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浅谈

时间:2024.4.13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浅谈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响应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要求,越来越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是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并要多方合作的系统性工程。高校开始进行相关教育改革,尝试全面开展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新的突破和成果。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结合欧美一流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本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部周济部长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需要充分反应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被欧美等国家一流大学证明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的有效模式。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也在推进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本文旨在借鉴欧美等一流大学创业教育的普遍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提炼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的发展思路。

一、美国一流大学创新教育经验

美国大学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除了校院领导重视,有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有稳定的创业教育基金和创业基金支持外,在教育模式方面存在以下共性经验:

1.坚持学术性和实用性结合的原则。“学术自由,学术实用”不仅是美国大学学术治学理念,也是美国创业教育的指导原则。通过校企联合,结合理论和实践,实用性和学术性,文理结合,教研结合等方法,来启发创新创业新思路,碰撞出更多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想法。

2.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了因材施教,根据社会需求提供不同的教育输出,分别由选修必修通识课与专业课教育模式,资格证书教育模式,辅修学位高等教育模式,MBA+科技创业资格证书教育模式,专业培养教育模式。其中专业培养模式细分为:设立创业学科专业和在管理科学学科下设创业研究方向。这些创业教育组织都有一个组织机构牵头,且隶属于大学,工学院或商学院。

3.网络化的开放性教育。开放性教育是指创新创业教育要有系统化的教育体系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细节。网络化则是将教育资源网络化,使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生态圈相关的施教者,受教者,政府和社会基金,风险投资,孵化园和科技园,企业和其他相关资源有效整合在教育组织机构的平台中,为各方提供一站式的咨询服务和各类咨讯,且通过这种方式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外界社会需求密切联系起来。网络化的开放性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和传承下去。

二、我国综合型研究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多省多地大学开始重视并思考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过去几年借鉴了欧美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根据总结,目前我国综合型研究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开设创新创业相关双学位专业,如创业工程。该类创业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专业主要围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操作能力”的目标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创业工程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与其第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能在新创企业开创育成、中小企业二次孵化、大中型企业内部创业等领域发挥领导作用的复合型人才。

2.高校和政府相结合,邀请第三方创业培训机构对高校各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实训。该类创业实训将会实际模拟中小型企业初创的整个流程,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高校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检验自己的创业想法,思路和心理素质。顺利结业,表现优秀的团队也可以享受经费,信息资询和技术等支持。

3.各类创业大赛,包括国内外高校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创业大赛和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的创业大赛,并细分为创意idea和技术创新类。创意idea旨在发现有社会和商业价值,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创新创意,技术创新类通常要求设计出产品实体,能够具有社会和商业价值,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这类创业大赛也分为命题式和非命题式,并通常会在赛前安排培训。这对国内外高校学生交流创新创业想法和技术,开阔眼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校企联合式的创业大赛,可以是大赛更接近实际的市场和生活,更加“接地气”也直接导致了创业想法的可行性和社会价值。参赛选手可以通过创业竞赛取得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挖掘新产品和新型创新人才,可以达到创业竞赛参赛选手和企业的双赢。

4.各大高校民间兴起各种创业小团体和创业俱乐部。随着高校的创业热,很多高校民间自发组织起来很多创业交流平台和很多分支的创业团体。在类似创业俱乐部这样的创业交流平台上,各创业小团体可以获得最新的资讯,其他创业团体的创业心得,还有其他创业相关的支持性服务。

5.来自于社会各类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几乎涵盖金融行业,法律援助,物流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上的产业等,对于社会各类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产品出口。所以,相应企业也均开发或者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各类服务和产品,如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提供的贷款融资服务,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支持等。

6.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各地政府也极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来缓解当地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就业压力,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所以来源于政府的资金资助和技术支持也逐渐增加。

综上所述,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日渐完善,各类资源铺陈范围来讲,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或者培养模式的资源过于零散,形成的创新创业环境的聚合力不够。所以,个人认为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模式应该步入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结合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个人总结了一下几点。

