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4.3.23

有关儒学未来命运的几点思考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工作QQ1548927986)更多论文写作、发表辅导,如有疑问 欢迎来询!

摘 要:近百年来,有关对儒学现代价值、儒学当代命运和儒学前途等涉及儒学未来和复兴的问题的探讨引起学者广泛的参与。我们应当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命运,对中国核心文化儒学的未来充满信心。

关键词:儒学;未来命运;复兴

Abstract: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the value of Confucianism in the modern world,its present development and its future have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by scholars. We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fu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be very confident about the fate of its core culture,Confucianism.

Key words:Confucianism;future;restore

近百年来儒学生存土壤的逐渐蚀解,极大地增强了当今儒学研究者对儒学未来命运的恐惧。于是,一幅极富幽默感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一边是对儒学现代价值的肯定性的阐发和呼吁,另一边则是对儒学当代命运的担忧和对儒学新途的积极拓展。吴光先生提出了一个“变革型的后现代儒学”概念[1],成中英先生则提出了一个“新新儒学”的概念,蒋国保先生对于那种将儒学的危机归为制度解体的观点不以为然,他认为:“儒学之所以遭遇极大的生存困境,不是因为它失去了制度保护和缺乏正确的理解,而是因为它遭遇到了现代民众的冷漠、淡漠和疏离……将儒学彻底化为与现代民众情感认同合拍的意识形态,使儒学真正成为现代民众的潜意识”。李承贵则明确提出了“生活儒学”的概念,认为当今儒学的开展走生活儒学的路子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景海峰先生以刘述先、杜维明等学者为例,说明展开文明对话对儒学开拓新路的意义。他认为:“通过开展文明对话,不但能让更多的国际人士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儒学;而且也获得了本身自我反观、自我调整的机会,可以从对话中调整姿态、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对话,也让儒家的资源有了重新被排比和筛选的可能性,并为进一步的发展拓展出空间”。李承贵还对儒学的当代开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开拓儒学新的发展方向必须处理好3种关系:“第一是儒学和西学的关系,第二是儒学多极化走向与儒学基本走向的关系,第三是学术儒学立场与意识形态助力之间的关系。儒学价值的落实当然欢迎政治政策的帮忙,但绝不以牺牲自身的独立性为代价,因为儒学只有坚持话语的自我

性、只有关怀民众的利益、只有彰显其批判的品质,才能成为广大民众欢迎的学说,才能成为对人类有意义的学说”。

近百年来,学者们都积极参与了有关对儒学现代价值、儒学当代命运和儒学新途等涉及儒学未来和复兴的问题的探讨。笔者来自西域,在学习儒学过程中,日渐对儒学的未来充满信心,这里,笔者对中国核心文化儒学的未来命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所谓儒学的复活、复兴,绝不是说儒学在当代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了,虽然其失去了两汉以来两千多年的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的优越地位,但它永远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存在于中华民族灵魂的最深处。

第一,几千年来,儒学精神在中华民族、国家文化中的主干、主体地位基本上为学界所认同。无论在物质生活、教育体系、政治领域,还是国家统一的意识形态中,儒学精神向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处。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古代,由于与物质文化有关的科学技术原因(交通、信息的传递),中国大陆相对保持完全独立的个体,中华民族在长江、黄河领域一直按自己的精神生存,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长久以来,中华文化受到外来的各种文化体系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种种外来的文化很快遇到强大的儒文化的有力排斥或同化。外来的摩尼教、祆教、犹太教、婆罗门教传入中国后被儒家文化同化,佛教传入中国,虽盛极一时,影响深远,但最终没有也不可能取代本土文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强大的儒道文化同化,具有了浓厚的儒家精神。到了19世纪,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儒学精神面临了严重危机。在此之前,从未有任何外来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儒学带来如此致命的影响,1844年后的中国历史进入特殊的阶段。从此,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

