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综述及发展方向

时间:2024.4.5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综述及发展方向

摘  要: 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是把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融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问,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部件的过程控制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出发,自动化控制工程是其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而从自动化控制工程来看,计算机技术又是一个主要的实现手段。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向国产DCS系统转移,向PLC转移,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转移,而以PC为基础的控制系统(PC-Based Control System, PCBCS)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  键  词: 计算机控制;多元化;发展方向

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 Control System,简称CCS)是应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工业上定义为利用计算机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1) 系统控制功能强

    通过强大的数字、逻辑计算能力实现复杂运算;通过通讯实现大规模系统的控制;通过数据存储实现人工智能。工业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模拟控制盘越来越长,这给集中监视和操作带来困难;而计算机采用分时操作,用一台计算机可以代替许多台常规仪表,在一台计算机上操作与监视则方便了许多。

(2) 操作的灵活性强(人机对话功能强)、界面友好

    常规模拟式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和方案修改比较困难,常需要进行硬件重新配置调整和接线更改;而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于其所实现功能的软件化,复杂控制系统的实现或控制方案的修改可能只需修改程序、重新组态即可实现。另外硬件和软件的通用型强,便于系统的开发和修改,如:软件通用级(ANSYS)、硬件系统通用级(PC平台)、芯片通用级(软核)等。

(3) 实现资源共享性

    常规模拟控制无法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通讯,不便全面掌握和调度生产情况;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而互通信息,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能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改变生产控制和经营策略,使生产处于最优状态。

(4) 计算机的智能控制

    计算机具有记忆和判断功能,它能够综合生产中各方面的信息,在生产发生异常情况下,及时做出判断,采取适当措施,并提供故障原因的准确指导,缩短系统维修和排除故障时间,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常规仪表所达不到的。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这里的计算机通常指数字计算机。辅助部件主要指输入输出接口、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等。被控对象的范围很广,包括各行各业的生产过程、机械装置、交通工具、机器人、实验装置、仪器仪表、家庭生活设施、家用电器和儿童玩具等。控制目的可以是使被控对象的状态或运动过程达到某种要求,也可以是达到某种最优化目标。与一般控制系统相同,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是闭环的,也可以是开环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控制部分和被控对象组成,其控制部分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这不同于模拟控制器构成的系统只由硬件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和服务性程序等,它们通常由计算机制造厂为用户配套,有一定的通用性。应用软件是为实现特定控制目的而编制的专用程序,如数据采集程序、控制决策程序、输出处理程序和报警处理程序等。它们涉及被控对象的自身特征和控制策略等,由实施控制系统的专业人员自行编制。图1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框图。

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GC) 、直接数字控制(DDC)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CC)、分散控制系统(DCS)等。目前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可编程控制器(PLC)、采用新型的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2  控制系统类型的多元化

  


 20世纪后半叶,由于计算机、通信、控制、仪表、软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自控产品,也丰富了人们进行自控设计的思路与方案。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1969年问世的PLC和1975年问世的DCS可能是两类影响最为深远的计算机控制系统。PLC的问世取代了继电器之类的器件,实现了开关量的联锁控制、程序控制;DCS的问世取代了显示仪、调节器之类的仪表,实现了模拟量的指示、记录和PID回路调节等功能。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PLC、DCS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另外,随着其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不断出现,控制系统的产品早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而针对某一具体用户来说,DCS+PLC的控制方案不再受青睐,控制系统设备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2.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GC)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是基于数据采集系统的一种开环结构。计算机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以及工艺要求进行最优化计算,计算出的最优操作条件,并不直接输出控制被控对象,而是显示或打印出来,操作人员据此去改变各个控制器的给定值或操作执行器,以达到操作指导的作用。它相当于模拟仪表控制系统的手动与半自动工作状态。OGC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缺点是要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限制,不能同时控制多个回路。

2.2  直接数字控制(DDC)

    DDC系统--是用一台计算机不仅完成对多个被控参数的数据采集,而且能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进行实时决策,并通过过程输出通道发出控制信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闭环控制,为了操作方便,DDC系统还配置一个包括给定、显示、报警等功能的操作控制台。DDC系统中的一台计算机不仅完全取代了多个模拟调节器,而且在各个回路的控制方案上,不改变硬件只通过改变程序就能有效地实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控制。

