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时间:2024.3.31

谈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积累法、等效替代法、归纳法、比较法、科学推理法、对比法。下面笔者将这些常用方法总结如下。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 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中学物理课本中,

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

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

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

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

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

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

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

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四、积累法

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如测量铜丝的直径先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 N数根据情况确定) , 再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直径长度,然后用线圈直径的总长度再除以N, 这样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相似的实验还有: 测一个大头针、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法。

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累积法来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

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

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也是利用这种方法。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

七、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八、科学推理法

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

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九、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论文作者: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 箱:

李 玥 印江木黄中学 152xxxxxxxx 贵州省印江县木黄中学 952902010@qq.com

20xx年4月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木黄中学 李玥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抽象思维以及动手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教师应从全方位参与实验,采用各种科学且合理的手段,促进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科学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作为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也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 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板书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物理教材书上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是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敢于创设条件(如让学生制作学具、教师制作教具等),将课堂的演示实验敢于搬到学生实验中来。使学生实验的开出率突破大纲的要求,达到100%以上,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物理术语表达能力,避免了学生回答、解释物理问题时的语言生活化。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实验做得太少,学生实验素养低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全方位合作参与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参与。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实现创新。

一、采用“合作参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方式”的培养程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能力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应根据循序渐进与分层递进的原则,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合作参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做”阶段标志的培养程序,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科学化、系统化。

1.以“合作参与”的方式帮助学生自觉的学习之路

初二学生刚学物理知识,对物理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并且喜欢动手做实验,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实验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首先我在讲此实验前给大家介绍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自然界中引起某个事物变化的因素可能很多,我们想知道变化了事物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我们要把其它因素控制相同,只研究变化了的事物与某个单因素的关系这样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例如他们都学过自然,我问他们影响植物生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湿度、温度、阳光。要研究植物与湿度的关系,问同学们应该怎么办呢?有些同学就说把两盆同样的花放在阳台上,一盆花适时浇水,另一盆花从不浇水,过半个月以后,没浇水的花快枯死了,而另一盆花长势良好。接着问同学们这两盆花用什么因数

素控制相同呢?(温度、阳光)研究花的生长与何关系?(湿度)再问同学们如何研究花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这样边提边问把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精随教给同学们,使同学们初步了解这一方法。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提问→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果。此实验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同学们都能感觉到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的速度可能有关,这一探究实验对初学者来说,设计实验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学物理时间较短,还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设计实验的能力较差,此时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设计实验,首先研究与温度的关系,问同学们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呢?(空气流动的速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此时同学们七嘴八舌设计了很多方法,此时老师把同学的方法举一两种最好的方法,把这一方法步骤按照探究实验的顺序采用填空的形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完全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样就缩小了学生的探究范围与难度,然后让两至三人一组进行实验。把实验的内容及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把另两个影响蒸发快慢的物理量也以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实验,而老师此时是一个引路人与合作参与者,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使他们体验到了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到了科学探究兴趣,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到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入学生走上学习之路

物理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因此如何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本人创设了“趣味实验”、“课后小实验”等新的物理实验形式。

“趣味实验”系列: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如声现象中的“木条听诊器听心跳声”,“土电话传声”,“自制水瓶琴”等;光现象中的“用水透镜点燃火柴”、“自制简易潜望镜”、“自制三色陀螺演示光的合成”等;热现象中的“烧不坏的手帕”、“人造小雪景”等;“用一段漆包线和一个永磁体自制小电动机”等;力现象中的“水火箭实验”、“吹不落的乒乓球”等。

“后小实验”列:是指由学生按老师的布置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实验器材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或学生自制的器材。如“声测教学大楼与你的距离”、“制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自制水果电池”、“自制简易滑动变阻器”、“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过程”、“自制密度计测盐水密度”等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这类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物理实验的指导思想上,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教给学生“有用的物理”。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时时感觉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的本质和价值。本人认为以下几个做法可以体现物理实验的实用性。

(1)选取学生日常生活用器作为实验器材,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热情。

(2)选取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物理现象作为实验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易于选取。对于激发学生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根据实验所提供的信息、实验使用的器材、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来指导实验,寻找实验的多种方法。

例如: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是该实验装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

这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地缩小呢?

