现了危急值数值,实验室均应执行电话报告程序

2、生化检验常用的抗凝剂有哪些?如何选择使用?

1.肝素;血气分析  2.氟化钠+草酸钾;血糖测定(灰) 3.EDTA;防腐剂:浓盐酸、甲苯(紫) 4.枸橼酸钠

3、溶血对生化检验的测定项目有哪些影响?造成溶血的原因有哪些?

1.溶血造成胆红素增多,可以引起某些化学成分的改变

2.溶血可干扰一些相近的比色结果,引起假性升高

3.溶血可导致细胞内外电解质分布异常,引起结果改变

4、影响体液成分的因素?(影响生化检验的生物学因素)

1.避免剧烈运动  2.采血体位  3.采集时间  4.饮食和嗜好  5.药物影响

1、可见光、紫外光的波范围是多少?

可见光:400-760nm    紫外线:200-400nm

2、摩尔吸光系数(ε)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当溶液层厚度单位为cm,浓度单位为mol/L时吸光系数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ε意义:在一定条件下,当溶液层厚度为1cm,物质浓度为1mol/L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系度值

3、分光光度技术的定性、定量方法有哪些?

定性:1.最大吸收波长λmax监测法  2.摩尔吸光系数检测法

定量:1.标准曲线法  2.比较法  3.其他分析方法(差示法等)

4、生化检验定量分析时,常用的分光光度技术的定量方法是什么?计算公式?

比较法   Cx=CsAx/As

5、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ISE的基本结构。

原理:利用电极电位和浓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组成:电极管、内电极、电极内充溶液、电极膜

6、血清电解质测定常用的技术?微量蛋白测定常用技术?

干化学分析技术(反射光度法、差示电位法); 免疫比浊法

7、干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反射光度法的理论依据?

基本原理:以待测样品中所存在的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待测成分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试剂起反应,使用目测或仪器进行检测的一种方式,属于固相化学范畴

理论依据:光反射率与固相层的厚度、单位厚度的光吸收系数以及固相反应层的散射系数有关系,当固相层厚度和固相反应层的散射系数固定时,光吸收系数同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

1、电泳、电泳迁徙率及电渗的概念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迁徙率: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带电粒子的移动速度

电渗:电场中液相对固相的相对移动

2、常用电泳技术的类型及原理

1.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由于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环境中所带电荷多少及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也不同,按其泳动速度的快慢可将血清蛋白质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五条区带

2.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以琼脂糖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项电泳技术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区带电泳原理的基础上,以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的不连续体系或连续体系,进行电泳分离的一种方法。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作用下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物质。

3、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哪些

1.分子的形状与性质  2.电场强度  3.电泳缓冲液  4.支持介质  5.蒸发

4、PAGE的分类与分离原理?不连续PAGE的三种效应

分离原理:在支持介质上可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大小和分子电荷多少来分离。

三种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浓缩效应

5、为什么电泳时会出现拖尾现象?

某些基团电流很弱,基本不带电荷,对标本的吸附作用很小,吸附作用可阻滞标本的移动,使电泳速度减慢,出现区带拖尾现象。

6、等电聚焦电泳原理

原理:利用具有PH梯度的支持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是将两性电解质加入盛有pH梯度缓冲液的电泳槽中,当其处在低于其本身等电点的环境中则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若其处在高于其本身等电点的环境中,则带负电向正极移动。当泳动到其自身特有的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泳动速度下降到零,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物质最后聚焦在各自等电点位置 ,形成一个个清晰的区带

1、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常规方法?

决定性方法:准确度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

参考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颁布的方法

常规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他的需要

2、医学决定水平、参考值的概念

参考值:通过某地区选定一群健康人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求出均值,均值定为参考值

医学决定水平:对临床诊治疾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被分析物质的浓度,是临床上按照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而确定的阈值

3、标准试剂的分级以及各级分析方法的关系

一级(原级参考物):评价及校正参考方法及为“二级标准品”

二级(次级参考物):常规方法的标准化,控制物的定值

控制物(质控物):校正决定性方法,为三级标准品定值

4、精密度评价指标?准确度评价的方法,各评价的方法的目的

精密度评价指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准确度评价方法:回收实验 评价比例系统误差   干扰实验 评价恒定系统误差

方法比较实验 评价系统误差的性质

5、回收试验的目的?如何计算回收率?