第二,在我国,整体的文化氛围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我国古代先贤比较注重人生观、实践哲学,即伦理问题,而对世界观、事物本原、人类归宿等问题的讨论则很不充分。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文化作为精神引导的中国人在物质生存方面没有很大的进展。欧洲17世纪就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经过短暂的几个世纪的发展,物质生产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逐渐变成一种强势文化。这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包括儒释道精神。西风吹进中国以前,从夏代到近代清朝,无论什么样的朝代、什么样的统治者都把中华自己特色的精神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虽然形式不同,但还是儒释道精神,核心都是儒意识形态。虽然官方的意识形态和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因素的公民这两个阶层之间有大大小小的摩擦,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儒学精神。但是到了近现代,西方文化强制性地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文化领域产生影响,中国原有的整体性即上层和下层阶级之间的关系、统一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进入了历来没有过的混乱状态。民国时期,中国内部的儒学精神也失去了

自己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但是并不是等于儒家已经没有了,而是儒学精神回到最早的起源地,儒学精神再也不是国家认同的统一的意识形态。这种失去自己本我的后果使国家的统治阶级和老百姓之间产生了无法跨越的分裂,这种分裂的状态是中国当代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

第三,外国闯入中国且给中国带来了混乱的形势,使中国人民的共同统一的意识形态有了裂痕。官方意识形态渐变成老百姓无法接受、也接受不了的外来精神。儒学精神要从现在的处境回到原来的优越地位,必须通过自我反思来重新调整,对核心内容的再建构——这样失去本我的民族精神也同时进入寻找自我的新阶段——这是儒,但却是新儒学。

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有宗教性因素,但不是上帝创造意义上的有神论,也有伦理道德观念,这些观点符合中国正在需要的对精神方面的混乱状态的“整理”、弥补之中的要求。为了找到一个合理的精神,中国的思想家、革命家们做了不少努力,最主要的观点是把马克思主义这种外来精神作为弥补作用的工具,而没有用这种精神来替代中国原有的主根精神。外来精神最伟大的作用在于使已经混乱的国家意识不断地安宁化,使它具有适应于国际形势的特性。在这种努力之下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胜利,得到了重新的回归。

这种现象是由19世纪外国侵入中国的历史事件造成的,但对一个国家而言,直接的意识形态必须来自这个国家自己土生土长的精神。这种意识才是健康的、符合从公民到官方共同认同的意识,毛泽东以后的中国领导阶层并没有放弃外来精神,但这在中国内部又产生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外来精神的运用是因为重新整理、修改、弥补在各种历史原因中进入混乱状态的,在民族精神之中已经存在的儒学精神。但是儒学精神已得到了复兴的机会,如果再勉强运用这种外来的精神,就不符合历史的发展需求。

随着外来精神功能的不断退化,在最基层的老百姓精神之中存在的儒学精神便开始复兴,并且具有能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中国领导阶层还把已经在中国失去功能的外来精神不断地强制性运用,在中国当代出现了另一种领导阶层和公民间的脱离关系。中国公民无法接受外来的精神,也没有接受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意识正被儒学精神所熏陶。虽然国家对外来精神的运用非常成功,但在很多方面却产生“空洞的状态”。在中国农村或城镇的公民,一听到外来精神就持一种排斥、无法接受的态度;相反,他们广泛地运用儒学的伦理道德精神。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那个时代用了外来精神而且用得非常完整,但是在当代中国领土上还继续用则不符合历史。通过对很多现象的分析研究,可以知道外来精神

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功能或者已经被儒家文化同化了,所以中国出现了另一种精神空虚。但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存在的精神——儒学精神,几千年来在中国人血缘延续之中却非常完美地保存、运用着,而且很多现象证明它又重新回到了中国意识形态中。

这种双重的淡化,可以让我们深深地觉悟:同化外来精神、回到儒学精神需要一段历史变迁过程,也需要一系列文化革命家在文化领域中不懈地努力和创新。这样,中国人民即将进入一种新的时代——健康的、和平的、强大的、和谐的——儒学复兴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吴光.从孔孟仁学到民主仁学:儒学的回顾与展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18-25.

成中英.第五阶段儒学的发展与新新儒学的定位[J].文史哲,2002 (5):5-11.

