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4.20

铜陵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11日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庆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和“十五”回顾

刚刚过去的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率先突破”这一总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12亿元,增长17.2%,完成财政收入24.26亿元,增长4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亿元,增长18.2%;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内资25亿元,分别增长15%和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5元,分别增长19.8%和8%;新增就业人数13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4‰以内。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继续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抢抓机遇,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化解煤、电、运等要素制约。坚持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发挥有色、铜化、海螺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推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发展,努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3%、30.2%和31.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推进旅游、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组织实施了民营中小企业促进工程,落实政策,扶优扶强。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5亿元,增长3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

第二,认真实施城乡统筹。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了国家和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省率先对农村排涝电费实行了财政合理补偿等新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共向上级争取各项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市财政投入达3000万元。全面启动了“十项工程”建设。建成了矶河口泵站和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了首期100公里“村村通”工程;实施了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实行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皖星牌大米、和平牌生姜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八

宝”牌茶干等一批农产品进入全国大型超市;劳务经济有新发展,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95人,转移就业5224人。市、县、乡镇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阶段性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防控体系,有效控制了禽流感的发生。

第三,大力实施“861”行动计划。围绕项目前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国电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省的核准和支持;围绕项目开工,努力化解土地等要素制约,着力解决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启动了“村改居”工程和集中安置点建设,实施了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围绕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巩固和发展银企、银政合作,全年共争取国债及其它专项资金1.18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支持。金隆电解铜扩建、铜化60万吨磷复肥、铜峰耐高温薄膜、上峰水泥一期、电厂五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有色铜板带、碳酸二甲酯、铜合金棒,金蟾矿业金矿采选,铜峰晶体频率器件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第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摆上突出位置,制定了发展纲要、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撑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继续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开工建设了滨江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筹划落实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通过积极争取,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有色公司成为全国试点企业。

第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基本完成了有色、铜化等国有大企业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完成了铜都铜业、铜峰电子股权分置改革,公用企业及建筑、商贸等企业改制有所突破。整合重组了城市信用社,并顺利融入徽商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4家,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美邦制衣等一批项目入驻服装产业园,全威低氧铜杆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园成为国家级产业园。口岸通关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外贸易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增长60%。

第六,努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深化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车站新区规划及一批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全面推进骨干交通路网建设,沿江高速、铜汤高速、铜九铁路建设进展顺利,铜宣高速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即将开工,沿江城际铁路、庐铜铁路、长江二桥已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滨江大道、沿新路、铜胥路、坝白路、学士路和隆门路建设全面展开,北京东路、铜港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铜都大道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环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铜文化园建成开放。集中整治了3个社区和笔架山公园。向顺安区域、宝山区域供水和三水厂扩建项目基本建成,天然气进铜工程完成了市内的主要施工任务。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扎实开展了“五城联创”活动。

第七,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扩大了小额贷款担保规模,加大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4250人,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960人,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继续扩大了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覆盖面,落实了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启动了生育保险。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启动了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实施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启动了“两免一补”工作。残疾人及妇女儿童的权益得到保障。

第八,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了中国科技大学—铜陵科技创业园,全年有13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开展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化发展不断推进,率先在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制定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职教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改革了政府支持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机制,市紧急救援中心、传染病院、人民医院新病房楼等项目建成,各类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首届市文化艺术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国冬泳锦标赛和第五届市残疾人运动会。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快了基层计生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夯实了计划生育基础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区建设继续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的待遇进一步提高。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并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继续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了公开评价,加大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力度,完成了金昌冶炼厂主工艺改造等污染治理工程,环境质量总体趋于稳定,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超过300天。国防动员工作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单位。广播电视、审计、统计、物价、地震、人防、气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第九,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制发了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汲取安全事故教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矿山集中整治和安全隐患的限期治理等工作,各类安全事故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扎实开展平安铜陵创建工作,充实了基层一线警力,初步建立了打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信访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带案下访、开门接访,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大量具体问题,并妥善化解和处理了各类群体性事件和矛盾,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过去的一年,为我市“十五”计划的完成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首“十五”,发展的历程很不平凡。我们积极适应加入WTO和宏观政策变化的新形势,主动抢抓发展机遇,有效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瓶颈制约,成功战胜“非典”等突发性事件的冲击,全面超额完成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跨过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艰难时期,使铜陵经济社会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十五”期间,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3%,20xx年的总量分别是20xx年的2.3倍和3倍。工业企业总资产由165亿元增加到3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57家,利润总额由0.85亿元提高到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9%。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2.9亿元和165.9亿元,分别是20xx年末的2.8倍和1.8倍。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显著增强。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是“九五”的2 倍,建成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五年共有344家企业实施了“两个置换、两个退出”改革,中小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全面完成,铜峰电子、三佳科技、精达股份、六国化工成功上市,铜都铜业完成了再融资。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销售收入、上交税金年均增长均在30%以上。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3亿美元,利用内资61亿元。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是

