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会计案例分析考试题库-汇总

时间:2024.4.2

5、如何更好的理解案例分析内容?

会计案例分析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面要求也比较宽,但课堂时间有限,还需要大家平时多花时间学习,并在工作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学习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阅读讲解内容。阅读网上课堂内容是基本的学习环节。一般地只有把网上课堂内容仔细消化了,其他学习环节才能搞好。如果不把基本内容真正弄懂弄通,就忙于阅读其他教学资料、做测试题,必然事倍功半。阅读每一章网上课堂内容前,应先看学习提示中的知识体系、学习目的和学习要点,理解每一讲的基本要点,掌握每一讲的梗概,弄清每一讲的重点、难点。精读时除对每讲内容全面理解以外,要着重攻破重点、难点,并且把本讲各节内容,本讲与以前各讲内容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对于某些重要的问题还要反复阅读,并结合完成复习题、自测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会计案例研究》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掌握的内容是会计案例的具体分析方法。阅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种分析方法,弄清其来龙去脉等。这门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是,只要能做到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是不难全面掌握的。

    2.适当参阅有关资料。学习时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学员可根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选学一些参考资料,如《财务与会计》、《会计研究》等刊物上的文章。阅读参考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

    3.独立完成作业。《会计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案例具体分析方法的介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要掌握各种方法,除了阅读有关内容以外,必须动手完成练习。只有会做了,才算真正理解。对于练习与测试这个环节,切不可忽视。做练习尽可能独立完成。为了做好习题,学员应仔细研究网上课堂中的有关实例,尤其是典型案例。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看清题意,按练习中提出的要求和顺序进行;仔细做题,要认真细致地对待练习中的文字和数字;认真检查,练习做完后注意检查,在经过认真思考后再查看答案,对于错误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思考为什么会错。


6、新旧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有什么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重组收益确认的变化
  旧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且,债权人一方亦不能确认重组收益。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明确肯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对债务人来说一般为营业外收入)。
 2、重组损失处理方法的变化
  对于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所受的损失,旧准则认为债务重组属于企业偶发的经济事项,债权人因此而发生的损失,属于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损失,应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下单独设置“债务重组损失”明细科目加以核算。新旧准则在表述上有些差异,新准则要求“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这里有两个变化:一是将旧准则中“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改为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二是明确规定已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即对债权人而言,应先确认为坏账损失而后是非常损失,因为坏账损失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一个风险因素。虽然说法有变化,但在实际账务处理中无较大差异。

7、在新会计准则中如何正确的对所得税进行实务处理?

新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实务处理

  (一)暂时性差异概念引入所得税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以税法为依据,而会计利润要依据会计标准计算。由于税法和会计标准不同,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所得税会计差异。旧制度基于收入费用观,将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而新准则是基于资产负债观,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异。

  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有着明显的区别。(1)确认基础不同。会计核算强调权责发生制和配比,而税法对收入费用的核算则强调收付实现制,因此会计上所提供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与税法所确认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不可能完全一致,表现为差异。按照对差异的确认、强调的基础不同可分为暂时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形成与转回,而暂时l生差异强调差异的内容。某一期间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但不一定存在时间性差异,如果存在时间性差异,则必然存在暂时性差异。(2)包含的内容不同。时间性差异是由于对收益、费用和损失项目的财务会计确认和税法确认的期间不同造成的,包括同一期间确认金额不同、分布期间长短不同;而暂时性差异是由于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造成的,这使得时间性差异范围小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

  (二)所得税账务处理在新准则中规定了较多不同于以往的会计科目,对这些科目的熟悉与掌握将是正确核算所得税费用的前提。这些新科目包括:应交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应设置“递延税款备查登记薄”,详细记录发生时间性差异的原因、金额、预计转销期限、已转销数额等。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在确认之后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的账面价值。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转回时应计入相反的方向。

(三)亏损弥补所得税处理新准则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未弥补亏损虽不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上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

8、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1)可靠性。又称客观性,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相关性。是指企业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
(3)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的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形式。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7)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9、 请问老师多步式和单步式利润表的区别?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总的说来是净利润计算公式的表格化。而利润表的具体结构形式,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主要有多步式,多步式利润表是指按企业最终损益(收益)形成的主要环节,依次分步计算最终得出损益(收益)的表达式。多步式利润表的优点是,能全面反映企业损益及其构成项目的形成情况,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评估企业管理业绩和预测未来收益及盈利能力。而单步式利润表是指通过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相对比,一次计算求得最终损益(收益)的表达式。这种格式比较简单,便于编制,但不便于分析企业利润的构成情况。

10、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可举例说明)
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通常分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类,具体包括:
(1)年限平均法: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
(2)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加速折旧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增加企业成本费用,从而减少本期利润,减少企业本期所得税的缴纳。尽管在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年限内,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在计提的折旧总额和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上是相同的,但这种年度间的差异,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企业可以利用迟延纳税机会,更充分地利用货币资金,减少资金筹措成本。并且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短时期内迅速收回大部分投资,减少财产风险。
11、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1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存货成本的区别?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企业因各种原因处理存货的问题,企业处理存货大致可分为企业注销和企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互转时二大类情况。那么到底这些存货及其涉及到的增值税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分别说明:
    
     一、注销时存货的处理
    
     1、一般纳税人注销时存货的处理
    
     一般纳税人企业申请注销税务登记时,如果企业销项税金大于进项税金,并且按注销企业的有关政策规定交纳增值税后,企业还有剩余存货的,那么对于这些剩余的存货应按其适用的税率计算补缴已抵扣的税款。因为这些存货在购进时已经做了进项税抵扣,减少了当期应缴的增值税,现在这部分存货退出经营活动,虽然早晚也要处理,但是并不满足增值税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不能按视同销售进行处理。而且视同销售行为大多数不以资金形式反应,其销售额的确定是按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售价、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售价、组成计税价格来确定。对于这些将退出经营活动、已经抵扣进项的存货来说,由于不是视同销售,其增值税的计算也不适用视同销售的三种销售额确定方法,只需将其已经抵扣的进项税补上即可。
    
