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时间:2024.3.23

本次勘察,勘探点依拟建物角点和边线布设。采用的高程测量基准点为场地东侧办公楼西南角第二层台阶上一点,其相对标高为0. 00 米,具体位置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附图1 )。

(二)、勘察依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SOO21-94)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 (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O011-2001 ) ; ( 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 -90 ) ;(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JGJ94-94 ) ; ( 6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SO123-1999 ) ; ( 7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

(三)、勘察进程

( l )准备工作:2002 年06 月18 日一2002 年06 月19 日;( 2 )野外作业:2002 年06 月19 日一2002 年06 月25 日;( 3 )室内试验:2002 年06 月20 日一2002 年06 月26 日;( 4 )资料整编:2002 年06 月26 日一2002 年06 月27 日;( 5 )提交报告:2002 年06 月27 日一2002 年06 月28 日。

三、场地条件

(一)、位置和地形

场地位于天水市北道区道北,市收容遣送站院内,南邻前进北路,交通便利。场地地形相对平坦,地面相对标高介于-0.552~0.281米之间。地貌单元属渭河北岸n 级阶地后缘与北山山前坡积带复合部位。

(二)、地层岩性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由第四纪坡、洪积物组成。自上而下为:

① 杂填土Q2ml:遍布整个场地。灰褐或杂色。稍湿至湿。土质不均,成分杂乱,含砖块、瓦片、硅块、煤渣、树根及少量生活垃圾。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很大,属近期人工填土。层厚0.70~2.40米。

② 黄土状粉土留,Q4dl+pl:遍布整个场地。黄或黄褐色。稍湿至湿,稍密至中密。土质均一,含少量钙质结核、蜗牛壳、炭屑及植物腐根,常见白色絮状碳酸钙。根虫孔发育,孔径约1~6mm 。该层中常夹含粘土岩角砾及钙质结核的粉土薄层。

层厚9.30~13.40米,埋深0.70~2.40米,顶面相对标高介于-0.52~-2.68米之间。

③ 粉质粘土Q4dl+pl:遍布整个场地。颜色杂乱,以红褐或灰绿色为主。湿,硬塑至可塑。主要有第三纪全风化粘土岩经残坡积形成,上质不均一,含较多钙质结核、第三纪粘土岩角砾或团块。该层中常有薄的粉土条带分布。

该层层面起伏大。层厚1.60~7.40米,埋深10.10~15.50米,顶面相对标高介于-9.82~-15.81米之间。

④ 粉土Q4dl+pl:遍布整个场地。灰褐或黄褐色,湿,中密。土质不均一,含蜗牛壳、钙质结核、砂粒、碳屑及植物腐根,见氧化铁斑纹。下部常有薄的含砾粉土条带分布。

该层层面起伏大。层厚2.20~7.90米,埋深12.60~18.20米,顶面相对标高介于-13.15~-18.30米之间。

⑤ 中砂Q4al+pl:仅1、2号孔揭露到该层。黄色,饱和,稍密,均匀。主要由长石、石英颗粒组成。层厚1.40米,埋深20.30~20.40米,顶面相对标高介于-20.02~20.50米之间。

⑥ 圆砾Q4al+pl:仅1 、2 号孔揭露到该层。杂色。饱和,中密。土质不均。磨圆度中等,颗粒形状大多呈亚圆状。骨架颗粒成分以变质石英砂岩、花岗岩及硅质岩为主,颗粒表面弱风化。分选性较差,骨架颗粒约占70% ,砾间充填中粗砂。

所有钻孔均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0.70米,埋深为21.70~21.80米,顶面相对标高介于-21.42~21.90米之间。

(三)、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纪孔隙潜水,赋存于⑤ 中砂及⑥ 圆砾中,埋深为17.20~17.4米,稳定水位为-17.20~-17.92米,水量较小,具微承压性,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水交替强烈。地下水主要受渭河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向东南方向迁流或消耗于蒸发、蒸腾。在6 号孔中取水试样进行了水质分析,各项指标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附表4)。

