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时间:2024.4.20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分校(站、点):    人事干校   

学生姓名:       魏黄龙        

学   号:      091150033      

指导教师:        孔敏        

完稿日期: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目   录

写作提纲……………………………………………………………………(2)

内容摘要……………………………………………………………………(4)

关键词………………………………………………………………………(4)

正文…………………………………………………………………………(4)

一、绪论……………………………………………………………………(4)

二、本论:…………………………………………………………………(4)

(一)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理论………………………………………(4)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7)

(三)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对策思考……………………………(9)

三、结论……………………………………………………………………(11)

参考文献 ……………………………………………………………………(12)

写作提纲

一、绪论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成熟和舞弊案件的增加逐渐成为热点问题。目前,国际上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几乎都借鉴了美国的模式,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强制性要求纷纷出台,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和深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已实施了2-3年,那么,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否认同,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二、本论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存在缺陷

2、法规制度的不协调

3、监管力度不够

(三)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对策思考

1、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评价

2、协调和完善法律法规

3、加大监管力度

三、结论

内部控制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上市公司在生产与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期能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帮助和借鉴。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内容摘要 2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有意义的。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评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成熟和舞弊案件的增加逐渐成为热点问题。目前,国际上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几乎都借鉴了美国的模式,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强制性要求纷纷出台,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和深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已实施了2-3年,那么,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否认同,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理论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它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必要的系统性活动。是内部控制设计、实施、评价、反馈、改进等连续的动态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2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了《最终规则: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和交易法定期报告披露确认》,这是SEC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估以及外部审计师的鉴证报告形成的最终规范。为帮助公众公司的管理层更好地理解《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第404条款,明确其对建立内部控制并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责任,同时为帮助公众公司的独立审计师在审计公众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意见,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于20##年4月发布了题为《对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要求的一般理解》的报告,分别对管理层的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提供了较为详尽的操作指南。

国内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起源于节约审计成本的需要。20##年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出台以后,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内部控制评价问题进行研究的热潮,分别从内部控制评价在我国的引入、评价主体定位、评价分析模型、评价指标的选择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总体来看,20##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提供了自律性要求,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社会公众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素质的信任度。至此,国内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过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报告的方式等基本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

1、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是基于管理当局强化内部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责任,促使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会加大管理当局的责任,促使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会影响到公司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如果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重视内部控制,这种态度将会对公司其他员工产生影响,使员工认真执行既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反之,如果高层管理人员不重视内部控制,那么设计再好的内部控制也会失效。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就是对公司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过程有助于管理当局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以及有无重大缺陷,并能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而不是等到因内部控制的缺陷导致财务报告或经营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做出反应。同时,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过程也是对部门业绩和员工表现的一种考核,可以对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威慑作用,从而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达到强化内部控制的目的。

2、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是基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需要

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20##年9月,为了了解内部部门情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研究所)副教授陈关亭与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杨芳在实施了专项问卷调查后,认同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对于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作用。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正是要求管理当局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并提供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管理当局出于减轻自身责任以及公司长远利益的考虑,不得不真正关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不断健全与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提高营运的效率和效果。一旦公司有了健全、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消除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诱因,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从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对财务报告的加工整理过程起到了保证作用。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约束会计人员遵守相关的财务法规,减少会计造假,直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而且可以规范管理当局的管理活动,制约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间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此外,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估,易于查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3、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是基于对外部信息使用者信息披露的需要

越来越复杂的经营活动决定了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他们需要了解上市公司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出判断。在诚信逐渐丧失的今天,内部控制信息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投资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内部控制的信息。作为公司的股东――公司真正的所有者,有权知道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公司的运行是否正常、公司的资产是否有保障。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而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是一种描述管理机构控制策略和内部控制活动的工具,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可以获得财务报告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以及整改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了解公司的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结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可以更好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长期生存能力。

