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3单元

时间:2024.4.21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

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加入有6张桌子呢?9张桌子呢?

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说一说图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 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知识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

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求摆。

每堆摆3个,摆4堆。

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四 课本第23~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的过程,培养兴趣,提高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学习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加深对乘法的意义理解。

突破方法:在练习中巩固。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突破方法:借助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 ☆☆☆ ☆☆☆ ☆☆☆

一共有( )个3.

加法算式:( )+( )+( )+( )=( )

乘法算式:( )×( )=( )或( )×( )=(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二、知识巩固

(1)摆一摆。

按要求摆小棒。

学生摆,教师巡视。

(2)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2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3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思考:观察写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

(4)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6)改写算式。(课本第24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改写的方法。

先找出相同的加数,再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

(7)看图填空。(课本第24页第7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你能列出几道乘法算式?(课本第24页第8题)

投影出示图。

学生观察、独立写算式。

集体交流。

三、课时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乘法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呢?

思考:在生活中你能发现乘法问题吗?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1、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第25~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1、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1、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

重点难点

重点:编出1、2、3、4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意义。

突破方法:给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情境。

难点:能熟练计算。

突破方法:熟记口诀。

教学准备:投影、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

二、知识探究

(1)(投影出示)情景一:玩跷跷板。

①1个跷跷板上坐了2人。

问:有几个2?(1个2)

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可以)怎么写?

②说明1个2就是2,所以1×2=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③2个跷跷板上坐几个人?(4个)

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

联系乘法算式2×2=4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④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

(2)(投影出示)情景二:玩荡秋千。

①1只秋千上坐3人,2只秋千坐6人。

1个3是3,2个3是6,怎么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②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三三得九

③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

(3)(投影出示)情境三:小朋友坐火车。

①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人数 1 2 3 4

人数 4

②1个4相加、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③想一想:

4×1=□ 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形成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2)“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看算式,说口诀。

同桌一起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口诀。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6)“找朋友”游戏

小朋友手中有1~4的乘法算式卡片,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卡片的同学站起来,就是他的好朋友。

四、课堂小结

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 课本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和运用1、2、3、4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多种练习方式。

难点:提高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问题情境。

教学准备: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一背:采取比赛形式,背1、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同桌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么样记住的。

(2)说一说下面各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 2×3= 4×1= 2×2=

1×4= 4×3= 2×4= 3×3=

巩固练习

(1)你说我答。(课本第28页第2题)

同桌合作完成。

如:一人:2×4;另一人:2×4=8 二四得八。

教师巡视。

(2)细心练习。(课本第28页第3题)

提示:看清运算符号。

学生独立练习。

(3)开放性练习。(课本第28页第4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4)投影出示。(课本第28页第5题)

观察图片你能看出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提高练习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课本第28页思考题)

1 4 9 (16)

1×1 2×2 3×3 (4×4)

学生讨论交流

四、总价评价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第29~3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归纳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找规律,归纳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理解口诀的意义。

难点: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反复练习,学用结合。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口诀对对碰)

(2)导入谈话: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划船呢!走,咱们瞧瞧去。(出示主题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①观察场景图,提出问题。

提问:每只船坐几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船呢?

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填写表格,做好准备。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③你能猜出今天要学什么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2)研究5的乘法口诀。

①你们能根据表格表示的意思和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

先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请组长在纸上写下来。

②反馈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编写的乘法口诀展示一下?

展示口诀。

谁来说一说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

四五二十表示4个5相加的结果是20,也可以求出4×5的积是20.

(3)记忆乘法口诀

①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发现:下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上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多5,上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5。

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口诀吗?

学生讨论交流。

如果四五二十不记得了怎么办?

可以通过三五十五来记住四五二十。

刚才小朋友介绍了一些记口诀的好办法,下面就请你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来记一记口诀。

(4)想一想:

5×1= 5×2= 5×3= 5×4=

学生回答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对口令。

(2)“想想做做”第2题

花坛里的花开得有点奇怪,你知道为什么“5×4”和“4×5”这两朵花开在一起吗? “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有什么用?

