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映潮课堂实录

时间:2024.5.8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堂实录(余映潮)

2011-02-26 09:39:47|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

策》“策”字的意思。

(屏显1: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

字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标题的意思,简单解释一下就行。

生:这篇文章标题的意思是邹忌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王接受他的建议。 师:嗯,很好。简言之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

个问题,“策”字的意思,课文没有注释。

生1:策略。

生2:在战国时期记录的一些国家的事情。

师:还有新的解释吗?在战国时代,包括到秦朝,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是没有纸的,秦始皇办公的时候,每天都要读竹简。一片一片的竹简,然后用细牛皮把一片片的竹简穿起来,就成了这样一个字(板书“册”)。这个字“策”就是它,就是记

录战国时代故事的文章。你看这个“策”字很有意思,什么头?

生:竹字头。

师:这和当时的书写用具有关系,当时的人都是用竹简来记录事情的。“册”

“策”这两字是相通的。

[点评]入题简洁,切入巧妙。解说标题,让学生明白故事情节,不经意间突出了重点;解说“策”字,既使学生理解了“战国策”的含义,同时又丰富了文化常识的积累,巧妙。没有刻意设计的导入语,师生对话,营造了平和轻松的教学氛

围。

师:现在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没有更多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读好,

读好之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现在来朗读课文,放开喉咙,开始了。

(生齐读课文2分钟)

师:咱们今天读的,实际上是一篇故事,因此读书的时候呢,尽管是一篇文言文,也要读出它的故事味。刚才的朗读,语速快了点,人物的语气还没有读出来。

再来,各自体会,不要齐读,就体会它的故事味,读出人物语气、神态、动作。好,

开始了。

(生自读2分钟)

师:我觉得刚才读的非常好,我听到了,你们用自己的语调表现人物中不同角

色的动作、神态、语言。下面再把注释读一读,开始了。

(生读注释1分40秒)

[点评]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不催促、不打扰,真正落实了“读”。

师:好,看屏幕。

(屏显2:学习活动之一,简说故事。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讲成语故事。)

师:我们现在开始讲成语故事。齐威王这个人呢,跟两个成语故事有关,一个成语故事叫“一鸣惊人”,一个叫“门庭若市”。齐威王即位以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齐国处于崩溃的边缘,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谋士,心里着急,他知道齐威王这个人喜欢隐语,什么叫隐语呢,就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话,于是见到了威王,他说,大王,王宫里飞来了一只大鸟,这只大鸟在庭院里既不飞也不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啊?齐威王一听就明白了,他说,你知道吗,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他就开始整理朝政,齐国就逐步强大起来。这就是“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下面你们就用非常简洁的文字,根据课文内容,

来说“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开始准备。

(学生准备3分钟)

师:好,哪位同学能够试一下?我建议,讲这个故事,第一不要用复述的方式从头讲到尾,可以切入到故事的正中,比如说邹忌是个很美的人,他怎么样怎么样,很快地到故事当中来了,千万不要复述;第二,结尾的时候要点一下题,这就是

“门庭若市”这个成语故事的来源,这样表示你说话的层次。

师:好,哪位同学试一下?

生:在齐国有一个面目清秀的人,名叫邹忌,有一天早上他起来穿戴好衣服,分别问他的妻子、他的妾和他的一些门客,说,他和城北徐公到底谁更加的美丽?他的妻、妾、门客都说他比徐公更加美丽,于是他入朝见了齐威王,对齐威王说了他早上的经历,齐威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说“甚善”,于他便下令鼓励群臣

和百姓向他进谏来维护朝政的平和,于是在这好条令的实施下,齐国更加繁荣,使

其他一些国家皆朝于齐,这就是“门庭若市”这个成语的来历。

师:好,他试的很好,用很简洁的方式述说了一个小小的故事,但是,一个小小的弱点,“门庭若市”的细节没有说出来,对不对?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非常热闹,

于是后来就有了??挺好的,谁再来说一次?