三、探索我国综合型研究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具有理工科优势的“985”“211”大学具有很好的科学创新和技术研究优势,首先,这些理工科大学具有许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并承担这国家级,省部委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技术开发和科技计划项目,而使这些大学成为技术,工艺,产品和创意产生的源泉。其次,这些具有理工科优势的大学目前正向综合型大学发展,大学开设各类院系和专业,促使跨专业和行业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由此容易整合高校各类人才资源。那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和资源,使其为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就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1.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应各具特色,形成一定的格局。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高校要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大批适应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以达到供需对应和平衡,而防止盲目攀比和“随大流”现象的发生。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调整课程设置,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该 行业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或者论坛,重视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时安排,例如设置大小学期制,将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交叉安排。另外,多样化学生的考核方式,而不仅仅是纸质考试理论知识,可以考察多个方面,并进行加权,再如可以采取案例答辩,撰写创业计划书,角色模拟等形式。考评主体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任课教师及校内外倒是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知识和创业能力的考评分开并进行一定的渗透融合,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成绩最后评定。同时,还可以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替代选修课学分等政策,用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对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再次,在培养模式上,要多做思考,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科学研究,项目实践一 脉相承,具有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避免杂乱无用,而浪费有限的时间精力。同时对于本科生的考核模式也应该注重连贯性,而不是修满学分,做完毕业设计即可。目前大部分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老旧,用时太短,完成质量低,并不能代表大学四年所学成果。所以,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也应该及早进行,避免过于老旧和简单,避免毫无创新点,给予毕业生充分的时间去做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可以跨学科多人合作进行毕业设计,以期完成质量更高。

最后,在具体实施上,要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培养出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家或创业家,专业教育及各类竞赛和实践项目为辅,主次分明,避免培养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零散杂乱,丧失系统性。将基础层面的教育教学和操作层面的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理工科大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

2.完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制度

除了发挥统筹规划作用的领导机构,还要完善资金支持相关的机构,将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各方资源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加强培训人员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带动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开展系列创业论坛和讲座活动,通过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的讲学,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通过设立创业奖学金激励学生拉近自己与成功创业者的距离,形成一股校园创业文化。要避免形式化的讲座和论坛,注重讲座和论坛的实用性和影响幅度,可以增加论坛和讲座与学生创业项目的互动,筛选苗子项目进行跟踪指导,以使讲座和论坛的创业技巧得到应用实践而取得一定成果。

鼓励教师创业相关的教育,尤其是可以将基础教学同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激发老师的热情,可以通过老师将企业,国际合作项目带到学生周围,培养创新创业型学生走出去和国际交往的能力。通过鼓励教师思考和实践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可以自上而下,从培养的方针要求到学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源动力,而不是互相背离,起到反作用。

最后,为学生创业团体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创新,积极给予各方面引导。于此同时,要避免形式化的管理和竞争,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真正为学生感兴趣,在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上又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保障学生可以真正的投入时间和精力。

总结: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高校的教育机制。从课程改革,思维启发,创新创业心理和素质培养,各方资源全方位一体化提供系统性支持等。重视通识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明确培养目标,注重通识于专业教育衔接的连贯性和梯度性。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第二篇: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探


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探

?53?

●教育管理

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探

李晓华,徐凌霄,丁萌琪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 大学生创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世界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创业教

育的探索。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构建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创业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系统;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1701(2006)07-0053-02

  一、引 言

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已成为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Microsoft、Yahoo等一批世界级大公司都是大学生创业的产物,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生和教师创办的公司仅19xx年就雇用110万人、创造出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1]。但据清华大学创业中心调查,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不到

毕业生总数的1%(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成功率只有2%-3%,创业教育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统计的平均水平现实的必然要求,题。

二、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正式进入研究视野始于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等先进国家的高校就将创业教育设置为正式课程且颇具规模。目前,美国的创业学教育已形成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初中至研究生阶段的正式教育,有369所大学至少开出一门创业学课程[2]。哈佛大学商学院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培养创业学方向的工商管理博士。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自19xx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迅速发展。创业教育正式始于

20xx年4月,清华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的

创新水平上。加强创新精神培养、发展创业教育、改善创业环境必将促进“机会型”创业行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

11更新理念,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基本素质为核

心的新教育观。

国外创业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20xx年7月6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亚洲创业教育会议上,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大学应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应成为中国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必须转变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尽快实现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封闭教育转向开放教育、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阶段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知识+智力”模块教育转向“智能+创新”模块教育,将创新精神培养与创业教育融合,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新教育观。

21创建模式,建立以渗透融合和模块化为特点的“523”

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传授的主要是一种做人做事的精神和追求,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健发展的技能,它更强调全面性、动态性、预见性和风险控制,因而教育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前瞻性要求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必须在教学内容和形式、活动设计及师生关系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创建以渗透融合为特点的“5Q2平台3载体”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新模式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全球开智计划”内容[3]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机制。一是以5Q教育(即基本智商IQ、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绪智力EQ、体能智商PQ)为重点设计创业理论实务课程包,实施“智能+创新”模块化教育和弹性学制,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充分渗透融合于基础教育、专业

试点工作。尽管政府高度重视,国内开展了创业竞赛,开设了创业课程,进行了创业研究,但与当前国际创业教育水平比较,我国创业教育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积累不够、时间不够、实践不够,对创业教育的规模、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缺乏深度认识,在研究队伍、平台、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呈现诸多问题,缺乏体系建构。

三、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初步思考

21世纪是创业时代,国家、地区间的竞争聚焦在创业与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探

?54?