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即FCS--是新一代分布式控制结构。该系统改进了DCS成本高和由于各厂商的产品通信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不能互联等弱点,采用集管理控制功能于一身的工作站与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的二层结构模式,把原DCS控制站的功能分散到智能型现场仪表中去,形成一个彻底的分散控制模式。它的结构组成如图所示。每个现场仪表(例如变送器、执行器)都作为一个智能节点,都带CPU单元,可分别独立完成测量、校正、调节、诊断等功能,靠网络协议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统筹工作。

2.4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CC)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即SCC--是OGC系统与常规仪表控制系统或与DDC系统综合而成的两级系统。显然,这属于计算机在线最优控制的一种形式。当上位机出现故障时,可由下位机独立完成控制。下位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控制,要求其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而上位机承担高级控制与管理任务,应配置数据处理能力强,存储容量大的高档计算机。

2.5  分散控制系统(DCS)

   分散控制系统--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先进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于早期开发的分散控制系统在体系结构上具有分散式系统的特征,因此国外将该类系统取名为分散控制系统,国内也有人将其称为集散型控制系统,或者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简称为DCS。DCS 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

2.6  近年来,控制系统的发展还出现这样一些趋势:向国产DCS系统转移,向PLC转移,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转移,而以PC为基础的控制系统(PC-Based Control System, PCBCS)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可编程调节器(PLC)又称单回路调节器、智能调节器、数字调节器。它主要由微处理单元、过程I/O(输入/输出) 单元、面板单元、通信单元、硬手操单元和编程单元等组成。(2)总线式工控机是基于总线技术和模块化结构的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通用性计算机,一般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为工业控制机或工控机。通常,计算机的生产厂家是按照某个总线标准,设计制造出若干符合总线标准、具有各种功能的各式模板,而控制系统的设计人员则根据不同的生产过程与技术要求,选用相应的功能模板组合成自己所需的计算机控制系统。(3)随着微电子技术与超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另一个分支──超小型化的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诞生了。它是将CPU、存储器、串并行I/O口、定时/计数器、甚至A/D转换器、脉宽调制器、 图形控制器等功能部件全都集成在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相当控制功能的微控制器。

3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控制设备的一体化

  按我国的体制,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现场维护通常都是分成自控仪表、电气两个专业采用两套控制设备,构成两个控制中心,带来投资、操作、生产管理上的大量问题,所以不少用户迫切希望工艺过程的所有控制要求应该由一个控制系统来完成,这就是要求实现控制设备一体化。

3.2  向国产DCS转移

在与国外DCS厂家的竞争中,目前还不好说国产DCS全面占有优势,但至少在一部分行业、在中小型企业能打成平手甚至略占优势。国产DCS从中小型企业开始,从辅助工序开始,现已逐步进入大型、特大型企业,进入主体工序。

3.3  向PLC控制系统转移

    PLC以其产品应用广泛、产量大、价格稍低的优势逐渐挤占了DCS原有的市场。据介绍,在国内水泥行业控制系统20余年的应用中,DCS、PLC大体上各占半壁江山,其中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传统的DCS应用较多,而在此之后,是以PLC型DCS(即PLC+微机组成的DCS系统)的应用较多,世界著名的水泥公司设计或建设的大型水泥厂的控制系统也是以PLC型DCS为多。

3.4  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转移

    现场总线具有以下特点:开放性、可互操作性与可互换性、全数字化、双向通信、智能化现场仪表,而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开放式、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称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当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概念刚刚推出时,控制功能分散、现场仪表信息量增加、节省电缆、减少安装工作量等优点使用户非常容易接受,经过几年来的舆论宣传,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追求新潮的心理再加上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控制系统从常规的DCS、PLC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转移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3.5  PCBCS的发展前景