目的:评价比例系统误差

回收浓度=分析样本测得平均浓度—基础样本测得平均浓度

加入浓度=(加入的标准液量/(患者样本量+标准液量))*标准液浓度

回收率%=回收浓度/加入浓度*100        比例系统误差=100%—平均回收率

6、临床常见的干扰物,消除干扰易常用的方法

分为两大类:内源性(血清中的固有物质、代谢产物、药物、溶血、黄疸、酒精浓度等)

外源性(抗凝剂、防腐剂、稳定剂、污染物质)

方法:空白试验和采用双波长或多波长检测排除干扰

7、携带污染率的概念

分析仪器检测标本时,由于试剂、样本或反应杯等残留物对后续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

酶活性:表示酶催化底物的能力,一般用酶促反应速度来表示

酶活性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使酶促反应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要的酶量

国际单位:在规定条件下,每分钟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

线性期:酶促反应速度达到并保持恒定速度进行反应的时期

固定时间法:底物与酶作用一段时间后,加入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终止酶促反应,测定这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酶促反应的平均速度

连续检测法: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在酶促反应的线性期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产物或底物的变化量,根据其变化量间接求出酶活性浓度。

工具酶:把酶学分析技术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代谢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

血浆固有酶:作为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

Trinder反应:(葡萄糖氧化酶法、胆固醇氧化酶法、磷酸甘油氧化酶法)

2H2O2+4-AAP+酚→POD→醌亚胺(红色)+4H2O

1、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写出速率法(连续监测法)计算酶活性浓度的公式

定时法(两点法、终点法)和连续监测法(直接、间接(一步间接法、酶偶联法))

U/L=(△A/min)*(V*106/ε*v*L)

V为反应体系体积,ε为摩尔消光系数,v为样本量,L为比色杯光径,△A为吸光度变化

2、请写出偶联H2O2工具酶的指示反应,并评价该系统的优缺点,临床实验室如何弥补缺点

指示反应: H2O2+4-AAP+酚→POD→醌类化合物+2H2O

优点:提高生色基团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以及产物的灵敏度和色泽的稳定性

缺点:容易受维生素C、尿酸、胆红素、谷胱甘肽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严重时测定结果会出现假性负值

弥补缺点:采用双试剂剂型,在试剂1中加入抗坏血酸氧化酶、亚铁氰化钾等来消除维生素C、胆红素的干扰

3、写出利用Trinder反应生化测定项目

葡萄糖、三酰甘油、尿酸、总胆固醇等

4、诊断胰腺炎特异性较高的指标是哪种酶,测定该酶的常用方法?

AMY(淀粉酶);碘-淀粉比色法

5、使某酶(Km为0、05mmol/L催化速度达到80%Vmax时),底物浓度为?

V=Vmax*[S]/(Km+[S])  80%Vmax= Vmax*[S]/(0.05+[S]),求得[S]=0.2

6、请写出利用NAD=NADH反应原理的生化检测项目及方法名称(两种)、原理

1.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比色法;原理 乳酸脱氢酶在NAD+存在的条件下,催化L-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红棕色,其颜色深浅与丙酮酸浓度成正比,可推算出酶的活性单位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速率法;原理 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ALT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丙酮酸再在LDH作用下生成L-乳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其氧化速率与标本中的ALT活性呈正比,NADH在340nm处有特征吸收峰,根据340nm处吸光度下降速率计算ALT活性。

1、总蛋白测定方法有哪些?常规方法是什么?反应原理,试剂组成?

1.凯氏定氮法(参考方法);原理是将血清与强酸一起消化,使血清中的含氮化合物转化为铵盐,然后再加碱使铵盐成为氨经过蒸馏后分离出来,最后用酸滴定或用纳氏试剂显色测定其总氮量,总氮量减去血清中的非蛋白氮量乘以6.25即可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2.双缩脲法(常规法;原理是蛋白质分子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作用生成紫红色复合物,其显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试剂:双缩脲试剂,血清,蛋白标准液,生理盐水

3.酚试剂法

2、血浆白蛋白测定方法有哪些,常规方法是什么,反应原理,临床意义?