教育和专门教育中,着力培育大学生与创业有关的优良心智模式,倡导“双证”式学习。重点包括与创业有关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创业基本能力(开拓创新、观察预见、经营管理及社会活动等诸能力)、T型创业知识结构(坚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稳固的非专业知识、国内外创业精英风范等)、创业品质(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尤其是AQ等)。二是以2平台3载体为依托(2平台即通过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平台渗透创业意识、以创业活动课程和具体实践平台增强5Q,3载体指高校挑战杯创业计划等赛事,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大学生创业园等实践基地),革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方式和手段。主动贴近大学生视角和身心实际,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实践时序,注重训练的丰富多样、循序渐进和反复强化,提高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针对性、感召性、引领性和实效性。三是在创业活动实践过程中重塑新型师生关系,除传统师生关系外,还包括业主与雇工、法人与员工、债权人与债务人等

[4]多种关系。

好必要准备。

二是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组织结构的探索。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学生,除革新教育模式外,还要在师资队伍和组织结构建设上有所创新。教师必须具备创业的体验、知识和技能,当前应十分重视培训和提升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一方面,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活动课程的兼职教师,或加入高校创业青年志愿者队伍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此外,要积极探索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与发展模式,设立专门机构和特别基金扶持、服务于那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如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协会等,鼓励他们根据各校特点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开发、创业实践交流等工作,支持创建文理工商等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三是获取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积极走出去,、社会服务机构和个人。,,,,弥补校内创业教;努力优化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法律与,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商务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与社会规范等;另一方面积极取得部分社会机构的资金支持,主要是风险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扶持;第三方面是努力获得校友、非校友等创业成功人士的个人支持,或捐赠资金或加盟高校创业青年志愿者队伍,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

总之,高校要内外联动,积极构建一个从创业教育到创业服务到创业扶持的层次性、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21世纪需要的创业型人才。

31架构系统,构建内外联动、教育服务扶持相辅的广义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个学科发展问题、课程体系问题,也不是一所高校的内部教学问题,的意识行为和基本素质能力教育问题,统工程。识,新创业教育体系。

第一、意识层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导向功能。高校应把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到大学办学宗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力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

[5]

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并向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迈

进;建立大学生创业活动激励机制,对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学生,成功了给予肯定,失败了给予宽容,而不是处罚和冷落,让大学生把选择创业作为个人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使其毕业后体现出一种发奋图强、敢于创造、不畏艰难、把握机会、善于组织的意识和技能。

第二、操作层面,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扶持体系。

借鉴美国创业教育特点和经验,当前我国高校只有充分借助校内外资源和力量,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扶持体系,才能巨大地推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普及和渗透。高校要把创新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需要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获取的意识和行为特性,对所有在校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训练。不仅从普及着手,还要在教程中加以规范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竞赛、创业基地、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和交流,培养大学生加盟创业或自主创业必备的核心素质,为他们选择创业做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北京:清

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16-21.

[2]蔡克勇,等.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新视点[N].北京:科技日报,20xx年8月9日.

[3]赵秋长,赵建国.对情感智商的理论回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0,(2).

[4]李时椿.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4,p7.

[5]李时椿,常建坤.略论美国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对我国的启示,.cn,2005-6-1.

  [收稿日期] 2006-04

[作者简介] 李晓华(1971-),女,浙江温州人,在读研究生,讲

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就业创业指导。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相关推荐: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总结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总结作者:刘光宇来源:《新一代》20xx年第05期摘要: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工科大学,始终立足人才培养的建设中。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奠定了坚实的…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结为大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大学步伐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成立至今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通过不断组织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启蒙教育总结报告

东华大学20xx秋季学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启蒙课程学习报告经过资料学习听讲座外出参观讨论辩论创意创新实践等环节用自己的话总结完成下列问题一辨别说明创意创新创业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说明什二三四五六22么是有价值的...

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一高校共青团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优势一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弘扬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唱...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xx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xx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xx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来源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

创业创新教育指导书20xx年9月

创新与创业教育实践周实践指导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班级材料工程学院20xx年9月一实践周的目的和意义创新与创业教育实践周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各种创业知识的系统讲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结(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