4、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是基于公司管理当局解除受托责任的需要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和受托这样一种经济责任的关系,即受托经济责任。蔡春教授认为:这种责任不仅包括行为责任,还应包括报告责任下。从行为责任来看,受托人(即经营者)必须尽心尽责地完成受托责任,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执行。如果公司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失效,导致财务报告虚假而对投资者形成误导,受托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受托人肩负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的行为责任,那么相对应的也要承担对内部控制实际建立和执行情况的评估和报告的责任。管理当局通过自我评估形成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来说明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正是委托人(即所有者)正确评价受托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受托人借以免责的重要依据。管理当局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并将结果报告给所有者,实际上是向所有者表明已经履行了管理职责。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在:相关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讲诚信;举报机制不健全,问题难以向上反映;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作弊者没有压力;监督机制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等。在组织结构方面:部门职责不清,权限授权不当,权力相对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未分离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牵制。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大股东手中,这会使得公司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很可能反映的是大股东的个人意志,中小股东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法规制度的不协调

目前可供上市公司作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评价标准有:《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证券法》、《会计法》、《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其他相关规定和通知、《上交所指引》、《深交所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等。这些规定同时执行,必将导致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出现混乱情况。

1、对内部控制概念界定、评价主体的规定不一致

《上交所指引》(包括《深交所指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相关的概念界定、自评报告审核主体、评价主体的规定并不是完全一致。《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主体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组成。在征求意见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也同样规定内部控制主体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但是,《上交所指引》中规定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上交所指引》中并没有提及监事会,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将监事会也纳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主体中。

2、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规定不一致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上交所指引》中的规定也各不相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第五条规定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上市公司应当从这五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而《上交所指引》中,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规定是要按照以下八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建设和评价: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确认、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检查监督。两者并不一致,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基本上都是按照五要素进行评价的,目前还没有公司对内部控制按照八要素进行评价。规则上的不一致是会导致评价主体选择成本最低的评价体系,而并不一定选择最合适的评价体系。

3、对自评报告是否需要鉴证的规定不一致

《上交所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董事会应当披露在年报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提供核实评价意见。这个规则要求了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鉴证。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却没有明确说明是否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核实评价。如果这两方面都不一致,上市公司就有理由不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核实评价。

4、是否强制性披露的规定不一致

《上交所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于20##年7月1日起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随年报一起披露,属于强制性规定。在20##年1月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规定,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随年报一同披露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和相应的核实评价意见。属于自愿性披露,两者前后矛盾。

(三)监管力度不够

通过查阅上交所近二年[t1] 的处罚公告,并没有上市公司因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或因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而受到处罚,也极少有被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尽管《上交所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是当一大部分单位明确在年报里说明不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他们的不披露并没有受到关注或处罚。

从注册会计师、证券交易所到证监会都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第一,多个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会出现职能重复的情况;在未达成对责任和权限的划分的情况下,监管实施起来效率不高,各部门互相推卸责任。第二,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单一,往往是罚款等行政处罚,不具有威慑力。第三,当前的内部控制评价的政策、规范都不一致,也为监管部门执行法规制度带来难度。

三、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对策思考

(一)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评价

确立董事会在内控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积极加强董事会建设。应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董事会同时设有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和考核委员会等四个专项委员会,负责相关事务;公司应明确各部门、岗位的目标、职责和权限,建立了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制衡和监督机制。健全独立董事制度,遏制“内部人控制”,建立健全相关的独立董事的职责、问责、监督等管理制度。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增强其独立性,加强对董事会行为和活动的制约效能。健全经营者激励机制,通过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等,使经营者利益与公司长期利益联系起来,实现经营者与所有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公司需要树立风险组合观,按照“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分担风险,接受风险”的原则,对公司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设立组织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由总经理牵头,部门主管为成员,职责是审查批准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方案,具有对风险业务的最终决策权。以现行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确立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总体目标,达成共识,识别战略风险,有效规避战略风险。

