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商务局“十一五暨20xx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暨20xx年工作安排

时间:2024.4.27

市商务局“十一五”暨20xx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暨20xx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商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扩大开放、促进消费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诸多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外经合作、口岸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商务工作实现快速发展。

一、“十一五”及20xx年商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商贸流通快速发展。20xx年1-9月,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同比增长19.1%。预计20xx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100亿元,同比增长19.3%,比20xx年的42.2亿元增长一倍半,年均增长18.7%。“十一五”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亿元,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多。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在连续突破20亿美元、30亿美元大关后,20xx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全市外贸总额依然列全省第二位。20xx年1-9月,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8亿美元,同比增长59.4%。对外贸易总额居全省第二位。预计20xx年全年,可完成对外贸易总额30亿美元,同比增长35.1%,比20xx年的13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8.2%。“十一五”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

利用外资成果丰硕。20xx年1-10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30%。 预计20xx年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可突破3亿美元,同比增长15.4%,比20xx年的0.6亿美元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38%。“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倍多。

外经合作步伐加快。20xx年1-9月,我市完成境外投资6.4亿美元,名列全省今年对外投资各地市之首,外经营业额完成1211万美元;在外劳务人员430人。外经营业额“十一五”期间从无到有,累计完成近1亿美元。

口岸运量高速增长。20xx年1-9月,铜陵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44.3万吨,同比增长34.9%,进出口货物总值23.6亿美元, 同比增长148.1%。铜陵口岸集装箱运量为12813标箱,同比增长41%。预计20xx年全年口岸运量突破180万吨,比20xx年的51万吨增长两倍半,年均增长28.7%,在全省一类水运口岸中排名居前。

二、“十一五”重点工作

(一)宣传引导,商务惠民成效显著

1、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成果丰硕。为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我局周密部署,广泛宣传,严格网点准入,强化服务意识,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截至20xx年9月,我市共销售冰箱、彩电、手机、洗衣机、电脑、热水器八类家电下乡产品近5万台,销售金

额约1.2亿元;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2万台,销售金额4000多万元,商务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2、万村千乡工程快速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我局按照完善基础、强化服务、巩固老店、发展新店的工作思路,严把质量关,狠抓诚信关,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帮助解决农家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至20xx年9月底,我市累计已建成160家农家连锁店,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通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

3、菜市场改造稳步实施。按照全市民生工程要求,我局为菜市场改造牵头单位,几年来,我局深入调研,积极协调,菜市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家菜市场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4、市场监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五年来,我局不断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健全监测系统网络,及时发布生活必需品监测分析,截止目前,全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监测样本数已达52家,2009正式开通的铜陵商务预报网站,已发布各类商务动态信息 1200余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我局还制订了《铜陵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完善了生猪活畜储备和冻肉储备制度,有效保障了特大雪灾时的市场供应,我市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二)扩大内需,城乡市场繁荣有序

1、商业网点快速增长,市场网络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xx年底,全市城区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3万个,商业营业面积近120万平方米,现有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店32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9家。建设面积5000㎡及以上大型商业网点有25家,全市商贸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成为带动全市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雨润、乐购等的开工建设,城市社区便民双进工程的广泛开展,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铜官山主城区商圈,社区便民商业,以及农村市场等三位一体的现代商贸业消费体系。

2、扶优扶强,打造皖中南现代商贸中心。一是重点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我市重点扶持的铜陵合百商厦、铜陵大市场、铜冠商业广场、绿源农产品大市场、顺达实业公司等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近几年来销售额和销售量逐年攀升,成为拉动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的主力军。二是加快市级商业核心和区级商业中心的发展。结合城区改造,鼓励大型百货业、超级市场、大卖场、专卖店等现代商业主流业态集聚,提升商业设施品位,增强城市现代气息。三是实施以便民服务进家庭,便民消费进社区为主题的“双进工程”,重点是开展创建商业示范社区活动,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20xx年,铜官山区沙河社区获批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

3、强化宣传,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节能降耗、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幸福铜陵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健全推进机制。成立了全市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服务业统计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了统分结合、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服务业工作组织体系。建立了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加大督查力度,实行分类考核,确保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目标落到实处。二是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服务业知识普及和新闻宣传,组织开展了铜陵服务业发展大家谈活动,引导全市上下切实提高对加快服务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发展重点产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信息业、商务服务业、职教文化旅游业、现代商贸业、社区和农村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八大产业,20xx年1-9月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4.7亿元,同比增长9.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6.1%,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

(三)优化结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外贸克服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种种不利影响,打基础、练内功、抓订单、保增长,全市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

1、外贸主体不断壮大。随着我市进出口孵化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十一五”末,我市拥有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370家,是“十五”末的3倍;发生外贸实绩企业有171家,是“十五”末的1.9倍,外经贸队伍不断壮大。

