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考试总结

时间:2024.4.27

第一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1)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作为中国共 产 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条件和历史来源,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德国等西欧国家。一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二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积累,贫困积累,两个积累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三是工人运动的兴起。

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运动。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 产 党宣言》。1867年完成《资本论》第一卷,详细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二卷、第三卷是恩格斯整理出版的。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详细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2)列宁、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布尔什维克,19xx年开始进入和平建设年代。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

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研究和反对杜林主义斗争中的发展

物质:各种物的总和,是抽象出来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动因。

科学在生产中日益增长的作用。

肯定之否定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1)商品发展和劳动价值理论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和存在的一般基础。

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共性:

一是生产者通过交换商品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

二是商品交换遵循等价原则;

三是商品交换的当事人在市场上进行平等竞争;

四是商品生产的运行以货币为媒介;

五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价值规律起着基本的调节作用,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商品生产和商业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和起点。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形式。

商品是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在生产的过程中,商品中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重属性。

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

一般等价物---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商品生产的运用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一是价格以价值为中心波动。二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价格与价值总的趋向是一致的。三是商品交换中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是价值量的分配,总的来说,总价格与总价值是一致的。

价值规律:一是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社会价值---个别价值,优胜劣汰—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流动。二是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投入多--产品--价格下跌--利润下降。劳动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上升---合理分配。

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

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仍然有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剥削剩余价值

最初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商品---卖出商品---收回更多的货币,

商品流通:商品(w)---货币(G)---商品

资本流通: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包括了剩余价值)

劳动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作为商品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劳动者是法律上的自由人,二是丧失了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为了生活,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

劳动力价值包括:一是劳动者自身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获得技能的教育或者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表现形式:工资。

劳动能创造新的价值,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

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力。

资本主义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获得剩余价值。

1.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特殊性有三点论述:

一是: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二是: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三是: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

2.马克思支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者赚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如何理解这个决定规律:一是资本主义生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二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三是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

3.资本主义生产必然是一个连续的再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积累:

资本集中:

4.资本积累的增长特别是资本集中的加剧,必然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是生产日益社会化。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以致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

5.以上矛盾造成造成的表现:一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富贫两级分化的趋势

二是表现为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

6.以上表现造成破坏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的

7.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断地向着扬弃私有制、建立共有公有制的大方向运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而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8.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一是社会化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社会化再生产过程。二是社会化生产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化生产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时间。四是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运用。五是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流通和服务业的扩大和作用的增强。六是必然形成世界市场。七是社会化生产必然推动资本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八是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四、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根源,表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不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三个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根本矛盾。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宣言》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新旧社会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状况决定的,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暴力革命是“助产婆”。

3.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但不能绝对化。(还存在幻想主义,一切权利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4.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从片面向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六.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七.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的理论

八.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九.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1.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2.中国的国情: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决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误差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当前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

4.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时期,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

5.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6.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

相同点:一是都是无产阶级领导,二是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不同之处:一是人民民主的范围不同---扩大了;二是专政的对象不同,其一是资产阶级是专政,其二是专政对象是反动派或敌人,民族资产阶级不是专政对象,他们也是人民,只是在阶级改造中,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新民主民主革命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仅包括政治,经济,还有文化。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9xx年6月,提出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是: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三个五年计划,恢复期三年,合计18年。

借鉴苏联的经验,成立农业互助合作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工业先集中,再到高级。 19xx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这项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概括是:一是在生产关系上过于简单划一,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二是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建立了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方面,照搬苏联集体农庄的经验,盲目追求集中和统一经营,只是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的问题突出,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毛泽东指出:独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团结-批评-团结。党的八大通过的一些路线和决议是正确的,只是在执行中没有能够坚持下去。

3.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商品生产的,重要性

三、统一战线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以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革命和建设的奋斗目标。是毛泽东

一贯坚持和强调的基本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

19xx年的《共同纲领》,与各政党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一是坚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二是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三是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9xx年恢复席位。

四是党的领导和建设

1.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它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3.党的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位。党的整风运动是很好的,主观主义是最突出的问题。

4.党的组织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的统一。

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

19xx年,毛泽东提出了: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的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的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干部问题。实行“任人唯贤”是党的干部路线。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党内团结,党与人民的团结,是两个无价之宝。

延安整风运动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正确的方针。

5.党的作风建设

中国共 产 党的优良作风,生动地表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它的核心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泽东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一再告诫全党: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作为执政党,毛泽东始终把坚持实事求是和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风建设的重点。

五、思想政治工作

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能保持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能够为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三是能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其他工作顺利进行。四是能过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其他不好的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五是帮助人民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基本内容。原则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是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原则。四是民主的原则。

六、政策和策略

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2.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党的策略,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毛泽东的重要领导艺术。

3.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

具有指导意义的若干策略:一是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二是在对敌斗争中,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三是要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善于斗争,善于妥协。

四是“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思想,实质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五是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尽可能的减少不利因素。“求大同,存小异”。

七、国际关系和外界方针

1.度国际形势的观察和分析

2.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一条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愿望、感想出发。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能够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就是进行调查研究。

