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成稿

时间:2024.4.8

哈 尔 滨 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俄语动词的时体形式表达的时间意义

2011 年 03 月 05 日

说  明

  本表需在导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题目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指导选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具有前沿性)。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二级学院学位办公室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待学生论文答辩后,将本开题报告、论文样本、任务书及评阅书一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二篇:开题报告终稿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1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

物释放研究

材化083 10081853 殷季骏 摘要:核壳结构微粒是由一种纳米材料通过化学键或其他作用力将另一种纳米材料包覆起来形成的纳米尺度的有序组装结构。本文着重介绍了无机-有机核壳纳米复合材料。无机-有机核壳纳米复合材料融合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异性能,并且有可能产生新的性能,其应用前景很广泛。

本文使用介孔SiO2作为核材料,通过与氨基修饰得到表面带正电的MSiO2,利用静电作用在其表面吸附GMHA形成核壳结构颗粒(MSiO2-GMHA),进一步在其表面聚合NIPAM形成温敏性核壳结构微粒(MSiO2-GMHA/PNIPAm),并研究了其药物释放行为。

关键词:核壳结构,介孔SiO2,透明质酸,微粒,药物释放

1 研究背景

1.1 核壳结构微粒的概述

核壳结构微粒是由一种纳米材料通过化学键或其他作用力将另一种纳米材料包覆起来形成的纳米尺度的有序组装结构[1]。通过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优势互补使的这类材料具备了优异的综合性能。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核壳结构,不仅具有无机物的刚性、磁性、导电性等性能外,同时又具有有机材料的可塑性、易加工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能。由于核壳结构微粒具有新颖、良好的光学、化学、电学、催化、磁学、机械性能,在新型催化剂、防止团聚、防止光降解、增强光致发光性能、光子晶体、生物荧光标签和传感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2]。

1.2 HA的概述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简称HA)又名玻璃酸,是酸性黏多糖物质之一,具有高黏性,由Meyer和Palmer于19xx年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得出的。伺候人们对HA的分布、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以及应用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特别是19xx年Balazs首先将HA用于复杂的视网膜剥离手术,获得了理想的疗效,使对HA的研究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在医药、化妆美容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不断取得新的进展,HA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3]。

1.3 PNIPAM凝胶的概述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2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类微凝胶是典型的温敏性微凝胶的代表,它的临界温度为32℃,接近人体体温,故在生物医药方面有广泛应用。PNIPAM核壳微凝胶常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但由于存在表面活性剂难以除尽的缺点,研究者们多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只需要添加引发剂和交联剂,得到微凝胶粒径分布窄,不存在表面活性剂等杂质。

1.4 药物释放的研究

药物药效的产生需要使药物按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模式在体内释放或使药物在指定部位释放,传统的给药方式能使药物浓度迅速上升到最大值,然后经降解、代谢及排泄作用,血药浓度迅速降低,很难维持药物有效浓度,因此需要通过药物载体来实现。过去的研究表明,小分子水溶性药物由于体积及溶解性等原因而很难被制成缓释制剂,这就对药物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根据被载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性质来设计微粒的方法,使其对药物分子达到包覆及控释的要求[4]。

2 文献综述

2.1介孔SiO2

2.1.1介孔材料的定义

介孔材料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迅速兴起的一类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它是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利用溶胶-凝胶、乳化或微乳等化学作用,通过有机和无机物之间的界面组装过程获得的多孔纳米结构材料。根据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的定义,无机多孔材料按其孔径可以分为3类:

孔径小于2rim的为微孔材料(microporous materials)

孔径大于50hm的为大孔材料(macroporous materials)

孔径介于两者之间(2-50rim)的为介孔或中孔材料(mesoporousmaterials)[5]