2、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机电产品累计出口1.9亿美元,是“十五”的2倍;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2.6万美元,是“十五”的2倍。全市拥有国家和省级出口商品品牌3个,主要出口产品有16大类产品近300多个品种。

3、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产品销往全球各地114个国家和地区。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等经贸便捷化措施,深度开放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十一五”期间,我市外贸企业对东盟进出口贸易累计完成7290万美元,是“十五”的3.6倍。

(四)跟踪落实,引进外资成绩斐然

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领域明显拓宽。截至20xx年末全市累计外商投资企业281家。投资领域涉及基础设施、铜、电子、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精细化工、服务业等主导行业。

1、开展全民大招商活动。为推介铜陵、宣传铜陵,建立完善了我市招商引资资源库,编制了《铜陵投资指南》,制定和出台了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全市招商引荐项目归口主谈办法等7项制度,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年终考核验收工作,全民大招商成效明显。

2、组织参加重大招商活动。积极筹备,组织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活动,为项目单位提供招商平台。先后筹备和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第四届中博会、厦洽会、高交会、

赴港招商会等各类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3、积极开展驻地招商工作。抓住商务部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上海基地机遇,有针对性地开展驻点招商,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了招商引资成效。

(五)对外合作,“走出去”卓有成效

外经综合劳务企业取得零突破,对外投资取得一定成效,铜陵有色公司在境外开采铜矿成为我市乃至我省“走出去”战略的一个亮点。“走出去”主体不断增加,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市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由20xx年的4家增加到现在的14家。

(六)政策促进,商务工作稳步前行

为充分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提高我市内外贸企业竞争力。五年来,我局深入学习、充分调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帮扶内外贸企业发展的促进政策,有效保证了商务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安排专项资金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流通业结构和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有力推动了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是制定了《铜陵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建立起与城市定位、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相适应的现代化都市型商业网点体系,增强铜陵作为皖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吸引辐射能力,逐步构建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的现代化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

三是出台了《关于支持外经贸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从做强外贸、国际市场开拓、“走出去”和“大通关”等8个方面对企业予以支持。“十一五”期间,我市外贸企业共争取国家省市外经贸各项促进发展资金1.79亿元,惠及外贸企业160多家,为我市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

四是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支持鼓励我市服务业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服务业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七)规范程序,商务执法步伐坚实

1、抓好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12312监管平台硬件建设,开通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接受社会公众和企业对生猪屠宰、酒类流通、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投诉。

2、肉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认真履行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坚持日常巡察和市场集中整治相结合,狠抓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安装屠宰厂电子监控设备2套,先后开展大型集中整治行动4次,日常巡察(含夜间突查)31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车辆300余台次,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查处没收及焚毁注水等违法肉品3000余公斤,罚款1万余元,有效地遏制了私屠滥宰、牛肉注水等违法经营行为,肉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推行酒类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深入酒类经营企业调研宣传,逐步推行酒类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截止目前共办理酒类备案登记企业42家,实现了网上查询和溯源管理。

4、成品油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加大管理力度,按期对全市各加油站进行年审,不断规范成品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

(八)廉洁高效,口岸建设稳步发展

围绕“安全、高效、廉洁、和谐”口岸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升口岸工作效率。在铜陵口岸查验单位支持、配合下,口岸外贸运输、服务代理运行平稳,口岸管理机制行为规范、运转顺畅,口岸运量在全省一类水运口岸中排名居前。20xx年,华德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获准设立,同年,铜陵港对台湾实现直航,20xx年,铜陵口岸有色金园港埠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九)注重学习,商务队伍水平稳步提升

为打造一支政治强、观念新、业务精、作风实的商务干部队伍,我们重视加强对局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教育、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的教育,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1、着力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推进铜陵科学发展,促进铜陵商务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开展了学习、调研和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等各类活动,群众满意度达98.2%,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达到了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丰收的效果。

2、着力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发展关键在领导,思想是否解放了”主题,以召开座谈会、撰写调研文章等形式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出台了《全民大招商专题活动实施方案》,逐步落实“专题活动”各项工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大招商活动的开展。

3、着力抓好“四百工程”及“双创”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在做好单位自身文明及卫生创建工作的同时,指导帮助大型商场、超市及屠宰企业做好相关工作,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20xx年主要工作

(一)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稳步发展国内贸易

1、实施五项工程,促进商贸流通。一是实施家电下乡工程。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家电汽车下乡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推行家电下乡“网点代垫直补”工作。为确保下乡家电产品质量,我局还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网点进行了不定期检查,严把销售网点备案,确保网点准入条件,严厉打击违规经营。截止9月底,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8964台,销售额达1.17亿元,每万户农民购买下乡家电5119台,稳居全省第二位。二是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工程。通过印发宣传单、大蓬车下乡、以及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自7月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以来,累计销售各类家电12304台,实现