      2、小规模纳税人注销时存货的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在经济活动中同一般纳税人一样,只是在增值税纳税环节有所不同。同样,小规模纳税人的剩余存货在注销时也是不满足视同销售条件的,也不应按视同销售处理;而且因为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上的核算上特殊性,税法上规定其购进货物时的增值税不得进行抵扣,而是计入相应的存货成本中。由于并未抵扣,所以不涉及进项税转出问题。小规模纳税人注销时存货是不用进行税务处理的,即不需按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也不需(也无进项)进项税转出处理。
    
      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互转时存货的处理
    
     1、一般纳税人划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存货的处理
    
     由于企业做为一般纳税人时在购进货物时已抵扣了当时的进项税额,且在他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时没有售出,由于企业变更前后的主体没有变化,只是作为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有所不同,那么在其以后的小规模纳税人售出时就会按适用的征收率来征收,也就是说,这批存货购进时抵了购进当期17%的增值税,销售时交了4%或6%的增值税,这样在增值税的链条上是不合理的。所以企业在由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之即,应该将其已抵扣的部分补缴,即按其购进时的购进价(帐面价)×17%做进项税转出。变更后的小规模纳税人将补缴的增值税与原存货的帐面价合计数作为新的存货的帐面价。
    
      2、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时存货的处理
    
     在小规模纳税人经营扩大,需要划转为一般纳税人时,如果其有存货余额,但不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权,而划转后的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因此原小规模纳税人可依存货购进价税合计金额去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按政策规定完税,新划转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可将取得的税务机关开立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款进行抵扣。
    
      但是由于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不同:前者是需要补缴,补缴的税在变更后做抵扣进项;后者是补缴,补缴的税在变更后做成本。前者在变更为一般纳税人后也可以综合考虑其税收成本,不做进项税抵扣。下面通过例子说明:
    
     (1)、小规模纳税人去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交4%或6%的增值税,如小规模存货帐面价A元(价税合计A元),代开发票时按4%缴纳A/1.04×4%元增值税,则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这A/1.04×4%元的增值税进项税,按A/1.04×(1-4%)计存货帐面价,假设再销售时售价B元,则缴增值税B×17%- A/1.04×4%元,则变更前后共纳流转税A/1.04×4%+(B×17%- A/1.04×4%)=B×17%元。收入B,成本A/1.04×(1-4%),毛利B- A/1.04×(1-4%)。
    
      (2)、如果在小规模纳税人变为一般纳税人的时候不去代开发票,则一般纳税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的帐面价将存货计入,帐面价A元,再销售时因无进项,不再抵扣任何增值税,缴增值税B×17%元,收入B,成本A,毛利B-A元,变更前后共纳流转税B×17%元。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小规模在变更为一般纳税人不去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这同一纳税主体来说,并没有少缴增值税,同样都是B×17%元,但是从毛利和所得税的角度,不开发票对于变更后的纳税人更为有利,因其加大了存货的成本。

A:工行出内奸——大庆上演特大金融凭证诈骗案

搜狐财经首页披露,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了使用编造的汇款凭证骗取国家公款4900万元的金融凭证诈骗案。20##年9月30日,被告人徐东、余椿蓉、楚文明等人在工商银行大庆分行龙源分理处主任高宣波的协助下,私刻了大庆长垣投资公司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代表名章,将长垣公司账户上的4900万元巨款转账到自己名下,并委托外地一家信用社提取现金150万元。事发后,经了解获悉,这些人竟浑然不知是在犯罪,还以为自己聪明绝顶。 

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金融凭证诈骗案件中的一例,其作案手段与一般金融凭证诈骗案相同,就是通过盗用公司印章伪造转账凭证,然后利用转账凭证将公司的款项转账到自己事先开设的账户。该犯罪案件主要利用了两个漏洞:⑴企业印章的外露,如果企业管理不善,员工私自将印章泄漏给外部人员,那么就会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⑵银行防伪技术还不够好,犯罪分子利用盗用的企业印章伪造的转账凭证,银行系统竟然毫无觉察,因此银行在转账支票的验证过程中存在欠缺。

      知道了这两个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的漏洞之后,我们就不难知道防范该类犯罪行为的方式了。首先,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加强印章管理工作,对保管印章的人员要进行素质教育,加强他们防范印章被外人盗用的风险和意识。公司印章是公司的重要机密,任何人都要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其次,对于银行而言,银行系统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票据处理程序,在员工收到转账支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检查,转账支票的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正确,印鉴是否正确,而且要利用银行的防伪系统进行验证。因此银行一方面要严格培训职工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利用更加高级的防伪仪器进行票据的验证。只有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的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分子作案得逞的机会。

B: 案例资料:教材p123,四川长虹的坏账症结

C:某企业20##年度购销货情况如下:3月购进货物50万公斤,单价4元;4月购进货物60万公斤,单价4.5元;5月购进货物70万公斤,单价4.6元;6月销货160万公斤,单价5.5元;9月购进货物80万公斤,单价4.8元;11月购进货物40万公斤,单价5元;12月销货100万公斤,单价6元。 用不同计价方法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方案一:采用先进先出法。除11月购进的货物作为库存外,其余已售出,因此库存存货成本200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76万元,销售收入14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04万元,企业所得税100.32万元。
方案二:采用后进先出法。库存存货成本176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2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80万元,企业所得税92.4万元。
方案三: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的加权平均价为4.587元,则库存存货成本183.47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92.53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87.47万元,企业所得税94.87万元。
方案四:采用移动平均法。库存存货成本192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184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96万元,企业所得税97.68万元。
可见,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由轻到重依次是: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最佳方案是采用后进先出法,此时期末存货成本最低,当期成本最高,利润降低,起到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效果,能减少物价上涨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反之,物价呈下降趋势时,选择方案的顺序正好与之次序颠倒,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如电子产品,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逐渐下降,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有利。