你会说出另外2个花坛要用的乘法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吗?

学生回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在书上做,交流时,说一说用到哪一句口诀。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画,再写算式。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几课,你又有哪些收货?

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突破方法:独立思考。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出示挂图:4个鱼缸,有3个

鱼缸里有4条金鱼,1个鱼缸里只有1条,其中事先用彩纸将最后一个鱼缸档好)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

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

谈话:看了小朋友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 (出示第4个鱼缸)

新知探究

(1)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个鱼缸里的鱼一样多,才能改成乘法。

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

学生交流: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4+4+4+1)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3×4+1)

(2)你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

(3)像3×4+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者减法。

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说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4)“想想做做”第4题

画画算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相差2的数的积加上1等于这两个数中间那个数与他自己的积。

(6)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你知道吗?”的内容。

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六 课本第33~3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乘加,乘减。会分析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获得运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练习。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集体交流。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背一背1~5的乘法口诀

你能辈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吗?小组之间玩游戏。

巩固练习

(1)课本第33页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2)课本第33也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课本第33也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交流订正。

(4)课本第33也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课本第33也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

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

(7)课本第34也第8题

出示第8题主题图。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8)课本第34也第9题

游戏。同桌进行。

(9)课本第34也第10题

出示第10题主题图。

找一找图中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三、拓展练习

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里的数与下面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里的数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的积加上第一个正方形里的数。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巩固了哪些知识?

教后反思:

第八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第35~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经历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

难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突破方法:让学生尽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准备练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相加 3个4相加 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6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

①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②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③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么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6×1=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相乘,积是6)

④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编出一个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6×2=12 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⑤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么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依次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第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⑥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标书的意思。

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⑦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遍。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⑧试背口诀。

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想一想

①出示想一想:6×2= 6×5=

②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

9道题口算,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5题。

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

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

(6)“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第6题图,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想想做做”第7题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算?

四、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 课本第37~3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记所学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解答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练习知识的体验中,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

突破方法:加强练习。

难点: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体验。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口诀练习

背1~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备,指名背,对口令。)

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

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呢?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2题

①出示图,看清图意,先是用5分别乘以4、5、6.

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②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以4、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2)课本第37页第3题。

①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3)课本第37页第4题 ①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②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他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4)课本第37页第5题

16个口算题,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教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综合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6题

读题。

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一辆小汽车坐5人,6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8页第7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课本第38页第8题

根据口诀填空。

(4)课本第38页第9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5)课本第38页第10题

①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②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③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课本第38页第11题

①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学生回答。

②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4个6朵,4个6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③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一) 课本第39~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经历整理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积极思考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突破方法:合作整理,交流方法。

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熟记口诀。

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这一单元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口诀整理

(1)课本第39页第1题

出示图意,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9页第2题

①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②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和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

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列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们一行一行背一遍。

③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从上往下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配列的。

请小朋友们竖着一列一列背一遍。

④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们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⑤师生共同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9页第3题。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2)课本第40页第4题。

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3)课本第40页第5题。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么样想的?

(4)课本第40页第6题。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教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二) 课本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和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交流。

难点: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具体问题中体会。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6×5= 4×2= 5×4= 2×6= 3×3= 2×5= 6×6= 3×5= 4×6= 6×3=

(2)口答。

4个5是多少?

3个4是多少?

6个4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40页第7题。

投影出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饼干每包4元,小明买3包饼干。

每块蛋糕3元,小亮买5块蛋糕。

每盒巧克力6元,小红买2盒巧克力。

三人各要用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40页第8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

(3)课本第40页第9题。

投影出示图。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课本第41页第10题。

①投影出示图,学生说说图意。

②小兰家栽了多少棵桃树? 6×2=12(棵)

③小芳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4=10(棵)

④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12-10=2(棵)

(5)课本第41页第11题

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

(1)课本第41页第12题。

投影出示图,图中画了什么?你能用哪些乘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一共有多少只鸡?

