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指南 100123

时间:2024.5.15

Professor Jinsong Zhao, PhD (Soton)

Koguan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800 Dong Chuan Road, Shanghai, 200240, PR China

http:// law. Email: csalegal@, zhaojinsong@ 赵劲松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 海事律师、海事仲裁员、独立董事 凯原法学院海商法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电话Mobile:+86 153 0168 1057 传真Fax:+86-21-5822 9739

案例评析指南

1. 每个案例评析文章都要列明案件的全称(如:Pioneer Shipping v. BTP Tioxide)、

法律报告中的简称(如:The “Nema”)、出处(如:[1982] A.C. 724 at 739,请注意中间的空格)和中英文关键词(如:船舶建造合同 迟延交付 不可抗力)等。同时,还要给每一篇案例评析文章确定一个题目。每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2. 第一部分,先进行认真阅读从劳氏法律报告重查找出来的案例,然后再从本书主

题(如船舶建造合同、船舶买卖合同或者船舶融资等)的角度,对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但不要翻译整个案件。使读者可以不看原文就能清楚地、简捷、明了地了解到案情中与本文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这部分控制在500到1000字左右。

3. 在案例目录中有时还列上了要点的页码,如Pioneer Shipping v. BTP Tioxide,The

“Nema” [1982] A.C. 724 at 739中的739页。这只是为了方便文章作者查找有关内容,并不表明所应介绍的全部内容仅在于此。

4.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双方当事人在本案中的争议焦点和理由。

5. 有个别的案例不是海事案件,但考虑到其中所建立的法律原则对审理海事案件很

有用,因此也列于其中。请在关键词中加以说明,并在第三和第四部分中从海事法律的角度进行评析。

6.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法官对于与本文主题有关的法律争议要点的论述,不能只介

绍判决的结论。对于英国上诉法院和上议院审理的案件,如果法官之间有不同意见,请逐一进行介绍之。在介绍、综述案情和法官判决时,应将术语和关键词的英文列于中文之后,并加括号。使读者可以不看原文即可了解到法官所作出的与本文主题有关的全部判决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的详细情况。

7. 一个案例可能涉及本书中多个相关子主题1,但在案例目录中仅列了一次。介绍

时应覆盖每个子主题, 而不只是其中的一个。对于案件中与本书主题不相关的法律问题则不要进行介绍。第一到第三部分应为其后的案例评析打好基础。

8. 在第四部分中,请作者在上述案例介绍的基础上,对本案进行分析,找出法官在

判决中所引用和建立的法律原则及基本原理。

9. 在第四部分中还要从中国法律和实践的角度,对该案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看

看如果该案在中国审理,那么结论是否会有所不同。从而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今后再遇到此类案件时,应适用中国法还是适用英国法进行处理对其更有利。评论中引用其他中国案例或他人的观点时也一定要详细注明中国法律2、案例出处3和他人文章的出处4。不能只简单地说“有人认为…”等。

1 即章节的标题,但请注意,该标题仅仅是为作者评论案件时了解本书主题所临时设定的标题。最后编辑出版时,还会再根据每一篇案例评析文章的题目和关键词对全书的章节从新进行编排。 2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二款。

3 如:“织女星”轮救助报酬纠纷案,载于金正佳主编(1998):《中国典型海事案例评析》,北京:法律出版社,第557-562页。

4 如:李广辉等编著(1998):《海商法学》,第75页,洛阳:河南大学出版社;或:茅建勋:《南非扣舶制度的新动向》,载《集装箱化》,19xx年第12期;吴佳贵:《南非扣船的法律制度和船东的风险规避》,载《海商法研究》,20xx年第2辑,第14-37页,北京,法律出版社。

10. 请务必用word文本格式将全文打印出来,包括案例出处和引文注释。全文用小四号字,附注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同时,列明作者的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希望附上详细的联系办法和简历,但如果出版的话,出版时不会列于本书中)。如果出版的话,拟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每位文章的作者姓名都将列于目录中该案例评析文章之后,作者的单位、职务、职称等将列于正文的附注中。

11. 全文请于三月底之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交稿给林剑南linjn1001@。

2

(格式、字体、字号等例示)

