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建议

时间:2024.5.14

##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长期薄弱的问题,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农村群众的文化利益,建设先进文化,抵制腐朽的文化,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生态、诚信、和谐##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是我们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近一段时间,我们先后到全区各个乡镇就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近年来我区农村文化新变化

随着改革逐步深入,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了较快上升势头,农村文化建设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农村文化管理体制的改变,增强了乡镇文化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在推进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的同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市场化运行”的思路,对文化站进行改革,过去那种依靠政府大包大揽办文化的体制和路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文化站由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转制为自收自支的企业单位,促使了文化干部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广阔的市场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全区文化服务中心在挖掘农村文化市场潜力,开展文化服务创造经济收入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石花镇文化中心不仅建起了网吧,娱乐茶座,还

组建了宝石花艺术团,依托这些新的载体开展文化服务,每年创收近10万元。冷集镇、赵湾乡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服务农民文化生活需求,开展了音像制作、电影放映、照像摄影等有偿服务,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而且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费用。

2、农民阶层结构快速分化,促使农村文化需求呈现了多样化、娱乐化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已明显分化为种植业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乡镇企业工人、外出打工农民等若干阶层。不同的阶层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他们在文化需求上呈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从阶层结构上看,外出务工的农民、乡镇企业工人等,对相关的工业制造、建筑技术、经营知识、法律知识比较渴求。在家务农的农民则对相关的种植、养殖知识比较喜爱。从年龄上看,年轻的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比较关注,上了年纪的农民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所偏爱。同时,农村文化消费也呈现了娱乐化、日常生活化的特点。城关、石花、盛康农民自发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健美舞队,在业余时间自娱自乐。年轻农民在业余时间上上网、读读书、唱唱歌已成为时尚。

3、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村文化主体多元化发展格局已初步显现。现在,公办文化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在

农村,除占主导地位的区、乡文化机构外,市场经济催生了一大批顺应市场,机制灵活,筹资方式多样,在广大农村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民办文化主体。从我区情况看,主要有业余剧团、民间乐队、书刊音像制品经营、文艺技能培训、书画装裱、电影放映队、网吧经营等十余种表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区有宝石花艺术团、金太阳艺术团、后畈女子威风乐鼓队等民间剧团10余个,电影放映队、民间乐队、音像制品经营户等各类文化经营户571家,从业人员达2838人。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对口援建等方式,在全区已发展文化中心户110余家。通过以文促商、以商补文的运作形式,展示了其发展潜能的广阔前景。民办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为提高全区农民文化生活的质量提供了基本条件。

4、农民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一个地方的民间文化,是当地精神面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不少的农民已充分认识到挖掘和保护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性。从我区情况看,挖掘保护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关、石花、五山、紫金等地民间文艺团体对皮影戏、什样锦、打火炮、山锣鼓、山歌民歌等具有##特色民间文化进行了开发和保护,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注入了时代气息。

二、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区农村文化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体制、经费、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第一、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较好的。这些村镇一般经济基础比较好,文化阵地建设较好,文化干部素质比较高,大多数农民文化需求比较旺盛,文化娱乐活动比较经常。二类是一般的。业务人员不齐,经费投入少,有阵地但很少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三类是较差的。这些村镇的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机构名存实亡,文化活动经费奇缺,常年不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第二,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文化事业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且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1%。但这一要求在不少的地方没有得到落实。全区十个文化服务中心,只有一两个乡镇拔入经费相对充足以外,其它乡镇只拨了少量经费。有一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有干部职工7人,而全年财政拨款只有10000多元经费。个别乡镇财政对文化服务中心实行“断奶”,公益文化事业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农民文化生活仍然比较单调。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民文化生活质量仍

然不高。主要表现:(1)文化生活消费偏低。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半以上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有些家庭除子女教育以外,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2)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所仍以看电视为主要形式。(3)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打牌,一些地方腐朽落后的思想逐渐在群众中生根,道德危机日益显现。

第四,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一是从事文化工作人员数量明显偏少。全区10文化中心配备了专职文化干部64人(除9人退休外)。但实际从事文化工作的只有15人,占总数23%。这些人员要担当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责任,又要搞好本地区的文化市场管理,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偏低。有的乡镇领导把文化馆(站)当做照顾干部或分流干部的场所。盲目的把不适合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或干部家属安排在文化部门,影响了文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业务骨干流失严重。有的乡镇对文化干部实行“断奶”,文化管理和专业人员纷纷跳槽,农村文化队伍专业骨干力量大量流失,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呈下降态势。

