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时间:2024.4.1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 实习时间

20xx年7月9日——20xx年7月13日

二、 实习地点

第一阶段:杨凌—>淳化—>长武—>彬县—>永寿—>乾县—>武功—>杨凌;

第二阶段:杨凌—>周至—>两河镇—>宁陕—>火地塘—>周至—>杨凌。

三、实习目的:

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此次实习的目的就是将抽象的地理学理论和实际的地理现象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此次实习,使我明白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与土壤学等一些科学是息息相关的。

四、实习内容

1、 第一个观察点位于泾阳县口镇北部,沿211国道北行至于冶峪河一段。

2、 第二个观察点位于旬邑县土桥镇

3、 第三个观察点旬邑县与彬县途中山路上

于此处分析了泾河河流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作用,河流直流过程中享有弯陡,弯流处外侵,主要是受到气压梯度力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泾河河流的弯曲明显,大部分支流深切於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河谷狭窄。陕西境内多险滩,跌降高差3?7公尺,多形成瀑布急流。夏秋多暴雨,故以洪水猛、泥沙多著称。

4、 第四个观察点彬县城外大佛寺。

此处制作佛窟需要的石料要求抗腐蚀并且硬度不能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处岩石的材质。河水对岩石的搬运能力主要受水深及流速影响,长距离的搬运,沙子越来越细。

5、 第五个观察点是位于长武县的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测试站

6、 第六个观察点位于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测试站以东

地势低洼,水分条件好,植被繁茂,两沟中有山脊,地形复杂多变。 主要观察的是土壤的成分以及类型,黄土成分中CaCO3含量20%左右,滴加HCl之后气泡很多,土壤质地很硬,此地段出现窑洞,证明土层稳定;黑塿土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土质细,可搓成长薄片表层滴加HCl出现小的气泡,中层出现大的气泡,下层大的气泡。

7、 第七个观察点从长武返回杨凌的途中

与半山腰处挖掘土壤剖面,土壤粘性较好。观察路边大的断面,存在卵石是河床上升造成的。

8、 第八个实习地是秦岭及其附近。

五、实习地区的地质和地貌类型

(1)、实习地区的三大地貌

1、秦巴山区

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分解,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又是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湿润半干旱气候的分界线,同时还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质界线。秦岭中段在陕西省境内,横亘于渭河与汉江之间,东西长400—500km,南北宽120—180km,海拔多在1100m以上,山体雄伟,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自然景观的逐渐演变和有规律更替,形成独特的垂直景观带谱。秦岭山地不仅森林茂密,拥有陕西最大的林区(700多万亩),而且还有许多山间平台和小盆地,这是秦岭山地中富庶的农业地区。

秦岭山地的岩基由花岗岩组成,大体以中秦岭为中心,分布在广阔的范围内。这一规模庞大的花岗岩块体,主要是在地址构造运动中,地下酸性岩浆不断向上侵入,最后逐渐凝结成岩,再加上后期一些石英脉、长石脉等的侵入影响,使秦岭出露的岩石以经过不同程度的编制作用为特征。

巴山山脉亦称大巴山,虽不及秦岭高峻,但亦与秦岭一样危峰如林,千崖万壑,森林茂密,道路崎岖险阻,是陕南与四川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巴山西起嘉陵江谷,东至湖北武当山,山势成西北至东南走向,绵延约300公里,山岭交错,重峦叠嶂,是汉中、安康盆地与四川盆地的分水岭。

从地貌形态上看,秦岭是一个北仰南俯的巨大褶皱山,呈南北坡极不对称地貌形态。这种不对称首先反映在北坡陡短,峭岩耸立,发育着大的断层。而南坡则较为缓长,比北坡长几倍,而且南坡倾斜比较缓和,与北坡的大断层相比,南坡则是由平行山岭和山间盆地组成。

