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阅读练习60题(一)

时间:2024.3.2

(一)

人何时最容易产生灵感呢?据有关专家调查,是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中闪现念头时。专家们对298人进行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大约90%(262人)的人产生灵感的时间几乎在同一时间:“特别容易激发灵感的时间”是早晨起床后、深夜、睡沉醒来和进入睡眠前后,它们被称作思维的“黄金时间”。此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工作或学习中“最容易想出好主意的时间”是在上午10时至11时之间。 那么,人在哪种场所容易启发思维呢?另一项调查以821名实业家和职员为对象,结果表明,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三大场所依次为躺在床上、步行时和在车船上。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过,构思文章最好的地方是马上、枕上、厕所,调查结果与此说法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最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时间是当人躺在床上或乘车船处于迷迷糊糊状态的时候。另外,如果把场所按家中、工作单位和外部三个方面来分,家中为42%,工作单位为13%,外部为45%,显而易见,工作单位是最不容易产生灵感的地方。

1.根据本文,人什么时候容易产生灵感?

A.半睡时 B.学习时 C.吃饭时 D.工作中

2.根据本文,人在什么地方容易想出好办法?

A.床上 B.步行时 C.在船上 D.飞机上

3.根据本文,灵感来自于何处?

A.娱乐的时候 B.愉快的生活 C.紧张的环境 D.轻松的心情

4.特别需要灵感的工作是:

A.工人 B.文学家 C.老师 D.农民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题。

(二)

当你去超级市场购物时,常会看到商品上印有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条纹,下面还有一排数字,这就是条形码。由线条“栅栏”组成的条形码,包含了国别、厂商、产品名称、重量、规格、型号等丰富信息,它已成了商品的身份证、入场券和“绿卡”。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条形码的产品只能摆在地摊,或置于货架的最低层压价 *卖。

商品有条形码,那么人呢?出人意外的回答居然是:人也有,而且独一无二。 19xx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英国莱斯特大学遗传学家亚历克?杰弗里的论文《DNA遗传指纹》,为法医与刑侦技术树立了一块新的里程碑。这种新技术能以极微量的血液、精液、唾液或人体组织对人作出鉴别。它是把人的体液和组织结构中所特有的成分离析出来,用一种特殊的放射性探针加以照射。

这时,“指纹印记”就将显示在放大的照片上。这些“指纹印记”是一系列黑白相间、疏密不同的竖线条,看上去极像自选商品上的条形码。杰弗里说:“没有

哪两个人的线条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排列的,除非是同卵双胞胎。”

打从《自然》杂志发表了杰弗里的研究论文之后,他立即声誉鹊起,英国移民局也来向他求教。原来,有一名从加纳来的男孩在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被拒绝入境,这名男孩宣称自己是在英国出生的,后来随父亲返回非洲,现在要到英国来和母亲团聚,移民局官员怀疑他不是当初出境的那个男孩。后来,杰弗里根据男孩和他母亲以及母亲的其他儿女的DNA特征,证明了他们是一家人。结果,移民局接受了这种生物学上无可辩驳的证据,批准这个男孩在英国居留。

前些日子,巴西验尸官在对一名淹死河中的尸体进行检验后确认,这具尸体就是人们长期追捕的纳粹余孽门格尔。这个家伙当年曾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屠杀了数以万计的老弱妇孺,被称为“死亡天使”。战后,他乔装潜逃,不知去向。巴西方面宣布这一结果后,当时的西德有关方面曾对照验尸报告,检查了门格尔生前的医疗和牙科记录,但仍然无法百分之百地肯定。后来,英国科学家采取了最先进的DNA检测法,将取自尸首的DNA同门格尔儿子的DNA作了对比检查,最后确认那名淹死者就是门格尔本人无疑。

英国牛津大学的黑格尔伯格等专家从遗骨中回收DNA,通过聚合酶连锁反应将线粒体DNA加以放大,进行分析,他们声称,目前已可从5500年以前(相当于我国传说中“三皇五帝”的时代)的遗骸中回收DNA。这种遗骨DNA鉴定法已经引起生物学家、遗传学家、进化论者、历史学家和种族学家等的普遍关注与极大兴趣。 美国的专家认为,我们人类的基因是一份真正的“日记”,是历史与家谱的实录,由此上溯,可以查阅到人类的起源、进化和人种差异等一系列答案。