第五,“不良文化”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在调查中发现,垃圾文化向农村渗透现象日益突出,一些乡村黄、赌、毒等有所抬头,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不时出现。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基层干部思想上认识的偏差,导致了政府在文化建设上出现缺位。一是有不少的基层干部对什么是“发展”理解不透彻,把“发展”片面理解为“发展经济”,忽视文化等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思想上对文化工作不重视,在行动上对文化工作不支持。二是对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已不是经济发展的配角,而是直接参与到经济运行之中,并成为了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此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他们之中不少的人认为,文化属上层建筑范畴,投入大,产出小,抓文化不像办工厂、上项目那样立竿见影,做大的投入不合算。有的认为文化对经济促进作用不大,是“软指标”,抓不抓无所谓。三是片面夸大了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近几年,部分文化单位开展了一系列“补文创收”活动,收到一定的效果。有的已成为了文化部门收入主要来源。于是,有些基层领导便一片概全,他们片面认为,文化可以形成产业,通过市场经营的方法获得利润,滚动发展,忽视了文化产业化经营需用政策支持和政府扶持这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2、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影响了适合农民口味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现阶段,文化产品十分丰富是不真的事实,但

农村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相对缺乏也客观存在。一方面,现在电影、戏剧收入就要靠票房收入,图书收入靠热销。大多数的文化产品生产者都在追求单位消费率和更多的消费群体上动脑筋、下力气,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适合大众口味的言情、武打等作品比比皆是,反映农村、农民生活和农民关注问题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另一方面,现在的文化产品评奖办法和评奖机制,对生产通俗易懂、适销对路、贴近农民情感、合乎农民口味文化产品,缺乏扶持和激励作用。调查发现,不少的农民对“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的作品的评价是“离我们太远”。有的农民们反映,现在的科技书籍针对性不强,法律书不够通俗,看起来很吃力。

3、文化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文化部门职能正常发挥。经费投入不足,给农村文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一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载体和手段。阵地破旧,设备落后是乡镇文化机构的通病。以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藏书为例,有的是陈旧的杂志;有的是政教类书籍;有的是学生课本与复习资料;有的藏书中武侠、言情小说多,而名著很少,农业科技书籍也不多,对读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戏剧演出、民间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在农村已是很少见了,部分偏远的乡村出现可文化“沙漠化”现象。二是偏低的经济待遇,影响了文化工作者从事文化管理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我们

调查情况看,大多数乡镇文化干部月平均收入都在500-600元左右,处于同一地区干部职工收入的下游水平。他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展有偿服务,提高自己收入上面。对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不热心。同时,也存在着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为不良文化留下了生存的空间。三是文化干部很少接受培训,知识老化、观念不新,对农村文化生活状况缺乏研究,对农民的文化需求看不准、摸不透。具体表现在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呆板、创新不够、参与性不强,对群众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等方面。尤其是那些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为农村群众喜闻乐见,我们没有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引导好。

四是农民文化需求不旺,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快速的发展。一方面,农村文化消费大多数集中在红白喜事和传统节目期间,平时的文化消费很少,文化消费的形式往往是请几支乐队,放几场电影招待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刚迈向小康的农民对物质的需求还远远高于对文化的需求,他们学习技术、法律是为了外出务工或者发展某种产业迫切需要,往往是学会则已,在系统、深入学习上做得不够,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更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迫切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从总的情况看,农村文化消费随机性还很强,虽然呈现上升的势头,但仍然不旺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促进农村文化健康发展对策思考

建设生态、诚信、和谐社会,文化必须先行。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应从六个方面努力:

1、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没有真正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能有效地克服和纠正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短期行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切实纠正那种认为只要把农村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农村文化建设也就自然而然会得到加强的“自然论”;先搞农村经济建设,以后再腾出时间来抓农村文化建设的“先后论”;以牺牲农村文化资源为代价,以换取经济片面增长的“代价论”;认为农村文化建设难度大,出力不讨好的“无用论”。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2、完善经费投入体系。一方面对现有文化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好;另一方面,要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文化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具体做好四个方面工作:(1)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保证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影响较大、由政府牵头组织的大型社会活动的基本经费。(2)对贫困山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应给予扶持和倾斜。(3)采取政府扶持和鼓励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扶持和资助有代表性、有