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SO4 、Cl 一Mg 、(K+Na)型水,PH 值为7.85,SO42-含量为854.41mg/1 , Cl -含量为467.50mg/1,矿化度为2.350g/l。天水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侯区,综合判定该层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上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腐蚀性。

(四)、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各层土的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列于“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附表l ),各层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成果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2 )。

(五)、天水地区气象简介

天水市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湿区。年平均气温10.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2℃,最高气温37.2℃ ;历年最冷月相对湿度平均62% ,最热月相对湿度平均72% ;年平均降水量537.5mm ,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多暴雨;夏季多东北风,冬季多东风,冬季平均风速1.3m/S,夏季平均风速1.2m/s,30年遇最大风速21.8m/s;年雷暴日数16.2天,年雾日数2.1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5cm ,最大冻土深度61cm 。

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一)、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天水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黄土高原与西秦岭交互地带。大地构造属秦岭地盾西北边缘部,鄂尔多斯地台与陇西地块边缘过渡带。区内由一系列断裂组成,形成天水一西礼盆地,新构造运动强烈,不均匀升降和新断裂运动十分明显。拟建场地南有东泉断裂,北有凤凰山断裂,且上述断裂自新生代以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

本次勘察,经勘探工程揭露,场地上部第四纪冲、洪、坡积覆盖层中未发现构造、断裂现象存在,也未发现其它不良工程现象存在,因而属稳定性场地,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二)、场地的湿陷性评价

天水市地处我国陇西湿陷性黄土分区的东南部,湿陷性土层分布广,类型多,工程力学性质复杂。场地土经取样分析,② 黄土状粉土具湿陷性,最大湿陷深3.60米。据《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 判定,场地湿陷类型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判定结果列于“黄土湿陷量计算表”(表2)。

黄土温陷量计算表

(三)、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各地基土层中,① 杂填上:成分杂乱,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条件很差,不能选作拟建物的持力层,应挖除。② 黄土状粉土:层位稳定,厚度大,稍密至中密,具中压缩性及湿陷性,,承载力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宜选作拟建物基础的天然持力层。当以该层作为浅基础的持力层时,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③ 粉质粘土:层面起伏大,且厚度变化大。土质不均,常夹粉上条带。承载力较低,工程地质条件差,不能选作拟建物基础的天然持力层。④ 粉土:埋深大,层面起伏大,且厚度变化大。中密,承载力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能选作拟建物基础的天然持力层。⑤ 中砂:层位不稳定,埋深大,厚度小,工程地质条件差,不能选作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⑥ 圆砾:层位不稳定,埋深大,承载力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宜选作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

(四)、地基方案

根据场地土特点,应采用浅基础方案,可采用筏(片)式基础,以②黄土状粉土为基础持力层。但因该层具中压缩性及湿陷性,须对地基土的进行处理,可采用换土垫层法等处理措施。

采用浅基础方案时,因注意下列问题:

(l)场地西侧有地下人防通道存在,宽约1.50~1.60米,高约1.80~2.20米,其具体走向和洞底标高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附图l )。在基础施工时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二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


         荆 州 市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

工程编号:k2013k30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人:

    人:

项目参与人:

2013年12月05日


目      录

一、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4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二、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

2.2场地地质构造

2.3场地地形、地貌

2.4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场地环境条件

三、  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四、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4.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4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4.5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6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7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

五、  结论与建议

六、  附件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6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

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结构类型、拟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

1#楼、2#楼:建筑面积11049.78m2,18层,高度55.50m,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管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33.45m。 

3#楼:建筑面积11049.78m2,18层,高度55.50m,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管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33.45m。

4#楼、5#楼、6#楼、7#楼:建筑面积11049.78m2,18层,高度55.50m,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18000KN,边柱荷重12000KN;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管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33.45m。 