“九五”的2.5倍,经济外向度达54.7%。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城乡面貌明显改变。调整编修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7平方公里。新建、改建城市道路76.4公里,建成了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城市形象明显提升。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新改建路面361公里,新增通车里程153公里,交通枢纽地位初步显现。实施了长江干堤加固、泵站改造、病险水库改造等工程,防洪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社区建设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先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4.5亿元,是“九五”的2.1倍。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市等荣誉称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2 %和

6.4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比20xx年末增加1.5倍。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3.8平方米和32.6平方米,分别比20xx年增加4.3平方米和3.7平方米。五年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面推开,参保面稳步扩大,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廉租房制度、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城乡大病医疗以及贫困学生救助制度。五年累计发放各类低保救助资金9697.3万元。在全省率先免征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推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大幅度精减了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开展了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进了“两情”,改进了“两风”。建立了市、县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开展了区划调整和乡村合并工作。依法治市、反腐倡廉和纠风治乱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过去的五年,是铜陵人民团结拼搏、奋力开拓的五年,是铜陵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它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汗水、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市民,向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体劳动者,向驻铜解放军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铜陵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不够强劲;社会事业改革相对滞后,制约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仍然存在;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强,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就业再就业的压力持续增大,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行政效能仍有待提高,少数机关干部存在思想僵化、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现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要加快发展,必须把握大局,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动权;必须勇于创新,把上级精神和铜陵实际结合起来,以工业为主导,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崛起之路;必须抢抓机遇,着眼长远,不断夯实支撑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敢于攻坚,以更大的气魄直面发展中的问题,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化解前进中的矛盾,以更宽广的视野推动全方位开放;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谋利,创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必须求真务实,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和预见性,力求各项工作年年有创新、事事都落实。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扎实工作,铜陵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探索和奋斗,我们走过了“九五”负重爬坡阶段,开拓了“十五” 发展的新局面,初步摸索出符合铜陵实际的发展之路。迈入“十一五”,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基础更加厚实,发展的机遇更加难得,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在中部崛起的进程中,我们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快更好。根据《中共铜陵市委关于制定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组织制定了《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提请本次大会审议。这里概要地作些说明。

关于“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实施东向发展、结构升级、统筹发展、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率先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18%左右。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铜陵要成为沿江工业名城、区域交通枢纽和生态山水铜都。在安徽奋力崛起的实践中,铜陵要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融入长三角的先行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

关于“十一五”时期全局性的重大战略任务。对此,《纲要》已作了详细规划,概括起来就是,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主线,全面加快城市转型,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主要任务是:

第一,努力推进经济转向优化。《纲要》提出,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优化工业布局,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拉长主导产业链条;积极培育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等接续产业;推动铜加工、电子、纺织等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建材、能源等传统产业;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新的空间,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纲

要》提出的实施工业“531”工程、循环工业“321”工程,构筑“三三三”工业体系等,都是对这些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在毫不动摇地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增强城市服务和辐射功能。推进经济转向优化发展,必须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必须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最大程度集聚要素资源的大开放格局。

第二,努力推进社会转向和谐。《纲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着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安排,概括起来就是 “安居乐业,城乡统筹;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难有所助”,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主要目标有: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职工工资年均增长不低于10%,同时适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率均达95%以上。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皖中南职业教育基地,两年内对城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全部实行“两免一补”,五年内在农村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合理配置和优化农村卫生资源,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全市,并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全面改扩建农村敬老院,达到全省一流、全国示范的标准;逐步扩大大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城市廉租房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全面消除危房。

