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_实验报告

时间:2024.5.4

实验题目    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碘法测定铜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滴定操作;掌握移液管的使用。

3、进一步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二价铜盐与碘化物发生下列反应:

2Cu2++4I=2CuI↓+II+I=I3析出的I再用Na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S4O622I由此可以计算出铜的含量。

nCu2+=nS2O32

mCu2+=(CNaVNa)×103×MCu2+

WCu2+=mCu2+/m硫酸铜试样           MCu2+=64.0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为了促使反应实际上能趋于完全,必须加入过量的KI;但是KI浓度太大,会妨碍终点的观察。同时由于CuI沉淀强烈地吸附I3离子,使测定结果偏低。如果加入KSCN,使CuI(KspΘ=5.05×1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KspΘ=4.8×10-15)CuI+SCN=CuSCN↓+I-这样不但可以释放出被吸附的I3离子,而且反应时再生出来的I离子与未反应的Cu2+离子发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较小的KI而能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但是KSCN只能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离子可能直接还原Cu2+离子而使结果偏低:

6Cu2++7SCN+4HO=6CuSCN↓+SO42-+HCN+7H+  为了防止铜盐水解,反应必须在酸溶液中进行。酸度过低,Cu2+离子氧化I离子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度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离子被空气氧化为I的反应为Cu2+离子催化,使结果偏高。大量Cl离子能与Cu2+离子形成配离子,I离子不能从Cu(Ⅱ)的氯配合物中将Cu(Ⅱ)定量地还原,因此最好用硫酸而不用盐酸(少量盐酸不干扰)。矿石或合金中的铜也可以用碘法测定。但必须设法防止其它能氧化I离子的物质(如NO3、Fe3+离子等)的干扰。防止的方法是加入掩蔽剂以掩蔽干扰离子(例如使Fe3+离子生成FeF63-配离子而掩蔽),或在测定前将它们分离除去。若有As(V)、Sb(V)存在,应将pH调至4,以免它们氧化I离子。

三、试剂及仪器

0.02mol.L-1Na标准溶液;2.0mol.L-1SO溶液;1%HCl溶液;10%KSCN溶液;10%KI溶液;1%淀粉溶液;硫酸铜试样。酸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FA/JA1004型电子天平,称量瓶。

四、实验步骤

1、精确称取硫酸铜试样0.1~0.2(每份重量相当于20 ~30mL0.02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毫升锥形瓶中;

2、加2.0mol.L-1 H2SO4溶液3毫升和水30毫升溶解。加入10%KI溶液7~8毫升,立即用0.02mol.L-1 Na2S2O33标准溶液滴定至呈浅黄色

3、然后加入1%淀粉1毫升,继续滴定到呈浅蓝色。再加入5毫升10%KSCN溶液,摇匀后溶液蓝色转深。再继续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此时溶液为米色CuSCN悬浮液,即为终点。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WCu2+=(CNaVNa)×103×MCu2+/m硫酸铜试样

六、结果讨论


第二篇:利用铜渣生产硫酸铜的实验报告


利用铜渣生产硫酸铜的实验报告

王健 李小平 徐超秀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技术部)

摘要 研究了利用铜渣生产硫酸铜的过程中反应温度、硫酸用量、硫酸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考察,确定了适于利用本公司铜渣生产硫酸铜的实验参数和工艺流程。 0 前言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吨锌锭,生产工艺为:锌精矿氧化熔烧—热酸浸出—低污染黄甲铁矾除铁。公司处理的原料属于高铁闪锌矿,含钴较高,净液过程中采用锌渣、锑盐硫酸铜、硫酸铅综合除钴工艺。因此长期的净化过程需要大量硫酸铜作为辅料被消耗掉。因此,从20xx年年末开始,为了响应“学金山,降成本”的口号,积极参与“小改小革”促效益、降成本活动,技术部专门成立项目小组,对利用铜渣生产硫酸铜实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1 试验药品和仪器

铜渣;浓硫酸(98%);1 台抽滤泵;1 台搅拌器;1台电炉;2000 mL 和4000mL 烧杯各1只;1只1000mL 量桶;微型鼓气盒子一个; 2 实验

2.1 实验原料

试验原料为我公司镉工段所产铜渣,铜渣各主要元素含量见表1。

表1 铜渣中各主要元素的含量(%)