总销售额4289万元,累计回收旧家电13210台,兑现补贴88.5万元。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截至5月31日,共回收报废机动车辆558辆,发放补贴资金299.3万元,提前报废老旧车以旧换新86辆,发放补贴资金88万元。三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160家农家连锁店,其中日用品店96家,农资店64家,分布在我市12个乡(镇)和90个行政村。四是实施农超对接工程。在安徽万花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和铜陵绿源农产品大市场进行试点,扩大农超对接的示范功能,提高各方面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为全面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是实施菜市场改造民生工程。积极主动与县区及相关部门协调,针对民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召开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截止10月底已有4家菜市场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1家正加快实施进程,1家正在进行开工前拆迁工作。

2、加大扶持力度,保持消费快速增长。兑现了20xx年促进流通业专项资金299.8万元,加强对国家和省支持资金的争取力度,6家企业获国家及省级财政补助共计251.5万元,2家为中小商贸企业担保企业获得国家及省级财政补助共计143.2万元。铜陵合百商厦等大中型商贸企业销售额稳步攀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稳定增长。

3、广泛宣传,大力发展服务业。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市政府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健全推进机制。成立了全市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服务业统计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了统分结合、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服务业工作组织体系。建立了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将服务业主要指标量化分解,实行分类考核,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目标落到实处。二是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做好服务业知识普及和新闻宣传,组织开展了铜陵服务业发展大家谈活动,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邀请发达地区有关人员来铜介绍发展服务业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全市上下切实提高对加快服务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政策扶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20xx年全市服务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等。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步调一致,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发展重点产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信息业、商务服务业、职教文化旅游业、现代商贸业、社区和农村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八大产业,20xx年1-9月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4.7亿元,同比增长9.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6.1%,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

4、加强监管,特种行业有序发展。一是加强肉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上市肉品质量安全。坚持日常检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狠抓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1-10月份,共牵头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4次,日常巡查42次,专项检查1次,共出动执法车辆45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人次,没收查处焚毁病害肉600余公斤,较好地保证了我市上市肉品的质

量安全。二是进一步健全酒类备案登记制度。1-10月,共办理酒类备案登记企业3家,累计达42家。目前这些企业已全部录入商务部“酒类备案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查询和溯源管理。三是加强特种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大典当、拍卖、成品油、二手汽车流通、旧机动车辆拆解等特种行业管理力度,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和行业健康发展。

5、做好市场监测,完善应急机制。一是进一步优化样本结构,不断扩大监测范围。新增监测样本企业7家,到目前为止,我市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企业和重点生产资料监测样本企业分别达17家、29家和3家,样本总数同比增加11.6%,数据报送及时正常,运转良好。做好“商务预报”网站维护工作。1-10月,发布各类商务动态信息 700余篇,进一步扩大了铜陵商务工作的影响。二是加强调研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撰写市场分析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进一步完善生猪活畜储备和冻肉储备制度。通过招投标,分别与生猪养殖企业和冻肉储备企业签订了年储备生猪5000头和冻肉50吨的储备协议,能满足城市居民近半个月的正常消费,使特殊时期我市肉品市场供应有了充分保障。

6、认真抓好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运行及建设工作。根据省商务厅要求,我市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于20xx年初开始挂牌运作,在抓好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局还将12312热线电话拓展为商务领域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的公益电话,接受社会公众对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许经营、家电下乡、报废汽车回收、技术进出口、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举报投诉,提供咨询服务。

(二)扩大主体,优化结构,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1、做好进出口孵化工作,不断扩大外贸主体。积极与省商务厅联系,及时调整我市进出口孵化工作对口帮扶联系企业,拟定对口帮扶孵化工作方案、措施及实施计划。进行分类指导,对口帮扶。通过对重点进出口企业进行业务培训讲座,深入新孵化企业现场业务咨询与指导等方式,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的帮扶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寻商机、找客户、抓订单,促使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1—9月份孵化企业新增进出口实绩3260万美元,主要是华纳电子、启盛金属、伟洋贸易、普乐化工和东美进出口企业等。

2、加大外贸扶持力度,落实外经贸促进政策。一是举办全市进出口业务培训班,组织商务、海关、外管以及省对口帮扶公司等部门人员宣讲国家省市外贸政策法规以及进出口业务知识和实战技巧,全市各进出口企业共130余人参加了培训。二是认真做好20xx年出口信用保险补贴、出口存量增量奖、进出口孵化资金等省级促进资金的兑现工作,涉及117家外贸企业,共兑付各项资金259.2万元。三是积极争取省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切实解决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新增精隆电工、美帮制衣公司2家企业获得省中小企业外贸担保贷款300万元。