D:宏光股份公司所属的宝隆工厂是一家一般纳税人企业,生产A产品,其产品主要在国内各大城市销售。该企业的所得税按月计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年11月初,该企业的税务专管员张涛到宝隆工厂检查10月份的纳税情况,会计刘敏提供了下述有关资料:
(1)反映存货的有关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分别为:
10月1日 10月31日
原材料 275200 248000
在产品 12900 15360
产成品 164360 188900
(2)本月发生的各项收入与支出如下:
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 147200元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55000元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28640元
车间一般消耗材料 29600元
折旧费用--机器设备 33000元
--生产部门房屋 22000元
--行政办公用房 17000元
本期购入材料 712400元
本期销售收入 1193840元
保险费用 1040元
利息费用 4800元
销售费用 12900元
邮电费用 200元
销售税金 58260元
差旅费 1200元
所得税 23548.80元
经过简单查对,税务专管员张涛认为宝隆工厂的所得税计算有错误,请帮助会计刘毅找出错误所在,正确的所得税额应该是多少?

首先应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 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分别计算如下:
本期消耗的材料=期初库存的材料成本 本期购入的材料成本-期末库存材料成本=275200 712400-248000=739600(元)
本期消耗的材料包括生产产品消耗和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两部分,题中已知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为29600元,故:
生产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为739600-29600=710000元;
直接人工费为147200元;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5000 29600 33000 22000=139600元
本期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710000 147200 139600=996800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2900 996800-15360=994340元。
其次计算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本期销售产品成本=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 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成本-期末库存产品成本=164360 994340-188900=969800元。
本月实现的销售收入为1193840元,
本月发生的销售费用为12900元,
销售税金为58260元,
产品销售利润=1193840-969800-12900-58260=152880元。
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为28640 17000 1040 200 1200=48080元,
财务费用为4800元,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52880-48080-4800=100000元。
由于该企业没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项目,所以营业利润即为利润总额。另外根据题中所给资料,没有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因而利润总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所得税=100000×33%=33000元,而该企业会计计算出的所得税额为23548.8元,显然是错误的。会计刘敏在计算上出现了错误。我们可以采取倒推的方法来寻找错误:按照刘敏的计算,所得税额为23548.8元,即应纳税所得额为23548.8÷33%=71360元,与正常的利润总额相差28640元,而这个数字恰好是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也就是说会计刘敏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重减了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导致了利润总额虚减28640元。

E:07年12月2日,甲公司购入一批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买入价235000元,其中含5000元已经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另外发生相关税费42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市价为237000元。08年1月21日收到5000元利息。08年2月15日甲公司将该债券出售,扣除相关税费后,实际收到237800元存入银行。

n  12月2日

n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30 000

n    投资收益 4 200

n    应收利息 5 000

n    贷:银行存款 239 200

n  12月31日

n  期末公允价值增加:237 000-230 000=7000

n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7 000

n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 000

n  1月21日

n  借:银行存款 5 000

n    贷:应收利息 5 000

n    

n  2月15日卖出

n    实收款=237 800

n    账面价值=230 000+7 000=237 000

n    实收款高于账面价值=237 800-237 000=800

n  借:银行存款 237 800

n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30 000

n                      ——公允价值变动 7 000

n        投资收益 800

n    同时:

n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 000

n    贷:投资收益 7 000

F:华盛有限责任公司20##年1月1日以

银行存款购入C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实际投资成本2 100 000元。C公司于20##年5月2日

宣告分派20##年度的现金股利800 000元。假设C公

司20##年1月1日股东权益合计为18 000 000元,其

中股本为15 000 000元,未分配利润为3 000 000元;20##年实现净利润2 000 000元;20##年5月1日

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 000 000元。

(1)20##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C公司)

                          2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2 100 000

(2)20##年5月2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①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

    ×[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12)]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被投资单位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8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C公司)

                                        80 000

(3)20##年5月1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②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

    ×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3 800 000-2 000 000)×10%-80 000

  =100 000(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3000 000×10%)-100 000=200 000(元)

(4)20##年5月1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3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 000  

        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200 000

G:华伟公司以20 000 000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 000 000元。如华伟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则华伟公司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2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等                                                  20 000 000

投资时华伟公司占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60 000 000×30%=18 000 000元

初始投资成本20 000 000元大于投资时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8 000 000元之间的差额作为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如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0 000 000元,投资时华伟公司占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70 000 000×30%=21 000 000元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0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 000

②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具体如下:

    1)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产生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H:华伟公司于20×6年1月1日取得丙联营企业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丙企业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700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丙企业20×6年度利润表中净利润为600万元。丙企业当期利润表中已按其账面价值计算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70万元,按照取得投资时点上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确定的折旧费用为1 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按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的净利润为5 70(6 00-30)万元,华伟公司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认的当期投资收益为1 71(5 70×3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     1 710 000

    贷:投资收益                                                       1 710 000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按照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损益与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但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①无法可靠确定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

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较小;

③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

I:华盛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乙企业40%的股权,20##年12月31日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

①乙企业20##年亏损3000万元。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各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则:华盛有限责任公司20##年应确认投资损失12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降至800万元。

借:投资收益                            1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12000 000

②上述如果乙企业当年度的亏损额为6000万元,当年度华盛有限责任公司应分担损失24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0。

借:投资收益                                             20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20 000 000

③如果华盛有限责任公司账上有应收乙企业长期应收款800万元,则应进一步确认损失:

借:投资收益                                                40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                                               4000 000

J:华盛有限责任公司对D公司的投资占D公司注册资本的40%。采用权益法核算。D公司在20##年末,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升高,使D公司的资本公积调增60 000元。则华盛有限责任公司做会计分录如下:

D公司资本公积增加,华盛有限责任公司应享有份额

=60 000 ×40%=24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24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4 000