元素 含量 2.2 实验原理

Zn 5.63

Cu 58.92

Cd 2.04

Fe 0.21

2Cu + 1/2 O2 ==Cu2O (1) Cu2O + H2SO4 == Cu2SO4 + H2O (2) Cu2SO4 + H2SO4 + 1/2O2==2CuSO4 + H2O (3) 总反应式:

Cu + O2 + H2SO4 ==CuSO4 + H2O (4) 2.3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依次对硫酸铜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分析。试验具体操作为: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鼓入空气、搅拌、加热至一定温度时一次性加入所需铜渣,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搅拌,对混液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渣和滤液进行元素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 1 反应温度的确定

在其它条件均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温度,获得在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反应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

温度/ ℃ 转化率/ %

常温 15

50 18.2

60 22.5

70 39. 0

80 90

48. 0 51.2

反应条件:铜渣:工业硫酸= 1 :1(质量) ;稀硫酸的浓度: 10 %;反应时间:6h。

从表2 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在60 ℃以下时,转化率较低而且随

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只有当温度超过60 ℃以后,转化率才迅速上升。当温度超过80 ℃以后,转化率增加也并不像在60~70 ℃之间那么显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温度低时,整个反应速度受化学反应速度控制,温度低,反应活性较低,反应速度缓慢;而在温度较高时,特别是接近于水的沸腾温度,整个反应速度受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物理扩散速度控制,所以温度升的过高,虽然化学反应活性较大,但空气在酸液中的扩散阻力较大,所以空气的溶解度迅速下降,导致转化率并没有明显地增加。综上所述,反应温度确定为80℃之间。

3. 2 反应时间的确定

测定氧化时间,主要是在相同的初始反应条件下,测定时间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见表3)。

表3 反应时间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反应时间/ h

转化率/ % 1 5 3 8 5 41 7 52 9 56 反应条件:铜渣:工业硫酸= 1 :1(质量) ;稀硫酸的浓度:10 %;反应温度:80 ℃

从表3 可以看出,当反应时间达到7h 以后,转化率已达50 %以上。7h 转化率虽有增加,但并不显著。另外,长时间的鼓泡反应水分蒸发较迅速,当反应到达6h左右时,反应液的体积减少到不足初始溶液体积二分之一。虽然延长时间转化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溶液体积少、浓度大,铜渣悬浮较为困难,而且有可能出现硫酸铜结晶的情况,给未反应的铜渣与母液的分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反应过程中,水分蒸发的速度不仅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关,而且还与反应器的形状有关。同样的原料配比和反应液的体积分别盛入2000mL和4000mL

的烧杯中,同样经过7h左右 的反应,2000mL烧杯中的反应液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不需要补充水量,而4000mL 在反应过程中最少需要补充100mL的水。所以综合考虑,反应时间以6h 为宜,反应器宜选用在相同容积的情况下,其深度与平面比较大的容器。

3.3 硫酸的用量和稀硫酸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3.1 硫酸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铜渣与硫酸的原料配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见表4。

表4 硫酸的用量对铜渣转化率的影响

Cu :H2SO4

(w) 1 :1. 1 1 :1. 3 1 :1. 6 1 :1. 8 1 :2 1 :2. 7 1 :3.0

55 55 转化率/ % 38. 25 43. 75 49. 5 50. 3 51. 3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6h ,铜渣均为200g ,反应容器:2000mL 和4000mL 烧杯,酸的浓度为10 %。

从表4 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反应温度和相同的酸的浓度下,经历相同的反应时间,其铜渣的转化量近似相同。表4 中Cu :H2SO4 = 1 :1. 反应6 小时,铜渣转化量偏低,原因是反应在开始阶段温度偏低造成的。铜渣空气氧化生产硫酸铜是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溶液中进行的。这是一个气、液、固三相反应,空气必须在稀硫酸中充分的鼓泡,让铜渣悬浮起来。悬浮起来的铜渣在稀硫酸中被溶解的空气只能氧化生成氧化亚铜而不能生成氧化铜,氧化亚铜又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铜,硫酸亚铜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式如下:

2Cu + 1/2 O2 ==Cu2O (1)

Cu2O + H2SO4 == Cu2SO4 + H2O (2)