案例评析文章的题目5

——案例名称6

(英国 法院)7

本案关键问题:8

12. Tcom公司为方便自己摘录原告网站上的事实信息而将原告的网页传送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的行为是否构成复制

13. T.com公司进行深度链接是否构成对TM公司网站列示的用户协议的违约

14. T.com公司的复制行为影响了原告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带来了营业收入的损失,因此是否构成侵犯(trespass)

15. T.com公司是否发布了虚假广告,并有不正当竞争行为

双方当事人:9

原告:Ticketmaster 公司和Ticketmaster 在线城市搜索公司(以下合称为

Ticketmaster,缩写为TM公司)

被告: Tickets.Com, Inc.(以下简称为T.com), 一出售门票的网站

一、 案件事实10

原告Ticketmaster 公司和Ticketmaster 在线城市搜索公司11(以下合称为Ticketmaster,缩写为TM)是一家售票公司。……

20xx年3月27日,加州地区法院法官享利.赫普(Harry Hupp)签发了一个命令,驳回了TM公司的四个诉讼请求,拒绝签发对T.com公司的初步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至此,本案暂时告一段落。12

二、 双方观点13

原告提出的第一个诉讼请求是被告侵犯了其版权。因为T.com公司为方便自己摘录原告网站上的事实信息而将原告的网页传送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原告认为这构成复制。而根据版权法,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对版权作品进行复制是侵犯版权的行为。原告请求法院签发初步禁令,禁止被告的这种复制。

原告的第二个诉讼请求是被告违约。……

5 文章题目要能反映本案及本文的中心内容。

6 副标题为案例的名称,应严格依照该案例的法律报告上所载的案例名称为准,如果案例有简称,也请一并列上,并注明法律报告的出处,如Pioneer Shipping v. BTP Tioxide,The “Nema” [1982] A.C. 724 at 739。

7 请注明法院的中、英文名称。

8 请注明本案例中本文所要讨论和评析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对于本文中不做讨论的本案例中的其他问题则不要列出来。

9 请在这一部分中列出当事双方,如原告、被告;上述人(一审被告)、被上述人(一审原告)。 10 先从劳氏法律报告中将每个案例查找出来,进行认真阅读后,再从本书主题的角度(如《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对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但不要翻译整个案件。使读者可以不看原文就能清楚地了解到有关本书主题的全部案件的背景资料。在介绍中应列出必要的注脚。 11 Ticketmaster Corporation and 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 Inc. 12 TM公司对法院驳回的诉状准备进行修改。关于改动后的内容,笔者未获进一步的资料。 13 说明双方当事人在本案中的争议焦点和理由。

3

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作出了相应的抗辩。

被告对版权侵权的抗辩是,……

三、 判决14

本案的法官在考虑是否签发初步禁令时,仔细的考察了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合理性以及签发初步禁令的必要性,最后驳回了原告提出的四个诉讼请求(版权侵权、违约、动产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不予签发初步禁令。具体分析如下:

原告的第一个诉讼请求(版权侵权)被驳回,原因是……

虽然原告的诉讼请求中没有提到,但是仍旧有一个联邦版权法中的问题应当澄清。如果……

原告的第二个诉讼请求是被告违约。这是因为……

就本案中的动产侵权理论而言,在北部地区法院怀特(Whyte)法官就 eBay Inc. v. Builder's Edge 15案做出的判决中,体现出了法律的发展。……也没有证据表明这有损于TM公司的生意兴隆。T.com公司并没有假冒TM公司行事。16

四、 评析17

本案也是一个由深度链接引发的案件。链接实际上不仅仅会引发版权侵权的问题,还涉及其他许多问题,但是鉴于本案只是法院对初步禁令的签发所做的命令,还是集中讨论链接与版权的关系。

版权法 ……

但是,事实信息也不是任何情况下均不受版权的保护,……

本案还出现了临时复制。被告确实 ……

(某某某18评析)

14 详细介绍法官对与本书主题有关的法律争议要点的论述,不能只介绍判决的结论。对于英国上诉法院和上议院审理的案件,如果法官之间有不同意见,应逐一进行介绍。在介绍、综述案情和法官判决时,应将术语和关键词的英文列于中文之后。使读者可以不看原文即可了解到法官所作出的与本书主题有关的全部判决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的详细情况。