墙上一共有多少个辣椒?

??

(2)课本第41页思考题。

引导学生画图,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连加连减

一、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揭示课题:连加 连减

(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

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探究连减

出示试一试 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

样想的?是怎样算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作业设计:课作书2页第2题

课后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19+27+26 90-25-28=

1 9 9 0

+ 2 7 - 2 5

4 6 6 5

+2 6 - 2 8

教学反思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运算

一、教学内容: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8-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

2、尝试列式。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3 8

4 2

8 0

-3 3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

(1) 60-38+40=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高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六作业设计:书第3页想想做做第1题

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38+42-33 60-38+40=

3 8 6 0

+ 4 2 - 3 8

8 0 2 2

- 3 3 +4 0

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一、教学内容:书第5页练习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四、教具准备:课件 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口算

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

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二、提高练习

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

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

2、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三、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数补第3页

六:教学反思: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一、 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 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二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 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课件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作业设计:数补第4页。

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

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1、 出示例题课件 。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 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 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4题。

拓展练习

4、“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总结

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作业设计:数补第5页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斯文能力。

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揭示课题。

我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还有加减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练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2.练习计算

(1)出示85-27-39 45+29-36

学生计算并指名板演,然后检查计算过程和得数。

说明:如果两步都要用竖式笔算,竖式连着写要简便一些。

(2)思考练习二第1题

要求:请小朋友看第1题里三小题,每一步都要用竖式吗?每题哪里可以不用竖式?

学生交流哪些可以不用竖式笔算,为什么这些可以不列竖式算。

指出: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如果遇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就可以补用竖式笔算,直接可算得数。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出示题目),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明确分别是:每次加9,连加5个9;每次减7,连减5个7.

要求学生口算得数,每次填在□里。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

追问:第一小题,18本身是几个9相加得到的?加上1个9就有了几个9,得多少?再加1个9,4个9是------(36)5个9是??

看第二小题,42连续减几个7得7?想想看42里一共有几个7?

出示第三小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里的数要怎样算?同桌讨论讨论。

交流:怎样算出□里的数?(引导学生交流,明白可以先想最后一个□里是多少,再想倒数第二个??明白可以“反过来”想的方法算结果。)

学生计算填写,然后校对结果。

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整理思路。

出示两道实际问题:

(1) 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多少人?

(2) 学校运动队友3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两题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第(1)题谁的人数多,谁的人数少?求男生人数可以怎样想

第(2)题呢【引导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第(1)题男生多,女生少,求男生人数要把25人添上比女生多的5人,也就是把25人和5人合起来,用加法算;第(2)题也是男生多,女生少,求女生人数要从30人里面去掉比男生少5人,用减法算。】

学生列式解答,再交流算式和得数。

追问:这两题都是男生多,女生少,求男生人数用什么放大?求女生人数呢?

指出:这里都是男生多,女生少,也就是男生人数这个数量大,女生人数这个数量小。求大的数量,用加法把25人和5人合起来;求小的数量,要用减法从30人里去掉少的5人。

2.做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明确这里有两个问题:求多少面红旗,还要求有多少面绿旗)

提问:哪种旗最多,哪种旗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检查交流板演题,明确算法。

提问:求红旗多少面和绿旗多少面为什么算法不一样?(红旗多,黄旗少,求红旗面数要把30面和多的26面合起来,用加法;绿旗少,黄旗多,求绿旗面数要从30面里面去掉少的14面,用减法。)

3.做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交流明确: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少。 引导:你认为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

小朋友讨论一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他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了多少下呢?再想想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交流: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你是怎样想的?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指出:小军拍的比小芳少,也就不满20下;不满20下的数里最多是19下。小强拍的比小芳多,也就超过20下;超过20下的数里最少是21下。

4.思考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条件。

引导: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同桌互相讨论讨论,等会交流。

学生交流问题,说说怎样算,教师适当板书求和、求相差数的问题。

说明:用其中的两个条件,可以提求一共多少人的问题,还可以提谁比谁多多少人或少多少人,也就是相差多少人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提问:我们练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你对它的计算过程有哪些认识?你对知道了比一个数多(少)几,求大的或小的那个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哪些体会?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预学案

1.回顾已知图形。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出示如下图形)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追问: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

2.说明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图形。小朋友有信心认识新的图形吗?

