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 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5.2

管理经济学 精简版

第1章  管理者利润与市场

1.1管理经济和经济学理论

1.2经济利润的度量和最大化

——使用资源的经济成本

   (1)机会成本:企业所有者由于使用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而放弃的收益。

                  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机会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

   (2)市场(供应)资源:资源为他人所有,企业通过雇佣、租借或者租赁形式获得。

   (3)自有资源:企业自有并使用的资源。最重要的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时间和企业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服务三种以及所有企业拥有和使用的土地、建筑物或者设备资产。

   (4)总成本:市场提供的资源和自有资源的机会成本之和。

   (5)显性成本:为获得市场提供的资源所支付的货币。

(6)隐性成本:使用自有资源的非货币成本。

    三个重要的隐性成本:①所有者向企业提供现金的机会成本,即权益资本;②使用企业所有的土地或者资金的机会成本;③所有者管理企业或者为企业付出的其他投入的机会成本。

   (7)权益成本:所有者向企业提供的现金的机会成本。

总结: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是企业使用这些资源所放弃的收益。机会成本可以是显性成本或者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使用市场提供的资源的成本,隐性成本是使用所也者提供的资源的成本,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企业拥有的资源所放弃的最大收益。总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1)经济利润

   (2)会计利润

    总结:经济利润=总收益——总经济成本=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利润没有从总收益中扣减使用所有者资源的隐性成本)

    由于企业所也这必须担负企业使用所有资源的成本,企业所有者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而不是会计利润。

——企业价值最大化

   (1)企业的价值:它所能卖出的价格,就是将来企业预期能够挣得的经济利润的现值。

企业的价值=

πt是t预期的经济利润,是风险调整贴现率,T是企业存在的年数。

   (2)风险升水:为补偿投资者对于将来利润的不确定性,所承担风险而增加的贴现率。

原理: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它所能卖得的售价,这个价格等于企业将来预期利润的现值,与将来利润相关的风险越大(小),用来计算企业价值的风险调整贴现率就越高(低),企业的价值就越低(高)。

——价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的等效应

    原理:如果任何期间的成本和收益状况都独立于其他期间的决策,经理就可以通过做出每一个单期利润最大化决策使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现值)最大化。

1.3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

——委托—代理问题

(1)委托—代理问题:当管理层(代理人)的目标与企业所有者目标不一致时产生的冲突。

(2)道德风险:当合同的一方有不遵守合同所有条款的动机,而使另一方不能在有效成本内实施监视时存在的风险。

——公司的控制机制

    激励经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制:

   (1)把经理的报酬与满足股东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解决代理问题。

   (2)指派外部人员(不就职于企业管理层的董事),或把董事的报酬与公司价值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加董事会监督服务的价值。

   (3)使经理产生动机,从而做出价值最大化决策的方法与公司的债务融资政策有关。

   (4)公司收购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股东与不能最大化企业价值的经理之间的矛盾的可能方法。

1.4市场结构与管理决策

   (1)价格接受者:由于价格严格受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而不能设置它所出售产品价格的企业。

   (2)价格设置型企业:能够在不全部损失销售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的企业。

   (3)市场力:企业在不全部损失销售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的能力。

——什么是市场

(1)市场:买方和卖方可以实现任何有价值东西交换的场所。

   (2)交易成本:使交易发生的成本,而不是商品或服务本身的价格。

——不同的市场结构

   (1)市场结构:决定一个企业经营所处经济环境的市场特征。

——市场的国际化

   (1)市场国际化: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市场的经济一体化。

第2章  需求  供给与市场均衡

2.1需求

   (1)需求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消费者所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

——广义需求函数

   (1)广义需求函数:体现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六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2)正常品:如果单纯的收入增加,会增大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此类产品为正常品。

   (3)低档品:市场上有些产品或服务,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时,对它的市场需求量反而会下降,此类产品被成为低档品。

   (4)替代品: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种产品价值的上升(下降)会增加(减少)消费者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那么这两种产品是替代品。

   (5)互补品: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种商品价格升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会下降(上升),那么这些商品就是互补品。

   (6)斜率参数:线性方程中的参数表示,当一个独立变量变化,其他变量不变时,对因变量Qd产生的影响。

   (7)Qd=a+bP+cM+dPR+eg+fPe+gN

关系:当广义需求函数用线性方程:Qd=a+bP+cM+dPR+eg+fPe+gN表示时,斜率参数(b、c、d、e、f、g)表示当有且仅有一个变量()产生变化时,对总需求量的影响,例如  ,代表着当保持不变时,单位价格的变化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当斜率参数取正值时,需求量和变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直接需求函数:Qd=f(p)

   (1)直接需求函数: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表示产品需求量与产品价格之间关系的表格、曲线或方程,Qd=f(p)。

   (2)需求表:给出一系列的商品价格以及与相关的商品需求量的表格。

   (3)需求曲线:当除价格以外,所有经过需求量的因素都保持不变时,所得到的体现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关系的曲线。

    注:①在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可以解释为在一个既定的价格下,消费者所愿购买的最大产量;在一定购买量下,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