K:华盛有限责任公司20##年1月5日向E公司投资8 000 000元,获得E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40%,具有重大影响。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各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20##年E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1 000 000元;20##年2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 000 000元;20##年E公司全年亏损16 000 000元;20##年E公司全年亏损5 000 000元,20##年E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4 000 000元。假定华盛有限责任公司没有实质上构成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项目。华盛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①20##年1月5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投资成本)   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000

②20##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损益调整)  400 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400 000

③20##年2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E公司                           1 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损益调整)              4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投资成本)               800 000

④20##年12月31日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6 4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损益调整)         6 400 000

⑤20##年12月31日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2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损益调整)       800 000

          预计负债                                                      1 200 000

⑥20##年12月31日

借:预计负债                                                     1 2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损益调整)         400 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1 600 000

L:正保公司06年初投资A公司1000万,取得30%股权,对A公司产生重大影响,06年3月A公司发放05年股利500万,当年实现净利润600万,按照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为500万;06年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500万,所得税税率30%;07年3月发放股利600万。要求做出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分录。

投资持有30%股权,形成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权益法来核算。
  (1)初始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2)取得06年股利500×30%=150:
  借:应收股利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50
  (3)06年净利润分额=500×30%=15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0
    贷:投资收益 150

(4)取得07年股利600×30%=180,累计收到股利=150+180=330,投资以后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500×30%=150万,累计应该冲减成本=330-150=180万,因为之前已经冲减了成本150,所以收到的股利继续冲减成本=180-150=30,冲减损益调整=180-30=150:
借:应收股利 1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0
(5)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影响资本公积的分额=500×(1-30%)×30%=105,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10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5

M: 华盛有限责任公司出于投资管理的原因,于20##年3月15日将所持B公司25%的股权全部出售,取得转让收入1325万元。转让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30万元(投资成本918万元,损益调整借方余额82万元,其他权益变动借方余额30万元)。华盛有限责任公司作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3 25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9 180 000

                 ——损益调整               820 000

                 ——其他权益变动        300 000

       投资收益                          2 950 000

同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 000

  贷:投资收益                                          300 000

N: 华盛有限责任公司20##年1月1日对F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系以银行存款购买取得的)的账面价值为480 000元,持有F公司的股份为60 000股,并按权益法核算。同年7月5日,由于F公司所在地区发生局部地震,企业大部分资产已损失,并难有恢复的可能,使其股票市价下跌为每股3元。华盛有限责任公司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提取该项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年12月31日

该项投资的可收回金额=3×60 000-7200=172 800(元)

应确认减值损失=480 000-172 800=307 2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 307 2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F公司                    307 200

(2)20##年12月31日,假如上述对F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市价又回升至每股5元,已确认的减值损失不能再转回。

O: 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

                             =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

                             =86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

                                   =52800(元)

P: 承前例,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表:

R: 甲公司有一台设备,因使用期满经批准报废。该设备原价为186400元,累计已提折旧17708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2300元。在清理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4000元,残料变卖收入为5400元,支付的相关税金为270元。账务处理如下: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7020

      累计折旧              17708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300

    贷:固定资产                  186400

(2)发生清理费用和相关税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4270

   贷:银行存款       4000

         应交税费      270

(3)收到残料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5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400

(4)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处置损失  589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890

S: 案例1资料:

某公司领导规定当出纳会计因事不在班时,为了不影响工作,出纳业务由主管会计代理。

某公司财务科主管会计张山东与出纳会计刘小梅,两人经过两年交往于1998年3月1日结婚,在结婚典礼上经理举杯祝贺说:“祝你们夫妻在今后的会计和出纳工作中配合得更好,为公司财务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采购员小张以现金860元购买办公用品返回后,凭发票直接到财会部门作了报销。

某商品仓库有4名保管员,4个人经常轮班休息。为了商品出入库方便,领导决定配四套钥匙,每人一套。

某公司经理经常外出联系业务,回来后填制“差旅费报销单”,在“领导批示”栏经理直接签署同意,即予报销。

要求:根据上列资料判断其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1)不符合。会计与出纳是不相容职务。

(2)不符合。会计与出纳是不相容职务。

(3)不符合。办公用品未经验收,发票未经签字。

(4)不符合。职责不明确。

(5)不符合。经手人与批准人不能为同一人。

案例2资料:

 某上市公司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其要点如下:

(1)为提高工作效率,公司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投资和资金调度等事宜统一由总经理审批;

(2)为加快货款回收,允许公司销售部门及其销售人员直接收取贷款;

  要求: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该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并简要说明理由。

该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以下缺陷:

(1)单位应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重大投资决策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制度。该公司规定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投资和资金调度等事宜统一由总经理审批,违背了授权批准控制的原则,属于授权不当,同时也不符合重大投资集体决策的控制要求。

(2)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应当分设,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销售与收款属于不相容岗位,该公司规定允许公司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直接收取贷款,违背了不相容 岗位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

(3)单位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该公司规定允许分公司自行决定是否对外提供担保,违背了有关担保控制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授权批准控制和风险控制的要求。

案例资料3: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 “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 亚细亚曾取得过几个"全国第一":全国商场中第一个设立迎宾小姐、电梯小姐,第一个设立琴台,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当年的亚细亚以其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创造了一个平凡而奇特的现象"亚细亚现象"。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近200个大中城市的党政领导,商界要员来到亚细亚参观学习。然而,1998年8月15日,郑亚商场悄然关门!面对这残酷的事实,人们众说众说纷纭。我们以为,导致亚细亚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内部控制的极端薄弱是促成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拟用COSO报告提出的标准与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引发对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还有遍布全国各地的"仟村百货"以参股的形式投资10亿多元,先后在河南省内建立了四家亚细亚连锁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参股公司。亚细亚商场于1989年5月开业,之后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销售额9000万元,1990年达1.86亿元,实现税利1315万元,一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商场行列。到1995年,其销售额一直呈增丧趋势,1995年达4.8亿元。1993年起,郑州亚细亚集团(简称郑亚集团) 

一、 对“亚细亚”内部控制失败的系统分析 
  1、控制环境失败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重事会,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企业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那么,郑亚集团的内部控制环境如何呢? 

