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弱势群体 促进社会和谐

时间:2024.3.31

关爱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系别:会计系

班级:08财务管理

姓名:笑笑

学号:200803024451

20 10年10月12日

关爱弱势群体 促进社会和谐

摘要:为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甲山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重点关注和积极帮助弱势群体。甲山社区始终视弱势群众为亲人,始终怀着慈爱之心,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通过细致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给他们,让每个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和谐生活。 关键词:关爱 促进 弱势群体 社会和谐 工作 政府 社会

一、 关爱弱势群体,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在体制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镇流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一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如何更加有效地扶助弱势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与政府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

弱势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相对贫苦,较少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样一个群体,如果没有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与扶助,单靠他们自身努力,受条件限制,很难从生活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必然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关怀和扶助弱势群体,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对弱势群体,首先要从经济上给予关怀和扶助。为此,需要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投入,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地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弱势群体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基础才更加坚实。

对弱势群体,还要从政策上给以关怀和扶助。应制定倾斜政策,增加贫困层的就业机会;为他们的子女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大减免学费工作的力度,使其上得起学;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确保弱势群体的当事人能打得起官司,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对弱势群体,更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和扶助。对于弱势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走出困境、由弱变强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一种自我振奋、自强自立的精神状态。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关爱弱势群体。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多一分社会关爱,就多一分自信,多一分摆脱困境的精神力量。

二、与弱势群体“零距离”接触增进感情

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社区干部与居民群众每天都是零距离接

触,居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冷暖,社区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帮助。为了对辖区弱势群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他们的现实困难随时跟踪帮扶,对辖区弱势群众全部建档立卡,建立因情施策

的帮扶机制,根据弱势群体的致困原因,因人制宜,分类实施帮扶,确保帮扶效果。

孤寡老人陈玉清,今年74岁,丈夫病逝,由于自己没有生育,丈夫的离去只丢下她一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社区党总支部得知此事,为她送去生活用品,社区工作人员还与她结成了帮扶对子,一有空就到她家与她拉家常,问冷暖。逢年过节社区都不会忘记到她家送上节日礼品。去年,帮她办理了计生奖励扶助证,每年可享受政府奖励600元。

残疾人李庆新今年30岁,十八岁时因为升学的原因,引发精神疾病。现在与残疾父亲李连生相依为命,生活没有依靠,社区为他家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他精神病时好时坏,病情发作时,常常影响社区治安,今年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多方沟通,帮她办理了长期入住福利医院手续。每逢过年过节,社区干部都要带上生活用品去看望她。

空巢老人魏文强,今年86岁与养女(今年66岁)一起居住,养女长期卧病在床,养女儿子在外打工,全家靠市建筑化工材料厂每月204元救助金度日。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曾多次到其家中走访、慰问,关心老人的生活的状况,为老人办理了城市低保。社区干部来到她的家中,和她谈心,叮嘱她注意饮食起居。逢年过节还为其送去月饼、米、面、油等各种慰问品,使老人不再无助。

三、群众利益不能“落实”在纸上

今年11月,社区组织辖区内的70岁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检查项目有乙肝五项、测血压、心电图、动脉血管早期粥状硬化检查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逐年递增,目前在甲山社区居住的流动人口就达2275人。为改善流动人口就业环境,大力推行亲情化管理与服务,通过走家串户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使外来务工人员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将外来务工人员同本地居民一样管理,组织他们积极在业余时间参加“飞凤之光”文体活动等,让外来务工人员从心理上、行动上真正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对外来妇女实行了与本区妇女“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生服务。组织有关人员进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外、发放避孕药、每年开展B超、乳透等健康检查,今年以来该社区免费对66名流动人口妇女做B超等全身检查,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共居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的和谐氛围。

社区工作人员经常走访辖区内的困难人员,跟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让每一个处于劣势群体的人都认识到,“弱势”并不是绝对和一成不变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自贬为“弱”,弱势是能够向强势转化的,关键要靠转化者自己的内在动力。

甲山社区现有老年人,残疾人,贫困户等弱势群体 77户,多年来,该社区把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纳入工作重要议程,建立了弱势群体扶助

网,并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建立健全了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各项规章制度,关键时刻坚持三到场:既生病住院到场;逢年过节到场;发生纠纷到场。甲山社区视弱势群众为亲人,始终怀着慈爱之心,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通过细致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给他们,让每个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和谐生活。 综上所述,弱势群体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就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对于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全社会都应当持以关心的态度。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形成一种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一个真正分正的社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在这层意义上,关心弱势群体也就是关心强者本身。由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为他们制定特殊的就业政策是极其必要的。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大多年龄在35岁以上,大多只受过中等教育,过去所从事的主要是低技能的、稍加培训就能就业的岗位,因此,建议就政策的重点集中在:既要积极地创造就业岗位,又要加强技能培训。