公建及商业裙楼:建筑面积11049.78m2,地上1~2层,高度4.5~8.7m,地下1层,框架结构,中柱荷重4200 KN,边柱荷重3000KN;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管桩,要求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700KN,要求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B=300KN;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33.45m。

受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

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2.1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为:

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

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

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

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评价和建议。

1.2.2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勘察任务委托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23-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年版)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和建筑物规模等判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拟建物的规模、特征和场区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确定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面积12000 m2为大型地下工程。根据我院资料,初步判定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4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方法的选择

为了达到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根据我院在荆州市区的勘察工作经验,针对拟建场地的岩土条件,设计参数的要求和地区经验,经过对各种测试方法的适用条件比较,本次勘察选用钻探、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实验相配合的方法,以求客观真实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1.4.2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1.4.2.1勘探点布置原则

本次勘察按桩基础勘察:勘探孔沿建筑物周边和建筑物范围布置,一般勘探孔深度达预计桩长以下5米,勘探孔间距不大于24米,勘探线间距不大于24米。

基坑工程勘察:在基坑周边外侧1-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布置勘探孔,勘探孔深度不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勘探孔间距不大于25米。

1.4.2.2. 原位测试及取样的基本要求

静力触探:探头匀速、垂直压入土中,贯入速率1.2±0.3m/min,每一主要土层测试数据不少于3组。

动探(120):针对碎石土采用N120动探,测试数据不少于6组

标准贯入试验:针对砂土采用标贯试验,每一主要土层测试数据不少于6组。取样及室内实验的基本要求

取样及土工试验:钻孔取样每相关主要土层不少于6件。原状样等级达级以上,砂取扰动样。室内试验主要进行土常规+抗剪(直接快剪)+压缩和颗粒分析。

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时,激发点距孔口1.5 m,孔内测点垂向间距一般为1 m,层位变化处增加测点,自下而上逐点测试。

环境水、土取样:对场区上部上层滞水取样2件进行水质分析。对场区下部承压水取样2件进行水质分析。场地上层滞水埋深0.4-0.7米,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根据现场开挖情况看,上部土层较潮湿,则土处于毛细带中,所以未取土样做腐蚀性评价。

封孔回填:当一个钻孔资料收集完毕,进行回填封孔,即采用粗砂及风干粘土球。砂层采用粗砂回填,粘性土层采用粘土球回填。粘土球直径为2.0-3.0厘米,含粘粒在20-40%,塑性指数大于17。

1.4.3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56个钻孔,其中取样钻孔33个;44个静力触探孔(含21个对比孔)。各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坐标以甲方给定的道路边上的已知两点为引测点,各勘探点坐标等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如表1所示(坐标为沙市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岩土及水样试验委托化工矿山第十实验室完成。

部分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表1

外业工作于20##年11月6~26日完成,投入GY-150型工程勘察钻机6台,液压静力触探设备3台,共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和室内工作量如表2所示。

工 作 量 表                              表2          

二、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质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境区东西最大横距约274.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30.2公里,呈带状分布。

2.2场地地质构造

场地区域地质属杨子准地台的江汉盆地西部的江陵凹陷,江陵凹陷走向为北西、北西西,呈开阔复式向斜。本区新构造运动以下降为主,下降中伴有间歇性和掀斜特点。区内断裂不发育,没有发生强震的历史,地壳稳定。

2.3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属长江北岸一级阶地地貌单元,土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类型,表层为填土。场地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势平坦。

2.4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共分为七层,分层情况见表3。

        分层情况表                         表3

各土层的顶板埋深,厚度,空间分布,岩土特征,工程性质详见表4工程地质分层评价表。

         工程地质分层评价表                     表4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经钻探揭露,场区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第①层素填土中,承压水赋存于⑤层细砂及⑥、⑦层圆砾及卵石层中。根据场地地层的岩土性质,将场地内各土层透水性分级划分如下:第①层为弱透水层;第②、③层为相对隔水层; ④层为微、弱透水层; ⑤层为弱-中等透水层,⑥、⑦层为中等透水孔隙承压含水层。