    市场要求自动化系统制造商提供开放的平台,但是只有PC机才能提供一个真正的、完全开放的平台,系统所有的功能集成于PC这个统一开放的平台上,可以减少安装空间、节省电缆,将复杂的通信连接简单化,还可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得到重要的生产信息,实现生产过程优化。什么是PCBCS呢?它是指将经过加固的PC机硬件与控制软件相结合,实施通常由专用PLC执行的控制功能,或者说将PLC的控制功能“封装在”软件内,运行在PC的环境中。PCBCS具有非常好的开放性,下层对I/O系统是开放的,可以支持多种I/O硬件,包括很多PLC的远程I/O及I/O分站,上层对多种管理及通信软件是开放的。
4  总结

从上述分析论述中,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简单的结论:当今社会是计算机的时代,而工业控制领域,计算机更是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数字式分散控制DCS 并不会消亡,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的出现, 只是要改变DCS 中心地位, DCS 可作为现场总线的一个站点。控制系统的发展还出现这样一些趋势:向国产DCS系统转移,向PLC转移,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转移,而以PC为基础的控制系统(PC-Based Control System, PCBCS)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张燕红,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2] 朱斌编.计算机控制,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 魏晓东,分散型控制系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4] 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何克忠,李伟编著;计算机控制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6] 张 浩,工业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7] 何衍庆.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综述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综述报告

1、计算机控制的定义:

计算机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技术在许多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日益复杂,控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控制理论有时无法解决复杂的控制问题。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先进的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前进。自从19xx年美国Intel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Intel 4004以来,微处理器的性能和集成度几乎每两年就提高一倍,而价格却大幅度下降。在随后30多年的时间里,微型计算机经历了4位机、8位机、16位机、32位机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目前64位机也已经问世。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在科学技术上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可靠性大大提高,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齐全,成本却越来越低,使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型计算机不仅可应用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办公娱乐、民用产品、家用电器等领域,而且在仪器、仪表及过程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仪器、仪表在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及系统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在许多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量仪器中都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过程控制也是微型计算机应用最多的一个方面,控制对象已从单一的工艺流程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现场各种设备的控制中,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实现了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一体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程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CRT显示技术、现场总线智能仪表、软件技术以及自控理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突飞猛进。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人们可以对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完成常规控制技术无法完成的任务,微型计算机控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21世纪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获得重大发展的时代,大到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成功,小到日用的家用电器,甚至计算机控制的家庭主妇机器人,到处可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现代从事工业控制和智能仪表研究、开发及使用的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业控制领域里继续邀游。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跨学科以及应用性、技术性、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

程,要求具备较强的自动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要求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具备基本的设计技能,能够设计出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过程工业的特点

过程工业是指如石化、电力、冶金、造纸、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它们的特点是连续性。根据有关统计,19xx年以来我国公布的产品销售额排名的前十名中,约有80%~90%属于连续工业,按利润排名的前20名中,连续工业约占70%,可见连续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连续工业逐步向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以及集成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竞争能力,连续工业正在不断地提高自动化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及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2.1 从控制工程的观点来看,过程工业有如下一些特点:

1) 连续工业生产往往伴随有物化反应、生化反应、相变过程等,因此过程机理十分复杂。被控对象往往是高维、耦合、大时滞、严重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等,控制起来非常困难。

2) 连续工业经常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环境下运行,生产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2.2 过程控制的发展回顾

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过程控制大约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见表1)。 表l :

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综述报告

在70年代以前,由于受到控制理论和控制工具的限制,过程工业的自动化水平相对来讲比较低。当时的控制理论主要是经典控制理论,所能用的控制工业主要是常规仪表,如气动或者电动仪表。在控制系统方面,绝大多数是单变量的简单控制系统,对于比较重要的工艺变量则设计串级调节系统或前馈调节系统。

上述的简单控制系统对于大多数简单的对象可基本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复杂的对象,也就是说对于高维、大时滞、严重非线性、耦合及严重不确定性对象,上述的简单控制系统往往无能为力。从70年代到80年代,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先进过程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应运而生。出现先进过程控制的基础有二;一是市场上先进的控制工具如分散式控制系统(DCS)的出现与完善,二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不断控展与提高。如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非线性控制、鲁棒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等控制策略与方法都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与工程界的热门研究课题。国内外已有许多先进过程控制成功的工业应用报导。