       ②对于水平轴上的每一个需求量,任何一个对应的价格都可以称为需求价,于是需求反函数给出了任意特定数量产品或服务时的供给价格。

——逆需求函数:P=f(Qd

(1)逆需求函数(需求反函数):用需求量表示价格的函数,P=f(Qd)。

(2)需求价格:在某一特定的交易量下,消费者可能承担的商品的最高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价格的下降,将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上升,而商品价格的上升,则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下降。

   (2)需求量的变化:当其他量保持不变,只有价格发生变化时,沿需求曲线的运动。

    关系:对需求函数Qd=f(p)来说,价格的变化将导致需求量的变化,其他五个影响广义需求量的因素(M、PR、g、Pe、N.)在任意特定需求方程中都被取以某一定值。

    在图示中,这种价格的变化,将表示为一点沿着需求曲线从某一价格运动至另一价格。

 ——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水平上升:需求函数的变化导致每一价格下的数量都增加,通过需求曲线的右移反映。

    (2)需求函数下降:需求函数的变化导致每一价格下的数量都减少,通过需求曲线的左移反映。

    (3)需求函数的决定因素:能够影响在每一价位下产品需求量,即需求曲线位置变化的因素,如:M、PR、g、Pe、N. 

    (4)需求的变化:当决定需求的五个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便会发生移动,需求改变。

    关系: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大了,需求下降,意味着在任意的价格水平下,需求量下降了。需求函数在影响需求的五个因素中一个或多个发生变化时,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影响需求函数的因素是收入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价格、消费者偏好、市场中的消费者数量。

                          广义需求函数及需求移动

2.2供给

   供给量:在一定时间内(一周、一年等)投入市场用于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叫做供给量,我们用符号Qs表示。

——广义供给函数:Qs=f(P、PI、PrT、Pe、F)

   (1)广义供给函数:体现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六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Qs=f(P、PI、PrT、Pe、F)。

   (2)生产中的替代产品:两种产品中任意一种产品价格的上升,都会使厂商将另一种产品的资金投入到这种产品的生产中来,则称这种产品为生产中的替代品。

   (3)生产中的互补品:如果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生产者增加这两种产品的产量,则这两种产品称为互补性产品。

   (4)技术:有关组织资源生产产品或服务的知识状况。

   (5)Qs=h+kP+lPI+mPr+nT+rPe+sF

——直接供给函数:

   (1)直接供给函数:在保证其他五个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此种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Qs=f(p)。

   (2)供给决定因素:能够使供给曲线产品移动的因素。

   (3)供给量(由P唯一确定)的变化: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化所造成的,沿着供给需求曲线移动。(  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有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4)供给表: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一系列可能的价格与之相对应的供给量。

   (5)供给曲线:在保持其他影响供给曲线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表示供给量与产品价格的曲线。

    关系:直接供给函数将供给量表示为以价格为自变量的一元函数,Qs=f(p),供给函数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要素价格不变,技术不变,生产中相关产品的价格不变,预期价格不变,行业内企业数不变),给出了对应于不同价格的供给量。

——逆供给函数: 

   (1)逆供给函数(反供给函数):价格用供给量表示的供给方程,

   (2)供给价格:厂商愿意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最低价格。

    关系:对供给函数来说,价格的变化将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化,在某一特定的供给函数中,广义供给函数中出现的其他五个因素(PI、Pr、T、Pe、F)取定值,在图中,价格的变化将引起沿供给曲线从某一价位向另一价位的移动。

注:在供给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

①一定特定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最大的产量或服务量。

    ②为了使厂商愿意提供该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提供的最低价格。

    ③这个最低价格有时候被称为在此产量下的供给价格。

——供给曲线的移动

(1)供给上升:由于供给函数的变化,在任意价格下供给量都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供给下降:由于供给函数的变化,在任意价格下供给量都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关系:供给量上升,意味着以任意的价格厂商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量下降,意味着在任意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商品的数目下降,决定供给函数的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相关产品价格、产品的预期价格、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商的数目。

   

广义(线性)供给函数总结及供给曲线移动

2.3市场均衡

   (1)市场均衡:在市场处于某种状态时,消费者愿意以市场价格购买厂商所愿意生产的所有产品,在此价格下QS=Qd

   (2)均衡价格:当QS=Qd时的价格。

   (3)均衡产量:在均衡状态下的产品交易量。

   (4)供过于求(剩余):当产品供给量超过产品需求量时,我们称之为供过于求。

   (5)供不应求(短缺):当产品需求量超过产品供应量时,我们称之为供不应求。

   (6)市场出清价格:消费者愿意以市场价格购买厂商所愿意生产的所有产品,即市场均衡价格。

    原理:在某一价位下市场上的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正好一致,我们称这个价格为均衡价格。当现价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存在着供过于求,由此产生的供给余额导致厂商降低价格,以促使过剩产品下降,当现价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存在着供不应求,于是由此产生的需求余额导致需求未被满足的消费者们抬高价格。由于低于均衡价格时,消费者会抬高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厂商们会降低价格,市场最终将进入价格与数量的均衡状态。

