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

时间:2024.4.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

学生: 庞小龙

专业方向:景观建筑设计

年级:2012级3班

学号: 20125083 任课教师: 张强

2014

年10月19日

马克思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国古代的

圣人先贤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而真正第次把“和谐社会”提到理

论高度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则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

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

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和谐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言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在近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它对世界现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

主义国家的存在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马哲原理和概论让

我们学会怎样理性的去面对问题,并通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学会了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并且被老师对待生活的态度所感染,并且对对待生活中的事情的态度

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进行了很多拓展,扩大了我们的视野。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密不

可分。我们必须从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的维度,立足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社

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演变,科学把握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结构,建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这既是

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出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对进一步

坚持、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待。

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角度来看

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先后出现过三次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三大旗

帜,使党的事业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

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

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走自己的路,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新的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求具有中国特点的形式,更要求它包含切合中国实际

所需要的内容。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创新化。民族化,就是

用我们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来表述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中国

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具体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并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

路线、方针和政策;创新化,就是要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

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阶段。

二、马克思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 产 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来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是全面小康的社会,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在这些方面,马

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第一 ,必须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

会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来看,中国共 产 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

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构想。所以,

我们必须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和谐社会的理论道路,不断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

和谐社会思想,我们不能过高估计中国社会的发展状态,我国社会目前还有很多不

和谐的现象,而且产生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因素依然存在,和谐与不和谐,总是相比

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按照马克

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现实的过程的思想来看,我们构

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过程的统一。这就启示我们,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目标,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识到矛盾的客观性。马克思指出,矛盾和

辩证法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并不是现在有些学者所谓的仅仅是人的思维中

的东西。这就启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

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我们还应乐观地看到美好的前

景,相信真理和进步的力量,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

第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和发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从

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向往,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对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和诉求;从列宁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论断,到邓小平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都昭示着几个世纪

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今天,中国共 产 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这一重大命题,明确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标志着人类关

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 产 党对社会主义本质

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主义本质是每个人的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

三、马克思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科学

思想,是指导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建

设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是每一个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伴随着社

会的变迁和发展,和谐社会的理想始终鼓舞着人们为之奋斗。我们要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凝聚全人类、

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朝着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迈进。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1844年马克

思就说过“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发展史”。

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即一种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应该是保证人在改

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的根本性原因。马克思指出,如果不

遵循从自然界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不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恩格斯早就明确讲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会中人类对自然

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不幸的是,恩格

斯的告诫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无节制地对自然界加以占有。在日新月异的

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全球气候变暖、禽流感的横行、洪水的泛滥、沙尘暴的嚣张

等都日益加剧,这些都进一步证实了恩格斯所言的:如果我们无视自然界的规律而

一味地掠夺自然,我们必将遭受到自然界更加严厉的报复。 鉴于此,中国共 产 党提

出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

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今,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

的关系,既要讲发展的速度,又要讲发展的效益;既要讲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的不

断改善,又要讲生态的良性循环、协调统一;既要改变传统发展思维的模式,又要树

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并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的人,

是一个社会性动物,而社会也无非是“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在马克思看来,“人在其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马克思认为要最终消除人的异化,不仅要使社会得以高度的发展,还要造就

人的全面的社会联系,使人从物的依赖发展到人的独立、自由的个性,成为全面发

展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异己的物化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联合

起来的个人之间的自由交往,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实现人

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自由、平等的关系,应该是

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应该要善于宽厚处事,协调人我,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

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以人

为最终目的,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地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

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3.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在

的,因为只有在社 ,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和他的

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

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来说

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

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要达到个人与社会

的和谐,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提高的。社会的进

步是人的进步,经济政治的发展最终是解决人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必须以人为本,

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

断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以加强各阶层的利益协调,促进和谐社会的完善与发

展,构建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和谐社

会。

总之,人类必须在地球上永恒地生存下去,人们也将继续沿着求和谐之真、创

和谐之善、达和谐之美的文明路线走下去,由不和谐到高度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规律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思想的基础上,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用科学的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实践,并推进马克

思和谐思想的中国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白 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 解读[J].

天府论坛,2009,(1):8-12.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忠岩.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J]. 长白学刊,2007,(2):35-38.