为此,他们建议收集南非的布许曼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亚人、日本的阿伊努人等土著的DNA,因为“每个种族都是通向遥远古代的窗口”。有人已经预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可能将因此作出重大修正。

用最现代化的技术收集、分析和保存一些土著人种的DNA,通过数学手段分析它们之间的微细差别,将有可能绘制出古老部族的迁徙图,完成全世界各主要人种的进化谱系,从而揭开中、外历史上的许许多多的“千古之谜”。人的条形码的这种功能,其价值将比商品条形码高出千百倍!

5.根据原文,DNA遗传指纹是

A.把人的体液和组织结构中特有的成分离析出来,用特殊的放射性指针照射而显示出的指纹印记。

B.通过强光照射人的血液而显示出来的指纹印记。

C.通过放大,可以在人的头发丝中看到的黑白相同、疏密不同的竖线条。

D.用特殊的探针离析出来的人的体液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成份。

6.对“人类基因是历史与家谱的实录”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基因,可以查阅到人类的起源、进化和人种差异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B.每个种族都可以通过基因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C.收集、分析和保存一些土著人种的DNA,有可能完成世界各主要人种的进化谱系。

D.通过数学手段分析土著人种之间的DNA差别,有可能绘制出古者部族的迁徙图。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7"11题。

(三)

作为一名教师,总是以自身的言行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教育学生,这是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纯粹的教书匠是不存在的。要教好书、育好人,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这里既包括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行动体现良好的教育思想,又包括对学生满怀深厚的情感和爱。

“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事实证明,抓住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多以温和热忱的方式对待他们,常常比过多的、一味的指责、否定,效果好得多。

我觉得:教师应该具有四重身份:是教师又是学生,是父母又是朋友。在教师这四重身份中,受益的是学生,也是教师自己。“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会油然而生。良好的教与学的心境也会油然而起。师生的关系是和谐的,学生的发展也是和谐的。师生都会为此而有一种愉悦的体验。

我博得了学生爱戴,并且这种爱变成了一种动力,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肯定的情感使我颇觉得不好意思。沈悦同学这样写道:“在我的眼中,您是尊敬的老师;在我的心中您是知心的朋友;在我梦中,您是神圣的女神。”不少已经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以至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学生来信写道:“我喜欢上您的数学课,有时舍不得下课”;“您每讲一句话都面带微笑,生动有趣,深深吸引着我,使我觉得40分钟是那么的短暂”;“听您的课,确实是如同欣赏一件艺术珍品般令人陶醉”; “真希望有一天您能给我们再上一节课”??

说过了,孩子们说得太过了;然而,作为一个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这些信更令人快慰的呢?

7.“纯粹的教书匠”在本文中是指什么样的人( )?

A.以教书为职业的人

B.只传授知识的老师

C.能以自身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的老师

D.用知识和人格的力量打动学生的老师

8.“亲其师,信其道”中的两个“其”分别指( )

A.老师、学生 B.学生、老师 C.老师、老师 D.老师、家长

9.本文应该是:( )

A.一位教师的自述 B.别人对一位教师的介绍

C. 一位小学教师的自述 D. 学生们对一位教师的评价

10.“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的意思是( )

A.孩子有十个过失,不如一个长处

B.数落孩子的十过,不如奖励孩子的一个长处

C.对孩子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

D.很多个孩子有很多过失,不如一个孩子的一个长处

11.对于“说过了,孩子们说得太过了”中的“孩子”这个称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这些话的都是小学生

B.“我”比他们的年龄还是大的

C.饱含了“我”对学生们的呵护和亲切之情

D.他们这样夸“我”,真是太幼稚了

1. A 2. A 3. D 4. B 5. A 6. A 7. B 8. B

9. C 10. C 11. C

读以下文字,完成12"15题。

(四)