加大医疗保障的范围和力度。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应该是解决弱势群体医疗困难比较理想的政策选择。目前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己经实施了医疗救助措施。另一方面,从已经实施的医疗救助措施来看,基本上是大病救助,对基本的医疗保健关注不够。大病救助,建立慈善医院、组织社会募捐等是可以尝试的方式;加大医疗保障机制,降低住院起付标准线,扩大门诊特殊病科项目,专门为困难职工筹措大病救助的基金,同时也要发展农村的合作医疗和城市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以解决弱势群体的日常的基本医疗保健所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出台的有关住房的公积金政策、安居工程、住房贷款三项主要政策对于弱势群体都不太有利。国家应该出资建设规模适当、设备齐全的住房,以低租的方式向弱势群体提供。

用更完善的法律来约束雇主的行为,避免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逢年过节送温暖虽也能救一时之急,却是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建立完善、全面的社会救助机制,健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政府、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救助体制,才能将送温暖活动引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


第二篇:关注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弱势群体问题


关注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弱势群体问题.txt27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关注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弱势群体问题〔摘要〕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值得关注。弱势群体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损害社会公平,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制定和实施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司法保护的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以及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给予弱势群体有力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社会和谐。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资源如经济权益、职业声望、知识技能等差别及其变化,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而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正是伴随着社会急剧转型、社会阶层日渐分化的背景出现的。随着社会转型的 加速,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贫困程度也将不断加深。弱势群体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损害社会公平,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一、弱势群体问题对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3000美元时,社会矛盾最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处理得好,国家就可能较顺利地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反之,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社会分化日益加剧,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甚至使社会陷入倒退”。①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大面积存在已经给社会的和谐演进,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一)弱势群体问题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理念。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不是个人品质问题,它的核心是社会制度的结构,是社会分配基本权利义务的方式,也是通过社会合作产生利益的方式”。②社会正义的最重要功能是把所有的社会成员凝聚起来,努力合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并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前提是他们认为正义的社会结构可以为每个人提供最大限度的公平。“由一部分人来判断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要求,以社会的名义剥夺哪怕暂时剥夺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权利和利益,或者有针对性地赋予某个社会群体以特殊的权利和利益,都是不可取的”。③罗尔斯认为,“只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切实的保证,才能够从最起码的意义上体现出对个体人缔结社会的基本贡献和对人的种属尊严的肯定,才能够从最本质

的意义上实现社会发展宗旨亦即以人为本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才能够从最实效的意义上为社会的正常运转确立起必要的条件”。④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因此,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社会正义的一般规定。罗尔斯特别指出,分配上的不平等是否合理,只能以最少受惠者能否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而定。为了实现社会正义,使弱势群体也能享受经济发展成果,我们必须改变由于社会政策的缺失带来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后果,而这正是社会正义内涵的必然要求。 (二)弱势群体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绝对不能以一部分社会成员利益的牺牲作为代价。邓小平一向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⑤弱势群体问题不仅违背了社会的正义理念,也不符合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因此,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改革的内在需要。改革初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对于消除平均主义、激发社会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拉大。“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社会发展成果必须是“惠及几十亿人口”而不是“惠及”少数人。 (三)弱势群体问题直接危及社会政治稳定。罗尔斯认为,和谐社会的社会结构应基于两个原则:第一,所有人都享有和其他人同样的基本自由体系相类似的权利和自由。第二,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必须符合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的最大利益。而我国当前转型中的社会结构被社会学家孙立平称之为“断裂的社会”,表现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状况的改善之间出现了断裂,社会结构显现出种种断裂的迹象。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及其扩大化势必强化我国社会结构断裂的程度。此外,数量日渐庞大的弱势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极易成为社会动荡的“火药库”。亚里士多德认为,贫困就会激起祸乱。⑦在所有情况下,我们总是在不平等中找到叛乱的起因。“如果不能在消除社会绝对贫困的同时,逐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那么这种“相对剥夺感”也容易使人倾向于暴力。”⑧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是很多地方发生弱势群体集体上访甚至采取暴力

抗法等恶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二、和谐社会视角下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 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的和谐,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组织(政府、单位、社区、社团等)之间的和谐和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社会政策是在广义的福利领域调整社会关系,尤其是个人与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责任在于给强者以‘发展权’,给弱者以‘生存权’,以有效地防止‘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纯生物式的市场竞争。”⑨政府在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政府只有通过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才能逐步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体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人人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是20世纪社会政策的价值观,并且在大多数福利国家的立法中得到确认。社会保障的目标是立足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的角度,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等多方面来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底线。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国家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帮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做法之一。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十五”期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7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3亿,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1.1亿,参加工伤保险的达0.8亿。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增长较快,已达6000多亿,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5%以上。但由于种种原因,与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其他法律制度建设相比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很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缺乏社会保障,80%的劳动者与老年人没有基本养老保险,90%的人缺乏基本医疗保障,乡村贫困人口还没有制度化的最低生活保障。由于社会保障资金大部分由各省市自筹,加之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相当大一部分弱势群体被拒之于社会保障大门之外。“十一五”期间,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成为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社会保障之所以被放到如此突出的位置,正是基于我国社会矛盾的某些重要变化。

