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时间:2024.4.20

           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20##年以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使银行业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严格控制风险的双重压力,各家银行都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商业银行同其他银行相比,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是从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来,存在着起点低、底子薄、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风险控制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另一方面,它又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如何在目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难题。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强化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风险贯穿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全过程,从风险管理的趋势看,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控制已成为支行(分理处)关注的重点之一,有效防范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自然成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从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稽核工作实践看,风险防范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引发的经济案件和不安全责任事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还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风险防范乏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因此,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必须找准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高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强化制度执行力。

    一、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表现

    由于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一些历史渊源,农村商业银行在日常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操作风险,但最为普遍、影响较大的还是会计和贷款操作风险。

    (一)会计操作风险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点多面广,机构分散,办理的业务额小、量大,且工作人员偏紧,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人多岗等现象,因而在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内部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内部制衡监督体系不健全、内控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人为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有意无意地弱化和降低了内控机制的效能和作用,因而容易诱发各类风险。

    现象一:支行(分理处)人员编制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对一些岗位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有些内部短期交接不规范,从登记的书面交接记录看,交接内容笼统简单不具体,缺少监交人,交接责任不清;一些支行(分理处)内勤人员执行会计制度不到位,对业务凭证、账表不换人复核,重要空白凭证购入、出库、使用、销号一人经手,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人员配备不尽合理,业务交接频繁的状态下,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潜在一定的风险。

    现象二:现场稽核检查发现, 部分临柜人员对操作系统知识了解甚少,只能应付一般性操作,对于主动预防高科技犯罪未能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临柜操作人员制度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能做到人走机退,人离章收,计算机操作密码不能定期更换,个别员工使用简单密码甚至直接将密码交付他人使用,将个人感情和对同志的信任无限扩张,凌驾于制度之上。由此可能引发经济案件。

    现象三:综合网络上线后对存款实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个别员工不能严格按制度流程操作,违规为没有带身份证的储户编造证件号码、办理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业务时不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办理挂失手续。某分理处在办理储户张某储蓄存款业务时,随意为其编写身份证件号码,导致真实的身份证持有者马某不能在辖内支行(分理处)办理储蓄业务,引发纠纷。

    现象四:一些支行(分理处)的储蓄临柜人员,不按规定流程操作,不重视凭证审核,经办的储蓄存、取款凭证要素不齐,有些没有储户签名确认,有些签名与储户姓名不符,又无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有些二级支行(分理处)在一级支行(分理处)调取现金时出具的凭证既无预留印鉴又无经手人签字,使会计凭证失去了其应有的证明作用和法律效力。

    现象五:随着柜员制运行模式在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推行,原有的“双人临柜,换人复核”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单人单机单岗是柜员制的特点,在目前支行(分理处)监督机制滞后,事后监督岗位缺失的情况下,有的支行(分理处)要求会计经理兼职对柜员办理业务进行复核,由于其自身工作繁忙,复核工作力不从心,只能简单的汇总装订。因而,柜员制尚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靠的只是员工的自觉和自律能力,如若再不加强对柜员库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单人操作形成的风险就会聚集和凸显。

    (二)贷款操作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操作风险是农村商业银行体制变迁中长期累积的结果,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支行(分理处)缺乏稳定的内外经营环境造成的,既有贷款操作不当引起的,也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但总的来看,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业务流程操作形成风险的居多。

    现象一:在信贷检查时发现,部分信贷人员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贷前调查不深入细致,仅听借款人的自我介绍,对借款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资信状况、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情况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评估,贷前调查报告内容简单,不能全面如实反映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程度,没有真正发挥贷前调查的作用;贷时审查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信贷员、农贷会计相互依赖,责任不清,柜台监督简单化,使一些违规违纪贷款在个别支行(分理处)屡禁不止。某分理处信贷人员对熟人郭某冒用李某的贷款证、身份证等手续办理贷款3万元,不坚持贷时审查制度,会计人员发放时也没有认真核对借款人的身份证件,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没有跟踪检查贷款使用情况,季度清收利息找到李某时,被告知其相关证件早已丢失,贷款一事本人根本不知情,信贷员再去找郭某时,该郭以做生意为名长期外出不归,导致此笔贷款形成风险。