微晶玻璃是一种我国刚刚开发的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做玻璃陶瓷。微晶玻璃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不大相同。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而微晶玻璃像陶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

现在,我们做一个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我们把墨水分别倒在大理石和微晶玻璃上,稍等片刻,微晶玻璃上的墨汁可以轻易地擦掉,而大理石上的墨迹却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可以藏污纳垢,微晶玻璃就没有这种问题。大家都知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它做成建筑物,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是大理石建筑物日久变色的原因,而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历久常新。 专家介绍说,这项发明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原料的配比和工艺的设计。其中,工艺的设计是技术的关键。置备微晶玻璃首先要把原材料按照比例配好,放到窑炉里烧熔,等全部熔化之后,把溶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这叫做淬火。淬火之后,原料已经变成一块晶莹的玻璃,这一步是烧结的过程。现在,我们把玻璃捣碎,装入模具,抹平,再次放入窑炉,这次煅烧使它的原子排列规则化,是从普通玻璃到微晶玻璃的过程。

一般的废渣土中都含有制作微晶玻璃的大多数成分,我们通过电脑检测,确定现有原料的化学组成,添加所缺部分,大大降低了成本。微晶玻璃利用废渣、废土做原料,有利于环境治理,可以变废为宝,与各地环保工作同步进行。

12.下列不属于微晶玻璃同普通玻璃区别的一项是( )。

A.微晶玻璃是由晶体组成的,原子排列更有规则

B.微晶玻璃要比普通玻璃更有韧性

C.微晶玻璃比普通玻璃亮度更高

D.微晶玻璃要比普通玻璃多出一重陶瓷的特性

13.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对比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

A.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容易藏污纳垢

B.微晶玻璃光滑,不容易藏污纳垢

C.大理石容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日久变色

D.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历久常新

14.下列不属于工艺设计的一项是( )

A.把原料按比例配好

B.将溶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

C.把玻璃装入模具,抹平

D.把捣碎的烧结后的玻璃再次放入窑炉中进行煅烧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晶玻璃和普通玻璃在表面上相差不多,因此不易分辨

B.微晶玻璃作为建筑材料要比天然石料优越得多

C.这项发明需要突破两方面,而技术的关键是工艺的设计

D.微晶玻璃可以变废为宝,有利于环境的治理,因此可与各地环保工作同时进行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19题。

(五)

按中国的传统计九不计十的算法,赵朴初先生今年适逢90华诞。但他还要争取多活,为人民大众多做一些贡献。他提到几年前,前苏联有个和平代表团访问北京,65岁的团长跟朴老聊天时说,准备活到150岁。当时已逾85岁的朴老马上表示乐于奉陪。

朴老是在大学念书时,受到一位信佛的老师的教导,开始研习佛法,治求佛道的。当时他只有20多岁,一吃素就是70年。始终从事着佛教方面的工作。

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一个人的自私的思想减少一分,自由就会多一分。人往往是被自己捆住的。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一棵树,除了要有种、有根、有枝、有叶外,还得有土壤、阳光、雨露和人工的栽培等条件,它才能生存。 没有这些条件,也就没有了生命。在家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员,会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在社会里,一个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就会对旁人构成损害,自身迟早也会受到 损害。 朴老晚年生活安排得很有规律,晨起在庭院里散步,自我按摩保健;诵佛经,在

书房读书,磨墨展纸,挥毫作诗。无欲无求。他说自己虽然90岁了,还总想不断提高自己。

朴老今年初大病一场,家里人都难过得落泪,以为没救了。朴老却以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生死关。他在养病期间还做了好几首诗,并兴致颇高地在宣纸上给我题了一首诗:好花日日来/光彩照吾室/幽赏未及已/未有新好至。

16.“身教”的意思是什么( )

A.身体教学 B.用身体动作教人

C.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 D.身体教学比言语教学重要

17.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 )

A.身教 B.言教 C.减少一分自私 D.增加一分自由

18.文中加点部分要表明的是( )

A.有与无、生与灭 B.有生与无灭

C.一种哲理 D.轮回关系

19.“度过了生死关”在文中是指( )

