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血流变化验单

时间:2024.4.29

如何看血流变化验单

血流变测量仪是一个新型检验仪器,主要测量血液的粘度情况,反映的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是血流变检测两个重要指标。所有的检测指标最后都反应在化验单底部的曲线上。表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实线应该在粘度范围虚线之间。超出其上线为“全血粘度”偏高,超出其下线为“全血粘度”偏底,在上下虚线之间为正常。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讲,全血粘度偏高,提示血液流动阻力增大,流动性差,挟氧能力减弱。红细胞的变形性差,通过细小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从临床角度上讲患脑梗塞的病人多为全血粘度严重增高且长时间得不到缓解的人。

一、 全血粘度

(一) 概 述 血液作为一种含有细胞的悬浮液系统,其流变学特性首先表现为具有一定流动性和变形性。血

液粘度为表征血液流动阻力的主要参数,血液粘度大表示流动时阻力大,即流动性差;粘度小表示流动性好。血液粘度的最大特点是,它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血液为非牛顿流体。因此,为正确反映血液的流动特性,必须选用切变率确定、连续且范围较宽的粘度计。

本测量系统报告单打印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观粘度值。 低切变率: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体越强,血液粘度越高,因此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高切变率:血液的非牛顿性是由于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换言之,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全血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全血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其流变学意义不十分明确。

(二) 临床意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

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是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

全血粘度测定对鉴别诊断尚有一定意义,如中风患者中缺血性中风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中风则不增高或降低。

二、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不论高或低切变率范围总是一个常数,是一种牛顿型粘度。血浆粘度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升高,全血粘度增高,并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三、 细胞压积

(一) 概 述 红细胞压积有称红细胞比积,即为一定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总体体积除以血液体积,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二) 临床意义 红细胞压积增加,常导致全血粘度增加,呈现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加,因此在用血液换出稀释疗法治疗脑梗塞时,(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压积是一个重要指标)即使红细胞比积降低到30%~35%左右,认为在这个压积下血液粘度显著下降,血液流动性增加,以此改善脏器供血。

四、 全血还原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是指全血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之比,即单位红细胞压积时的全血粘度值,有利于不同红细胞压积下血液标本粘度的比较。

五、 红细胞聚集指数

(一) 概 述 静止血液中由于削减大分子的桥联作用,使红细胞聚集成缗钱状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当切变

率高于50秒时,聚集容易被破坏,红细胞呈单个分散状态,若由于疾病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等浓度增加,红细胞聚集体增多,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液流动性减弱,使循环血液灌注量不足,导致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

(二) 原 因 低切变率时的血液粘度主要受红细胞聚集的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血浆大分子的桥联力、流场的切应力以及细胞表面的静电排斥力等之间的平衡。若血浆中大分子浓度升高则血液表观粘度明显升高,特别是在低切变率下,表现为血液表观粘度明显升高。因此,可从低切变率时血液表观粘度测定红细胞聚集性。

(三) 临床意义 在以下疾病状态,如异常蛋白血症、感染性胶原病炎症、恶性肿瘤、合并微血管障碍糖尿病,以及心肌梗塞、外伤、手术、烧伤等所至组织溃疡都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在小静脉核小动脉中也可发现血管内红细胞聚集,然而对于健康人的小动脉,则不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小动脉血管内红细胞聚集会引起血流障碍、组织供氧障碍、血管内皮细胞的降氧障碍等。

六、 红细胞变形指数

(一) 概 述 正常红细胞由于形状、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红细胞很容易变形。红细胞性在决定血液流动性、红细胞寿命以及微循环的有效灌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原 理 在流场中正常红细胞变形和定向的程度随切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变形和定向,引起红细胞在悬浮液中的有效容积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血液表观粘度随切变率的增加而降低,相同体积的正常红细胞与硬化的红细胞悬浮液在高切变率时,其表观粘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可以通过血液或红细胞悬浮液的粘度测量估计红细胞的硬度(或可变形性)。

(三) 临床意义

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第1~3天变化最明显,认为患者苍白、出汗、皮肤冷粘等症状与红细胞硬度升高有关。

2、 脑血栓形成患者细胞变形明显低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也有类似改变,有血管并发症者更差。

3、 高脂血症使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也增高,膜面积增加,红细胞变成棘状,变形性降低。

4、 多发性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衰竭、雷诺氏病、高血压病、肿瘤均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吸烟也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七、 血沉

(一) 概 述 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比积有关。在血液流变学测定中常作为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电脉的通用指标。因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测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价值。

(二)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严重贫血、白血病、肿瘤、甲亢、肾炎、全身和局限性感染。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3~4天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

八、 血沉方程K值

(一) 概 述 红细胞沉降率除了反映血液的成份改变外,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红细胞比积,后者成为影响血沉的主要因素。

高压积标本可引起血沉减慢,低压积标本血沉增快。这样依赖的关系符合一定的数学关系,通过血沉方程K值的换算能较客观的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二) 临床意义 血沉方程K值排除了红细胞压积对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无论血沉是否增快,K值高能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K值正常而血沉增高,必然是由于红细胞压积低而引起的血沉增高;沉降率h正常,K值正常,可以肯定血沉正常;沉降率h正常,K值增大,可以肯定血沉快。