近些年来,在控制工具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控制系统,称之为现场总线系统(Field Bus

system)。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综台与集成。它的特点是全数字化,全分散式、全开放、可互操作和开放式互连网络,它克服了DCS的一些缺点,对自动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安装调试方法和产品结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先进过程控制能对重要的工艺变量提高控制质量并产生较明显的经挤效益(如采用卡边控制),但是它们仍然只是相互孤立的控制系统。许多专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将控制、优化、调度、管理等集于一体的新的控制模式并将信号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结台而发展起来的高级自动化其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也就出现了所谓综合自动化系统。这种全新的综合自动化的系统称为计算机集成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简称CIPS),可以认为是过程控制发展中的第三阶段。

3、当前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过程建模

先进过程控制、过程优化、调度与管理等的实施均需要有相应的效学模型作基础。因此,建立数学模型往往是实施高级过程控制的第一步。对于过程工业中种类繁多的对象而盲,由于其物化反应、生化反应等非常复杂的变化,要想从机理来建立一个准确的数学模型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得到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接受的并易于应用的数学模型,往往都不得不进行一些假设使数学模型得以简化,但这些假设又会影响到数学模型准确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维的复杂对象,若采用严格的机理推导往往会得到由几百个乃至几千个微分方程组成的数学模型,它们的求解将会十分困难。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建模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机理建模,也就是根据过程本身的内在机理,利用能量平衡、物质平衡、反应动力学等规律来建立系统的模型;另一类是系统辨识方法,也就是根据被控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效学模型。属于这类方怯的有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元网络、模糊模型等。

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过程建模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使机理建模和系统辨识方法能够在工业过程中得以有效的应用。但是,就目前过程控制水平而言,工业过程模型化仍然是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瓶颈。在这一方面,今后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

【2】控制策略与方法

毫无疑问,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面,控制策略(算法)是接心。在这方面。国内外的学者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成果。将这些控制策略应用于关键的控制回路(产品质量控回路)往往可以取得较高的控制质量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学术界所研究、开发出来的控制策略(算法)多到令人目不接暇,但其中许多算法仍只停留在计算机仿真或实验装置的验证上,真正能有效地应用在工业过程中的仍为数不多。

以下是一些较公认的(特别是能得到工程界的认可)的先进控制策略(算法):

1)改进成复合PlD控制算法

大量的事实证明。传统的PID控制算法对于绝大部分工业过程的被控对象(可高达90%)可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采用改进的PID算法或者将PID算法与其他算按进行有机结合往往可以进一步提高控制质嚣。

2)顶测控制

预浏控制是直接从工业过程控制中产生的一类基于模型的新型控制算法。它高度结合了工业实际的要求,综合控翻质量比较高。因而很快引起工业控制界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与重视。预测控制有三要素,即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它的机理表明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控制策略。体现了人们在处理带有不确定性问题时的一种通用的思想方法。

根据预测摸型的不同的形式。硬测控制分别称之为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GPC)和Receding Horizon Predictive Control(RHPC)。此外,顶测控制还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模型。如非线性模型、模糊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

预测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可以以显式的方式处理约束条件。鲁棒性强、对大时滞过程有补偿作用而且比较容品处理多变量系统中的耦合作用等。正因为预测控制有上述一系列优点,所以它已经被国外一些控制公司开发成为商品化软件而成功地应用于过程工业中。在这方面,许多国外著名的控制工程公司,如Setpoint公司、Treiber公司、Prdfimafies公司、Predictive Control公司、霍尼韦尔公司、横河公司等。都开发了各自的商品化预测控制软件包,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工业过程控制。特别要提到的是接国Adersa公司在第一代产品IDCoM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第三代顶澍控制商品化软件Hiecon,经长期的实际运行证明。它的性能良好,巳被浙江大学中控自动化公司作了结合国情的改进并融人其先进控制软件AdvaaTrol中。另外,值得可喜的是,在“九五”计划期间,我国组成了以浙江大学为首的高校攻关组。旨在自行开发我国的工业过程控制商品化软件包,其中就包括有多变量预测控制软件包时。这些软件包的成功开发与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工业商品化软件的水平并可节省大量的外汇。