生2:在齐国的时候,有一个美男子叫邹忌,他有一天问他的妻子,他和城北徐公谁美?妻子说他比徐公美;他由于不自信,又问了他的妾和来他家作客的人,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都是说他比城北的徐公美,但是等到第二天徐公来的时候,他才知道他的样子大不如徐公美。他由此联想到现在齐国的形势,就去面见齐王,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齐王了解了其中的道理,就开始广纳善言,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来挑自己的毛病,然后群臣都到朝廷来上书,朝廷里非常热闹,这就是“门庭若

市”的来历。

师:好的。他有一个优点,他点出了邹忌因为自己的生活小事而联想到了国家

大事。还有没有同学用更加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生3:齐国有个长得非常美丽的人,他叫邹忌,有一天他早上起来之后问他的妻子、小妾以及客人,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说“您非常美丽,徐公怎么能比?”于是他又想到国家大事,就入朝见威王,告诉威王已经受蒙蔽很深了,威王就开始下令说:“如果谁有兴德之言进谏给我,就能受赏。”群臣、百姓都来进谏,所以门庭前面非常热闹,这就是“门庭若市”

的来历。

师:好。你看,三个人讲的这个故事,逐步到位。但从“简说故事”这个角度

来讲,还可以比刚才这位同学再简。好,你来。

生4:齐国的邹忌在与城北的徐公比美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于是把他得出的这个道理建议给了齐王,齐王认为他说的很正确,于是就广开言路,他的臣子和子民们都去朝廷上给他进谏,十分的热闹,于是齐国就繁荣昌盛起来。这就是

“门庭若市”的来历。

师:你看,他更简了,但是又简过了头。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啊。(师笑)邹忌本来很美,但是没有徐公美,他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于是他就从里面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就这样把前面稍微的加上一点就够了。好了,这就是“简

说故事”。

[点评]简说故事,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此环节构思新颖、设计巧妙。给学生足够的说话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说话才能,教师及时地发现并表扬优点、适时点拨不足,让学生在自信、快乐的氛围中逐步“简说”到位。

师:下面再来一个学习内容,巧编练习。

(屏显3:巧编练习。用比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学编拟一组“词义辨析”练

习。)

师:你们看课文的练习,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我觉得他编少了,那么我们现在就用这种比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学编拟一组“词义辨析”的练习,补

充课本练习的不足。好,开始。

(学生准备3分钟)

师:好了,把你编的练习让同桌审查一下,看看正确不正确。

(同桌互相审查半分钟)

师:好,展示你们编的练习题。

生1:我编的是“谤讥于市朝”与“朝于齐”的“于”。“谤讥于市朝”的

“于”是“在”的意思,而“朝于齐”的“于”是“到”的意思。

师:好,词义的辨析出来了。你还可以找其它的“于”,课文里还有不同的意

思。

生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如”的意思,“门庭若市”的

“若”表示“像”。师:好,出来了,又一组。

生3:我找的是两个“之”字,一个是“由此观之”,这个“之”字是代词,代指邹忌所讲的这个事情。“闻寡人之耳者”这个“之”是“的”的意思。

师:好,又一组。

生4:我找的是“朝”,“朝服衣冠”“朝”指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指朝廷,“皆朝于齐”“朝”是指朝见。

师:“市朝”呢?还有一个“朝”,对不对?

生5:还有三个“之”字。“朝廷之臣”的“之”是“的”,“由此观之”的

“之”代邹忌说的这件事,“孰视之”“之”代指徐公。

生6:我也是补充,补充“于”字,还有“皆以美于徐公”,“于”是“比”

的意思。

师:好,“于”还有一个含义,还要找。

生7:我觉得“之”字还有一个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在第一自

然段“吾妻之美我者”。

生8:我找的是两个“闻”字,“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第一个

“闻”是使某某人听到,第二个“闻”是知道。

师:我觉得还有。比如说两个美字。“吾妻之美我者”,“赞美我,认为我美”;“臣诚之不如徐公美”,“美丽”的意思。还有“甚”,“君美甚”“非常”啊,

“王之蔽甚矣”“很厉害”啊。

[点评]巧编练习,解决了文言文字词理解问题,打破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教师设置练习学生完成的常规模式,展开大面积的学生活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

师:好,看一下屏幕。

(屏显4:关于几个重点词的内容。)

师:这个“于”字,“欲有求于我也”,“对”呀,这个意思刚才就没有说出来。“皆以美于徐公”,“比”啊。“皆朝于齐”,“到”啊。“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啊。它有四个含义,有比较细微的区别。“朝”字,不仅词义,读音也有区别。“朝服衣冠”,“早晨”,“入朝见威王”,“谤讥于市朝”这个“朝”指官员集会的地方,市和朝在一起是公共的场合;“朝于齐”指朝见。还有更有意

