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

时间:2024.5.15

《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

梓里中学 杨维翔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和形式途径等方面相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制度。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的制约,多数中小学还没有开展起这项教育工作。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当前,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培训工作,努力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教师队伍。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意见,指导师资培训工作。二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核心是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教育部将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规范基本的教育内容。四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各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条件不成熟,不要急于开展,避免一哄而起的形式主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区和学校,要避免片面性和医学化倾向,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采取谨慎的态度

培训教师至关重要

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在家长,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数在教师。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是缺乏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管理方法不当,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对此,专家建议,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这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傅安球指出,当前,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是一大问题,尽管一些中小学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因为缺少教师,工作难以开展。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班主任中抽调的,这项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被忽视了。目前,我国应用心理学的基础是很薄弱的,人才匮乏,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初始阶段,不仅要有热情,而且要有科学精神。

专家建议,在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当加强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比重,课程要更加贴近中小学实际,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大学心理学专业应当增加应用心理学的内容。鼓励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采取专业教育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努力解决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这就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是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具有艺术的魅力。以心理理论作指导,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社会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同事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理论研究。

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可以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既有灵活运用传统思想教

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的新颖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是赋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在心理理论指导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些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其方法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这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心理指导法 二、心灵陶冶法 三、心理激励法 四、反马太效应的方法 五、心理控制法 六、面谈咨询法 七、电话咨询法 八、心理训练法

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

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老师的人际交往80%是与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a.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b.理解学生。这是实现师生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c.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

二、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浓厚兴趣、正确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

三、重视教学情况反馈,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心理疏导。

目前,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加之目前有关方面对这项教育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遵循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

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例如,中学应当把青春期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来抓。

4.差异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进行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如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活动。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话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应有的内容:

由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固定的内容要求,因此,不同的学者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话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情感教育。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 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

开发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此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不同阶段中侧重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学阶段通常以适应学校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初中则以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调适、情绪调控、自信心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为主要内容;高中通常又围绕学习能力提高、考试焦虑调适、升学就业辅导、人格培养、人生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上述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与系统性,以期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自然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追求,因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如自我气质的了解与完善,活泼开朗性格的塑造,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3、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识的掌握,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交往,自尊与互尊教育等。

4、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通过孩子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辅导与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技巧等。

5、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树立自信心,对不良品德的预防与矫正等。

6、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复习与遗忘规律的掌握,以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等。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保持刻苦学习


第二篇:心理学读书笔记


1

读书笔记

初中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及自尊的相关研究

1、引言:

作者的研究目的:考察初中生情绪智力的现状,探讨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三者的相互关系,将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建立影响初中生情绪智力的路径模型。

2、文献综述:

2.1 情绪智力:

概念:作者查询了国内外心理学者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了解国外学者Mary和Salovey的研究,Goleman及Bar-on的研究,归纳出他们研究各有侧重:其中Goleman和Bar-on的对情绪智力的定义及理论划分侧重于个体的社会适应性,是一个涵盖面更广的混合模型,不仅包含心理能力,还包含意识、动机社交等的其他人格特征。Mayer和Salovey强调情绪智力的认知成分,侧重情绪本身以及与思维的关系,不涉及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属性与特征。而国内学者许远理、李亦菲和张进辅、徐小燕和卢家楣分别提出的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作者综合前人的研究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个体识别、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评定:情绪智力量表主要分为两类:能力情绪智力的测量和特质情绪智力的测量。《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Mayer,1998)和《梅耶-萨拉维-卡鲁索情绪智力量表》(MSCEIT)(Mayer,2002)属于能力情绪智力的测量,强调情绪智力的认知成分。特质情绪智力的测 1

2 量包括《情绪能力调查表》(ECI)(Schutle,1998)、《Bar-on情商量表》(EQ-i)(Bar-on,1997)、《情绪智力量表》(EIS)(Boyatzis、Gloeman,1998)他们将情绪看作融合了动机、人格等多维度的混合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力。在对国内外学者制定的情绪智力测评量表进行了解及评估后,作者选择《情绪智力量表》(EIS)对情绪智力进行测量,此量表适合于青少年和成人,来评估其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群体差异:在性别方面:参阅了国内外研究者的调查研究发现,个体情绪智力的总体水平差异并不显著,但具体到各个因子上,女性在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更加出色,而男性在处理压力方面表现的较好。在年级方面,总的说来,个体情绪智力发展水平随年龄或年级增长不断提高。

相关研究:自尊对情绪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并通过情绪间接影响人的行为。父母采取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会促进他们情绪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情绪智力的水平。