赋存于第①层素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迳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由地表蒸发排泄,雨季水位较高,干旱水位较低。勘察期间测得水位埋深为0.4-0.7米。

赋存于下部细砂层、圆砾层及卵石层中的孔隙承压水,主要接受远源大气降水的侧向迳流补给和长湖、长江水的侧向补给,迳流条件下部优于上部,其排泄方式主要是向相邻含水层迳流渗透排泄,其次是人工抽水排泄。地下水位变化与长江同步,丰水季节高,枯水季节低。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埋深在2.8~4.4m,水位高程在27.90-28.82米之间。图上标注该水位。根据沙市地下水长期监测结果,近三年中,该承压水于本场地所在区域其年水位变幅为1.00~2.00米。

根据《荆州市建筑工程勘察勘察设计技术规定》,粉、细砂渗透系数K可取3~5m/d,卵石层渗透系数K可取13~15m/d。根据近旁距拟建场地800米,湖北华迪工程勘察院的《荆州绿地之窗C、D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2013050)作三次降深的深井泵抽水试验资料,及近旁距拟建场地1000米,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的《荆州沙北新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张沟安置点还迁房(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X-KC2012030)作三次降深的深井泵抽水试验资料,试验结果本场区地下覆砂卵石层的综合渗透系数取K=10.5 m/d,抽水影响半径为200m。

2.6场地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除场地西南角有个小水塘(宽约15米)外,整个场地最大高差约1.0米。场地东面为开阔地带,距长湖350米左右;场地内的南边有信号塔;西面为凤凰村居民点,距居民点房屋20米以上,北面为空旷地带,施工条件较好。

三、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为克服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对试验成果精度的影响,各种原位测试的记录,测量由具有相应技术资格的人员承担,标贯自动落锤,获得的岩土数据较为客观真实。岩土参数的统计按地质分层进行,静力触探按孔统计,异常数据的剔除采用置信区间法即(μ±3б)法则。数据离散性不大。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及桩基指标根据湖北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的各种表格并参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2004等进行查表计算。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求得的承载力特征值较吻合。

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见表5

2. N120锤击数统计见表6

3.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见表7

4. 颗粒分析统计见表8

5.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统计见表9

    6.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综合成果见表10

    7.  桩基端阻力特征值qpk、桩侧土摩阻力特征值qsk见表1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修正值)    表5

N120锤击数统计表(修正值)         表6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表7

颗粒分析统计表                            表8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统计表                  表9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综合成果表           表10

桩  基  指  标  表                      表11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场地土层评价如下:地基上部第①层素填土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变异性大;第②层粉质粘土全场分布,承载力一般,属中压缩性土,厚度不大;第③层粘土全场分布,承载力较高,属中压缩性土;第④层粉土夹粉砂全场分布,承载力一般,属中压缩性土;第⑤层细砂全场分布,承载力一般,属中压缩性土;第⑥层圆砾全场分布,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第⑦层卵石全场分布,承载力高,为较好的桩基础持力层。

场地地层呈层状分布,且厚度变化不大,土层同属一个地貌单元,各土层坡度小于10%,土层较均匀,则地基为均匀性地基。

4.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次勘察查明,场地平坦,场地内无浅层滑坡现象及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场区内无溶洞、古墓等地下洞穴,也未发现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地基土层较简单,场地同为一个地貌单元,则地基稳定,适宜建设本工程。

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3.1抗震设防烈度

区内地震水平不高,强度小、频度低。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属弱震环境。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建筑物设防分类均为丙类建筑。

4.3.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实测的剪切波速(共取7个孔进行剪切波试验),现场波速测试场地土的类型:①素填土:软弱土。②粉质粘土:中软土。③粘土:中软土。④粉土夹粉砂:中软土。⑤细砂:中软土。