2.1.2介孔SiO2的进展

19xx年,美国Mobil公司的研究者首次运用纳米结构自组装技术制备出具有均匀孔道、六方有序排列、孔径可调的介孔SiO2分子膜(MCM-41),克服了早期传统合成SiO2多孔材料存在的孔道形状不规整、孔径分布不均匀等缺点,并将分子筛的规则孔径从微孔范围拓展到介孔领域[6]。M41S系列硅基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揭开了分子筛应用研究的新纪元。这种新型的介孔分子筛具有骨架结构稳定、孔道规则排列有序、孔径分布窄等优点,填补了大分子催化材料的空白。

M41S系列介孔分子筛主要有三类成员:六方相的MCM-41、立方相的MCM-48和层状结构的MCM-50。其中MCM-41是M41S族中的典型代表,它具有六方有序的孔道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3 结构,随合成时加入导向剂及合成条件的不同,孔径尺寸可在1.5~10nm之间变化。MCM-41孔径均匀,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1000 m2/g)和大的吸附容量(0.7 mL/g),有利于有机分子的扩散,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及合成介孔碳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7]。

除了上面提到的M41S系列,介孔SiO2还有其他的系列。例如Pinnavaia课题组所研究的以中性伯胺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中性低聚硅前驱体采用基于氢键作用的SI/NI自组装过程合成的介孔分子筛,也就是HMS系列和MSU系列,和Stucky和赵东元课题组所研究的采用三嵌段共聚物作为有机结构导向剂得到的介孔分子筛-SBA系列。SBA-15也是除了MCM-41外用途最广的介孔材料,它具有高度有序的六边形直孔结构,其孔径可以在5~50nm范围内变化,且孔壁较厚,因此使得该材料具有更高的热和水稳定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材料。

介孔SiO2具有在纳米范围内规则排列和可调节的孔道结构,无疑为人们对超微粒子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利用其孔道的微观限域效应,通过离子交换或注入的方式,有可能在介孔孔道内装载.并形成均匀、稳定且尺寸可调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团簇.从而为在微观角度研究低维材料(如量子点、量子线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提供有力的基础[8]。

2.2 透明质酸(HA)

透明质酸(hyalouronic acid,HA)是由(1-β-4)D-葡糖醛酸和(1-β-3)-N-乙酰基-D-氨基葡糖双糖单位组成的链状聚阴离子多糖(如图2-1所示),是构成皮肤、玻璃体、关节滑液和软骨组织的重要成分,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9]。HA广泛分布于动物和人体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在眼玻璃体、脐带、皮肤、软骨和滑液中含量较高,血清中含量最低。与其它天然多糖不同,HA分子内不含硫酸基团,也不与蛋白质共价结合,能以自由链形式在体内游离存在。

开题报告终稿

图2-1 HA的结构图

早期研究认为HA仅是一种细胞空间填充物,未能引起人们重视,但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对HA结构、性能、生物功能认识的深入,HA 已成为细胞生物、病理、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HA的缺点是降解速度快,在组织中停留时间短,因而限制了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只有对HA进行合适的修饰改性,或者与其他材料复合,才能拓展其应用范围。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4

HA分子(如图1所示)中可进行化学修饰的部位有羟基、N-乙酰基、羧基以及还原末端[10]。改性的主要方法有交联、接枝、酯化和与其他材料复合等,HA经过改性后,在保持原有生物相容性的同时,机械强度、粘弹性、流变学特性以及抗透明质酸酶降解能力得到提高。

2.3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

微凝胶(microgel)粒径极小,由高分子聚合物在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交联形成的网络结构,在溶剂中可溶,但微凝胶颗粒之间不存在化学键结合。关于微凝胶尺寸的定义,没有明确的定论,一般认为,凡是粒径在50nm-5μm之间的凝胶粒子都可称为微凝胶[11]。而环境响应性微凝胶是指因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离子强度、pH值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微凝胶内部发生溶剂的挤出或溶胀,从而导致微凝胶的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并引起其他性能变化的一类微凝胶。这其中,研究较集中的属温敏性微凝胶,而温敏性微凝胶中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M)为基本单体的一类微凝胶。