二、导学案

教学例1。

1.观察图案。

出示例1的窗格图案。

让学生说说在哪罩看到过这样的图案,再观察窗格七有些什么形状,说说对这样的窗格有什么感觉。

指出:这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经常能见到的窗格图案,这样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图形

连在一起组成的图案:非常漂亮。这是图形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应用,你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聪明、多有智慧!直到现在,还经常用它来装饰门窗和建筑呢。(如有条件,可以呈现一些类似的门窗图案让学生看一看)

2.分类认识。

(1)找图形。

要求:你能从例1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自己找一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谁来指一指,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

(2)认识四边形。

提问: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有三角形)

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三角形相应位置板书:三角形),这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引导:(指着四边彤)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

说明: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在四边形相应位置板书:四边形。再集体说一说:四边形。)

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边形吗?

想一想,我们认识过的图形有哪些也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

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找到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条边围成的,所以都是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 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

(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引导: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中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呢?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图形呢?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你认为这两类图形各叫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六边形),由七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七边形):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一一几边形。

3.回顾反思。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 指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按边数的不同来分类。这里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的几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多边形。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板书课题)

三、巩固案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

指名一人板演围图形,其余学生分别围一围并交流围出的不同图形。

结合交流说说围成的是几边形。

强调:围成的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

2.搭一搭、围一围。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

一个小游戏,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看看搭出这些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

提问:围一个四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

要求:增加小棒变成五边形,看谁动作快。

提问: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围一个五边形?想一想:围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几类,各有多少个。

4.出示机器人图案。

请仔细观察机器人,看看有哪些是你已经认识的图形,按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学生交流,指一指图里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5.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明确第(1)题的要求。

出示两张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想怎样剪成两个三角形,怎样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学生操作剪图形,教师巡视。

指出: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剪法,都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

(2)让学生明确第(2)题的要求。

出示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剪下一个三角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追问:从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剪法?剪下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能找到几个就找几个;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四边形。 总结学生的观察方法,指导找四边形的方法。

四、总结评价

交流: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小结:我们从传统的窗格图案上发现了边数相同、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的图形,经过观察、比较、分类,知道了按边数看,除了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五边形??这样我们认识了多边形,知道了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我们还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边形,看图形找图形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l5页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学生可以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认识

l.观察图形:出示一些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的图形。 提问:你准备把这些图形怎样分类?

引导:按照边数可以分成三类。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四边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

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但四边形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请小朋友看下面的情境。(出示例2)

2.学习例题。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小朋友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指名学生指一指)

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交流: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

(2)操作。

请同桌小朋友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拼一拼,拼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交流: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

肯定学生的正确拼法,给予鼓励。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刚才生活里见到的那种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集体读两遍:平行四边形。

(3)抽象出图形。

引导:小朋友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完成课题板书)老师现在想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这四条边要怎样画才对?

画图:小朋友想法真不错!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画另一组对边)。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追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找一找开始看到的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吗?

二、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练习。

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面。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画对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

引导:老师为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咱们来打开材料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提供: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

要求: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些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多。

交流: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棒摆的。 交流中,结合用小棒摆的方法,要求说说可以用几根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围一围、看一看,呈现4根、6根、8根围的平行四边形,想想相对的两条边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木条做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拉成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拉一拉,注意观察,同桌说说有什么发现,再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它始络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回顾过程,课堂小结

交流: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能回顾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练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别相关图形是什么图形,能动手操作做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在折、分、拼、剪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图形的活动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心,具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若干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长方形的长、宽对应相等),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什么呀?你都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引入:这一单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板书:平行四边形)内容主要是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完成课题板书)通过练习,要能比较快地说明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能根据要求自己做出平行圆边形。

二、组织练习

1.图形分类。

(1)出示线段围成的各种图形,除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图形,能按边数分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交流:你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哪几类?