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活动。(4)切实做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

3、建好文化工作队伍。农村文化要得到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建设一个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首先要稳定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的文化干部,保正他们享受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应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资奖励。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尤其是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乡村文化能人,通过能人带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第三,要加强业务培训。对区乡文化业务骨干,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外出参观,脱产进修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

4、狠抓城乡互动联动。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城区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仅仅靠政府组织而不考虑市场规律的文化下乡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变“文化下乡”为“文化驻乡”。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从文化产品的提供者,转化为市场竞争的裁判员,使“三下乡”成为反映农民呼声,满足农民需求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要指导和帮助农民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专业演出和农民的自娱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5、培育新型文化主体。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宣传文化活动人员难组织、资金难筹措、活动难开展“三难”现象将更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坚持“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形成“活动共办、人才互补、资源互用、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模式。要大力扶持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在政策引导、物资扶持等方面的援助,使他们逐步壮大起来。要利用股份、合资等形式,培育一批有带动力、有辐射力的民办文化企业,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开发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活跃文化生活。

6、强化行业自律意识。从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情况看,民办文化将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经营上随意性强,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他们在繁荣农村文化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依法依规加强管理,引导业主自觉树立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成立行业协会,并依照政策和法律制定行业规章,充分利用行业自律,引导民办文化健康发展。


第二篇:农村休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休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报告

——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黄金镇官寨村为例

指导老师:王雪峰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3班 强波 黄元红

[内容摘要]:休闲文化是人们消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追求休息享受和发展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一种文化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近几年,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休闲文化升值也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中值得重视的趋势。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发展的飞速变化,使得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极为强劲。面对即将到来的休闲时代,对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和形象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具有全球意义的大众化休闲时代正在到来。因此,积极地引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农村休闲,已成为中国社会现实急迫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可以这么说,重视农村的休闲文化,就是重视中国的未来发展问题。

[关键词]:农村文化、休闲文化

一、 引言

休闲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领域。人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价值观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但是面对休闲,这样一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空间,又特别是在农村,如何充分认识它潜在的文化含量和教育含量,依然存在着不少差距;

一、据专家的研究预测,到20xx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发展的飞速变化,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趋势也超乎人的想象。面对即将到来的休闲时代,对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和形象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具有全球意义的大众化休闲时代正在到来。因此,积极地引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农村休闲,已成为中国社会现实急

迫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可以这么说,重视农村的休闲文化,就是重视中国的未来发展问题。

“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思路,给予涉农文化产业一定程度的重视,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因地制宜促进涉农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差距,城乡协同发展,这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和20xx年”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提出的要求。对农村休闲文化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20xx年11月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5年过去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任务究竟完成得如何,我们需要在实际调查中找答案。

三、从川东北地区农村休闲文化调查入手,因为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能够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能够深入农村,真实的反映这一课题,同时考虑到本地区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还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我们希望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努力,提交我们的调

查报告,研究应对策略。

四、我们两人调研小组于20xx年暑假到宣汉县黄金镇官寨村,对该村文化和农民休闲娱乐现状及观念进行调查,调研表明:物质生活的改善促进着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休闲文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不可否认,该村文化发展滞后,小农意识还大量存在, 传统思想、迷信色彩还很浓厚,观念落后,以田为生,不敢大胆创业,这些都严重地束缚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农村休闲文化结构简单,形式单一,消费水平低。农村休闲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状况,唤醒农民

休闲文化意识,改变农民休闲文化观念,使得这次调查研究的现实意义及从长远考虑来讲都有很必要。

二、调查概况

此次调研课题是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xx年”大学生创新论坛”课题之一,我们两人调研小组于20xx年暑假到达州

市宣汉县黄金镇官寨村开展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

课题内容包括:

(1)调研地(黄金镇官寨村)农村文化发展、农民休闲意识基本概况

为加快达州市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达州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根据自主的职能特点,积极地向省和国家汇报,衔接工作,通过努力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540万元,投入该市89个基层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该批项目的建设,对该市基层文化事业的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xx年宣汉县”三下乡”活动 在峰城镇启动,徐代琼指出: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带着真感情,为民真服务,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