    现象二:个别信贷员对到逾期贷款催收力度不够,电话催收多,上门催收次数少,有些催收通知书没有借款人签名,有些没有书面催收通知书,使贷款法律时效丧失;有些贷款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信贷人员催收不及时,使一些思想不健康的借款人信用观念发生质变,进而出现逃废支行(分理处)债务的现象。1998年某分理处给个体户朱某发放周转性贷款30万元,贷款初期该贷户清息及时,信用观念良好,随后几年历任信贷员放松了检查和催收,其按季度清息也变成按年清息,后来逐渐发展到既不还本又不付息,无奈之下分理处诉至法院,由于信贷人员催收时没有下发书面催收通知书,法院审理时,朱某辩称最后一次清息行为不是自己所为,是分理处为延续法律时效垫付的利息,该贷款诉讼时效已过,法院要求双方再出示新的证据以做出判定。

    现象三:支行(分理处)办理的个别抵押贷款不合规。1997年某分理处给私营企业主庞某办理房产抵押贷款40万元,其房产登记抵押及财产共有人承诺均由该庞提供,信贷人员未认真核实相关资料,未要求财产双方当面书写抵押承诺书并亲笔署名,后因其经营亏损无法还贷,经多次催收无果,分理处依法起诉,法院审理后认定,贷款事实清楚,借款主合同合法有效,庞某应归还借款,但抵押合同不合法,分理处无权对抵押房产进行处分,理由是贷款之前该庞夫妻已协议离婚,抵押房产划归其妻所有,该庞的抵押行为属于侵权,导致信贷资金沉淀。

    现象四:综合业务网络上线后,全面加强了对贷款的授信授权控制约束,超权、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个别支行(分理处)工作人员为发放人情跨区贷款,放弃制度原则,对涂改的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地址不加核实就办理贷款,后任信贷员催收贷款时才发现借款人不是辖内居民,仅从信贷资料看手续齐全无任何瑕疵,如果不采取上门核对的办法难以发现此类跨区贷款。

    由此可见,会计、信贷工作中的种种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不容轻视。

    二、操作风险成因简析

    事实证明,操作风险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成因,寻找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已刻不容缓。从客观实际看,支行(分理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具有面广,居住分散,存贷款业务金额小,笔数多等特点,加之在一些支行(分理处)由于受人员配备限制,兼职兼岗现象短期内难以避免。但从主观上看,操作风险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近年来,尽管加大了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培训力度,但由于部分员工进行后培训时间短,对业务操作流程一知半解,只能是干中学,学中干,没有真正弄清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内涵,使不规范的操作和错误观念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同时,重经营、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忽视了对全员的风险意识教育,放松了法规制度的学习,造成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全面,合规经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隐含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内控机制有效性不足,内部管理不规范。个别支行(分理处)主任不重视自身政治业务学习,政策制度观念不强,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自身带头违规违纪,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纠正。目前,对柜面业务操作的现场监督主要依赖于支行(分理处)主任及会计主管,会计财务部门进行的业务检查和稽核部门的稽核活动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检查频率有限,对风险评估和预防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激励性,不能有效调动员工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使业务操作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防范与控制,使纠改难现象在个别支行(分理处)长期存在,最终形成风险和隐患。

    (三)业务主管部门检查监督职能弱化,稽核部门势单力薄

    目前情况下,支行业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经营上,对自身负有的检查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全辖业务的规范化操作定期开展有效的现场检查频次不足,而稽核部门由于人员配备有限,兼职过多等原因,不能保证稽核工作的有效时间,对支行(分理处)进行稽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支行(分理处)业务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