3、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

东盟博览会、东北亚博览会,帮助企业寻找商机,开拓市场。引导进出口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为进出口企业开阔视野、拓展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积极做好安徽省科技兴贸铜基电子材料出口创新基地和纺织品出口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基地孵化发展资金,着力培育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低能耗、成长性好的外贸骨干企业,以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三)创新方式,优化服务,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1、注重实效,办好各类招商活动。一是成功举办承接产业转移铜陵(香港)专题招商活动。为进一步宣传铜陵新形象、结识新客商、推介承接新项目,更好地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我局认真筹备香港专题招商活动,做好项目准备、客商邀请、宣传推介等工作,约100多名香港企业高管出席了承接产业转移铜陵(香港)专题推介会,共签约7个外资项目,协议利用外资约4.2亿美元。二是精心承办第十四届“西洽会”。推介8家企业和12个项目,签订了总投资10亿元的“高档电子铜箔生产基地”项目合同。三是组团参加了安徽省赴香港经贸交流活动,成功签约5个外资项目,总投资约8.5亿美元。四是积极利用第十四届厦门投洽会、第六届徽商大会和第五届中博会平台,推介招商项目100余个,签约项目13个,其中外资项目3个。五是承办世博会我市参会工作,落实了展览展示及展品,积极安排世博会安徽周活动,参与世博知识竞赛和安徽省形象大使选拔赛,我市一名选手获选30名安徽馆形象大使之一。

2、做好外企服务,促进项目履约。加强在建、在谈、在手项目跟踪,做好外资企业审批服务工作,对已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使按合同履约和资金到位。协同相关部门,对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开展联合年检,实行集中办公、送检上门,为全市外企免费开展网上年检业务咨询,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努力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1-10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协议投资总额11431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808万美元。

3、迅速行动,积极申报境外合作共建园区。按照省领导要求,全省各市园区要提出3-5个突出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牵动性和示范作用的大项目,与境外共建产业园区。我局反应迅速,主动与县区和经济园区联系,申报江北产业园与德国共建化工园区。此外,我局还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多方协调,抢抓时间节点,向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办公厅积极申报我市开发区升级材料。

(四)扩大宣传,落实政策,进一步发展外经合作

一是落实外经企业促进政策,积极申报省级外经企业支持资金。按照商务厅的要求,推荐我市安徽金拓矿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皖陵珍稀动物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为安徽省推动“走出去”的重点企业。二是进一步加大外派劳务输出市场工作领导,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强宣传,及时沟通,齐抓共管,形成合

力,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跟踪服务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今年我市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变更合同额较大,我局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项目工程进展,与企业保持联络,及时提供服务。四是跟踪了解我市服务外包情况。为鼓励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主动上门宣讲国家和省市优惠政策,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服务外包市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据了解,今年我市服务外包企业营业额已达400万美元。

(五)积极协调,提高效率,不断加强口岸建设

一是铜陵口岸有色金园港埠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自去年以来,对金园码头开放验收工作坚持做到“履行职责、服务先行”,全程跟踪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3月铜陵口岸有色金园港埠对外籍轮开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至此我市正式对外籍轮开放的码头已达5个。二是积极推进铜陵(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明确了我市(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主体,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铜陵(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各项工作。三是协调支持华德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尽快运作。由于多方面原因,铜陵开发区华德物流公用型保税仓库一直未能实际开展业务,面临被注销的风险,为此,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深入企业积极宣传有关保税仓库的知识,鼓励进出口企业开展保税仓储业务,全力支持该保税仓库开展业务,目前该保税仓库入库货物率达90%以上。四是进一步加强铜陵口岸廉政文明共建工作。组织召开铜陵口岸廉政文明共建单位座谈会,制定了铜陵口岸廉政共建办法,编发铜陵口岸廉政文明共建专刊,不断提高口岸各查验单位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联络,服务企业,贸促会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举办培训班,推广网上签证业务。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出口企业,今年4月,举办了“原产地证网上签证业务培训班”,全市共40家企业参加了此次培训。二是严格审核,做好出证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共审核签发一般原产地证498份,涉及金额2282万美元,认证对外贸易单证32份,代办领事认证12份。全年共新增原产地证注册企业11家,累计共有原产地证注册企业84家。三是积极参加第十一届青铜文化博览会参会工作。按市领导要求,积极主动与国家贸促会、省贸促分会联系,争取其对我市此项活动的支持,经多次联系后,国家贸促会、省贸促分会分别成为我市青铜博览会的支持和承办单位,国家贸促会及省贸促分会领导参加了博览会,有力地扩大了第十一届青铜文化博览会对外影响。

(七)创先争优,提高效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围绕“为实现商务经济科学发展创先进,为建设幸福铜陵争先锋”这个主题,建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创先争优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二是按照要求,稳步实施“四百工程”,在与联建村充分对接、沟通的基础上,成立了