[4]张冬梅.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若干问题思考[D].西南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5. 责任编校:王彩

红,陈强


第二篇:【精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读书报告【免费】


2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原(名)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 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

—— 读《资本论》 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白雪 院系专业班级: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三班 联 系 电 话: 187xxxxxxxx 指 导 教 师: 汪建兵老师 填 表 日 期: 2013.5.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xx年2月26日

2

精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读书报告免费

2

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

——读《资本论》有感

摘要: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卷主要包括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等内容。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资本论》的诞生背景和剩余价值理论。 关键词:资本论;诞生背景 ;社会变革;工人阶级;经济危机;第一国际;剩余价值理论

正文: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诞生的时代背景

资本论(第一卷)诞生于1867年,1867年的时代背景值得我们研究考虑。 欧洲大陆的1848革命失败了,这是革命道路上的一次严重挫折,虽然在18 世纪末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但是法国革命历程的反复性与挫折性深刻的影响着脆弱的欧洲国际形势。

因工业革命而引发的社会变革

封建势力仍然强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整体实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利剑刺向稳固的封建经济体制。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都极大促进了各个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而正是在1867年左右,欧洲各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可以说,资本论诞生的时代已经是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时代,当然部分欧洲国家还处于封建主统治的时代,封建地主还大量存在,但是资本主义高效高速的经济体制已经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产生,唯一缺少的就是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或者说是上层建筑的更新与优化。

工人阶级的产生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个新的阶级逐渐产生,这就是工人阶级也称作无产阶级。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也催生了一个独立而富有活力的团体。并且这个阶级与农民等一些底层人民关系密切,与他们有着相似或共同的社会利益与价值观,但是他们与资产阶级却水火不容,极度对立。

2

机械化与工业化更加剧了两个阶级之间的紧张局面。资本家为了采用新技术,不得不辞去大量工人,直接造成的结果是社会动荡,工人们自发组成小团体公开反对资本家,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砸毁机器运动。主流历史学家们都对该运动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也承认该运动的无组织性与盲目性。伴随着全世界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也逐渐增强,一些重要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更加快了全世界无产者走向联合的步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184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里,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较大影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此次危机开始于英国,进而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其他工业国家。从此以后,经济危机就像一个毒瘤一样,附属在资本主义体制之上,周期性的爆发,并且破坏度与影响度越来越来大。

因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起,资本主义制度不断的完善的职能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至于最终实现了战胜封建主义的任务,确立全球统治地位,而它的弊端也随着荣耀一并而来。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各个工业国家政府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危机总是与失业,动荡,革命等词联系在一起,而工人阶级也利用每一次危机的机会,发展壮大,走向联合。

第一国际的产生

也正是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各个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利益关系,一个全球化的利益网络日益明晰。而工人运动也正是依靠这些网络联系在一起,寻觅着他们的出路与未来。第一国际的诞生可以说是国际化与无产阶级长期奋斗的结果。

1864年,第一国际的诞生,标志着全世界无产阶级有了统一的方向与奋斗目标,也是无产阶级组织性强化的一大表现。但是第一国际不是各国无产阶级组织的领导,它只是起到协助,声援等作用。因此各国的无产阶级势力还比较分散,没有完整的组织起来。而马克思先生的资本论就诞生于第一国际诞生后不久。资本论可以说从学术观点深刻揭示了资本运作方式以及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工人运动的指路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与统一指明了方向,加深了无产阶级对资本家剥削的社会认识,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2

关于《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

资本论中最为著名的学说就是剩余价值理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辩证法之上的正确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它形象的表现了社会中剥削的内涵,深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内在的不公平现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先生提到:工人通过辛勤劳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要远远大于资本家给予的报酬,资本家正是通过剪刀差式的压榨方法来获取巨额利润。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当时的社会堪称一大进步,这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第一个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实质的理论。

但是我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在经济学等发面的意义要远大于其在政治上的意义。马克思先生写资本论的目的在于领导或是指导工人运动,是为了政治服务的,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资本论的中的部分政治理论已经被下个世纪的历史推翻,马克思先生的其他政治学说也值得商榷。

因为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我们惊奇的发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诞生于发达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诞生于贫穷落后的沙皇俄国,而苏联的历史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可能会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的,也是会走向人类的对立面的。而马克思先生所没有预测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修复功能的异常强大,他曾认为他生活的年代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的时代。

可是在他去世后,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辉煌的顶峰,帝国主义时代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人类的生产力得到解放,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了。随后苏联(苏俄)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类历史进入现代部分。