A.度过了生死关头 B.度过了生死关口

C.战胜了死亡 D.战胜了生死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0"23题。

(六)

很多人喜欢为居室增添舒适感和美的享受,但有时却事与愿违,住了有色彩的房间后,反而觉得疲劳、厌倦或出现神经质,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居室内的色彩对人的心理、情绪、情感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证明,当人们看到温和的颜色(例如红黄)后,大脑就会活动起来、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而蓝色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会使人的活动缓慢下来。

(三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治疗细菌性疾病,人们往往借助于各种抗生素。如果药物治疗不彻底,病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但并未死亡,此时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痛根未除,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细胞外壁缺损在医学上称为缺壁型或L型菌,称L型是由于该型菌最早发现于Lister研究所。以青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在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时,葡萄球菌因其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终至不能繁殖而死亡;若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短,葡萄球菌中可有部分耐力强者,以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这种细胞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茵依然可以繁衍后代,

而且迟早还会修复成原先的病菌。事实上,凡是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出现L型,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补体、抗体、胆汥等。各种病菌均可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近几年研究发现,过去所谓“病因不明”的疾患,有一部分正是由于各种细菌的L型引起的。这是由于细菌一旦形成L型后,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常因生长不良或存活时间不长而作无细菌生长论处,导致临床上病原不明。

防治细菌L型疾患也值得注意,因该菌缺损细胞壁,使作用于菌胞壁而起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无用武之地,只有那些作用于细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才能达到功效。但为全面起见,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两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对文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病菌表皮受损

B.病菌胞壁受损

C.病菌失去表皮

D.病菌失去胞壁

2.下列说法,能作为“L型菌会导致一些疾患病因不明”的根据的一项是( )

A.细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导致L型菌出现。

B.L型菌生命力顽强,可以修复成原先的病菌。

C.L型菌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

D.各种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病菌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

B.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将导致多数细菌死亡。

C.L型菌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D.本文介绍了L型菌的成因,特性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4.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既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又可能引发细菌L型疾患。

B.只要抗生素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即可彻底杀灭L型菌。

C.抗生素扼制病菌繁殖,有破坏细胞壁和破坏细胞质两种形式。

D.鉴于L型菌有不易诊断等特性,所以要慎用抗生素类药物。

答案:

1.B(A:不是表皮而是胞壁,C:不是失去表皮,而是胞壁受损;D:不是失去胞壁,而是胞壁受损。)

2.C(A:L型菌出现的原因,B:L型菌可以修复,D:L型菌的成因)

3.A(没有形成L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

4.B(彻底杀灭还要根据病因选用合适类型的抗生素)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8题。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分子扩大了的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这种大分子DNA不仅耐热性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这一特性可能对检查人体基因缺陷十分有用。

DNA的典型形态是双螺旋结构——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联结在一起。每一节梯子都由两个互补的碱基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碱基对。

自然界只有4种天然碱基,它们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由于4种碱基各自独特的形态和大小,T常常与A配对,G常常与C配对。其它的配对形式(如A配C,G配T)都会因为太宽或太窄而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人类DNA由约30个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因信息拼写出来。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出错,基因密码就会出现混乱,从而导致婴儿在出生时会出现可怕的畸形或导致像癌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症这样的疾病。

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的化学家纳尔逊?伦纳德在20世纪70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个苯环嵌入碱基A,得到了一个大碱基xA, xA比普通碱基A宽了约33%。斯坦福大学的科尔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了伦纳德的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这个研究组使用与伦纳德相似的方法得到了xT——一种大小为自然T两倍的合成碱基。接下来的挑战是将这些大碱基嵌入双螺旋结构。

他们通过将xA与自然T组合,xT与自然A组盒 ,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一种比自然DNA宽了约20%的新的稳定的DNA形态诞生了,研究人员将它命名为“扩展DNA”或xDNA。

研究人员发现xDNA有几个比自然DNA更加优良的特点。比如说,xDNA比自然DNA的耐热性好。在实验室环境下,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在55.6摄氏度时还依然保持完整。