2.4衡量市场交易的价值

——消费者剩余

   (1)经济价值:买者愿意为其支付的最高价格。

   (2)消费者剩余:商品的经济价值和商品价格的差值,对消费者而言是净收益,这个差值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3)特定单位的经济价值=其需求价格=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生产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对供应的每一单位而言,市场价格和他们愿意提供商品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值就是称为生产者剩余。

——社会剩余

   (1)社会剩余:任意产量的社会整体的净收益可以通过加总该特定产量下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得到。

2.5市场均衡的变动

   (1)定性预测:只针对经济变量变化方向的预测。

   (2)定量预测:预测经济变量变化方向和大小。

——需求变化(供给不变)

    原理:当需求上升而供给保持不变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会上升;当供给不变,需求下降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会下降。

——供给变化(需求不变)

    原理:当需求不变供给上升时,商品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而均衡量将会上升;当需求不变供给下降时,商品的均衡价格将会上升,而均衡量将会下降。

——需求与供给的同时变化

   (1)不确定性:当对均衡价格与均衡交易量发生变动的方向的预测,要依靠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对变化的大小时,我们称之为不确定量。

    原理:当需求与供给同时发生变化时,如果数量(价格)的变化是可以预知的,那么价格(数量)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如果它们的变化要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变动相对大小的话,这个均衡量或均衡价格就不是确定的。

2.6限制价与支付价

   (1)限制价:政府允许销售者对产品能够定出的最高价格,当这个价格低于均衡所需价格时就会出现供不应求。

   (2)支持价:政府允许销售者对商品能够制定的最低价格,当这个价格高于市场均衡所需价格时,便会出现供过于求。

原理:当政府所制定的最高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由于在此价位上,消费者需求的商品量超过了生产者所愿意生产的商品量,生产不足和需求过剩就会出现,如果政府制定的支持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由于在此价位上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产量数量超过了消费者的需求量,生产过剩或说需求不足就会出现。

第6章  弹性和需求

6.1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总是一个负数,因为P(价格)和Q(需求量)是反向相关,=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2)富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E|>1时,即|%ΔQ|>|%ΔP|。

   (3)缺乏弹性:需求价格弹性|E|<1时,即|%ΔQ|<|%ΔP|。

   (4)单一弹性:需求价格弹性|E|=1时,即|%ΔQ|=|%ΔP|。

    注:|E|越大弹性越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越敏感。             

——预测需求数量变化的比分比

——预测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6.2价格弹性和总收益

   (1)总收益(TR):为获得商品和服务而支付给生产者的金额数,TR=P·Q。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变动

   (1)价格效应:保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化对于总收益的影响。

   (2)产量效应:保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的变化对于总收益的影响。

    关系:需求价格弹性决定了价格的变化对于总收益的(TR=Q·P)的影响,当需求是富有弹性(缺乏弹性)时,产量(价格)效应占优势。总收益是与起主导作用(占优)的变量(P或Q)有着相同的变动方向,当需求是单一弹性时,没有效应占优,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总收益。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TR)之间的关系

 即:富有弹性时,提高价格使总收益降低;

     缺乏弹性时,提高价格使总收益增长。

   

6.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替代产品的可获性

替代产品越多越好,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水果弹性大,盐的弹性小)。  

——消费预算的份额

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预算百分比越大,该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越大,(手机弹性大,笔弹性小)。

——调整需要的时间

    消费者适应价格变化的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将会越大(越富有弹性)。

6.4需求价格弹性计算

   (1)   适用于点弹性和弧弹性。

   (2)如果价格的变化相对较小,点弹性通常适用。

        如果价格变化在需求曲线上是一段较长的弧线,弧弹性更适合。

——弧弹性计算

(1)弧弹性:在需求曲线上的某个区间内计算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的平均值=    Q的平均值=

——点弹性计算

   (1)点弹性:对需求曲线上一个点而不是一个区间上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一种量度。

     (斜率的倒数)

——需求为线性时的点弹性

   (1) (A是需求曲线的价格截距,P为该点的价格)

        E=    (价格每单位的变化导致需求的变化,Q为该点的数量)

——需求为曲线时的点弹性

    (1)  (  需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即该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A为该点切线延长到价格轴的价格截距,P、Q为该点的价格和需求量)

——沿需求曲线的弹性变化

    关系:一般来讲,沿一条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断变化的。对于一个线形需求曲线来讲,价格和|E|同向变化,价格越高(低),需求弹性越大(小),对于非线形的需求,价格和弹性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一般规律,除非在Q=aPb 这种特殊情况下,需求价格弹性对所有的价格都是一个常数,等于b。

6.5边际收益、需求和价格弹性

   (1)边际收益(MR):由于多卖出一个单位产品而获得的总收益的增量是总收益的斜率,

    边际收益衡量的是需求数量变化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MR是TR的斜率。

——边际收益与需求

   (1)前边际商品:如果企业不为卖出边际商品而放低价格的话,企业可以以一个较高价格出售的商品。

MR=价格—因降低价格而在前边际商品上损失的收益

第一件产品P=MR,其余的MR<P。

    关系:第一件商品以后售出的商品边际收益一定比价格低,因为必须降低价格以销售出更多的商品,当边际收益是正值时,总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E|>1),当边际收益是负值时,总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少(|E|<1),当总收益最大时,边际收益等于零。

