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时间:2024.4.20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

(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

二、实验原理

2.1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其定义是

                                                   (1)

式中,q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d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的数量级是10-30C·m。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以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μ来衡量。Pμ与永久偶极矩μ的平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

                                       (2)

式中,k为波兹曼常数;NA为阿弗加德罗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μ为分子的永久偶极矩。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诱导来衡量。显然,P诱导可分为两项,即电子极化度Pe和原子极化度Pa,因此

                      P诱导 = Pe + Pa                             (3)

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则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小于1010HZ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P = Pμ+ Pe +Pa                   (4)

介电常数实际上是在107HZ一下的频率测定的,测得的极化度为 Pμ+ Pe +Pa。若把频率提高到红外范围,分子已经来不及转向,此时测得的极化度只有Pe和Pa的贡献了。所以从按介电常数计算的P中减去红外线频率范围测得的极化,就等于Pμ,在实验上,若把频率提高到可见光范围,则原子极化也可以忽略,则在可见光范围:

                   Pμ  =P -( Pe +Pa) ≈ P - Pe             (5)   

2.2 摩尔极化度的计算

摩尔极化度P与介电常数 ε 之间的关系式。

                                        (6)

式中,M为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ρ 为该物质的密度;ε 是介电常数。

但式(6)是假定分子与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而推导得到的。所以它只适用于温度不大低的气相体系,对某种物质甚至根本无法获得气相状态。因此后来就提出了用一种溶液来解决这一困难。溶液法的基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可以看作是式(6)中的P。

在稀溶液中,若不考虑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剂化现象,溶剂和溶质的摩尔极化度等物理量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可加性。因此,式(6)可以写成:

                   (7)

式中,下标1表示溶剂;下标2表示溶质;x1表示溶剂的摩尔分数;x2表示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溶剂的摩尔极化度;表示溶质的摩尔极化度。

对于稀溶液,可以假设溶液中溶剂的性质与纯溶剂相同,则

                                  (8)

                             (9)

Hedestrand 首先推导出经验公式,指出在稀溶液中溶液的介电常数和密度可以表示为

                                         (10)

                                         (11)

因此

                           (12)

做ε12-x2图,根据式(7)由直线测得斜率a,截距ε1;作ρ1,2 -x2图,并根据式 (11)由直线测得斜率b,截距ρ1,代入式(12)得

2.3由折光度计算电子极化度Pe

电子极化度可以使用摩尔折光度R代替,即

              (13)

根据测量的溶液折射率n1,2作图n1.2-x2,由斜率求出c,就可以按照式(13)计算出Pe

2.4介电常数的测定

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计算而得的。如果在电容器的两个板间充以某种电解质,电容器的电容量就会增大。如果维持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那么充电解质的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就会减少。设C0为极板间处于真空时的电容量,C为充以电解质时的电容量,则C与C0的比值ε称为该电解质的介电常数:

                       ε =                        (14)

法拉第在1837年就解释了这一现象,认为这是由于电解质在电场中极化而引起的。极化作用形成一个反向电场,因而抵消了一部分外加电场。

测定电容的方法一般有电桥法、拍频法和谐振法,后两者为测定介电常数所常用,抗干扰性能好,精度高,但仪器价格昂贵。本实验中采用电桥法。实际所测得的电容C'样品包括了样品的电容C样品和电容池的分布电容Cx两部分,即

                   C'样品 = C样品 + Cx                   (15)

对于给定的电容池,必须先测出其分布电容 Cx。可以先测出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容,记为C' ,再用一种已知介电常数的标准物质,测得其电容C'

                 C' = C + Cx  

                 C' = C + Cx 

又因为

                 ε = ≈

可得

                                Cx = C' -                 (16)

                 C0 =                       (17)

计算出 Cx 、C0 之后,根据式(6)和式(15)可得样品的介电常数:

                  ε =                     (18)

2.5偶极矩的计算

    通过上述步骤分别计算出之后,根据式(2)可得:

                       (19)

三、仪器与试剂

3.1仪器

电容测量仪器、25mL容量瓶、移液管、电子天平、阿贝折射计、滴管、烧杯、洗耳球、干燥器等

3.2试剂

正丁醇(分析纯),环己烷(分析纯),丙酮(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4.1室温的测定

25.6℃

4.2 溶液配制

将4个干燥的容量瓶编号,称量并记录空瓶重量。在空瓶内分别加入0.5mL、1.0mL、1.5mL和2.0mL的正丁醇再称重。然后加环己烷至刻度线,称重。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溶质、溶剂的挥发以及吸收极性较大的水汽。为此,溶液配好以后应迅速盖上瓶塞,并置于干燥器中。实验数据见表1.

4.3折射率的测定

用阿贝折射仪测定环己烷及配制溶液的折射率,注意测定时各样品需加样两次,读取数据,计算时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见表2.