(二)协调和完善法律法规

面对目前较多的规范,《会计法》、《证券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交所指引》、《深交所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以及各个交易所每年都要出台的年报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对内部控制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对内部控制概念界定、评价主体的规定、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规定、对是否强制性披露、对自评报告是否需要鉴证的规定都不一致。法律法规的不一致会导致上市公司对评价与不评价内部控制、披露与不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各执一词,并有理由提供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或要求,对其鉴证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界定,是基于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鉴证还是基于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鉴证,这样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也会让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没有发挥监督作用。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由证监会出台统一的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引和具体规范,配合《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来统一规定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界定、内部控制评价要素、内部控制评价目标等相关理论。之前的各种不统一的规范和制度应该予以废除。内部控制制度的协调统一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的基础,也为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只有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的指引下,上市公司才可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从而达到保证资产安全,合理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经营目标。

目前由于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依据不权威,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体现出不同的形式,比较随意。存在差异的评价依据使信息使用者不能识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好坏,从而无法做出判断。根据目前的关于内部控制的各种规定看,《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由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其内容也紧紧跟随国际步伐,框架合理,内容全面,应该被认定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呼吁基本规范的二个配套指引的征求意见稿和具体规范也应尽快完善出台,为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提供操作性规范,为上市公司本身内部抓考制自我评价提供指导,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问题。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上市公司因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而受到处罚的,也很少见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核实评价报告。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应该是最有力、最权威的监管,为整个评价制度是否能有效执行,是否能保护投资人利益,是否能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提供保障。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等监管部门应明确界定其监管范围、明确其职责分工,避免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和核实评价,应由财政部进行再监管。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应加大处罚力度,采用多种处罚手段,以保证评价制度的有效执行。

监督是对企业其他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的一种再控制,公司应将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意见不断反馈给管理当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予以弥补;公司应建立反舞弊机制,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公司应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分析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等相关人员报告。

四、结论

内部控制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上市公司在生产与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期能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立勇,张秋生. 对我国现行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定位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

[2] 胡燕,晓芳. 论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3] 徐国强,邓亚丽. 多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预警初探[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09) .

[4] 铁亮,田中禾. 美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研究[J]财会通讯, 2010,(28) .

[5] 杨淑娥,戴耀华,樊明武. CSA:一个内部控制发展的前沿[J]当代财经, 2006,(03) .

[6] 胡勤勇. 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困惑与思考[J]湖北财税, 2002,(09) .

[7] 陈共荣,刘燕.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J]系统工程, 2007,(10) .

[8] 袁理. 试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04) .

[9] 赵顺娣,陈留平. 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 2003,(10) .

[10] 王光远,刘秋明. 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英国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3,(02) .

  [11]张为国,邱星芳.后安然时代[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7
[12]史蒂文·J·鲁特.超越COSO[M].中信出版社,2004: 3-5
[13]李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07- 124
[14]虞文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2
[15] TEVENJ. ROOT.超越COSO加强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8 -65
[16]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 18-22


 [t1]改为2009~20##年

更多相关推荐: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一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上市公司20xx年度内控评价报告-模板

XX股份有限公司XX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XX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20xx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的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20xx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的分析报告导读财政部网站8月30日称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财政部会计司会同证监会会计部开展了对我国上市公司20xx年执行企业内部控...

上市公司20xx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汇总表

附表4事务所出具上市公司20xx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汇总表

我国上市公司20xx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20xx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证监会上市部山东财经大学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及财政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一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20xx年xx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xxx公司20xx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xxx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及评价

摘要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强调其监督与评价问题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加强内部审计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机制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

美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比较研究

美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比较研究1张宜霞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116025摘要自美国SOX法案颁布以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报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焦点在当前各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辽宁科技学院毕业论文目录前言3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4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概论4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现状4三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的作用5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6一对内部控制审计认识不够...

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xx年年报编制、审计和披露工作有关事项(证监会公告20xx年41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xx41号为增强上市公司20xx年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各上市公司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遵照本公告的要求切实做好20x...

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成功案例简介

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成功案例简介按照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的联合发文规定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于20xx年开始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于20xx年开始实施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公司应进行内部控...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