    关系:当需求是线性时,P=A+BQ(A>0,B<0),边际收益也是线性的与纵轴(价格)的交点恰好是需求曲线与纵轴的交点,斜率是需求曲线斜率的2倍。线性边际收益的方程是MR=A+2BQ

——边际收益与价格弹性

    关系:(1)当MR是正值(负值)时,总收益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缺少价格弹性)的,当MR等于零,需求是单一价格弹性。

         (2)对任何需求曲线,当时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时,|E|>1 ,边际收益是正值,当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时,|E|<1,边际收益是负值,当需求是单一价格弹性时,|E|=1 ,边际收益等于零,对所有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E是需求的价格弹性。

6.6其他需求弹性

   (1)收入弹性(EM):保持广义需求函数中其他变量都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对于收入变化的相应程度的一种量度。

   (2)交叉价格弹性(EXR):保持广义需求函数中其他变量都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对于一个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引起的相应程度的一种量度。

——收入弹性(EM

   

弧弹性:

点弹性:     c=

    关系:收入弹性量度了在商品价格以及其他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收入变化的相应程度,对于正常品(低档品)收入弹性是正值(负值)。

——交叉弹性

   

弧弹性:

点弹性:=   d=

    关系:交叉价格弹性量度了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响应程度,条件是价格以及其他需求的决定因素保持不变,当两种商品是替代品时,交叉价格弹性是正值,当两种商品是互补品时,交叉价格弹性是负值。

第7章  需求估计和预测

7.1需求估计的直接方法

——消费者访谈

   (1)最简单的就是叫住购买者询问他们在不同价格时会买多少?复杂的需要由专业访谈者选择人口样本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2)访谈潜在问题:

①选择一个典型样品,这个样本(随机选取)与人口总体要有同样的特征。

    ②响应偏差:是被访问对象在对假设的问题提供答案与个人实际做法的差异。

    ③不能准确回答所提的问题。

   (3)经验需求函数:从实际市场数据中得来的需求函数。

   (4)典型样本:一个随机抽取的样本,应含有能准确反映总体特征的信息。

   (5)响应偏差:个体对假想问题给出的回答和情况发生时的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

——市场研究和试验

   (1)市场研究试图在研究过程中使其他参数保持不变,仅仅价格变动。

   (2)方法:①实验室试验刺激志愿者模拟真实的购买情况。

              ②现场试验观察消费者实际行为。

 7.2经验需求函数

   (1)需求公式来自实际的市场数据

   (2)对产品的定价和生产是有用的。

   (3)在线性形式中,一个经验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Q=a+bP+cM+dPR+eN     b=      

     注:c>0为正常品,c<0为抵挡品;d>0为替代品,d<0为互补品。

   (4)估计的需求弹性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得:

        

   (5)回归分析法:

样回回归方程为Y=a+bx+e,确定ab的值采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最小平方法。最小平方法分析的目标就是找出能使离差(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a,b值。

    e的值由下式给出ei=yi-a-bx ,把这项平方,再把所有n对样本观察值加在一起,得到:    

                    

   

第8章  短期生产与成本理论

8.1生产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

   (1)生产:将生产要素或资源制造成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在给定技术条件下,使用任意要素组合能够生产出最大产量间的关系。

      Q=f(L,K)  L:劳动量  K:资本量

——技术有效和经济有效

   (1)技术有效:由给定的投入要素组合,实现产量最大化的生产。

   (2)经济有效:在给定产量情况下,成本最低的生产。

——短期与长期

   (1)变动投入:使用水平可以随时变化的投入。

(2)固定投入:使用水平不易改变的投入。

   (3)短期:在经营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或两种投入要素的使用量是固定的。

   (4)长期:在经营期间内,各种投入量都是变动的,Q= f(L、K)。

   (5)计划范围:在所有可能的资本水平下,企业所有可能面临的短期情形集合。

——固定和变动比例

   (1)变动比例生产:生产中有多种投入要素混合的比例。

   (2)固定比例生产:生产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

8.2短期生产

    短期生产分析:只有一种变动投入和一种配比投入。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劳动平均产量:总产量除以工人数,AP=Q/L。

   (2)劳动边际产量: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增加投入一位工人,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MP=)。

    注意:①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必为递增。

          ②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必为递减。

          ③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两者必相等。

——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

(1)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随着变动投入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总存在一点,在该点以后,变动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

——固定投入变动

 8.3短期生产成本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短期总成本

   (1)总固定成本(TFC):固定投入的总支出,它不随产量变化。

   (2)总变动成本(TVC):变动投入的总支出,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3)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与总变动成本之和,总成本随着的增加而增加,TC=TFC+TVC。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平均固定成本(AFC):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AFC=TFC∕Q。

   (2)平均变动成本(AVC):总变动成本除以产量,AVC=TVC∕Q。

   (3)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或是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变动成本 ,