九、 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红细胞在血液中随所受剪切力的增加,变形和定向程度增加,全血表观粘度下降,硬化的红细胞则无次效应。Chien(1977)曾用乙醛固化红细胞(红细胞硬化程度由固定时间长短控制),测量了不同硬化程度的红细胞悬浮液的相对粘度随剪切力的变化。

试验结果发现,硬化程度增加或变形能力减小,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增加。基于此,人们提出了使用全血高切粘度测量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方法。较常用的指标有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刚性指数IR越大,红细胞硬化程度越高,红细胞变形性越差。

十、 红细胞计数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中,因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十一、红细胞电脉时间

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又一参数。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电脉时在电场作用下总是向正极移动,移动速度与其表面所带的负电荷密度成正比。当表面负电荷减少时,红细胞间静电排斥力减小,红细胞电脉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反之则降低。

十二、卡松屈服应力

Chien 其人通过试验,发现血液的流变特性可以通过以下本构方程(即应力与应变关系)来描述: 卡松屈服应力表示,使血液开始流动性所需要的最小剪切应力,对于人体全血而言,只有施加于血液的切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才能消除其内部对抗并开始流动。此切应力临界值称为全血屈服应力,血液流动时,其内部切应力低于全血屈服应力时,血液犹如固体,只会变形不会流动。血液流变学数据统计分析统计表明,卡松屈服应力与全血低切粘度相关性十分显著,故与红细胞聚集性有关。

十三、卡松粘度

随着剪切率的增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体逐渐瓦解直至完全分散,血液表观粘度降低,剪切率继续增大,红细胞可被拉长,顺着流线运动,血液粘度进一步降低,但降低不是无止境的, 达到一个极限值或最低值,就是卡松粘度。卡松粘度与全血粘度高切粘度相关性非常显著,故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关。


第二篇:血流变说明


血液流变学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粘弹性、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 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因素。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周围血管病及忧虑等,虽然有诸多致病因素,但均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至于血液病、遗传或免疫异常、休克和中毒等疾病的血液流变性会有更显著的改变。所有病程必然经过了一个或数个血液流变特性指标高的阶段,可见血液粘度与疾病的一系列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血液粘度是诊断各种病理过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通过对血液流变性的检测,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后提出了可靠的依据。目前,国内外对于血液粘度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广泛。 很多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如闭塞性血管疾病,预定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血液流动异常、停滞与血栓形成等。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做血液流变性检测,及时及早发现在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可逆阶段,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时期,延缓和防止心血管、血液系统的衰老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老年人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可防患于未然,这应该成为中、老年人保健的措施之一。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一、全血粘度:表示血液总体(包含血细胞和血浆)流动性的指标。全血粘度增高表示血液粘滞性增加而流动性降低。由于血液在不同的

流动状态(切变速度)下所表现的粘度是不同的,因而一般测定由高到低几种不同切变速度下的全血粘度,用以大致反映血液在体内不同粗细、不同压差的血管中的流动性。 1、高切全血粘度:是指血液在高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高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接原因依次是:(1)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浓度增加;(2)血浆粘度增加;(3)红细胞刚性增加(即变形能力降低)。 2、低切全血粘度:表示血液在低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低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接原因依次是:血细胞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二、全血还原粘度:是除去血细胞浓度这个影响因素后的全血粘度。本指标反映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本身性质对血液流动性的影响。它包含下列二个指标: 1、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高(变形能力降低)。 2、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三、全血相对粘度:是指除去血浆粘度这个影响因素后的全血粘度,它反映血细胞浓度和血细胞本身性质对血液流动性的影响,它也有二个指标: 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细胞浓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高(变形能力降低) 2、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细胞浓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四、血浆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或大分子球蛋白增加,或血脂显著增加。 五、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或比积):它是血细胞浓度的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血流变指标,本指标增加时全血粘度各指标都可能增加。 六、红细胞沉降率(又称血沉、ESR):它是表示血液在静止状态下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的沉降速度。影响血沉快慢的直接因素是红细胞聚集性(正相关)和红细胞压积(负相关)。血沉增速,可能是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也可能是红细胞压积降低。 七、血沉方程K值:为了使血沉能更准确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就需要把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消除,这就使血沉方程K值,它是除去红细胞压积的影响后的血沉校正值,它能纠正由于贫血或血液受稀释后的血沉“假性”增速,因此只有血沉方程K值增加用上述六、七两项指标来判断红细胞聚集性: 血沉 血沉K值 红细胞聚集性 高 高 高 高 正常 正常 正常 高 高 正常 正常 正常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通常人们所说的血流变检查,其

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等。血液流变学检查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包含的具体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   1、全血粘度检测   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临床意义]   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的重要参数,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全血粘度升高会导致下列疾病的发生:  1.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等。  2.糖尿病。  3.脑血管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等。  4.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为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等。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6.其他:休克、烧伤、先兆子痫等。  全血粘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  [临床意义]   血浆粘度越高,全血粘度也越高。临床血浆粘度增高可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一些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3、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比积,是指将不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血放置于温氏管或毛细管中,经一定离心力离心一段时间后,被压紧的红细胞层占血液容积的比例。  [临床意义]   红细胞压积增高:见于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的正常人,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红细胞压积降低:见于正常孕妇、各种贫血患者以及应用干扰素、青霉素、吲哚美辛、维生素A