以NIPAM为基本单体的微凝胶之所以研究最多,有其两方原因:一方面,单体NIPAM具有良好的双亲性;另一方面,它的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无论是以何种结构形式存在,都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

温敏性微凝胶的典型代表就是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类微凝胶,它的临界温度为32℃,接近人体体温,故在生物医药方面有广泛应用。PNIPAM微凝胶发生溶胀收缩的原理是,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低温下这种氢键稳定,形成以交联网络为骨架的水凝胶,高温时氢键断裂致使凝胶体积突然收缩。

由于PNIPAM微凝胶的亲水性/疏水性因温度而改变,而生物分子中的蛋白质能被疏水基吸附,所以可利用PNIPAM微凝胶来作生物分子的载体,以温度来控制生物分子的吸收和释放。普通的化学技术对生物活性分子的固定,难以保证活性不丧失。而PNIPAM水凝胶对环境的响应较慢,其溶胀时间有时达几天甚至几星期,用它作生物活性分子的载体,会给应用带来不便。而用PNIPAM微凝胶作载体,即可以保证生物活性分子不失活,又有较快的响应速度。重金属会和微凝胶表面基团形成一种水合氧化物,这样控制pH、温度就可以控制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解吸,因此微凝胶也可用于化学分离。此外,微凝胶还可用于药物控释,临床诊断,生化分离,涂料添加剂,还可用作制备纳米材料的聚合模板[12]。

2.4 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4.1 复合材料的来源

复合材料最早是由Roy 和Komamenis[13-14]提出的。最初的复合材料只是研究陶瓷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5 材料、橡胶以及高分子塑料等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复合材料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近年来,无机-有机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其特殊的核壳结构而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既具备无机物的刚性、磁性、及导电性,又具备有机材料的可塑性、易加工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性能[15],而且能够根据核大小、壳厚度、核与壳的分类、核壳致密结构以及核壳复合材料的粒径大小和核壳表面结构来调控其性能。

2.4.2 核壳结构的分类与性质

核壳结构是一种以纳米粒子为核,在其表面包覆生长另外一种同类材料的壳层。由于核壳式纳米复合材料不但是多功能的,而且相当于对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所以新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集中于核壳式纳米复合材料。核壳式复合材料由中心粒子和包裹层组成,按包裹层的形态可分为层包裹和粒子包裹,粒子包覆又可分为沉积型和嵌入型两种,如图2-2所示。而根据壳层材料的种类可分为有机物包覆和无机物包覆。本文主要是讲有机物包覆,也就是透明质酸的包覆[16] 。

开题报告终稿

(a) (b) (c)

图2-2 包覆式复合粒子形态

a 层包裹型; b 粒子包覆沉积型; c 粒子包覆嵌入型

目前最为常见的无机核是SiO2 微球,这主要是因为单分散SiO2 微球制备技术成熟、SiO2 微球表面硅羟基易改性、修饰、接枝。金属氧化物(ZnO、Fe3O4 、ZrO2 等) 也可作为核,但很多金属氧化物易水解且在水中易聚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属氧化物核的有效包覆 [17]。

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按照物理性能可分为:异质半导体核壳结构、磁性核壳结构、荧光核壳结构等;按照杂化材料化学键合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静电力、氢键以及范德华力等结合方式;根据核壳材料的成分不同,核壳纳米微粒一般可分为无机-有机、无机-无机、有机-无机、有机-有机四个体系[3-7]。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通常为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它是指一类以各种形态的无机物均匀分散填充在聚合物基体中构成的复合材料。聚合物可以提供稳定的网络空间,限制晶粒的继续生长,防止团聚,给纳米晶粒带来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同时可以钝化材料,为微粒提供良好的表面状态。无机纳米微粒的比表面积较大,用有机物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后,可以显著改善它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产生新的物理、化学性能[18]。这里研究重点关注的就是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微粒。