联合党委,制定了相关制度,引进了发展项目,开展了相关帮扶指导工作。

三是积极响应“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制定大型商场、超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全民卫生大清扫”活动,除要求机关干部开展“两创”工作外,还不定期实地督促检查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隆门屠宰场做好“两创”相关工作。

四是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企业调研,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狠抓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组织机关党委换届,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党风廉政文化宣传力度。做好安全生产、信息调研、保密、计生、财务管理、建议提案办理、信访等工作,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在本机关积极开展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申报工作并通过了检查验收。

四、“十二五”时期我市商务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十二五”商务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在优化结构中扩大总量,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城市开放水平为主题,加速构建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内贸工作要在体系建设上求突破,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外贸工作要在转变增长方式上求突破,培育自主出口产品品牌,扶持壮大一批外贸龙头企业;利用外资要在提升外资质量上求突破,着力引进符合我市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的国际知名和世界500强企业;外经工作要在体现特色上求突破,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走出去规模;口岸工作要在优质服务上求突破,不断扩大就地报关直运规模和水平。转变商务发展方式,实现商务率先发展,为服务全市经济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做出应有贡献。

(二)“十二五”商务发展总体目标

商业流通。到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全省12%以上)左右。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发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取得实效,商贸流通业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商贸工作围绕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生的目标,加快调整升级,“民生商贸”深入人心。商贸业实现六大特色:一是商贸业多样化,满足各层次需求;二是经营模式特色化,实施错位竞争;三是商业网点布局人性化,城乡居民同享便利;四是消费模式多元化,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五是城乡市场一体化,要素流通规范合理;六是商贸监管标准化,消费环境诚信放心。

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20xx年达50亿美元。出口增速明显提高,拉动经济增长能力加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明显提高,品牌产品出口增加,

对外贸易效益进一步提高;中小出口企业量增力强,对外贸易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多元化程度提高,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加。

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额五年累计22亿美元,年均增长17%。“十二五”期间来我市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达到12家。现代产业领域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市级以上开发区在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上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载体和地方外向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外资与城市经济加速融合,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招商取得成果,吸引一批关联配套企业入驻。

国际经济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15%以上。对外投资加快发展,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全方位开拓,国际经济合作管理体系更趋完善。

口岸工作。外贸货运量按年均15%速度递增,“十二五”期间外贸运量累计达到1000万吨以上。口岸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备,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成为安全、快捷、文明、高效的一流对外通道。

五、“十二五”商务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推进流通业发展,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发展时期,商务工作必须坚持以扩大消费为核心,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引导和培育消费热点,推进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建设,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1、加强主城区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加速提升主商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长江路为中心,加快西湖新区建设,以品牌为核心,加快发展直营店和加盟店,培育跨区域、广辐射、上档次的品牌专业市场,进一步提升主商圈承载能力和商业档次,增强吸纳与辐射能力。推动一批重点商贸项目早日启动和建成。加大培育和发展服装、餐饮、文化、小吃等特色商业街区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聚集品牌,凝聚人气,带动夜市发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方位需求。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培育力度,形成若干个大型、区域性龙头骨干流通企业和商业品牌。引导、鼓励骨干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改革创新传统销售模式,鼓励信用消费,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

2、加强城乡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以城市社区“双进工程”为契机,重点建设家政服务、生鲜超市、便民修理等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全面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争创国家、省级商业示范社区。以建设放心早餐标准店为重点,以扩大标准店覆盖面为关键,加快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早餐连锁经营网点建设。加快社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加大家政服务培训,着力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不断规范家政服务管理,加快建设家政服务信息平台,

逐步形成便利高效的家政服务网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具有铜陵特色的“双进”品牌。

3、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为载体,营造安全、便利、实惠的农村消费网络。着力实施商贸综合体建设,抓住建设五个中心镇的机遇,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参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建设1个市级物流配送中心、3个区域物流配送分中心及所属商贸综合体、12个乡镇商贸综合体。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提升档次、扩大辐射力。加快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展农超对接,鼓励农家店购销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十二五”期间培育1家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的大型农产品市场、1家市级大型农产品市场、1家市级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4、加强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支持重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大力推动农资经营骨干企业在全市加快市域配送中心、县域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建设,发展农资直营、加盟连锁店,实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供应与农技服务一体化。加强农资品牌建设,建立经营者诚信体系,严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创建让农民信得过的农资品牌,服务农业生产。

5、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再生资源集散市场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试点企业加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回收网络和社区回收亭建设。继续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帮助有条件企业列入国家升级改造示范工程。支持有条件企业开展旧家电回收拆解业务。