提问:在四边形这类图形中,你认识过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几边形?

(2)方格纸上画图。

请小朋友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交流所画图形,有错的改正。

2.做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用长方形纸依次照样子折出图形,同桌互相说说每次折成的是什么图形,感受图形的变化和联系。

要求学生看课本上折的图形填一填,互相说说各是几边形。

交流填写结果,并提问:第一行五边形折过之后为什么还是五边形?第二行六边形折过后为什么还是六边形?

引导:还能继续折出另外的图形吗?同桌互相折一折,每次说说你又折成了几边形。 学生操作,互相交流。

3.做练习三第2题。

引导:你能说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吗?你能在图里画直线把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吗? 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如果分成三角形,每个图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再自己试着画直线分分看。(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每个图形你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展示学生的分法)

现在再比比谁分成三角形个数最步。

观察: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比较多,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现在仔细比一比,你发现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的都是怎样分的?

4.做练习三第3题。

请小朋友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出示)请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拼成了吗?谁上来把你的拼法做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每人除了刚才的拼法,还想到不同拼法吗?自己拼拼看,看你能找到几种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交流:找到了几种拼法?谁来把三种拼法都拼给大家看看?

5.做练习三第4题。

(1)教师出示钉子板,上面有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提问:钉子板上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改一改,把它们变成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追问:为什么这样就是平行四边形了?(相对边的方向都相同了,或者相对边的边长都相等了)

(2)课本上第4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你也画一画,把它改成平行四边形。 交流:你是怎样改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6.做练习三第5题。

让学生看两次各是怎样折、剪、拼的。

请小朋友照样子操作,分别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拼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刚才是照课本的样子剪和拼的,现在你能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剪一剪,再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同桌共同商量,想想办法,动手试一试。

学生合作思考、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想到办法了吗?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展示沿图形中间剪斜线的拼法)

归纳:现在看看有凡种剪、拼方法呢?(用长方形折一折,演示给学生看几种方法)从这些剪法、拼法中可以看出,只要在长方形中像上面这样斜着沿一条线剪开,把剪下的一部分移到另一边,就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明白了吗?

5.做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学生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引导:还能拼成其他图形吗?拼拼试试,看看拼出的图形有哪些你认识过的。

交流:指名一些学生拼一拼,看看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

三、练习总结

提问:今天练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单元,回顾一下练习活动,你觉得今天的练习有没有趣?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呢?

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七巧板、拼图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使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教学重点: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认识过的纸片图形,师生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初感有趣

1.再现图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现在老师拿出不同的图形,请大家一起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分别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集体说出它的名称。

2.欣赏图案。

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的几种聚集在一起,可以成为数学上一种有趣的“玩具”。这种玩具变化无穷,能拼成各种美而的图案。大家来看一看。

出示拼图:

上面拼成的各是什么呢?你知道是用什么拼成的吗?

有许多小朋友知道是七巧板拼成的啊,真不错!现在老师再用它来拼一个图案给大家看

一看,想看吗?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用七巧板拼一个图案:

观察:大家说说现在又拼出了什么?

3.引入课题。

谈话:哎,它还真能变!你觉得玩七巧板有趣吗?七巧板为什么会这样巧妙、这样有趣呢?你又会用它拼哪些漂亮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自己拼一拼、玩一玩,看看它有多巧,有趣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有趣

1.活动一:比比想想,认识七巧板。

(1)了解来历(“你知道吗”)。

谈话:什么是七巧板,它是哪国人发明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七巧板是我国古时候人们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很常见。七巧板由七块简单图形组成,却能拼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图形和图案。由于它巧妙好玩,人们把它叫作“七巧板”。北京故宫还保存着我国古代的七巧板呢1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引起了海外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东方模板”“唐图”,意思是“来自东方的魔术板”“中国的拼图”。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聪明、多么智慧!