15 eBay Inc. v. Builder's Edge NDCA'00 100 FSupp2d 1058. 16 还有一个与签发初步禁令的动议无关的事项。T.com提起了对TM的反托拉斯反诉,并提交了大量的文件,表面上显示了TM倾轧竞争伙伴,并使T.com陷入艰难境地,借此攫取大量利润的事实。这对于反托拉斯诉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同本动议中提出的版权、兰哈姆法无关。 17 如果已经有外国学者对该案例进行过评论,如在LMCLQ上登载的案例评论(有的评论出处已列在案例之后,但其他的则需要作者自行从LMCLQ中查找),那么,在第四部分中对此评论进行介绍(包括原文的注释),但不要全文翻译。同时,一定要列明该评论文章原作者的姓名和文章的出处。

如果没有此类案例评论文章,那么,在第四部分中作者要在上述案例介绍的基础上,对本案进行分析,找出法官在判决中所引用和建立的法律原则及基本原理。

在第四部分中还要从中国法的角度,对该案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看看如果该案在中国审理,那么结论是否会有不同。从而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今后再遇到此类案件时,应适用中国法还是适用英国法进行处理对其更有利。评论中引用其他中国案例或他人的观点时也一定要详细注18明中国法律、案例出处和他人文章的出处。不能只简单地说“有人认为…”等。 评析作者单位、职务、职称和联系办法。

4


第二篇:案例评析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评析:双簧表演

盱眙县仇集小学中心幼儿园 王静

曲艺中的双簧是由甲、乙两位演员表演的。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型,做形体表演,称“前脸”。乙在后说唱,称“后脸”。两人合二为一,配合默契。

我们平时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加之双簧表演对演员的基本功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要求比较高,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我结合主题活动“运动会”设计并组织了双簧表演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前的酝酿

运动会是幼儿最期盼的活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奋力拼搏,啦啦队员们激动不已加油助威,还有胜利后的得意,失败后的沮丧??孩子们自然流露的动作、神情让我感动。另外,我欣赏过外国艺术大师表演的哑剧运动会,那是用肢体语言表现的无声的艺术。我们能不能用中国传统曲艺双簧来演绎运动会呢?在查阅了双簧表演的资料,观看了艺术家的双簧表演以后,我有了设计双簧表演运动会的思路。

第一,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跑步和游泳两个运动项目特别感兴趣。另外,跑步和游泳项目的肢体语言丰富,表演的创造性空间较大,能较好地展示双簧表演的特点。同时,这两个运动项目的比赛程序基本一致,幼儿可以在学习表演时迁移经验,减轻学习负担,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创作富有韵味的台词。双簧表演的台词是有讲究的,既要精练,又要生动、有韵味。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运用儿歌的创作方法创编台词,突出表演的精华部分,最后推敲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做到押韵,使之琅琅上口。例如,“操场上真热闹,运动员们准备好,裁判员发信号‘预备——跑’”,简短的三句台词介绍了运动会比赛的场地、情境、运动员的准备动作以及裁判员发令、运动员听到信号开始比赛等一系列内容,而且每一句都将尾音落在了韵母“ao”上。

第三,精心设计与准备表演。双簧表演的独特风格是一个人在前面演,一个人躲在后面说,在表演中途,后脸给前脸出难题,让前脸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前脸拍醒木现出后脸,使观众恍然大悟。我在活动前和配合表演的教师反复练习、磨合,尽可能使前脸的动作、表情、口型、节奏和后脸的语言、语音、语调、节奏合二为一,不露破绽。在表演的结束部分,我还设计了一个高潮,使幼儿感到好玩、有趣,激发幼儿学习表演的欲望。

二、教学中的组织

第一个环节: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初步了解双簧的特点。

一开始,教师表演第一部分,先不抖笑料包袱,让幼儿集中精力感知表演的内容、体态动作、语言的变化。然后提问:“你能看懂表演的内容吗?你觉得表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了解幼儿第一次欣赏后的感受。

幼:你表演的是游泳,而且是蛙泳,我们游泳班的老师就是教我们这样划水的。

幼:你做的是蛙泳,我还知道仰泳和自由泳。

师:你能做一个仰泳的动作让我们看看吗? (幼乙比划了两下,大家给他鼓掌。) 幼:你的动作幅度很大,很夸张。

幼:你游泳得第一就高兴,游在最后就不高兴了。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我高兴或不高兴呢?

