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4.4.20

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广大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绝大多数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基本能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转变但在新课程的实施与反思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不当,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完全转变,部分老师在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拾回“熟能生巧”的信条,导致了教学中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质量不能大幅度提高。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开展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研究迫在眉睫。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促进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和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为主,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还可以促使小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我学会”变为“我会学”,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带来了一系列观念的改变,广大教师也逐步转变观念,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多是教师的“ 一言堂”、“ 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认为新教材改变过去的知识结构和呈现方式,许多内容不成系统,较为零散,这些认识导致在教学工作中出些了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看起来合情合理,而实施起来,不是轻而易举的,学生的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学生个性差异、班级中的学生数量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使新课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段重要生命历程,是师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师的心理状态就必将有所好转。课改以来,出现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形式而缺失课堂教学的效益,到课后又“加班加点”、“补课”,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益十分低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很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支撑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

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什么是“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是相对于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加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曾说过:学校给学生的不是面包和水,而是猎枪。有限的食物总有一天要耗尽,只有拥有猎枪,才能保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长久生存。来莘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这些话道出了教师只奉献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远比记住现成知识重要的多。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知识给人力量,而方法使人聪明。好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学习中心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教学观念。现代有效学习的“学习中心论”不仅是对教学实践固有的“缘学有教、应学而教、因学论教、教为促学”的教与学、教师与师生关系的正本清源,而且是教学实践适应未来“信息社会”与“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我学习、自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想,为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5、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通过应用研究,探索一套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的策略及其应用模式。

3、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理论学习,拓宽研究视野。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三)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1、对小学生有效学习的状况分析

2、影响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的主要因素分析

3、探索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

五、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模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次教学研讨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通过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调查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教师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

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六、研究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2)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3)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4)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现状、和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将课题研究方案付诸实施,并及时评价,研讨,不断修正和调整,形成研究案例、论文和课题报告的初稿。

(1)理论学习,拓宽研究视野。

(2)对学生有效学习产生的有效条件的研究。

(3)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4)两周一次进行研讨交流和反思,每学期末初步归纳出与课题相吻合的不同研究形式和活动样式,并梳理和提炼出阶段性研究案例及论文。

(5)每学期开学初,对前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反思和研讨,对研究目标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并及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3、总结提高阶段:

进行全面的研究总结,鉴定研究成果。

1、对课题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梳理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专家、同行和本校教职工的意见,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完成相关研究的论文、案例与经验总结文章;汇编教师学习与研究的成果集。

3、申请结题验收,提升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理论学习的论文、个案汇编。

2、开题、结题报告、上课照片、经验交流等资料。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徐亮

副组长:杨兰英 王玛丽

成员: 孔令娟 张秀丽 徐桂平 杨淑英 郭靖 秦金茹

九、保障措施

我校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理论为导向、分步推进研究的原则。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保障机制,在学习内容上作指导,在学习时间、学习的经费得到保障,积极建立学习共同体。以校本培训和自我学习为基础,建立校本研修制度,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整个过程学校为本人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政策及其它条件的保证。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专家咨询费、资料费、印刷费、、研讨会议费等,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


第二篇: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我们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师传递知识的艺术,往往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自己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更不是教师教学中的道具。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就对有效学习的再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学习的现象,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有效学习的再认识。

有效学习的范围很广泛,我所指的“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指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下面对“有效学习”的认识做进一步阐述:

1、学习的内容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习者此时此刻的知识、能力准备,是能够引起他们直接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内容是否恰当,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

2、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发育过程。关注点应在学生的参与度上,放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

度上。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看教师是否能随时因人因事而灵活调整既定安排,能否做到张弛有度、融严肃活泼于一体?

3、有效学习的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4、有效学习,要有效益意识。要提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条件下实现学生发展,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严禁加时、加课、拖堂现象。同时要关注是否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意愿,能否启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活动。

二、新课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出现的无效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确实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在课堂上全面地落实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为了“赶时髦、走形式”,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活动本身是对的,但不仅要看学生有没有动起来,还要看干什么?更要想为什么要动?是否有为合作而合作的倾向?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作为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的手段,更不能只是为了展示其教学思想先进的外衣,而应成为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素养的一种载体,一个过程,更应以课堂文化的形式体现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无效的、被动的合作学习,根本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2、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教学情境的运用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

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有时往往物极必反。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我们的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上公开课就非得创设一个情境引入不可,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一时间,好多老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因此,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也是不利的。

3、课堂评价的偏差——“表扬”铺天盖地。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

且看这堂三年级的数学课:老师问一个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响起“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脸上被贴上好多金星。

我们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哪怕只有一点点成绩,我们也要表扬,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要鼓励。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地评价。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这样的表扬鼓励究竟能有多大作用?