富活动内涵,拓展活动领域,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农村,积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官寨村在20xx年由先前的官寨村与青石村合并而成,与风林乡,老君乡,黄金村,沙场村相邻,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人。作为达州市宣汉县的一个自然村,其休闲文化一方面 受相关政策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与邻近村镇休闲文化相互影响。

(2)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个别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以随机抽取官寨村40家庭户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其中农民35份,村干部5份),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达到92.5%。本次调查方法以采用以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为主,以农民休闲娱乐方式为核心,针对农民的休闲娱乐形式、内容、供给渠道等方面进行描述。访

谈对象主要是村干部、农民、农村教师和该村民间艺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休闲文化现状

(1)在休闲形式方面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调查问卷“你平时主要的休闲活动”的一项,我们给出了包括“看电视”、“打牌或打麻将”、“ 读书看报”、“运动”、“闲聊”、“参加文艺团排练”等若干选项,在给出的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这些选项中,大约51%的人将看电视节目作为休闲的第一选择,看电视是当地农民业余时间休闲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其次较多的还有打牌或麻将(36%)邻里串门、聊天(11%),我们又将三个选项中都涉及同一休闲活动的统计了一下,其中选择看电视节目占85%,打牌或打麻将占77%,邻里串门、聊天占32%,

像读书看报、运动、参加文艺团排练等所占比例较少。

(2)在休闲时间方面:

我们对当地人休闲时间的安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9%的人表示“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没有固定时间”另外有11%

的人选择了只在节日进行消遣。

在休闲上每天花费的时间方面;只花2小时以内的人有19% ;2—3小时的占27% ; 3—4小时的占40% ;4小时以上的占

14% 。可见大多数人花的时间都集中在2—4小时这段。

(3)在休闲花费上

农民月休闲支出在100元以内的占53% ;101—200元的占38% ;201—300的占6% ;400元以上的只占了3% 。

(4)休闲与收入方面

收入较高的农民休闲支出意愿较收入较低的农民休闲支出意愿高。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意愿的高低表明了农民对文化

娱乐的消费意愿根本上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5)在休闲涉及到的交通工具上

摩托车(94%)、小车(3%)、货车(2%)、其他(1%),这个结果与该村公路狭窄,平均每一个家庭几乎都有一辆摩托车有

直接关联。

(6)休闲与节日上

在当地,春节和其他地区一样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该村农民休闲时间最长最集中的时间,亲人团聚、邻里串门较多,但是近几年来,节日气氛有淡化的趋势。各类迎新晚会,贺岁片受关注度不高,当地近两年大多数农民都不会看央视的迎新晚会。清明节祭祖,中秋节吃月饼是当地的传统。重阳节该村老龄协会几年才会举办一次。而像元宵节(当地习惯称“过大年”)、七夕节基本无节日气

氛。

(7) 从休闲文化需求的内容上

该村农民选择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电视连续剧和一些娱乐类节目,如41%的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男生女生向前冲》,其次依次是新闻(22%)、法律类(18%)、科技类(12%)、体育类节目(6%)。观看新闻节目成为多数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根据调查数据,有90%(36人)的被访者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国家政策。在他们所选择的电视台中,又以中央台和省台居多(分

别占62%和28%)。

调查发现,近年来,老年人对电视很着迷,他们休闲时间较多,主要关心的是新闻,许多老年人对中央和地方的领导人的姓名、职务比该村的中青年人要了解得多,还有就是关注历史剧、革命战争片,中年人看电视时间较少一些,偶尔会看新闻、纪录片作为谈资,而小孩看的动画片是被大人反对的。大人们一致认为动画片的人物不是现实存在的,剧情又很简单,忽略了从小孩的角度考虑问题。看连续剧的连续性不强也是看电视的一大特色。农村妇女在看电视时爱谈论场景布置,谈镜头里房子漂亮、车多、某男演员扮女生很像等等,我们认为村民们看电视的心态纯粹只是消遣,是在用他们的理解来欣赏电视里的看点。最后,带有乡土气息的方言类节目普片受欢