    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成因看,防范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关键是落实责任和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从培育合规意识入手,通过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实施严格的奖惩机制等举措,实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目标。

    (一)以人为本,建立合规文化,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各种操作风险是与人的意识和行为分不开的,因此,一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等教育,使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构筑严谨的道德防线;二要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风险预防教育,不断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使全员真正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加强对员工的规章制度、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构筑严肃的法制防线;三要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末位淘汰制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能力,构筑严密的内控防线,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内部责任体系,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支行(分理处)的职责、权限和责任人。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各部门、各岗位履职尽责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形成一个分工合理、团结协作、规范高效、责任明确、相互牵制的整体,进一步完善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体系,督促各个岗位、各个风险控制环节发挥作用,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处于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制约之中。实行基层支行(分理处)主任定期交流,会计主管定期轮岗,员工适时交流,重要岗位强制休假等制度,将各种引发操作风险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强化检查监督,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一要切实加大专业检查力度,充分发挥支行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和有效性,强化稽核人员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的稽核审计理念和技术,提高稽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要发挥稽核部门检查覆盖面广、连续性强的特点,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消除部门检查各管一行的弊端和缺憾。三要加大纠改监督力度,达到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四要落实主管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提高各部门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自觉性,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促进农商行事业稳健发展。

附录:

昆山农商行简介: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 (KUNSHAN RURAL COMMERCIAL BANK),全称“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其前身是有着悠久历史和 优良资信的昆山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截至20##年6月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294.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1.88亿元,实现各项收入8.21亿元,账面利润3.33亿元,资本充足率12.78%,核心资本充足率9.56%。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总部设有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会部、信贷管理部、资产保全部、市场拓展部、监察保卫部、科技信息部、审计稽核部、国际业务部等职能部门,下设1个营业部、27家支行、10家异地支行、17个分理处,是昆山市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金融企业。20##年7月,昆山农村商业银行在通州发起设立了苏中地区首家村镇银行-通州华商村镇银行;20##年10月至今,沭阳、淮阴、海安、滨海、铜山、响水、盐都、建湖、广陵等异地支行相继开业。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已成为环球银行财务电讯协会(SWIFT组织)和全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汇通借记卡已成为全国银联组织会员卡,储蓄存款实现了苏州地区以及广州、重庆、徐州、常州等地的通存通兑,自助银行遍及昆山所有镇区、街道。

昆山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汇兑换;国际结算;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二篇: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金融实务20xx年第1

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肖建霞

摘要: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前台柜面业务中,因人员、系统、流程及外部事件等因素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财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柜面操作风险作为操作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后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从事银行柜面业务管理工作十几年来,深切体会到柜面业务至今仍然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基础业务之一,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形式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46(2010)01-0061-03

多年来,商业银行柜面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

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面向客户提供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和产品服务,同时还是银行营销产品、联系银行和客户的主要渠道和纽带之一。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因此,银行绝大部分的经营活动还是要通过柜面操作完成。笔者从事银行柜面业务管理工作十几年来,深切体会到柜面业务至今仍然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基础业务之一,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研究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涵义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

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于内部程序、

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则认为:操作风险是与业务操作相联系的风险,包括来自操作业务失败形成的操作失败风险和来自环境变化形成的操作战略风险。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出发,强调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与人、流程、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操作风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前台柜面业务中,因人员、系统、流程及外部事件等因素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财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一)操作失误型

操作失误是指员工在业务操作执行、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如未按流程办理业务,造成串户等差错,诸如此类的风险事件,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这类风险事件通过事中、事后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

(二)主观违规型

主观违规是指员工在熟知流程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等违规行为。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为规避反交易、错账冲正等进行的反方向操作行为,及基层网点在揽存过程中,违反存款实名制的相关规定,违规为客户办理存款业务,以及在业务操作中当与服务存在矛盾时,一时无法解决而违反规章制度的做法。

