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4.27

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24日在余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余姚市人民政府市长 毛溪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余姚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和20xx年主要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雨雪冰冻灾害等造成的诸多挑战,面对要素瓶颈制约、社会矛盾凸显等带来的各种压力,市人民政府在中共余姚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现代和谐宜居城市”三大发展定位,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深入实施“富民强市”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五年间翻了近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2%和17.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82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8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第10位,先后获得“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县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这五年,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动摇,大力提升城市功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一核、二副、三片区、多节点”城乡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城市化率由50%提高到55%。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和重点区块开发步伐加快,新建成现代住宅小区112个,建成区面积从28.5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33平方米。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累计实施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项目379个,完成投资197.4亿元,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连接线、双溪口水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强镇扩权”工作稳步推进,泗门卫星城和梁弄等中心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八网进村”工程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工作通过省优秀县市考核,共建成宁波市全面小康村42个、绿化示范村119个。我市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首批“生态市”。 ——这五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动摇,着力消除体制障碍,努力提升开放水平,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我市成为宁波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单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体制。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部门和项目集中审批率均达到95%以上。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展开,财政资金

使用绩效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新增上市企业3家。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76亿美元、内资118亿元,批准设立境外研发中心、生产企业33家。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援川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这五年,我们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动摇,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3%和12.5%。“充分就业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累计帮助20.8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实施,教育网点布局逐步优化,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98.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6%。“文化燎原”工程提前完成,城乡“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我市荣获首批“省示范文明城市”称号,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人民医院迁入新址,医疗设施、服务功能明显提升。我市成功创建成为首批省卫生强市。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的业绩。“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建设深入推进,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三项指标”明显下降,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余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中共余姚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主线,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创新提升年”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狠抓社会投资、建设管理、民生实事、效能建设等四大重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分别增长13%和1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2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6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70元,分别增长10.4%和13.4%。我市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光荣称号。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扎实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增幅双双创下五年来的新高。104项2000万元及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71.6亿元,78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6亿元,分别增长36.2%和60.9%。积极谋划和落实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民间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达到140.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到66.4%。

招商引资取得佳绩。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成立市招商局,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先后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举行重大招商活动,针对性地开展重大区块、重点项目招商,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势头。世茂、保利、万达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正式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首科太阳能、移动式矿用救生舱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签约落户。 全市实现合同外资6.18亿美元,实到外资3亿美元,分别增长328.9%和298.5%;实际到位内资33亿元,增长65%。

工业经济量质并举。深入实施“工业振兴行动计划”,工业经济增速和效益大幅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利润53.2亿元,分别增长31.7%和47.6%。我市被工信部授予“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完成工业投资90亿元,增长23.5%。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90亿元,增长32.2%;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达22%。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宁波级以上科技项目122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28件、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3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1项,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区)。积极推进余姚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滨海新城开发框架进一步拉开,城西工业园征迁工作启动实施。余姚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6.5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49.07亿美元,分别增长31.7%和31.8%。

三产发展扩容升级。制定《服务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河姆渡国际广场、时代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中国塑料城中央商务大楼等项目竣工投用。加大专业市场培育力度,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等项目扎实推进,中国塑料城列为省“三位一体”建设项目。全年实现各类市场交易额541.81亿元,增长19.2%。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等重大会展活动,全年会展交易额突破90亿元。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在义乌等地开设余姚名品直销中心4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新增文化经营单位69家,阳明“188”文化创意园顺利开园。金融保险业持续发展,新引进金融机构4家,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89.43亿元和839.75亿元。培植引进税源型企业39家,增加税收5282万元。扎实推进旅游设施建设,四明湖度假村改造提升土建工程完工,阳明温泉山庄一期基本建成。加强旅游推介,“河姆渡文化体验”和“四明山生态旅游”成为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经典线路。我市荣获“2010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浙江十大市场强县”等称号。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3座,新增经济型喷滴灌面积2万亩。扎实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完成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1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3个,基本建成高效农业“315”示范工程10个。切实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余姚葡萄”、“余姚茭白”等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注重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推进土地流转和适

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200亩。成功举办首届余姚农业博览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省农科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农业服务内涵,新增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4个,农业信用担保金额达到4200万元。