*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践: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

毛泽东详细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实践论:实践---认识,认识---实践。实践---认识:分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换。 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

总结的重要工作方法: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中心工作和一般工作相结合,胸中有数,波浪式或者螺旋式前进,留有余地。集体领导,力戒骄傲,多谋善断,当机立断。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的最基本的方面。

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就在于:首先,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人们在客观事物普遍必然的联系与发展变化中,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这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内容上是一致的,形式上更具体中国特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其次,它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础,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实事求是作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关系的一种根本立场和正确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坚决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才产生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理论,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再次,它是中国共 产 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中国共 产 党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为中国共 产 党制订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 产 党全部的革命实践反复地证明着,凡是贯彻执行了实事求是的思相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发展,反之,就遭受重大挫折。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三部分 邓小平理论

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即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和平与发展是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必须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发展阶段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外部条件上: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政治保证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关键。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 产 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社会建设的步骤上:分三步走,并且允许和鼓励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想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共 产 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必须改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党必须建设广泛的统一战线,齐心协力建设国家。

在祖国统一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所提出的新问题。解放思想要求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观点,又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他们当时所处的实际得出的个别理论观点和个别结论,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勇于开拓和创新,并进一步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新的实践。

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在从事革命和建设、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唯书、不唯上,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既要坚持基本原理,又要反对教条主义,既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要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尤其不能用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过时的、错误的个别理论观点来束缚实践的发展,而是必须要用实践的成果去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得以确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理论成果。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地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求我们抛弃那些传统的观念、教条和模式,大胆地试验大胆地闯,勇于开拓和创新,这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表现。只

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总之,实事求是必然要求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恰恰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由于坚持了两者的统一,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前进。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以毛 泽东、邓 小平、江 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倡导和发扬光大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出发,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放思想,就必然要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成果中吸取开拓创新的动力。总之,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真正掌握和实践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根本目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之一,正确理解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应把握以下几点:①“三个有利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提出,正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③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出发所必然得出的结论;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有助于反对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所在。

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了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

创造的新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这里又论述到:与时俱进: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正确地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就一定要看到《共 产 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导。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长期要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一是我们是社会主义,二是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政治:就是在共 产 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

2.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产业优化升级

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4.“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5.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主要原因:一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三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滞局面。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一是供求,二是价格,三是竞争。

2.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并非根本对立的分配原则。

七、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纵向来说:我们要继承千百年来、包括资本主义时代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

横向来说:必须大胆吸收不同国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文明创造。

2.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基本途径和方法:一是对外贸易,二是引进技术,三是利用外资。四是创办经济特区。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

1.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主要是:一是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三是民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的人民民主制度,是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作为主人管理自己的国家,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是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2.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二是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十、“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内容是:在祖国的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十一、独立的社会主义和平外交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我们新时期外交工作坚定不移的目标。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主要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

十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十三、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同时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四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1.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顺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

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给执政党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凸显出来。

3.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趋势

世界多极化是冷战后世界大转折的主要特征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三个代表”产生的国际背景。

4.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深刻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历了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他们吸收和利用了当代科技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二是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要求

三是发展先行文化的要求

2.中国共 产 党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

一是执政后党面临着自身建设的新考验

二是执政党必须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

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本结论

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是党的历史经验归纳起来就是“三个代表”。

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进一步概括和升华,那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灵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

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一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是遵循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

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3.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一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二是: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是执政党前进的方向。

在党的性质上:提出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论断,从实际出发,强调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3.中国共 产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1.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共 产 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拓展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九、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十、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三大历史任务”

1.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战略要点:

2.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一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一、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

2.全面推进执政党的建设

第五部分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条件和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

四个深刻: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两个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二、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秩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原则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和谐社会的标准要求,已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新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1.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和基本精神

1.党的十七大的鲜明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主要任务

5.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六部分 总结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既往开来 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么革命,怎么建国 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政党,怎样建党

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政治理论学习个人总结及组织考核评价表

政治理论学习个人总结及组织考核评价表20xx12

20xx香港特别行政区毛概考试重点新总结A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19xx年毛泽东在党的D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A六届三中B六届四中C六届五中D六届六中2非公有制经济是A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托里三中20xx年度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托里三中20xx年上半年政治理论学习总结20xx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一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托里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根...

20xx年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党员干部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20xx年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韩集初级中学20xx年政治理论学习工作总结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了工作计划在学习中丰富了头脑在实践中锻炼了队伍在改革中上了新层次上新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着教...

20xx春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20xx年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

20xx年春学期教寒假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春学期教寒假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20xx年建党90周年胡主席的七一讲话总结了建党以来我们祖国的伟大成就并深刻剖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党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军校学员七一讲话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了政治理论学习的重点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我有如下...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恪尽职守坚持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恪尽职守坚持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湾甸子中心小学六年一班张安铭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学习了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我受益匪浅我深深体会到人世间最无私最宽厚的是爱爱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爱可以产生融化冰...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湾甸子中心小学高超一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及思想在思想上统一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入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理论学习考试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