《纲要》还就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系列明确目标,主要有:全面实施乡村规划和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县乡公路通行标准,实现油(水泥)路到行政村,砂石公路到自然村,客运班线到中心村;解决全市1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提高洲圩区防洪保安标准;高标准改造基本农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制度;大力培育新型农民,5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

第三,努力推进环境转向友好。《纲要》在有关章节对此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划,归纳起来:一是建设现代铜陵。按照“一城三区、一主两副”的组团式城市布局,进一步拓展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形成“四纵三横”城区主干路网,基本建成车站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园区等新城区,加快副城区、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步伐,到20xx年主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初步形成现代化城市格局。同时,强力构建区域交通枢纽,形成以高速公路、干线铁路、现代港口为骨架,以“六纵六横”公路、环线铁路、内河航运为依托,村村通油路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二是建设生态铜陵。设立生态保护区,分期治理重点污染区域,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托“拥山、含湖、临江”的自然风貌,塑造“显山露水”的城市特色景观;坚持开发、建设和保护并举,打造精品旅游景点,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打造平安铜陵。全面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和社会矛盾调处长效机制,确保一方平安。四是营造文化铜陵。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弘扬铜文化,

建成铜陵博物馆;加强城乡社区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兴建体育公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五城联创”目标。

第四,努力推进政府转向服务。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初步建立起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基本框架。同时,以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为依托,加快构筑促进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主要是:加快各类经济园区建设,搭建招商引资的优良平台;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和机制,构建快捷高效的服务体系;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有效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逐步构建“数字铜陵”基本框架;以诚信政府建设为先导,加快建设“信用铜陵”。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只要我们动员全社会力量、凝聚各方面智慧,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中的艰难险阻,更加务实地做好我们自身的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把科学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

三、20xx年主要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市五十周年。根据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今年市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积极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坚持东向发展,扎实推进“861”行动计划,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自主创新,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铜陵跨越发展、率先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 %;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300天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8 %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以内。主要工作是:

(一)继续保持经济强劲发展的势头

进一步发挥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扩张铜加工、精细化工、建材、能源等优势产业、产品规模。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做优做强主导产业。以环保设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为突破口,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努力化解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大企业进一步做大、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年力争规模内工业增加值达到108亿元,增长20%以上;销售收入达到410亿元,增长15%以上;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上年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并组织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启动横港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予以积极扶持,加快凤凰山、天井湖和大通景区建设,加快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争创优秀旅游城市。积极发展现代商业,加强城市商业示范社区建设,吸引更多的知名商家落户我市。大力支持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业持续发展,积极引导中介服务业有序发展。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为重点,优化商品房结构,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园区经济。继续加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中心区环境建设,引导铜加工、电子、纺织等产业向园区集中,提升园区功能,促进产业集聚。按照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国家新批的3个工业园区。切实把项目投资作为各类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优化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服务环境,积极引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就业容量大的项目,努力实现引资额和引资质量的双突破,使园区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

发展壮大县区经济。以工业化为主导,积极引导县区工业与市区工业的融合,形成配套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加快推进两个副城区建设,带动产业和要素的集聚,促进沿海产业向县区转移、农民务工向城镇集中。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民营经济为主体、第三产业为重点,促进城区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在地统计的办法,进一步树立县区形象。

狠抓项目投资工作。继续强力实施“861”行动计划,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加强研究和谋划,再提出一批战略性、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并做好对上衔接工作,全力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强化协调,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难题,争取国电铜陵电厂一期、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金隆35万吨电解铜扩建、铜都陶瓷过滤机二期、有色采掘无轨化装备二期、华源亚麻纺等项目早日开工;加快全威低氧铜杆、铜都铜合金棒、焦化干息焦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有色铜板带、金蟾矿业金矿采选、铜峰电容器用聚脂膜、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铜陵大市场等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发展城郊型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强白姜、丹皮等六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沿江、沿路及山丘、洲圩特色农业产业带。鼓励规模养殖,进一步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能人经济”。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促进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继续实施科技、农网入户工程,推广良种良法和适用农业技术,抓好农业科技、生态等园区建设。