4.4介电常数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作为标准物质,其介电常数的温度公式为:

ε = 2.023-0.0016(t-20)     (20)

式中,t为温度,℃。

打开电容测量仪,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空气的电容值。分别测量纯环己烷和配制的4个样品溶液的电容,记录测量的数据。每个样品测量两次,计算时取平均值。测量一个样品后,需用滤纸把残留样品吸干,用吹风机吹干样品池后才能继续测量。注意,用吹风机吹样品池的时候不能用热风,以防样品池温度放生改变带来误差。实验数据见表4.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5.1溶液配制数据及计算摩尔分数x2

表1.溶液配制数据记录

5.2折射率的测定数据记录

表2.折射率的测定数据记录

5.3绘制折射率n1,2和溶液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

表3. n1,2-x2数据记录表

由工作曲线可知,斜率c为-0.0672。

5.4电容的测定数据记录以及相关常数值、电容值的计算

表4.电容的测定实验数据

测得空气电容C:-0.11PF   温度t:25.6℃

根据环己烷的介电常数温度公式(20),求得环己烷的介电常数为

ε = 2.023-0.0016(t-20)= 2.01404

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作为标准物质,其电容值为C=2.38PF

由式(16)求得电容池的分布电容Cx = C' - =-2.57PF

由式(17)求得极板处于真空时的电容C0 = =2.46PF

根据式(18)ε = ,求得各浓度乙酸乙酯样品的介电常数

表5.各摩尔分数乙酸乙酯样品液的介电常数

根据表5,绘出介电常数工作曲线ε与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

由工作曲线可得,斜率a=3.0565,截距ε1=2.0304.

5.5绘制溶液密度ρ1,2与摩尔分数x2的工作曲线

表6. 溶液密度ρ1,2与摩尔分数x2的数据记录表

根据工作曲线,可得直线斜率b=0.1176,截距ρ1=0.7671.

5.6摩尔极化度的计算

根据式(12),得乙酸乙酯的摩尔极化度为

5.7电子极化度Pe的计算

根据式(13),得电子极化度

5.8偶极矩μ的计算

根据式(19),的乙酸乙酯的偶极矩为

六、分析与讨论

稀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涉及的参数很多,每一个参数的测定都必然会带入误差。若果要保证实验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则每一步都必须按照实验章程,避免操作失误,把系统误差降至最低。

实验的第一步是溶液的配制,与常规的溶液配制不同,本次实验中,溶液的配制与溶液的称重是同时进行的。使用吸量管吸取一定量的乙酸乙酯要保证读数准确,于容量瓶中定容时必须保证刻线与凹液面相切。容量瓶要提前贴好标签,乙酸乙酯是挥发性的液体,往容量瓶中加液后,要立刻盖上容量瓶盖。定容后,无需摇匀,否则后使乙酸乙酯挥发速度加快。挥发强度大的时候可观察到分析天平示数一直下降,称量时要关好分析天平的玻璃门以降低空气流速。所有仪器都必须干燥,不能接触水,洗后要烘干后才可以使用,水是极性分子,会影响到乙酸乙酯偶极矩的测定。

实验的第二步是折射率的测定,这一步涉及阿贝折射计的使用。一般来说,往样品台滴加2~3滴溶液,基本上可以满足测量需要,但是考虑到测量的是挥发性样品,将溶液的滴加数量增加至5滴,滴加后要迅速关上样品台。读数时,要注意小数位的估读,对于同一样品前后两次测量的误差大于0.0003的情况,就应该进行第三次测量。本次折射率的测量,至少要测量15次,加上超过误差范围需要重新测量的情况,几乎要测量25次,到后期会感到明显的视觉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如果时间许可,最好让眼睛稍作休息后再继续试验。

试验的第三步是介电常数的测定,这一步要借助于电容测量仪器,测量一个样品后,需要用滤纸将残留样品吸干,等样品池干燥后在继续测量,否则不同的样品互相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失实。另外要尽量保证溶液的组成不变,取完溶液后要立刻盖上容量品盖子,防止乙酸乙酯挥发。

本次实验的操作过程不长,但数据处理方面较为繁琐复杂。使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输入相关公式可自动生成相应的结果,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工作曲线图。

查阅相关文献,关于本实验的改进方法包括电容测量仪器的改造,以及数据处理方法上应用Matlab,SPSS等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以简化数据处理过程,但对软件使用的技术要求较高。或者应用Guggenheim-Smith提出的简化和改进方法,用质量分数对折射率和介电常数作图,可以省去测量溶液密度的步骤。

七、参考文献

[1]何广平,南俊民等.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34-139.

[2] 史振民,张竹莲等.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改进[J]. 延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6,15(1):83-87.