幼:我一看你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了。每个人都是赢了就高兴呗!

??

孩子们看得认真,观察得细致,语言表述也很准确,但是没有人对表演中声音的变化提出疑问,这可是今天活动的关键所在,于是我把问题抛了出来——

师:你们有没有听到我的声音?

幼:像你的声音,又不像你的声音,你的嘴巴在动。

幼:是你先把声音录下来,再用录音机放出来的。

幼:是电脑放出来的声音。

幼:声音好像从后面传过来的,但我没发现有人在那儿说话。

??

孩子们有了疑问,但还没有答案。我趁热打铁再表演一遍,这次孩子们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欣赏的。同时这次表演抖笑料包袱,揭示藏在纸箱后面配合的教师,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到十分惊讶。这时,我追问:“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后面这个老师。”找到了答案,孩子们很兴奋。我继续引导他们分析:“你们看出来是两个人在表演,那前面的人表演什么?后面的人表演什么?他们是怎么配合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后面的人说话,前面的人做动作。”幼甲:“前面人做的动作和后面人说的是一样的。”幼乙:“前面的人动嘴巴但不发出声音。”接着,我告诉幼儿这样的表演叫“双簧”,前面用动作、表情、口型表演的人叫“前脸”,后面说话的人叫“后脸”。

第二个环节:学习双簧表演。通过不断推进的四个层次的合作练习,让幼儿体验双簧表演中“前脸”和“后脸”的分工与合作,感受其中的幽默和快乐。

我先请幼儿复习学过的运动会儿歌,把它作为双簧表演的台词,然后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由于孩子们对跑步比赛有所了解,加上迁移运用教师的表演经验,所以动作很快就编好了。接着我们尝试表演。

●第一次表演:幼儿做后脸,我做前脸。

刚开始表演,我们就遇到了难题,即两人配合不一致:后脸说话了,前脸的动作还没有出来;前脸表演了,后脸又没声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幼:我们没有喊“预备,起”,所以不整齐。

师:你们刚才看老师表演的时候听到喊“预备,起”了吗?

幼:没有。

师:那前脸和后脸是怎么知道演出开始的呢?

幼:我看见前脸敲了一下积木就开始了。

师:对了!这块积木在双簧表演中叫“醒木”。前脸一敲“醒木”,后脸就开始说话,这是表演开始的信号。现在我们手上没有醒木,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

幼:那就拍一下手。

●第二次表演:幼儿做前脸,我做后脸。

这次我变化了抖笑料的方式,在说“1、2加油”时越说越慢,使前脸必须用越来越慢的动作表现跑步姿态,最后因“慢得实在受不了”而产生逗乐的效果,使幼儿感受到这时的“慢动作”和前面的“快动作”对比产生的幽默效果。

●第三次表演:两个幼儿上台表演,集体评价、整理幼儿的经验。

师:你觉得这两位演员的配合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幼:他们表演得很好,前脸的动作很夸张。

幼:他们表演得好,后脸说的和前脸做的一样。

幼:后脸的声音很响亮,我们都能听到。

师: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幼:没有。

师:是吗?我们问问听课的客人老师,听听他们的意见。

客人老师:这两个小朋友第一次合作表演双簧,我觉得他们表演得非常好。首先他们很大方,表演得很认真。后脸的台词说得很清楚,前脸的动作表演准确。只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前脸会时不时看后面,偶尔还会偷偷地笑,这样容易让观众看出破绽,想到后面还有一个人。而双簧表演最重要的就是台上两个人要像一个人在表演,所以你们还要在两个人的配合上多下功夫。

●第四次表演:全体幼儿两两自由结伴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两种不同的角色。

第三个环节:欣赏艺术家的双簧表演,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幽默感。

我引导幼儿欣赏碟片中艺术家的双簧表演。艺术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惟妙惟肖的语言表现“到朋友家不坐电梯爬楼梯”的情形。

师:谁是前脸,谁是后脸?