(二)扎实推进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呈现新景象

城市再造稳步推进。实施城市再造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一轴线、两中心、三商圈、四组团”的中心城区发展框架。推进《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加大拆迁攻坚力度,全年共完成房屋拆迁125万平方米。南雷路两侧区块改造进程加快,西南组团、高铁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中山桥、世南西路延伸等一批城区道路桥梁建设工程。对裕丰花园等6个老住宅小区实施整治试点。开展“迎世博保畅通”文明出行系列活动,实施工程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建成开放桐江桥地下停车场,努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数字城管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化管理成果不断巩固,城市管理的水平逐步提升。

片区联动有序展开。全面启动泗门卫星城市建设,率先完成机构设臵、体制调整等工作,泗门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完成姚西北片区、姚东片区和四明山片区的规划研究,基本编制完成《四明山区域五年行动计划》,组建牟山湖休闲度假区管委会和四明山旅游开发建设办公室。陆埠镇被列为第二批省级中心镇。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浒溪线一期(车岗头至大岚段)拓宽改造工程完成路基施工,余姚大道一期工程(329国道至329国道复线)、余姚(古路头)至江北(乍山)公路河姆渡段、余梁线北延等项目积极推进。220千伏候青变等4个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城东水厂实现试运行,天然气姚西北主干管道和滨海产业园区供水干管完成铺设,姚西北供水主管环网工程及“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如期推进。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工程二期、奖嘉隆江整治工程顺利完工,姚江干流防洪整治、陶家路闸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城市防洪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权一房”质(抵)押贷款试点等工作有序展开,通济村镇银行成立运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专项发展扶持资金1000万元。村级“三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编制完成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和农村社区规划,扎实推进农房“两改”和中心村培育,安臵搬迁农户6440户,整体搬迁山区自然村7个,新创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8个。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减少低收入农户706户。开展新一轮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农村环境有所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市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县市。

(三)扎实推进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再享新实惠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按照既要发展经济做大蛋糕、更要体现公平分好蛋糕的要求,深入实施“民生关爱行动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确定十二项民生实事工程,并在《余姚日报》等媒体上进

行公示,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全年财政一般预算用于民生的支出达35.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70%,同比增长28.3%。年初提出的“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用于民生”的承诺切实兑现,我市荣获全国“民生贡献大奖”。

民生实事工程成效明显。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调低公交票价,实行残疾人免费乘公交政策,新增、更新公交车80辆,改造候车亭(棚)200只,市民出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积极创建“充分就业市”,重视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和援助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共帮助

2.4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47个社区创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完成农民养老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把被征地人员和土地流转人员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80元。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因病负担过重的城镇参保人员实施二次补偿。建立低保边缘户制度,把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深化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建设,我市被授予“全国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县(市)”称号。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和救助管理工作。启动“331”住房保障计划,建立限价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扩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覆盖面,建设保障性住房1.72万平方米,我市荣获宁波市住房保障先进单位。出台稳定物价的政策

措施,率先向低保户、重残低收入人员和低保边缘户发放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扎实推进教育网点调整,城北中学等9所学校完成撤并,黄家埠中心小学交付使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新增国家级职教实训基地1个,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阳明学院,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制订出台“1+10”人才政策,新引进各类优秀人才5970名。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已有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8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64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新增小病受惠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率达到100%。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市临床检验中心运作模式在全国推广。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和“阳光计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第一批近2万户数字电视转换任务,建成投用余姚博物馆、余姚名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公众免费开放余姚“四先贤”、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等国有旅游景点,新建集镇综合文化中心5个、村落文化宫41个,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增加到58所。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名列宁波市前茅。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加强,土布制作工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第二轮市志修编工作全面展开。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社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校园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世博“环沪护城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命案侦破率达100%。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危化企业、酒后驾车等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四年实现“零增长”。建成开通药品网上监管系统,启动生猪定屠专项整治行动,率先完成“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三年工作任务。积极做好信访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信访总量继续下降。推进基层民主法治、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帮教等工作,完成第八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办法,积极推进新老余姚人“互融共建”活动。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市再次获得省“双拥模范城市”荣誉。

(四)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强化。坚持“有保有压、分类指导”,严格实行有序用电和节能降耗措施。切实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力度,依法关停“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64家,关停不锈钢熔炼企业10家、粘土砖瓦窑5座,组织实施重大节能改造项目37项。着力抓好能耗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否决“两高一资”项目83个,完成10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5家。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1233.49吨和513.57吨。