现场测试成果k3、k7、k15、k23、k28、k36、k43 孔分析,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分别为Vse=171.7m/s、Vse=172.0m/s、Vse=169.7m/s、Vse=173.2m/s、Vse=170.8m/s、Vse=174.1m/s。

综合上述: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169.7m/s。

该场区等效剪切波速介于213.4m/s-224.2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场地岩土性质,综合判断该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属抗震一般地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属于250m/s≥ Vse>150m/s范围,场地覆盖层厚度为30m,属于3-50米范围,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35s。

4.3.3饱和土液化判别及液化等级

建筑物抗震类别为丙类,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5.7.5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1条,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4.4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4.4.1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本工程地下部分无钢结构,故只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进行评价。

勘探时分别在场地挖坑2个,深1.0米左右,取2组上层滞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勘探时分别在k1、k33孔中深4.2米左右,取2组承压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上层滞水有干湿交替作用,地下水为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属于B型;承压水受长期浸水作用,地下水为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属于A型。根据场地取地下水试样水质分析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各离子的含量及评价结果见表12。

腐蚀介质含量及腐蚀性评价结果表           表12

结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场地上层滞水埋深0.4-0.7米,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堆积时间大于十年,根据现场开挖上部土层较潮湿,则土处于毛细带中,另场地附近无污染源,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可按上层滞水的试验结果评价其具有微腐蚀性。

4.4.2场地地下水、地表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场地地下水评价见基坑评价有关内容。场地的西南角有一个小水塘,基坑开挖时应先予以排干,对工程影响不大。

4.5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5.1基础型式及持力层的选择  

拟建高层建筑物可考虑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型式,以第⑥层圆砾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或采用钻孔灌注桩,选取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基础型式,以第⑦层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拟建的多层公建及商业部分,虽然荷载不大,但处在基坑开挖范围内,也建议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型式。

4.5.1.1PHC管桩

根据设计要求和勘察成果,PHC管桩桩以第⑥层圆砾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按表11提供的设计参数,以k5、k18、k33、k42为计算参照孔,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如表13。桩径选用Φ500mm、桩尖进入圆砾层0.5米,桩顶标高按26.4m(承台底标高)控制。根据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以压桩力或贯入度控制桩长,且以桩身强度控制设计时,当桩端进入低压缩性土层较深时,桩的端阻力特征值表内数据可提高30%~90%,故计算中桩的端阻力特征值取值提高10%进行计算。 

预应力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          表13    

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Ra>170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B>490KN。单桩最终定位由地质资料和压力表的油压值综合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最终以现场静载荷试验为准,基桩抗拔力承载力特征值RB以单桩竖向抗拔试验为准。在基坑范围内的管桩起抗拔作用时,应采用闭口桩尖,且全长灌芯,抗拔钢筋通长设置。

4.5.1.2钻孔灌注桩

根据设计要求和勘察成果,钻孔灌注桩选第⑦层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按表11提供的设计参数,以k5、k18、k33、k42为计算参照孔,分别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如表14。计算中,桩径选用Φ800mm、桩尖进入圆砾层1.5米,桩顶标高按26.4m控制。

  钻孔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         表14

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2300KN。建议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按《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的10.1.4条的规定若采用压浆技术,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提高1.3倍。单桩最终定由地质报告和现场试桩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以现场载荷试验为准,且应对桩基进行沉降计算。

4.5.2沉桩可能性评价及对周围环境影响

4.5.2.1 PHC管桩

当采用预应力管桩时,第①层素填土、第②层粉质粘土、第③层粘土、第④层粉土夹粉砂,均可以穿越,容易成桩。但在穿越第⑤层细砂时,局部细砂较密实,不易穿越,若无法穿越,则需进行引孔,桩端进入第⑥层圆砾层。桩尖最终定位由试桩的测力仪读数的油压值和地质剖面资料综合确定。合理配置桩长,确保沉桩到位。桩基施工时建议合理安排沉桩顺序,必要时设置防挤沟等。采用桩基的场地周边较空旷,桩基施工时不会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