ATC=TC∕Q=AFC+AVC。

   (4)短期边际成本:总变动成本或者单位总成本的产量变化,

——广义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

    关系:(1)AFC连续递减,以两坐标轴为渐近线,(由ATC和AVC之间的距离渐进可知)。

         (2)AVC先降,在Q2处达到最小值,然后上升,当AVC达到最小值时,SMC=AVC。

         (3)ATC先降,在Q3处达到最小值,然后上升,当ATC达到最小值时,SMC=ATC。

         (4)SMC先降,在Q1处达到最小值,然后上升,SMC与AVC和ATC曲线的最小值处相交,而且当AVC与ATC递减时,SMC曲线位于它们的下方,当AVC和ATC递增时,SMC曲线位于它们的上方。

8.4短期成本和生产函数的关系

——总成本和短期生产函数

    TC=wL+rK   TVC=w·L   TFC=r·L

  w 劳动或服务价格,L 劳动或者服务数量,r 每单位资产服务的价格,K 资本的数量

——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变动产量

    AVC=TVC∕Q=(w×L)∕(AP×L)=w∕AP

——边际成本和边际产量

SMC=△TVC∕△Q=△(w·L)∕△Q=w∕MP

——AVC、MC、AP、MP之间的几何关系  

    关系:当边际产量(平均产量)递增时,边际成本(平均变动成本)递减,当边际产量(平均产量)递减时,边际成本(平均变动成本)递增,当边际产量(MP)等于平均产量(AP)时,AP达到最大值,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变动成本时,AVC达到最小值。

第9章  长期生产与成本理论

9.1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表示能够生产某一产量的所有有效的要素组合的曲线或集合。

等产量线表明:在同一产量时,两种要素投入是可以互相替换的。

——9.1.1等产量线的特征

对等产量线上的任一种组合,如果一种要素用量减少而另一种保持不变,产量必然下降。

——9.1.2边际技术替代率

   (1)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上一种要素被另一种要素替代的比率,  负号保证了MRTS为正值。

沿着等产量线,随着劳动的增加,资本的减少,MRTS减少。

——9.1.3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当劳动替代资本时,MPL减少而MPK增大,故MPL∕MPK即MRTS减少。

9.2等成本线

   (1)等成本线:在总支出和要素价格确定的条件下,可购买要素数量的各种组合。

——等成本线的特征

    C=wL+rK  C为总成本,K为资本量, r为资本价格,L为劳动量,w为劳动价格

        斜率为要素的价格比的相反数

    在同等条件下,要保持总成本不变,每增加1单位劳动,必须减少一单位资本。

——等成本线的移动

关系:投入要素价格不变,w和r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对于给定总支出 ,可以购买的要素组合,由下面的方程给出:

    一般而言,在要素价格不变时,总支出增加,总成本上移,总支出减少,等成本线下移。

9.3投入的优化组合

——给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

    给定产量的最小成本组合位于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即等成本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要素的价格比w∕r,选择MRTS=w∕r 成立的组合

——成本最小化的边际产量法

    原理:已知两种可变投入(L和K),其价格分别为w和r,要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则必有即    相应的等产量线(斜率为MRTS)与等成本线(斜率为w∕r)相切于最优点,最优时,每种要素的单位货币投入的边际产量相等。

——给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

    原理:如果有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投入,则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问题的最优解中,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等于要素价格比(w∕r),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这个产量最大的情形还表明每种要素的单位货币投入对应的边际产量相等。

9.4最优化与成本

——扩张线

   (1)扩张线: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对应于不同产出的成本最小点的轨迹。

    关系:扩张线是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生产扩张路径,其上各点都是最优的要素组合,沿扩张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比,扩张线反映了产量变化对要素组合的影响。

——扩张线与成本结构

9.5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不变:当所有的投入要素同比例变动时,产量按同一比例变动。

   (2)规模报酬递增:当所有的投入要素同比例变动时,产量变动比例大于投入变动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当所有的投入要素同比例变动时,产量变动比例小于投入变动比例。

   (4)Q=f(L,K)如果要素使用量都为原来的c倍,产量为原来的z倍。

    则f(cL,cK)=zQ,cz分别表示要素和产量的增长比例。

    如果所有要素增加c,产量增加z倍

    ①z>c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z=c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等于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z<c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

9.6长期成本

——从生产函数推导成本函数

   (1)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总成本与总产量的商,

   (2)长期边际成本(LMC):单位产量变动引起的长期总成本的变化量,

    关系:(1)长期平均成本定义为   LAC先减少至最小值(产量为Qz时)然后开始增大。

         (2)LAC最小时,LAC=LMC,长期边际成本为

         (3)LMC先减少,到达最小值(产量为Q时,)开始增大,LMC在LAC减少时位于其下方,在LAC增大时位于其上方。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规模经济:产出增加,长期平均成本减少的产出区间。

   (2)规模不经济:产出增加,长期平均成本增大的产出区间。

   (3)不变成本:LAC水平并且在所有产量水平下等于LMC。

——范围经济

   (1)范围经济:联合生产的两种或更多产量的总成本小于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总成本之和的情况。

   关系:当联合生产两种或更多产品的成本小于各自生产产品的成本之和时,存在范围经济,在有两种产品X、Y的情况下,当C(X、Y)<C(X)+C(Y)时,范围经济存在,当C(X、Y)>C(X)+C(Y)时,范围经济不存在。