等药物。  4、全血还原粘度检测  全血还原粘度是指红细胞压积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也称单位压积粘度。  [临床意义]   全血还原粘度反映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质对血液粘度的贡献。  1.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高,说明血液粘度大,而且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变化有关,有参考意义。  2.若全血粘度高而全血还原粘度正常,说明红细胞压积高(血液稠)而引起血液粘度大,但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并无异常(对粘度贡献不大)。  3.若全血粘度正常而全血还原粘度高,表明红细胞压积低(血液稀),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质异常(对粘度贡献过大),说明全血粘度还是高的,也有参考意义。  4.若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都正常,说明血液粘度正常。  5、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聚集性是指,当血液的切变力降低到一定程度,红细胞互相叠连形成所谓“缗钱状”聚集物的能力。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增高。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异常蛋白血症、感染性胶原病、炎症、恶性肿瘤、合并微血管障碍性糖尿病,心梗、手术、外伤、烧伤。  6、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液流动中的变形能力,也就是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的特性。  [临床意义]  临床上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一些溶血性贫血、心肌梗死、脑血栓、冠心病、高血压和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肺心病等。   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第1—3天变化明显。  2.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变形明显低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也有类似改变,有血管并发症者更差。  3.高脂血症使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膜面积增加,红细胞变成棘状,变形性降低。  4.多发性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雷诺氏病、高血压病、肿瘤均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吸烟也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7、血沉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快:   1.结核和风湿的活动期血沉常增快,当病情好转或稳定,血沉也逐渐恢复正常;  2.用于鉴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胃癌与胃溃疡;盆腔炎性包块与无并发症卵巢囊肿,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3.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速非常显著。  8、血沉方程K值   通过血沉方程K值的计算,把血沉转换成一个不依赖于红细胞压积的指标,这样

血沉方程K值比血沉更能客观地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变化。  9、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临床意义]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形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10、红细胞电泳时间  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叫红细胞电泳时间。影响电泳时间的因素主要与血浆中血脂、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增加以及血浆粘度的增加有关。  [临床意义]   缺血性中风、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红细胞电泳率都降低,电泳时间延长。   11、纤维蛋白原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它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及早产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肝硬化、重症贫血、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恶性肿瘤及某些产科急症。   2.纤维蛋白原增多见于妊娠晚期妊高症、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和尿毒症、烧伤、放射病、多发性骨髓瘤、休克、手术后、心肌梗死及剧烈运动后。  什么人群适宜做血流变检查        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于多种疾病的病因研究、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治疗和预防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2.病理状态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恶性肿瘤、血液病、烧伤、各种原因的重症贫血、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的患者。

更多相关推荐:
怎样看血液流变学检查报告单

怎样看血液流变学检查报告单血流变报告单一般有2个低切粘度,1个中切粘度,1个高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指标。各项指标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它们既是独立的…

血流变学检查报告单的结果

血流变学检查报告单的结果血流变患者到医院检查后,拿到检查报告只知道自己得了血流变,可是如何看懂血流变报告呢?今天,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血液流变学是通过八项指标来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

怎样看血流变检查报告单

怎样看血流变检查报告单1血液流变学是通过八项指标来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1反映血液浓稠性红细胞压积它反映血液中血细胞与血浆间的比例...

如何设计全自动血流变综合检测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

如何设计全自动血流变综合检测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公司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关键词识别1全自动血流变综合检测仪项目可研2全自动血流变综合检测仪市...

血流变仪测报告

血流变仪测报告姓名李玉才送检日期20xx99检验日期20xx910门诊号病区号性别男送检医生陈波检验医生李锐住院号病床号年龄61科别公卫样品号8备注项目检测值结果参考范围全血粘度低切mPas201s922680...

如何设计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

360市场研究网如何设计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公司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360市场研究网关键词识别1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项目可研2...

检验报告单,心电图,内科课本出现的N联症

1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

怎样看一般检验报告单

怎样看一般检验报告单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3血...

检验报告单

1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

临床检验报告单的判读

临床检验报告单的判读临床检验报告单的判读参考值是以一定数量的具有明确背景资料的可区别于阳性状况的人群所测得的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包括95测定值得到的范围有时对定性测定结果用正常结果代替参考值临床实际应用中还会采用...

中医医院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

中医医院血细胞分析检验报告单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样本种类采血日期送检医生样本编号临床诊断备注科别床号报告日期检验日期及时间检验医生

宁夏人民医院血液检验报告单

宁夏人民医院血液检验报告单姓名沈宝林住院号检验日期20xx0515标本号50性别男年龄58岁病人类型门诊标本类型血浆科室门诊床号备注代号项目名称结果标志参考值单位AST谷草转氨酶83VL050ALT谷丙转氨酶6...

血流变检验报告单(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