2.4.3 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6

核壳纳米微粒的制备和存在有以下三个前提[19]:(1)第一步制得的纳米核心在第二相(即外壳)沉积的环境下稳定存在,不会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2)核壳两相的表面能应相近。使得第二相非均匀成核的临界能低于均匀成核的临界能;(3)在沉积条件下,核壳两相材料之间不会发生互扩散。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沉淀法、反相微乳法、LBL自组装法、胶体化学法、离子交换法、有机金属试剂法、水热法、无机盐水解法、金属醇盐水解法等[20]。

随着科学研究的的深入,制备核壳复合材料的方法越来越多。从早期的表面改性、沉积成膜外,目前更有原位复合、化学镀、反相微乳液法等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聚合化学反应法[1]

聚合化学反应法是指有机物单体在含有待包覆粒子的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同时在粒子表面沉积,形成包覆层的方法。包括单体吸附聚合和乳液聚合等方法。

(2)溶胶-凝胶法[21]

溶胶-凝胶法是利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或者金属氢氧化物的均匀溶胶,再浓缩成凝胶。凝胶经干燥、热处理后得到的氧化物超微粉。这种方法制备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控制溶胶-凝胶过程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来调节颗粒的粒径。此种方法得到的产物纯度较高,但是经过高温煅烧,颗粒团聚现象较严重。

(3)共混法[22]

先制备各种形态的纳米颗粒,通过各种方式与有机聚合物混合得到产品。典型的共混法有:溶液共混、乳液共混、机械共混和熔融共混。此种方法可使纳米颗粒与材料的合成分步进行,具有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的有点。

(4)插层法[23-24]

插层法可分为插层聚合法和聚合物插层法。插层聚合法是指先将聚合物单体分散,然后插于具有层状结构的云母硅酸盐中,进行原位复合。当单体插入硅酸盐片后,聚合成高分子后使片层间距进一步扩大,使层状硅酸盐填料在聚合物中达到纳米尺度而获得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插层法是将聚合物溶液与粘土混合,利用化学作用使粘土剥离成纳米尺度的片层并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插层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价廉。

(5)热分解法

热分解法是指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加热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能合成金属单质或者金属氧化物,且反应所需的温度很高。

(6)LBL逐层组装法

LBL逐层组装法是制备核壳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主用是利用聚合物与纳米颗粒之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7 间静电吸引作用在纳米颗粒表面包覆聚合物层,具体方法是:先将纳米无机颗粒的悬浮液加入到过量的与其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溶液中,使其因为静电吸引作用在颗粒表面吸附一层相反电荷的聚合物电解质层,然后离心,洗涤,之后可以选择另一种相反电荷的聚合物溶液或无机颗粒在吸附在颗粒上,便可以得到核壳粒子。Aimin[25]等用LBL逐层组装法在多孔SiO2表面吸附聚电解质PLL/PGA,其中PLL是带正电,PGA带负电,用氟酸将硅核洗去后行成中空胶囊,并包裹各种酶。

2.5 纳米核壳结构球型微粒的药物释放研究

微球(microsphere)是指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制备微球的载体材料很多,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微球(如淀粉微球、白蛋白微球、明胶微球、壳聚糖等)和合成聚合物微球(如聚乳酸微球),常见粒径在1-40μm之间,属于基质型骨架微粒。微球用于药物载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十分迅速。药物制成微球后,因其对特定器官和组织的靶向性及微粒中药物释放的缓释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缓控释剂型研究的热点 [26]。

2.5.1 微球释药的方式

微球的释药速率由微球所载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溶解度、药物在微球中所处的物理状态、药物与微球的亲和力决定。微球释药的方式有:(1)表面药物脱吸附释放;(2)溶剂经微孔渗透进入微球中,使药物溶解、扩散释放;(3)载体材料降解和溶蚀使药物释放。