9.7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规划用长期平均成本

——调整用长期平均成本

   (1)短期扩张线:在短期资本投入不变时,表明各种产量水平下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的水平线。

    原理:在长期,由于管理者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除了固定要素在最优水平上的点之外,长期成本低于任意其他要素组合的短期成本,这样,当调整固定要素的长期机会出现时,企业的短期成本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固定投入要素到最优水平而降低。

第11章  各种市场结构下利润最大化

11.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完全竞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一种市场结构:(1)所有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2)所有企业生产一种同质产品;(3)进出市场自由。

11.2价格接受企业所面临的需求

   (1)完全需求弹性: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接受企业面对的水平的需求,(|E|=∞)。

    关系:单个完全竞争企业的经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完全弹性)的,需求价格由市场供求曲线的交点确定。因为对其而言,边际收益等于销售价格,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也同时是边际收益线(即D=MR),企业可以以市场价格出售其愿意出售的任何数量,每增加一单位的销售量,总收益就会增加P。

11.3短期利润最大化

   (1)关门:企业不再生产,但固定投入仍需支付。

——产出决策:正经济利润

   (1)利润边际(或者平均利润):价格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差值,P—ATC:利润边际与制定最优产量决策无关。

    原理:平均利润与利润边际相等,其中平均利润是总利润除以产量(π∕Q),而利润边际是价格与平均成本的差值(P—ATC),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发生在高于利润边际(平均利润)最大的产量。在制定最优决策时,管理者应该不考虑利润边际(平均利润)。

——产出决策、亏损经营

   (1)关门价格:在短期企业关门的价格(AVC最小值)。

    原理:在短期,只要总收益大于或等于总变动成本(TR≥TVC)或者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P≥AVC),企业的管理者将选择在P=MC时的产量生产,而不是关门。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变动成本(P<AVC),管理者将选择关门,什么都不生产,这时损失等于总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的不相关性

    原理:(1)平均变动成本决定是否生产,当价格低于AVC最小值时,企业就停止生产,即关门。

    (2)边际成本决定生产产量,如果P≥AVC最小值,企业就按MC=P的产出水平生产。

    (3)平均成本决定企业生产的盈亏状况,如果企业选择生产,利润等于P和ATC的差与产量的乘积。

——企业和行业的短期供给

    关系: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即平均变动成本最小点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若市场价格低于最小平均变动成本,则供给量为零。将某个竞争性行业中所有单个企业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可得到行业总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率往往是大于零的,沿行业供给曲线的供给价格,给出了行业中每个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

——短期竞争均衡的生产者剩余和利润

    关系:短期生产者剩余是总收益大于总变动成本的部分,也是在供应的产量区间,短期供给线以上,市场价格之下的面积,短期生产者剩余比经济利润多,多一个总固定成本。

11.4长期内的利润最大化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长期均衡

——行业的长期竞争均衡

   (1)长期竞争均衡:所有企业按P=LMC生产,经济利润为零(P=LAC)。

    原理:达到长期竞争均衡时,所有企业处于利润最大化(P=LMC),而且因为经济利润为零(P=LAC),对于企业而言,并没有任何原因促使其进入或离开该行业,通过企业进出行业的行为,市场可以调节产出使P=LMC=LAC,也就是LAC的最小点,这时企业就达到了长期竞争均衡。

——完全竞争均衡

   (1)成本递增行业:投入要素价格随行业产出扩大而上涨的一种行业。

   (2)成本不变行业:投入要素价格在行业产出扩大时,仍保持不变的一种行业。

    关系:对成本不变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而言,长期供给曲线给出了不同行业产量下的供给价格,使行业达到长期竞争均衡,行业内每个企业在长期供给曲线上所有点的经济利润都为零,对成本不变行业和成本递增行业而言,长期行业供给价格给出了所有企业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LACmin)和长期边际成本,根据是成本不变行业还是成本递增行业,决定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平的,还是上倾的。

——经济租金和长期竞争均衡下的生产者剩余

   (1)经济租金:超过资源机会成本的多余报酬。

    关系:在长期竞争均衡时,雇佣优秀生产力资源的企业经济利润为零,因为使用资源所得的现潜在经济利润以租金形式付给了资源所有者,在成本递增行业,所有长期生产者剩余都被用作经济租金支付给了资源提供者。

11.5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量

——边际生产收益和雇佣决策

   (1)边际生产收益():当企业多雇佣一单位投入时,所增加的收益。

    原理:如果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的MRP大于其价格,该单位投入就应该被雇佣,如果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的MRP小于其价格,它就不在被雇佣,若该变动投入的用量是连续变动的,经理就应该选定投入量,使MRP=投入价格。

——平均生产收益和关门决策

   (1)平均生产收益(ARP):每个工人创造的平均收益。

    原理:如果完全竞争企业,变动投入要素价格高于ARP=P·AP,那么只有关门,并且不雇佣任何变动要素才会使企业损失最小。

——利润最大化产出决策的应用

——应用的一般原则

    1.预测产品价格;