2.2 自尊

概念:作者查阅了国外学者W.James、S.Coopersmith及Nathaniel Branden的研究,还有我国学者朱志贤、顾明远、荆其诚、林崇德、黄希庭及魏运华的研究,得出了他们对自尊成分的界定,但对自尊的概念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本研究采用魏运华的概念界定:自尊是人们在社会化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和体验。自尊的成分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自尊的结构国内国外的学者有 2

3 不同的划分,主要分为一维结构(W.James),二维结构(A.W.Pope、S.M.Mchale),三维结构(R.A.Steffenhafenhagen和J.D.Burns),四维结构(Coopersmith),多维结构(R.J.Shavelson)我国学者主要提出自尊的单层多维结构(魏运华,蔡建红)和多层多维结构(黄希庭等)。本研究采用魏运华对自尊结构的划分方式,将自尊划分为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六个因素。

评定:目前存在的自尊量表主要有以下几种:《自尊量表》(SES)(Rosenberg,1965)(并由季亦富、于欣在19xx年修订成中文)、《自尊调查量表》(SEI)(Coopersmith,1967)和国内学者编制的《自我价值感量表》(黄希庭、杨雄,1998)。本研究采用了魏运华编制的《儿童自尊量表》(CSES),适用于10-15岁的少年儿童。该量表是26个题目构成的自陈量表对应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和公德与助人六个分量表。

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父母对孩子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对子女自尊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父母的过分干涉保护会产生消极影响。

2.3 父母教养方式:

概念: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父母教养的划分方式各个学者各有不同但基本相似,主要为溺爱型、忽视型、专断型和权威型。在不同的时期学者们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社会化过程划分出了不同的维度,但有相似性。

3

4

3、问题提出:

3.1 研究目的:

(1)对王才康修订的《情绪智力量表》(EIS)进行量表的因子分析

(2)分析初中生在性别、年级上是否存在情绪智力上的差异

(3)讨论初中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三因素之间的关系

(4)建立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对情绪智力影响的路径模型,明确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智力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3.2 研究假设

(1)、初中生情绪智力存在年级差异、性别差异

(2)、初中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3)、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对情绪智力发展有预测作用。

(4)、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情绪智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3.3 我的设计

与作者的研究对象相同,我会在一所较大的中学(每个年级大概500人左右,甚至更多)进行调查。在这所学校的不同年级随机选取各个年级的四个普通班,每个班大概50多人(具体情况可根据每班人数做出调整),各班的男女比例最好比较均衡,以便后续比较。根据研究综述中对不同学者所做研究的分析,我选择与作者相同的问卷,将三个问卷分别在一天之中的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发放下去,并告诉学生这是匿名的,不需有其他顾虑(最好在上课的时候发放,要提前与老师做好沟通,只需占用课堂不多的时间,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休息的机会,他们会较为认真的完成问卷的填写。),填写完成后当场 4

5 收回问卷。

对问卷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剔除无效问卷,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情绪智力和自尊、情绪智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的研究,研究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明确自尊是否是父母教养方式和情绪智力的中介变量。后进行结果分析。

4、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河北廊坊地区3所中学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取样,尽量考虑年级分布这一因素,使年级比例大致相等。共发放问卷880份,回收845份,问卷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715份(无效问卷的剔除标准是连续5题未答,连续十题选同一答案或出现规律性作答。)

4.2 研究工具

(1)我国学者岳冬梅等人于19xx年修订的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

(2)我国学者王才康于20xx年修订的由Schutte等人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IS)

(3)我国学者魏运华于19xx年编制的《儿童自尊量表》

将三个问卷进行一致性分析,合成一份较大问卷

4.3 研究程序

对班主任进行解释指导语的训练,以期能准确、负责的完成问卷的发放。利用自习课或班会时间进行集体测试,测试时间在35-45分钟 5

6 之间,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

4.4 我的分析:

4.4.1研究方法的评价:作者采取给被试发放问卷,后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的方式进行研究,这样的方法较节省人力,物力,且比较方便、迅速可以很快拿到第一手资料,且数据较为真实可靠。大部分人做研究都会采取这种方法。

4.4.2实验的自变量:

(1)、初中生情绪智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分析:自变量为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父亲教养方式(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

(2)、初中生情绪智力与自尊的相关分析:自变量为自尊量表的各个因子: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助人

(3)、情绪智力的群体差异:自变量为初中生的不同性别,年级

实验的因变量:初中生情绪智力的各个因子:情绪调控,情绪觉察、情绪理解,情绪促进

4.4.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1)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情绪智力存在相关关系,且父母积极的养育方式(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会促进情绪智力的发展,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惩罚,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则会阻碍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

6

7

(2)自尊与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存在相关关系,成就感与情绪智力具有高相关的关系。