4.5.2.2钻孔灌注桩

当用钻孔灌注桩时,第①层素填土、第②层粉质粘土、第③层粘土、第④层粉土夹粉砂、第⑤层细砂、第⑥层圆砾层,均可以穿越,容易成桩,桩端进入第⑦层卵石层。但在砂层及圆砾层中均易出塌孔现象,应采取护壁措施,孔口段可设护筒,细砂层及圆砾层中宜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成孔。

钻孔灌注桩成孔时,施工噪声较小,但必须采用泥浆循环钻进,需设置泥浆池、沉碴池、循环沟,对工程场地环境有一定污染,尚需安排车辆外运废弃泥浆,配备废弃泥浆填场。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控制好泥浆面,合理安排浆液的排放,废弃的浆渣应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孔底沉渣需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4.5.3地基检验

在基桩施工完毕后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检测试验,宜先进行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检测的数量、受检桩的选择原则等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确定。

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检测试验的时间不得少于28天。对于PHC管桩的休止时间不得少于15天。桩基检测时,若出现异常需进行及时处理。桩基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基槽开挖。若出现偏桩、漏桩等异常情况时,经验槽各方结合地质条件及建筑物的特点提出处理意见,复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基槽开挖后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建筑物应在施工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4.6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6.1基坑周边环境及重要性等级

拟建物周边较空旷,20米范围内无已有建筑,基坑深度范围内以粘性土为主,且粘性土厚度较大,地质情况简单。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为6米左右(自地面起算),电梯井基础部位的基坑开挖深度约为7.5米左右。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12)表4.0.1规定的评价方法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表3.1.3的规定,综合评定该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三级。

4.6.2基坑地下水控制方案及渗流稳定性评价

该场地地下水有两类,即:上层滞水与承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第①层素填土中,地下水埋深较浅,埋深0.4-0.7米,无统一地下水位。水量不大。但基坑开挖时,地下水入渗基坑,易引起边坡土体流土、坍塌、滑移等现象,可采取开挖排水沟及集水井进行明排。承压水赋存于下部细砂层、圆砾层、卵石层中,水量丰富。基坑坑底主要位于第③层粘土层中,该层为相对隔水层,厚度较大。因场地承压水水头埋深范围在27.90-28.82米之间,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27.65米,承台底标高为26.40米,电梯井处底标高为24.8米,低于承压水水头高程;而第③层粘土(隔水层)底面的高程在23.73-18.43之间,其下的第④层粉土夹粉砂为微、弱透水层;第⑤层细砂、第⑥层圆砾、第⑦层卵石为承压含水层。也就是说基坑开挖后,地下室底板底下的隔水层第③层粘土最薄处有3.92米厚;承台底下的第③层粘土最薄处有2.67米厚,电梯井基础处的第③层粘土最薄处只有1.07米厚。由公式验算可知:在地下室底板及承台底处满足公式要求,可以不考虑基坑降水。但在电梯井基础部位的基坑中,承压水的最大承压力为40.2KPa,坑底土的压力20.87 KPa,不满足公式要求,该部位会出现基坑突涌现象,故基坑开挖时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基坑局部降水设计。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1.0-1.5m。

4.6.3基坑开挖及支护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坑壁出露土层主要为第①素填土、第②粉质粘土、第③层粘土。第①层素填土基坑四壁均有分布,其土体结构松散;第②层粉质粘土基坑四壁均有分布,呈可塑状,自稳能力一般;第③层粘土基坑四壁均有分布,硬塑,局部可塑,自稳能力较好。因场地较空旷,基坑可采用放坡开挖。但在场地的西南角有个小水塘,跨越基坑的边缘,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该水塘深1.5米左右,底部有少量塘泥,基坑开挖时应予以清除。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值见表15。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建议值                     表15