1.染料结合法(常规法);原理是血清白蛋白在PH2.4的缓冲液中带正电荷,在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可与带负电的染料溴甲酚绿结合形成蓝绿色复合物,在波长630nm处有吸收峰,其颜色深浅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白蛋白标准液比较,可得到血清中白蛋白含量      2.免疫化学法(免疫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免疫扩散法等)

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严重脱水所致的血浆浓缩  2.降低:急性降低常见于大出血和严重烧伤,慢性降低见于肾病蛋白尿、肝功能受损、肠道肿瘤、恶性肿瘤等  3.A/G比值:同时出现白蛋白减少和球蛋白升高的现象,严重者A/G比值小于1

3、白蛋白测定中,BCG与BCP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BCG(溴甲酚绿):优点 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与多种蛋白质有呈色反应;缺点 受酸碱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反应时间

BCP(溴甲酚紫):优点 受球蛋白和其它血浆蛋白的干扰较小;缺点 灵敏度较低、与非人源性清蛋白的结合力相当弱,不适用于动物标本中清蛋白含量测定

4、测定血浆PA、ALB、α1-AG、α1-AT、HP、CER各有何意义?

PA(前清蛋白):作为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的指标,敏感性更高

ALB(清蛋白):合成受食物影响,敏感性较低;升高: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急慢性肝疾病时;降低:少见,假性升高

α1-AG(α1-酸性糖蛋白):升高 急性炎症、组织损伤、风湿、肿瘤;降低 营养不良、严重肝损伤、雌激素作用

α1-AT(α1-抗胰蛋白酶):降低 胎儿呼吸窘迫症;升高 炎症、术后、某些激素治疗后

HP(结合珠蛋白):升高 急性时相反应中上升,如烧伤、感染、组织换死或恶性肿瘤;

降低 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严重肝病、雌激素作用

CER(铜蓝蛋白):增加 感染、创伤、肿瘤;降低 营养不良、严重肝病及肾病综合征、辅助诊断Wilson病

CRP(C-反应蛋白):敏感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外科手术时迅速增高

5、何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创伤、感染、肿瘤、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浓度会发生明显的升高或降低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好转,这种蛋白质又逐渐恢复至正常

临床意义:1.炎症、创伤  2.肝疾病  3.肾疾病  4.风湿病  5.遗传性缺陷

6、急性时相反应中,哪些蛋白降低,哪些升高?

降低: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    升高:其余六种

7、检测肝豆状核变性的血浆蛋白是哪种?      

铜蓝蛋白

8、常用于蛋白标准品定值,也是公认的总蛋白质参考方法为?

凯氏定氮法

1、比较血糖测定法中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区别及优缺点

葡萄糖氧化酶法:操作简单,特异性较高,是血糖测定的首选方法,但尿酸、VC、胆红素和谷胱甘肽可引起测定结果负偏差

己糖激酶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适用于自动化分析,是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适用于急诊检验,但试剂昂贵

2、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能反映一定时限内血糖的波动水平?

临床意义:1.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评价指标,糖尿病监控达标的“金标准”

2.对糖尿病性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做出鉴别

GHb的形成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以及血糖与Hb的接触时间,其生成量与血中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3、血糖浓度、OCTT、GHb等检测项目在糖尿病治疗和诊断的作用

1.随机血糖浓度>=11.1mmol/L        2.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

3.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

4、写出邻甲苯胺法和GOD-POD法测血糖的原理,并比较它的特异性

邻甲苯胺法:原理 葡萄糖的醛基与邻甲苯胺在热的醋酸溶液中合成葡萄糖基胺,再脱水生成席夫氏碱,然后经分子重排,生成一组蓝绿色化合物,在630nm处有一吸收峰,吸光度大小与血糖浓度成正比