继续推进“十项工程”建设。完成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做好外护万亩圩口加固工程前期调研和落实工作。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建成通村水泥路200公里以上,尽快改善县乡道路通车状况。按照城市居住标准,加快规划建设近郊区居民安置点,基本完成金桥工业园、循环经济试验园、车站新区及重大项目所在地的“村改居”工作,促进农民向社区集中。认真落实征地拆迁补偿以及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切实保

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继续推进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工程,新增受益人口

1.7万人。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面。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4500人次以上,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打造特色劳务品牌,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

开展“乡村规划整治、建设美好家园”行动。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合理调整布局、引导相对集中”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组织力量开展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前基本完成规划编制任务。以“四清”、“四改”、“两拆”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工作,首批选择20个左右的村进行试点,年底力争大多数村基本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的标准。鼓励和引导农民按照规划建好新居。把建设美好家园行动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十项工程”结合起来,与服务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集中使用财力,做到协同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积极稳妥地依法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抓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支农富民政策,探索建立后山区农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紧制定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方案,高标准编制和落实循环经济建设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快滨江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建设,年内初具规模,争取成为国家级示范园区。尽快启动横港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积极支持有色公司开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扶持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示范项目认定和培育工作,组织技术攻关,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启动城山循环经济生态农业试验园建设;引导发展循环型服务业,推进全市循环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采取鼓励措施,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指标。以磷石膏、硫酸渣、粉煤灰三大工业固体废弃物为重点,推进低品位矿、残留矿和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盘活土地存量,加大土地收储力度,拓宽建设用地来源;依法规范土地市场,做好土地复垦工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企业、社区和学校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风尚。

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按期完成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加快铜钢公司、焦化厂的环保改造,实施市区煤改气工程。强化城市污染治理,继续落实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评价制度,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准入门槛,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跟踪监控,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坚决防止重特大污染事故发生。扎实推进城市保洁工程。高度重视并

切实抓好农村地区的水体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和秸杆气化。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划定生态保护区,做好关闭矿山生态恢复工作。

(四)着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各类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全年开发新产品120个以上。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一批对全市产业升级有带动作用的共性关键技术,着力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搭建区域创新平台,启动科技创业园二期工程,力争入驻率达95%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市场建设,全年申请专利50项以上,争取中国古铜都商标注册成功。加强科普工作,形成全社会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

努力开拓教育发展新局面。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高水平发展义务教育。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启动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搭建教育互通平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高度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全面完成铜陵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开工建设职教园区,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打造职教品牌。

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完善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树立新的人才使用观,完善聘用、兼职、技术入股等柔性用人政策,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健全人才信息咨询和市场服务体系,为高素质人才来铜开展服务、创办实业开辟便捷途径。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重视抓好现有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紧贴铜陵发展实际,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五)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同长三角地区的交流。抓住长三角城市群总体规划范围扩大的机遇,同步规划,协同建设,整体融合,推动我市与长三角城市全面对接,努力做到体制机制并轨,交通东连,产品东送,资金东引,产业东承,尽快形成双向融入、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格局。

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密切关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资本外溢和产业转移趋势,实行重点区域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大企业,积极引入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拓展招商领域,完善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政策,推动市政公用事业引资合作,促进农业招商引资。继续采取园区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精心组织好第九届青铜文化博览会和中国国际(香港)徽商大会,切实提高招商效果。全年确保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利用内资30亿元。努力适应对外贸易的新变化,积极争取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继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战略资源。全年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

(六)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发掘创业资源,激发创业热情,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支持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努力造就千军万马创业、千方百计创业、千辛万苦创业的生动局面。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为契机,继续组织实施民营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和扶优扶强活动,开展评选民营企业50强、纳税企业50强活动。加快以信息咨询、资信评价、信用担保、技术扶持和人才培育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巩固和扩大中小企业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民营经济大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鼓励和支持有色、铜化等大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积极稳妥地推动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继续推进建筑、交通、商贸流通和公用企业的改革,力争一些领域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业绩考核。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促进中小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完成农村信用合作社组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家开行在我市扩大开发性金融业务,支持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创新银企、银政合作方式,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七)全面加快城市建设