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在30年代遭受经济危机,遭到重创,但他们强大的修复功能和向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学习的能力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里指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而令我们遗憾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积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辩证的看待社会制度的问题,而是热衷于国内的政治运动,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的悲剧。

剩余价值理论在经济学上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是如果把它过分的蒙上政治色彩,它原有的科学价值就会被损坏甚至被扭曲。真正科学运用这一价值的是列

2

宁先生。在苏俄卫国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列宁先生大胆的走出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新经济政策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试想一下,如果苏俄坚持新经济政策,那么现在的苏联将是另一种景色。

剩余价值理论如果被政治扭曲,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甚至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领导一刀切,仅凭剩余价值理论就错误的推断出剥削不可行,剥削要被禁止,进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是赤裸裸的形而上学,是绝对错误的决策,任何政策都要与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根据国情,在主要方针不变的情况下,鼓励创新,大胆实践,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道路。

我们国家的前60年可谓是曲折不堪,这很大程度上与领导的政策思路有关。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但是很多人发现他们的四周又重新出现了剥削现象,没错,剥削依然存在,他是无法消灭的,快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它。如果我们认真的审视一下,虽然我们有国企控制经济命脉,但是国企的影响力正在日益衰退,市场普遍对国企存在排斥心理。并且西方的民主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要比我们健全很多,人民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我们,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水平竟然大于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我们认为《资本论》在现阶段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的先进性还是较为明显的,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更多的吸收西方一些先进的经验,而西方未来的也必定会有更大的改革。

注: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一卷)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个人观点:

雷弥: 看了《资本论》,感触是比较多的,他主要的特点是汇集了各家之所长,再加上他理解的东西,通过学习,给我的理解带来了帮助。

作者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

2

会生产的不同阶段。让我对货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者还告诉我们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这本书有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认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

除此之外作者还阐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关于地租、等的简介对我也影响很深。他的著作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也为我们公民指导着我们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

白雪:没读过《国富论》不懂资本主义,没读过《资本论》不懂社会主义。 马克思《资本论》是一本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精妙阐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略有小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涌现出来,社会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了新的实践土壤。马克思的《资本论》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也指导着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一种学说,每一种论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我们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盘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分析马克思资本论,不能脱离对那个特定时代特点的分析。我们要批判性的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者薇:《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

透过《资本论》,我感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伟大,更感觉到了一个科学家的

2

伟大。在伦敦博物馆参阅文献的时候,马克思曾经对别人说过:“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 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李霞:《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当今世界的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的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获得全人类的认识,他不仅为19世纪的人类所拥有,为20世纪的人类所重视,更为21世纪的人类把握。而且,作为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以后人类各个世纪中,它都将被继承、被发扬光大。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和创立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最终就是为了批判资产阶级和武装无产阶级,为了砸烂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所有这一切,也是我国人民坚持的信念,为了更高层次的自由,我们一定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绝对领导地位,为我国更高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源泉。

今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所经历的教训提醒我们:学习《资本论》,跟随马克思的教导是我们前进不停的动力源泉。

更多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报告姓名学院专业学号导师实践锻炼地点华润万家实践目的与意义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样本

社会实践报告书题目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分析姓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10级贸易1班学号**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经济系报告提纲一、引言(一)选题背景(二)研究目的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科学技术的概念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学期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前言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好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附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20xx20xx下实践报告选题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年级20xx级系别专业班级文学部旅游英语班团队成员姓名龙成指导教师陈彩利日期20xx06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学期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前言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好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模板

报告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年月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组成员分工例如一人际交往调查报告1二调研方法思路1三调查过程1四调查结果分析2五人际交往建议4六心得体会6七附件问卷8编版注意1字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

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成员11食工2班5A429宿舍杨毅女晁雪微女林菲女葛秀秀女刘倩女分工问卷设计杨毅问卷调查杨毅晁雪微林菲葛秀秀刘倩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刘倩大学生创业价值理念调查分析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发展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工程管理1班姓名吴小妹学号20xx04020xx4指导老师赵峰二0一一年十一月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ltlt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gtgt课程安排20xx20xx学年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共56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一成绩分布期末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分布实践报告论文占30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报告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报告改革开放30年通讯的变化关键字改革开放30年通讯方式变化影响内容摘要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包含了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讯方式的改变则成为人们所瞩目的一个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