秦岭东西横亘于我国大陆内部偏东的中纬度地区,是我国南北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他像是一道高达宽厚的巨臂,阻挡着南北气流的运行,秦岭以北属于暖温带气候,秦岭以南则为亚热带气候。由于东亚飓风环流和高空西风带的影响,加之山体高峻,宽广复杂,因此,秦岭属于凉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具有季节变化明显和地区差异大的特点。就垂直带谱来说,秦岭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有以下几个气候带:900m以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北坡上界海拔1000m一下南坡海拔900——1500m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带;北坡海拔1000——2000m、南坡海拔1500——2300m的温带季风气候带;海拔2000(2300)——3000m的寒温带季风气候带;海拔3000——3350m的高山亚寒带以及海拔3350m以上的高山寒带。

秦岭位于东部湿润平原之西,西藏高原以东,暖温带之南、亚热带北缘,上下承接,南北过度,由于其形成历史和所处的位置,使之成为我国华北、华

中和华西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之地。这里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种类繁多,其中以太白山最具代表性。秦岭已知的种子植物有1550余种,隶属于640属,121种;苔藓植物302种,隶属于142种。

秦岭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长期的人类活动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壤的类型多样,垂直分带明显。

秦巴山区有众多的小盆地和山间谷地相连接,其中以汉中盆地、西乡盆地、安康盆地、汉阴盆地、商丹盆地和洛南盆地最为著称。

2、关中平原

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界秦岭,北接渭河北山。西窄东宽,东西长约300公里,海拔400公尺左右,地势西高东低,至黄河河床降到340公尺。由断陷而成,习称渭河地堑,经渭河、泾河、洛河冲积成平原。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盛产小麦、棉花。

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

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

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麦、棉产区。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近年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

3、黄土高原

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水土流失严重。

关于黄土的来源“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

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2)、实习地区的地形特点

1、地貌

宁陕地处秦岭中,宁陕县部分地区和柞水部分地区都地处秦岭南坡,而宁陕县部分地区和柞水部分地区都地处秦岭北坡,通过对各地地貌的结合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秦岭地区地貌的总体特点。首先,秦岭呈南北极不对称地貌形态,这种不对称反映在北坡比南坡陡峭,峭岩耸立。而南坡则较为缓长,所以南坡面积大于北坡面积。北坡大断层较多,而南坡则是平行山岭和山间盆地。比如汉阴县、石泉县都是坐落于比较大的山间盆地中。从河流上看,北坡的河流短小,水系简单,纵坡陡峭,比降相当大,河身较直。南坡则是顺断块斜坡南下的源源流长的顺向河,即先成河,河流一般比较长,纵坡稍缓,水系机构复杂,比降较小,河流弯曲系数比较大,比如汉水和乾佑河。

关中地区的地势平原为主。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

黄土高原处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上。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发展速度快,它们是河流泥沙的供给地和初期搬运通道。黄土物质疏松,具垂直节理,易遭受侵蚀。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

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我们所经之地的地貌特征:

泾阳县:位于仲山南麓,泾河之滨。本次实习实在泾阳县的口镇,口镇海拔6000多米,属于平原和山地的交汇。口镇的断层是由于下层上升,上层下降

的构造运动产生的。断层区还产生了背斜和向斜,流经这一断层区的何为冶峪河,在此形成自由曲流。

对口镇-关山大断裂口镇段的冶峪河谷地貌进行观察研究。断裂北盘阶段性构造抬升与流水作用形成了山顶面、两级河谷谷坡阶面和现代深切河谷4个地貌面,反映出本地至少存在3次阶段性的构造抬升活动。河谷中局部发现了相应的山间河流相砾石堆积层,可与乾县大北沟乾县组对比。多级地貌结构反映了新构造时期陕北高原阶段性抬升与渭河谷地阶段性断陷的构造活动历史。

公路两边的掩饰形成角度不整合,颜色的不同说明形成的环境条件不同。绿的区域说明是在还原条件形成的,红色的区域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

旬邑县:

此处开始显现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搞好该区的水土保持是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加强对黄土高原地貌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沟壑很深,落差很大,沟壑深度较大,黄土高原的沟分为细沟、浅沟、冲沟等,主要由暴流沟谷冲刷疏松黄土所致。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制造窑洞所利用的性质)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时也与近代地壳上升有关,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在按规模和频度对黄土高原重力侵蚀分类的基础上,重力侵蚀具有普遍性、沿河谷分布、区域差异明显等区域分布特点.并且地质地貌因素对各种主要重力侵蚀形成与分布的影响:塌陷在碳酸盐地层存在地分布较多,高陡边坡地区易于形成巨大滑坡,群发性崩塌、滑坡以及泥流的形成多发生在沟谷密度较大地区, 巨大泥流的形成在沟头地区多有较大的汇水面积等.因此在防治重力侵蚀过程中,必须充分地研究各地的地质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地防治不同类型的重力侵蚀.。

宁陕县:位于秦岭南麓、秦岭中段南坡,宁陕县平均海拔1350米,北高南低,大部分属变质岩系组成的中山。

该地海拔约为1000m,此处地形起伏。我们的居住地,火地塘林场,位于宁陕县城北边20公里附近,海拔约为1500m,此处位于宁陕县中部,基本都为高山,河流窄小。火地塘以北的平梁林区,离火地塘不到10公里,但海拔升到了2000m,从平梁步行登山,可到达海拔2500m的草甸地区。由此可见火地塘附近的山川落差很大,坡度比较陡峭。也可以感受出位于秦岭南部的宁陕县也成北高南低的地势。

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地势平原为主。海拔326~600米。南面的周至县黑河附近的海拔高于渭河河岸,而北面我们学校所在地杨凌的海拔也高于渭河河岸。关中地区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是陕西农业的发达地区。

长武县:属于黄土原区。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县城海拔约为900m。长武县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有明显的黄土高原的特点。县城位于垣上。

秦岭:最高峰在太白山,海拔约4000公尺[1]。秦岭山坡南缓北陡。南坡长100—130公里,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河流源远流长。北坡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公里,因此河流短促,多急流温和,窄狭的谷道两旁稻寂茁壮,田园似绵,山上绿树成荫。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67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近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田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西秦岭北断裂带东起夭水市西北的凤凰山南麓,大致往西北方向延伸[2]。水热条件丰富、植被垂直分布明显[3],风景十分优美。

彬县大佛寺:最令我们实习过程中兴奋的是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喀斯特地貌”。CaCO3(碳酸钙)有这样一种性质:当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就会变成可

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 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

果受热或遇压强突然变小时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Ca(HCO3)2 =CaCO3↓+CO2↑+H2O 在自然界中不

断发生上述反应于是就形成了溶洞中的各种景观。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谓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在形成喀斯特地貌的过程中,地下水沿岩石裂缝或落水洞向下运动时发生溶蚀,形成各种形态的管道和洞穴,并相互沟通或合并,形成统一的地下水位。地壳上升,地下水位将随河流下切而降低,洞穴转成干溶洞。其顶部裂缝渗出的地下水中含有碳酸钙,可因温度升高,压力减小与水分蒸发而沉淀,形成自洞顶向下增长的石钟乳,自石钟乳上滴落到洞底的水中所含碳酸钙沉淀有形成自下而上的石笋。石钟乳与石笋相接则形成石柱。这也就形成了溶洞中的奇妙景观。溶洞中的石柱形态极富多样性,加之人为的灯光照射,给人以奇幻的视觉冲击。

形成岩溶地貌的条件是同时具有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较为充分的形成条件,且形成了很多较大的溶洞。在我国北方,形成岩溶地貌的条件不是很充分,形成的大型溶洞也较少,但是在秦岭地区,形成的溶洞还是数不胜数的。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按其发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2、岩石