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雨水和施工用水的冲刷,出现水的积聚应及时排除,以保证坑壁稳定并及时进行地下车库结构施工。

4.6.4基坑施工方法、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防治措施及监测

基坑开挖应分阶放坡分层均衡开挖、严禁超挖、在基底面以上预留一定厚度土层,采用人工进行清理,以防止土的扰动和承载力降低等原则,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注意基坑开挖降水对附近建筑和环境的影响。

基坑开挖时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开挖,查明原因、采起可靠措施后,方能继续挖土。

基坑开挖时,加强开挖监控和监测,基坑降水过程中,加强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测,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4.7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

基坑最大深度约为8.0米,高程为24.8米,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稳定水位27.90-28.82米。由于承压水与长江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建议永久抗浮设防水位为室外地面,进行抗浮设计验算。

本场地地势平坦且较低,暴雨期间存在积水,拟修建的地下室受上层滞水影响存在抗浮问题,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宜为室外地面,取室外地面设计标高33.05米,进行抗浮设计验算。

五、结论与建议

1.   区域地质上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2.   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面积12000 m2,为大型地下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3.   地下水、土对砼和砼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4.   按6度设防,场地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处于可建筑的一般地段,设计特征周期Tg=0.35s。

5.   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和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拟建物结构特点、荷载情况及工程地质特点,拟建物可考虑采用静压PHC管桩基础型式,以第⑥层圆砾层作为基础持力层,也可考虑采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基础型式,以第⑦层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拟建的多层公建及商业部分,虽然荷载不大,但处在基坑开挖范围内,也建议采用静压PHC管桩基础型式。

6.   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因场地较空旷,土质情况较好,基坑可采用放坡开挖。永久抗浮设防水位为室外地面,进行抗浮设计验算。

7.   基坑开挖时需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明排上层滞水。地下室底板底高程低于承压水水头高程。由于基坑底隔水层厚度较大,一般部位可以不考虑降水,但基坑中局部存在基坑突涌可能性,故基坑开挖时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基坑降水设计。

六、附件

1.  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2.  工程地质剖面图1-1’--- 27-27’

3.  岩土钻孔柱状图

4.  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5.  水质分析成果表

6.  剪切波速试验报告

7.  勘察委托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更多相关推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日期XXXXXXXX本科课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目录1概述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1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214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32场地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探报告技术资料1序言11工程概况我公司受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委托承担了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食堂拟建场地的详细勘察任务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见表1112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本...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1勘察工作概述211工程概况2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2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2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2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4151勘探点布置原则3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3153完成工作量32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xx年9月承担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规范

DK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勘行业标准105520xxDKD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规范Writingcriterionofreportingforcoalgeology20xx1030发布20xx1130实施国家安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述我院受中国共 产 党山东省委员会老干部局的委托对其拟建的山东省老年人活动中心工程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勘察场地位于济南市马鞍山路11号院内南侧马鞍山路北侧经十一路建筑物为1栋地上6层28米地下2层结构形...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原始资料5平面图和剖面图6测试图表7岩土性质指标的统计与选用8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9文字报告10排印和装帧总则101为统一基本技术要求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实例)

目录1勘察工作概述11工程概况3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3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3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151勘探点布置原则4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4153完成工作量4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5421地形地貌及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求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未经审核审定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得提供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2凡审核审定工作统称为审查必须严格按本要求进行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

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详细的勘察成果应包括内容1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其上应附有基坑开挖边线和周边环境概况2沿基坑边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必要时应绘制垂直边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上宜标明基坑开挖底线34室内试验...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000000000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0000000000勘察院0000年00月工程名称00000000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编号000000000勘察阶段详勘法人代表批准人审定人审核人编写人勘察单位00000000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