专项治理取得积极成效。认真落实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两个省级开发区环境整治工作通过验收,小曹娥、黄家埠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矿山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有效规范开采秩序,顺利完成宁波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年度考核任务。河道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全市河道保洁覆盖率达98%。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工程,陆埠水库上游酸洗发蓝企业专项整治如期完成,陆埠水库生态湿地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四明湖水库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推进“绿色余姚”、“森林城镇”建设,建成宁波市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各1个。完成龙泉山公园整治升级工程,开工建设儿童公园。扎实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小曹娥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三期和乡镇集污管网建设有序推进,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竣工投运,全市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提高到12万吨和1200吨。

(五)扎实推进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有了新提高

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完善“五联五促”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出台相关经济扶持政策,拨付政策资金3.7亿元,为企业减免各项税费9.1亿元。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建立企业联合会转贷互助基金,多途径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全年新增贷款的54%投向制造业。建立健全审批绿色通道、联合审批和代办服务等便民制度,完成上级放权事项的梳理和进驻中心工作。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办理,出台《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市长电话和市长信箱办理工作的意见》,开通“e(议)政厅”和“四明热线”,举行“阳光行动走进余姚”现场直播暨大型广场咨询活动,建成市民服务中心一期,“中国〃余姚”政府网站列中国区县政府网站综合绩效评估第五名。

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行政复议工作,加大行政执法监督,依法行政责任制全面落实。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组建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和社会听证制度,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全年办理人大建议246件、政协提案168件。 政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重大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制度,开展重点涉企服务科室民主评议,加大效能监测和效能督查,行政执行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规范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设立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清理处臵工作,96家单位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升。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行政经费和人员编制得到较好控制。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接待、新闻、统计、审计、档案、气象等工作扎实推进,征兵、民兵预备役和人防等工作不断加强,老龄、妇幼、慈善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们在面临多种挑战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这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姚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余姚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余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仍然粗放,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产业“低、小、散”问题依然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还任重道远。二是社会建设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局部区域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违章搭建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特别是“两难”问题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三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住房等一些民生热点问题还有待解决,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有些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精神状态不够振奋,群众观念和勤政廉洁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工作还存在不到位、不落实等问题。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加以克服解决,也

真诚希望各位代表和其他各界人士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监督政府工作,共同推进科学发展,努力把余姚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阔步迈入了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新阶段。展望“十二五”时期,余姚发展总体上仍处在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逐步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海洋经济成为我省的重要战略。这些都为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出现“再工业化”趋势,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宏观形势和发展趋势,坚定科学发展不松劲,瞄准“富民强市”目标不动摇,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努力推动余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并进,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并重,坚持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并行,坚持“富民”与“强市”并举,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着力打造综合实力雄厚、创新活力迸发、人文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安康的幸福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必须把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的突出主线。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优化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先进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市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

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第二,必须把新型城市化作为发展的主导战略。顺应新型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趋势,坚持把城市化主导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城市副中心、片区组团、中心镇和一般镇发展,健全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

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城乡一体、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创新型城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联动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实现“余姚制造”向“余姚创造”转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资源要素市场化配臵、投融资等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再创体制机制发展新优势。

第四,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强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构筑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五,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重视促进就业工作,更加重视发展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缩小不同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幸福城市,把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主要目标是:

——实力余姚建设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总量再造一个余姚。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争取突破1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争取突破1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争取达到40%,城市化率争取达到65%,“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争取突破1500亿元。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南部山区加快发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综合实力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创新余姚建设实现新突破。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科技投入明显增长,创新主体快速成长,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到20xx年,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立起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生态余姚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城镇生

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区域生态优势进一步凸现,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力争把余姚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先行区,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市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人文余姚建设展示新面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人文优势进一步发挥,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为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文化创意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和谐余姚建设迈出新步伐。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市域公共设施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新型社会管理机制基本确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努力使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到20xx年,全市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和9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0000元、23700元。

确定上述奋斗目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市人民的期盼。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这一宏伟奋斗目标!