(三)内部欺诈型

内部欺诈又可称为道德缺失或丧失。主要体现为员工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左右,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近年来发生的数起管库员监守自盗案等。这类风险较前两者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损失

61

20xx年第1期金融实务

金额较大。

(四)外部欺诈型

外部欺诈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被人利用,是指员工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被客户用欺诈的手段利用,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如由于柜面把关不严,对客户提供的证件、资料审查不严,造成虚假开户而引发的案件,及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逐步推广,呈现出利用高科技犯罪的趋势。又如近年来出现的大量假银行承兑汇票、假存单等。欺诈是我国商业银行中最突出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表现,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

(五)技术风险型

技术风险型是指设备配置不完备、操作系统不稳定、业务流程不严密而引起的风险。在业务

流程、系统问题而引起操操作过程中,由于设备、

作失败,从而要用错帐冲正或反交易来进行弥补,也是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从有记录的损失事件数目和损失金额的地区分布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但是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

笔者所在分行八月份1368控制意识不强的地区。

件风险事件中,操作因素、执行因素、设备因素这三类风险驱动因素,占比就高达83.51%。

(一)人员问题。一是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在综合柜员制下,柜员单人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品种增加、业务量增大、劳动强度也不断增大,在高强压力下,稍有放松便可能出现差

新员工素质不错形成风险。二是员工流动频繁,

适应业务要求。近几年,柜面大量的熟练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致使前台留下的都是新员工或年龄偏大不适应其他岗位的员工。新入行的员工他们虽然学历较高,但工作能力不强,如此循环往复,柜台成为新员工的培训基地,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欠缺,这也是造成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不够,员工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些柜员由于工作态度不认真、操作不经心,

柜员和主管授权人员导致操作失误。柜员之间、

之间互不防范,也造成风险隐患。

(二)管理问题。一是管理岗位人员经常变动,内部管理者轮岗时间偏短,致使岗位制约难以有

效落实。网点内部负责人在新的网点从了解内部

业务特点、客户开始,到熟悉并与之产生感员工、

熟练地运用自如,这一过程刚好结束,就又要情、

开始新一轮轮岗,频繁的调动给内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二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

商业银行在经考核激励办法不科学。股改上市后,

营转型上逐渐向营销创利这一重心转移,对基层网点的考核更注重规模指标和进度指标,偏向直接创造效益的营销人员,而忽视柜面操作人员,这种导向必然造成柜员把主要精力用于营销而忽视业务质量,潜在的风险越积越重。

(三)流程与设备问题。一是流程频繁整合,风险较大的业务,系统控制程度不高。新版本及升级版本的不断投产,使员工来不及理解、掌握,操作中只能是“泥萝卜吃一截擦一截”。再如对柜员自办业务等,操作系统没有给予硬性控制,只能在事后才能发现,也留下了风险隐患。二是操作系统不稳定,设备配备不完善,增加了柜面操作风险。如办理业务期间,因计算机、打印机、不

业务数据不完间断电源等故障,导致业务中断、

整或业务凭证无法正常打印。

四、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一)加强人员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要强化操作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让所有员工都具有风险治理意识。同时,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治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并听取员工在风险治理上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布满活力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风险治理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让员工有一个明确和良好的预期,以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建立全

科学、可操作的风险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面、

调动员工加强风险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的培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把学习教育同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做知识型员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抓好整肃行风行纪和各类案件的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员工在思想作风、经营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

62

金融实务20xx年第1

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题;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落实对员工行为排查制度,对已发

从事第二职业、赌博、不正常现的有经商办企业、

交友等问题和现象的员工要予以密切关注,力求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应加强对柜员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辅导工作,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特别是新入行的员工,

多监督。在开户环节、预留印鉴对他们要多指导、

卡环节、核算要素(印、押、证)管理、现金管理、员工自办业务、冲正、反交易管理、自助机具管理、电

对帐管理、票据审查等操作风子银行的注册管理、

险诸环节上,加强管理。帮助员工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做到对相关业务资料认真审查、准确录入信息、正确使用交易、凭证,加强与客户沟通,准确掌握客户业务办理需求或对客户进行必要的提示等。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面人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