思的一组词——

(屏显5:关于“讽、谏、刺、谤、讥”的词义解释。)

师: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刺,斥责,指责;面刺,当面指责;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什么是微言讽刺呢?不是用恶意的话讽刺,而是稍稍地讽刺一下。从这几个字拓展开来,你们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里面还有“诽谤”的“诽”字,“诬蔑”的“诬”字,还有“造谣”的“谣”字,都和“说别人”有关。刚才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样几个词呢?就是我们没有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那个习惯就是用对比辨析的方法来辨析事物,这种辨析,有时是外部特征一致的,就是同学们找的那些词,比如两个“孰”、四个“朝”、四个“于”、两个“美”、两个“甚”。有时候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内涵相近,比如这一组,

也要把它放在辨析里,这样我们辨析的角度就宽了,我们的体会就会更深刻一些。所以巧编练习的目的,一个是熟悉课文的内容,第二个是理解了词义,同时呢,

我们在学习方法上也应该受到一些启迪。

师:下面再来做一件事——

(屏显6: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翻译几个短语:朝服衣冠忌不自信弗如远甚地

方千里王之蔽甚矣时时而间进)

师:翻译一下。

(学生自主翻译1分钟)

师:“地方千里”,这个词要区别一下,地方方圆千里。一齐把老师的翻译读

一下。

生:(齐读)朝服衣冠:早晨穿戴衣帽。忌不自信:邹忌自己不相信。弗如远甚:不如(徐公)相差很远。地方千里:土地纵横千里。王之蔽甚矣:王受蒙蔽太厉害

了。时时而间进:不时还偶有进谏。

[点评]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有教师的总结、归纳、讲析,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的层次。不仅让学生明白应达到的学习目标,而且受到学法和思维方

法的启迪。

师:最难的问题要出现了,请沉思这样一个话题:你认为故事中有哪几个关键

字,引动着故事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的特点?开始思考。

(屏显7:学习活动之三:深思话题。你认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的字引领着故

事情节的发展、表现着人物的特点?)

(学生自主思考2分钟)

师:互相商量一下吧

(学生商量1分钟)

师:各抒己见,哪一位先来?

生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句话中的“私”“畏”“求”三个字写出了我的妻、妾、客都是因为某种原因惧怕我或者求我,而邹忌并不因为别人对他有什么原因而失去了自知之明,

这句话写出了邹忌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的性格特点。

师:嗯,你再强调一下哪几个字。

生1:“私”“畏”“求”。

师:从三个字看出来,邹忌没有听他们的话,没有沾沾自喜,这就表现了人物

的特点了。

生2:我感觉也是应该有三个字,第一个字是第一自然段“朝服衣冠,窥镜”中的“窥”字,因为邹忌如果不“窥”的话,不可能去问他的妻、妾和客。

师:这个“窥”字引出了一个故事。

生2:还有一个“暮寝而思之”的“思”,我认为邹忌不“思”的话,就想不出这个道理,如果没有这个“思”字,也就没有下面进谏齐王的故事。下一个是“王曰:‘善!’”这个“善”字,如果齐王不觉得这个道理非常好,也不会下令群臣进谏,不会有“门庭若市”这个现象,也不会使齐国走向繁荣昌盛。

师:你很能干,很能抓关键字眼。

生3:我也说是这个“善”字。单单一个“善”字就表明威王已经同意邹忌的建议,“善”字同时也说明了威王善于广开言路,能够察纳雅言,说明他是一个

明君。

师:他品了一个“善”字,而且从这一字可以看出威王是个很贤明的人。 生4:我说的是第一段中“窥镜”的“窥”字,表现出邹忌爱美的特点。 师:这个“窥”字很有意思,它的含义比较丰富,有人说它是偷偷地看,有人说它是沾沾自喜地看,有人说它表现邹忌比较爱美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们那个时候用的镜子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很明亮的镜子,是铜镜,很模