2.5.2 微球对释药的作用

微球对药物释放的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长效缓释目的。药物包封在微球内后,具有明显的控制释放及延长药物疗效的作用。(2)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微球的被动靶向作用体现在粒径上。肺靶向卡铂明胶微球对肺肿瘤小鼠抑瘤结果表明,微球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用药量较常规粉针剂减少一半时,仍有较理想的抑制肺肿瘤效果。(3)减少药物刺激,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由于在制备中可以通过控制微球的粒径而使药物具有靶向性,并使药物在靶区周围很快达到所需的药物浓度,从而降低用药剂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4)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一些疫苗、蛋白类药物在微球制剂的制备过程、贮存和释放过程中,某些不利条件常导致蛋白质失活。因此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十分重要。(5)提高疫苗免疫效果聚乳酸是FDA唯一批准的生物降解材料,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组织相容性。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能有效地控制疫苗释放,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27]。

2.5.3 刺激响应微球用于药物释放的分类

我们平时在使用一些具有较强细胞毒性的药物时,常常要求在到达病灶部位之前做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8 到药物“零释放”,以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而早期的药物传输系统都不具备这一特点,都还仅仅停留在缓释阶段。20xx年,Lin等创造性地设计合成了以 MSN 为基础的刺激响应性药物传输系统,真正实现了对药物的控释。“刺激响应”也经常被称为“环境响应”,“智能”等。其智能行为主要体现在其可以根据外界刺激信号从而产生各种特殊的宏观行为。根据刺激信号的不同,刺激响应型纳米粒子可分为pH、温度、磁场、光、超声、酶、化学物质等类型。 其中以pH、温度、磁场、光、超声等最为常见。

1)pH响应型微球

R Casasus等利用(EtO)3SiCH2CH2CH2(NHCH2CH2)NH2在MCM-41的外出口处引人了pH敏感开关,其作用机理如图2-3所示。在低pH值的水溶液中,MCM-41外表面碳链上的氨基被质子化,在静电排斥的作用下,碳链分开将阀门关闭;在高pH值的水溶液中,凝胶外表面碳链上的氨基被去质子化,在氢键和疏水作用下,含氨基的碳链聚集在一起使阀门打开。靠控制溶液的pH值可控制阀门的完全开关及开关程度,从而进行有效的可控释放[28]。

开题报告终稿

图2-3 基于MCM-41的用于可控释放的pH敏感开关示意图

2)温度响应型微球

当温度小于LCST时,布洛芬和介孔材料形成氢键而被捕获,当温度大于LCST时,布洛芬和介孔材料形成氢键被打断,从而释放到颗粒外面。肿瘤组织的温度比正常组织稍高,利用这种载体结构可能能实现抗肿瘤药物的可控和靶向释放。

3)磁响应型微球

磁敏感就是将磁性材料,如最常用的氧化铁包封到聚合物载体中,并对药物进行示踪或者捕捉。具有磁性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能够在磁场的导向下被引导到靶向部位,然后通过聚合物载体的降解或药物自身的扩散作用将装载的药物缓慢释放出来。同时,当磁纳米粒子被吞噬到肿瘤组织或特定的肿瘤细胞中后,还可以通过外加磁场提高这些磁纳米粒子的温度,进而加热肿瘤组织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29]。

4)光响应型微球

光由于其具有独有的清洁、可远程控制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控制手段之一,然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9 而利用光作为刺激信号调控纳米粒子行为的工作目前处于起始开发阶段.。利用有机衍生的金纳米颗粒(PR-AuNPs)封闭TiO2孔道,并且在PR-AuNPs上修饰一个光敏元件TUNA,通光特定的激发光来控制介孔二氧化钛孔道的打开,以应用于对药物释放的控制。

3 技术路线

3.1 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

3.1.1介孔MSiO2的合成

1)介孔SiO2的合成:将1.0g的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480mL的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3.5mL 2mol/L的NaOH,待温度升到80℃以后,逐滴加入5mL的 TEOS(正硅酸乙酯),反应2h。过滤,用水和无水乙醇洗涤,真空干燥过夜。