    2.估计平均变动成本AVC与边际成本SMC

    AVC=a+bQ+cQ2    SMC=a+2bQ+3cQ2

3.检验关门规则

AVCmin= a+bQm+c(Qm2

    如果P< AVCmin ,关门;如果P≥ AVCmin ,生产。或求导=0。

    4.如果P≥ AVCmin,找出满足P=SMC的产出水平, P=SMC= a+2bQ+3cQ2  求出Q*

    5.计算利润损失 :π=TR—TC=[(P ·Q*)—(AVC·Q*)+TFC]=( P—AVC) ·Q*—TFC

第12章  具有市场市企业的管理决策

   (1)市场力:所有价格制定企业提高产品的价格,而不会失去其全部的销售量的能力,价格制定企业的需求曲线斜向下。

   (2)垄断:指公司生产的某种产品没有类似的替代品,而且其他公司由于这个市场存在着强进入壁垒,而不能涉足该领域。

   (3)垄断竞争:指一个市场由大量生产并销售相似产品的企业组成同时该市场的进入壁垒也非常薄弱。

12.1市场力的度量

——市场界定

   (1)市场界定:即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争夺消费者的所有厂商和产品的集合。

——需求弹性

    关系:厂商拥有的市场力与需求弹性反向相关,随着需求弹性的减少,厂商拥有的市场力水平增加,消费者认可的该产品的替代品种类越少。需求弹性越小,市场力水平越高,当需求是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厂商拥有的市场力为零

——勒纳指数

   (1)勒纳指数:通过用价格对边际成本的相对偏离来衡量市场力的一个比率,

(P-MC)/P

    关系:勒纳指数((P-MC)/P)是对价格高出边际成本的相对比率的度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勒纳指数等于零,该指数的增加表示市场力水平的增加,该指数可以表达为   ,意味着该指数和市场力都是与需求弹性反向相关的,即需求弹性越小,勒纳指数和市场力水平越高。

——需求交叉弹性

    关系:如果消费者认为两种产品是可替代的,那么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越高,替代性越强,生产这两种产品的公司拥有的市场力就越弱。

12.2市场力的决定因素

   (1)强进入壁垒:指新公司很难进入一个有经济利润市场的一种状态。

——规模经济

——政府设置的壁垒

——要素壁垒

——品牌效应

——消费者锁定

   (1)转换成本:当消费者转到消费不同的产品时或服务时发生的成本。

   (2)消费者锁定:由于转变成本很高,导致消费者决策转换的代价昂贵。

——网络外延

   (1)网络外延:产品价值因更多消费者的使用而升高。

12.3垄断下的利润最大化:价格与产量决策

    原理:垄断厂商会在市场需求曲线上选择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点,如果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会增加生产量,反之,如果边际效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不会生产那么多的产品。

——垄断厂商面临的的需求和边际收益

    关系: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由于垄断厂商要售出更多的产品,必须降低价格,除了第一件产品之外,其余每件产品出售带来的边际收益都低于其售价,当边际收益MR是正值(负值)的时候,需求是富有弹性的(缺乏弹性的),对于一个线性市场需求来说,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也是线性的,其纵轴截距与需求曲线相同而斜率是它的2倍。

——短期均衡: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

    关系:如果部分需求曲线对应的部分价格水平高于平均变动成本,垄断厂商在短期内会进行生产,得到正的产出量,通过MR=MC时的产出量,我们可以得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点,而该点的价格水平由需求曲线给出。如果此时单位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但高于平均变动成本,厂商产生亏损,但仍就在短期内进行生产,如果需求曲线降到平均变动成本以下,即使在短期内厂商也会停止生产,以使亏损的部分只是固定成本。如果厂商有正的产出量,由于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在其边际收益曲线上边,均衡价格会高于边际成本。

——长期均衡

    原理:垄断厂商的决策者通过选择一个能够使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MR=LMC)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除非因为单位价格小于长期平均成本(P<AVC)而迫使厂商退出市场。在长期范围内,决策者可以调整资产规模达到最优水平,这时,在利润最大化对应的产出量水平上,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正好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12.4利润最大化时投入要素量

   (1)边际生产收益(MRP):新增单位投入要素带来的新增收益,也等于边际收益乘以边际产量,MRP=MR·MP。

    原理:(1)当只存在一种可变投入要素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是在雇佣可变投入要素时,使得要素的边际生产收益MRP等于要素的给定价格,所以在MRP曲线上就有一段是垄断厂商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这一段是当ARP>MRP时,MRP斜向下的正的部分。

         (2)对于一个垄断厂商来讲,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实现条件“要素劳动的边际生产收益等于投入要素的价格(MRP=w)”与另一个实现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是等价的,所以无论厂商是选择Q还是L的水平作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得到的产出量、价格要素投入量和利润水平都是相同的。

12.5垄断竞争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关系:当每个生产商的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时,垄断竞争的市场达到长期均衡。不受限制的市场进入和撤出导致了均衡,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下,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而且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12.6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决策的实施

——实施的一般原则

    1.估计需求函数  Q=a+bP+cM+dPR

2.求需求函数的反函数

         

    3.求边际收益  当P=A+BQ时边际收益MR=A+2BQ=

    4.估计平均变动成本(AVC)和边际成本SMC;