糊的,所以要仔细地看。

生5:我觉得第二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的“诚”字,也写出了邹忌有

自知之明,非常了解自己,不夸大自己,不炫耀自己。

生6:第一段中“暮寝而思之”的“思”字,从这个“思”字我们看出邹忌

是个善于思考,能够反思和自省的人。

师:好,我来小结一下。你们的发言真的很精彩,在这篇文章里面,有两个字是最重要的,你们都说到了。看这个“思”字,“思”是对文章内容的升华,很明白的一件家中小事,引发了一个智慧的人的思考,他从一件小事里面,想到了国家的事,因此就有了“讽”。这是文章行文的一大转折,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刚才这个同学很会抓关节,什么关节呢,就是故事发展转折的几个字眼。“思”字抓的

很好。从这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运笔的高妙。

(屏显8:“思”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正是有了“思”才有了“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从而突出了邹忌的智者形象。)

师:好,再看,第二个字“善”。

(屏显9:“善”字是课文内容最为关键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同时表

现了齐王的贤者形象。)

师:这是课文内容最为关键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因为一个“善”字才引出了下一步的行为、举动,获得国民的拥护,同时表现了齐王的贤者形象。他能够接受人家的意见,才有了治国的方略,才有了国家的兴旺,才使得人家皆朝于齐,

而且从这个“善”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王者的尊贵形象。

所以这两个字是引动全文的关键字眼,同时也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字眼。

很感谢大家能够在阅读文章时比较准确地抓住关键字眼。

[点评]“思”“善”二字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关键字,引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发现并挖掘这两个字的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这两个

字的作用是这节课最闪亮的教学环节。

师:这节课,咱们通过讲故事,通过编练习,通过探讨话题来完成了课文的学

习:简说故事,巧编练习,深思话题。

(屏显10:学习活动小结:简说巧编深思)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努力,谢谢大家,下课。

【总评】

整节课教学如行云流水,学生如沐春风;余老师点拨引导儒雅从容,听课教师

们在会心的微笑中受益匪浅。这节课可以引发我们反思如下问题。

一、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节课用时50分钟,其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约16分钟,学生发言约18分钟。教学过程中,余老师让学生从容读书、从容思考、充分交流、顺畅发言,不催促、不打断,面带微笑,适时鼓励??这些都使我们的不断提醒学生快速读书、勿

勿交流、让自主合作流于形式的课堂相形见绌。

二、怎样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时间上看,余老师讲了约16分钟,用时不少,话语不少,但却未有丝毫啰嗦和喧宾夺主之感。课改后,课堂上教师讲不讲、何时讲、讲什么、如何讲,余老师

的“讲”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三、怎样让课堂绽放精彩

语文课真正的创新、真正的精彩在于课的内涵。余老师以简说故事、巧编练习、深思话题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学,新颖、有实效。其间除适时的知识拓展、学法引导外,余老师对文本独特而深刻的解读,“思”“善”等关键词语的探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这节课涂抹上最亮丽的色彩。由此可见,语文课堂的精彩,最根本的应在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角度与深度。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

功,余老师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解读给我们作出了示范。


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及课后随感

师:(导语)

话说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 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邹忌便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为了使大家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前我们做了一定的预习工作, 首先,让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样,请大家给史老师推荐一位嗓门较大的同学,请他为我们读一下课文。(同学推荐,一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默读。)

师:读得不错,声音洪亮,语句流畅,看来是有备而来,但在

某些字的读音上还稍欠准确,其他同学能帮他更正?

生:他读的时候,声音很响亮,(学生笑) 只是有两个字的读音不准确:一个是“谤”,bang应读第四声;“燕”,

yan读第一声,因为是地名。)

师:很好,更正得既完整又准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组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的练习,检验一下自己课

前预习得怎么样。

(启动powerpoint,落实课前预习作业,内容如下:

1. 辨别 下列两组黑体字的解释

朝服衣冠,窥镜

于是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燕王私握臣手曰

2. 翻译以下各句,特别注意黑体的词与划线处的译法。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一词在《廉》中已经学过,温故而知新>

b.忌不自信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e.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f.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g.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同学回答。)

师:大家的课前预习工作落实得很好。相信通过预习,我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

4

人一组交流各自的初读体会,然后自由发言。

(2位同学分别从邹忌的善于进谏与齐王德从善如流两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阅读体会。)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谈出了自己的想法,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些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我

们课后还有时间。一篇好的文章,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与感受,那么,我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讨:本书的编者将这篇文章放在第二单元,而不是高二,高三,同样也没作为课外读物,我想并不是很随意的,你们同意吗?

生:(深思片刻后点头)

师:好,那么你们想想编者究竟要让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学会什么?