6、加强市场运行调控与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优化样本结构,扩大监测范围,加强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大力推进商务综合执法,完善12312举报投诉系统建设。启动“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肉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保障消费安全。加强酒类、旧车交易、拍卖、典当、成品油等特殊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以打击流通领域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商业欺诈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进一步净化流通消费环境。强化调控手段,加强政策性储备制度、储备设施和应急商品数据库建设。研究建立商业代储制度,健全应急工作预案,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7、扩大流通业对内对外开放。引导国内外流通企业向我市投资,着力优化外来流通企业的投资业态结构,从整体上提升我市流通业水平。重点引进和发展专营店、精品店、仓储式商场等相对缺乏的业态,完善我市现代流通业态。引导外来企业参与我市商业、运输、仓储等企业的改组改造,参与大型物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鼓励我市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流通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国内外连锁商业企业采购我市产品,推动我市流通企业在融入跨国公司采购网络的同时,积极到境外、省外投资兴业,设立分销网点,参与企业重组并购和商品招标采购,加强与长三角流通企业合作。

(二)扩大对外贸易,转变增长方式

把握经济结构调整机遇,将扩大外贸规模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有机结合,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国际市场开拓。

1、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在铜、纺织服装、化工等产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装备制造、电子模具、纺织服装等出口基地建设,形成集群效应。“十二五”末,出口基地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0%以上。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十二五”培育3-5家国家级科技兴贸重点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

2、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发挥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在有条件的开发区新增1-2家出口加工区。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承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业务,限制“两高一资”类型。促进加工贸易与招商引资良性互动,以加工贸易方式吸引外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深加工、精加工,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提高加工贸易增值水平。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5%以上。

3、推动发展服务贸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支持鼓励我市工程、技术、旅游、货物贸易等传统服务业拓展空间,信息服务外包、知识产权和专利服务、文化产品、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实现出口。鼓励引进境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方式,引导国内企业参与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等。

4、加强创建自主品牌和国际认证。 开展品牌建设培训,指导海外商标注册,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十二五”培育5个中国出口名牌、15个省级出口名牌,30个市级出口名牌,出口名牌商品出口年均增长20%。支持企业开展出口产品国际认证,“十二五”末全市70%进出口企业通过体系认证,85%出口产品通过质量认证。

5、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深度开发欧、美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东盟、东欧、中亚等新兴市场。充分利用国家在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贸易中心和商品分拨中心,多渠道开拓非洲、拉美等市场。推动跨国集团在我市举办国际采购对接会,支持更多的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营销网络。组织企业参加著名的国际专业博览会,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6、发挥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坚持进出口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进口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缓解资源及环境约束、提高经济运行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有色、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优化发展,加大铜精砂等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

7、壮大进出口经营主体。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积极“孵化”培育外贸出口企业,不断壮大外贸队伍,“十二五”末全市孵化500家外贸进出口获权企业,培育20家年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外贸骨干企业。

(三)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继续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全市利用外资总量实现大跨越,质量明

显提升。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外资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活动、项目、开发区、新兴产业、服务外包、政策体系为主要抓手,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增长。

1、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改善外商投资结构,加大我市主导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利用外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促进我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投资环境改善。重点培育一批利用外资龙头企业,形成铜、电子、纺织服装、新能源等若干个产业集群。

2、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鼓励探索境外上市、证券市场融资、无形资产融资、股权臵换、债转股等新的吸收外资方式。鼓励外资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我市企业改组改造。鼓励境外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来我市投资。用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

3、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继续把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放在突出位臵,提升利用外资规模效应。发挥国有大企业和省级开发区的招商载体优势,挖掘市场前景好、经济技术起点高的招商项目,增强对500强企业的项目吸引力。加强与500强企业的密集接触和高层接触,搜集掌握其战略投资意向,推进项目对接和跟踪服务,促成投资。鼓励和引导已在我市投资的500强企业扩大投资或上新项目,鼓励500强企业在铜设立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发挥对我市产业的技术提升效应。

4、创新招商方式。以产业集聚作为引资重点,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和产业链长的产业集群骨干项目。鼓励铜陵有色公司在其他方面引进相关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拓展。组织好境内外重点招商活动,重点参加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办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推进更多外商和东部地区企业到我市投资。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搭建公共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建立重点行业目标外商数据库。针对企业和外商需求整合优质项目,提高招商实效。鼓励已来我市投资的企业增资扩股和新设企业。

5、优化利用外资环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利用外资工作发展促进政策,建立健全利用外资目标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完善利用外资考核机制,激发全市利用外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坚持执行外资并联审批制度,严格履行服务承诺制,为投资者创造公开、公正、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完善外商投诉办理机制,切实维护外商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无地不招商、无人不招商、无时不招商”的良好投资氛围。

6、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把握国际服务外包机遇,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十二五”我市利用外资在金融、保险等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在旅游、商业、电信、文化等领域取得新进展。