三、20xx年主要目标及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根据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按照“抓转型、优发展、强统筹、惠民生、促和谐”的要求,深入开展转型发展突破年、新型城市化推进年、社会管理创新年“三年活动”,深化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着力推进社会民生改善,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确定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产业平台。坚持以大平台集聚大项目,以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加快余姚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步伐,扎实推进滨海新城、远东

工业城、模具城、科创中心和城西工业园开发,加紧建设余姚工业园区“商业居住、新型工业”两大板块,努力把两个省级开发区打造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产业投资31亿元。抓住我省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机遇,切实做好项目对接等工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扎实推进中国塑料城“三位一体”建设项目,不断提升中国塑料城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高铁新城核心区、西南组团等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南雷路商务楼宇经济板块,着力打造城市经济新亮点。编制完成《牟山湖休闲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启动牟山湖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重视河姆渡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加大四明山区旅游资源整合和综合功能提升力度,不断提高余姚旅游业发展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深入实施十大块状经济发展规划,加强人才、科技、金融、贸易等配套服务,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增长10.5%。积极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上市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突破23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抓好宁波塑料研究院、塑料模具CAE技术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和提升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专利申请和品牌创建,力争新增企业研发(技术)中心20家。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研究制定“智慧制造”建设方

案和政策措施,开展传统产业的企业信息化改造试点。切实优化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成长计划”,完善发展规划和土地、资金、人才等配套政策,建设新兴产业园,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力争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90亿元。加强工业设计工作,培育发展创意产业,推进阳明“188”创意产业园健康运行,抓好其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新产品开发的扶持力度,力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达24%。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引进万达等知名品牌,大力推进梨洲广场、时代广场、河姆渡国际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设,培育打造汽车4S大道等一批特色街区,促进中心城区商贸集聚和能级提升。启动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推进城市产业布局有机更新。继续加强镇级商贸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深入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一拖(宁波)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推进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中国裘皮城二期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各类专业市场。精心办好第十三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等重大展会,培育引进一批新的特色展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中介服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规模企业。建成开放四明湖度假村和阳明温泉山庄,精心

承办好“第八届浙江山水旅游节”,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增长20%。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扎实推进姚江干流防洪整治等工程建设。继续重视粮食生产,保持粮食生产能力,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扶持发展榨菜、茶叶、杨梅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启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视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加强动植物防疫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合作组织,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开发现代农业。培育发展新型农民,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经营。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依托省农科院等院所,引进和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加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化建设,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深化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不断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二)实施新型城市化主导战略,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深入实施《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强化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努力打造品质城区。建立健全规划专家会审制度,深化重大区块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拆旧与建新并举,推进白山头周边、凤山后埭等一批区块拆迁工程,完成西南组团二期等拆迁工程,力争全年完成房屋拆迁100万平方米。全面加快杭甬客运专线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建成车站广场和站场进出道路,确保年底站场建成投用。着力推进一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完成四明

东路(东旱门路至城东路段)、金型二路、北滨江路东延一期等工程,贯通中山路(余慈公路至谭家岭路段),启动三官堂路拓宽北延、三凤路、南兰江西路一期等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加强对县东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更好地彰显“文献名邦”个性特色。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严肃查处“六乱”行为,下大力气缓解城区拥堵现象,切实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积极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启动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城市副中心、中心镇、城镇组团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用足用好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等政策,完善泗门镇城市功能,切实发挥泗门对姚西北片区城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实施统筹余慈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抓好一批统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朗霞——低塘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拉开“一主两副”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制订姚东片区发展规划,加强对外交通对接,努力把靠近宁波市区的地缘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强镇扩权”改革,扎实做好梁弄、马渚、陆埠三个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加紧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镇。开展最美街景评比活动,促进城镇形象提升。 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切实抓好一批事关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视交通主干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梁周线(姚州大桥至329国道段)拓宽改造一期工程、陆丈线一期(陆埠高速互通)等工程,加快推进浒溪线(车岗头至奉化段)改造和余姚大道(61省道至329国道段)建设,建成余姚(古路头)至

江北(乍山)公路河姆渡段、329国道余慈复线(黄家埠至杭甬高速牟山道口段)。基本完成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平改立”既有道口引道接坡工程。新建农村联网公路129公里。启动建设姚北水厂原水、净水管道和姚东水厂原水管网铺设工程,完成姚西北供水干管环网工程,切实提高城乡制水、供水能力。推进马渚、泗门消防站建设。完成屯山变迁建,抓好220KV武胜变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建设。

着力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深化新农村建设载体,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农房“两改”,力争新建10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加快培育一批中心村和特色村。扎实做好钦寸水库移民安臵工作。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建成农村新社区50个。继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着力打造整洁、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对四明山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促进山区、老区加快发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开展非农建设用地改革试点,筹建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农村要素资源优化配臵。积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稳步推进农村“三权一房”质(抵)押贷款工作,着力缓解“三农”发展融资难题。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