秦岭山地的岩基由花岗岩组成,大体以中秦岭为中心,分布在广阔的范围内。这一规模庞大的花岗岩块体,主要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下酸性岩浆不断向上侵入,最后逐渐凝结成岩。再加上后期一些石英脉、长石脉等的侵入影响,使秦岭出露的岩石以经过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为特征。具有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在秦岭山地出露得最广。常见的有片麻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等,另外还可以见到斜长片麻岩、正长片麻岩等。片岩类以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石英片岩为主,其次是黑云母片岩、绿色片岩、石英片岩等。千枚岩、石英岩、大理岩和蛇纹大理岩等在秦岭山地均有出露,局部地方还可以见到与煤相似的碳质千枚岩。此外,有大量的灰岩(结晶灰岩、变质灰岩)。

下面就实习经过之地的岩石状况逐一分析:

宁陕县:宁陕属于东秦岭的西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的是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体,它们以准铝到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为主,岩体类型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矿物组合与后碰撞富钾花岗岩类的组合基本一致。平和梁一带看到灰岩。灰岩,亦指石灰岩,属于生物化学沉积岩,是一种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遇到盐酸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除含有角闪石、碳酸盐类等主要造岩矿物外,与岩浆岩和沉积岩相比,变质岩中常出现铝的(红柱石、蓝晶石、);不含铁的镁硅酸盐矿物;复杂的钙镁铁锰铝的硅酸盐矿物(类;铁镁铝的铝硅酸盐矿物(堇青石、十字石等);纯钙的硅酸盐矿物以及主要造岩矿物中的某些特殊矿物(蓝闪石、绿辉石、硬玉、硬柱石等)。

主要变质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泾阳县:处于黄土高原边缘,在黄土高原与渭河盆地相接地带,石灰石(碳酸钙含量高),底层乱,挤压强,岩石没有强烈的变质作用。岩石并不规则。冶峪河自口镇以上由于河床刷深,地台上升,在淳化县城至石桥段有河漫滩外,其它均属谷深岸窄,两岸原地高出河床200余米,口镇以下高出百米。冶峪河自口镇流入平原后与泾河同向东南流,相距十余公里,位居高仰之地。

此位置岩石有石灰岩,因为石灰岩是由沉淀物所生成的岩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通常是由海中微生物和珊瑚的遗骸所形成。所以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海洋。除了石灰岩之外,此处还有砂岩、页岩等;另外发现的一类黑色岩石,呈片状,且易碎,主要成分是碳,是煤炭石。黄红色的石头,已经变质,但是变质程度不深,风化后重结晶。石英砂岩,坚硬,刀子不易刻划。

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6、河流

河流也是我们实习过程中常去的地方,比如在火地塘林场的时候,我们便沿路边的小溪向上走了很长一段,以及后来去过的柞水乾佑河,周至县黑河,渭河,泾河,泾阳县冶峪河??通过对河床中岩石分布、岩石或者沙砾大小形状、河水流量流速等现象,来分析河流的发育过程等,感觉很有趣。

河床上的石头比较大的,棱角比较分明的,说明河流距离源头比较近,而石头较小且比较圆滑的,说明河流距离源头比较远。而距离源头越远,则石头越小,更远处甚至只剩下细沙,这也是为什么海边的岸滩上都是沙子的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石头在被河水的搬运中互相摩擦、挤压,所以越来越小,越来越圆滑。并且河床上的长形石头,一般都与河水的流向平行。根据石头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速和方向;并且根据石头的大小和光滑、棱角程度可知道被搬运的距离及侵蚀的程度。

河流在不断前行中,除了对岩石的各种作用外,对河床和河岸也有很大的作用,侧蚀、下蚀等,所以就有了我们在塬面上看到的泾河“截弯取直”现象,所以我们看到了许多河流的“V”型谷。

这才发现原来河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通过河流能够了解很多地理知识,好像每一种地理要素都是一个镜子,将某个发育阶段的现实情况做一个真实的反应。比如很简单的,黑河河中的岩石多是岩浆岩,几乎没有变质岩,这主要是由于黑河在秦岭北坡,岩体没有经过变质作用即被搬运下来。

黑河:古称芒水,源头位于周至县境内,黑河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短而凉,冬长而寒,低温多雨,垂直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6.4---8.4℃。本区河流均系黑河主河道或支流,流域面积涵盖公园全部范围。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85亿立方米,含沙量低,水质良好。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流向多变,直逼两岸陡岩,所形成的深潭、幽瀑、浅滩、急流比比皆是。所以有了南水北调的工程, 黑河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西安城市阶段性缺水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 有了金盆水库,有了黑河饮水工程,西安的饮水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黑河金盆水库被成为“西安生命之源”。

渭河:中国黄河最大的支流,又称渭水,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流域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渭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又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亘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摆阔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陕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河源至宝鸡峡出口为上游,长430公里,河道狭窄,川陕相间,水流湍急,平均比降1/260.