生:(互相讨论,在座位上发言,大部分同学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答案。)让我们学会品味语言,单元要求中提到的。 师:非常正确,把书翻到单元主旨。(结合powerpoint)单元要求中明确指出 “品味语言,除了要理解词语的含义,

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外,还要重视句子的品味。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理解句子,才能进而理解篇章的含义。品味句子,对于看似平常但含义丰富的句子,要作深入的理解和辨析,要..................................细心体会它们所具有的表现力。 .... 既然说到品味,我就先把我在这方面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部分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番,大家先来看邹忌的“三问” 三问,邹忌问了哪三个人,他们的回答分别是什么?

生: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师:可千万别小看这三问。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轶丽”

“修”引申为身高;

“八尺”请问有多高?

生:(有些活跃,相互交流。)1米七。

师:1尺=10寸,但古代的尺寸比现代短(古代尺寸小),1尺≈7寸;1寸 ≈3.33厘米。你们算算,邹忌的身高有多 1

少?

生:我算出来了,大概像**那么高(同学笑)有1米86左右。

师:对了。如此身高,再加上“其形貌轶丽”即容貌与体形光艳照人。由此我们可以判定邹忌是个美男子。生:(笑,

有些同学直点头。)

师:“朝服衣冠,窥镜。”试问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

生:充满信心。

师:对,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他也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沾沾自喜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示范朗读并模仿,显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

生:(笑)

师: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邹忌的第二问在语气上应带有疑虑,我们

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他当时一定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更应是威严,疑虑,急切的。“吾孰与徐公美?”(示范朗读并模仿第二问)。

第三问: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一个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一个

外人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到。“吾与徐公孰美?”(示范朗读并模仿第三问)。

生:(有些学生忍不住在座位上自己品味。)

师: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我和徐公比谁美”,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

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细细辨析这些语言,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细心体会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文章。 史老师就体会到这里,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讨论一下,文章中还有那些语言可供我们品味的。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时间按情况而定)

生:既然您刚才说的是三问,那么我就代表我们小组来体味一下“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子,有些时候就像母亲一样,试问有哪个母亲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是最丑的,她也会

说他是最好看的。和丈夫待的时间长了,会有一种女性独有的关爱。所以,她肯定说自己的丈夫

“美”。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饱含肯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先肯定,再加上一句强

调一下内容。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我们小组的理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出美男。

师:你们的理解都很准确,对于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看待,就会有不同的体会。

生:至于说到妾,因为地位的关系,所以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应该及

时奉承,直接就用反问的语句加强肯定语气。“徐公何能及君也?”第三个回答的人是客,所谓无

事不登三宝殿,他此行一定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怎敢得罪于他,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

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否定句的语气中能体会到这一点。所以,这三句话的意思也是

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

师:正所谓言为心声。

生:对。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很有道理,并且能运用日常生活的点滴体会进行论证,有理有据。我看,为了进

一步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不妨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下,品味品味这些看似平常的语句所体

现出的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四人一组颇有兴致地投入朗读)

师:我们请四位学生代表大家把这段课文朗读一下,我来读旁白。(四位学生读,其余学生听。)

师:我们的讨论还可以继续。

生: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有欣赏价值的

师:好在什么地方?

生:邹忌进谏的艺术。邹忌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是“私我”、“畏我”、“有求于我”,而这三层实质

又将妻、妾、客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一一对照起来,短短的两句整句从生活琐事推及

国家大事,以私事比国事,使齐王从中悟出了自己受蒙蔽的本质。

师:很好。其实像这样由此及彼,由私事推而谏国事,由小及大的设喻令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方

法,我们称为

生:(齐声回答)讽

师:(在板书的“讽”字下面加了着重号)书本上对“讽”字的解释是什么?