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

4、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但现实中我们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还有的教师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这样“热闹”的课堂教学是少有成效的。

我以为,不管课堂是热烈还是沉闷,我们的眼光都不仅仅放在课堂的气氛上,作为数学课,我们的眼光应放在学生的思维上。一节课,学生热热闹闹,但却没有真正动过脑筋,这应该不算一节好课;反之,就算这一节课比较沉闷,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这也算一节好课,对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效的。

5、过分强调“探究学习”。

现在许多数学课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让人欣喜的现象: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再看下去,不禁让人思考:这样的内容也值得探究?

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讲了以后,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实际上,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些东西可以探究,但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探究的。提倡探究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来进行探究,每个知识都要进行探究,它并不排斥探究性学习以外的学习方式,它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来说的,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不要接受学习了。接受学习对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只不过以前过分强调了接受,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不够重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值得提倡的。

当然,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课堂上出现无效学习的现象还很多,如: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场所。

三、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

策略一: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

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位匆匆赶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师:“生活中又许许多多这样的角,今天我们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由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看似平常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策略二: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探究活动。

《课标》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去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教师绝对不能完全“退居二线”,学生放任自流,使探索活动流于形式,成为点缀,致使大多数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例如:在最近有幸听到的钱金铎老师的《百以内加减法复习》课中有一教学片段,他巧妙地出示“大、小圆里的数有什么秘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交流,在归类中深刻地感受和领悟百以内加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这样的探究活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让学生在探究、反思中有效地学习。

策略三:要有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不十分有效,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甚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有时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

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

还是在钱金铎老师《百以内加减法复习》的课上,他就着眼于“百以内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主要采用独立思考、相互议论、个人探究和对话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通过猜想、对话、倾听和互动,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给我们以有益的借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策略四:让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

若能将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才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所谓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如在教学一位数乘除法时,可以把简单的计算题设计成日常生活问题——“妈妈买了6条鱼,每条37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帮木工师傅算一算做学校一个铝合金窗户需用多长的铝合金做框??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自觉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

策略五:适时适度的评价方式。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引进“质的评价”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我们一定要避免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很是不安。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是没多大作用的。因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们应尽量做到: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策略六:从数学层面理解、掌握问题的本质。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数学味”,应该成为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从数学层面上来体验、认识所学的内容,“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现在有一些课似乎是学生活动了、问题解决了,但学生的认识往往仍然停留在原有经验的层面上,缺乏数学层面的思考、认识和提升,制约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让学生从数学层面上来理解问题的本质,形成新的认识,获得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更多相关推荐: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有效教学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帮助的并符合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学有效教学即是有效果的教学是需要以学生付出努力愿意跟随和效仿教师为前提有效教学时有益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培训中我将认...

20xx年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 吴年贵

20xx年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长丰中学吴年贵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

小继教《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德江县青龙二小张羽山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

20xx年《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复兴完小吴军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的继续教育计划和自身实际为了能按时保质完成本轮的小继教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现拟定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一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个人学习计划铜仁二中周亚军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研究既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以教学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入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化的提升为此我拟定了以下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黎加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青龙二小黎加伦有效教学是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帮助的并符合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学有效教学即是有效果的教学是需要以学生付出努力愿意跟随和效仿教师为前提有效教学时有益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铜仁市第八中学 继续教育 有效教学理念 个人学习计划 总结 心得体会

铜仁市第八中学十二五20xx20xx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个人学习计划敬德担当包容创新铜仁市第八中学十二五20xx20xx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个人学习总结敬德担当包容创新铜仁市第八中学十二五20xx20xx中学教...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题【修订】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有效教学绪论1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书心得生物教研组冉凤珍通读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一书使我对有效教学的涵义以及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系统了解和整体认知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所采取的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优化的速度效益和效率...

学习《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铜仁二中周亚军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这本书受益匪浅掩卷深思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我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字不...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县庆中学申爱容今年寒假在学校的推荐和安排下本人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一书使我对有效教学的涵义以及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系统了解和整体认知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所采取的遵循教...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心得体会思渠中学廖亚飞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计划(7篇)