迎,有些村民到镇上专门买了光碟,叫上周围邻居,高兴地像看大戏。

民间文艺团的身影经常出没于村里各种喜忧事场合,既有本村的舞狮队,也有邻村邻镇的文艺团,范围涉及南平乡、凤林乡、峰城镇、普光镇、土主镇,甚至有达县的文艺团。他们随行10人上下,带着音响、地毯、舞台服装、幕布等简易舞台装备,出场费在500—1500元之间,节目包括唱歌、跳舞、小品等形式,主持人同时也是表演者。20xx年制定的《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基层文化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年下发的文化部等四部委《关于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文化生活还相对贫乏的问题,民间文艺团的兴起是喜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休闲文化,增加了一部分艺人的收入,提供了另外的一个就业渠道。但是随

着普及程度的提高,文艺创新的滞后,低俗文化的抬头,其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境。

在对“ 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中,67%的人选择了“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报”像《农家科技》、由宣汉县相关部门主办的《科

技日报》。

(二)、农村休闲文化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休闲文化发展也出现了

新特点,但同时呈现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

(1)农民的休闲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在官寨村调查期间,我们感受到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科学的休闲文化,尚未富起来的农民也需要科学的休闲文化”这个渴望,随着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而休闲文化却表现出 “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的现状。从调查数据可以表明,85%的被访者休闲生活是看电视节目,77%选择打牌打麻将, 32%的选择闲聊,这可以从侧面说明目前当地农民的休闲

生活: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方式。

(2)农民休闲文化消费层面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在这次调查中,很少有农民选择阅读书籍报刊,仅有的4位(其中一名是村干部)在购买或订阅书籍报刊费用支出方面,大概每月在15元之内。而电视上的像达州电视台的《科技苑》、陕西农林卫视这些贴近农民科技需求的节目和频道鲜有人关注。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缺乏主动性。农民受文化教育偏低,缺乏科学的休闲文化消费这个概念。

(3)农民休闲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了休闲意识,才谈得上休闲的方式及其相关问题。在《国外休闲理论研究及著作评述》一书中说到:休闲,是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经济现象。目前农村的休闲文化总体上还处于起初成长阶段,农民的休闲文化意识还比较浅显,普及率也不太高,农民观念

中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体现在节庆的庆祝和日常的自娱自乐方面。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其原因是:

第一,住户分散不均、交通不便。受客观条件制约,村级内部及与外部联系不方便。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了解新文化意识的

机会;

第二、农民受教育程度普片偏低;

(4)政府文化职能落实不到位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休闲文化生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但与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要求仍然有距离。主要表现为:

第一、该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就目前状况来看,已跟不上农民的需要。农民想在重大节日搞文体活动,黄金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是服务所辖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但是该站站址简陋,文化设施差,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是捉襟见肘。能称得上是文化设施的可能只是该村的光沿小学教学楼及操场了。但是又由于住户分散不均、交通不便,

集中难度大。

第二、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的状况依然存在。宣汉县全县藏书不到20万册(不含学校),农民人均不到一册,各镇拥有图书很少,且购进的新书较少,种类单一。能够具体分到该村的更是少得可怜。并且村干部能把本已少得可怜的图书给农民,让农民用到又是另一

件概率极小的事情。黄金镇的电影队在几年前有时还能够光顾该村,到该村光沿小学放电影,但近几年也变少了。

第三、休闲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该村大部分村民对黄金镇里的相关活动举办的时间没有什么了解,也有部分受访村民认为镇里从来没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他们表示该村距离黄金镇镇中心有29里,加之交通不是很方便,坐摩托车

往返的车费就有40元之多,就算知道也不一定会去。

第四、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政府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目前镇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发展引导作

用。

(三)、农村休闲文化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1)政府文化职能要落到实处

从课题申请到实地调研,成文定稿,我们一直在关注从国家到该村有关文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收集到了不少相关资料。但是,从实际调研发现,下面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上只是注重形式,制定的方案不具体,落实不到位,体制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文化建设陷于“上有政策——下出对策——出现问题——解决滞后——问题恶化”的恶性循环。我们认为政府及村委在这一方面可大有作

为:

第一:要看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互利影响。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与维护管理。乡镇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对农

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有一定比例。以该村的光沿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落实到具体负责人。