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继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组织编制车站新区、西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大铜官山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城市近期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体现山水景观和文化特色。树立规划权威,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城管综合执法效能。继续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创造优美洁净、井然有序的城市环境。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以新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城区道路交通,建成学士路、景观大道、环城北路、隆门路,创造条件开工建设长江二路。围绕整治城市入口景观,启动铜都大道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建成植物园二期、铜陵大市场绿地和公交总场站、东郊货运停车场;围绕环湖建设,实施玉带河二期及名人长廊工程,建设天井湖西、南大门广场,改建城东路,推进翠湖环境建设,完成天井湖防护绿带及部分景观建设;围绕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抓好新民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泵站建设,加快西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城市生活医疗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加快城乡电网扩容建设,力争上半年市区居民用上天然气;围绕提高老城区品位,推进中心街区亮化工程,完成步行街和3个社区的整治工程。

全力构筑多层次交通网络。争取沿江高速芜湖至铜陵段年内通车、铜汤高速基本建成,完成沿江高速连接线基础工程,加快建设铜宣高速,开工建设沿新路二期及立交桥、顺牌路等,确保坝白路、铜胥路等建成通车。力争铜九铁路铜陵段竣工,配套建设市内铁路专用线及物流园区,开工建设新站客运中心。加快沿江城际铁路、庐铜铁路、长江二桥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抓住国家投资疏浚长江航道的机遇,推动港口岸线资源的开发,力争开工建设集装箱码头及一批专用码头。启动顺安河二期综合整治工程,使其两岸地区成为我市进一步发展的新平台。

(八)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再就业园区建设,培育社区服务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助、公益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方式实现再就业。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500人,其中“4050”人员1000人。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非公有经济、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养老金提标、失业保险提标等政策兑现,推进和落实生育保险。继续实施对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做好分类施保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低保标准;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完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好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九)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诚信教育,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力争我市进入首批安徽省文明城市行列,为实现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继续开展“五城联创”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好建市五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兴我铜都的热情。

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办事业的路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建成过渡性博物馆,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加快社区卫生布点工作,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基层计生服务站建设;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十一届省运会。深化城市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继续保持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平在全省的先进位次。重视做好老龄工作,依法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抓好地方志、外事、侨务、接待、档案、气象、民族宗教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运行体制,适当调整社区规模。提高政府补贴社区工作经费的标准,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增长机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增强社区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开展活动、提供社区服务的功能。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大力推行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工作,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强化职业安全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坚定不移地推进小采石场的关闭整合,扎实做好交通、环境、建筑、消防、学校和娱乐场所等安全工作,加强地震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责任追究和处罚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规范财政供给人员的津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平安铜陵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加大《信访条例》宣传落实力度,继续开展领导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工作,依法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十)切实加强政府效能建设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恪尽职守,忠实履责。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强化决策责任,规范决策程序,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全局性研究,不断提升战略决策水平。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分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优化政务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培训,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责任制等各项制度,扩大政务公开;加强作风建设,巩固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少数干部中存在的本位主义、推诿扯皮、中梗阻塞等现象,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强化执行能力,确保政令畅通。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落实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据章程独立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实现铜陵跨越发展、率先崛起,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任务,早日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19xx年国内工作回顾19xx年全国...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20xx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2月15日在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19xx年工作回顾19...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县第十五届四次会议文件一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3月12日在富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长邹登权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查一迎难而上奋发有为20xx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20...

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内容附图。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删减精华整理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删减精华整理李克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发展既...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内容附图。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满分答卷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满分答卷,内容附图。

20xx湖北公务员申论备考: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新型城镇化

20xx年湖北省公务员申论备考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新型城镇化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20xx湖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点击这里可以gtgtgt在...

20xx年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2月6日在陇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陈青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

解读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改革重点

解读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16个改革重点全文20xx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

20xx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1李克强总理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稳的主要标志是进的总体特征是A经济增速稳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B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发展的协调...

20xx年湖北省考时政热点: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问题

20xx年湖北省考时政热点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问题时事评论背景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词语的注释时事评论观点1双引擎双引擎主要是指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