      下面四个方面较清楚地说明了郑亚集团的控制环境情况。其内部控制环境若此,其最终结局亦在意料之内。 

(1)经营者品行、操守、价值观 
    郑亚集团公司重事会作出决定,委托海南商联管理和经营郑亚集团股份公司;并在郑亚集团董事会1995年6月28目的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董事会同意公司经营者(海南商联)按销售额1%的比例提取管理费。于是就形成了海南商联受托经营郑亚集团的运作模式,并与郑亚集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总部设在广州。从此总经理在外地遥控实施对郑亚集团和商场的管理。王xx既是海南商联的法人代表,又是郑亚集团的总经理,可以随意抽调人员与资金。这种制度安排的结果是亚细亚的信誉和人员被海南商联利用,亚细亚的经营利润被海南商联占有,而这一切都是无偿的。?1992年11月,亚细亚商场总经理王xx就在海南注册了"海南亚细亚商联总公司。
又如,南阳亚细亚商场借到贷款两千万元,股东高xx却要了600万元,询拨到成都给其一位朋友做房地产生意,结果全亏,以两栋楼房抵债。抵债手续尚未办妥,高xx却对欠债人说,你不要向南阳还债了,你把两栋楼房给我,南阳的钱由我还。最终,南阳亚细亚分文未得。 
  上述事实只是郑亚集团暴露出来的极小部分,但已能说明郑亚集团经营者的品行与操守状况。 

(2)董事会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是董事会,并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董事会要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起到真工监督引导的作用。在郑亚集团公司内部,董事会一直处于瘫痪状态。郑亚集团公司的注册日期是1993年10月,但直到1995年6月才最后确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集团公司决策层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之申,没有按章程规范化运作,董事会从未召集董事们就重大决策进行过表决,凡事都由总经理王xx一人拍板。1995年初,亚细亚的主要股东中原不动产公司董事长易人,新任重事长认为前任批准的股权转让造成公司资产流失,不予承认,表示股权纠纷问题不解决就不参加董事会。从此,郑亚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监督机构陷于瘫痪。比如,冠名权展于无形资产,其转让照理应该经董事会讨论通过,但实际上是王xx一个人说了算,只要他签字同意,别人就可建个"亚细亚",如许昌、安阳、洛阳、商丘的亚细亚都是他签字同意的。在郑亚集团,总经理成了国王,董事会如同虚设。

(3)人事政策与员工素质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亦是重要的内部控制环境因素。那么,郑亚集团的人事政策与员工素质如何呢? 
  1)以貌取人。1995年底,广州、上海、北京三地大型商场相继开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亚细亚从西安招聘了几百名青年,经过短期培训后,准备派往三地。由于不了解个人情况,只好对名观相,五官端正、口齿清楚的派往广州、上海或北京的商场当经理或处长,其他人员则当营业员。 
  2)随意用人。亚细亚商场艺术团的报幕员周xx,不值管理不会看帐,被任命为开封亚细亚商场的总经理。

(4)企业产权关系及组织结构
  郑亚商场是由河南省建行租赁公司和中原不动产公司共同出资200万元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其中,租赁公司102万元,占51%的股份,中原不动产公司98万元,占49%的股份。由于郑亚商场计划在19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股东必须在5家以上才具备上市资格。由于种种原因,改建的郑州亚细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未获成功。1993年9月,经河南省体改委批准,仅仅有过渡意义的郑州亚细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是,亚细亚上市未能做成,但虚拟的股权转让己被河南省体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认定,即河南建行租赁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海南大昌实业发展公司18%,转让给广西北海巨龙房地产公司10%;中原不动产公司49%的股权转让给海南三联企业发展公司18%,转让给海南汇通信托投资公司18%。由于股权受让方未按协议及时把购股资金兑付,从此埋了了一个巨大的资金隐患。特别是后来中原不动产公司新任董事长认为前任批准的股权转让造成公司资产流失,不予承认。郑亚集团产权关系混乱局面就此形成。 

 2.风险意识不强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郑亚集团如何进行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呢?原郑亚集团总经理王xx,对以往的经营失误总结了六大教训,其中有四条涉及到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问题。第一是"对市场认识不足,对形势认识不足"。"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不但遇到了国内商业同行的压力,而且国外零售业的大举进入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我们认为较先进的经营模式一下子就被冲得体无完肤。"第二是"过于自信、乐观、想当然,其结果是骄兵必败,第三是"面对零售业艰难的状况,我们的应变能力差,整个经营进入死胡同,最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第四是"抗风险能力差,一近事阵脚就乱了。"这几个教训说明,在郑亚集团管理层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抗险能力极低。
3 .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采取必要行动。郑亚集团运作中几乎不存在控制活动,或者即使存在所谓的政策和程序,也是名存实亡,未实际发生作用。且看一组数据:亚细亚一年一度的场庆花费都超70万元;集团某股东从郑亚商场借出800万元,连借条也没有,后来归还300万元,剩余500万元商场帐面和收据显示是"工程款";集团另一个股东1993年借走商场57万元,也无人催要.1997年,郑亚商场管理费用就高达18.6亿元。郑亚集团的控制活动若此,何以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 