(2)比比想想。

课件出示七巧板。

说明:这就是七巧板,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七巧板。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七巧板,你能发现七巧板的哪些秘密呢?比如,有几块呀,有哪些图形呀,有没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呀。先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发现的七巧板的秘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说一说?

现在大家来整理一下,七巧板有几块,分别有哪些图形?哪几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请小朋友拿出来大家看一看。

指出:七巧板一共有7块图形,分为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小三角形完全一样,两个大三角形完全一样。

2.活动二:想想拼拼,感受奇巧。

(1)选两块拼图。

请小朋友选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你认识过的图形。

学生拼图后展示、交流,看看拼成了哪些图形。

激趣:你看拼图多有意思!同样的两个三角形,竟然拼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几种图形。如果让你任意选两块,你想想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呢?自己想一想、试一试,行吗?(学生拼图,教师巡视)

学生拼图后交流、展示,让学生说说分别拼出什么图形。

引导:用两块就能拼出这么多种图形,如果用三块拼,你觉得拼成的图形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2)选三块拼图。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选三块图板拼一拼,拼好图形同桌先交流,看看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是不是拼出了更多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提问:选三块拼和选两块拼比,你感觉哪种的变化多、拼法多?

指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就有这么多的变化,真的变幻莫测!如果选更多的块数,拼法会更多吗?试一试好吗?

(3)任意选择拼图。新 课标第一 网

要求:请大家任意选四块、五块或六块、七块来拼一拼,和同桌交流,看看你的拼法多不多,并且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你选了哪几块,是怎样拼的,能到黑板上交流一下吗?(指名一些学生演示拼一拼,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演示不同的拼法)

提问:你对选更多的块数拼图形有什么体会?

指出: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用全部的七块来拼,更有数不清的变化,不知道能拼出多少种我们认识过的图形!你看,七巧板真“巧”、真神奇!

3.活动三:拼拼说说,激情生趣。

(1)模仿拼图。

谈话:还记得开始大家看到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吗?(显示开始呈现的图案)现在让你照着拼这样的图案,你能行吗?

请小朋友选一个图案,照着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来。

学生照着拼图案,指名四人黑板上照着拼,然后欣赏自己和同伴拼的图案。

(2)想象拼图。

引导:哎,一副七巧板,竟然可以拼出像鱼、羊、狐狸等这些美丽的图案,有趣吧!那你还想用七巧板拼出哪些不同的图案或图形呢?有信心自己试着拼一拼吗?小朋友自己想想、拼拼,看看谁聪明!

学生拼图案或图形,拼成的可以到黑板上摆一摆,让大家欣赏。

(3)反思交流,说说体会。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上面拼图活动过程,和同桌说说七巧板“巧”在哪里,你对七巧板拼图有哪些体会。

交流:让掌生说说对七巧板“巧”的体验,用七巧板拼图的体会。

三、课堂小结,延伸有趣

谈话:小朋友已经看到七巧板“巧”在可以拼出很多有趣的图形、图案,可以变化无穷;“巧”在你说不清它有多少种变化,你想不到它会变化成怎样的图形、图案。只要你肯动脑筋,它就会拼成你意想不到的漂亮的新图形、新图案。

小朋友课后可以再开动脑筋,和同学一起玩一玩、拼一拼,拼出更多、更好的图形、图案。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

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

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加入有6张桌子呢?9张桌子呢?

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说一说图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 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知识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

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求摆。

每堆摆3个,摆4堆。

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四 课本第23~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的过程,培养兴趣,提高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学习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加深对乘法的意义理解。

突破方法:在练习中巩固。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突破方法:借助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 ☆☆☆ ☆☆☆ ☆☆☆

一共有( )个3.

加法算式:( )+( )+( )+( )=( )

乘法算式:( )×( )=( )或(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二、知识巩固

(1)摆一摆。

按要求摆小棒。

学生摆,教师巡视。

(2)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2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3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思考:观察写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

(4)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6)改写算式。(课本第24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 ) )

交流改写的方法。

先找出相同的加数,再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

(7)看图填空。(课本第24页第7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你能列出几道乘法算式?(课本第24页第8题)

投影出示图。

学生观察、独立写算式。

集体交流。

三、课时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乘法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呢?

