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

时间:2024.3.31

读古书《论语》 悟现职心得

作者:大义镇吴集小学岳树慧 《论语》是一部最古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其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 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这部2500年前的著作我们今天读来竟然发现,其中讲的每一个道理和智慧,所给予我们每一个忠告和警示,仿佛就是针对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离我们那么近,讲得那么深刻,时时刻刻督促我们认真地生活。在教师这个职业中,也受到《论语》的教诲和指点。作为新任教师的我,对于教育这个行业的了解都是全新的,对孩子的爱除了单纯的喜欢别无其他之情,我知道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2500年前的古书中,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无以表达的道理。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熟于人心的话,谁又能明白它的真谛呢?其本义为:在一起同行的人中,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其实智者不仅仅看其表面的意思。在我们同行的人中,也就是在教育行业的人中,大到像李培林那样的教育家,小到办公室的普通教师前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理论,自己的教学模式。当然,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每个人都是我在教师这一职业道路上的指明灯。同行人不仅仅指这些同行业的教师,因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学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完成的任务或是事情。因此,同行人还包括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的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总觉得教师就应该有教师的样子,教师的样子应该是受人尊重的样子,而不是盛气凌人、让学生胆怯的样子。学生也可以是教师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在学生的身上,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如: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位特别懂事,特别的“小大人”,只有他知道家长说的好好学习要怎么做,而不是仅仅把这些话当成爸爸妈妈的唠叨武器,而是当做每天督促自己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座右铭,所以他可以把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从这个孩子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时候每个人都懂得很多的道理,但是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脚踏实地呢?

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看到做善事的就要追从他,看到做不好的事就让他改正。”这不正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吗?强化,即在学生有正确的、积极的表现时,给予他肯定,其发生此类事情的频率增加。2500年前的孔子的理论与现世的教育学观点的渊源是紧密相连的。

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你的真实意图,这就要求教师应明确的表达出你的意思,才能顺利的布置任务,而不要说反话或是用一些比较罕见的语言。由此而言,当学生有了正确的、积极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正面给予奖励,这样才能起到作用。不仅如此,其他的同学也会纷纷效仿,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得到

老师的表扬。当然,当学生的行为不恰当甚至是犯错时,教师应及时指出来,并且明确的说出改正的方法或是将错误进行到底后的严重后果。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包括性格等特点,选择最佳的方案处理一件事情,这也表现出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除此之外,教育孩子还要把握好时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好像和教育学生没有关系,其实在师生关系中仍然适用。比如说: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就不能凭空的去想一些作业的内容,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的进度和做作业的时间分配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定布置作业的内容,不要让学生做一些反复抄写、重复去做、已经做到疲倦的事情。除此之外,同学之间也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进生成为班级中的劳动主力这一现象还普遍存在,优等生总是让后进生搬板凳、扫地,甚至那作业本这样的小事情都要让后进生去做。这些都是不利于班级团结的因素,只有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班集体中,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有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没有固定意义上的后进生,也没有永远的后进生,现在学校里的后进生只是指暂时的在文化学科中的学习不是特别突出。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有自己的理想。每个孩子就像一颗充满了不确定的神秘种子,只有现在不断地浇水、施肥,他就会在其道路上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因此,让学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才能在各方面得到较好的成绩。

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都可以做到,“不知为不知”才是最重要的或最令人敬佩的。特别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定义就让教师这一职业蒙上了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错误面纱。特别是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万能的,教师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在这样的思想压力下,教师有时也会再次光环下,久久不忍离开,甚至在困难面前无法正视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欠缺,无法坦然的做到不知为不知。其实教师教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备课时在学、在教的过程中要学、在反思中更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不知变成知之。由此也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没有完美之人,只有在一次次的不知中寻求答案,才能提升自身的修养,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也成为一个让学生尊重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触碰不及的人。

五、“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初入教师职场的我,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从家长、老师庇佑下的孩子,转眼间成为在职业中独当一面的教育工作者,在这生活的角色的转变中,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进步。

“为人谋而不忠乎”,来到吴集小学这个温馨的集体,让我这个初来咋到者体会的更多的是踏实,没有传说中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只有同事之间的悉心的问候和关怀,这样的温馨之家,怎能让我不忠于它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身边的前辈早已成为我初出茅庐时的引路人,让我减少了迷茫,让我很快的就是赢了教师的生活,让我更加的热爱这样一个职业,让我更喜欢与朋友相处,让我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怎能不相互信任呢?!

“传不习乎”,作为教师的我,在专业的学习上和教学的经验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这里同事们总是给我教学的方法和好的教学之计,每当这时我就如获珍宝、反复琢磨、反复试验,并且根据我们班的学习情况,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使自己学到更多,也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只有每天反思一下,才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一些在书中学不到的经验。就像在每次课后做的课后反思,找找课上的不足,分析一下原因,寻找一下解决的方法,从而让下一次讲得更加精彩。

以上只是《论语》中给我留下较深影响的几句。然而,一部《论语》在历经2500多年风雨的洗礼后,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论是从做人,还是从做事,仍然具有其现实意义。在对《论语》的理解时,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我们的职业,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见解。所以在现如今与其说《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到更不如说是一盏明灯,一盏能将你指引向更广阔,向着更和谐的人生去发展的明灯。


第二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一、 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深入了解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智慧和能力,掌握每个人的特点,针对他们智力高下的不同“因材施教”。根据这一原则,他运用观察法与谈话法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扬长避短,长善就失,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

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所长。他划分专业,分科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首创之功。

对因材施教,孔子还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表达:“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教育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可要求普通人掌握高深的知识。

二、重视对求知态度的指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跟其教育内容当中的“信”完美的吻合在一起。孔子认为在对待知识方面,应该诚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和我们现时代的众多的泡沫科研,虚假学术相比,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三、学习重视方法的指导。

在教育过程当中,孔子不仅注意到学生学习的内容的全面性,而且还注意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在我们现代教育中,也是一个先进的课题。

孔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这是孔子从自己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仍然有指导意义。

四、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将所学到的东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实践运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因此,孔子在教育方面是重视学习的实际意义的。他不主张为学习而学习,而主张将所学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五、学思并重,传习结合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他把“教”和“学”理解为一个整体,主张“教”、“学”并重。他不仅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学思并重,传习结合便是其中重要内容。

孔子有句论述学习方法的名言,叫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它精辟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六、善于把握教育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通达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结论尚未成熟,思路尚未明晰,处于意欲陈述而又难以准确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里理清思路,选择恰当而准确的语言予以表达,这就是“发”。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越俎代庖,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

《论语》是文化经典之一。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今天我读《论语》,只是粗略地阐述了自己的一点收获。我想:孔子的思想,会历时愈久愈显光彩。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王凤兰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

学习论语心得

学习《论语心得》有感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他所创立的如家学说影响了两千多年的民族文化。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就是中国人的正统思想。《论语》涵盖的内容广大、寓意深远。涉及了政治…

论语心得

对于论语这一著作可以说并不陌生,那些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等等熟悉的语句,皆出自这一古老的…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我第一次知道《论语》是在初中课本上,我们学习的是简单但很有哲理的论语十则。当时我刚开始学习古文,还不是很能理解难懂的古句,但论语让我对文言文开始感兴趣。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被他…

读《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学习体会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对己。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董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洪绪镇中心小学董娟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论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一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自己的人生观每个人一生中都难...

读论语心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前言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南京市汤山中学言景祥论语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年里为人们信奉传承它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自己使自己更丰富更经典同时也为一些人利用不免受到某种思想的渲染使原来的色彩有所变化而...

学习论语心得(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