4.信息沟通不顺畅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须按某种形式在某个时间之内,辨别、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使员工顺利且行其职责。在郑亚集团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几乎不存在。据称,集团内部一不需要成本信息二不计算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回报率,三不收集市场方面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由管理层随意控制队资金被大量挪用,却不知去向何方。在郑亚集团,t息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上层管理人员的话筒,信息随其意愿而变。 
5.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系通过纳人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在亚细亚,自开业以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偶尔的局部的内部审计中曾发现几笔几百万元资金被转移出去的事,后来也不了了之。任何事情都是总经理说了算,属下当然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内,全无发言权,可见内部监督极度缺乏是既成事实。 
二、由"亚细亚"引发的思考: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由亚细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皆存在问题,必然最终走向倒闭之路。尽管它只是我国企业的一个个案,但这种现象却颇具普遍性。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以一种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题。经济现实迫切要求我国企业早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从现实看,我国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差;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严重失真;企业违法违规现象愈演愈烈,进而成为普遍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部控制的缺失与缺陷难逃其咎。问题还在于,我国很多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还存有很多误解,以为内部控制就是十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甚至对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没有概念。我们认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可从两方面人手,其一是由权威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其二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作出强制性的安排,做到二者并举。 

T: 案例分析:

一、海尔的内部控制环境评析

1、管理哲学和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必须是有效的:管理当局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海尔坚持管理高质量,不做表面文章,注重管理实效,对于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依法治厂,无一例外。

     企业文化有助于在企业职工中形成向心力,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实施。17年来,海尔把企业文化作为与企业高科技发展并存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海尔文化由企业理念和管理组成,渗透到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实业经营部门的经营、管理中,贯穿于海尔的企业管理、质量、检测、销售、服务、资产重组、体制转换、跨国经营、科研、教育等等领域之中,具体体现在企业经营策略和各种规范、规章制度的实践中,比如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体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励和竞争的奖惩制度、职业纪律与规范、环境建设、员工行为仪表等等。

2、管理组织架构。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保证内部控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1991年,海尔开始着手解决体制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问题,当年以海尔电冰箱总厂、青岛空调器和青岛电冰柜总厂为基础共同组建了股份制的集团总公司。1993年海尔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这标志着海尔集团又一次体制创新,进一步得到了与自身现代化经营相互适应的体制保证。集团兼并的18个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成分的企业,都与集团公司形成了出资与被出资明晰的产权关系。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完全靠集团公司指挥每一个企业是不现实和低效率的,海尔又一次调整组织机构,改为事业部制,形成了责权明确的四个层次的管理体系,集团总部是投资决策中心,各事业部是利润中心,生产工厂、公司为成本控制中心,员工为质量中心,各个层次各负其责。这一以事业部为基础的联合舰队模式使每个加入海尔集团的单位,都是有很强战斗力的舰只,既能各自为战,又是联合作战的一部分,最终实现整体大于各部门之和的经营效果。

3、人事政策和程序。海尔的成功说到底是人力资源控制和开发的成功。海尔认为企业发展来源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海尔将员工的管理摆在了第一位置。海尔对人的管理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让每个人不仅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能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集团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
(1)聘用机制。企业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每月由干部管理部门公布空岗情况和招聘条件,经过笔试面试和实绩考核,进行选拔上岗或进入人才储备库。上岗干部由人才库提供信息和建议,经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总裁同意后生效。
(2)考核机制。对已经在岗的干部进行控制,每月要考评一次,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选拔上岗或淘汰降职;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即设置优秀员工、合格员工、适用员工三个等级,依据考核标准有升有降,每年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员工被淘汰,以保持企业人员的活力;按实际完成值,目标值和上期完成值对比,给予ABC三个等级的评价,月末按照考核成绩计算出该岗位的工资金额。

(3)激励机制。海尔的工资分档次发放,计效联酬,为管理人员设置了海尔金银铜奖,为工人设置了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信得过班组、自主管理班组奖,根据考核绩效,给予突出员工以奖励。

(4)培训机制。海尔有上岗前培训、适应性培训、提高再培训几种,培训内容根据具体岗位而定。工人接受入厂培训,中级工培训等。管理员工实行继续教育,科研开发岗位员工除继续教育外,可根据需要参加短期培训和出国培训。

4、授权和责任。海尔有一套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责任明确的目标计划体系。每年12月集团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本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再分解为月度目标和计划,各部门将子目标分解为各车间控制的项目,由各车间再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每天的工作项目和责任。
    在精细化管理控制上,海尔人坚持人人都管事的原则,将每项管理责任精细到每名员工,大到机器设备,小到每块玻璃都挂有张三负责李四检查的牌子。每名员工既是责任者,又是管理者,变企业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为全体员工的事,坚持“事事、物物有人管”的原则,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使管理的各要素全部处于控制之下,使各项管理工作都确定了主管人、责任者、配合者、审核者、复审者、工作程序等责权明确的组织管理系统,通过自控、互控和专控形成严密的控制系统。比如电冰箱共有156道工序,545个工位责任区,全部的生产与管理的责任都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就连冰箱仓库的1964块玻璃,也是每个员工负责一块,必须擦得干干净净。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现状分析
  纵观海尔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海尔的成长离不开海尔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没有海尔文化,就没有海尔的今天。而反省郑百文、亚细亚与ST猴王的衰落史,悲剧的根源之一在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郑百文公司年报也承认该公司“重经营,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硬件建设,轻网络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我们将目光集中在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等不良经济现象上,希望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人手,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会计秩序混乱,再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然而,为什么会计造假层出不穷?没有单位负责人的授意和干预,没有上市公司配股退市的利润指标要求,主管会计师有胆量置会计法于不顾制造利润神话吗?如果仅仅把目光集中在会计控制失效的表面现象,不去深究企业内部控制中外部政策、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当局的态度等控制环境的影响,打击会计造假很可能是治标不治本。

A.应收款项: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由于业务往来或其他原因而在结算过程中占用的流动资产,一般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

B.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C.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的原因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是投资者分析公司盈利状况的主要财务指标。在现金流量表上,整个公司的业务被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每类业务活动发展的不均衡,均能导致“净利润高”而“现金流量低”的“背离”现象出现。   

1.计量基础不同。计算净利润与现金流量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是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会计的计量基础有两种,一是权责发生制,一是收付实现制,企业计算净利润时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计算现金流量时却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因此,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二者之间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计量基础的不一致。