四是加强员工管理,建立操作风险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合理计量合规价值创造,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坚

人文管理,增强员工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管理、

违章操作的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对有章不循、

行为加大惩处的同时,还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办法、激励机制,对经营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柜台人员的积极性,来解决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这个老生常谈问题。

(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

一是要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要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建立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把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文化建设规划。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在加强操作风险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部门职能人员开展操作风险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意识。

二是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反映出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和隐患进行查遗补漏和制度建设。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强化事前控制,优化事中控制,合理进行事后控制,建立科学有效、防患于未然的能覆盖所

事中、事后检查监督防有柜面业务和岗位的事前、

范体系,既要对违章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也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监督岗位责任制。(1)重视日常监管检查。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柜面业务重要岗位、重要人员和柜面业务风险点的监督检查力度,构筑自上而下的条线专业检查监督防线。形成会计检查制度,不走过场,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2)建立循环的持续改进过程。要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循环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改进过程。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对现有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消灭现有风险治理不合规项,对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彻底现象及时督促,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直至整改完毕。

三是全面落实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治理责任制。(1)要通过层层签订防范操作风险责任合同,使柜面业务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2)要真正落实问责制。要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操作人员在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中的权力与责任,责、权、利相结合,发现问题,不讲情面,一查到底,并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三)加大科技成本投入,切实防范操作风险一是加强流程控制,由系统对自办业务等操作风险进行硬性控制,从源头上堵住可能形成的风险。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对不匹配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减少由于系统原因引起业务中断而造成的反交易风险。三是配置科技防伪设备,充分依托银行业务电子化建设,提高风险防范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姜文瑞,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论坛,2007,(1).[2]姜兆.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柜面操作风险[J].金融观察,2009,(6).

作者简介:

肖建霞,女,供职于工商银行张家港市支行。

(特约编审:吉祖来,责任编辑:张秋龙)

63

更多相关推荐:
银行防范操作风险自查报告

银行防范操作风险自查报告为贯彻落实合行总部工作本人认真学习和领会了关于落实案件专项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银行案件风险的通知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和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精神以及省协会...

银行业操作风险探析调研报告

银行业操作风险探析调研报告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不同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遍布银行内部的所有岗位业务运行操作风险更是操作风险的密集点银行经营活动过程的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通过临柜人员进行操作风险也...

银行操作风险报告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报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

银行风险分析报告

参考模式XX分、支行20xx年XX(季度/上半年/年度)风险分析报告概述(简要概括辖内整体风险状况)第一部分风险状况分析一、总体情况XX月末,全行资产总额XX万元,比上期XX万元。其中,信贷类资产余额XX万元,…

银行风险分析报告

20XX年1季度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报告一、风险状况(一)不良贷款余额情况截止20XX年3月底,我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不良贷款余额万元,不良率2.3%,其中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的21万元,占比为0.12%。纵向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案例发生原因分析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一方面在业务发展的管理上该行采取考核与完成任务挂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向钱看的风气造成部分风险意...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分析李志辉范洪波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天津300071摘要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操作风险正日益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研究焦点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由于损失数据的缺乏进...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分析

一引言本文通过总结新巴塞尔协议对于操作风险纳入银行风险管理这一创新实施联系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特征与风险管理的欠缺构建操作风险量化管理的初级模型旨在为商业银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提供见解二新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纳...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一操作风险的基本内容19xx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名为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之后操作风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风险范畴引起人们的重视20xx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一操作风险的基本内容19xx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名为操作风险管理的咨询文件之后操作风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风险范畴引起人们的重视20xx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分析论文摘要从操作风险的分类与特征入手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般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关键词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运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作为商...

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分析——以A银行为例

内容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银行在全球得到了迅速普及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发展领域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竞争手段所谓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信息...

银行操作风险分析报告(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