幼:化妆、戴帽子、手上拿东西的是前脸,站在舞台边上的是后脸。

师:你们怎么分辨出来的?

幼:戴帽子的人表演时做动作,不说话。不戴帽子的人光说话,不做动作。

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段表演?

幼:摔跤。

幼:我喜欢爬楼梯那段。

(许多幼儿附和道:“我也是。”)

师:好,我来做后脸,你们做前脸,我们一起表演爬楼梯。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在后脸“噔、噔、噔??”的节奏模拟声中,模仿上楼梯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三、教学后的反思

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中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们对祖国传统曲艺——双簧的喜爱,感受到教学设计、组织的成功。

在教学准备中,我既注意研究“双簧”的特点,又注意研究幼儿,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选择、创编表演的内容,使双簧表演贴近幼儿,既给了幼儿新的挑战,又使幼儿产生共鸣,萌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在教学组织中,每一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双簧表演的特点进行引导,明确哪些内容需要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直接告知,使幼儿对双簧表演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四次不同形式的表演重点突出,层层推进,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逐渐领悟双簧表演的独特风格,体验其中的幽默和快乐。

反思这次活动,我觉得有些方面还可以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1.在整个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控制比较多,幼儿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较少。如可以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与同伴合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使幼儿在表达、交流中更清晰地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同时,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

2.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因此,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如前脸动作的设计,表情的处理,后脸语气、语调的变化等,都有别于幼儿日常的说话、动作。教师应该让幼儿在欣赏、练习和表演中初步感受到演员传达给观众的艺术的严谨性、审美性。

20xx年4月20日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操作案例评析

盱眙县王店小学中心幼儿园 许昌云

一、案例背景:

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及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把开展区域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已初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活动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育目标,不顾幼儿的体验。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的生成活动出现对立等问题。在今后的区角活动中,我们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使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培养。

二、案例描述:

星期一下午,区域活动即将开始。老师让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半圆,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当老师正在讲述“我们今天的活动有娃娃家、美工区、建筑区、操作区??”时,宁宁忽然按捺不住兴奋高声喊起来:“我要喂娃娃!我要喂娃娃!”喂娃娃是班级新开设的一个活动项目,在前几次分配游戏时一直都没有安排到他,这一次一听到老师说到操作区,宁宁就立即叫了起来。老师的话被宁宁的喊声打断,脸上平静的表情转为微怒。老师朝宁宁看过去,发现宁宁的目光并不在老师这边,而是盯着角落里的操作区。老师便提高了音量对宁宁说:“宁宁,老师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宁宁听了老师的话吃了一惊,快速转过头来,瞪大眼睛,大声问道:“为什么?”老师听了宁宁的反问,显然也有些吃惊,进而,表情中的怒气有所加重,语气更加强了几分。“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宁宁的嘴巴微张着,盯着教师看了一会儿,忽然间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低下了头。老师接着分配活动,宁宁显示出紧张、焦虑的神情,抬起头偷偷瞥了一下教师,不再讲话。

三、案例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这是我们在学期初刚设立区域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分配区角活动项目时所发生的一次事件。从这个师幼互动的事件中我们发现,教师是主动的,幼儿是被动的。教师的身份是管理者、制约者,而不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教师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教师的话被宁宁打断??愣了一下??脸上的表情转为微怒??”教师始终以管

理者、制约者的身份出现,依次给全班幼儿分配活动项目。她对幼儿的行为期待是:幼儿应该安静、认真地坐在那儿听教师的安排,否则就是不守纪律,并且是不能被允许的。宁宁高喊“喂娃娃!喂娃娃!”的行为显然与教师对他的行为期待发生了冲突,与教师期待的行为相差太远。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从区域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没能把握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行为让宁宁由积极地主动参与变成了消极被动的状态。原因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强调纪律。无情的纪律控制了幼儿对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并没有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全然不顾幼儿的体验,没有将幼儿发过来的球接发出去,而是将球丢到一边,按自己的思路发球,并且以自己的行为无情地扼杀了孩子玩喂娃娃游戏的兴趣,从而也可能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二)消极的师幼互动