2.收入以应收款项来实现,而未收款项多。满足收入条件的业务经常是以“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的形式挂帐,并未给公司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入。

3.成本以现金流出多。即使是销售收入能够以现金的形式收回,但如果公司销售成本、税金也以现金的形式流出,最后相抵的结果也可能导致“每股现金流量”低于“每股收益”。

4.权益性投资收益多。任何一个公司想要发展,都要不断地进行投资,以维持扩大再生产。因此,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引起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产生“背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以“权益法”核算的对外股权投资多,而被投资公司又有一定的经营利润时,上市公司就可以按照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而不论这部分收益是否已经以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形式收回。在确认这种“投资收益”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会增加,但“现金流量”却并不“同步”增长。

5.筹资少还本付息多。筹资活动下现金流量的不均衡,更多地表现为当期筹资活动流入过多而偿还本金及利息支付现金较少,这样使得上市公司的“现金净流入”增加。而只有当筹资少还本付息多时,才会使得上市公司的现金净流入减少。即:上市公司当年未进行新的融资,而又偿还了大量的本息,就形成了大量的“现金净流出”。

6.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必须一次性支付大量现金,而根据配比原则,它们的价值却只有一部分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的方式计入当期损益,而且计入损益数的多少还取决于折旧方法或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这样在资本性支出发生的当期,就会使净利润大于现金净流量,而在资本性支出发生的以后时期,由于每期都要摊销费用,必然使净利润减少,但现金却不必再支付,这就使净利润少于现金净流量。因此资本性支出的支付、摊销及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也会使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差异。 

D.(1)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作用:反映企业对短期性债务的保证程度;参考标准值:一般为2.0,行业性质不同,比率的标准不同;影响因素:流动资产的结构和流动性)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度资产=流动资产-存货;作用:反映企业对短期性债务支付能力的迅速性;参考标准值:一般为1.0,行业性质不同,比率的标准不同;影响因素:应收账款的流动性)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作用:企业在最坏情况下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2)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作用:反映资产对债务的偿还保障程度和债务对资产的资金支撑程度;参考标准值:(1)债权人:要求比率越低越好。(2)股东:要求比率越高越好,前提:总资本报酬率>借入资本利息率。(3)经营者:要求保持恰当的资本结构。一般认为该指标应维持在50%左右,行业性质不同,比率的标准不同;相关的比率:(1)负债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2)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作用:反映企业用经营收益支付利息的能力;参考标准值:至少要大于1,一般应在3以上)

(3)反映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比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经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5/应付账款周转率

现金周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E.经营周期和现金周期的概念

经营周期:是从购买存货一直到收到现金的时间。

现金周期:是从对外支付现金一直到收到现金的时间。

(4)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比率

与销售额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与投资额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资产报酬率(ROA)=净利润(或EBIT)/总资产

(注:前者称为资产净利率;后者称为总资产报酬率)

权益报酬率(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总额

(注:权益报酬率又称净资产收益率)

有关比率之间的关系:

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5)反映企业收现能力的比率

销售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收入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营业利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利润

(6)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比率

每股收益(EPS)=净利润/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市盈率(PE)=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投资者计算市盈率,主要用来比较不同股票的价值。理论上,股票的市盈率愈低,愈值得投资。比较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时段的市盈率是不大可靠的。比较同类股票的市盈率较有实用价值。一般来说,市盈率水平为:<0 :指该公司盈利为负(因盈利为负,计算市盈率没有意义,所以一般软件显示为“—”)

  0-13 :即价值被低估            14-20:即正常水平

  21-28:即价值被高估            28+ :反映股市出现投机性泡沫  

每股账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账面价值

市净率可用于投资分析,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E.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范围分别是?P25案例2.14

答: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通常下列情况,应采用成本法: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即对子公司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影响力在重大影响以下,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

权益法,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即对联营企业投资和合营企业投资应采用权益法。

F、(1)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什么?内容包括哪些?方法有哪些? P69案例7.11

答:目标是:(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内容包括:⑴货币资金;⑵实物资产;⑶对外投资;⑷工程项目;⑸采购与付款;(6)筹资;⑺销售与收款;⑻成本费用;⑼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方法有:⑴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⑵授权批准控制;⑶会计系统控制;⑷预算控制;⑸财产保全控制;(6)风险控制;⑺内部报告控制;⑻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会计案例分析作业四

G、20##年 1月,会芳服装厂发生如下事项:
(1)4日,该厂与波氏公司签订购买一批布料的合同,总价款20万元。合同约定波氏公司先交付布料,会芳服装厂验货合格后支付货款。25日,波氏公司交货,会芳服装厂验货时发现其质量不符合合同的约定要求,提出退货。波氏公司承认质量不符合合同的约定要求,但认为并不会影响服装加工,不同意退货。会芳服装厂遂拒绝支付货款。
(2)7日,该厂会计人员王某脱产学习一个星期,会计科长指定出纳李某临时兼管王某的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未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3)10日,该厂档案科会同会计科销毁了一批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未报经厂领导批准,也未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销毁后未履行任何手续。
(4)该厂20##年度亏损20万元。20日,会计科长授意会计人员采取伪造会计凭证等手段调整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将本年度利润调整为盈利50万元,并将调整后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经厂长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后向有关单位报送。

要求: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会芳服装厂拒绝支付波氏公司货款是否合法?为什么?
(2)出纳李某临时兼管王某的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否符合规定?
(3)会计人员王某脱产学习一个星期,是否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4)会芳服装厂档案科会同会计科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在程序上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
(5)会芳服装厂厂长对会计科长授意会计人员采取伪造会计凭证等手段调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

分析:(l)合法。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波氏公司提供的布料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故会芳服装厂有权拒绝支付布料货款。

(2)不符合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4)不符合规定。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需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同意后方可销毁。销毁后,监销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负责人。

