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20xx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真题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2024.5.9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真题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2·浙江卷)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解析:此题考查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由植物、旅鼠及其天敌形成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此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正确;三种生物都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都存在环境容纳量(K值),并且种群数量都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食物和天敌的变化引起的,C正确;在这三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引起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答案:D

2.(2012·海南卷)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

答案:B

3.(2010·全国Ⅱ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A项,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生物种类比较单一,而草原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其群落的结构相对复杂;B项,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种群分布不均匀的现象;C项,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弱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密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高分解者的活动能力强,温度低分解者的活动能力弱;D项,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答案:C

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解析:由于X营养级三个物种数量都下降,而Y、Z营养级数量都上升,所以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同时也说明“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说法错误;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因为,若Z捕食对象单一,则Y中某物种应明显下降,但Y中没有这种现象;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即便存在竞争关系也不会很明显,这是因为若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则其数量会明显下降甚至被淘汰,比较甲、乙前后数量有变化,但同一时期三物种未体现谁优谁劣。

答案:A

5.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由图可知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所以A错;硅藻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所以B错;蓝鲸在此食物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对该食物网的影响不是最大,所以D错;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6.(2013·江苏单科)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食物网、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1)实验设置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故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放养的杂食性鲫鱼会大量捕食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同时鱼的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从而使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随着时间的延续,浮游植物和水稻竞争稻田中有限的矿质元素等生存条件,水稻生长旺盛即水稻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浮游植物便会大幅度减少,浮游植物光合产量下降,最终导致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减少。(4)稻田中鱼类的加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5)该实验的实验变量为鲫鱼的有无,与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相比,①鸟可以捕食鱼,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应为①鸟。

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7.(2013·大纲全国卷)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相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此三个优势种构成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浮游植物B能进行光合作用,施肥能为浮游植物B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矿质元素(无机盐),因而向池塘中施肥使浮游植物B的数量增加;鳙鱼与池塘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野杂鱼为竞争关系,两者将争夺空间、食物、氧气等资源。(2)鳙鱼数量减少,短时间内将引起浮游动物A数量增加和浮游植物B数量减少。(3)若池塘施肥过量,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其死亡量随之增加,导致分解者活动增强,消耗了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最终使鱼类和浮游动物大量死亡。

答案:(1)浮游植物B 食物 氧气(或溶解氧)

(2)浮游植物B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

8.(2012·江苏卷)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年相比,2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工鱼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相关知识。(1)(2)小型天然湖泊改为人工鱼塘后,由于养殖的两类鱼均不能以浮游藻类为食,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而水生高等植物在植食性鱼类的捕食和浮游藻类的竞争作用的联合影响下,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3)与养殖前相比,人工投饵使输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显著增多。(4)正常情况下,肉食性鱼类能捕食植食性鱼类和虾、贝等小型动物,若肉食性鱼类仅以虾、贝等小型动物为食,由于食物来源减少,其数量会减少;而植食性鱼类由于天敌(肉食性鱼类)和竞争者(虾、贝等)减少,其数量将会增加。(5)在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可通过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竞争光照,来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

答案:(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9.(2012·海南卷)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_______只。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及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由题中食物网示意图可知,(1)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生物戊,该生物占有第三、四、五3个营养级,其中所处的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2)乙和丙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3)由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N==1 000(只)。

答案:(1)4 五 (2)竞争和捕食 (3)1 000

10.(2011·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解析:原来岛屿上的狐捕食野兔。人登岛牧羊后,人捕食羊、野兔和狐,狐捕食羊羔,据此可画出食物网,并看出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兔的活细胞中。人登岛后捕食狐,第5年由于狐的大量减少,野兔失去天敌的制约、大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会使被捕食者种群密度降低,减弱传染病流行程度。

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3)增加 (4)减弱

11.(2011·大纲全国卷)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解析:(1)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捕食、寄生等关系,从而使本地物种衰退或灭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2)绘制食物网时应把握题干几个要点: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即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从而制约和降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依据题中表格数据确定营养等级: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戊为第三营养级,从而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答案所示,食物网中容易出错的是甲→丁,乙→丙的交叉线。

答案:(1)竞争 捕食 寄生

(2)

12.(2010·新课标全国卷)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对曲线的分析能力。(1)分析图示可知,a、b为竞争关系。(2)依据食物链a→c→d,若d大量死亡,则c因天敌减少而增多,c增多了则更多的a被捕食。(3)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若其大量死亡,则c和d的数量都会减少。(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轻微干扰后,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热带雨林少,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低。(5)按照标志重捕法,设c种群的数量为N,则50/N=5/40,则N=400(个)。

答案:(1)竞争 (2)c a (3)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低 (5)400


第二篇:20xx高考复习生物选修三(高考题)汇总及答案


新课标Ⅰ卷

40.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分)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 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 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 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 60 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 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 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 X、Y、Z 这 3 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 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__条。

(4) 未融合的B 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Ⅱ卷

4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 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___________基因;而cDNA 文库中含有生物的____________基因。

(2) 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__________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 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____________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____________,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学科网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提高。

(4) 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 3∶1 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山东卷

36.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 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下:

(1)  htPA 基因与载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割后,通过 DN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2) 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_______________。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才具备受精能力。

(3) 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这体现了早期胚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福建卷

33. Rag2 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 Rag2 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 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

(2) 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__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 ES细胞。

(3) 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 Rag2 基因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 Rag2 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Ⅲ和PstⅠ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酶的酶切位点。

(4) 为检测 Rag2 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用抗 Rag2 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海南卷

31.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 分)

下面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 获得 A 有两条途径:一是以 A 的 mRNA 为模板,在________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 DNA,然后在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__________序列,推测出响应的mRNA 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 DNA的__________________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 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 PCR 扩增仪中完成。

3) 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 通常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新课标选修模块3](15分)    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          ,繁殖种苗的速度          。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

          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          ,而与          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尊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           (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5、[11新课标选修模块3](15分)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态系统、菌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       和         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6、【12新课标选修模块3】(15分)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2)质粒运载体用EcoR 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AATTC……G

G……CTTAA

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 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找那个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产物是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和          也可作为运载体。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新课标 I 卷

【答案】(1)4   Y     Y 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2)B 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 100%  (3)1    100   (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1)据图分析,第四次注射后 X、Y、Z 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小鼠Y的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2)融合体系中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之外,还有骨髓瘤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自身融合产物,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且诱导之后的细胞不具有特异性,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3)杂交瘤细胞形成后,由于核膜具有流动性,故小鼠的免疫 B 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骼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的细胞核。正常情况下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100 条,在有丝分裂

后期染色体数目临时加倍为 200 条。(4)未融合的 B 淋巴细胞经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不是能恶性增殖的细胞,同时B淋巴细胞不可能渡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的两次危机达到细胞系水平。

新课标Ⅱ卷

【答案】(1)全部   部分    (2)筛选   (3)乙     表达产物   耐旱性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解析】

(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 cDNA 文库,基因组文库包含生物基因组的所全部基因,cDNA 文库是以mRNA反转录后构建的,只含有已经表达的基因(并不是所有基因都会表达),即部分基因。

(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需要进行筛选。

(3)要提高植物乙的耐旱性,需要要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耐旱基因导入植物乙的体细胞中。要检测目的基因(耐旱基因)是否表达应该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耐旱基因)的表达产物(即耐旱的相关蛋白质);个体水平检测学科网可以通过田间实验,观察检测其耐旱性情况。

(4)如果耐旱基因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则子代将全部表现耐旱,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或“如果耐旱基因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则转基因植株的基因型可以用 A_表示(A 表示耐旱基因,_表示另一条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A_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_∶_ _=1∶2∶1,所以耐旱∶不耐旱=3∶1,与题意相符。”]

山东卷

答案: (1)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同种限制酶);    DNA分子杂交(或核酸探针)

(2)超数排卵;   获能(处理)

(3)显微注射法;    性别鉴定;     全能性

(4)htPA(或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解析:

(1) 基因工程中首先用同种限制酶剪切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 DNA,可采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 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可以使母羊超数排卵,获得更多的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受精作用前需要经过两个准备,一是精子的获能,二是卵细胞的成熟。所以精子需要通过精子获能才具备受精的能力。

易错点:孕激素作用是同期发情处理,促性腺激素是促使供体超数排卵。

(3) 将重组载体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显微注射法,所以导入受精卵用显微注射法。为了获得母羊,所以要进行性别鉴定。胚胎分割技术,体现了细胞具有全能型。

易错点: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4) 根据图示可判断,htPA 基因为目的基因,所以在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htPA,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福建卷

答案:(1)细胞核      (2)囊胚    (3)核苷酸序列        HindⅢ和PstⅠ   (4)蛋白质

解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时,应用显微镜操作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2)内细胞团位于囊胚内。

(3)引物是以目的基因的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合成的,Rag2基因为目的基因;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才能直接相连接。

(4)从“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可知,应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 Rag2蛋白进行抗原-抗体检测。

 海南卷

正确答案:(1) 逆转录酶     DNA聚合酶     氨基酸    碱基对

(2) 引物    模板DNA

(3) 重组运载体

(4) 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解题思路:

(1)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 A 的 mRNA 为模板逆转录得到目的基因;一种是根据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 DNA 碱基对排列顺序,化学合成。

(2) PCR 扩增DNA 之前,需要加入引物、模板基因、脱氧核苷三磷酸、Taq酶等。

(3) C 叫做重组运载体

(4) 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的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4.[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遗传特性    快    遗传信息       (2)微生物

(3)生根    细胞分裂素   2,4-D

(4)逐渐减小   先增加后下降    不能        (5)降低

5、答案:(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6、答案:

粘性末端  平末端      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与EcoR Ⅰ切割产生的相同       大肠杆菌       T4         mRNA(或RNA)      c DNA(或DNA)     PCR       噬菌体       动植物病毒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全面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各知识点分析与答案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考点一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1从St图象中可求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1从St图象中可求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考点归纳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

高一物理必修一_人教版_知识点总结

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245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一质点1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成一个有的点称为质点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和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3质点是一种的物理模型是一种科学抽...

高一物理必修一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练习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B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C只能选取不动的物体做为参考系D同一个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果一定是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234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总结(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