当前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劳资关系冲突,农村流动人口与城镇固定户籍人口之间的利益失衡。但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若干重大缺陷:制度设计之初,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没有利用社会保障政策调节贫富差距,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明显不力,致使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富人的保护伞”。显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重构:1.强化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面。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社会保障的普遍受益有助于社会整合与稳定,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降低社会改革的成本,减缓改革的阻力。 (二)加大司法保护力度。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弱势群体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武器。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法治的公正性要求对弱势群体予以公平的对待;同时,法治的普遍性要求对所有人不能有任何歧视。因此,政府必须通过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小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差距。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xx年的《宪法修正案》则为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它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已批准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全国人大一直将保护弱势群体的立法放在重要地位。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在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法院对弱势群体进行司法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还比较薄弱,无论是司法理念,还是审判体制、法官的审判作风,都出现了种种不能及时回应弱势群体对公正的需求的情形。因此,司法审判应及时更新理念,将救济权提升为基本人权,建构以司法权为核心的权利救济制度。没有救济,就没有法治,只有把救济权上升到人权体系的重要地位,才能确立对弱势群体进行司法保护的理论支撑。近年来,老百姓上访大幅度增加,就是因为未能形成以司法权为中心的权利救济体系,法院在纠纷解决中不能居于主导地位,因此,确立司法救济制度,要大力树立司法机构的权威,把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引导到司法渠道上来,从根本上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三)大力发展社区

服务。弱势群体不仅是经济贫困的群体,还是被社会排斥的边缘化群体,因此,增进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接纳是改善弱势群体状况的重要手段,而社区服务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活动空间狭小,几乎一生都是在社区内度过,因而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对弱势群体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利益共同体。“在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的时代,社会进步的代价多数由社会弱势群体承担了。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对此给予补偿。社区建设是弥补社会变迁创伤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为重要目标”。⑩推进社区服务,不仅可以分担政府与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缓解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还可以动员社区力量,开发社区资源。因此,社区服务对于弱势群体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社区活动面向全社区,但由于弱势群体没有单位,社会活动空间小,社区便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依托,弱势群体也成了社区服务等活动的主要受惠者。开展社区服务是服务弱势群体、接纳弱势群体、缓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在今后,我们要全力发挥社区服务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扶助作用。社区服务不仅可在社区范围内给弱势群体以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还能在社区范围内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最基本场所,使弱势群体避免“被社会隔离”。发挥社区服务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中的作用,使社区服务成为弱势群体社会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在就业、住房、子女就学、老人照顾等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四)积极发展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NGO)是社会成员志愿加入的从事志愿活动的民间组织,具有志愿性、非营利性的特征,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合理利益诉求,防止社会矛盾扩大,促进社会整合和公民政治参与,“成为合作、关心、精神生活和智慧创造的蓄水池”。B11在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中,我们要注意积极发展NGO,如鼓励创建各种民间团体,设立基金会,发展专门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保护和服务的慈善机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认为,对于贫穷,“一个解决途径,而在许多方面还是最理想的途径便是私人慈善事业。”B12以NGO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1.社会组织在政府与弱势群体成员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确保信息沟通的顺畅,有效预防和防范社会矛盾与冲突;2.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建立不同群体的利益整合机制,将社会矛盾的解决纳入理性有序的轨道;3.借助社会

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发挥其在利益协调、矛盾化解中的特殊作用,为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服务。因此,政府要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发挥民间力量的整合作用,通过发展非营利的社会服务组织,承担整合弱势群体成员的职能。总之,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B13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要消除那些阻碍人们自由发展的因素,体现社会公平。随着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我们将更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更多相关推荐: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范文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范文你是否常常想起帮助过你的人你有没有最想感谢的人你为需要帮助的人做过有益的事吗这是一名教师对学生问卷调查的部分问题闻之为这样的感恩教育叫好的同时也深感这些问题犹如一记记重锤叩击心灵拷问良知扪心...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方面的相关文件材料很多大家下去找时间看一下今天早上我先作一个学习体会发言谈一些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和体会一什么叫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得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的...

学习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心得体会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让世界充满爱》读后感

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让世界充满爱读后感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读让世界充满爱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地球是我们赖于生存的地方而且地球上有丰富的资源和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水事物空气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爱护地球地球...

关于医院和谐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医院和谐建设心得体会人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是以人为本最基本、最核心的出发点。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前提。作为医疗卫生保障机构,医…

作文:我心目中的和谐社会

我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当我写下这个题目后我便开始苦想连篇我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就连我自己也不敢回答因为这是一个看是简单却让我我不知道从哪下笔从哪何谈起的问题昨天在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名为现实的...

教师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心得体会

教师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心得体会近来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在广大教师中掀起了新一轮的理论学习潮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

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专题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谈谈对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和体会首先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按照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公务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训的通知我单位立即组织进行学习培训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一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做到经济建设...

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

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20xx年10月至今我参加了三明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公共课的网络培训通过认真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一社会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

和谐社会心得体会(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