3)自适应控制

在过程工业中,不步的过程是时变的,如反应器中催化剂活性的变化。换热器中结垢的产生与发展等均会使过程的特性发生变化。如采用参效与结构固定不变的控制器。则控制系统的性能会不断恶化。这时就需要采甩自适应控制系统来适应时变的过程。它是辨识与控制的结合。目前,比较成熟的自控制分三类:

·自整定调节器及其他的简单自适应控制器。其中。自整定PID滑节器已有成熟产品 并在工程中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

·模墨参考自适应控翻,它能自动调整控倒规律。使控嗣系统的输出与参考模型的输出相近。在这些系统中,自适应回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自校正调解节与控制。琦典的Astrom与英国的Clarke教授在这方面傲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工作。目内外许多学者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提高、完善及应用工作,

使其更加完善与可靠。

4)智能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过程不仅要求控制的精确性,更加注重控制的鲁棒性、实时性、容错性以及对控制参数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另外,被控工业过程日趋复杂,过程严重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使许多系统无法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这样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传统方法将面临空前的挑战,也给智能控制方法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传统的控制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过程的数学模型,但是,至今获取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仍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作前提,传统的控制系统的性能将大打折扣。而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却不依赣过程的数学模型,因而对于复杂的工业过程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控铷效果。

常见的智能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模糊控制、分级递阶智能控制、专家控制、人工神经元网络控制、拟人智能控制等。这些智能控制方法各有千秋,但又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最近的研究又表明将它们相互交叉结合或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结合将会产生更佳的效果。智能控制已在家电行业及工业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应甩。特别是模糊控制方法已在日本的家电行业中广瑟应用。在国内外,模糊控制与人工神经元网络也已在石化、钢铁、冶金、食品等行业取得了成功的应用。今后,需要进一步对智鼢控制的基础理沧进行研究。以此建立统一的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3、软测量技术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存在着一大类这样的变量:它们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目前尚雉以或暂时无法通过传感器进行检测,但同时又是需要加以严格控制的、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重要过程工艺变量。如精馏塔的产品组分浓度,化学反应器的反应物浓度和产品分布,发酵罐中的生物量参数和制桨工业中的卡伯值等。

解决这些变量检测问题的途径有二:一是开发新的传感器对其进行检测,二是通过一些容易测量的=次工艺变量,再通过一定的方法推断出要检测的工艺变量数值,而这第二种方法就称之为敏测量技术,或称之为软仪表。建立软仪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基于工艺机理分析

·基于回归分析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

·基于模式识别

·基于模糊模型

有许多因素影响软仪表性能-如辅助变量及数目的选择,检测点位置的选择。效据的处理与变换软仪表的在线校正等等。要想真正地、可靠地将软仪表用于工业过程,上述因索均需仔细地加以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工业现场存在许多干扰的情况下更需付出巨大的努力。值得可贺的是我国许多高校(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在这方面做丁许多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要指出的是目前软仪

表的维护工作量仍是较大的,可靠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采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可以使重要的工艺变量控制质置明显提高并产生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采用优化操作能使操作点向优化点靠近,取得的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经验证明,在线优化获益比先进控制要高出5~10倍。过程优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稳定优化,二是最优控制。目前稳态优化技术(或称之为离线操作优化或词优)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统计调优法(EVOP),模式识别法(PR)与操作模拟分析法(OSA)。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利用生产数据以及建模、优化方法在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的工艺生产参数,提供操作指导。当然,操作条件优化也可以用计算机来在线自动完成。

为了获得稳态最优,往往要求最优操作点尽量接近工艺操作与设备的极限值,并只允许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变化。一旦偏商这种工况,各项指标会明显变差,操作难度也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生产的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动态最优化控制以保证稳态操作点的“最优性”。

2.s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cIPs)