2)表面活性剂的去除:1.5gSiO2加到含有浓HCl的无水乙醇溶液(1.3mL的浓HCl和160mL的无水乙醇)回流12h,从而去除表面活性剂。

3)氨基修饰:将1.0g的已去除或未去除表面活性剂的SiO2溶于30mL的甲苯中,然后加入不同体积的KH550(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氮气保护下, 80℃回流18h。过滤,用甲苯和无水乙醇洗涤,真空干燥过夜。记为MSiO2。

3.1.2 GMHA的合成

取一定量的HA溶于25mLPBS和25mL的DMF溶液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GMA和2.5g的TEA,反应5-10天。

3.1.3 MSiO2-GMHA的合成

取制备好的MSiO2粉末0.02g于10mL超纯水中,配置2mg/mL分散液,用HCl调节pH到4。取0.15g 不同分子量的GMHA于30mL超纯水中,超声分散配置成溶液,调节pH到4。取配好的MSiO2溶液5mL加入到HA溶液中,先超声1 h,再搅拌反应4 h,得到样品记为MSiO2-GMHA。

3.1.4 MSiO2-GMHA/PNIPAM的合成

称取0.05g上一步产品溶解于10mL水中,加入0.15g NIPAM,0.01gMBA,搅拌至溶解,通氮气30min,升高温度到70(±1)℃;称量0.012g APS溶解于10 mL水中,逐滴加入,反应4h。反应后溶液用截留量为1.4万的透析袋,透析7天,产物记为MSiO2- GMHA/PNIPAM。

3.2 微凝胶的药物释放研究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10

先将不同分子量的微粒MSiO2-GMHA/PNIPAM冷冻干燥处理。称量0.016g的荧光素二钠溶于20mL水中配置0.8mg/mL荧光素二钠溶液,5mg干燥的微粒溶解于3mL上述荧光素二钠溶液中,静止24h,离心分离。滤下溶液用于测定药物的载入量。

在4℃、25℃和37℃的恒温条件下,取1mg包裹药物的微粒放入透析袋中,再将透析袋放入装有30mL 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每隔20min取外围缓冲液测其荧光强度值,3h后改为每隔1h测试一次荧光强度值,考察随着时间的延长包裹药物的释放曲线。

4 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终稿

5 参考文献

[1] 刘威,钟伟,都有为.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21(3):59-62.

[2] 胡梦.核壳结构微粒的制备与表征[D].杭州:浙江大学,2007.

[3] 陈鹏,陆文雄,周勤夫.透明质酸的应用及制备研究进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1999,5(1):69-73.

[4] 钱勇,蒋彩云,高倩.温度及pH敏感的水凝胶微球合成及其药物缓释研究[J].化工时刊

2011.1,25(1):1-6.

[5] Krager J K, Fischer C, Coutre A L. The mono-crystalline state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lene on nano-structured Teflon [J]. Applied Physics A, 2000, 70(3): 297-305.

[6] David L, Burris W, Sawye G. Improved wear resistance in alumina-PTFE nanocomposites

with irregular shaped nanoparticles[J]. Wear, 2006, 260(7-8): 915-918.

[7] 王小丽.双介孔SiO2的制备及其表征[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 洪珊.介孔二氧化硅及其组装体的制备与表征[D].江苏:东南大学,2007.

[9] 于学丽,王传栋,李保陆等.透明质酸的改性及其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研

究,2005,24(1):61-66.

[10] 门学忠,康毅.HA皮肤补水的奥秘-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食品与药

品,2005,7(01B):49-49.

[11] Pelton R..Temperature-sensitive aqueous microgels[J].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0,85(1):1-33.

[12] 肖雨亭,陈明清,陆天虹,黄晓华.温敏性微凝胶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市场,

2005,28(1):30-36,4.

[13] Roy R. Ceramics by the solution-sol-gel route[J].Science, 1987, 283(4834): 1664-1669.