泾河:是黄河中游支流渭河的大支流,长451公里,流域面积约45,400平方公里。大部分直流深切於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河谷狭窄。陕西境内多险滩,跌降高度差3-7公尺,多形成瀑布急流。夏秋多暴雨,故以洪水猛泥沙多著称。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源头一出山,就水势洪大,湍湍急流。向东流经甘肃省平凉市及泾川县,至马莲河入口处转东南流,经陕西省彬县及泾阳县,于高陵县将王村汇入渭河左岸。泾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雨量和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10℃左右。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河流,比如冶峪河,当然也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了更多的河流知识,比如泾河的“截弯取直”——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

六、家乡的地质地貌特征

东北三省,东倚长白山脉,西靠大兴安岭,南邻渤海黄海,北至黑龙江畔;内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共同构成广袤的东北平原,地形开阔,土壤肥厚且多为黑土;更有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等主要河流。

1、 我的家乡沈阳市

地形地貌

沈阳市位于辽河平原中部,东部为辽东丘陵山地,北部为辽北丘陵,地势向西、南逐渐开阔平展,由山前冲洪积过渡为大片冲积平原。地形由北东向南西,两侧向中部倾斜。最高处是新城子区马刚乡老石沟的石人山,海拔441

米;最低处为辽中县于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市内最高处在大东区,海拔65米;最低处在铁西区,海拔36米。皇姑区、和平区和沈河区的地势,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间。东陵区多为丘陵山地;新城于区北部有些丘陵山地,往南逐渐平坦;苏家屯区除南部有些丘陵山地外,大部份地区同于洪区一样,都是冲积平原。新民、辽中两县的大部分地区为辽河、浑河冲积平原,有少许沼泽地和沙丘,新民县北部散存一些丘陵。全市低山丘陵的面积为102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东部山区的西坡,向西南渐拓。

沈阳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东南部,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缓倾斜。全市最高海拔高度为447.2米,在法库县境内;最低海拔高度为5.3米,在辽中县于家房镇。 沈阳东部为低山丘陵,中西部是辽阔平原。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30—50米。 水文状况

全市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蒲河、养息牧河、北沙河、秀水河等大小河流27条,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为3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亿立方米,地下水21.2亿立方米。

2、 康平县的地质地貌

康平县地处辽河流域,年平均气温6.9℃,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29.9℃,年平均日照时数2867.8小时,10℃以上积温在3283.3℃,无霜期在150天左右,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地下水开发量仅为8000万立方米。地势特点为西高东洼,南丘北沙,地貌可概括为一水二草三林四分田。 自然地理

康平县地貌总的特点为西高东洼、南丘北沙。境内有低丘、漫岗、风沙、盐碱和低洼 5 种地形。西南部为医巫闾山余脉,东部为辽河冲积平原,东北部与西部边缘是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的沙丘地带,东北部为广阔的低平地带,属于低洼盐碱地,形成西高东低、南丘北沙、地形起伏、高低不平的特点。海拔最高点382.1米,最低点76.5米;海拔 170 米以上的面积36.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海拔170-120米的丘陵面积193.9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平原区1268.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8.3%;洼地675.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1%。

水文情况

康平县境内共有辽河等8条河流,均属于辽河水系,总长248公里,流域面积1935平方公里。辽河在康平境内长度为52.7公里,流域面积 89.2平方公里,在康平境内经山东屯乡、北四家子乡、两家子乡流至郝官屯镇老山头,接纳公河、八家子河、李家河南流,经孟家船口东南流,至小塔。康平县境内有大、小型水库14座,总容量2104万立方米,以中部的卧龙湖为最大,容量为9626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62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为6220万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为1.34亿立方米。