这是一个以“纪律约束”为主题的师幼互动。教师向宁宁发出了第一个带有负情感特征的施动行为“宁宁,老师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在此之前,宁宁对玩喂娃娃的游戏可谓心驰神往,他丝毫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以高喊“喂娃娃”来表明自己想玩喂娃娃的愿望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相反,他当时对教师最热切的行为期待是希望教师分配他去玩喂娃娃游戏,根本忘记了教师平常要求的“小手放好,小脚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因而,对教师的“老师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这句话,宁宁是很吃惊的,教师的这个行为和他的期待相差太大了。于是,他下意识的发出了一个带有进取性情感特征的反馈行为“为什么!?”,表明他的惊讶与对教师疑问。教师对宁宁的这一反馈行为也有些意外,老师希望宁宁马上坐正安静地听教师讲话,没想到的是“一个违反了纪律的幼儿非但不认错反而要问为什么!”于是,教师发出了负面情感特征更强的第二个施动行为“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借以重申纪律约束的主题。这一次,宁宁终于明白了教师的意图:“在分配活动项目时。大声讲话是不对的,教师生气了,在批评宁宁。”于是,先前兴奋的神情转为沮丧,低下头来不再讲话,以这种畏惧性质的、非言语的反馈行为表明自己对教师约束纪律的接受。教师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分配活动项目上面,师幼互动的行为事件结束。我觉得,正当宁宁的行为与教师的期待发生了冲突时,教师应该引导宁宁改正这个错误,而不是发起这么一个消极的师幼互动事件。

四、活动反思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理解幼儿,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问题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

发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和幼儿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与他们共同成长。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当孩子对一事物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当宁宁提出“我要喂娃娃”时,教师应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并耐心地询问:“你为什么想玩这个游戏呢?”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宁宁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小朋友大胆探索与表达。我觉得,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把握机会引导孩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向更高层次。

(二)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

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幼儿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儿也是一个能动体,只有尊重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以幼儿为中心展开教学,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提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但在本案例中教师以教育者、管理者身份自居“俯视”幼儿,幼儿以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身份“仰视”教师,这种不平等的师幼关系使得教师只关注怎样使自己开启的行为主题迅速得到对方响应,而不考虑对方意图。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儿童,放弃因为自己居于权威者而滋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行为方式”,经常对自己在互动之中指向幼儿的行为作一些反思。要学会尊重幼儿,发现幼儿的潜能,这样师幼互动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三)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小班幼儿的教育活动,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渗透在游戏中才能进行。例如,《娃娃家》主要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并使幼儿在游戏当中慢慢地建立和懂得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学习的舞台,在不同的区域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因此,当宁宁提出:“我要喂娃娃”。这完全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愿望,教师应满足孩子的愿望并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探索活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师预设活动与幼儿教育的自发生成活动不是对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区角活动中教师的预设活动必须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上的。丰富的教育环境,多变的组织形式,会最大限度地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宁宁是一个活泼、好动,敢于大胆提出内心想法的小朋友。当孩子向我们发出信号时,我们要及时捕捉到来自孩子的信息,并及时生成新的游戏内容,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主性显著提升。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自己的活动,并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有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期设活动的轨迹中,支持孩子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在这样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不断地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成功和快乐,自信心增强。

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教师在研究、探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评论:

这位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记录及分析反映出她已经能对区域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比较高的认识。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强调教师组织学习、控制的学习情况依然还比较严重。在相当多的幼儿园,教室里很少设置学习区域,有的即使有学习区域,也多是作为放物品有地方,并非作为幼儿活动学习的地方。如果幼儿园的教室中还不能将学习区人微言轻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如果不能将幼儿在学习区的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那么幼儿园的课程问题是无法得到很好解决的。我们希望更多的幼儿园教师能参与关于学习区域的讲座中来,也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能为幼儿提供材料丰富、时间保障的学习区域。

20xx年4月20日

案例评析:小班科学活动《爆米花》

盱眙县王店小学中心幼儿园 袁芳

一、活动准备

玉米粒(放在玻璃瓶中)、袋装玉米粒(每个幼儿一袋)、微波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一次性杯子。

二、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玉米粒

1.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瓶子,里面装着玉米粒

(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样宝贝?(摇一摇)你们猜猜这个小瓶子里面装着什么?

(幼儿回答:糖果、石头??)