(四)积极“走出去”,更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十二五”时期是走出去的大发展时期,要充分发挥我市特色优势,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开展多种形式国际经济合作,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

1、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水平。支持企业积极承揽附加值高的总承包、交钥匙工程。“十二五”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企业达到20家。坚持有组织、有管理的劳务输出方式,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优化外派劳务结构,扩大技术人员在外派劳务中的比重,提高对外劳务合作整体效益。鼓励外包工程带动本市出口,推动外贸外经协调发展。

2、推进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以优势制造业为重点,鼓励企业按照“从产品输出到设备输出,从资本输出到技术和服务输出”的发展方向,稳步对外投资。推进优势行业和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积极开拓东盟、南亚、中东、东欧、南非、南美等投资市场,在境外形成产、供、销、物流、服务、品牌打造等配套发展体系。“十二五”在境外建立1—2个较大型生产加工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商业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积极承办我国将建设的境外中国投资合作区项目。

3、扩大境外资源开发。大力推动铜陵有色公司等大型企业积极开拓智利等南美资源市场,加强与国际开发企业的资源合作,提高权益资源占我市进口资源的比重,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基地。引导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境外智力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十二五”在境外建立1-2个资源开发企业。

4、推动科研院所拓展国际市场。 发挥我市科研机构产学研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获得对外设计咨询和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十二五”科研院所对外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营业额占全市累计营业额的10%以上。

5、加强外派劳务管理。 按照“源头治理、关口前移”的原则,定期深入开展“外派劳务合作隐患项目排查”和“外派劳务人员调查”等活动,加强外派劳务中介机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及各种扰乱外派劳务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外派劳务人员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断规范外派劳务经营行为。建立完善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和对外劳务合作应急援助机制,及时处臵涉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健康发展。

6、建立“走出去”支持服务体系。建立支持“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以政府服务为基础、中介机构和企业充分参与的信息网络,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十二五”末1家年营业额过1000万美元、2-3家年营业额过500万美元。

(五)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提高口岸综合效益

进一步理顺口岸管理体制,深化口岸开放,完善口岸设施,以提高口岸外贸运输量和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心,大力促进外贸经济增长,打造长江流域一流对外通道。

1、实现长江段铜陵全流域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家和省口岸办的跟踪衔接,使我市“十二五”口岸规划意见列入国家规划,增加开放岸线,建设两个开放泊位,促进长江段铜陵水域全开放。

2、发挥“两库”服务作用。加强与海关沟通协调力度,尽快充分发挥“两库”仓储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等功能。加大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申办力度,力争早日落户我市。

3、增加集装箱外贸内支线定期班轮的航班密度,引导货运代理公司提高揽货能力,鼓励本地外贸企业就地报关、直运,不断扩大直运规模。

4、发展铁海联运。做好与合肥、九华山机场的空港衔接,申报开放陆路口岸,开通公铁水联运,形成水、陆、空一体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口岸,成为皖中南地区乃至我省率先发展的物流集结中心。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已对外开放码头联合办公条件,加快新申报开放码头港口货场、仓储、监管和查验设施设备等配套基础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子口岸体系。

六、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工作目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对外贸易33亿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 增长16.7%。

(一)进一步扩大消费,切实抓好商贸流通工作

1、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大型、新型流通企业,发挥优势企业龙头作用,在保持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新建10家以上农家店,扩大其经营领域。加大“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宣传力度,落实鼓励消费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老城区中心商务区及步行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稳步推进“商业双进”工程。

2、加快发展服务业。发挥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快形成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联动机制,营造更加协调、齐抓共管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氛围。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健全服务业调查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搞好服务业运行监测。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扩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重点用于服务业重大项目配套、招商引资、考核奖励等。加快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鼓励工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军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3、加大市场运行监测力度。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在加强硬件建设、提高监测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分析调研工作,加快监测成果转化,及时反馈信息,强化预测预警,充分体现监测信息对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服务

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业调研,做好全市服务业运行监测等基础工作。

4、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商业特许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加大成品油、典当、拍卖、酒类经营等特种行业管理力度,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以上,其中市区内为100%,指导协调隆门屠宰厂新建机械化屠宰生产线工作,保障出厂肉品质量安全,完成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完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工作体系,做好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工作。

5、抓好民生工程。完善应急储备制度,增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市场调控的能力。继续实施城区菜市场改造工程。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支持指导铜陵市家政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铜陵市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搭建和完善家政服务平台与家政服务企业、平台与市民、家政服务企业与市民的沟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

(二)强化政策落实,切实抓好对外贸易工作

1、加大进出口孵化器工作力度,积极会同省轻工国际贸易公司做好我市进出口企业对口帮扶工作,开展孵化企业调研,组织外贸人员培训。利用进出口孵化促进中心优惠政策,分行业确立重点外贸企业,开展孵化服务,鼓励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不断扩大外贸主体。