康平地处辽河流域,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最高海拔382.1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冬冷夏热,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867小时,年平均气温

6.9℃,年降水量540毫米,无霜期151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地理概貌

康平县地貌总的特点为西高东洼、南丘北沙。境内有低丘、漫岗、风沙、盐碱和低洼5种地形。西南部为医巫闾山余脉,东部为辽河冲积平原,东北部与西部边缘是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的沙丘地带,东北部为广阔的低平地带,属于低洼盐碱地,形成西高东低、南丘北沙、地形起伏、高低不平的特点。海拔最高点382.1米,最低点76.5米;海拔170米以上的面积36.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海拔170-120米的丘陵面积193.9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平原区1268.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8.3%;洼地 675.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1%

六、实习总结

这次综合实习很快就在无意识中结束了,我想一句话总结就是:收获是潜移默化的!

首先,总体上说我们的实习是比较圆满的,老师讲的自然不用说,同学们的热情还算高涨,至少我自己来说,走过了这么多地方,光是熏陶也懂得了不少道理知识。实习基本上是常老师一个人主持下来的,肯定很辛苦,所以我第一个建议是我们随行的老师也可以适当分担一些拓展性的讲解。这样,各司其职才能更加凝聚整个师生团队。

然后,实习中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准备不够充分。老师方面,老师准备了各种工具,但是忽视了一个重点,我们在实习过程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学生方面,出发前分组成了摆设,实习过程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庆幸的是我们用相机记录下了实习行程,或许日后看了能够有更美好的回忆吧。

最后,我认为实习本来就是要互动的,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研究的方法或者说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实习需要不断渗透师生互动的思想,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参考资料

[1]张保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xx年01期。

[2]康来迅。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xx年01期。

[3]武建超。秦岭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条件研究与技术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xx年。

[4]实习过程中老师讲解

[5]网络资料

更多相关推荐: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利用姓名朱中考学号1109010118年级20xx级指导老师刘元生年1月1020xx日目录引言1页一实习目的及意义2页二实习地点及时间2页三实习安排2页一...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学生实习报告实习课名称地质地貌学专业名称班学级号学生姓名教师姓名20xx年5月2日口镇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的实习环节旨在通过本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深刻认识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此次肇庆地质地貌实习,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特别是加深了对岩溶地貌的理解,…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学生实习报告实习课名称地质地貌学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科学班学级20xx260501号20xx26050108学生姓名吴金星教师姓名庄建琦引言地质地貌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学院专业姓名学号年级任课教师20xx年1月12日目录引言1页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页二实习地点及时间2页三实习安排2页一人员2页二器材2页三路线2页四各个实习地区实习的主要内容2页一花溪平桥实习内...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xx级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地点成龙校区龙泉山小渔洞白鹿成都理工博物馆实习时间20xx061920xx0623班级20xx级2班学号20xx100224姓名王超指导教师王石英...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xx级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实习地点龙泉山川师成龙龙门山实习时间班级3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王石英蒋蓉四川师范大学20xx年6月6日目录一实习路线2二实习器材2三实习前期准备2四实习...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贵州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11级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指导老师刘元生学院农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习时间目录一实习目的2二工具与器材2三实习概况2四实习内容31月6日惠水县内的长田涟江河雅云村31月7日湿地公园侏罗...

地质地貌学认识实习指导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地质地貌学认识实习指导前言地质地貌学认识实习是在学完地质地貌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基本地质地貌现象的感性认识,其中包括:了解常见矿物的基本特征、物理化学性质、判…

水文与地质实习报告(仅供参考)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学年第学期认识与地质地貌综合实训实训报告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实训地点完成时间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xx年秭归实习报告

20xx年秭归实习报告目录前言20xx年8月22日早上七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出发前往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历经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我们信...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资环院土管12220xx6874成婷一实习目标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