(2)师:我们给瓶子脱去衣服,现在你们看看是什么呀?

(幼儿刚开始回答不出,师引导幼儿回忆昨天,幼儿说出玉米粒)

(3)师:噢!原来是玉米粒宝宝呀!我们来跟玉米粒宝宝打打招呼吧!想不想和玉米粒宝宝玩一玩呀?玉米粒宝宝还躲到了我们的小椅子下面,你们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等会儿告诉老师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玉米粒

(1)师: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

(幼儿:黄色的。师:他是从玉米粒的颜色上观察的)

(2)师: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幼儿:硬硬的)

(3)师小结:玉米粒宝宝是黄颜色的,摸上去硬硬的。

评析:在这个引出玉米粒的过程中,教师用游戏化的情境引出了玉米粒宝宝,语言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引出玉米粒后教师还渗透了礼仪教育,引导幼儿跟玉米粒打招呼。在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所感知到的玉米粒时,教师采用了开放式的提问方式,“玉米粒宝宝是什么样的?”没有问“玉米粒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什么感觉?”,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更有利于幼儿自主地进行观察。在幼儿会答出了“黄色”后,她很及时的给予了积极的回答,“他是从玉米粒的颜色上观察的”,这是对幼儿回答的概括和提升,在无形中为幼儿总结了一种观察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师引导幼儿对玉米粒观察不

够充分,幼儿仅仅观察了玉米粒的外面是黄颜色的,没有注意到玉米粒的里面是白颜色的,因此对下面的引导的活动造成了一定得影响。)

20xx年4月20日

更多相关推荐: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

购买的二手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注意的事项案情简介李女士和她的丈夫张先生婚后拥有一套房屋最近他们为了购置新房决定将房子卖掉张先生与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委托中介公司寻找买家挂牌价为230万元签约后张先...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

购买的二手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注意的事项案情简介李女士和她的丈夫张先生婚后拥有一套房屋最近他们为了购置新房决定将房子卖掉张先生与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委托中介公司寻找买家挂牌价为230万元签约后张先...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案例20xx年6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某临街小百货店的老板魏某准备回家吃午饭刚刚迈出店门突然就有一个东西砸在自己的头上疼得他大叫起来赶紧用手捂住头部鲜血从手中流了出来他的妻子和儿子急忙上前扶住发现...

(法律)案例分析报告格式

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

法律热点与经典案例评析

法律热点与经典案例评析期末作业一请从法律与道德的角度分析帮扶摔倒老人的正当性从法律角度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条规定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广...

民法案例评析

民法案例分析案例赵某孤身一人因外出打工将一祖传古董交由邻居钱某保管钱某因结婚用钱情急之下谎称该古董为自己所有卖给了古董收藏商孙某得款10000元孙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李某借款20xx0元双方约定将该古董押给李某如...

案例评析)

充满数学魅力的课堂张齐华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评析金五小学陈静有幸得以观看张齐华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视频教学睿智的课堂总能给人留下永久的印象先是叹服于课堂中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继而又被学生对规则的精准把握和精彩外延...

模拟纠纷调解案例及评析要点

模拟纠纷调解案例及评析要点A基本案情案例一轻微伤害案件调处甲乙两家相邻的小饭店由于生意问题平时多次因小事发生口角20xx年某月某日中午双方又因乙的小孩约8岁在饭店门口小便一事发生争吵后发展至互殴甲用铁条打中乙的...

资深经济合同纠纷律师案例评析:表见代理如何认定?

资深经济合同纠纷律师案例评析表见代理如何认定案情简介20xx年7月18日泰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包了4栋正在开发的建筑楼房20xx年9月20日泰和建筑有限公司成立泰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工程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二部...

国际私法案例评析

简评国华商业银行香港分行与汕头宏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担保合同纠纷管辖案本文案例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xx经终字第177号分析思路如下该案争论问题是广东高级人民法院是否有管辖权的问题由于该案...

怎样进行教学案例评析

怎样进行教学案例评析一教学案例及基本特征一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挑选出来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境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

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案例信息案例名称ReadingAttractingChildrenToMuseum讲课教师张晋芳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评析教师张玲棣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案Backgroun...

法律案例评析(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