制改造,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绩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示范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支持优势企业上市。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合资合作,促进企业抱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不断提高民间投资的比重。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引进和培育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积极拓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推动从传统制造业、一般服务业招商向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招商转变,从面上招商向针对性、小型化招商转变,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力争实到外资3.2亿美元、实到内资30亿元。切实抓好外贸转型发展,努力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支持优势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机构和研发中心,扶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把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鼓励企业拓展重点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余姚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余姚人经济”,鼓励姚籍海内外人士回乡投资兴业,不断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 积极推进其他改革。坚持“有进有退”原则,稳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整合清理工作。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臵改革,实施阶梯式水价和差别电价制度,健全矿山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排污权有

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

(四)着眼增创可持续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按照“保优限劣、区别对待”的原则,努力提升节能降耗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能耗总量控制,抓好能源统计、评估、监测体系和责任制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不锈钢熔炼等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商贸等行业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使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巩固提升小曹娥、黄家埠电镀园区整治成果,抓好拉丝酸洗行业工艺改造提升工作,加大对喷涂、废塑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力度,确保达标排放。

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积极实施“清风蓝天”、“清水绿地”、“清洁城乡”工程,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启动“绿色余姚”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省“森林城市”,力争新增中心城区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建沿海基干林带255亩,新增“森林城镇”1个。加快实施市域污水收集工程,切实提高污水纳管率。深化矿山综合整治,建立矿产资源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饮用水源库区保护工作,提升城乡河道保洁水平。继续探索山区排污生态处理的有效方法,切实落实对四明山等地区的资源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充分发挥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作用,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向“资源化、减量化”目标迈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培育发展一批循环经济骨干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力争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0家,省绿色企业1-2家。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深入开展土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加强存量土地盘活和挖潜工作,加大土地整理、闲臵土地回收处臵力度,推进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四期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和节水型农业生态循环技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市”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完善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的就业工作。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努力维护和谐劳动关系。调整完善保障政策,扩大实际参保面,着力提高保障水平。深入实施“331”住房保障计划,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建立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按规定提高职工最低工资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加大对残疾人、低收入户、因病致贫家庭等困难群众的医疗、

教育等救助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得起学。创新社会补助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弱势群体救助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35个行政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设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特教中心),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逐步提高残疾人整体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切实把教育放上优先发展位臵。稳步实施新一轮教育网点的布局调整,开工建设陆埠高级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完成4所小学的撤并任务。重视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广城乡合作办学和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关注特殊教育,不断扩大高中段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着力办好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加强成人教育,建成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阳光文化惠民工程。筹建市图书馆新馆,完成1-2个集镇综合文化中心的升级改造,新建设健身路径100条,新开放5所学校体育设施。发挥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扶持发展民间文化团体,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全民读书节,倡导全民读书新风尚。

重视文化精品创作,设立优秀文艺作品杜鹃花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争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创建成为“浙江省体育强镇”。继续抓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好田螺山遗址现场发掘等工作,加强河姆渡文化研究,精心办好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筹建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暂定名),完成《姚江文化丛书》和《余姚年鉴》的编辑出版。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民办博物馆、姚江书吧,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监管,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生事业投入,积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施兰江医院等建设工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市临床检验中心等五大中心运作,努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建设。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建设,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制订出台《余姚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完善相关人才政策,健全优秀人才选拔、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壮大高

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加强“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对各类创业平台、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鼓励留学归国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在姚创新创业,努力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拓展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推进重大事项信访维稳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妥善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努力把矛盾发现在一线、解决在基层。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认真做好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体系,实施教育培训和志愿服务行动两大计划,促进“互融共建”深入开展。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监管,增强网上舆论引导力。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努力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健全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臵体系,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监管,健全物价补贴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履职能力

大力倡导良好作风。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再跨越、转变作风再落实”学习实践主题活动,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激发创造力。大力倡导服务大局、创先争优的风气,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发挥干部各自优势,奖励干事者,鞭挞庸懒者,努力形成奋勇比拼、争创一流的

局面。倡导敢于担责、直面矛盾的风气,把解决问题和矛盾作为推进发展的一种常态,敢于迎难而上、走进矛盾,善于攻坚克难、化解矛盾,切实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力倡导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风气,以改革创新争创发展优势,以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水平。倡导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风气,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利益上惠及群众,不做劳民伤财的事,不干伤害群众感情的事。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层级监督,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作用,完善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探索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政府决策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利益,更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继续推进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持市长学法制度,加强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以阳光政务取信于民。