GOD-POD法:原理 GOD催化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并产生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及色原性受体4-AAP的存在下,过氧化氢释放氧使色素原氧化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醌的生成量与葡萄糖成正比,在505nm处比色,求得葡萄糖含量

5、比较I型糖尿病与II型的特点

I型:1.青少年多见 2.起病较急 3.血浆胰岛素和C肽含量低 4.胰腺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发病机制 5.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 6.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II型:1.常见于中年肥胖者 2.起病缓慢 3.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并不降低,但在糖原刺激后呈延迟释放 4.口服降糖药可以控制血糖 5.发生酮症酸中毒较I型低

1、何谓血脂、血浆脂蛋白、高脂血症

血脂:血浆中脂质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磷脂、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等

血浆脂蛋白:指血浆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由蛋白质、三酰甘油、磷脂、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成分组成的

高脂血症:血浆中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2、血浆CM、VLDL、LDL、HDL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四种脂蛋白在体内起什么作用

3、载脂蛋白有什么生理功能?A poA I、ApoC II各有何作用?

1.与脂质的亲和作用而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 2.运转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3.与脂蛋白外生物信息相联系 4.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的连接物 5.激活某些与代谢有关的酶类

A poA I:HDL结构蛋白,激活LCAT;ApoC II:激活LPL,抑制肝摄取CM和VLDL

4、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有哪几型?其血液生化特点为何(4℃过夜外观)?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奶油上层,下层澄清;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澄清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澄清或清混;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奶油上层,下层混浊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澄清或混浊;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奶油上层,下层混浊

5、血清胆固醇测定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原理?

酶法(COD-PAP法):原理 血清中的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酶水解成游离胆固醇,后者被胆固醇氧化酶氧化成△4-胆甾烯酮并产生过氧化氢,再经过氧化物酶催化4-AAP与酚,生成红色醌亚胺色素。醌亚胺的最大吸收峰在500nm处,吸光度与标本中TC含量成正比

6、血清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测定的原理?方法性能?

酶法(GPO-PAP法):用高效的微生物脂蛋白脂肪酶使血清中的TG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及三磷酸腺苷磷酸化,以磷酸甘油氧化酶氧化α-磷酸甘油,然后以PAP显色,测定所生成的H2O2

方法性能:快速、简便、微量、准确、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缺点是所测的TG值包括了血清中游离的甘油

7、血清TG、TC、HDL、LDL测定的临床意义?

TG:轻中度升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重度升高可伴发胰腺炎

TC:作为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相关

HDL:保护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

LDL:动脉粥样硬化

8、血脂的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的分类

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电泳法:乳糜微粒、前-β、β、α-脂蛋白四条区带

9、血浆甘油三酯化学测定法的步骤

1、血清钠和钾测定样品采集和处理有什么要求?钠和钾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血清钠:1.测定时应避免使用肝素钠作为抗凝剂,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或比色测定时不可使用肝素胺,以免造成假性升高  2.轻度溶血不影响结果,溶血严重时,血钠测定值轻度下降

3.室温或冰箱中至少可存放一周,冷冻后至少可稳定一年

血清钾:1.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师血清钾还是血浆钾  2.测定血钾时要严格避免溶血出现

3.室温或冰箱中至少可存放一周,冷冻后至少可稳定一年

通常情况下,血清钠、钾同时进行测定。主要有离子选择电极法(最常用)、酶动力学法(较好的稳定性,适合全自动分析仪)、火焰光度法(参考方法,很少使用)

2、血氯测定有什么方法?比色法的原理和方法的性能如何?

1.分光光度法  2.离子选择电极法  3.滴定法  4.库仑电量分析法

比色法(分光光度法) 原理:标本中氯离子与硫氰酸汞作用,生成不易解离的氯化汞与Cl-等当量的硫氰酸根,硫氰酸根与铁离子反应生成橙红色的硫氰酸铁,在460nm波长处比色,可定量测出标本中的Cl-的量

性能:易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波动;血清中的球蛋白增多会干扰血清与试剂的结合,出现浑浊现象;胆红素、血红蛋白和高脂血症能干扰分析结果,稀释标本可使干扰降低;特异性高、准确度好、精密度良好

3、阴离子间隙的定义和临床意义如何?