蒋国保.儒学普世化的基本路向[J].中国哲学史,2003 (3):5-12.

李承贵.生活儒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80-82.

景海峰.文明对话与当代儒学的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9-24. 李承贵.现代背景下的儒学开展方向:百年来儒学开展方向主要论说及评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5(1):56-62.


第二篇:国学论文资料


学习国学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的消息传开后,一些专家表示,设立孔子奖对传播孔子思想有推动作用,这也是由孔子思想的特质决定的,因为孔子思想本身具备了时代的要求,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刘示范说,孔子在人类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创造了完整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巨大进步作用。“因材施教”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历史需求,而且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建立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之上,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原则。

曲阜市旅游局局长孔祥金认为,孔子提出的为政之道,对后人也多有启发。孔子提出为政者最要紧的是要有正气。“政者,正也。”怎样才算得上正呢?内心要磊落坦荡,不搞阴谋诡计,还要严于自律。

事实上,伴随着人类所共同面临挑战的增多以及“文明间冲突”的加剧,各种关系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转向孔子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和谐、和平之道。

1988年,7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诺贝尔奖金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孔子研究》主编、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认为,孔子提出“和为贵”,“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各种卡通片、漫画书成长起来的应试教育高手,国学的积累实在有限。从我个人成长的经历来说,从小进行国学教育非常必要,而且贵在坚持。国学的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唐诗宋词就能涵盖的。它是一种文化底蕴,一种对传统的继承,学几篇古文,背几句诗词,都还是表面的东西。需要我们慎重对待。

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营造学习中华文明的氛围,从而使年轻一代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日后成长奠定好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方面,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很有必要。因此,国学热的兴起,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说起国学看到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没有实际意义!一说起国学的主要经典——四书五经更是大为反感,认为那些是糟粕,是愚弄老百姓的东西,是统治阶级用来愚

民的工具!

看到我们自己的国学被我们自己如此轻见,我们除了痛心之外,更多的还是无耐。造成如今这种局面并不能怪我们的国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孔孟思想在两千多年间一直被歪曲,不客气的说一直都讲错啦!这种错误最晚可以追溯到唐宋以后,但其实还可以往前推,至少可以向前推到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政治化的时候,甚至还可以继续往前推!其中最主要的歪曲就是将儒、道分了家!本来在秦汉以前儒、道是一体的,但到秦汉以后就被硬生生的分开了。

还有很多人把国学仅仅看做是孔孟思想,这就大错特错了。孔孟思想是国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国学还包括宗教学、文学等等很多方面。就算单从哲学角度来看这种理解也太狭隘啦!孔孟思想仅仅是中国哲学中主要的一环,此外还有道家、墨家、法家等等很多组成部分。在中国政治上其实历代引用的更多的是道家思想,这一点请注意!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最终拨乱反正所使用的都是道家思想;而天下太平了,就开始使用儒家思想了。这点是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关键,我们做为中国人不可不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好的为人之道无疑是“内修黄老外尊儒”,所以我会说儒、道二家看似独立,实际上是一体的。

中国哲学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历史时期,在魏晋之前主要是先秦诸子百家,其中最主要的是儒、墨、道三家,从魏晋开始直至唐代逐步演变成了儒、释、道三家。其中“释”就是由印度传来的佛学,它从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到宋代为止。儒、释、道不仅仅限于哲学范畴,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他们的影子。

佛学你可以不喜欢它,可以不去学它,但社会缺不了它。佛学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道家思想就好比是医生,平时可以不去理他,但生了病就一定要去看医生。就好比在中国历史的变乱时期,要拨乱反正就一定要用道家思想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以及天文、地理、医药等无所不包。

儒家思想则可以指导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帮助我们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之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需要儒家思想。

但我们现在学习、研究国学并不是要让历史倒退,而是以科学的方法、最新的观点去重新认识它,乃至重新审视它。不客气的说在传统文化中还是存在有糟粕的,所以我们才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精进自身”!

