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4.21

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我校的老师利用放假的机会,集中充电,学习了《道德经》的后半部。

我们知道《道德经》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经》,下部《德经》。下面我就自己学习的体会,谈谈认识。

上部主要讲道,道就是天道,就是宇宙中的自然规律。下部则主要讲人之道,也就是人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在下部德经上。鲁迅云: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对待老子这部经典里的思想我们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内容对我们的当政者的执政,个人的修养乃至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都有很高的指导及教育意义。

下面我就我们这三天来学的德经谈谈自己的看法。第六十三章说:“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四章中说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就是说要想完成一件事必须从容易的地方做起,从细小处开始。从基础做起。就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来说,我们的备学生,备教材,备多媒体;关心学生的心里、生活、学习。对其 嘘寒向暖,万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你看似无为,其实达到了无不为。比如这次家长会的成功,收学费的成功,无不是从做小事而最终做成了大事。(我们班43人,除一人免费外,其余全部缴齐)

第四十章中谈到:“上士闻道,勤而创之;中士闻道,先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意思是说“上士听了道,勤奋的实行;中士听了道,半信半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道由于其玄妙,不被一般人所理解,所以不被嘲笑,反而就不够格称为道。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况:目前的道到就是课改。课改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小孩要哄,老头要请”就是这个道理。课改不就是想办法哄着学生学习吗?我们的课改,到**,**,**,**,推进改革。校长就是要让我们知道,课改道路上并不是我们汇贤一家孤军奋战,还有许多兄弟学校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学习老子就是说两千年前的老子早给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指明了道路,我们要见定课改信念。目前我们的班级学生自治,学生对子互学。教师的前置研究、学生展示、学生上课、给学生过生日,给学生出书。无不是遵循教学教育的道。按这个德办事,事实我们走对了。这几年我们汇贤人就做了一件事:课改、课改、还是课改。

当然,老子还有其他的思想,比如做人要谦卑、以德抱怨、反对暴政、人贵有自知之明、勤政爱民、不扰民、不争名夺利、待人诚信、大国之间互相尊重,对我们处事都有借鉴

之处,不过也存在一些糟粕,比如他的愚民思想,希望邻邦相望,鸡犬相闻至死不相往来,我们要抛弃。

总之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处处看似无为,其实有为,按照自己的德去有为。“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事情在没有发生时处理它,要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时治理它。“未雨绸缪,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时刻观察学生思想动向,我们就好化被动为主动,把问题解决的更游刃有余。

由于时间关系,我到此为止,谢谢,如有不足之处,请原谅!


第二篇:第二讲 学习《道德经》的自然观(中)


第二讲 学习《道德经》的自然观(中)

和其光

白昼有日,夜晚有月。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蝙蝠、猫头鹰等动物的作息时间却恰恰相反。同样,有些植物在早晨开花,有些却在中午或晚上开花。一言以蔽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阴阳属性。它们与自然相和,就是“和其光”。

此篇所言之“光”并不特指白昼之光,而是包含了存在于昼夜的所有光。例如,潮水的涨落与月亮的朔望密切相关。不同生物在不同的光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和谐程度。

同其尘

决定事物属性的因素有两个:时间和空间。“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便是由于不同地域之气所致。因此,人类在任何时候都要与自然相和,与其同步。换言之,就是与时俱进,与时偕行。

因此,所谓“同其尘”,意思是说,在任何时候都要与自然保持最和谐的状态。用俗话说,就是“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惚恍”

大自然奇妙而高深。所谓“湛兮,似或存”,意思是说,人们能够察觉到很多事物的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老子在之后将其定义为“惚恍”。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例如,远古时代,人类尽管能认识到自己身体组织的存在,却无法对其有现实的观察。而现在,通过X光、B超、CT,便可以轻易地对其进行检测。

实际上,很多事物自身的元素本身已经存在了,但必须通过人类的不断认知才能被发现,这个过程玄之又玄。以手机为例,它最初的模型是战争中的步话机,但由于人类不断发掘和拓展其功能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象帝之先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不知道很多事物是由谁化育的,但在我看到这些现象之前,它已经存在了。”

宋明理学一直在为“理”和“气”谁在先而争论,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现象容易被人类认知,但在现象的背后是促使其产生的气质,即“道冲”。尽管道冲只有在现象出现后才能被认知,但在现象出现之前,它从未停止过发挥作用。

三、天地之根

《道德经》第六章写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

1.万物之原神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农作物只有谷类。因此,谷神被认为是万事万物的本体。“牝”象征母性的生育,也就是说,谷神是生育万事万物的“原神”

阴阳二气对万事万物来说是同时发生的,一旦阴阳二气出现,其作用将发生于所有事物。。比如,春天阳气生发,所有的植物无论属于什么品种,都争先恐后地长出枝叶。这是因为。归根结底,这都是“谷神”在发挥作用。它是玄牝之门,是天地之根,万物之纲领,是道的本体。

2.原神之运行

在《周易》中有个“复卦”,意指“往复运行”。年复一年,始终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千百年来从未改变。阴阳二气贯穿其中,往复循环,从不间断,如此绵绵不断,用之不勤。

阴阳二气到来,万物生长,春天发育,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冬天收藏。到了来年,又是这般,谷神永无用尽之时。

实际上,从阴阳哲学的角度,可以发现很多事物都是用之不勤的。比如,某个区域的矿藏在几十年前并未被发现,现如今却被大量开采。促成这种变化的就是谷神之气。若人类不对其过度开采,使它有一个回流期和复发期,那将使其真正实现“用之不勤”。