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设立政府工作创新奖,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和联审联办机制建设,抓好区域一体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抓好市长电话、市长信箱、“e(议)政厅”等工作,

办好市民服务中心,切实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推进行政执行力建设,认真抓好民主评议机关工作,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问责力度,努力营造实干高效、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全面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开展公务卡制度试点,进一步压缩接待、公务用车、出国等经费,严格控制财政负担人员和行政经费的增长,精简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强化监察、审计、财政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措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政府公务人员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市政府将积极办好十方面实事。一是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启动实施三年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今年开通2条以上城乡公交线路,在泗门镇开展镇域公交运行试点;更新市区公交车61辆,新增公交车18辆,新建和改造公交候车棚(亭)130个,完成1-2个公交首末站建设。二是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全面启动1430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推出总计1000套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实施60万平方米的农房集中改造建设;完成300户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旧房改造;完成中心城区35个、总面积40万平方米老小区整治改造任务;全面推进城市老小区准物业管理。三是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

与宁波市区接轨,并在年底前实现宁波市范围异地就医结算“一卡通”;新农合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300元提高到38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人均提高80元,住院报销补偿水平提高到60%以上,门诊报销补偿水平提高到35%;逐步扩大新农合小病受惠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全面实施两年一轮的农村居民健康体检;扩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面,在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村级医疗机构推进。四是发放城乡老年居民春节生活费(慰问金)。参照宁波市区标准,向本市退休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职)人员发放一次性春节生活费补贴;向具有本市户籍年满60周岁及以上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城乡居民发放每人500元的春节慰问金。五是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整治。加快平原乡镇污水输送主干管、镇域污水集污管网工程和城区污水收集支管网三期工程建设,全年完成铺设管网33.5公里,新建泵站5座,市域污水纳管率增加10个百分点;加快城乡河道疏浚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中舜江、候青江及乡镇河道疏浚工程。六是深化城乡教育普惠工作。加固改造和重建迁建中小学校舍18.34万平方米。全面更新山区中小学生接送车辆。秋季开始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新增2-3所公立中心幼儿园,力争45%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有1所公立中心幼儿园,100%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标准。七是开展“幸福家乡欢乐游”主题活动。拥有余姚户籍的全体市民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凭证免费游览余姚的旅游景区(观光点)。同

时,按计划发放5万张以上旅游券,市民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可凭旅游券免费参加旅游部门组织的“幸福家乡欢乐游”活动。八是着力建设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完成儿童(黄山)公园、望湖公园和文化公园建设,推进玉皇山公园、全民健身中心湿地公园、北滨江路沿江公园、文山路社区公园、星光路社区公园、花园水厂绿地、花园新村绿地等公园绿地建设,让老百姓有更多的休闲好去处。九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扶持50个群众文艺团队和100处群众晨晚健身锻炼点建设;实施“阳光文化”系列活动,配送各类演出400场,实现“全市天天有演出,全年村村有戏看”的目标;实施“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工程,全年免费送电影下乡3396场;加快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完成城区及部分乡镇(街道)10万户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目标。十是实施困难救助帮扶行动。统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标准,农村低保对象救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400元,并相应提高农村低保边缘户的救助水平。建立大病致贫困难群众帮扶基金,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实效。在春节慰问金发放的基础上,对低保户、重残低收入人员和低保边缘户分别再发放每户500元、每人500元和每户300元的春节物价补贴。对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按不同残疾等级、不同标准实行财政补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各位代表,余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形势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风劲潮涌,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让我们在中共余姚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余姚而努力奋斗!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19xx年国内工作回顾19xx年全国...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20xx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2月15日在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19xx年工作回顾19...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县第十五届四次会议文件一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3月12日在富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长邹登权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查一迎难而上奋发有为20xx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20...

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内容附图。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删减精华整理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删减精华整理李克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发展既...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内容附图。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满分答卷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满分答卷,内容附图。

20xx湖北公务员申论备考: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新型城镇化

20xx年湖北省公务员申论备考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新型城镇化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20xx湖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点击这里可以gtgtgt在...

20xx年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2月6日在陇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陈青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

解读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改革重点

解读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16个改革重点全文20xx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小时40分钟向全国人大报告了...

20xx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1李克强总理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稳的主要标志是进的总体特征是A经济增速稳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B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发展的协调...

20xx年湖北省考时政热点: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问题

20xx年湖北省考时政热点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问题时事评论背景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词语的注释时事评论观点1双引擎双引擎主要是指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