[14] Glotov O G, Zarko V E, Karasev V V.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investigating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gglomerates by the sampling method[J]. Combust, Explos, Shock Waves, 2000, 36(1): 146-156.

[15] 马光辉,苏志国.高分子微球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6: 201-283.

介孔MSiO2-GMHA/PNIPAm核壳结构微粒的合成及其药物释放研究(开题报告) 11

[16] 赵红晓.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5.

[17] 段涛,杨玉山,彭同江,唐永建.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

报,2009,23(2):19-23

[18] 李凤生,杨毅,罗付生.纳米/微米复合技术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2.105-106

[19] 于乃森,李玲,郝霄鹏,徐现刚.核壳型复合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报,2004,22(3):432-435.

[20] Murray CB.,Bawendi MG.,Kagan CR.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disperse

nanocrystals and close-packed nanocrystal assemblies [J].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Science,2000,30:545-610.

[21] 夏海青.核-壳型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抑菌与催化性研究[D].陕西:西北大

学,2011.

[22] Venimadhavan S,Amarnath K,Harvey N G,Cheng J P, Arnett E M. Heterolysis, homolysis,

and cleavage energies for the cation radicals of some carbon-sulfur bonds[J]. J. Am. Chem. Soc.,1992, 114(1):221-229.

[23] ,黄玉东,陈平.熔体插层法制备EPDM/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J].高分子材料科学

与工程, 2008, 24(2): 136-139.

[24] 袁龙飞,甄卫军,徐月,李进,李楠,方祥.聚乳酸/蒙脱石复合材料的溶液插层法制备及其

性能表征[J].硅酸盐通报, 2009, 28(4): 679-685.

[25] Aimin Y, Ian R. Gentlea, Gao Q L. Biocompatible polypeptide microcapsules via

templating mesoporous silica spheres[J].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09, 333(1): 341-345.

[26] 傅应华.国内微球剂的最新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1,19(5):284-286.

[27] 李元振,成光,李洁.微球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4, 26(12): 991-992.

[28] Juan Bisquert,David Cahen,Gary Hodes et al.Physical Chemical Principles of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with Nanoparticulate,Mesoporous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Condensed matter, materials, surfaces, interfaces & biophysical,2004,108(24):8106-8118.

[29] 李勇永,董海青,王康,时东陆,张先正,卓仁禧.刺激响应型生物医用聚合物纳米粒子研

究进展[J].中国科学, 2010,40(3):197-209.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

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模板(最全面,最实用)

1开题报告方法介绍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

开题报告范例 华科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華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AES高级数据加密标准加解密电路的设计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院系专业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制i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报告要求一课...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从网络游戏产业问题看信息业的新趋势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班级系部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陕西...

开题报告范本

吉首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名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职称填写时间123456

开题报告写法(很全,很有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百度文库资料找了老半天了大四的用得着开题报告方法介绍来源魏帅的日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

开题报告终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4CaOP2O5基固体电解质的锆钛掺杂制备与性能研究20##年8月20日1、研究背景及意义准确、快速、连续地测定铁合金中的控制元素及有害元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当前研究铁合金…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论文题目数字式迎客送客感应式语音门铃一选题背景及依据门铃历史悠久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是电子门铃门铃的类型由有线门铃发展为无线门铃由单纯的音乐门铃发展到对讲门铃遥控门铃可视门铃等随着经济的发展门铃也...

开题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小区垃圾压缩机的设计院系部专业及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20xx年3月18日星期二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345678

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选题意义及可行性分析11选题意义框架结构由于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取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因此广泛应用于学校商场医院及办公类建筑等1小高层高层等现代化建筑的诞生对框架结构的设计及运用又提出...

开题报告(1)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手机充电宝控制电路设计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机电学生姓名李建瑜学号指导老师陈岩日期121班120xx1022420xx年10月25日本报告一式三份一...

开题报告

附件41将此表交指导教师此表按要求装订在论文文本内2

开题报告(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