(3)情绪智力与年级存在高相关的关系,年级越高,情绪智力越好。男女性别在情绪智力总分方面 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生在情绪觉察和情绪理解方面优于男生,而男生在情绪促进方面则表现较好。

(4)自尊是情绪智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对情绪智力的影响部分通过自尊实现。

4.4.4我的设计与作者的设计相比较:

作者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廊坊三所不同的初中,作者并未交待三所初中所处的区及周围的环境。不同的地区可以使学校中的生源出现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方式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我选择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年级进行研究,排除了不同学校学习氛围,学校环境的影响,是干预变量更少。但也不排除廊坊市初中各校学生较少的可能。

作者一次将三张问卷汇总在一张大问卷中,施测时间需要35-45分钟的时间,时间有点过长,可能会使被试产生疲劳感,最后的一张分问卷的可信度就会变差,影响研究结果。在被试的自习时间做问卷,会影响到被试的正常的学习活动,使被试产生反感的情绪,影响结果的信度。若将问卷拆分成短小的分问卷,在被试上课的快结束部分发放,使被试得到了一个休息的时间,此时情绪较良好,问卷的信度也会提高。不过这种方式可能会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的进程,要提前与老师做好沟通工作。

7

8

5、研究结果

5.1出乎意料的结果

初中生情绪智力与性别无显著相关。初一学生在情绪觉察方面显著低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一学生在情绪促进方面显著优于初二、初三学生。

自尊与情绪智力存在高相关符合之前的预期。

初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中,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均与外表、成就感存在正相关,与纪律因子存在负相关。

父母教养方式对情绪智力的影响只有部分通过中介变量自尊实现。

5.2 我的解释:

由于初二、初三学生相比于初一的学生拥有更多经历,拥有更多与人沟通互动的时间,所以在情绪觉察方面表现的更好。初一学生刚从小学毕业,年纪较小,可塑性较强,所以在情绪促进方面表现的更好。

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过分严厉、干涉,使子女丧失自主性,做事得不得父母的认可,产生较低的自我评价,而缺乏自信,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他人交往,或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使情绪智力得不得健康的发展。也使得子女的自尊水平降低。值得一提的是,过分干涉却使子女的情绪调控能力得到了提高或许是因为要应付父母的干涉、保护而从周围环境学习到了调控情绪的技巧,并把成熟的情绪调控方式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8

9 成就感作为自尊中的极佳解释变量进入多元回归分析的回归方程中,预测力最佳,说明外表和体育运动两个方面并不能主要影响到他们的自尊,进而影响情绪智力。相比于父亲,母亲对子女情绪智力的影响更大。因为父亲多担负着供养家庭的责任,在外面工作,母亲与孩子的接触较多,且母亲对于子女的态度更温和,让子女更容易接受。

6、讨论与分析:

6.1 与作者的解释基本相符,父母的教样方式中对初中生情绪智力的影响部分通过自尊实现。因为家庭给子女的教养方式中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如:动机、社交等。

6.2 启发和应用:

家庭教育在人的情绪智力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来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养成父母对子女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的社会氛围,推动孩子情绪智力的更好发展。

6.3其他研究: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的初中生的情绪智力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父亲与母亲的不同的教养方式是否对不同性别的初中生的情绪智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是否男生受父亲的影响更大,女生受母亲影响更大。

9

10

10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李顺从传统的名师出高徒到目前的高徒出名师都反映出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得意门生而忽视培养学业不良学生的现象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接触多热情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大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佛堂三小王锦雷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己不认识自己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是很有道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班级营本122姓名韦豌学号120xx03211读大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感第三章第四节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大学和中学的不同不仅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方面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学习心得体会寒假期间抽空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通过学习帮助我转变健康观念使我对心理健康的价值和心理无数的任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对教师的多重角色期待是社...

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感

大学生心理课后感大学生心理课感想老实说在学大学生心理课之前我还是挺混乱的受伤的时候会很伤心成功的时候又会洋洋得意特别是到了大学之后自己得意和失意的周期极短大致为周期反复自己也很无奈大学生心理课这门课早早的就想上...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潘店镇中心小学赵玉珍近来读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后让我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读后感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读后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这本书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出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再到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问题由浅入深让懂得心理学的人有共鸣不懂心理学的人学会心理学而且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暨心得感想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暨心得感想心得我校进行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觉特别地受益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感想

心理健康教育感想对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而言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应问题对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在面对这些...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读后感

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读后感安徽电大法学20xx秋季专科班朱丽进来阅读了王传旭老师的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书后感触颇深对开放教育学生来有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学习上的帮助开放教育产生于20世纪中叶开放教育是以学习...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近来读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后让我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书中不仅详细解释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以各种浅显的实例加以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以下一点感想教师作为知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读后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读后感白水县东风小学李静在工作之余我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心理健康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