思考:在生活中你能发现乘法问题吗?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1、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第25~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1、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1、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

重点难点

重点:编出1、2、3、4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意义。

突破方法:给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情境。

难点:能熟练计算。

突破方法:熟记口诀。

教学准备:投影、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

二、知识探究

(1)(投影出示)情景一:玩跷跷板。

①1个跷跷板上坐了2人。

问:有几个2?(1个2)

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可以)怎么写?

②说明1个2就是2,所以1×2=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③2个跷跷板上坐几个人?(4个)

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

联系乘法算式2×2=4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④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

(2)(投影出示)情景二:玩荡秋千。

①1只秋千上坐3人,2只秋千坐6人。

1个3是3,2个3是6,怎么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②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三三得九

③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

(3)(投影出示)情境三:小朋友坐火车。

①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人数 1 2 3 4

人数 4

②1个4相加、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③想一想:

4×1=□ 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形成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2)“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看算式,说口诀。

同桌一起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口诀。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6)“找朋友”游戏

小朋友手中有1~4的乘法算式卡片,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卡片的同学站起来,就是他的好朋友。

四、课堂小结

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 课本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和运用1、2、3、4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多种练习方式。

难点:提高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问题情境。

教学准备: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一背:采取比赛形式,背1、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同桌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么样记住的。

(2)说一说下面各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 2×3= 4×1= 2×2=

1×4= 4×3= 2×4= 3×3=

巩固练习

(1)你说我答。(课本第28页第2题)

同桌合作完成。

如:一人:2×4;另一人:2×4=8 二四得八。

教师巡视。

(2)细心练习。(课本第28页第3题)

提示:看清运算符号。

学生独立练习。

(3)开放性练习。(课本第28页第4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4)投影出示。(课本第28页第5题)

观察图片你能看出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提高练习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课本第28页思考题)

1 4 9 (16)

1×1 2×2 3×3 (4×4)

学生讨论交流

四、总价评价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第29~3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归纳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找规律,归纳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理解口诀的意义。

难点: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反复练习,学用结合。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口诀对对碰)

(2)导入谈话: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划船呢!走,咱们瞧瞧去。(出示主题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①观察场景图,提出问题。

提问:每只船坐几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船呢?

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填写表格,做好准备。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③你能猜出今天要学什么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2)研究5的乘法口诀。

①你们能根据表格表示的意思和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

先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请组长在纸上写下来。

②反馈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编写的乘法口诀展示一下?

展示口诀。

谁来说一说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

四五二十表示4个5相加的结果是20,也可以求出4×5的积是20.

(3)记忆乘法口诀

①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发现:下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上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多5,上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5。

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口诀吗?

学生讨论交流。

如果四五二十不记得了怎么办?

可以通过三五十五来记住四五二十。

刚才小朋友介绍了一些记口诀的好办法,下面就请你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来记一记口诀。

(4)想一想:

5×1= 5×2= 5×3= 5×4=

学生回答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对口令。

(2)“想想做做”第2题

花坛里的花开得有点奇怪,你知道为什么“5×4”和“4×5”这两朵花开在一起吗? “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有什么用?

你会说出另外2个花坛要用的乘法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吗?

学生回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在书上做,交流时,说一说用到哪一句口诀。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画,再写算式。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几课,你又有哪些收货?