AG是指血清中可测定的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之差,表示血清中未测定出的阴离子数  AG=Na+—[Cl+HCO3]      临床意义: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指标。

4、离子钙和总钙测定有什么方法?其方法性能如何?

离子钙;方法:ISE(参考方法),此法迅速、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受PH影响大

总钙;决定性方法为放射性核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为原子吸收法,常规方法为分光光度法:1.邻甲酚酞络合酮法 此法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和缓冲液PH的影响   2.甲基麝香草芬兰法 此法反应条件容易控制,显色稳定且线性范围大,溶血和黄疸标本对检测结果不产生干扰   (加入8-羟基喹啉消除镁离子干扰)

5、血清无机磷测定方法、原理?溶血对血清无机磷的测定有何影响,为什么?

方法:磷钼酸还原法  原理:在无蛋白血滤液中加入钼酸铵溶液,与无机磷结合生成磷钼酸,再以硫酸亚铁为还原剂,可将磷钼酸还原为蓝色的磷钼蓝,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液比较,可求得血磷含量。  此法显色稳定,特异性高,线性范围宽,适用自动生化分析仪

溶血影响:会使血清无机磷含量升高,因为红细胞内磷酸酯被水解

6O2CO2在血中的运输形成

98.5%的氧与血红蛋白以化学结合的形式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被运输,1.5%的O2直接溶解于血浆中即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的CO2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另外5%的CO2为物理溶解

7、血气标本的储存和采集有哪些需求?直接测定的指标有哪几个?其它指标如何得出?

采集: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一般不使用静脉血,用肝素钠作为抗凝剂

储存:采血后尽可能在短时间(30min)内测定,否则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但不能超过2h

直接测定指标:PH、PCO2、PO2Hb(?)

1、简述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GTALPLDHCK测定原理、临床意义

ALT: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ALT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丙酮酸再在LDH作用下生成L-乳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其氧化速率与标本中的ALT活性呈正比,NADH在340nm处有特征吸收峰,根据340nm处吸光度下降速率计算ALT活性。

临床意义:1.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  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  3.骨骼肌损伤等

GGT(γ-谷氨酰基转移酶)原理:以γ-谷氨酰-α-萘胺为底物,在GGT催化下,释放出游离的α-萘胺,后者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酶活性浓度成正比。测出α-萘胺的含量,可换算出GGT的活性浓度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GGT显著升高)、肾病变、嗜酒或药物

ALP(碱性磷酸酶)原理:以磷酸对硝基酚为底物,2-氨基-2-甲基-1,3-丙醇或二乙醇胺为磷酸基的受体,在碱性环境下,ALP催化底物水解产生游离的对硝基酚,对硝基酚在碱性溶液中转变成黄色,然后可根据其在405nm波长处A增高速率来计算ALP活性单位

临床意义:肝胆疾病(黄疸)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LDH(乳酸脱氢酶)原理:乳酸脱氢酶在NAD+存在的条件下,催化L-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红棕色,其颜色深浅与丙酮酸浓度成正比,可推算出酶的活性单位

临床意义:心肌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病

CK(肌酸激酶)原理:CK能可逆的催化磷酸肌酸和ADP生成肌酸和ATP。肌酸与双乙酰及α-萘酚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红色的深浅与肌酸量成正比,进而可求得血清中CK活性

    临床意义:心肌梗死等

2、溶血标本对LDH测定影响

红细胞中LDH约为血清中100倍,1%红细胞破坏(溶血时),血清中LDH将升高一倍。

3、严重肝脏疾病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LG比值有何变化,为什么?

严重肝病时,肝合成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能力降低,血中清蛋白浓度减少;而免疫系统、单核巨噬细胞合成球蛋白增加,导致A/G比值降低。严重时会出现A/G比值倒置。

4、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黄疸?