[3] 张力. 影响偶极矩测定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J]. 希望月报,2007


第二篇: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实验报告


结构化学实验报告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

1.用溶液法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

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偶极矩与极化度

(1)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荷体系的偶极矩定义为:

         

(2)极化程度可用摩尔定向极化度P定向来衡量:

        P定向=4/3πNA02/(3kT)=4/9πNA02/(kT)

(3)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是摩尔定向极化度、摩尔电子诱导极化度和摩尔原子诱导极化度的总和:

       P=P定向+P诱导=P定向+P电子+P原子

2.偶极矩的测定方法(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1)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极化度的公式:

 P=P2=3αε1/(ε1+2)2 * Μ11 + (ε1-1)/(ε1+2) * (Μ2-βΜ1)/ρ1

(2)习惯上用溶质的摩尔折射度R2表示高频区测得的摩尔极化度,因为此时P定向=0,P原子=0,推导出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折射度的公式:

 P电子=R2=n2-1/(n12+2) * (Μ2-βΜ1)/ρ1+6n12Μ1γ/[(n12+2)21]

(3) 近似公式:

       ε1(1+α* x2)

  ρ1(1+β*x2)

        n=n1(1-γ*x2)

(4) 永久偶极矩的获得

考虑到摩尔原子诱导极化度通常只有摩尔电子极化度的5%-15%,而且P定向又比P原子大得多,故常常忽略P原子,可得P定向=P2-R2=4/9πNA02/(kT)

                  μ0=0.0128*[(P2-R2)*T]1/2

(5)介电常数的测定:用空气与一已知介电常数ε的标准物质分别测得电容C/,C/

C/=C+Cd= C0+Cd                                    C/=C+Cd

则通过上两式可求得C0=(C/-C/)/(ε-1)  Cd=C/-C0=C/-(C/-C/)/(ε-1)

        ε= C/ C0=(C/- Cd)/ C0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阿贝折光仪1台;比重管1只;电容测量仪一台;电容池一台;电子天平一台;电吹风一只;25ml容量瓶4支;25ml、5ml、1ml移液管各一支;滴管5只;5ml针筒一支;针头一支;吸耳球一个;

  试剂:正丁醇(分析纯);环己烷(分析纯);蒸馏水;丙酮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配制4种正丁醇的摩尔分数分别是0.05、0.10、0.15、0.20的正丁醇-环己烷溶液。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溶质和溶剂的挥发以及吸收极性较大的水气,为此溶液配好后应迅速盖好瓶盖,并置于干燥箱中。

2.折光率的测定

  在恒温(25±0.10C)条件下用阿贝折光仪测定环己烷和各配制溶液的折光率。测定时注意各样品需加样三次,每次读取一个数据,取平均值。

3.介电常数的测定

(1)先接好介电常数测量仪的配套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预热5分钟;用配套测试线将数字电常数测量仪与电容池连接起来;待显示稳定后,按下“采零”键,以清除仪表系统零位漂移,屏幕显示“00.00”。

(2)电容C0 和C的测定:本实验采用环己烷为标准物质,其介电常数的温度公式为:             ε=2.203-0.0016(t-20)

式中t为实验室温度(0C)。用电吹风将电容池加样孔吹干,旋紧盖子,将电容池与介电常数测量仪接通。读取介电常数测量仪上的数据。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用移液管取1ml纯环己烷加入电容池的加样孔中,盖紧盖子,同上方法测量。倒去液体,吹干,重新装样,用以上方法再测量两次,取三次测量平均值。

(3)溶液电容的测量:测定方法与环己烷的测量方法相同。每个溶液均应重复测定三次,三次数据差值应小于0.05pF,所测电容读数与平均值,减去Cd,即为溶液的电容C。由于溶液易挥发而造成浓度改变,故加样时动作要迅速,加样后迅速盖紧盖子。

4.溶液密度的测定

  取干净的比重管称重m0。然后用针筒注入已恒温的蒸馏水,定容,称重,记为m1。用丙酮清洗并吹干。同上,测量各溶液,记为m2 。则环己烷和各溶液的密度为:

       ρ溶=(m2-m0)/(m1-m0) *ρ水   ,ρ25℃=0.99707g/mL

5.清洗、整理仪器

  上述实验步骤完成后,确认实验数据的合理性。确认完毕,将剩余溶液回收,容量瓶、比重管、针筒洗净、吹干。整理实验台,仪器恢复实验前的摆放。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  溶液的配制

2.折光率的测定

由上图可知:n1=1.4276

            γ=0.0378/1.4276=0.0265

3.介电常数的测定

t=17.8℃    ε=2.203-0.0016(t-20)=2.207

C0=(C/-C/)/(ε-1)=(5.48-5.24)/(2.207-1)=0.199

Cd=C/-C0=5.24-0.199=5.04

由ε=(C/- Cd)/ C0 ,可算出:

ε(环己烷)=2.207

ε(0.05)=2.66

ε(0.10)=2.56

ε(0.15)=3.16

ε(0.20)=2.86

由上图可知:ε1=2.3282

            α=3.612/2.3282=1.551

4.溶液密度的测定

m0=25.0273

m1=28.4069

m2(环己烷)=27.6384

m2(0.05)=27.6410

m2(0.10)=27.6457

m2(0.15)=27.6470

m2(0.20)=27.6491

由ρ=(m2-m0)/(m1-m0) *ρ,可算出:

ρ(环己烷)=0.7726

ρ(0.05)=0.7734

ρ(0.10)=0.7748

ρ(0.15)=0.7752

ρ(0.20)=0.7758

由上图可知:ρ1=0.7727

            β=0.0164/0.7727=0.0212

5.P2、R2

P2=3αε1/(ε1+2)2 * Μ11 + (ε1-1)/(ε1+2) * (Μ2-βΜ1)/ρ1

   =91.71

R2=(n12-1)/(n12+2) * (Μ2-βΜ1)/ρ1 + 6n12Μ1γ/[(n12+2)21]

   =26.23

6.求偶极矩μ0(当时温度为17.80C)

μ0=0.0128*[(P2-R2)*T]1/2=0.0128*[(91.71-26.23)*290.8]1/2

   =1.77

六、分析讨论

1.分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改进?

答:(1)溶液的配制:移液管使用过程中量取溶液并不十分精确,会导致溶液配置的时候X2的值与要求值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移液的过程中要保证移液管使用操作迅速准确。

(2)折光率的测定:折光率的线性还比较好,测量中除了取样,试剂瓶盖子应随时盖好.以免样品挥发影响溶液浓度。而且样品滴加要均匀,用量不能太少,以免测量不准确。

(3)介电常数的测定:仪器不是很稳定,而且并未用移液管移取1mL,而是用每种溶液的专用滴管吸取50滴,滴管的构造不一样,也导致了移取的样品量不一致,这是造成介电常数与浓度关系的线性很差的两个原因。应该用同一个移液管准确移取,且每次都要用丙酮洗净用待测液润洗,而且在重新装样前,为了证实电容池电极间的残余液确已除净,须先测量空气的电容值,待空气的电容值恢复到测量之前,或者在±0.05pF的误差范围内,方可进行下一次测量。

(4)溶液密度的测定:因为电子天平非常灵敏,当有电吹风在吹或稍有动静时,读数就变得很厉害,两次测量的数据都会很不一样,所以每个样品测了两次,取了比较合理的数据。减小误差的方法是确保每次装样品前比重管都要洗净吹干(内外管壁都是),溶液要装满比重管,且外壁不能沾溶液,测量的环境要尽可能安静。

2.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被测的极性物质溶于非极性的溶剂中配成稀溶液?

答:因为溶液法的基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的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态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的溶液中就可以使用如下稀溶液的近似公式:

       ε1(1+α* x2)

  ρ1(1+β*x2)

        n=n1(1-γ*x2)

从而可以推导出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及摩尔折射度的公式,最终得到永久偶极矩。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正丁醇的对称性(所属点群)。

答:由于正丁醇具有永久偶极矩,且只有属于Cn、Cnv(包括Cs)点群的分子才具有永久偶极矩,所以正丁醇所属点群为C1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院系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姓名日期成...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资环学院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五实验结果及问题讨论

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主要仪器设备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无机化学实验一般都被设置成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对于新入大学的学生要想完成一份满意的实验报告真是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所涉及的实验的性质不同用相同的格式来完成实验报告往往不能简单明了的阐述实验内容及...

西安交通大大学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第页共页课程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号组别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及反应活化能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2试剂四实验...

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报告

淄博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XX大学XXXX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实验日期年月日星期室温C大气压Pa指导老师实验室编号学院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编号实验小组同组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三仪器与试剂四实验步骤2五数据与处理3六注意事项4七问...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II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xx1027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一实验目的学会一种测定分子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由于聚合物具有多分散性所以聚合物的分子量是一个平均值有...

化学专业创新实验报告格式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实验报告题目名称论文起止时间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年月日论文包括摘要关键词主要仪器与试剂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以及参考文献共七部分

苯乙醚的制备 2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专业实验报告有机

齐齐哈尔大学实验报告题目苯乙醚的制备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化学101学生姓名叶梦同组者姓名何冰芯韩义军成绩20xx年10月14日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专业实验苯乙醚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低沸点物质的取用练习回流...

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指导老师:成绩: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仪器与试剂四、实验步骤五、误差分析

13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实验报告规

附件4实验报告装订封皮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室名称学生所在学院年级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年月日一二三四五六七讨论心得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主要...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