那么学习国学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简单来说,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修身、养性、齐家、治天下),告诉你该如何为人处事;开拓自己的思维,中国传统的文化(以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讲究的是离散思维,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归纳与回溯);将传承了数千年的文

化延续下去。

编者按:3月18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十余位国学学者聚会上海浦东证大丽笙酒店,举行题为“国学与和谐社会”的论坛。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在论坛上作了长篇讲话,全面论述了国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意义。本刊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校友联谊会的联络之下,中国人民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国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致力于探讨国学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建设“和谐社会”,原本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政治家普遍追求的一种美好理想。在西方,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从先秦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清末康有为的《大同书》,都在致力于描述和讴歌以“和谐”为特质的理想社会。

在《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一席谈话,其中心意思是说,在小康社会之上,有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那个社会中,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充满了“和谐”的色彩;而由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所治理的小康社会,虽然讲究礼义,政教修明,但毕竟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私有制社会,因而仍然比不上大同社会。这种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朴素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推崇和谐,不仅仅是孔子和儒学的主张,在国学所包容的学术流派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智慧和境界的论述。这样的观察,这样的推定,这样的告诫,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之中,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经济一体化、信息高速化和文化多样互补的新时代。在新的时空语境下,有必要对孔子的思想命题作出新的阐释。

在我看来,重振国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以下四点:

1、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19xx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我记得池田大作先生在与汤因比先生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就曾经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他说,“中国之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共产主义,可能是中国人在传统上具有合理主义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资源丰厚的文化,批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非但不会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能够与之交融,促进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许可以这样说,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创立了新中国;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重振国学可以扭转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通过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来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

血脉之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4、对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的意义重大。当今时代,虽然文化多元化的要求已成为全球性的呼声,然而,现代社会的话语霸权、文化霸权同样存在。在与强势文化的争夺中,放弃自身固有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全盘西化,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国学,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地的汉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并加以利用,我们更没有丝毫道理不去继承、不去推动,不去发展。

由此可见,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最近我读到台湾名作家张晓风女士的一篇散文《我有一个梦》,她梦想在这号称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英文、为生物、为物理、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学建一栋古色古香的书院式讲堂,让老师可以设置古风情境,身临其境地传道授业,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耳濡目染,在琴韵书香中吟诗唱词,潜移默化。这个和谐社会的美丽的梦想,即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实现,我们已经决定在人民大学中建造一栋“国学馆”,让“国学”在中国人民大学茁壮成长,并且愿意与天下有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学者和各界人士,共同推进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纪宝成)

更多相关推荐:
英国文学论文——傲慢与偏见

BookReportonPrideandPrejudiceAbstract:JaneAusten(1775-1817),whosenovelsarehighlyprizednotonlyforlightiron…

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英语开题报告论文

英美文学》研究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撰写模版20xx年x月对开题报告的理解定义: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P3目的:通过陈述、明示自己的选题思路及工作开展思路,来达到让上级批准该项研究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人偶戏是海南省临高县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它以其历史悠久和社会基础广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临高的历史的地位和现实的影响上,广为群众喜爱,使得临高成为中国人偶戏艺术…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正文

学科代码0101学号040101010072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浅论陶渊明的自由精神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xx级姓名XXX指导教师XXX教授完成时间20xx年4月5日独善其身...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保定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电大指导教师日期(以上各项目请学员按照样式自己填写)学生毕业设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孔子人生的形象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儒家文化为何一直能获得这么多中国人的芳心当然与儒家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有关其中也不与孔子的诗意的人生形象息息相关关...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

英语文学论文范本Writing Presentation

Chapter1QuotationTherearetwokindsofquotationsdirectandindirectAnindirectquotationmaybeaninterpretationapa...

论文范文格式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促进社会文明向高层次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我国情况看要实现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

杨雪--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论文初稿范文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大专生毕业作业题目浅谈网络营销的策略专业工商管理学习中心石家庄学习中心姓名梅常彬学号李燕桥710101028005指导教师20xx年9月28日1目录一网络营销概述1一网络营销的概念1二网络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

甘肃省电大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毕业论文论文名称浅谈方言与语言的关系姓名茹昕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联系电话浅谈方言与语言的关系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

文学论文(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