(5)应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厂长)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H、宏光股份公司所属的宝隆工厂是一家一般纳税人企业,生产A产品,其产品主要在国内各大城市销售。该企业的所得税按月计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年11月初,该企业的税务专管员张涛到宝隆工厂检查10月份的纳税情况,会计刘敏提供了下述有关资料:

(1)反映存货的有关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分别为:

l                      10月1                  10月31

l       原材料          275200                     248000

l       在产品           12900                      15360

l       产成品          164360                     188900

(2)本月发生的各项收入与支出如下:

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                  147200元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55000元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28640元

车间一般消耗材料                         29600元

折旧费用——机器设备                     33000元

        ——生产部门房屋                 22000元

        ——行政办公用房                 17000元

本期购入材料                            712400元

本期销售收入                           1193840元

保险费用                                  1040元

利息费用                                  4800元

销售费用                                 12900元

邮电费用                                   200元

销售税金                                 58260元

差旅费                                    1200元

所得税                                23548.80元

经过简单查对,税务专管员张涛认为宝隆工厂的所得税计算有错误,请帮助会计刘毅找出错误所在,正确的所得税额应该是多少?

分析:

  首先应计算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分别计算如下:

本期消耗的材料=期初库存的材料成本+本期购入的材料成本-期末库存材料成本=275200+712400-248000=739600(元)

本期消耗的材料包括生产产品消耗和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两部分,题中已知车间一般性消耗的材料为29600元,故:

生产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为739600-29600=710000元;

直接人工费为147200元;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5000+29600+33000+22000=139600元

本期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710000+147200+139600=996800元。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2900+996800-15360=994340元。

其次计算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本期销售产品成本=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成本-期末库存产品成本=164360+994340-188900=969800元。

本月实现的销售收入为1193840元,

本月发生的销售费用为12900元,

销售税金为58260元,

产品销售利润=1193840-969800-12900-58260=152880元。

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为28640+17000+1040+200+1200=48080元,

财务费用为4800元,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52880-48080-4800=100000元。

由于该企业没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项目,所以营业利润即为利润总额。另外根据题中所给资料,没有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因而利润总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所得税=100000×33%=33000元,而该企业会计计算出的所得税额为23548.8元,显然是错误的。会计刘敏在计算上出现了错误。我们可以采取倒推的方法来寻找错误:按照刘敏的计算,所得税额为23548.8元,即应纳税所得额为23548.8÷33%=71360元,与正常的利润总额相差28640元,而这个数字恰好是该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也就是说会计刘敏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重减了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导致了利润总额虚减28640元。

I、案例资料:

现象一:会计人员看人办事:“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无官拖着办”。

现象二: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只要领导高兴,“原则”可以变成“圆则”。

现象三:会计人员整天与钱物打交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只要坚持“不犯罪”这根底线就行了。

要求:根据上述现象分析,分别写出上述三种现象违背了哪三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

分析:

现象一:违背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因为“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强化会计职业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服务要文明,质量要上乘。“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无官托着办”,就违背了“强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现象二:违背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因为“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一是熟悉准则;二是遵循准则;三是坚持原则。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时,将“原则”变成“圆则”,就违背了“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

 现象三:违背了“廉洁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因为廉洁是指不贪污钱财,不收受贿赂,保持清白。自律是指自律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已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是: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公私分明,不贪不占;三是遵纪守法,尽职尽责。而会计人员整天与钱物打交道,抱着“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态度对待会计工作,放松自我约束就难免误入岐途。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电大会计本科会计案例分析作业

第三章项目投资新建马鞍山福星特种异型钢有限公司教学目的与要求项目投资决定了公司的经营效率决定了公司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项目投资的决策方法是分析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根据现金流量风险确定折现率水平计算决策指标并判断...

20xx电大会计学本科会计案例分析开卷考答案

20xx电大会计学本科会计案例分析开卷考答案案例一华南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一名词解释1独立董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

20xx电大会计学本科财务案例分析开卷考答案

20xx电大会计学本科财务案例分析开卷考答案案例一华南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一名词解释1独立董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

财务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电大作业 会计本科

财务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册财务案例分析作业1一单项案例分析题1根据案例一在万科的治理结构下你认为对于公司长期的财务决策与控制是由董事会主导还由管理层主导为什么答根据案例一万科在公司结构下对于公司长期财务决策与迫近...

电大会计本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题汇总 (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题汇总中国粮油集团及其发展战略案例要点提示1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了解中国粮油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沿革并画出截止目前的中国粮油集团组织框架图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xx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

20xx-20xx电大会计学本科财务案例分析开卷答案

20xx电大会计学本科财务案例分析开卷考答案案例一华南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一名词解释1独立董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

电大会计本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题汇总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题汇总中国粮油集团及其发展战略案例要点提示1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了解中国粮油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沿革并画出截止目前的中国粮油集团组织框架图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xx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

会计案例分析课程报告写作参考

会计案例分析课程报告课题名称学号姓名成绩提交报告时间20年月日麦科特造假事件的研究报告例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居中标题上空二行标题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职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实验实训报告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综合实训案例分析学生所归属的学院会计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时间填表日期会计学院学生实验报告会计学院学生实验报告会计学院学生实验报告会计学院学生实验报告会计学院学生实验报...

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封面第小组分析报告案例分析题目学号姓名此栏内容全部左对齐小四号宋体20年月目录概述1XXXX一级标题11XXXX二级标题12XXXX二级标题13XXXX二级标题2XXXX一级标题21XXXX二级标题22XXXX...

会计案例分析课程报告要求

会计案例研究课程报告的相关要求如下1内容学生自行选取一个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控制等方面的案例然后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案例素材不得超出会计学专业范围也不得与教材上的案例雷同案例分析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如有雷同或抄袭报告...

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案例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一)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分析单位:万元 项目 年初数 年末数 增减变动 …

电大会计案例分析报告(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