答案是否定的。

接着再问:管长减短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能否用其他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较装满水的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兴趣是灵感的源泉,通过诱导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具,提高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变 “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实验:在烧瓶里装些凉水,在水瓶中放一条小鱼,给烧瓶颈上端加热,上面的水烧开了而下面的鱼依然在游动,老师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去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

3、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方式鼓励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 。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让学生多动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让学生都动手。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老师只注意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因此,老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以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3)、让学生多动脑,观察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的条件,指导他们的观察方法,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爱好和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敏锐性、深刻性、精确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如,在讲杠杆、支点、力臂,并从实物中找出杠杆,分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感到有很大的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用一个可动幻灯片——用铁镐撬石头,在彩色、可动图片的吸引和教师的实验操作下,学生顺利的找到了支点,动力作用点、动力臂、阻力的作用点、阻力臂,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二、物理实验要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要害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初中乃至高中物理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他们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学习,而不善于学习抽象的内容,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大量学生已具备的感性知识,对

缺乏感性熟悉的则配备演试实验,并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思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如力的概念教学时:

(1)举例演试,说明力的作用。

人提一桶水(人对一桶水用力)马拉车(马对车用力)手推箱子(手对箱子用力)磁铁吸铁块(磁铁对铁块用力)在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把人、马等抽象概括,称为甲物体,把一桶水、车、箱子等称为乙物体,把提、拉、推等称为力的作用,这样就得到甲物体对乙物体的提、提、推等作用,就是力的作用。

(2)用学生顺手抓来的东西讲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问:用手拍打桌面,手对桌面施力,桌面对手是否也有力的作用呢?

再让两个学生上前作扳手腕表演,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熟悉。

三、从“学会”向“会学”的教育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抓住“观察、操作、记录、 分析 、整理”。

1、观察

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2、操作

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3、记录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次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统计表,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总结规律等。

4、分析

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

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5、整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例如:“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用电器的电流相等。

对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不相符时,教师应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四、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学法的指导以实现创新

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发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典型问题,通过师范指导、师生讨论和学生练习等多中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运用二力平衡知识,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所受的力和根据已知力来确定未知力,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情况的判断,都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关的事例,通过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使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适应学生的学习,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从而集中注意观察和分析。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实验结束后在脑子里只留下一点点的肤浅印象,真正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有较大提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叠加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物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教会学生的一些创新实验的方法,如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很难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的,我们可以考虑设计用相似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等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

五、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创新

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以其灵活、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动画表现形式及强大模拟功能而使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引发兴趣,进而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媒体这种优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独具特色。但多媒体模拟实验无法让学生感到实验事实的真实性,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验本身,如果不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过滥地用多媒体 “动画”实验来替代实际实验,剥夺学生的实验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所以有条件可以做的实验我还是真刀真枪地让学生亲自去做。

总之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起学生不理解其中道理不肯罢休的求知欲,努力使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 《校本研修面对面》 《素质教育实施纲要》

工作单位:印江木黄中学

联系电话:152xxxxxxxx

通讯地址:贵州省印江县木黄中学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一控制变量法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4研究液体的压强…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一、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

中学物理实验各种方法总结

物理实验各种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

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汇总

前兴教育教研中心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汇总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实验案例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学实验方法归纳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谈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有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积累法等效替代法归纳法比较法科学推理法对比法下面笔者将这些常用方法总结如下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

初中物理所用试验方法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科学方法分析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专题研究》研究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专题研究研究方案孝感市孝南区闵集中学董波20xx5一问题的提出对物理课堂教学来讲没有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其心理认知水平...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135更新时间20xx89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著名物理学家杨...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