科尔说:“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DNA也不例外。” 他补充说,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自然DNA不发光,而xDNA却发出一种紫色光,使它在显微镜下被看得很清楚。

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科尔正在研究xDNA是否也有这种功能。

不过他警告说:“这种新的DNA不太可能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因为

它太大了。不过,我们希望,有一天它会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的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这样当我们往其它星球上派探测机器人时,我们就会知道要在冰层下寻找什么样的生命形态。

(选自20xx年11月3日《参考消息》)

5.下列关于xDNA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xDNA是一种人造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是一种大分子DNA。

B.xDNA是美国科学家们连续研究的成果,它是由科学家们先合成一些大碱基,而后将其嵌入双螺旋结构而成。

C.xDNA与自然相比,耐热性更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

D.xDNA的诞生可能为人类诊断自身基因缺陷带来帮助。

6.下面对“双螺旋结构”和“碱基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双螺旋结构是DNA的典型形态,它由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联结而成,故名“双螺旋”。

B.碱基对是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单元,它由两个功能互补的碱基组成。

C.碱基的配对受形态和大小的限制,有较稳定的配对形式,太宽或太窄的配对形式都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D.人类DNA由约30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因信息拼写出来。

7.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基因排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序出错,就会导致婴儿畸形或其它的一些疾病。

B.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好,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的分解温度是55.6摄氏度。

C.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xDNA是否具有这种功能尚在研究之中。

D.xA和xT是两种人工合成的大碱基,科学家将它们分别与自然T、自然A结合,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这一规律可以解释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更好的现象。

B.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xDNA与自然DNA在发光问题上的差异。

C.因为xDNA太大了,科尔认为它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的可能性不大。

D.如果xDNA将来能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它就会为我们的太空生命探索提供指导。

答案:

5.D(“诊治”错应是“检查”)

6.B(“功能互补”错,应是“形态和大小互补”。)

7.B(xDNA的分解温度是55.6摄氏度错,55.6摄氏度时xDNA还依然保持完整。)

8.B(“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错,原文是“也许能”的猜测语气。)

(四)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9一12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 “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

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惶、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9.不能说明第1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A.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C.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D.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

10.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之美。

B.容美于真: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认为美存于真实之中。

C.一种时尚:社会对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不良风气的嘲讽。

D.徒跣:原意为“脱鞋走路”,引申来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

11.不是作者所说的“某一历史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

B.思想意识的不同表现

C.文化素养的品评标准

D.礼法制度的某些侧面

12.综观全文的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C.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

D.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答案:

(试题材料摘编自《文史知识》中《古代“步行”杂说》一文,有改动。)

9.D(原文只是说“步行不得迟缓”,D项表述扩大了原意内涵,不符合题干要求。)

10.B(A“鸣佩玉”指的是:先秦君子步行要佩玉,伴随着步行的节奏,佩玉相碰鸣响,以显示出步行的庄重与和谐。C“一种时尚”指的是:当时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与追求。D“徒跣”可表发怒、着急、重视等情感,但不含“感谢”。)

11.A(第一段和第三段是提到了几个字词的古义,但表述为“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概念过大。)

12.D(A项“不以为然”在原文中无根据,属臆断。B项对原文内容的推理不当,“象征”“衰亡”表述不合文意。C项“尊道贬儒”在原文中无根据,属臆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植物育种的前沿

——转基因育种

近代生物科学的研究表明,各种生物的生息繁衍,都是因为生物细胞里有遗传物质DNA,这种双螺旋结构的DNA,上面携带着无尽的遗传基因。正是这些遗传基因,承担了生物传宗接代的使命。近些年,生物工程、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转基因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相继培育成功。尤其是在植物的育种方面,为了保证植物的一些优良遗传性状,育种和遗传专家采用了一种新的育种方法——转基因育种。

所谓转基因植物育种,就是人类应用生物基因工程,根据人们的需要,把一种生物基因剪切、缝合到另一种生物上,这种基因工程可以在动物、植物、细菌之间进行,使遗传基因DNA相互转移,重新组合,最终能够根据人的意志去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培育出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植物新品种。