2、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对新兴市场的开拓步伐,多渠道扩大技术引进,优化出口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大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改造,优化外贸发展结构,重点培育和支持我市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

3、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海峡两岸电子展等重点商品交易会,帮助企业交朋友、找客户,巩固和深度开发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

4、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人才扶持力度,组织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做好外贸促进政策落实工作。加强与工商、税务、海关、外管、口岸、金融、保险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建立开放型经济联系会议制度,不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三)创新工作方式,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1、努力提高外资履约率。依据法律政策,加强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以外商投资企业年检为契机,重点抓好企业外资履约率工作,对外资长期不能到位的企业,加大催缴力度,督促其尽快履约。

2、办好重点投资促进活动。以做好前期接洽工作为重点,突出办好厦洽会、徽商大会、

高交会等专题投资促进活动。精心组织开展重点产业有针对性招商,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开展上门找商,积极宣传推介我市投资环境和引资项目。

3、跟踪落实重点外资项目。围绕重点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对已签约项目包括有明确合作意向的项目,坚持专人负责,跟踪推进,抓好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力促已签约项目在我市尽快落户,尽早开工,早日见效。

4、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沟通和对接,发挥我市驻商务部(上海)产业转移中心的作用,主动承接境外和东部地区铜加工、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轻纺等技术含量高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四)跟踪服务,切实抓好外经合作工作

整合劳务输出培训资源,积极申报创建铜陵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以中成外贸劳务输出公司为基础,搭建我市劳务输出基地,建立外派劳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劳务输出规范化。加大推介我市“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工作力度,结合铜陵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走出去”推介活动,加强对“走出去”的规划和指导,重点跟踪服务有色公司在智利、秘鲁等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工作。

(五)加强协调服务,切实抓好口岸工作

不断优化口岸布局,重点跟踪协调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外贸码头改扩建等建设,逐步改善口岸联检单位工作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做好口岸服务代理市场有序管理工作,抓好口岸系统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口岸大通关再上新台阶。坚持口岸查验单位例会制度,加强经常性协调,提高服务质量。会同铜陵海关等联检单位积极推进铜陵(B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继续深化口岸文明共建活动,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口岸建设的主线,开展铜陵口岸党风廉政评比表彰活动,打造廉政、高效、和谐铜陵口岸。

(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效商务队伍

继续实施“人才强商”工程,做好商务人才培训工作,加大跨国经营管理及国际投资、谈判、营销管理人才引进工作,加大人才强商工作力度,吸引商务人才为外向型企业服务,努力引导外企走向世界。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以提高效能为重点,改进作风,简化程序,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为企业和基层提供信息、提供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

加强商务队伍建设,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法律意识,立足本职乐于奉献的拼搏意识,为实现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提升我市商务工作的水平,树立商务工作新形象。

二O一O年十一月十一日

更多相关推荐: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思路20xx年11月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

20xx商务局外贸工作总结

20xx商务局外贸工作总结20xx商务局外贸工作总结一XX年外经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对外贸易情况XX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465万美元左右其中进口12万美元进出口同比增长208完成年计划的155加工贸易进出口...

科技五年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某某区科技局五年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思路20xx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区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以加快培育海洋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

泸溪县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

泸溪县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自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招商引资为龙头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狠...

20xx年工作总结(商务局)

抢抓机遇谋发展克难攻坚求突破奋力实现港闸区服务业经济提速升级——区商务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谋划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是我区服务业转型升级取得首战告捷之年。在这…

商务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1)1

桃源县商务局20xx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县商务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着力扩大招商引资努力拉动城乡消费商务工作取得取较好的业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一20xx年工作简要回顾...

区商务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打算

区商务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打算20xx年我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商务发展成效明显现将...

遵化市商务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安排

遵化市商务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一年来的工作回顾20xx年以来商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强市京东旅游名城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商务工作顺利开展取得...

三江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和“十二五”工作规划

基本情况江西南昌县三江镇位于南昌县最南部处于南昌丰城临川几县交界之地四面环水京九向莆铁路穿镇而过镇域总面积2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32993人其中城镇人口125万人三江镇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物华...

商州区“十一五”期间招商、商务工作总结

商州区十一五期间招商商务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十一五以来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招商服务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招商引资商贸流通市场监管保障供应优化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十一...

巴中市商务局20xx上半年工作总结

巴中市商务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要点上半年全市商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县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发展战略全面履行职能扎实推进工作促进了流通...

船营区商务局对外招商中心(经合局)20xx年工作总结

船营区商务局对外招商中心经合局20xx年工作总结20xx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攻坚意识项目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整合招商资源拓展招商渠道改进招商方式细化招商服务...

商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