第二:发挥好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一个地方的群众休闲文化的高低,休闲文化影响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文化部门的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站要根据实际探索长效运行机制。既要做好“往上看”,即:深入理解相关政策,又要做到“往下看”,即:以民为本,及时了解和解决农民文化需求。使“文化下乡”活动与农民自办活动同台演出,一方面缓解文化专干人员不足现状,另一方面可增加农民自办活动积极性,提高农民演出水平。同时也要做好培育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工作。调查发现,国家免费赠送给该村的诸如数字放映设备、村村通电视卫

星接收器等先进文化设施,由于无人操作而大量闲置、损失。

第三:认清农民的农村文化主体地位。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可以创造什么文化活动来完全满足几亿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型政府要建设,但是它不做不到全服务。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民间文艺团的建设发展为切入点,办好“草根戏剧”。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农民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政府在政策上适度放松,派文艺人才定期指导,鼓励奖励农民创作的优秀剧本。组织不同文艺团体之间的交流学习。努力形成有利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发展的社

会舆论氛围。

第四:村委可以在农闲的时候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例如:拔河比赛、表演竞技、有关农事的知识竞赛、民间艺人的现场表演

等等。这些活动成本低,又贴近农民生活,参与度高,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

(2)农民自身要转变认识。调查发现,该村中年以上的村民接受文化教育的年限普片较低,大多是小学文化。小农意识大量存在, 传统思想、迷信色彩还很浓厚,村民容易满足现状。加之当地的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组织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为困难。“出城”是在此次调研中发现的一个在当地村民意识中较多使用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概括来讲就是摆脱农民的帽子,当一个真正的城市人,这正是当地村民一辈辈地教育后代灌输的意识。导致的现状一是农村精英大量外流;二是优秀的民间文化无人继

承和发扬。我们认为:

第一:农村教育要注重培养村落文化,增强家园归属感,既要认识到落后的现状,又要对家乡的美好为未来充满信心。特别是优

秀的农村人要有奉献家乡的意识。

第二:外出读书的高中生、大学生一定要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用学到的进步思想去影响家乡人。例如:针对该村没有文化室的现状,像“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报名申请在该村光沿小学建文化室,以学生影响家长,以该小学这一个点影响黄金镇其他农村小学筹集资金建文化室、图书室。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又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积极加入村友录,增进与家乡人的联系,并向外宣传家乡。

四、调研总结

休闲娱乐方式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精神文化是休闲娱乐的灵魂,休闲娱乐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官寨村休闲文化有了较为基础的了解和认识,休闲文化涉及方方面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浓厚的传统习俗,有新鲜的民间文艺团。同时,该村休闲文化存在着许多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受农耕影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与该村发展缓慢,教育落后密切相关。我们一方面要立足国情,积极肯定成绩,同时正确看待不足,像报章杂志的订阅、学习情况偏低,道德建设还在低水平踏步,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关心程度普片偏低,村级图书室根本不存在。但是我们要主动去做。

去完善,不能被困难吓到。

农村要发展,农村休闲文化要进步,关键在村民自己,而村委干部又是将村民意志统一的关键,官寨村的休闲文化现状不只是个

案,它在全市,在整个川东北地区的农村中都普片存在。休闲文化离我们不远。相反,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认为,当地人的休闲文化现状正是当地农村发展的实际反映。它体现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群体在社会价值认同、文化素质培

养、文化品味追求、文化消费倾向等方面。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和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

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更多相关推荐:
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目录摘要2一调研背景及目的3二镇概况3三调研内容331调研人员332调研时间及地点333调研对象334调研方法435调研内容4四调研结果4五给出建议5附录调查问卷7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

新农村建设如何抓好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如何抓好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张福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与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着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夯实文化强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城区委区政府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为新起点着重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基层文化发展繁荣推动...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20xx年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新集镇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专业班级给水排水工程1101班姓名冯涛学号20xx4510136一活动简介1时间20xx年8月1日2日2地点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新集镇3活动...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一调查情况介绍在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2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 调研报告

关于洛浦县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与融合文明的碰撞与交辉就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幸福和谐社会的今天已经成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

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五楼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驻五楼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罗捷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践出真...

关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一调查情况介绍在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完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的重点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

区城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区城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按照市委宣传部的通知要求区于近日就城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做以下汇报当前区城市文化建设现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区建区时间较短到目前仍无文化馆影剧院体育中心艺术馆楼等基础设...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