可喜的是,遗传学专家基因组的研究正在由结构基因组向功能基因组转变,利用转座子标签T—DNA标签或图位克隆技术分离和克隆基因,并对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构建基因体库。同时,植物基因工程还从单基因性状向多基因发展,也就是说把抗虫、抗病、高产等多种基因都组合在一起,使植物得到更好的品种。更为奇特的是,人们利用转基因工程,把有益健康的基因转移到植物、农作物中去,去改变植物的品质,使粮食作物生产的食品,成为健康食品、功能食品、营养食品,不难想象,现在的普通稻谷里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如果通过转基因工程,就可以让水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那么人们吃了这种水稻就不会再患夜盲症,那些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各种病症更会远离我们。

转基因工程的前途极为广阔,比如西红柿和土豆都是我们喜爱的蔬菜,但现在我们要得到这两种蔬菜,必须分别进行种植。而通过转基因工程,人们将培育出地上结西红柿,地下长土豆的蔬菜新品种“土豆—西红柿”,还可以培育出蛋白质含量等同于肉类的马铃薯,加入桃的基因,让樱桃、山楂几乎有桃子一样的大小。这些听起来还像“天方夜谭”的神话,在潜力巨大的生物工程面前,将变得不再遥远,甚至可以说是伸手可及。还有通过转基因工程,人们将培养出抗旱、抗碱、抗土地贫瘠、抗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为改造茺漠,改良环境提供优良的树种和草种。

近些年来,生物工程、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转基因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相继培育成功,更显示出21世纪就是生物科技的世纪。站在育种阵地的前沿,我们坚信,21世纪的农作物生物工程、转基因植物工程,必将为植物育种和世界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出重大的贡献。

13.承担生物繁衍使命的是 ( )

A.双螺旋结构的遗传基因 B.转基因

C.生物细胞里的遗传物质DNA D.DNA上携带的遗传基因

14.以下关于转基因植物育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遗传基因DNA相互转移,重新组合的过程

B.粮食作物生产的食品成为健康食品、功能食品、营养食品的目标,可以通过转基因植物育种来实现。

C.转基因植物育种证明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

D.转基因植物育种是一项对生物基因进行剪切、缝合的基因工程,它只能在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细菌与细菌之间进行。

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遗传学专家已能分离和克隆基因,并能构建部分农作物的基因体库。

B.目前在荒漠上种植的优良树种就是基因工程的硕果。

C.转基因技术按照人的主观意图进行基因处理,打破了生物种类之间的界限。

D.本文作者在转基因育种的问题上,所持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的基因导入技术使农作物育种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基因工程为新品种改良提供了强有力的段,但并不能突破单基因性状转移的限制。

B.如果转基因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其基因随花粉转移,并与野生杂草结合,很可能会繁殖出很难防治的“超级杂草”,这种基因转移的结果可能是产生比农田杂草更具危害的新种。

C.如果我们应用转基因技术把形成蓝色花瓣的色素基因引入玫瑰植株,理论上说就可

以培植出蓝色玫瑰花。

D.转基因技术的直接成果就是产生新的物种。比如说,把西红柿的基因嫁接到土豆的基因上去,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植物,地面上结西红柿,地面下长土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日益稀缺的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

答案:

13.D 14.D 15.B 16.A

五、

每秒几厘米以下,水流的结构也很复杂。表层洋流的发生,首先是因为风。水面上一起风,由于风力作用,水层就被拖动。表层的水一动,因海水彼此之间存在摩擦力,下面的水层便接连不断地被拖动。实际上,洋流并非沿着风的方向前进。像洋流这种地球上的大规模运动通常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即要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在北半球,运动物体所受科里奥利力在其运动方向垂直的右方起作用。这样,海水就偏离了风力作用方向的方位前进,在北半球,表层洋流沿偏离风向约四五度的右方流动。

海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温度、盐分、海水密度等多种因素使得海面凹凸不平。笼统来说,水温高的部分密度小,水面就高,水流理应从高处向低处流,但是由于科里奥利力的作用,高处的水流沿偏右的方向流动,这称为地衡流。海水的盐分等因素也可造成海水密度不同。海水中溶入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其中钠和卤素占绝大多数。另外,也有镁、钾、钙等盐类。盐分浓度会随年蒸发量、降水量而发生变化。此外,有河流等大陆水流注入的沿岸海域盐分较少,这些都影响洋流的流向