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在肝微粒体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它水溶性大,易于从尿中排出。

间接胆红素:在单核细胞吞噬系统中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被运输,这部分胆红素称为未结合胆红素,它的分子量大,水中的溶解度小,不能经肾随尿排出,易通过细胞膜而对组织细胞造成毒性作用。

黄疸:由于胆红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

5、胆汁酸检查的临床意义

1.胆汁酸合成障碍:CA/CDCA降低甚至倒置;重症肝病、肝硬化

2.胆汁酸向肠道排出障碍:胆汁从肝细胞反流到血液

3.胆汁酸肠肝循环紊乱:回肠切除、炎症、肠分流术

4.胆汁淤积:肝分泌功能紊乱、肝内外疾病

6、以胆红素代谢为基础说明各种类型黄疸的发病机制

1. 胆红素形成过多—溶血性黄疸:(1)溶血性:先天性的红细胞膜、血型不合输血、脾亢等溶血;(2)非溶血性:如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等无效造血

2. 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实质病变,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减退,以致肝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转运、排泄作用障碍

3. 胆红素排泄障碍—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致胆红素排泄障碍。如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压迫以及Dubin-Johnson综合征等所致的胆道梗阻

7、何谓肝纤维化?标志物有哪些?

肝纤维化是指肝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多是持续性肝损伤的结果。

PCIII(III型前胶原)、IV-C(IV型胶原)、LN(层粘连蛋白)、HA(透明质酸酶)

8、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

1.反映肝细胞损伤状况的项目组合  如ALT、AST等

2.反映肝的合成功能的项目组合  如CHE、ALB、血清总蛋白、A/G,

3.反映肝的排泄功能的项目组合  如TB、总胆红素 

4.反映肝的分泌功能的项目组合  总胆汁酸 

5.辅助诊断肝脏有无肿瘤等项目组合  γ-GT、ALP

5.γ-GT和ALP  辅助诊断肿瘤及胆道畅通状况

9、病毒肝炎、肝硬化的生化指标有何变化?(做不来)

病毒肝炎:

血清酶检测;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L),往往血清AST/ALT<1,若AST/ALT>1时,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进入活动期。γ-GT在反映慢性肝细胞损伤及其病变活动时较转氨酶敏感。

胆红素;肝细胞慢性受损,血清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不同程度升高;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不断升高的“胆酶分离”现象。

蛋白质;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合成能力减低,白蛋白明显降低、A/G比倒置。

肝硬化:

ALB下降,GLB、A/G上升,TB、CHO、AST、ALT下降,但AST增高>ALT,透明质酸、粘蛋白、III型胶原前肽、Ⅳ型胶原纤维蛋白上升

10、改良J-G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原理和方法、性能如何?临床意义?酶法测定胆红素的原理是什么?

1.总胆红素  原理:

临床意义:黄疸及黄疸程度的鉴别、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新生儿溶血症、再障及数种继发性贫血

2.结合胆红素  原理:

临床意义:鉴别黄疸类型;比值<0.2,常见于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比值0.4~0.6,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比值>0.6,常见于阻塞性黄疸

3.酶法测定胆红素  原理:胆红素氧化酶法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不同组分的胆红素氧化生成胆绿素,胆绿素与氧进行非酶促反应转变为淡紫色化合物,胆红素的最大吸收峰在450nm波长附近。随着胆红素被氧化,450nm波长处吸光度下降,下降程度与胆红素浓度成正比。在PH8.0的条件下,非结合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均被氧化,用于测定总胆红素;在PH4.5的酸性条件下,BOD仅能催和结合胆红素和大部分δ-胆红素,而游离胆红素不被氧化,测定其含量代表结合胆红素

1、尿素、肌酐及尿酸测定的常用方法和临床意义

1.肌酐  方法:碱性苦味酸法;原理:血清标本经去蛋白处理后,血肌酐与碱性苦味酸作用产生Jaffe反应,生成橙红色的苦味肌酸复合物,颜色深浅与肌酐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增高 各种肾病,急慢性肾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

                降低 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

2.尿素  方法:二乙酰一肟显色法;原理:二乙酰一肟与强酸作用产生二乙酰,在酸性环境中加热,尿素与二乙酰缩合生成红色的二嗪衍生物,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与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其含量

      临床意义:1.生理性:高蛋白饮食使尿素浓度升高;2.病理性:肾前性 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长期腹泻等;肾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衰竭;肾后性疾病 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