生: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规劝。

师:很好。《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这一特点有所评点(投影文字)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

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见邹忌讽谏之魅力。其实在历史上还有许多进谏的方式,我们对此了解有多少?(请同学交流)

生:我知道有一种方式叫做“死谏”,古时候的忠臣为了国家利益,往往以自己的生命做赌注,以

换来昏君的彻悟。

2

师:很好,这种忠君爱国的表现,正是我们前不久所学的《孟子》中的“舍生取义”精神。

生:我知道的这种方式是直言相告,当初魏征总是在唐太宗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时候,坦然相告

毫无保留。

师:的确,直言相告,即直谏。忠言逆耳利于行。历史上还有兵谏一说,指以武力迫使君主接受自

己的建议或意见,往往惊心动魄,引起轰动的效应,还记得19xx年的西安事变,对促成全民

族抗日局面,加速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张,杨两将军也因此名垂青

史。这些进谏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有其特有的效果,而讽谏却是最讲艺术性,

往往也是最富成效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古有“文死谏,武死战”,然而,进谏的目的是使

对方接受,既然要接受又何必非得“逆耳”,一针见血,让人接受不了,才显出你的忠心耿耿

呢。所以,讽谏的艺术也同样适用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生:点头。

师:那么如此入情入理,循序渐进的进谏方式,齐王有没有接受呢?

生:接受了。

师:怎么接受的?能从课文中寻找到依据吗?

生:“善”。

师:一言以蔽之,就这个“善”字,大家想

象一下,当时齐王欣然接受时的神态与

动作,可就地模仿一下。

(同学七嘴巴舌地模仿)

师:下面,我分别请6位男同学来模仿齐王。

生1:“善。”边说边摇头。

生2:“善。”略有所思。

生3:“善。”假装摸了一下自己并不存在

的胡须。

生4:“善。”很害羞的样子。

生5:“善。”声音短促。

生6:“善。” 边说边拍桌子,一副很高兴

的样子。

(同学乐不可支。)

师:大家体会得各有特色。从这一个简短的“善”字再一次证实了邹忌的谏言的魅力,同时也能感悟到齐王是一位

善于纳谏的贤君。如若不然,他不会拍案叫绝,一定是拍案而起“斩”。

生:(笑。)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通过集体讨论,朗读实践的方式来品味文章中的语言,其实类似值得欣赏得的句子还有很多,

诸如齐王纳谏之后的齐王的“三赏”政策,以及齐国国情的“三变”等都有欣赏的价值,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可以在课后进行讨论。下面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诵读一遍,读出感情,加深我们对篇章的理解。

(学生分头读课文。)

师: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此文让我们了解到千年之前,那些谋臣策士是怎样进谏帝王的,面对国策,如

此重大的事情,竟能用几句话将心思表露出来,并使君王欣然接受。

这堂课,我们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也体会了品味语言的喜悦,那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咀嚼起来如同青橄榄,余味无穷。

中国是个文学大国,古典文学是一株生长在我们民族文化土壤中的瑰丽奇葩。只有理解了字句,才能进一步领会,理解作品的含义。所以,我们再阅读文言文时不必后怕,更不应弃之厌之,应欣然接受“善”。

[教后随感]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而“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所以我摒弃了传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句串讲、学生逐句记录的刻板模式,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将“读”这一实践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通过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声情并茂的琅琅诵读,不仅“品”出了语“味”,而且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和能力的迁移。把握了课文中传达出的信息,进一步体会到文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审美实践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展开的,在这堂课上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他们的表现有时是大出我的意料的,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文言文的教学中这堂课的实践体会将给我今后的文言文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3

4

更多相关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古文学习向来是令学生厌烦老师头疼的一个问题面对佶屈聱牙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学生既没兴趣又没耐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师一个人独角戏难唱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为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学生学法和能力的培养圈点勾画的方法借助工具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清晰的结构三叠排比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浚县实验中学孙雪鹤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本文文字并不深奥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释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自行翻译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思路内涵及语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就是老师讲学生记这么简单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读然后逐句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山阳县城区三中邓英平古文学习向来是令学生厌烦老师头疼的一个问题面对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学生既没兴趣又没耐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师一个人独角戏难唱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反思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回想本节课的课堂...

邹忌讽齐王纳谏老师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重难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类比手法的运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吕新花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写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出师表愚公移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古典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一有一天爷爷给了我一本故事书名字叫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很喜欢看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个人叫邹忌他的妻子小妾客人分别都说他比城北边的美男子徐公还漂亮邹忌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特漂亮晚上他想了想原来妻...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gt读后感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自知之明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的素质从前有个人力大如牛为非作歹乡亲们都很讨厌他但是村民想要惩治他却是力不从心后来蛟龙在这个地区肆...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邹忌讽齐王纳谏gt教学反思一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思路内涵及语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就是老师讲学生记这么简单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反思(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