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突破方法:独立思考。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出示挂图:4个鱼缸,有3个

鱼缸里有4条金鱼,1个鱼缸里只有1条,其中事先用彩纸将最后一个鱼缸档好)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

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

谈话:看了小朋友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 (出示第4个鱼缸)

新知探究

(1)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个鱼缸里的鱼一样多,才能改成乘法。

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

学生交流: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4+4+4+1)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3×4+1)

(2)你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

(3)像3×4+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者减法。

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说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4)“想想做做”第4题

画画算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相差2的数的积加上1等于这两个数中间那个数与他自己的积。

(6)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你知道吗?”的内容。

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六 课本第33~3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乘加,乘减。会分析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获得运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练习。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集体交流。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背一背1~5的乘法口诀

你能辈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吗?小组之间玩游戏。

巩固练习

(1)课本第33页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2)课本第33也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课本第33也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交流订正。

(4)课本第33也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课本第33也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

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

(7)课本第34也第8题

出示第8题主题图。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8)课本第34也第9题

游戏。同桌进行。

(9)课本第34也第10题

出示第10题主题图。

找一找图中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三、拓展练习

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里的数与下面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里的数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的积加上第一个正方形里的数。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巩固了哪些知识?

教后反思:

第八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第35~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经历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

难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突破方法:让学生尽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准备练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相加 3个4相加 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6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

①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②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③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么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6×1=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相乘,积是6)

④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编出一个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6×2=12 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⑤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么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依次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第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⑥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标书的意思。

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⑦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遍。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⑧试背口诀。

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想一想

①出示想一想:6×2= 6×5=

②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

9道题口算,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5题。

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

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

(6)“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第6题图,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想想做做”第7题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算?

四、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七 课本第37~3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记所学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解答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练习知识的体验中,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

突破方法:加强练习。

难点: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体验。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口诀练习

背1~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备,指名背,对口令。)

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

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呢?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2题

①出示图,看清图意,先是用5分别乘以4、5、6.

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②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以4、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2)课本第37页第3题。

①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3)课本第37页第4题 ①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②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他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4)课本第37页第5题

16个口算题,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教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综合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6题

读题。

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一辆小汽车坐5人,6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8页第7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课本第38页第8题

根据口诀填空。

(4)课本第38页第9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5)课本第38页第10题

①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②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③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课本第38页第11题

①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学生回答。

②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4个6朵,4个6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③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一) 课本第39~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经历整理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积极思考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突破方法:合作整理,交流方法。

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熟记口诀。

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这一单元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口诀整理

(1)课本第39页第1题

出示图意,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9页第2题

①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②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和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列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们一行一行背一遍。

③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从上往下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配列的。

请小朋友们竖着一列一列背一遍。

④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们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⑤师生共同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9页第3题。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2)课本第40页第4题。

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3)课本第40页第5题。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么样想的?

(4)课本第40页第6题。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教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二) 课本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和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交流。

难点: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具体问题中体会。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6×5= 4×2= 5×4= 2×6= 3×3=

2×5= 6×6= 3×5= 4×6= 6×3=

(2)口答。

4个5是多少?

3个4是多少?

6个4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40页第7题。

投影出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饼干每包4元,小明买3包饼干。

每块蛋糕3元,小亮买5块蛋糕。

每盒巧克力6元,小红买2盒巧克力。

三人各要用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40页第8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

(3)课本第40页第9题。

投影出示图。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课本第41页第10题。

①投影出示图,学生说说图意。

②小兰家栽了多少棵桃树? 6×2=12(棵)

③小芳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4=10(棵)

④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12-10=2(棵)

(5)课本第41页第11题

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

(1)课本第41页第12题。

投影出示图,图中画了什么?你能用哪些乘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一共有多少只鸡?

墙上一共有多少个辣椒?

??

(2)课本第41页思考题。

引导学生画图,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伴随着新年脚步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班的数学,在这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一、抓实常规,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下册工作总结

临河小学3013——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王建好二(3)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3)班数学教学工作。说实话,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体力和精力也越来越透支,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同时和现在的年轻教师相…

20xx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下册工作总结

20xx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下册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认识乘法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我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

20xx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认识乘法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我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

20xx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一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学用数学的快乐三...

20xx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一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

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一解决问题12亮亮剪一颗五角星需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30分钟能剪几颗五角星345袜子每双9元妈妈要买5双袜子带50元钱够不够62老师买6枝铅笔要花多少元3妈妈买一个文具盒都用5元的来...

20xx秋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教案 2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一教学内容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三田小学李萍1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用厘米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二课时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