17.下列对“洋流”下的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基于潮流波浪而产生周期性流动以外的、比较固定的水流叫洋流。

B.由于潮流和波浪而产生周期性流动的,幅度宽窄、流速、大小强度均不同的固定水流叫洋流。

C.洋流指的是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在全世界的海域中循环运动的水流。

D.不属于由潮流和波浪而产生周期性流动的、地球规模的海水循环中比较固定的水流叫洋流。

18.与第一、二段所提供信息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洋流可分为表层流和深层流两种。

B.表层流流速较快,而深层流则由于结构复杂而流速缓慢。

C.表层流的发生及其流动方向离不开各种力的作用。

D.科里奥利力是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它影响洋流运动的方向。

19.对第三段的主要意思解说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温度、盐分、海水密度等多种因素是使海面凹凸不平的原因。

B.说明由于海面凹凸不平,水往低处流,从而形成洋流流向。

C.水流一般应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由于科里奥利力的作用而产生了相反的地衡流现象。

D.说明水温、盐分对海水密度的影响,海水密度对水面的影响,进一步解释洋流的流向。

2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洋流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流速及流向应与诸多因素有关。

B.一般意义的洋流是指表层流,是因为它与陆地河流相似。

C.一般情况下洋流应该从海洋的低盐分处向高盐分处流动。

D.在南北半球,科里奥利力对洋流的流向影响会有所不同。

答案:

17.D(第一段1、2句揭示了“洋流”的本质特征,综合1、2句可得出定义。A、C项只是作诠释;B项“由于潮流和波浪而产生周期性流动的”,与原文不合。且没揭示本质特征。) 18.B(深层流流速较慢,但也水流的“结构复杂”够不成因果关系;另外,表层流速也不一定都快,文中说“在洋流中,有像陆地上的河流一样幅度较窄而流速快的,也有幅度无限宽广而流速缓慢的,其大不、强度不能一概而论”。) 19.D(体现了本段文字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20.B(两句话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六、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一24题。

文明与文化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只有文明不断发展,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善的追求、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角度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必然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由此来看,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我们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程度高于封建时代的文明程度”,既意味着其物质生产能力高于封建时代,也意味着其社会组织形式较之封建时代更能焕发人类群体改造世界的总体能力,还意味着它的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比封建时代更加丰富多彩。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

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由一片黑陶引起,由于这种黑陶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不仅龙山黑陶不同于仰韶彩陶,而且良渚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石器,红山陶俑不同于马家窑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

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9—32题

徽州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累累硕果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尽管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是徽州人民在历史上还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成就。徽商在商品经济领域的巨大成功,给徽州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观念支持。徽州文化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并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注入其中,留下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如徽派建筑、民居、徽派版画、篆刻、盆景、徽砚以及徽菜等。徽州文化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在各文化领域中形成了品位独具的徽派体系,如新安理学、新安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同时,徽州文化还孕育了无数优秀人才。在封建科场,徽州才子始终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从宋至清末,徽州进士人数累计达1900。此外,徽州还涌现了算学家程大位,经学家俞正燮、戴震,理财专家王茂荫,近代学者胡适,教育家陶行知等著名人物。

徽商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商业集团,足迹遍布天下。他们不仅给徽州带回了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而且直接参与了许多地区的开发,其资金和经营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而浸润着徽州文化韵味的微人采取主动姿态吸收四方文化发成果,博采众长,发展创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可能。徽人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其生活习俗、观念形态、价值取向很容易为客居地居民接受、仿效、形成一种徽客文化势力,从而扩大了徽州文化的地域外延,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徽州文化初步整合传统宗族社会伦理道理和社会思想。对正统“士农工商”的本末体制质疑,明确提出了与正统观念对立的社会价值观,宣称“造物之后人也。使贵者治*,贤者治愚,富者赡贫”,将传统士农工商四民按贵*、贤愚、富贫之别重新划分,否认职业贵*之分,所谓“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士农工商,勇往为先”,强调个人努力,承认个人成就。商人阶层的价值体系也得到徽州社会其他阶层的认可,逐利、致古训,“虽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贾游于四方”,出现了一批亦儒亦贾的新兴家族。