    5.找出MR=SMC时的产出水平,求Q,两个解中较大者就是利润最大化的产出水平;

    6.找到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把Q*代入P*=A+BQ*,当P*≧AVC,P*和Q*就是最优解;

    7.检验关门法则,若P*≧AVC*,则生产Q*单位的产出以P*卖出,若P*<AVC*,短期内关门;

    8.计算利润或亏损若P<AVC,企业就会关门利润为—TFC。

12.7多工厂企业

    原理:一个用两个工厂生产的企业A和B,它们的边际成本分别为MCA和MCB,当经理将生产在两个工厂之间的分配,使得它们的边际成本相等,即MCA=MCB的时候,企业产量QT(=QA+QB)的总成本最小。

——企业的多工厂生产

    原理:一个拥有n家工厂的经理,只要这家企业在维持总产出水平下,并将生产任务在n家工厂中分配,使得MR=可使得他的它的利润最大化。

第13章寡头垄断市场的决策策略

   (1)战略行为:公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所做的计划,反应等行动。

   (2)寡头:一个包括几家相对大的企业的市场,每个拥有影响力的市场份额,并且都确认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3)原理:相互依存的寡头市场,其特征来源于市场中企业的数量足够小,以至于任何一家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都会影响市场中所有其他企业的需求和边际收益。

13.1同步决策

   (1)博弈论:为在包括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做决策分析的指导或者工具。

   (2)博弈:当人们为了获得更大的个人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的决策过程。

   (3)同步决策博弈:企业必须在不知道竞争对手决策的情况下做出自己决策的情形。

——囚徒困境

   (1)收益矩阵:每种参与者可能做出决策的组合表,表明在每种决策组合下每个参与者得到的结果或收益。

   (2)共有知识:所有决策者都知道收益矩阵,并且他们也相信所有其他的决策者也知道收益矩阵的情况。

   (3)上策:即无论对手做何种决策,都能获得最好结果的战略,也叫占优策(优势战略)。

   (4)原理:当上策存在——无论对手做何种决策,自己都能获得更好结果的战略——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总会选择采用上策,并且预计如果对方有上策,也采用上策。

   (5)上策均衡:当所有的决策者都拥有上策,并实施上策。

   (6)关系:当所有竞争对手都拥有上策,并且是上策均衡,且不如合作决策结果好时,囚徒困境产生。

——单方上策决策

    原理:当一个企业没有上策,但是至少竞争对手里有一个上策,企业经理能有把握地预测竞争对手会采用他们的上策,那么知道有上策的竞争对手很可能采取的行动,经理可以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战略。

——连续排除下策

   (1)下策:因为至少有一个无论竞争对手做出何种决策都可以提供更高的收益其他的战略,从而永远不会被选择的战略。

   (2)连续排除下策:排除下策,简化收益矩阵,减少供经理考虑的决策数量的过程。

原理:在没有上策均衡的同步决策中,经理们可以通过排除所有可能存在的下策来简化决策,重复排除过程直到没有下策。

——纳什均衡  相互做最好决策

   (1)纳什均衡:所有经理在竞争对手选择他们行动的前提下选择自己最好的一系列的行动。

   (2)战略稳定性:在纳什均衡里,没有决策者仅仅改变自己的决策就可以改善自己的收益。

    关系:为了所在寡头市场中的企业,正确预测彼此的决策——全部企业必须在给定他们预计竞争对手的行动时,独自选择最好的行动,同样地竞争对手的预计也是他们认为正确的预计。

    原理:纳什决策可能被选择的原因是纳什系列决策是相互的最好的拥有战略稳定性的决策,没有企业仅仅改变自己的决策就可以更好,非纳什均衡不可能被选择的原因是至少有一个企业可以仅仅改变自己的行为就会更好。

    原理:当经理们面临只有一个纳什均衡决策的同步决策情形时,可以期望竞争对手会做纳什均衡决策,如果有多个纳什均衡,通常没有办法预计可能的结果。

    关系:所有的上策均衡都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可以在没有上策或下策时发生。

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 相同点:经济利润为e,都与LAC相切。

                   不同点:切点位置不一样。

更多相关推荐: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xx级会计学专业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什么是经济中的宏观问题收入与产出水平的高低就业与失业的多少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货币与银行对经济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要实现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含义:指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主要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例如:股票的行情分析、企业人事管理。第二:行业和部门运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例如…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二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人民币币值稳定,表现为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

文化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是人们关于文化经济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人们在关于文化经济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学说和思想体系广义文化经济学研究一切文化经济现象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狭义文化经济学以个别文化领域里的文化...

经济学知识点重点

目前离考研还有7个月建议将经济学复习分为以下6各阶段61630这一阶段临近期末考试任务可以适当轻一点将宏观教科书与金圣才结合起来看以下章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以及宏观...

保险学知识点总结 (2)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的含义基本构成要素分类风险的概念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或者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风险因素包括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里风险因素3中能够区分3种风险因素风险...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世界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世界经济学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一国际分工1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国际分工是社会的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发展中国家的界定界定发展中国家最常用的指标是GDP及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教育水平成人识字率与综合入学率及人均GDPPPP来综合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