Cu2SO4 + H2SO4 + 1/2O2==2CuSO4 + H2O (3)

总反应式:

Cu + O2 + H2SO4 ==CuSO4 + H2O (4)

所以当有硫酸铜生成或在反应开始时投入少量的硫酸铜,硫酸铜吸附铜渣生成硫酸亚铜,即:

Cu + CuSO4==Cu2SO4 (5)

然后,反应再继续按反应(3) 进行。所以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原料Cu 同时按两种不同的机理进行反应。从反应机理可以看出,铜渣在稀硫酸中直接空气氧化生成硫酸铜的过程,铜渣只是间接地与硫酸 按照摩尔比1 :1 发生作用。硫酸过量对铜渣的转化影响并不大,反而会造成反应母液中酸浓度过高,使硫酸铜呈深蓝色的三水合晶体,影响产品的质量。铜渣过量,使反应母液中酸浓度降低,使硫酸铜呈艳 蓝色或浅蓝色的五水合晶体,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所以一般采用铜渣过量。

3.3.2 稀硫酸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稀硫酸的浓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见表5。

表5 稀硫酸浓度与铜渣转化率的关系

稀硫酸的浓度/ %

转化率/ % 5 48 8 51 10 50. 1 12 45 14 31 16 25

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 6h ,铜渣均为200g ,工业硫酸24mL ,反应容器:1000mL 和4000mL 烧杯。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过程中反应液随着酸的浓度增加,铜渣的转化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根据反应机理分析可知:当酸的浓度增加时,溶液的密度增大,粘度增加,而且在酸的总用量不增加

的情况下,随着酸的浓度的增加,反应液的体积势必减少,所以,最终造成铜渣悬浮的困难。由于铜渣不能充分地悬浮起来,减少了气、液、固接触的机会,所以铜渣的转化率有下降的趋势。

4 结论

综上所述,该实验的最佳实验参数为: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70~90℃;铜渣:铜渣:工业硫酸= 1 :1(质量);稀硫酸浓度:10%; 5 后记

实验方案确定之后,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该实验已经应用到生产实践,生产正常。所产的硫酸铜溶液完全能够替代外购硫酸铜(晶体)满足公司内部所需。

撰写:李小平

20xx年5月9日

更多相关推荐: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六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熟悉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滴定操作二实验原理氮在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中的存在形式比较复杂测定物质中氮含量时常...

硫酸铵含氮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硫酸铵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熟悉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滴定操作二实验原理NH4108KcKa10故的a为5610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

硫酸铵中氮含量的测定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实验日期实验目的掌握用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一方法原理铵盐是常见的无机化肥是强酸弱碱盐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量但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a561010直接用N...

(化学用)实验三 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三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实验目的1了解弱酸强化的基本原理2掌握甲醛法测定氨态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熟练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理实验原理1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准确标定出Na...

实验三 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三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实验目的1了解弱酸强化的基本原理2掌握甲醛法测定氨态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熟练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理实验原理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将甲醛与一定量的铵盐作用生成相当量的酸H和质子化...

实验3 硫酸铵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讲稿)

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讲稿专用纸实验三硫酸铵含氮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熟练掌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及容量瓶的使用3熟练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铵盐是强酸弱碱盐但由于NH...

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

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实验三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4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2了解铵盐含氮量的测定可选用哪些方法铵盐等弱酸为什么要用甲醛处理3掌握甲醛法测定铵态氮的原理和方...

实验七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七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一摘要通过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酸碱滴定法间接测定氮肥中氮的含量2进一步掌握天平移液管的使用三实验原理氨态氮的测定可选用甲醛法或蒸馏法测定氨水及碳酸氢铵则可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甲醛法操作简...

01实验1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一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实验日期实验目的掌握用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的原理和方法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一方法原理铵盐是常见的无机化肥是强酸弱碱盐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量但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a5610...

实验四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重点容量瓶的使用NaOH标液的配制和标定甲醛法测定氨态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试验结果的记录和铵盐的含氮量计算难点弱酸强化的基本原理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理和指示剂突变的判断一实验目的1掌握...

实验5 氯化铵中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5 氯化铵中氮含量的测定,内容附图。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10科四谭晓东20xx2501024一实验目的掌握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提取和方法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中标准曲线制作的使用程序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中的糖包括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实验报告(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