四、万物之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从一到万物

很多学者将这句话理解为:事物是被不断发现和认知的,老子是用一个数字排比——一、

二、三——表示事物的发展,省略了具体内容。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句话的本意在于:存在于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本来就有的,在天地初生的一刹那,万物已然形成,只是人类在不断地对其进行玄之又玄的发现和认知。

要点提示

万物的发生过程:

①道生一;

②一生二;

③二生三;

④三生万物。

所谓“道生一”,是指在天地初生的时候就注定要有万事万物发生。“一”就是万事万物未有而本有之“几”,即本来存在,但是尚未发生的“几”。

所谓“二”,就是促使万事万物发生的条件,可以称为阴和阳,也可以理解为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尽管万事万物之“几”已经存在,但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才能展现。没有“二”的铺垫,就不会产生结果。

所谓“三”,就是事物的多变性,或曰“触类旁通”。由一个事物可以推导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未有事物,“三”便是在研究“二”的过程中诞生的一系列未知的事物。

万物

人们在研究“二”的过程中,会发现无数的“三”,由此组成世界万物。

因此,一、二、三并不是简单的数字,从一到二,到三,再到万物,象征着人类研究与发展事物的整个玄之又玄的过程。

2.主象的发展方式

伏羲作《河图》,认为万事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形式有两种:从冬至到夏至,万物负阴抱阳而生;从夏至到冬至,万物负阳抱阴而生。然而老子只提出了一种,即“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而,这是一种主象的发展方式。

古语有云:“孤阳不长,孤阴不生。”由于夏至之前以阳气为主导,所以在这个期间开花的植物就容易结果,如桃花、杏花,而在夏至之后尤其是立秋之后,开花的植物几乎都是不结果的,如桂花、菊花,因为在这个期间,阳气不再发挥生发功能,而改由阴气发挥收敛功能。由此可发现,负阴抱阳而生的事物具备生发向上的属性,具有成长性和发育性,而负阳抱阴而生的事物恰恰相反。

如前所述,挫其锐的目的是实现“和”,达到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状态。冬至到夏至,是阳气向前冲、阴气向后退的过程;而夏至到冬至,是阴气向前冲、阳气向后退的过程。

所以说冲气的过程,就是为了达到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范围和条件。

五、道不远行

《道德经》第五章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圣人之仁

古时农民起义,往往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道不远人。 所谓道,就是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它们是无私的,不会因人之行善而予以回报,也不会因人之恶而予以惩戒。所以说,天地对待万事万物是一视同仁的,它们没有仁爱,万物在它们的眼里如同刍狗。

对圣人而言就不一样。圣人往往是智者,他们可以提供和传播先进的思想与技术。但是当圣人不再具有仁慈之心时,百姓在他们眼中也是刍狗,就会受到各种不仁(如战争)的牵连,过上不如刍狗的生活。

2.天地之宗

“橐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用皮做成的风箱,椭圆形,可以收合。“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的风箱。

“虚而不屈”,即里面是空虚的,却不会穷竭。“动而愈出,多闻数穷”,即人们越想更多地了解它,用更多的言语或方式表达它,就越不如不说,即“不若守其中”。“中”就是“宗”,即万物的根本——道冲。

因此,老子认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如此纷繁复杂,与其一件件地认识,还不如回归事物的本体,去认识它,从而触类旁通,纲举目张,方是认识道的最简单的方法。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道德经心得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蔡国花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学完后心灵的触动是挺多的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

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我于20xx年6月2日4日上午在海拉尔进行了国学经典道德经的培训学习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的著作全书虽仅五千字却被历代圣贤帝王朝野各界奉为处世与治国宝典道德经文字简...

道德经学习体会

道德经的奥秘学习心得公司组织学习了曾仕强教授讲的《道德经的奥秘》,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与老子阐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根据我的所学所得,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修身——正确的处世态度老子就讲了正确的处世态度是功成身…

学习道德经心得2

学习道德经心得悟真子一方法论象卦象数数术理道理法方法窍窍诀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23415687从象数理法窍五元方法论入手学习象者指参考先天八卦的卦象用无极八卦玄极八卦和元极八...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自从我局开展文化讲堂学习了老子的道德经自己受益匪浅对道德经一书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是认真学习能让我受益的地方多之又多会影响到各个方面要不断地揣摩慢慢地体会加减乘除上有苍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今时好许是...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一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寒假之前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的前两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学完后当时心灵很是触动于是利用寒假时间又继续学了道德经的其它几讲当然触动还是挺多的我觉得道德经潜藏...

学习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20xx级中医学经典班学号1110017何子才通过阅读《论语》和《道德经》深刻体会其中的深奥学问,《论语》和《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其中深奥的学问,对我们的世界观、人…

道德经课心得体会感谢

1你如何理解道法自然答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一句原话原话应该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

道德经学习心得

这个暑假仔细学习了道德经我明白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就是说天...

《道德经》--学习心得

读活学活用道德经心得体会凯瑞红山置业公司丁超峰集团人力资源部在6月8日发出通知组织全员学习活学活用道德经一书本人不敢妄自谈论道德经仅对学习后一些启发和看法与各位同事分享迂腐之处敬请批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

道德经学习心得

道德经心得体会袁婕媚20xx024222人文院11广电2班跟着张老师学道德经一个学期受益颇多由于是初次接触更兼学习时日较短尚且不能对老子的思想理解透彻以下我将根据自己所学章节并挑出几句自己比较喜欢的语句和大家分...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天柱县竹林乡中学潘存华十二五期通过对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怎样的道德风范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所以说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