徽州文化中确实含有极具开拓、开放性因素的精华,积淀凝聚着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铭刻着传统文化探索自身突破自我的尝试。其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的精神,突破传统魄力与创意,取财于义、生财有道的商业道德,博击商海仕途犹不失人文与风雅的达观、洒脱及人际的体恤、关爱和亲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重要价值。

29.根据文意,对徽州文化的“累累硕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与发展,留有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

B.形成了在各文化领域中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品位独具的徽州派系。

C.从宋代到近代,孕育了无数优秀人才,涌现了许多著名人物。

D.形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商业集团,徽商足迹遍布天下,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30.根据文意,对徽州文化发展的基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徽州自然环境优越 B.徽商在商品领域的巨大成功

C.徽人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 D.徽商具有全新的社会价值观

31.徽州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统观全文,下列最能概括徽州文化的价值取向的一项是( )

A.用资金和经营活动极大地促进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

B.质疑正统“士农工商”的本末倒置,否认职业有贵*之分。

C.主张亦儒亦贾、取财于义、生财有道的商业道德,博击商海仕途犹不失人文与风雅。

D.含有极具开拓、开放性因素,铭刻着传统文化探索自身突破自我的尝试。

3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种积淀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文化必然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一种具有累累硕果和丰富内涵的文化一定建立在某种辉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

C.一种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必然与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完全对立。

D.一种特征明显、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一定能给后人带来的深刻的思索和启迪。

答案:

29.D 30.B 31.D 32.C

更多相关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

阅读经典读后感

我心中的榜样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末年吴承恩写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去西天的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到了真经在他们师徒四人当中我...

阅读读后感

把智慧的河流指引给孩子人们常说爱读书的孩子更聪明做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母亲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从孩子两岁多我和孩子的爸爸就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要想顺利的阅读前提是必需要积累一定的识字量关于识字其实到现...

课外阅读读后感

城南旧事自测题一填空1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林海音写的2这本书主要写了她小时候的故事3在惠安馆一章当中妈妈叫惠安馆是灰娃馆宋妈叫惠安馆是惠难馆爸爸叫惠安馆是飞安馆4主人公小英子最喜欢吃八珍梅5秀贞的小桂子背上有一块...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

关于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

四年级课外阅读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终于被我读完了书中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有优柔寡断的林冲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有勇有谋的武松义薄云天的晁盖率直的李逵等等但我最佩服的就是智多...

中学生阅读读后感

中学生阅读我快乐成长的营养师作者学校辅导教师我是一名十四岁的中学生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是我最神往的地方每天的课余时间我都会沉醉其中在琳琅满目的书籍杂志间徘徊即使身处小小校园眼界和胸怀也会飞越时空被阅读中的世界带入...

亲子共读读后感

好书伴我来成长XXX家的读书故事读书最重要的是氛围每天晚上散步以后是我们的读书时间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白天的时间总是忙碌而喧闹只有在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享爱这宁静温馨的时光孩子的爸爸正拿着扬子晚报看新闻女儿看的书种类...

阅读朱永新我的阅读观》的读后感

教师共读一本书实现美丽教育梦改变从阅读开始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20xx年在成都举行的阅读的力量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忽视阅读的教育越来越容易走进死胡同缺少必要的阅读...

读XX本书读后感

在我拿起这本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产生这么大影响在我心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因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话他的成绩也是那样的糟糕几乎没有人...

正能量阅读读后感

推荐正能量阅读读后感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什么是自信机智勇敢聪明感恩和大爱妈妈告诉我自信就是掌握了学习之门的钥匙让我们以热情的学习方式慢慢接受体会爸爸告诉我自信就是开山大斧所有困难都会克服只要认真学习一切都会更好老师...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丁军梅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中这是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

阅读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