当前,在机械加工行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国内外热门的研究课题并且取得了不少的理论和应用成果。在CIMS的激励下,过程工业也开始积极地进行研究与考虑实施。考虑到过程工业与机械加工行业的不同特点,在过程工业中CIMS则称之为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CIPS)。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出现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企业内存在许多自动化孤岛,即企业内的计算机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不同计算机问不能互通信息,工程师不能用生产过程计算机接受实验室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传来的信息、硬件软件不能兼容,造成过程控制与管理决策、经营贸易的失衡,限制了公司迅速适应经销,市场和生产变化的能力。CIPS覆盖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涉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计算机优化。它的最大特点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与全企业信息的集成”,它是信息时代企业自动化发展的总方向。

CIPS已经在国内外的一些炼油与石油化工厂进行了试验。到19xx年,日本的24家大中型炼油厂中有19家和13家乙烯厂中有8家正在开发和应用CIPS;在北美、欧洲,远东和澳大利亚也已有几十家大型炼油厂在计划或实施CIPS。在我国,根据石化总公司发展规划的“适时选点开发CIPS”和“炼油、石化流程型工业向CIPS迈进”的意见,巳分别在齐鲁胜利炼油厂与福建炼油厂中进行试点工作。SetpoInt公司将炼油厂的信息系统与先进过程控制相结合而形成了计算机一体化技术。它有五种功能:性能监铡、优化、调度、控制与组台。效益分析表明,将信息系统结合进来将有着显著的效益潜力。

据专家分析,CIPS的关键技术如下:

1)计算机网络技术;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各种接口技术;

4)过程操作优化技术;

5)先进控铷技术;

6)软测量技术;

7)生产过程的安全保护技术等。

计算机控制发展是自动化技术的热门研究课题,它们的发展与进步将是实施CIPS的保证。

CIPS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企业的运作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它包括市场营销、生产计划调度、原料选择、产品分配、成本管理,以及工艺过程的控制、优化和管理的全过程。分布式控制系统,先进过程控制以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是实现CIPS的重要基础。可以预计,通过广大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今后我国会在过程工业的计算机粲成过程系统中取得更多的进展与成果。

参考文献:

【1】金以慧等,过程控制的发展与展望,控制理论与应用,1997,14

【2】145-151《计算机控制技术》 于海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更多相关推荐: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课程总结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内容总结第1章绪论11简述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史12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13计算机控制与常规控制主要不同点在哪里14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框图15什么叫做动态系统...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结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结517去了东区做完了两个实验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算是落下了帷幕这门课虽然结束了但这门课里面所讲述的内容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将是意义深远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自动控制技术但是这门课更多的是包含了自动控制技...

新 计算机控制技术知识点总结

1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简称工业控制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2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已...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结

例某系统用镍铬镍铝热电偶测温先将温度4001000的范围按每60一段划分为10段各段用直线近似折线上各折点的TE值如表所列某时刻测得热电势Ex3466mV由该热电偶的分度表可直接查出其相应温度Tx834例某系统...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结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CRT显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计算机控制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然而设计一个...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结

第一章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实时决策控制: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处理,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控制行为。?实时控制输出: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控制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

计算机控制技术历年试卷习题总结

1PID控制算法中积分分离法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改进方法是什么答问题的提出偏差较大时积分的滞后作用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引起较大的超调并加长过渡过程尤其对时间常数较大有时间滞后的被控对象更加剧了振荡过程改进方法偏...

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综述报告

HEFEIUNIVERSITY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综述报告题目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综述报告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xx328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综述报告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综述--

系专班姓学指导完成HEFEIUNIVERSITY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业09自动化级名号老师丁健时间20xx616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综述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总结

1ad转换器工作原理AD转换器是用来通过一定的电路将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模拟量可以是电压电流等电信号也可以是压力温度湿度位移声音等非电信号但在AD转换前输入到AD转换器的输入信号必须经各种传感器把各种物理量转换成...

安徽工程大学期末考试《计算机控制技术》范围总结1

第一章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定义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业控制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工作原理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实时数据采集2实时控制决策3实时控制输出2实时在线方式...

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1目录绪论3控制系统建模3系统结构4最小拍算法5大林算法8算法比较12总结13参考文献132基于最小拍算法和大林算法的电阻温度炉的炉温控制系统设计比较选择绪论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以电子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结(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