3.尿酸  方法:磷钨酸还原法;原理:血清去蛋白滤液中的尿酸,在碱性溶液中被磷钨酸氧化生成尿囊素和二氧化碳,磷钨酸被还原为蓝色的钨蓝,钨蓝的生成量与尿酸浓度成正比

       临床意义:增高 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降低 恶性贫血、Fanconi综合征、服用药物

2Jaffe反应测定肌酐的原理

方法:碱性苦味酸法;原理:血清标本经去蛋白处理后,血肌酐与碱性苦味酸作用产生Jaffe反应,生成橙红色的苦味肌酸复合物,颜色深浅与肌酐含量成正比

3、何谓假肌酐,如何清除假肌酐的干扰

假肌酐:在Jaffe反应法中,不是肌酐而能引起反应的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VC、丙酮、乙酰乙酸、丙酮酸等;

测定时可设置20秒延迟期并在80秒前完成监测,从而排除假肌酐的干扰

4、酶偶联速率法测定血清尿素的原理,干扰因素有哪些,如何清除

酶偶联速率法:尿素在脲酶催化下,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在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I存在下,经GLDH催化,生成谷氨酸,同时NADH和H+被氧化成NAD+,可在340nm波长处监测吸光度下降的速率,计算样本中尿素的含量

干扰因素:内源性NH3、外源性NH3、内源性丙酮酸、血红蛋白

采用双试剂法可以消除样品中所含NH3的影响及避免溶血

5、磷钨酸还原法,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的原理

酶偶联比色法:尿酸在尿酸氧化酶催化下,氧化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4-AAP和DHBS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生成醌亚胺化合物,在520nm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血清中尿酸含量成正比,同尿酸标准液比较,可求出尿酸的含量

6、临床上常用的早期肾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意义

1.微量清蛋白:24H尿:<30mg/24h;随意尿:<30ug/mg

临床意义:肾疾病的早期诊断、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肾功能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的鉴别诊断、mAlb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尿中mAlb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2.α1-微球蛋白:LMWP首选指标;尿α1-m<12.5mg/L

临床意义:血清α1-m浓度 肾疾病时,α1-m浓度升高、肝重度损伤时,α1-m降低,肝癌α1-m升高;尿液α1-m浓度 α1-m升高,反应和评价各种原因包括肾移植排斥反应所致早期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的特异、灵敏指标;鉴别诊断上尿路与下尿路疾病;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3.β2-微球蛋白:血:1.28-1.95mg/L;尿:0.03-0.14mg/L

临床意义:肾小球与肾小管损伤的鉴别诊断

7、何谓Ccr?正常值?其临床意义如何?

Ccr: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物质:菊粉 最理想、金标准

正常值:男 105+-20ml/min;女 95+-20ml/min

临床意义:早期反应GFR 肾小球滤过率。当<80时,提示肾功能有轻度损伤;50-80时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5-50时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5为肾衰竭期(尿毒症);

当=10时为尿毒症终末期

选择题:某女,慢性肾炎10年,近年来出现乏力、水肿、少尿等症状,血压165/105mmHg

下列首选检验是:E

A  尿浓缩实验  B  PSP排泄实验  C  肌酐清除率  D血尿素  E血肌酐浓度

抽提、皂化、氧化、显色

更多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霸州第二十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计划第20xx20xx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计划第20xx20xx学年度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总体分析初三共有1个班约有学生15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20xx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本届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

初中化学实验室上、下学期工作计划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20xx9一指导思想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而实验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树一中学中学初三化学组本学期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和初三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我校实验教学实际把实验教学开展得扎实有效提高实验操作水平确保实验成绩优秀特定计划如...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妈姑二小饶乃新一、指导思想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大力配合学科老师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二、重点工作1、为新课程教学配备新的实验仪器。2、保证每…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九年级化学备课组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九年级化学备课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而作为化学学科它是一种科学科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因此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化学实验起到了十分重...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

扬州市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计划

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学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安排修订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 副本 - 副本 - 副本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苦水中学理化组20xx20xx年度划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